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16:30:1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范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学习衬托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抓住细节,品析语言,感受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读一个词语

  [幻灯片“天游峰”]

  2、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天游峰?或者在电视上见过天游峰?

  幻灯片镜头: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3、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幻灯片:扫路人]

  4、你对“扫路人”有怎样的印象呢?谁来说一说。

  5、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叫《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起把课题读一下。

  6、读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主要是写什么的?(是写扫路人的)

  对了,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扫路人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了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初读课文

  1、通过昨天的预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生字都读正确了,谁来展示。

  [幻灯片:夷 颇 褪 帚 削 罢]

  (指名读 指名领读)

  2、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读或者写的时候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指名回答)

  3、老师补充:[点击“夷”字]“夷”这个字一般的意思是安全。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既可以一下子记住字形又可以一下子记住意思,请大家看这个字的结构和笔顺,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这就是字形,一个人背上背着一张弓,感觉很安全,生命有了保障,这就是意思。记住了吗?

  (点击“削”字)“削”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换成如下幻灯片]一个是读xiāo,例如削苹果、削铅笔。另一个读音是xuē,例如剥削、削弱、削减,本课中的瘦削也读xuē。

  [幻灯片:削 xiāo,削苹果、削铅笔

  xuē,剥削、削弱、削减、瘦削]

  4、下面请同学们翻到练习1,用钢笔认认真真地描红。描红的时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美观。

  5、生字能读正确了,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呢?谁展示?

  [幻灯片:武夷山、颇有节奏、褪色、扫帚、瘦削、说罢](指名小组读)

  6、老师提示:“帚”单个读的时候读第三声,在词语“扫帚”中则要读轻声。

  “颇有节奏”在这个词语中的“颇”在这里的意思是“很、相当”的意思。

  7、再看下面几组词语:

  轻轻松松,飘飘悠悠,气喘吁吁。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感受老人热爱劳动的精神、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老人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老人的语言。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武夷山、天游峰的资料。

  一、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及带有生字的`词语。

  2、检查读音

  3、重点朗读:颇 循 棱 豁

  4、朗读课文:四人小组采用拉火车的形式朗读一遍;再请一小组朗读展示。

  二、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的情感 。

  1、指名读课题后回答:根据课题说说课文属于哪一类文章?(人)它写的是哪儿的什么人?(在这儿把老人的样子让学生找到)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天游峰?

  2、快速浏览课文回答:作者在描写这位老人时,重点描写老人的什么?(语言)教师可以补充还有(神态)

  3、自学:划出描写老人语言及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坚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4、交流:

  重点:语言——“不累,不累,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我能舍得走吗?”“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开怀大笑。

  感受: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理解过程中,练习有感情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四人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练习。

  2、请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评议再朗读。

  四、 课堂小结。

  1、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2、从这篇课文中,你了解怎样描写人物?

  五、作业。仿照这篇课文,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3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天游峰的扫路人。

  2、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什么呢?(扫路人)那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扫路人。

  3、作者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呢?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面对面地认识这位老人。

  二、精读感悟,体会扫路人的精神品质。

  1、(课件出示:扫路人图片)师:课文有两处写老人的外貌,请大家打开书,用笔画出来,并仔细地读一读,看看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分别出示两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老人的勤劳、善良、朴实、健康、精神焕发等)

  3、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过渡:这两处外貌描写都是写老人的,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在一起呢?第一处是在傍晚时分看到的老人,第二处是在晚上借着淡淡的星光看到的老人,为什么天色越来越暗,作者对老人的观察却越来越细致了呢?(因为一开始作者对老人不了解,后来通过交谈对老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师:对了,正是因为作者与老人的交谈使他对老人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才使他忍不住仔细打量起老人,那么他与老人交谈说了哪些内容,从中又能体会到他是什么样的人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5——12节读完后,画出课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谈谈你从中感受到这时一位怎样的老人?

  4、交流:

  ①谁来读一读老人说的是第一段话。

  课件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②老人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到底累不累呢?要体会老人到底累不累,我们要联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

  5、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①指名读。

  ②从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天游峰险)从哪里看出?

  ③你还读出了什么?(高)从哪里看出?

  ④看图片

  师: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的图片。看,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石梯,多一根从空中抛下的银丝呀!

