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8-17 07:20:5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如》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材特点: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创设情境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达到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读书、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朗读诗歌时,注重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马良图片)说话训练:课前我们都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生自由谈)你感觉马良怎么样?

  2、师:有一位小朋友也想拥有这样一支神笔(出示神笔),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他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是 —— 《假如》(出示课题)。

  3、激情读题,指名读题:

  师:你能和别人读得不一样吗?(认真地、急切地、高兴地、充满想象地……)引导学生用不同感受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视觉形象和故事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词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识字:

  1)(出示全部生字)自己读、开火车认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2)识字游戏:

  师:课件出示生字,生字排成心型,渗透用心学习和爱心这一主题。

  (重点纠正“缩、泣”的读音,认读“健康”,比较“良、食”。)

  3认读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苦苦等待 饿得哭泣

  a 指名读 ,纠正字音,这组词语给我们什么感觉?(痛苦、难受、悲伤等)

  b 做做“缩着身子”的动作,理解“轻轻叹息”,无奈、哀伤;体会“苦苦等待”,你有过“苦苦等待”的时候吗? 带上感受齐读。

  2)(出示第二组词语)快活地成长 健康的身体 操场上奔跑 草地上游戏

  a 自由读,感觉心情如何?

  b 快乐地齐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快乐。

  4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识字应当与阅读相结合,在读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二者不应割裂,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1小节:

  (1)(出示第1小节)自己读、指名读、评价:哪里读得好?

  (2)比较句子:

  a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b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3)感悟句子,想象朗读,读出兴奋的语气。

  2、学习第2小节:

  (1)(出示第2小节) 自己读。师:读着这一节,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生自由说)再来想象地读一读。

  (2) 师: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多可怜呀!小鸟也是这样的,你想帮助它们吗?赶快拿起马良的神笔来实现你的愿望吧!男女生赛读。(读出喜悦的语气)

  (3) 师:我不仅关心小树、小鸟,还关心着身边的伙伴。

  3、学习第3小节:

  (1)(出示第3小节)自由读:你读到什么地方最想去帮助西西?

  生1:我读到“不幸”时,最想帮助西西。

  师:西西怎样的“不幸”?(双腿残疾等)

  生2:他没有了双腿,只能坐在屋里,也就是说他不能……(生自由发言:不能奔跑、不能游戏……)

  (2) 启发学生想象: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

  师:他需要一双好腿,他有吗?他只能(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有一双好腿,才能和我们一起奔跑、游戏,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他有吗?(引读)——“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读出沉重的语气)

  (3)此时此刻,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为他做点什么?齐读第3小节。

  是啊!关爱别人,带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4、学习第四小节:发挥想象,依照课文写一节诗。

  四、回归整体,升华感情:

  1、(播放《爱的奉献》)师:关爱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小树、小鸟、残疾的伙伴……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他人,让我们端起书来,一起再来完整的感受一下课文中的关爱。

  2、配乐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阅读应做到口诵心记,情思互促。引导学生读诗时应指导学生如何去想象,感受,如何读才能表达自己的理解。这里的引导也是有层次的,先教读第一节,然后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第二、第三小节,我重点是在关键处给以提示。]

  五、拓展活动:

  1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拥有一颗善良关爱的心。

  2(依次出示图片:干渴的小树……)引导学生说话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画( )……

  3画一画,写一写:在这个世界上幸福总是和不幸共同存在的,我们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们都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画什么?帮助谁呀?把你的愿望画下来或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活动有两个层次,由浅入深,有收到放,水到渠成。]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2

  教材与学情分析

  “假如”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歌,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灵和人文情怀。整首诗内容浅显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浓郁动人,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思维训练和语言学习的极好教材。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诗句,感悟语言,体会情感,对于他们来说是难点,需要通过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情感,帮助学生读中理解诗句,读中感悟语言,读中体会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我”的内心的感情,引起共鸣,使读文如同出自内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理解诗歌内容。

  3、在读书、感悟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假如》这首诗歌,诗中的小朋友梦想用一支神笔实现心中的愿望,还记得他想实现哪些愿望吗?(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小树画太阳、云朵

  我要给小鸟画谷粒

  西西画一双好腿

  小结:诗中的小朋友的愿望是多么纯真和美好啊!那么她为什么要为小树、小鸟、西西做这些事情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体会一下诗中小朋友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借助教师的设疑激起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再现诗歌主要内容,为学生体会小作者的美好心灵奠定基础。

  二、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1、请大家看大屏幕,边看边想,诗歌的哪几个小节能体现我们刚才看到的画面。(播放带有诗歌1.2小节内容的画面:沐浴着阳光的小树郁郁葱葱,树上的小鸟食宿无忧、愉快生活的情景)

  2、学生看后回答,然后指名读1.2小节,想: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为小鸟画谷粒呢?

