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01:13:2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习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习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

  它们属于美术里面的哪个门类?(小组抢答)——民间美术。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1、展示图片,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间美术?说说理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2、学生观看民间美术短片,寻找、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种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民间玩具等。

  3、各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小组讨论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1)生活实用: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审美需求:质朴率真,乡土气息;

  (3)表达情感: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4、展示几组民间美术图片,让学生根据作品中运用的动植物或字体形象,分别猜测作品里所蕴含的象征寓意。

  (1)福禄寿;

  (2)喜上眉梢——喜鹊、梅花;

  (3)连年有余——莲子、鲤鱼;

  (4)鸳鸯戏水——婚姻幸福美满。

  小结: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间传统中比较常见的象征寓意,反映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追求喜庆吉祥。

  5、让学生回忆:过年过节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动或热闹场面?在民俗活动的场所里能够见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抢答)

  展示图片:过年——舞狮舞龙;元宵节——闹花灯;端午节——赛龙舟。学生讨论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教师总结: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间美术,民俗文化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养料,而民间美术也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1、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它们有哪些价值?

  2、该如何传承发展民间美术、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3、展示图片,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1、以回顾式的方式让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五、板书设计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民间美术》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著的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的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着了解民间美术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的是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它与人民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说明了民间美术的价值。接着,教材又深入的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表现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最后延伸到对民间美术的继承和发扬。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针对高一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立足于教材,在关注教材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尝试把“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元发展。

  教学过程中:

  1、创设研究型学习的氛围:教学中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开放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展示研究成果、实践创作等活动,体验创造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深化;创设问题为教学主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体系:不断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讨论。应重解决问题的方法,轻解决问题的结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内涵。

  3、拓展与延伸:课程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类别;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2、能力目标

  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民间美术,把民间美术运用到现代生活中来。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和观念上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并激发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能够自觉的保护这一传统。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深厚的寓意。

  教学难点

  解决学生对民间美术在和观念上的认同,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

  教学准备

  1、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图片、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2、学具:剪刀、蜡光纸或红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1分钟)

  把中华民族文化比做河流,美术比做是漂在河流上的一根粗大的木头,浮在水上的是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专业美术。沉在水底的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以它稚拙的特点支撑着主流艺术。(本环节通过比喻使学生大概的了解民间美术的社会地位。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想了解民间美术的欲望。)

  二、了解民间美术

  <一>、什么是民间美术 (4分钟)

  1、实物展示、多媒体显示: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鞋垫与现代专业美术作品《奔马图》创作者的比较(为了说明民间美术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2、多媒体出示照片:《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农家的灶台》两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当中的民间美术,并说说民间美术用在这里的目的。(这里是为了通过直观的图片说明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认识民间美术是用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的。)

  3、师生问答:我国有哪些传统的民俗节气?大量的民间美术在怎样的场合出现?在这些活动中民间美术起到什么作用?(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分析和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了解民间美术是用来丰富民俗活动的。根据以上的方法很自然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用多媒体显示:什么是民间美术: 传统的民间美术是相对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现代的民间美术是相当专业美术而言;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是用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俗文化的美术。

  <二>、走进民间美术:(我从民间美术如何贯穿于人民的生活和世界两个领域来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特征)

  1、民间美术种类(5分钟)

  A、提问:民间美术怎么贯穿在人民生活中也就是它以什么形式、什么用途、流行什么地域……存在人民的生活中?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种类说起。(这里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找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B、用实物、多媒体图片展示民间美术种类并让学生欣赏、辨认、归类。如剪纸有哪几张、玩具是哪些、哪些又是刺绣……(本环节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及实物的辨认,加深对民间美术种类的认识,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对民间美术种类的了解也就更进了一步)

  C、出示民间美术分类罗列表(通过对种类繁多的确认,进一步说明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民间美术存在人民生活领域中形成了一个很宽的横向的面)