  ⑤看了图片,大家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谁再来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得更高,更险。

  过渡:天游峰真是又高又险,文中还有介绍吗?

  6、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①自己在下面练一练,看谁的朗读能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有倒抽一口气的感觉。

  ②指名读。

  ③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④在我们的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游客们登山时常常(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都要登这么高的山,干这么重的活,而且已年过70,你们说他累不累呀?,可是为什么老人却说他不累呢?

  学生讨论交流。

  ⑤谁再来读读老人说的这段话,把老人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⑥师:同学们,有人说,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扫路人的,可是课文却写到了天游峰和游人的表现,实在没有必要,你觉得呢?说说你的观点。

  这种方法叫衬托,阅读时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们的感受会更深刻。我们写作时适当运用会使笔下的事物更加形象,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

  7、课件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①指名读。

  ②“我能舍得走吗?”意思就是。

  ③老人离不开这里的理由是什么?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对生活很乐观。)

  小结:是呀,老人70岁了,按说早该退休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可他却不愿意离开天游峰,理由是在这里可以喝——,可以吃——,可以呼吸——,这样的理由几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从老人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生命不止,攀登不息的精神。他热爱工作,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武夷山,愿意与这片山水终生为伴。)

  让我们再来悠然地读读老人的话。(齐读)

  8、过渡:听了老人的话,作者情不自禁地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1、老人说:“30年后,我——”可见老人。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2、我们再来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3、师总结: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全班一起再来读读。

  三、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出示: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文章写扫路人为什么写宿鸟呢?(引导体会这依然是衬托的写作手法,通过写宿鸟,写出了老人笑声的爽朗,同时也预示着鸟儿离不开树林,老人离不开天游峰)

  2、课文最后这样写“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笑声”能持续这么久吗?回荡在作者心里的仅仅是老人的笑声吗?)

  师:对,不仅仅是笑声,还有老人自信、豁达开朗精神,这也是作者不写天游峰迷人的景色,却写一位普普通通扫路人的缘故。作者对这位老人充满了敬意!板:!自信、豁达开朗

  3、这笑声到了住地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句子改一下呢?(注意还可以将句号改为省略号)

  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师总结:这笑声将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同学们天游峰的扫路人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扫路人,作者为什么能把他写得这么生动、形象?

  这是因为:(课件出示)

  ①、善于在平凡中发现伟大。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通过衬托来表现人物。

  2、神奇写话: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特点,用简洁的笔墨,准确勾画出了扫路人的形象。请你也写一个片段,抓住人物的特点,准确勾画出身边的一位同学的形象。

  (学生写完后,选择重点进行点评)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一定会越来越丰富。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位对大山有着深深的热爱与依恋的、豁达开朗、自信的老人吧!(齐读课题)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资料链接: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3处、中国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之一。真山水、纯文化是武夷山最大的特点。真山水真就真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无人工斧凿的痕迹,连空气都显得古老而清新。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教学流程:

  一、直入课题,重视目标

  1、谈话导入:在20xx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有一个人,人们这样赞颂他: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问:知道这是写给谁的颁奖词吗?钱学森)

  其实感动中国的不仅仅是那些伟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普通人,他们同样会带给我们一份深刻的感动。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天游峰的扫路人,去细细品味这位普通的扫路人带来的感动。

  2、师出示目标,生齐读目标

  二、合作交流,小组预展

  问题一

  1、默读课文,分别用“——”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用“△”标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词句,用“()”标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原因。

  问题二

  2、课文重点是写扫路人,而文章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三、全班展示,互动提升。

  师过渡:都说“语言有温度,词语知冷暖”。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味描写老人的词句,与作者一起真真切切地感动一回。

  出示友情提示:师随机抽组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随时记下自己没有的收获,及时补充汇报组没有的感动。

  问题一

  默读课文,分别用“——” 画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句子,用“△”标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词句,用“()”标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思考: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哪儿最令你感动?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简要说说原因。

  外貌描写:

  1、交流出示一: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 清扫着路面。

  这里是抓住了人物外貌中的什么描写?(穿着)

  文中还有一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2、交流出示二: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段是外貌中的什么描写?(长相)

  读了老人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朴实、健康、有精神) 能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精神焕发、容光焕发、老当益壮等)

  3、通常我们描写一个人的外貌总是会放在一起写的,但在这篇文中里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扫路声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只是远远地看,第二次是因为作者和老人交谈了许多,他怀着敬意来看这位老人,所以是仔细打量)

  小结: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

  动作描写:

  1、“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地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指导:(读)“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这句话表面写茶香,人喝了心里热乎乎的,其实仅仅是茶热吗?

