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读后感

时间:2023-09-23 07:05:40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语述而篇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1

  在《论语·雍也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孔门弟子,而在《述而篇》中,我们则见到了孔子的一言一行,了解了孔子的待人接物之道,对圣人的思想光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身为师者,孔子对于教导学生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孔子的教育方式。到思索而不得,欲说不能言的时候再去开导学生,一来在疑难处指点适时启发,收效最大。经过苦苦思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只差最后一步来掌握其中精要,而不经思索便学其意,则只学到了“文意”而不能真正参悟。第二,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求而不得之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完全激发,会更积极地寻求真理,探寻真相。相反,若没有苦思不得,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只被“灌输”而不能真正有所获。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显然,虽然孔子生在二十多年前,但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今日看来,全世界都倡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做法是很平常的。而在千年以前,中华大地尚是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没有污染之时,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谓是跨时代的思想,是具有预见性的。而从简单的取鱼、射鸟这一做法,我们也不难窥见更多。或许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孔子都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准则贯彻其中。顺应自然,不超出限度,行中庸之道,是孔子的生态观。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宁可清贫,不取不义之财,是孔子的处世之道。世人皆爱名利,而孔子在纷乱的俗世,却能端坐其中泰然处之,坚守心中的正义。耐于清贫,乐于困苦,也是孔子为了正义而付出的努力。贫苦不好受,给人带来了身体上的折磨与煎熬,但坚守正义,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在孔子看来,精神之“乐”,是远大于物质享受的,践行道义,是他毕生的追求。

  谦虚好学,进退有礼。孔子的为人处世是十分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并时刻践行的。圣人难为,但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质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2

  述而篇共三十八章,其中包括了弟子对孔子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孔子的思想。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解读】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其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感情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在“温”与“厉”、“威”与“猛”、“恭”与“安”之间,要求一种适度。孔子就是这样做的,成为中和的典范,体现儒家中庸思想。

  【原文】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解读】这是对孔子行为的描述,表明了孔子对于自然仁爱的态度。钓鱼当适可而止,射鸟当不失人心,仁爱万物。不强取豪夺、滥杀无辜。在古代什么季节不能捕杀什么动物,什么季节应该特殊保护哪些动物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违反了,就要受到道德谴责。

  【感悟】

  这两章是弟子对孔子的评价,二十字不到的两章文章体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也发人深省。

  孔子是“温”、“厉”、“威”、“不猛”、“恭”、“安”兼具的圣人,真正地体现了“中和位育”。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师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态度都不庄重,就无法去做学生的工作,更无从谈起对学生的诱导,那他肯定不会具备善于启发诱导的能力。一个教师只有情绪稳定了,态度庄重了,在学生面前才能做到谨慎行事,三思而行,也才能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太快,每天遇到的事纷乱陈杂,“中庸”和“佛系”的'心态能帮助我们稳定情绪,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

  “饭疏食饮水,曲耾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粗茶淡饭和凉水也能安贫乐道,可富可贵但要取之有道,这就是孔子的境界。在这样精神境界的指引下自然是情绪稳定、态度庄重的,也自然能做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体现了对待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这是其普遍性所在和永恒的生命力所系;也是我们确立文化自信、文明自信的基础。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3

  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互乡难与言,童子见……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它的意思是一个童子得到孔子接见,而孔子的其他弟子感到疑惑。这时候孔子便讲别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而来,便应当赞许它的干净。我认为孔子在此处更多的是对童子的赞许,时至今日,我仍认为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

  追溯至三国时期,正当三分天下局势动荡之时,魏蜀吴均求贤若渴,在此环境之下,出现了《孙权劝学》的美传。而他劝学的对象就是曾有着号称“吴下阿蒙”的吕蒙。经孙权一番开导,吕蒙一改往日对兵书的不屑。整日沉溺其中,不出一年,江东便流传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名句。自此吕蒙在江东步步高升,成为东吴的得力干将,相比吕蒙在蜀汉军营中却坐镇的一位无比狂傲的悍将——关云长。提起关羽,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是勇猛与正义的化身。这自然是毫无疑问的,不得不说罗贯中塑造的这个形象正面感太强。掩盖了他部分缺点,关羽在书中有一句经典名言:狂徒,天下英雄闻我名,无不闻风丧胆。首先显而易见,确实不枉称为战神关羽。其次就出问题了,正是因为关羽的狂傲也为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关羽的眼中视天下英雄如草芥。在关羽攻打樊城之际,东吴派人夜袭荆州,而关羽不以为然,认为江东鼠辈何有如此谋略?可不久之后,荆襄九郡尽皆落入东吴之手,此次夜袭的将领便是吕蒙。关羽失去大本营后进退两难,实为狼狈,加上自己箭伤未愈只得先撤。四处逃避之下走投无路便有了败走麦城的悲剧,而最后他的首级被东吴一名将领斩下。他的名字唤作吕蒙,吕子明。就是曾被称为吴下阿蒙的那位不起眼的白袍小将。

  从关羽的`失败和吕蒙的成功不难看出,时刻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与对他人的发展的肯定有多么的重要。在现在这个时代,“躺平”与“摆烂”不会使你感到丝毫的舒适,因为周围的人、事物一切都在迅速地发展进步着。适应与居安思危才应该是我们的代名词。

  早在几千年前,华夏祖先已经有了如此具实际意义的前卫思想。我们更应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万物。

【论语述而篇读后感】相关文章:

述职述德述廉报告02-14

个人述责述职述廉报告01-13

医院述职述德述廉报告02-02

园长述德述职述廉报告01-07

园长述德述职述廉报告15篇01-10

医院述职述德述廉报告15篇02-24

论语经典名言02-22

《论语》名言02-22

论语的名言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