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30 15:57:5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认识图表的适应范围,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表格数据的.图表制作方法及步骤。

  教学难点:

  (1)图表类型、数据源的选择;

  (2)图表数据分析。

  学习内容:

  一、自主学习内容:在淘宝双十一各省销售额表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图表:

  数据区域:a1:b36

  图表类型:簇状柱形图;

  数据系列产生在:列;

  图表标题:淘宝双十一各省销售额;

  不显示图例。

  1、在研讨任务1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图表:

  数据区域:a3:b10;

  图表类型:簇状柱形图;

  数据系列产生在:列;

  图表标题:“双十一”淘宝商品分类销售额;

  分类(x)轴:项目分类

  分类(y)轴:销售额(亿)

  不显示图例。

  2、 在研讨任务2中制作嵌入式图表:

  数据区域:a3,b9;

  图表类型:饼图;

  数据系列产生在:列;

  图表标题:淘宝消费者年龄分布图;

  不显示图例。

  3、 在研讨任务3中制作嵌入式图表:

  数据区域:a3:b12;

  图表类型:折线图;

  数据系列产生在:列;

  图表标题:“双十一”支付宝交易额;

  不显示图例。

  二、扩展学习内容:

  1、在sheet1中完成制作嵌入式图表:

  图表类型:簇状柱形图;

  图表标题:城市年平均气温对比;

  数据源:a1:a13和d1:d13 ;

  系列产生在:列;

  显示图例。

  2、在sheet2中制作嵌入式图表:

  数据区域:a2:e2和a5:e5;

  图表类型:三维簇状柱形图;

  数据系列产生在行;

  图表标题:成绩表;

  不显示图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for…next循环》选至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社版)节《循环结构》。教材中《循环结构》主要包含《for…next循环》和《do while…loop循环》等两部分内容,各用一课时,共计两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循环结构是最为常用的语法结构之一,也是三大基本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学好程序的基本结构,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本应已熟悉VB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及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能力。

  但根据安排,授课对象为天津实验中学高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并接触过程序设计和VB环境,动手能力较差。并且《算法与程序设计》≠某一编程工具(语言)的教学。故本课有意弱化学生在纯VB环境中的代码编写,而重在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学会怎样分析循环问题、设计算法,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任务设置以完善半成品居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循环的概念、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

  2) 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结构;

  3) 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4) 尝试采用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实践、讲解、探究、归纳,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实战演练,感知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便捷和优越,培养学生运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2) 通过在实际的问题中分析提炼循环结构,从程序设计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①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结构;②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2)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提炼出for语句的基本结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法、对比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展示《找字母》游戏,请一个学生玩,其他同学积极出谋划策……师生共同分析游戏,提出循环的概念。

  说明:用游戏不仅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对游戏的算法分析本身即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加深对循环思想的理解。

  请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关于循环的例子:

  星期(星期一~星期天)、时间(00:00:00~23:59:59)、月份(1~12);人造地球卫星、绕月卫星的运动;数学运算:1+2+3+…+10 (累加)、1*2*3*…*10(累乘)、50-1-2-3-…-10(累减)。

  说明:从日常生活中循环的例子,到数学中的一些运算,循序渐进,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

  (二)师生互动、层层深入

  1.由卫星的运动,引出“嫦娥一号”的发射,提出我们虽然没有能够到现场观看,但我们在教室中同样可以模拟感受。老师展示火箭发射倒记时程序及其源代码,让学生借助注释从整体上大概理解其实现的功能(老师不作详细讲解)。

  能不能简化?我们首先分析,有没有重复的语句?能不能用一组通用的语句来表示?

  =n

  Sleep (1000)

  Cls

  其中n=5,4,…,1.每次递减1 在程序设计中,当需要重复执行某一段代码时,可以采用循环结构。VB中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主要有for…next和 do while …loop等。本节课我们学习for…next,do while …loop下一节课学习。

  先不讲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用法 ,而把重复的语句组提取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进行推测,把空白补充完整:

  然后,用for语句修改源程序,并调试运行。

  说明: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采用循环语句的便捷性和优越性,才能激发他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指出其中的循环体、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进而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出for…next语句的基本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说明:循环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省略的,并且可以强制退出循环,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循环结构,理解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故先不讲,在后续课程中再介绍。

  让学生回答:当初值>终值时,步长<0;当初值

  接着分析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并由一般到个别,分析倒即时程序的执行过程:

  3.⑴学生活动1:体验、理解

  说明:提示学生座位靠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点,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的错误,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下同。

  为了祝贺你“涉足”VB的世界,请留下你的脚印吧(如图)!假设已经给你提供输出1对脚印的代码,如果要输出4对,可以如何实现?说说你的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请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生在vb中完善程序、调试运行。

  说明:本题的答案是多样的,注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Dim n As Integer

  For n = ___ To___ Step___

  …… ‘ 输出一对脚印 Next

  本例中,循环变量n的作用:仅仅用于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初值、终值、步长的取值只需满足循环次数即可。

  ⑵【对比分析】而对于先前的倒记时程序:

  For n = 5 To 1 Step -1

  =n

  sleep(1000)

  cls

  Next

  循环变量n的作用:①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 ②参与循环体的运算

  启发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下初值、终值、步长的取值只需满足循环次数就可以吗?还要考虑到什么要求?(和循环体的算法设计有联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尽量使设计的算法优化)

  请学生总结循环变量的作用。

  说明:循环变量的作用(尤其是参与循环体的运算的情况),学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和容易混淆。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将很难实质性地理解for循环,更谈不上循环算法的优化。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加以区分、帮助理解消化。并通过任务2巩固、夯实。 3.

