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时间:2024-05-08 09:50:22 登绮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通用6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通用6篇)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1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

  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

  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

  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2

  三个铜板一块豆腐,朴素的白色,点缀着山海碗;儿时,为了吃豆腐而你争我夺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今天,我读了《三个铜板豆腐》这本书,认识了:天真可爱的大毛、小毛,妈妈,慈祥的外婆……看了他们的故事,时而开心,时而激动,时而悲伤……我很喜欢这一家人。

  《三个铜板豆腐》描述了两个小孩:大毛和小毛跟着妈妈到一百里路外面的蜜湖桥外婆家里去憩更,做起了外婆心爱的小娇客,这才第一次吃上了豆腐。

  小毛是个急性子,有时候“措词不当”、“行为不端”,回答他的是妈妈的一个巴掌;大毛则显得比较谨慎一些,总是“三思而后行”。

  大毛和小毛在“豆腐争夺战”中的行为让我们忍不住发笑: “小毛开头哇哇乱喊着,拚命想把嘴巴让开;但等到豆腐终于被塞进了嘴巴,他便瞪着两只眼睛辨起味来,突然不再做声了……”读了这一段,我感仿佛觉这个场景在我的记忆中闪现过一般,每个孩子都可能经历过同样的事情。

  小毛为了吃那块在争夺战中不留意落下的豆腐,竟从老母鸡的尖喙旁把它抢过来!孩子们的调皮全部包含在其中。

  文中的外婆,就像我们的外婆、奶奶一样,爱护孙子孙女!一个老人家的感受,我们都能体会。当外婆摸下两滴眼泪时,我的`内心十分辛酸,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这位老人感动,谁能想到,一碗三个铜板的豆腐,会让外婆流泪 !二十多年以后,外婆又叫大毛和小毛去外婆家,当她看见小毛的两个儿子的时候,慈祥地笑着,笑着,又去摸她的眼泪了…...

  任大星爷爷对豆腐的描写真是让人垂言三尺,像我这种从不爱吃豆腐的人也感觉豆腐别有一番滋味,只是我以前从来没有细细品味豆腐的美味!

  读了《三个铜板豆腐》,作者任大星爷爷在书中把我们那孩子气的行为暴露无遗!例如说:小毛使劲摇着妈妈的手臂暗示他还要豆腐;兄弟俩你争我夺地抢豆腐……

  我感觉任大星爷爷似乎和我们是一样的年龄,同样拥有一颗童心,和我们一样充满活力,不然怎么能读透我们小孩的心思呢?

  读后,回想一下,脸上不禁有了笑意,我还没上小学时也不正是这样天真可爱吗?现在,一些与我们同龄的孩子都像个“小大人”似的,丝毫没有小孩的童心。

  杨红樱阿姨在《淘气包马小跳》中塑造的“马小跳”和“马天笑”两个人物,他们都有一颗童心,永远是快乐的!而“丁文涛”则刻意装成大人的样子,整天扑在学习上,一说话便是成语,是挺出类拔萃的,但是,当这样的小孩太累了。整天想着读书,根本没有欢乐可言!

  大毛和小毛这对兄弟俩虽然有些顽皮捣蛋,但他们像个孩子,拥有童心、童趣、天真……

  希望我们大家能拥有一颗童心,像大毛、小毛一样,永远快乐!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3

  慈祥的外婆,不懂事的小毛,白生生的豆腐,一盘盘咸菜,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三个铜板豆腐》。

  本文记述了我八岁前后两次去外婆家的经历。那个时候因为外婆家条件不好,所以只能靠自己种的粮食过日子,但因为我和小毛的到来,外婆便让舅妈买了豆腐。由于豆腐都是媳妇过门后,还没当一家之主时,每年都得回家憩夏,但我妈妈成亲时就没了公婆,也就享受不了这福分了。但是今年外婆让妈妈回去,所以才吃到了豆腐,因为豆腐三个铜板一块,所以外婆舍不得吃,就全部给了我和小毛。

  读到这儿,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外婆家里每次有鸡或牛肉,什么好东西自己,外婆自己都舍不得吃,都把这些好菜带到我们家给我们吃。每次让他在我们家吃饭,他都不愿意。我五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喝一种牛奶,外婆就去给我买,我问外婆喝不喝,外婆说她不喜欢喝,可是却把我剩的全部喝完了。我八岁的时候要过年了,我们去买新衣服,她穿每一件衣服都好看,她自己却说:“给外孙女买衣服吧,我穿去年的,况且这些衣服都不适合我,我穿不好看。”我当时心里很疑惑,明明很好看呀,外婆为什么说不适合他呢?现在想一想,外婆只不过是想省点钱,多给我买几件衣服,这就是善意的谎言。

  这是一本充满着爱的故事,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想到自己身边对你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4

