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3 11:45:4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海燕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燕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海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2、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家与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简介文体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三、范读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⑴ 注意字音。

  ⑵ 思考画面应怎样切分。

  2、说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

  层次划分:

  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2、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四、研讨课文

  1、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思考:

  ⑴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⑵ 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2、讲析第二幅画面:

  默读并思考:

  ⑴ 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

  ⑵ 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

  3、讲析第三幅画面:

  齐读,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见板书设计)

  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1、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2、关于象征写法:

  ⑴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现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

  ⑵ 象征的作用:

  ① 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②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海燕教学设计 篇2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运用变易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寓言故事都很有兴趣,并且读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故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寓言的特点把握不准,对寓意的揭示方式认识模糊,对寓意的理解欠全面和深刻,尤其是学生在创作寓言故事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所写的寓言故事没有寓意或寓意不恰当,故事内容的取舍剪裁详略安排不妥当等。

  学生对寓言故事早有接触,刚学过刘征的寓言诗《木偶探海记》,并且《海燕戒》这首寓言诗内容浅显易懂,寓意明确,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所以这节课定位是读写结合课,难点是学生构思寓言故事,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引导和铺垫学生很难展开想象、打开思路,也不太会根据寓意对故事内容进行取舍剪裁。

  三、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

  2、学习《海燕戒》,深刻体会寓意。

  3、模仿课文,展开联想、想象,构思寓言故事。

  四、本课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海燕戒》,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把握寓意。

  2、改变寓意,改写故事,掌握故事内容(剪裁)和寓意的关系。

  教学难点:展开联想、想象构思寓言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海燕视频,要求学生用合适的词语填空,并且用文中的语句描述画面。

  的海燕,在的大海上,地飞翔。

  明确:勇敢的海燕怒吼、波涛汹涌的大海高傲、自由自在地飞翔

  无数海燕冲天起舞,多么豪迈!小海燕跌跌撞撞,一头栽进大浪,再也没有回来。

  (设计说明:利用海燕搏击大海的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开想象、带学生走进海燕的世界,导入课文)

  【理解品味】

  问题设计之一:

  联系小海燕的生活背景,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海燕?

  明确:生活在动物园,且不必说冲击暴风雨,压根儿就没见过真正的大海,

  小海燕飞到海面上东摇西摆。

  ——缺乏锻炼

  问题设计之二:

  联系小海燕理想的大海,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海燕?

  明确:重点词语:定然、镶着宝石的金笼、吃什么有什么,只要把嘴张开,

  消遣、隔、懂得、可不打算、等——住、吃、玩、乐

  ——贪图享受

  问题设计之三:

  小海燕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及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结局:不听劝告、葬身大海

  原因:缺乏锻炼贪图享受

  问题设计之三:

  联系文中的点题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找出揭示寓意的语句:“不要以为海燕的子孙一定是海燕,只有海燕的翎毛并不能驾驭大海”引导理解:海燕的哪些子孙不能驾驭大海不是海燕?缺乏锻炼贪图享受的海燕子孙引伸道理:不要贪图享受,在锻炼中成才。

  (设计说明:理解故事,依据文本的顺序,设计相关的'几个问题,带学生逐层缕清故事脉络,重点品味描写小海燕贪图享受的三、四、五、六节,一方面通过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具体生动的想象,为学生想象构思寓言故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学生领会故事中详略处理和寓意的关系奠定基础,这是针对学生在创作寓言故事时出现的问题:对故事的取舍剪裁详略安排不妥当。)

  【构思寓言故事】

  1、梳理《海燕戒》的形象、情节和寓意

  形象:小海燕、老海燕

  情节:逐层推进——详写小海燕的贪图享受

  寓意:不要贪图享受,在锻炼中成才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特点,借鉴《海燕戒》构思寓言故事,从三个方面借鉴海燕戒:寓言故事中的形象;故事情节;文末点明寓意,为学生展开构思写作构思提供范例。)