  师:作者把老人的热情比作了热茶。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

  语言神态:

  1、 第一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 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觉得老人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生活乐观的人。)

  A同学们,当烈日炎炎的夏天来到了,老人是怎样扫路的?当寒风凛冽的冬天来到了,老人又是怎样扫路的?下着滂沱大雨的天气呢?外面飘着鹅毛般的雪花呢?

  B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吗?理由:

  相机指导第7段。

  这么辛苦的工作老人为什么说不累?这矛盾吗?

  老人把他的工作当成了一种——享受,把工作的苦当成了——乐,有一句话是“因为爱,所以美丽”,老人因为喜欢,所以——不累、感觉轻松,老人不累的是他的那颗心呀。这样的人生态度就叫——豁达开朗)。 这叫以苦为乐,他把扫路当成了欣赏风景,一路扫来,风光无限,尽情享受。累在身上,乐在心里,多么乐观的老人,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难怪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C谁来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练读,指名朗读。

  2、第二处:“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 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 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这是一位热爱大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老人。)

  A我们再来想想自己身边的老人,当他们早上在公园晨练的时候,这位老人早已在——;当他们中午在悠闲地溜溜鸟、下下棋的时候,这位老人在——;当晚上老人们和子孙在享受美餐、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位老人在。

  B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地清扫着天游峰的石梯。可他还是说——(怎么舍得离开呢),为什么舍不得走?(因为山好,水好,空气好,这里鲜花簇拥,群鸟相伴,人间仙境,谁不留恋?他吃的、喝的都是大山给予的,他舍不得走,他要回报大山。他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要继续清扫石阶。) 是啊,普普通通的工作、浓浓烈烈的情怀,一辈子工作的地方怎么能舍得离开呢?

  C我们一起把这份真情、这份热爱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问题二:

  课文重点是写扫路人,而文章用了较多的笔墨写了天游峰,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四、练习达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假如这位老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需要写一份颁奖词,你会给他写些什么呢?颁奖词要求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你的感动。

  师出示:平凡的一生,平凡的岗位,一个又一个365天里,你总是在用扫帚谱写你乐观的态度,雕刻你自信的精神。你热爱生活,生活也热爱你!

  2、拓展阅读《挑山工》。

  3、布置作业。 讨论: 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三十年后的他会是什么样的?他和章武先生能相遇吗?相遇后又会说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下来。

  4、结课: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看似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老人,他——(对照板书说),他和天游峰一样顶天立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做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感觉自己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对教材的把握到位,目标定位准确。

  在上课之前,我通过认真研读文本,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人“,写峰的险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品质,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能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时,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生从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中,感受到了老人的品质,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以感动贯穿课堂,让整节课首尾呼应。

  在教学时,我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导入,让学生认识到感动中国的人物不仅有伟人,还有那些普通人。学生带着感动走近文本,感受扫路人带来的感动。结尾时让学生给扫路人写颁奖词,感受扫路人的品质。不仅体现了读写结合,还让感动首尾呼应,贯穿课堂。

  三、小组建设已见成效,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组的交流合作落到了实处。

  本节课上,学生的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在学生明确目标,根据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发挥了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对自己组学习的组织非常到位,每个小组成员都汇报了自己的收获,并且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每一组的组内交流都落到了实处,小组建设已见成效。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1、朗读课文落实不到位,虽说目标设计有读课文,但在课堂教学时,由于过于注重了学生默读的感悟,汇报,交流,虽有朗读的指导,但读的不够。

  2、时间掌握不够好,学生自学时间比预想的要长,所以最后的写的落实不太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相信,随着自己的努力和大家对我的帮助,我会不断的前进,使自己教学中的遗憾越来越少!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2-19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03-06

《天游峰的扫路人》优秀教案08-29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后反思10-06

《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07-11

《天游峰扫路人》学习心得01-19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篇03-04

小学语文教案《天游峰的扫路人》07-23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08-26

读《天游峰的扫路人》有感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