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活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13:32:2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活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1

  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

  课时:1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

  1、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室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 )千克

  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7页练一练。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学生先分组测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再分组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学生对5厘米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113克写成用千克做单位的小数掌握得不好。还要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2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

  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

  1、注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2、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3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3米”?

  (4)教室门长2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8页试一试第1题,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翼长2米1分米,骨骼重113克。用小数怎么表示呢?

  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

  第8页练一练。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

  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引入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前引导学生复习了以往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我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获取新知,并且敢于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体验测量,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尝试主动获取新知喜悦,这样的教学,便于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深刻。

  但是还存在不足,如已在讨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过程中个别学生不能很容易的换算,我认为这是我的失误,如果我给学生提供充分时间去动手操作、去想、去议,相信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定会探索出答案的。

  评析:

  ⒈创设合作条件,让学生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齐老师在课堂上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创设“参与”“合作”“互动”的条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内容发现或创造出来。

  ⒉凭借学生体验,感悟数学模型。

【测量活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测量温度教学设计04-11

电阻测量教学设计06-18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06-10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06-18

《测量水的温度》的教学设计04-29

《物体运动的测量》教学设计01-17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设计10-07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04-29

大班《有趣的测量》数学活动设计与反思10-06

活动教学设计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