  学生活动2:巩固、夯实

  编程实现:由小到大输出2到20之间的偶数。

  说明:先放手让学生分析、操作,然后再作点评。

  本题至少有两种解决办法(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运行后,得到2、6、14,分析原因,并指出:一般情况下,不要在for循环内部重新设置循环变量的值,否则可能导致循环出错,甚至出现死循环。)

  3.【知识提炼】我们要编写程序,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算法。 如果属于循环类问题,思考能否选用for语句来编程实现。

  For…next一般比较适用于循环次数容易确定的情况.

  一般来说,用for…next实现循环结构,关键要做好:

  ①提炼循环体 ②确定循环次数: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和步长

  6.学生活动3:迁移、应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课堂掌握的'情况,选择:A、基础加强组; B、巩固提高组,对应的题目完成。说明:所有的题目,学生完善正确后,都会看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并在D盘自动生成相应的源代码(*.txt),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复制到VB中实践。

  说明:所出题目贴近生活,A、B组之间以及组内之间都有一定的梯度(A组-1仅是基本的重复,循环变量仅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 A组-2 是一道物理题目,体现学科的融合,循环体的提炼比较简单; B组-1是画圆环,循环体的提炼难度增加, B组-2涉及到累加运算,对学生要求较高),重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旨在培养他们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

  所有题目都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的操作作出细节反馈,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的分身乏术。

  (三)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展示评价A、B组的学生作业。

  2.师生互动,总结回顾课堂所学。

  (四)内化发散、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循环结构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你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能否利用我们今天学的循环结构优化、解决?

  说明: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我认为,一节课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有学生的广泛参与;而学生的参与,是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甚至可能是其中的某一个点)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的基础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老师如何设计教学,变空洞枯燥为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变生硬的说教灌输为积极的互动获取。

  另外,信息科课时紧张,怎样向课堂40(45)分钟要效率,达到40(45)分钟的最大化利用,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课基本的设计理念是:高效率、创新性、生活化、开放性。

  本课从玩《找字母》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分析游戏的实现过程,提出循环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接着,引出火箭发射倒记时程序,并对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引出for循环语句;进而由个别到一般,提炼出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并由一般到具体,分析其执行过程,突出重点,并通过任务1体验、理解。对学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循环变量的作用(尤其是参与循环体的运算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加以区分、帮助理解消化。并通过任务2巩固、夯实,并指出一些初学者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总结出for循环通常的适用条件和关键工作。然后,学生根据实际分组实践(任务3)。最后,进行A、B组作业的交流点评,总结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内化知识、发散思维,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具体说来,本课有以下特点:

  1) 考虑到“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教参P19)以及学情,本课有意弱化学生在VB中的代码编写,而重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学会怎样分析循环问题、设计算法,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故任务设置以完善半成品居多;任务3的题目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的分身乏术,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并逐步突破。

  2) 所用例子贴近生活,新颖别致,针对性强,有一定趣味性,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一讲循环总是和几个经典数学题目打交道,干瘪乏味。

  3) 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分基础组、提高组实践,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实现分层教学。

  4) 整个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点面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循环结构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农垦总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省的各个农场,由于农场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基本都是零起点,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略有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的引入

  情景(教材p35)xx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查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登录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以下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公安机关是如何发现赌博地点的?

  ip地址是计算机的一种标识,对应了网络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新课学习布置任务

  [任务1]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www.cnnic.net.cn和“159.226.1.19”,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体验ip两种地址的转换。(教师给出互联网上的两种地址的转换资源。例如下列地址:http://210.29.192.16/acstar3/analyse_ip.php)

  [任务2]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

  1,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在任务设计时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探索交流,小组互助,量力而行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图片信息的加工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图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常用的获取图片方法;能够使用photoshop软件选择、移动、调整大小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采集图片信息;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和图像信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图片在表现主题、表达思想、呈现信息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图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图的获取方法。

  2、利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合成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图像的大小和旋转调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欣赏几幅图片,有美丽的风景图片、学校活动图片、搞笑图片、有寓意的图片、图解图片,使学生认识图在生活的作用:记录丰富多彩的生活瞬间、娱乐、深化主题、描述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等,它能增强人的'直观感受,起到了文字和数据难以代替的作用。

  提问:这些图片是如何进入计算机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引出获取图片的常用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不同图片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图片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内容。