  3、自读1.2小节,思考上面问题,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4、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1)“我“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

  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里,再也不怕寒冷的袭击。

  (播放寒风下摇摆的小树,小树瑟缩的样子和没有雨水的滋润,小树干枯的样子的情景;一个小朋友挥笔画一个太阳,几朵云之后,小树郁郁葱葱,成长的画面。)

  (2)如果你是小树,沐浴了阳光雨露,你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

  小结:是这位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画了太阳云朵,给小树带来了温暖和力量,让小树快活的成长,现在就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3)指名读——评读——练读——再读——齐读

  小结过渡:诗中的小朋友用马良的神笔为小树画太阳、云朵,渴望让小树快乐成长,那么他又为什么为小鸟画谷粒呢?

  (4)指名回答。

  师引导:当你饿了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做?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饥饿中的小鸟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5)引读:有了“我”画的谷粒,现在的小鸟妈妈再也不用——(学生接读)出示: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觅食,让小鸟饿得喳喳地哭泣。

  师用语言渲染指导朗读:鸟妈妈不再用辛苦奔波,小鸟宝宝不再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就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吧!(再播放小鸟衣食无忧的情景)读第一小节。

  引读一二小节:诗中的小朋友为动物、为植物送去了关爱。假如——(学生接读)我要给——画一个——还有——让小树在——

  假如——我要给——

  小结: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还要做什么呢?

  (6)学生接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同时出示西西坐在轮椅上的情景)

  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他只能怎样?(学生自由谈)望着窗外的景色不能亲近它们,这是多么不幸啊!他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指导读: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a、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西西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出示图片:(有了双腿的西西快乐奔跑的情景)

  b、看“我为西西画上了双腿,他再也不会——(学生接读)

  c、他会叹息什么?这时的`西西心情是怎样的?(开心、快乐)那么怎样读好这段话?读一读吧

  d、西西多么开心,就连我们也一样开心,读出西西的开心。读“他再也……”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影象,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三、背诵积累,提升情感

  1、诗中的“我”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不幸的西西画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吧!

  2、学生自由背

  3、指名背诵

  【设计意图】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诗中的小朋友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体会省略号的用意)

  对!在我们的身边许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与事物,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出示课件:图片(流浪的小狗,无家可归的孩子,看不到光明的孩子,深受地震灾害的人们)

  1、请你也象小作者这样,也来写一写,出示: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

  ()

  2、学生试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在思维中倾注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激情。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出示字卡,指名读

  2、学生观察,重点提示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书写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巩固识字、写字安排在感知课文内容之后,看似颠倒了顺序,实际上体现了学生识字和记字的一般规律。小朋友识字总是先从整体上关注“轮廓”,再具体分析、尝试记忆,之后通过多次复现来巩固,这样才会有效地记住生字。

  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对!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相信马良的神笔会在你的手中,我的手中,他的手中……

  【整体设计意图】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争“以读书为主”,通过情景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热爱自然,关爱他人。

  【教学评析】

  这篇教学设计在把握语文基本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与文中角色进行换位,培养学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想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加强了学生语言训练;通过朗读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之教师的图象、语言的引导,学生会把诗歌读得入情入境,从而受到了教育。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3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憾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生分析

  班里的大多数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初读课文,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大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疑问。他们活泼好动、爱憎分明、积极思考,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学生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2、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铺垫,激趣揭题。

  1、师:上课了,看到你们坐得这么端正,老师奖赏你们听一个故事,高兴吗?故事的题目叫《神笔马良》。(讲述故事)

  2、师:你们听得可真认真,你们喜欢神笔马良吗?说说你的心里话,师: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想听吗?

  二、范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配乐范读。

  2、师:喜欢这首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的课文《假如》,学生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3、生自读

  师:这样感人的诗歌,你也一定想读一读吧!可是地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有句子一下读不通顺该怎么办呢?

  4、师:好,接下来,就请小朋友借助枫叶和苹果上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课文。

  5、师:孩子们,你们课文读得这么认真,收获一定不少吧!

  6、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读。

  7、出示单个生字,开火车读。(开火车把生字读准送回家吧!)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解决了生字这个困难,我们读诗歌就可以更加出色了!把你最想读的一节诗正确、流畅地读给大家听。

  2、师:小朋友,你读懂了这首诗吗?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文中的小朋友他有什么愿望呢?(指导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

  3、师:你能把刚才三位小朋友说的话并成一句话来说吗?(把话说完整:他用马良的神笔画——、——、和——)

  四、读品味,深入感悟。

  1、师: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是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出示课件)你看,冬天到了,窗前的小树站在呼呼的北风里,仿佛听到小树在说——?