  前不久,我读了一篇题名为《三个铜板的豆腐》的文章。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当时世道的不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大毛和他的弟弟小毛随着妈妈到外婆家憩夏。临行的前一天,外婆花了三个铜板买了三两块豆腐请他们吃。大毛小毛狼吞虎咽,都觉得豆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外婆笑了,答应他们下次去就再请他们吃一次。谁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才又碰上一个好年头。大毛和小毛携儿带女,又去看望外婆。此时妈妈死了,爸爸丢了,外婆病了,家破人亡,可是外婆遵守承诺,掏出三个铜板要去买豆腐。时隔二十多年,物价飞涨,三个铜板还能买一块豆腐吗?看上去,作者只写了豆腐的美味,写了自己和弟弟爱吃豆腐。可是真的仅仅只有这些吗?不,远不止这些。现在,一元钱买上几块豆腐下饭,简单,快捷,美味而又显得普普通通。可是作者为什么认为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呢?在文章里就可以找到答案。外婆说过:“罪过,罪过呀,这么好的孩子,却投胎错投到穷人家里来……”

  倘若大毛和小毛都出生在富贵人家,吃的'是山珍海味,自然不会把小小的豆腐放在眼里。但他们毕竟是穷人家的孩子,饭食不像个样子,平常的食物都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作者他们生活的年代是战争年代,生活不好,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安逸富足,别说豆腐,就是山珍海味也不时能尝到,可是我们有没有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有些身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官员,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出门坐上公车,买套房子恨不得用一张张百元大钞贴在墙上才舒服,可是他们有没有想到在我们的社会中毕竟还有一些生活贫穷的人,还有住着危房,生个大病就没办法医治的百姓,还有孩子上不起学的家庭…… 想着想着,我又一次凝视着这篇文章,它里里外外都渗透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不公的呐喊,真是神来之笔。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5

  一个故事,把我带回到过去的岁月,现在的丰衣足食和过去的苦难生活比起来,有那么强烈的反差。这些都是《三个铜板豆腐》这个故事带给我的感受。

  豆腐,是我们现代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但在过去,能吃上一碗豆腐是很不容易的。“直到那年夏天,我跟妈妈到一百里路外面的蜜湖桥外婆家里去憩夏,做起了外婆心爱的小娇客,这才第一次吃上了豆腐”,《三个铜板豆腐》的作者用这样的开头,带我走进他艰苦而又快乐的童年。

  在外婆家憩夏的日子里,每天餐桌上的.八大碗,吃得“我”和“我”的弟弟小毛都鼻掀嘴歪,我们平生第一次吃上了豆腐,还因此发生了一场豆腐争夺赛。临走的那天中午,咸芥菜蒸豆板的底下多了些白生生的东西,外婆说:“你们娘舅买不到咸鲞鱼,特意买了三个铜板豆腐,就请两个小外甥吃豆腐吧”。啊,原来这白生生、软绵绵的东西就是豆腐啊!当我还在犹豫的时候,小毛却已经把豆腐吃进了嘴里,瞪着两只眼睛辨起味来,突然他不再作声了,而是急急忙忙、有滋有味地吞咽起来。这下我可看出名堂来了,一口把豆腐吃了进去。好鲜啊!外婆看见了我们俩狼吞虎咽的样子,把咸菜蒸豆腐推到了我和小毛面前,不一会,咸菜蒸豆腐就被我们抢了个底朝天。忽然,小毛扑倒身子猛地钻到了桌子底下,等他上来,嘴里吃着豆腐,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我们俩在争夺中不留意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豆腐,这本来已经是老母鸡的食物了,结果被眼尖手快的小毛从老母鸡的尖喙边抢了回来。这种情况,恐怕在现在的农村都难得一见了。

  《三个铜板豆腐》让我看到了过去生活的艰难,也让我体会到了今天生活的幸福,我会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学习,我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6

  《三个铜板豆腐》是一篇寓意深远的故事,它以简朴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场景,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让人读来既感到亲切又深受启发。虽然我无法直接阅读或体验具体书籍内容,但根据这类故事通常所蕴含的精神,我可以构想出一些可能的读后感。

  故事通过“三个铜板豆腐”这一微小的生活片段,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节俭、知足以及亲情的温暖。主人公可能是一位生活简朴的人,用仅有的三个铜板买来的豆腐,不仅成为了一家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成为了传递爱与幸福的载体。这样的描述让人反思,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简单的快乐往往被忽视,而真正的.幸福往往源自于对现有资源的珍惜和对家人的关爱。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刻感受到,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世界的充实。幸福并非完全由金钱衡量,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小确幸中,比如一顿温馨的家庭晚餐,一次与亲朋的深切交谈。它教会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的是什么,都应该怀揣感恩之心,学会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用有限的条件创造无限的温情与快乐。

  此外,这个故事或许还隐含着对勤俭节约美德的颂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勤俭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资源的尊重和对未来负责的表现。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不应无度挥霍,而应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总之,《三个铜板豆腐》虽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生活中可能缺失的部分,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以及如何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并珍惜那些真正能带来幸福感的事物。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相关文章:

《铜板的响声》教学反思09-15

豆腐10-06

铜板上的一滴血散文10-05

做豆腐10-10

豆腐的作文03-08

话说豆腐的散文10-07

做豆腐日记10-07

做豆腐的散文10-06

臭豆腐作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