  2、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本环节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和语言表现特点的了解,向学生解释贯穿于人们领域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很深邃的纵向的面)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6分钟)

  a、多媒体展示图片《喂鸡》:分析作品从表现手法上怎样表达稚拙的表现。让学生明白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b、多媒体出示剪纸作品《三鱼争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表现题材、构图形式、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寓意。(这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并不是简单、粗浅的东西,而是很有内涵的表意的艺术)

  c、提问:民间美术所要表达的是哪些祝福的意愿?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要表达的是如: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祝愿。人民群众是用什么物体或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引导认识如:石榴象征多子、桃子象征多寿、牡丹象征富贵、脸谱中色彩的寓意……(本环节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民间美术原来是用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语言)

  多媒体出示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民间美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所以我们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的美术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二)民间美术语言的表现特征(15分钟)

  根据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教师直接解释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1〉、求真——真挚、真实: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2〉、求活——灵活、生命力:热烈夸张 象征寓意

  带问题欣赏作品:这是一件什么作品?它表达什么寓意?你觉得作品表达的是什么寓意?它追求的是怎样的艺术特征?你觉得作品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特征?……(这里根据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特点理解的基础上,也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较活跃的特点,我提倡师生共建一个开放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并致力体现“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我把学生分组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教师

  a、用作品《坐马车》、《泥孩儿》、《封侯多寿》和《三顾茅庐》通过分析作品的表现特点和运用的题材。向学生说明人民群众是在生产劳动之余,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自发的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的想象发挥来表达自己的。从而解释了民间美术有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的特点。

  b、多媒体展示图片:《公鸡》分析作品中表现出活跃的原因:夸张的造型、大胆的装饰、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

  c、多媒体展示图片《连年有余》、《牡丹》、《民间五毒》、《老鼠娶亲》等作品来说明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寓意从而给作品注入了生命力,并说明民间美术作品是用谐音、象征、比拟、借喻等手法把寓意给表达出来

  三、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8分钟)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理解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本环节拓展与延伸到对民间美术继承和发扬。这一过程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

  说一说:民间美术的现状(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

  看一看: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运用

  视频欣赏: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俏夕阳》

  多媒体图片欣赏:欣赏有民间美术元素作品

  (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认识的民间美术不是过时的东西,而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现代的生活中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最后引用名言:我们不能把传统仅仅作为遗产来保护,因为遗产是一种不动产,应该将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活的资源。

  四、动动手(6分钟)

  (本环节主要为了使学生感受制作民间美术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感情)

  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剪纸实践剪“双喜”,“窗花”用多媒体展示剪纸的制作过程。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的过程中放《喜洋洋》音乐来渲染气氛)

  五、师生再见 (课堂)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3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 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

  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 ,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

  〈2〉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丽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

  〈3〉风筝(4分钟)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

  〈4〉玩具。(2分钟)

  生:让学生回忆儿时有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图片《泥狗》 、 《布老虎》 、 《泥老虎》。

  〈5〉编织(2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草,玉米皮边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料编织出精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且美观的工艺品。

  图片《竹编·背篓》、《竹编花瓶》、《三屉提蓝》、《食盒蓝》

  〈6〉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

  〈四〉小结(1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畅谈)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

  〈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4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本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等民间美术.`这一课以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介绍为主,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满足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本节课内,教师收集民间美术、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并联系实际生活,引入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多元艺术形式,在增加课程信息量的同时,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欣赏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二、 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特别是对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特别感兴趣。然而我国优秀传统的本土文化关注较少,通过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关注民间美术。

  三、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案学习和课堂活动,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鉴赏能力;能够正确对待民间美术,喜爱民间美术,增进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四、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民间美术种类及基本特点、造型语言。

  学习难点:准确把握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以及运用造型语言去欣赏民间美术。

  课前预习:

  一.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艺术家的美术,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二.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式样(类别)是:

  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皮影等。

  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实用简洁、随意大方、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热烈夸张、 象征寓意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在我们自己的家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美术作品都有哪些?都是在哪些地方哪个场合看到的, 2 中国民间美术的范畴:, ,剪纸、年画、刺绣、雕塑、玩具、民间雕塑和其他民间艺术.可谓无处不在.