  2、师:是啊,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树可怜的样子)

  3、师:谁愿意上来扮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小树?学生亲身体验:全体起立,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中,学生“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在动作模拟中理解缩、叹息)

  4、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要是有一个红红的太阳,就好了!)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5、师:是啊,小树多么需要帮助啊!所以我们课文里的小朋友对小树说:————。

  6、师:那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出示课文句子)

  7、师:谁也愿意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来帮助小树呢?

  8、师:让我们快乐地读一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齐读)学习第二节

  1、出示课件,枝头小鸟嗷嗷待哺,配小鸟哭泣声。

  师:再看,鸟妈妈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食物,鸟宝宝们呆地家里,饿得哇哇直哭,看到这些,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2、师:谁能把对它们的同情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呢?[出示句子: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师引导;小鸟在苦苦等待什么?鸟妈妈到哪去了呢?

  3、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课件出示:谷粒和诗句]指名读。

  师:有了这些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和小鸟心中会感到——(生:高兴、喜悦)[那就让我们用同样高兴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学习第三节

  1、出示课件,句子: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2、小诗人又是怎样帮助不幸的朋友西西呢?

  3、有了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西西还能和我们一起干什么?(师;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一起——。)

  4、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也非常关心西西,把我们的关爱送到课文里读一读,(齐读)

  五、自主积累,提升情感。

  1、小女孩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她不但给窗前的小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还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这三个愿望是多么美好啊。你最喜欢哪个愿望就背下来好吗?

  学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每个愿望请一个孩子)

  现在我们能不能把三个愿望连起来背一背?老师给你们配上好听的音乐。(配乐背诵)

  2、小女孩子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方末的省略号)

  六、拓展想象,释放情感

  1、是啊,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呢?

  出示课件,提供拓展想象的图片:熊猫、森林、污水、盲童、车祸……)

  (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内容说,也可以自由想象说)

  课件: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

  师: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动人的诗歌啊!你们真是一个个诗人!请把你的美好心愿写下来吧!

  播放《爱的奉献》,学生写话。

  师结束语:孩子们,虽然我们手中没有这么一枝马良的神笔,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很多事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堂课在这动听的音乐声中将要结束了,但是希望人们相互之间的关心和爱心永远不会结束。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4

  【说教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的想象是他们聪明才智的表现。中年级的学生习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习作要求是:

  1、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2、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自由表达,大胆想象)

  3、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能够编一个故事。

  【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想象作文的过程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劳动;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说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学生作文的运思过程已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习惯套路,而变成了发现问题(表达心愿)──联想──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同时,本课的教学理念,即让孩子说自己关注的问题并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不约束学生。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我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拓宽写作的思路)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写想象习作,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加深立意的深度)

  4、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口语交际中使学生感悟到习作的思路。“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基础。)

  5、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6、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7、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渗透习作思路。)

  三、写作

  (学生在乐曲中完全放松,展开想象,沉浸其中。)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四、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改和写同样重要,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读、背中感受诗歌的优美语言。

  ★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初步体会生命的意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续写诗歌。

  教学环节:

  一、复习字词。

  苞蕾杜鹃天涯融入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二、品读课文,体会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

  1、出示听的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听的要求:

  作者把自己比作()、()、()。

  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这(种子、绿叶、小花)其中的.什么。

  2、学生听完后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且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朗读,体会生命的意义。

  随机指导:

  A、假如我是一颗种子,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下吧!下吧!春雨姐姐,我要生根,我要发芽!”这句该怎么读?为什么?试一试。

  B、假如我是一片绿叶,我又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

  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

  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杜鹃花与火把有什么联系?读了这一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有什么感受?读出来。

  小结:

  作者真了不起,一个恰当的比喻句就把自己的理想美美地写出来了。

  杜鹃为什么这样美?再读课文第二节,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C、假如我是一朵小花,我想做什么?

  出示句子:

  假如我是一朵小花,就将花瓣化作朝霞。

  花瓣与朝霞有什么联系?

  花瓣化作朝霞了想做什么?

  细细品读课文,你有什么新感受?

  读读课文第三节。

  4、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诵课文。

 三、写字

  涯融

  四、总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更要有意义,不管不是谁?只要努力就会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五、课后作业

  学完课文之后想给自己布置一些什么作业?

  教师提示: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继续创作诗歌。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6

  【教学准备】

  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勿(wù) 埃(āi) 漉(lù) 晕(yùn)

  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⑴ 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 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⑴ 小,从哪感受到的?