  2、构思寓言故事

  两个题目任选其一:①虚构有关小海燕的新故事,揭示新寓意;②虚构其他动物的故事,也来警戒贪图享受

  学生模仿《海燕戒》的构思框架,按照下列提示完成自己的寓言构思:①寓言故事中的形象;②故事梗概;③寓意

  学生构思前教师引导:

  第一个题目教师结合例文引导:①增换形象:举例:海鸥、企鹅、野鸭、小鱼、大海、白云、风浪、园长、渔翁等②调换环境:从大海到动物园荒岛人家的鸟笼等 ③更改情节

  第二个题目教师结合例文引导:如乌鸦、企鹅、猪、家鹅等

  (设计说明:第一个题目引导时不仅举出可增换的形象如海鸥、企鹅、野鸭、小鱼、大海、白云、风浪、园长、渔翁等,又给出学生两篇例文《下一个对手》《天鹅和小海燕》,另外一个角度是调换小海燕的环境如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海燕飞到动物园,飞到荒岛等,第二个题目引导时出示给学生两篇例文《乌鸦取经》《猪的思想斗争》,另外又讲述了《野鸭和天鹅》的故事,试图让学生在这些铺垫之下展开想象、打开思路,构思故事,在课上因为时间关系,只要求学生写出故事提纲,但是考虑到初一学生概括能力不强,不太会写提纲,所以在学生的工作纸我给出以《海燕戒》为例的示范,设想让学生模仿示例,把自己的构思想象用框架的形式清晰地展现出来。注:给足学生独立构思的时间)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要求:每一组找出一篇优秀的寓言构思进行展示

  评价的标准:

  ①想象丰富

  ②故事完整、合理、具体、生动

  ③故事围绕寓意

  (设计说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交换阅读讨论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不仅为学生评价寓言构思提供标尺,而且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意识:在写作寓言故事时要注意故事的完整合理生动,故事要围绕寓意取舍剪裁,想象要丰富。)

  【课后作业】

  学生按照课上的构思,课下完成寓言故事,字数不限。

  补充说明:本课字词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字词检验巩固。

  海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四、附预习题如下:

  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现在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一次。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窜(cuàn)呻 吟(shenyín) 蠢(chǔn)。

  企(qǐ)胆 怯(qiè) 掠(lüè) 甩(shuǎi)。

  摔(shuāi) 号(háo) 吼(hǒu)翡(fei)翠 蜿蜒(wan yan)。

  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蜿蜒:蚯蚓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弯弯曲曲地延伸。

  掠起:轻轻擦过而举起。

  预言家:善于预先知道,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①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②“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时代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为什么这部分能发表呢?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躲过了愚蠢的检查人员的眼睛在这一时期。

  四、朗读《海燕》;试拟副标题。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目的是熟悉课文。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理清结构

  (一)分段。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划分层次: (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

  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

  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二)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后总结:勇敢无畏,乐观战斗,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第一段:(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 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高傲”: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

  (3)“碰”勇敢低飞,触及海浪。 “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第二段:(1)“叫喊”, “ 大笑”, “ 号叫” 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

  (2)“飞翔” 到 “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3)“直冲” “穿过” “碰到” “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4)“精灵”体现了智慧“深信”体现了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第三段:“勇敢”、 “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不,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义于物。)除了海燕其他具体的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3、总结,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总结,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1—6节。

  海燕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本文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

  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

  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

  1、教师启发朗读。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

  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

  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

  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

  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

  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

  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⑷学生畅言,教师评价。

  ⑸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出你对海燕的这种感情?