  3、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图案采用谐音和寓意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前者如: “连(莲)年有余(鱼)”,“大吉(鸡)大利”; 后者如:以葡萄、石榴或鱼寓意多子(籽)。 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二) 精讲点拨

  1关于皮影:

  皮影是皮影戏表演的道具,包括影人和道具,最初是用素纸雕镂的,后来改用牛皮或驴皮,取其韧性好、半透明、易于雕刻及着色。

  2.关于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 天津杨柳青年画在古代被称作宫廷年画主要表现形式以半印半画为主。 苏州桃花坞年画为水印套色为主,主要是描绘大的场景为主要表现形式。古代被成为小市民年画。 潍坊杨家埠年画属于民间年画,主要流传于民间,是农民春节必备的表现喜庆的和民俗的年货。

  3.关于剪纸:

  剪纸主要用来表达喜庆祝福,剪纸的形式有单色、染色和套色,通常用象征热烈吉利的大红纸剪成。剪纸的类型:阴刻和阳刻。阴刻:刻掉线条和花纹,留下图案大的块面。阳刻:刻掉图案的空白,留下线条和花纹。

  4、其他

  比较突出的有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我国风筝著名产地: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妮妮”其造型就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布玩具 天津“泥人张”彩塑 北京沙燕风筝

  大

  阿福

  山西面花 皮影

  (三)有效训练

  一.填空题

  1.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_寓意性_、_象征性_。

  2.我国著名的年画产地有:_天津杨柳青_、_苏州桃花坞_、_潍坊杨家阜_、河南开封朱仙镇_等。

  3.剪纸的形式有:_单色_、_染色_和套色。

  二.选择题

  1.我国著名的民间三大年画产地是( d )①天津杨柳青②苏州桃花坞③潍坊杨家埠④无锡惠山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民间美术是我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中外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请问民间美术的创作群体是( a )A.广大劳动人民 B.文人士大夫 C.美术家 D.宫廷画家 课后延伸

  对应题:将下列省份或城市填入相应的民间美术后4

  泥泥狗( 1 ) 炕头狮(3 ) 兔儿爷( 4 )大阿福( 5 )风筝( 2 ) 砖雕( 6 ) 泥人张( 7 ) 面花( 8 )

  ① 河南 ② 潍坊 ③陕西 ④北京⑤江苏 ⑥徽州 ⑦天津 ⑧山西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 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 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小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把教师、学生准备的材料布置在六块版面上,变成小小展览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今天我们要在六个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我们学生自己筹备的中国的民间美术馆。

  最后要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二、 新课内容

  1、 由年画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2、 由玩具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3、 由剪纸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4、 由编织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5、 由绣品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6、 由地方美术组的解说员带同学们参观他们准备的年画展厅,结合版面上具体材料介绍。

  教师在每位解说员讲完后给简单的总结和连接

  三、评出最佳解说员,最佳美术馆,最佳自创作品

  四、播放课件,补充学生所讲内容的局限性,展示课件中大量的图片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附:教学知识要点

  欣赏要点: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故而,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应把握住以下几方面来感受、体会、欣赏。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春节了。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清代中叶更为盛行,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人物是按当时的审美时尚塑造的——柳叶眉、丹凤眼、瓜子脸、樱桃小口一点点。再看看放飞凤筝的女子们的衣着:服饰鲜艳浓重,颜色搭配得当,在淡色建筑、树木和天空背景衬托下,整幅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极为引人注目。俊秀婀娜的女子轻闲欢快地放飞着风筝玩耍。舒缓高翔的风筝,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从中我们也看到民间年画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杨柳青年画产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传说发源于17世纪初叶。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虽为民间木版年画,却犹存宋元绘画遗风。杨柳青年画;受北方雕版插图和版画传统的影响很大,其特点是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取材多戏曲故事、胖娃娃和美女,寓喜庆吉祥之意。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为其特点,人物头脸等重要部位,多以粉、金晕染,别具风采,是一种雅俗共赏,具有强烈地方特点的画种。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桃花坞年画《上海火车站》一画。①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情景?②这幅画是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和环境的?③这幅画寓意的思想内容是什么?④概括一下这幅画的艺术特点。(这是一幅反映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上海火车站情景的风俗画,画面围绕着火车站这一特定的环境,展示了不同身份人物的各种活动;这幅画中人物活动明确,场面热闹。人物的衣着浓重、鲜明。背景不着颜色,但借用树木、阳伞、人物,点明了夏日炎炎的热闹气氛;这幅画通过表现热闹、新颖的火车站——以在当时十分新鲜的事物为内容,表达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时,除了求吉利之外,也多喜换新画样、新内容,向往新事物,歌颂新事物的心理;整个画面采用散布的构图手法,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观赏效果。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变形(如洋房子、火车等),增加了趣味性、装饰性。