  二、利用计算机获取图片的方法

  上课时大多数学生首先回答的是“上网下载”,教师可说明网上的图片是已经在计算机里存储的,我们的问题是“图片是怎么进入计算机的?”。

  1、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导入计算机

  此项方法学生大多能够说出用相机拍摄,教师需引导学生说出拍摄后如何把照片导入计算机中。

  2、利用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

  情景1:某同学在杂志上看到了一幅非常喜欢的图片,他想把这张图片采集到计算机中,能做到么?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扫描仪的作用是把外界图片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的数字图片。

  播放一段使用扫描扫描图片的视频片段,使学生了解扫描仪的使用过程。

  以上两种方法是常用的采集图像方法,它们可以把计算机以外的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

  除了获取计算机外部的图片外,我们很多时候还需要获取计算机内容的图片,例如下面的几个情景。

  3、通过屏幕和视频捕捉

  情景2:某位同学在使用电脑欣赏一部精彩的电影时看到了一幅非常喜欢的画面,他想把这个画面保存下来,用作自己电脑的桌面,能实现么?

  方法:视频播放软件捕捉。、

  情景3:某老师想把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保存下来,用于指导学生自学,能实现么?

  方法:按“prtsc”键然后粘贴到应用软件中。演示抓屏过程,如有学生回答出则请他演示操作。

  4、使用软件绘制、编辑、合成

  情景4:展示绘制的图片和合成处理的图片,请学生回答这些图片是怎么来的。引出图片的绘制、编辑、合成。

  5、从网络和其它电子设备上获取

  除了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从网络和其他电子设备(如素材光盘等)上获得,我们要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的获取方法。

  通过以上的获取方法,我们能够得到需要的图片,但是有些是时候这些图片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修饰加工。下面我们来看几张需要加工的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知道获取图片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学生演示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较枯燥的理论内容生动形象。

  三、图像的效果处理

  展示教材用例“扫描后的图片”、偏暗的图片,请学生指出这两张照片存在的问题,分析出解决方法(忽略使用什么软件)。

  图片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扫描后的图片

  倾斜

  旋转

  有多余的内容

  剪掉

  偏暗的图像

  亮度不够

  调高亮度

  简要介绍所用软件photoshop一款专业图像加工软件,不详细介绍工作界面等。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模仿操作,提供操作过程的录像供学生参考。简要指出对图片的加工还可以进行:改变大小、添加文字、调整色彩、选择、羽化、滤镜、合成等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图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学生感受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图像的加工,对基本操作没掌握”,所以把操作技能的学习方法定位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录像的使用,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帮助,也能减少老师的解答工作。

  四、小结

  幻灯片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获取图片的常用方法,处理图像可用的方法。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图的采集方法和掌握的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同学们要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选择正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对于图片加工的方法我们将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更多的学习。

  设计意图:呈现本节知识点,帮助学生理清本节主要内容。引伸出所学内容的作用,指出深入学习的方向。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是关于计算机结构原理的初步梳理。在本节课之前,已经介绍了计算机的应用,学生对于计算机也并不陌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的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都有所接触和涉猎,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所学内容与之前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具体软件的操作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一些知识的内在原因,希望能够找到操作的规律。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恰逢其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算机硬件设备,了解各设备的功能及特点;能够正确指认计算机硬件设备,区分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游戏活动过程,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以及各设备的功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增强学生视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所提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

  【难点】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我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计算机这么长时间了,计算机能做哪些事情,大家能举例说明下吗?同学们说的非常对,计算机功能好强大!既然计算机能做这么多工作,它是依靠哪些部件来工作的呢,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回答之后,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系统

  在新课教学的第一个部分,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逐步引导。我会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时,没有计算机的机箱、显示器等外部设备能实现制作任务吗?只有机箱、显示器等外部设备,但没有安装office软件,可以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吗?

  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那么机箱显示器是什么,而office软件又是什么呢?学生通过总结会发现,计算机包括有型的硬件和无形的软件,此时我还会让学生通过举例来说一说他们理解的硬件和软件有哪些?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二)硬件系统的分类

  承接计算机系统的分类,我会带着学生首先学习硬件系统的分类。在此部分的教学,我将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介绍计算机工作的`流程。在观看flash的过程中,我将留下一些问题,计算机内部有哪些硬件设备,数据和程序是如何在这些硬件设备中运行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硬件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分成哪几类?

  学生通过flash和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描绘整个程序和数据的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总结出计算机硬件提供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三)分析详解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分成了五个部分,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相对这几个部分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将通过严谨的知识讲授和生活实例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它们的运行原理、分类及发展趋势等。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原理相对简单,按时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在此部分讲解的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再被书本框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结合生活。让学生发散思维,在轻松的气氛里完成本部分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部分,我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具体的方法是请同学们上讲台表演一种硬件设备,可以用肢体表示,也可以发出声音,但是不能说功能部件的名称,让大家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部件。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名称与功能);难点(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及特点)。

  2、作业:网上查找以下设备的图片或品牌:3种打印机图片及其名称,3种u盘品牌及其图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2-01

高中教学设计02-19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10-0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4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11-21

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3-29

(精选)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8-28

数学高中教学设计04-07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02-1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