  ⑹学生有感情地读。师生互评总结。

  四、悟读──探究寓意

  1、通过朗读,相信你对本文也有了一定的感悟。这篇文章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奏出了一首激动人心的赞歌。可也许大家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属于“非法”出版物。这是怎么回事?大家一起来看一段背景资料。

  2、学生阅读写作背景,说出自己对本文主题和写作意图的理解。

  3、本文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其中的种种景物也各有寓意。你能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发现吗?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五、听读──读出感情

  1、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相信大家再次朗读一定能读得更有激情。下面,请先欣赏名家的朗读录音。

  明确听读要求: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快慢、重音等)和朗读情感。听出朗读的精彩之处,听出朗读中的不足之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读:或轻声跟读,或静静听读,或边读边做标记。

  3、学生交流听读感受。

  4、优美的文章百读不厌。满怀激情的诵读更能使你充分领略诗文之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挑战名家,挑战自我,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用满怀激情的朗读去感受美,表现美。

  5、学生齐读描写海燕的一个片段。

  6、教师点评总结,寄语学生今后在学习中养成乐读、善读的习惯,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读出情,读出美。

  六、续写短信

  1、教师殷殷寄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象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

  2、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

  七、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写一段海燕与乌云(或海鸥、海鸭、企鹅,或惊雷、闪电等)之间的对话。要求生动形象,感情鲜明,能恰当地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表现其心理活动。

  2、课外荐读:郑振铎《海燕》;席慕容《燕子》。

  海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反复诵读,体会散文诗的音乐美

  3.情感目标:培养乐观自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2.赏析海燕形象及其深刻的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散文诗的象征手法及其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初步感知情感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通过课件来观看这一幅图:

  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成员程菲、杨伊琳、李珊珊、何可欣、江钰源和邓琳琳站在金牌的领奖台上。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得金牌的过程。程菲是一个老将,她的失利,从平衡木上摔了下来。后面年轻的选手顶住了压力,很自信很完美地继续走下去,克服了心里压力。最后程菲也自信地克服了自己的内心压力,完美地完成了她最拿手的自由体操,战胜了实力相当的美国队,为中国人民拿下了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在空中飞翔的那一刻,她们的姿态就像海燕一样,在国家体育馆上空飞翔,他们面对困难,没有退缩,勇敢自信地继续飞翔,并把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为什么说他们像海燕,而不想海鸥?理由就让高尔基来告诉我们吧。让我们走入课文《海燕》。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请同学说一说所了解的高尔基。(自由作答,互相补充)

  2.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高尔基,俄国作家,评论家,政论家和学者,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他完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圈画批注出生字词,理解字义,并标序文段。(朗读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初步感知酝酿情感)

  2.听录音朗读。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朗诵者感情节奏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齐声朗读。(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四.质疑探究

  1.同桌互动,思考交流:从文中找出,海燕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海燕是暴风雨的预言家

  2.小组讨论交流,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场面?各个场面中海燕各有什么样的表现?(自由作答)

  教师点拨1:根据暴风雨来临前的时间段寻找

  明确:三个场景画面

  a.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暴风雨酝酿中(1-6)

  b.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暴风雨逼近(7-11)

  c.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暴风雨临近(12-16)

  教师点拨2.根据上面的三个场面,分析海燕的表现:

  a.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b.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c.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五.探讨感知

  1.教师引导设疑,高尔基在当时那样一个紧张的.社会气氛当中,有着闲情逸致来描写海燕吗?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思考交流: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教师点拨:海燕在暴风雨的表现我们可以概括出它一系列的品质,从而在这些品质中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明确: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2.作者通过对海燕的赞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点拨:类似于诗歌中的“托物言志”

  明确:作者以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情,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表现了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六.拓展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暴风雨”,虽然不像战争年代具有斗争性,但是依然具有挑战性,而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像高傲的海燕一样,坚信自己的信念,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人生的标杆直跑,暴风雨越猛烈,你就会变得越坚强,暴风雨也就会变得“微不足道”。

  七.布置作业

  1.作品为什么还写其他的海鸟?