  民间年画大多含有祝福新年的寓意,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场面热闹。强调画中要有情节性、故事性,使人回味无穷,即“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强调画面完整匀称的构图,和气吉祥的可喜气氛,柔丽动人的悦目色彩,笑容可掬的人物表情,顺口动听的美好题词等。在色彩方面,民间年画十分讲究色彩的配置,并总结出一套经验,如:“红靠黄,亮晃晃”,“粉靠绿,人品细”,“黑靠紫,色发死”等。以上也是我们欣赏分析民间年画时应把握的方面。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早在汉唐时代,就有用金银箔剪成花鸟,贴在鬓角做装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内容十分丰富,多以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花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又是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

  《沙燕》是北京风筝。北京风筝已有300碑的历史。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产于陕西凤翔县的泥玩具《挂虎》。书中挂虎属于挂片类,是馈赠亲朋礼品。在当地至今还有小孩过满月、生日时,外婆家送挂虎或坐虎给孩子们挂在家中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为什么人们藉以各种姿态的虎的形象来寓意驱邪,表达保佑平安吉祥的祝愿?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兽。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这是民间美术作品中寓意深厚,蕴含着朴素的理念的又一印证。这种象征寓意在民间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有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的,如:莲(连)年有鱼(余);有采用比喻方式表达的,如:石榴喻多子;有的则形成约定俗成的符号造型,如五毒(即:瞻赊、蝎、壁虎、蜈蚣、蛇)。这是我们欣赏民间美术品时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地方,只有发掘出其中寓意,才能体会其构思之妙。

  凤翔的挂虎配色一般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墨线勾画轮廓。这种色彩配置,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这是一种三原色的对比配置,产生对比强烈、醒目鲜明的效果。黑线勾画,使过分对比的色块得以缓和,避免了“火气”的弊病。

  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这种用凤、牡丹、鱼、莲等组成的图案是先民对繁衍崇拜的延续。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编织品就有 100多种。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欣赏课本上的图例,我们从这些编织品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7、常熟花边的生产是二十年代初从上海发展过来。且多由上海提供图样,上海打样师 则又来自山东烟台和青岛。六十年代以来,常熟花边在艺术上大有进展,尤以雕绣见长。它 以精巧的技艺在不同布料上绣制各式花样,然后在一定部位剪去底布,使之镂空,以衬托主 题,使花样有立体感。传统常熟花边,多在白布上绣白色花样,或在米黄布上绣灰色花纹, 故有称之为“常熟黄白台布”。后来又增加了棉麻交织,针法也发展了彩绣、抢绣、编织绣等三十多种,品种更为丰富。

  课后语:

  1、这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欣赏课,让学生在搜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就学到了一些知识,他们搜集整理了好多图片和实物资料,还有的作品是自己制作的;并开始尝试自己把课题的主要内容讲出来,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已经在自主学习的方向努力了。

  2、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话并不多,但却要化更多的精力去备课。

【《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2-31

美术教学设计03-22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12篇07-03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03-10

美术手工教学设计04-27

美术教学设计【热】06-19

美术剪纸教学设计06-23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03-19

美术教学设计(实用)10-17

美术教学设计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