  ⑵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 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

  ⑴ 反射光线。

  ⑵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 填写课文内容。

  ⑵ 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7

  1、教师通过谜语或诗歌导出“桥”。

  1、出示“桥”的谜语或诗歌。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道谜语,谜面是这样的“一道长虹跨两岸,万里天堑变通途。”

  生:桥2、学生画出心目中的桥师:对了,我们南京是长江之滨的历史名城,这里有一座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同学们曾经无数次乘车坐船从桥上桥下通过,现在就请同学们在你们的画纸上画出你观察到的长江大桥。(学生画时教师播放音乐)

  2、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学生的观察角度从而3、介绍运用不同4、的观察角度观察桥。

  1、出示学生的画稿,2、请学生讲出自己平时的观察。

  师: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我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你所观察的长江大桥。(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你发现同学们观察长江大桥的角度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生:(答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他们所观察的角度都是桥的侧面。(教师可放映侧面桥的课件)

  2、教师由浅入深,展示不同角度的桥,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想一想,假如换个角度会不会看到不一样的桥?(教师边说边展示课件——出示课题《假如换个角度》)

  师:(教师逐一出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然后说说你图片都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桥的。(教师放映完让学生说出感受)

  生:答从侧面看桥,桥像一道彩虹卧在江面上。

  从飞机上俯视桥,就好似一根彩带系在江面上。

  我们站在桥面上看桥,感觉人桥合一,与桥齐越,凌空飞架。

  站在正面看桥,实际上我们所看到的已经是路的延伸,这条路引领我们走向未来……

  在想象我们坐着游轮从桥洞下面过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了桥像一座无比坚固的山,我们可以在山洞里避风躲雨。

  师:你知道为什么同样是桥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生:因为我的观察角度产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有了不同感受。

  3、教师小结刚才,通过对大桥不同角度的观察,使我们对大桥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桥像路,像山洞,像彩带……

  5、学会换个角度观察大海1、请学生应用观察桥的方法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师:同学们,世界上的事物何止桥一种,我们能不能用观察桥的方法来观察另一个事物——大海。同学们,你们可以八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能不能将你的讨论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答师:教师根据学生所讨论的结果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平静的大海)人在海边看大海感觉平静、温馨、浪漫。

  (出示人在海中游泳或在船上)人坐在轮船上看大海,感觉人溶入大海,真正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宽阔胸襟,可以包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出示空中看海)若是飞上蓝天俯视大海,我们会看到蔚蓝天空和碧蓝的海水在海的尽头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这时我们会有感于大海的优美和广阔。

  (出示海底景象)若是潜入海底,海底又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桥、海,使我们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产生更深层次的感受。但是你们有没有察觉到,刚才观察时,被观察的桥和大海都是静止的,而观察者人是运动的,不同观察结果的产生是由于作为观察者的人的角度在不断变化而引起的。但是,世界上很多事物不仅有静态,还有其动态,这时我们观察的角度又要变化,就出现了被观察者是动态的,而观察者是静态的。大海就有动和静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同学们想一想,静态的人去观察动态的大海会有哪些不同角度,又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呢?

  生:答师:(展示日出大海)火红的太阳跳出海面,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朝气蓬勃。

  (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看到到波涛汹涌,巨浪排空的大海。我们感到可怕、恐惧、不可一世、感受到了人的渺小、不堪一击。

  (展示日落的大海)我们看到了日落的大海,大海有着落日熔金般诗情画意。

  当我们以静止的状态,观察运动着的大海时,好象找到了崭新的角度,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他孕育着新的生命。

  四:由换个角度观察事物引申到换个角度看问题。

  师:通过观察桥和大海,我们知道观察事物时不仅要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而且不同的事物还有其不同的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我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实不仅观察事物需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看待一件事情也需要换个角度,这样我们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前几天,余老师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因为在一次数学考试当中一连错了三道应用题,为这件事情他一闷闷不乐,老是埋怨自己,吃不下,睡不着。余老师想如果有我们五(一)班的同学在一定会告诉他假如换个角度,我们该怎么想。

  生:答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假如换个角度去想去看就会豁然开朗的事情吗?请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和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生:讨论后回答。

  6、小结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请八人小组讨论。

  学生八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师:其实古人早已对看待问题,观察事物有了精辟的论断,那就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的四句诗词,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教师放映课件)师生一起朗诵。

【《假如》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设计04-22

假如教学设计01-03

《假如》的教学设计06-27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03-10

《假如》语文教学设计04-18

假如教学设计15篇05-17

假如教学设计(15篇)05-17

《假如》教学设计15篇05-02

《假如》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