  2.文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八.链接材料:从郑振铎的《海燕》、冰心的《小橘灯》、屠格涅夫的《门槛》中学习象征手法。

  海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设想】

  反复朗读,联系背景理解课文内容,细读品味精要文段,探究疑难问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及语言特色;联系生活实际,拟写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发言提纲并在班上交流。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

  1、高尔基。

  2、《海燕》写作的时代背景。

  3、关于高尔基《海燕》的其他资料。

  4、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基本常识,朗读并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读了巴金《日》、《月》两篇短文,巴金通过写“日”、“月”表达了什么情感?(由“日”、“月”这寻常的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表达作者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伟大情怀,……)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散文诗),要“透过文学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今天,我们把视角投向高尔基的《海燕》,去感受作者在特定历史时代的激。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关于《海燕》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3、教师归结,要求学生整理文学常识并作好笔记。

  三、朗读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记准生字字形;理解生词在文中的意思。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运用工具书查正字音词义;与同学初略探讨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2、指名朗读:

  方法:以意思相近的文段分段朗读,探讨重音、停顿、语速的处理。

  3、听录音带朗读:

  ⑴静听感受;

  ⑵随录音朗读;

  ⑶模仿朗读。

  方法:指名读一文段,同学评价后再听该段录音(放映相应画面),让学生在听读、模仿朗读,相互评价,观看画面过程中增强感受,正确朗读。

  4、齐声朗读:

  (掌握好停顿、语速,读出感情,读出散文诗之韵味。)

  四、探讨感知

  1、教师引导设疑:

  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阅读课首方框内提示的文字并思考:

  ⑴作为一种海鸟的海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⑵你是从方框提示中哪句话看出来的?

  2、师生互动探讨:

  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通过对海燕的赞美,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归结板书(字幕显示):

  海燕,一种善于搏击暴风雨的海鸟。课文中的海燕,是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联系背景理解、概括)

  作者以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鄙弃如海鸥、海鸭、企鹅般的怯懦自私者。表现了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五、练习与研讨

  1、字音词义,常识积累,朗读感受。

  2、问题研讨:

  ⑴课文标题是《海燕》,作品中为什么还写到其他几种海鸟?

  ⑵如果说“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那么课文中其他事物也应该有其各自的象征意义,请列出来与同学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象征、烘托、对批等表现手法,阅读理解精要文段。

  〖教学步骤〗

  一、上课时“问题研讨”交流

  (对学生交流发言不作定论,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序地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技巧,在阅读探讨过程中欣赏作品,认识并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

  二、朗读感受,思考探讨

  1、朗读描写海燕的句段,观看海燕在乌云和大海之间穿梭号叫的画面,加深对海燕这一形象的感受,引出象征意义。

  2、朗读描写其他海鸟的语段,观看投影画面:

  ⑴用文段中的词句概述这些海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种种丑态;

  ⑵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些海鸟?

  教师小结板书(投影字幕):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

  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强、乐观

  海燕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叫喊着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

  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

  海鸭:呻吟、吓坏了不革命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海燕的形象。

  企鹅:躲藏

  3、浏览阅读,探讨文中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师小结板书(字幕投影):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气势。

  乌云、狂风:象征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

  暴风雨:象征1905年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

  4、作者把海燕摆到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描写,试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探讨后教师小结;烘托。

  象征、烘托、对比等手法的概念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结合本文作引导性阐述,从写作技巧方面引导学生欣赏)。

  三、精要文段阅读理解

  1、朗读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句段,具体说说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2、文章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试在课文中找出几例并分析说明(从表达方式、作品语言方面欣赏。)

  四、教师小结

  1、充满激的描绘──间接抒情;

  2、饱含激的议论──直接抒情。

  描写议论结合,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勇猛坚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战斗精神。

  五、课文总结

  1、内容:略

  2、艺术特色:略

  六、拓展延伸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试以“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我该这样做”为话题,拟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上交流。

  海燕教学设计 篇7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尔基和散文诗以及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海燕的形象。

  3、体会几个关键词的区别,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比喻、反复、象征的写作手法。

  二、学法指导

  1、用好自学导航中的知识链接。

  2、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体会。

  3、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自学导航:

  1、知识链接: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玛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根基。他参加了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末尾一章。

  2、初读读课文,把握文

  章大意,自行解决生字词。

  呻吟()飞窜()蜿蜒()

  苍茫()

  胆怯()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还有:

  3、再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散文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

  ①

  ②

  ③

  4、再读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深刻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说说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细细读课文,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展示提升

  (一)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

  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二)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三)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五、达标测评

  《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海燕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2、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二、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是大海的.主角,那么,海面上还有其他海鸟吗?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海鸟?

  2、暴风雨来临之前,海面上的景象是如何变化的?把海燕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又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1、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2、《海燕》这首散文诗主要是写海燕,而诗中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海燕教学设计 篇9

  一、设计思想

  这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教学中要抓好朗诵这一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海燕》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 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

  运用象征手法是《海燕》最重要的写作特色。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体会象征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课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作品整体上领会文中各种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理解作品深刻含义的关键。

  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海燕》的艺术性,使之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教学中应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体味、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四、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鸥、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难点)

  4、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重点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重点)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字词预习。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雷电天气的音画)在这样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为什么?(多媒体展示浊浪淘天的音画)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多媒体展示海燕画面及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高尔基的《海燕》。

  二、走进作者:

  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 “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自传性的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听品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自读课文;

  3、师生朗读点评和教师指导。

  《海燕》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随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理解对比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深入理解“海燕”的精神内涵。

  细节揣摩精读:

  1、小组讨论圈点批注,仿句说话:“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高傲。”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勇敢。”

  “从————诗句中我读到了海燕的敏感。”

  2、合作研讨:对比手法的运用

  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其它动物的语句,齐读后说说它们的形象,并讨论描写这些动物的作用。

  明确:文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表达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3、思考:如果让你在题目“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修改标题的方法有利于打开学生阅读的思路。当学生找出合适的词语诗句的时候,其实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已经有了一定深度。)

  明确: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敏感……的海燕

  五、结合本文写作背景探讨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难点)。

  1、背景: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年3月,当时俄国正处于革命**到来的前夜,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大批工人失业,沙皇专制反动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一小部分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害怕革命要破坏他们的安乐窝,而许多英勇的革命先驱者,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奋勇抗争,虽遭到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但他们毫无畏惧,坚信胜利一定会来临。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暴发在即……

  2、小组合作研讨象征手法的运用。提示学生: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明确: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革命**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不革命者和假革命者

  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沙皇专制发动势力

  大海、波浪—— 象征——人民群众

  3、学生朗读象征诗《礁石》,分析礁石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象征手法。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明确:礁石在与浪的搏斗中,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经过巨大的磨难,礁石虽然伤痕累累,但它仍巍然屹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对胜利仍充满信心,足见礁石是何等的自信与伟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块普通的石头,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艾青的自我形象,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他们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用微笑面对困难和险阻,他们应是时代和社会的中流砥柱。

  六、联系社会生活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七、结语

  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航海者虽然比观望者要冒风险,却有到达彼岸的希望。奋斗吧,做勇敢的海燕!

  八、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正面描写(海燕) 英勇无畏(飞翔、叫喊)

  海燕

  侧面描写(海鸥 乐观豪迈(飞舞、号叫)

  海鸭

  企鹅)

  九、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同步测试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品味文章的语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一、检查背诵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

  二、品味关键句子

  1、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你的看法。

  ( 要求:准确指认修辞方法;反复体味,深入分析;要从表情达意的效果及营造意境角度进行分析。)

  ①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明确:比喻和拟人。“黑色的闪电”准确传神地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风貌。

  ②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明确: 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

  ③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明确: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三、总结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通过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语言技能、情感技能培养:

  时光流逝,百年历史已成为过去,革命的风暴也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对比阅读

  海燕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海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海燕》教学设计01-23

《海燕》的教学设计05-03

海燕教学设计08-01

郑振铎《海燕》教学设计07-07

《海燕》教学设计(15篇)04-30

《海燕》教学设计15篇03-07

《海燕》教学设计汇编15篇06-06

《海燕》教学设计合集15篇04-30

《海燕》教学反思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