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2 10:54:2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

  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

  1.创设问题:

  《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

  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

  小蝌蚪要当的是 ,水泡泡要当的是 。

  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

  4.学生跟读。

  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

  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

  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

  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

  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

  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

  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

  5.出示课件: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 cháng ;作“生长”讲时,读 zhǎng。

  【设计意图】联系学过的《比 尾巴》中的句子,可 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 分多音字的读音。

  四、学写“半、你”

  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 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 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2

  文本分析:

  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讲述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后,大地所发生的变化。在对话中,小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说他想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他们的选择看似矛盾,但都给大地带来了美好的变化——小雨点儿让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花,长出了绿草,让学生感悟到雨点儿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有、从”。

  教学难点:

  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旁“彡”、“穴”“刂”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大意。

  识字、写字;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儿歌《小雨沙沙》音频)师生互说。

  导语: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作答)在生活中,你见过雨吗?它是什么样的?(生答:大雨、小雨、雷阵雨。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落在地上的雨很快就汇成溪流。)雨点儿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学习本课——《雨点儿》。

  2、板书课题(板书:雨点儿),全班齐读。

  注意:“雨点儿”中含有儿化音,要将它读准确。文中的“大雨点儿”“小雨点儿”也是儿化音,教师指导学生读准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节奏。

  2、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交流这一课生字的读音。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词语。

  数不清云彩半空问好到来地方没有更加绿色长出

  (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正音。

  数shù 彩cǎi 半bàn 空kōnɡ 问wèn 到dào 方fānɡ 没méi 更ɡènɡ 绿lǜ 出chū 长chánɡ

  注意:“空、方、更”是后鼻音,“半、问”是前鼻音;“彩”是平舌音,“出”是翘舌音;“绿”的声母是l。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能够自主拼读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生字宝宝吧!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准多音字“数”,学习生字“彩”,认识新偏旁“彡”。

  (1)读准多音字“数”。

  ①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小老师带读、齐读。

  ②认识“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米+女+攵=数。然后结合课文语境,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

  ③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④指导学习“数”是个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shù,可组词:数学、数字。(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2)学习生字“彩”。

  ①出示词语“云彩”,小老师领读、齐读。

  注意:“彩”的读音是cǎi,在“云彩”一词中读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这个字:采+彡=彩。还可以通过自编顺口溜识记:手(爫)摘树(木)上三片叶(彡)。

  ③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是彩色的呢?

  ④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影、形、须、彤等。)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3、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过渡:雨点儿飘哇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会说什么呢?

  (1)学生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圈出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小组交流。

  (3)多种方法识记。

  半可以通过对比识记:出示一张纸和半张纸,帮助学生理解“半”。还可以通过字形识记:中间一竖将左右平均分成两半。

  空可以编顺口溜识记:八名工人屋下站。也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天空、空气、空间……

  注意:“空”的偏旁是穴宝盖(),与宝盖(宀)、秃宝盖(冖)进行区分。

  问可以结合语境识记:联系《比尾巴》一文中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问”的意思。还可以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闪”中的“人”变成“口”,就成了“问”。

  到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至+刂=到。也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语境识记:“列车已到达北京西站。”“你到学校了吗?”

  注意:“到”的偏旁是立刀旁(刂),带有这一偏旁的字还有:刚、列、利……

  方可以通过编谜语识记:一万点。(打一字)

  没可以通过反义词识记:联系《画》一文中“有”的反义词是“无”,知道“有”的另一个反义词是“没”。还可以通过编顺口溜识记:几乎又没水。

  4、朗读第5自然段,学习生字“更、绿、出”,读准多音字“长”。

  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圈出生字和多音字。

  (2)多种方法识记。

  绿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红”和“绿”都是绞丝旁,从熟字“红”过渡到“绿”,认读“绿”,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春天的小草、松柏,加强记忆。

  更可以通过语境识记: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还可以通过一长一短两支笔,体会“更”的'含义。

  出可以通过字形编谜语识记:山上有山。(打一字)还可以通过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出”和“长”。

  长多音字,在“长出了绿的草”中读zhǎnɡ。(课件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

  尾巴好像一把伞?)让学生体会“长”的不同读音:作“长度”讲时,读zhánɡ;作“生长”讲时,读zhǎnɡ。

  随后教师出示词语“生长、成长、长大、年长”,学生抢读。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后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问有半从你

  2、播放生字的动漫笔顺,学生交流写好这几个字的要点。

  提示: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独体字做偏旁时,字形出现的变化。如,书写“有”字时,可以对比“有”和“月”,“月”在做偏旁时,竖撇变成了竖;书写“从”字时,对比“从”和“人”,“从”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点。

  3、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问合体字。门字框的平竖要直,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口”在田字格中心偏下位置,不与“门”的左右相接。

  有合体字。首横要写得长一些,要写平直;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的最后两横均短,不与右侧相接。

  半独体字。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

  从合体字。左边比右边稍窄一点,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第二画的下方。

  你合体字。左窄右宽,左右两边上下平齐。“亻”撇尖稍过横中线;“尔”竖钩的钩尖抵竖中线,左右两点呼应。

  注意:横钩是本课要求掌握的新笔画,教师要进行示范: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做停顿,出锋收笔。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写字姿势:写字时,头正身直足安,要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三个一”。

  5、教师挑选优秀作品,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点评,教师指点,学生再练写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彩、半”等10个生字和三撇、穴宝盖、立刀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数、长”的字音。会写“问、有”等5个生字和横钩1个笔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读好儿化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下雨音频,学生静静聆听,说说听到了什么。

  2、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雨?你知道雨由什么组成吗?——大大小小的雨点儿。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可爱的雨点儿。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雨”,边写边提示:“雨”要写得又扁又宽;“点”的部首是四点底,就像雨点一样。

  4、师:谁想和他们打个招呼?指名朗读题目。在后面加上一个“儿”字,变成儿化音,读起来就更好听了。我们一起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师:雨点儿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生字朋友,看看你认识他们吗?

  1、 复习生字:举手抢答,生领读,全班齐读。

  2、 复习生词:拉火车朗读,全班齐读。

  三、 学习课文1段

  1、 提问:你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他们是从哪来的?——云彩里。你能从书中找到这个句子吗?——1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句子,把“云彩”这个词用三角画下来。

  2、 学习“从”字:教师范写,提示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占格,学生在书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书写成果。

  3、 再次指名朗读1段,提问:他们是怎么从云彩里来到大地上的?——飘落。把这个词圈下来。

  (1) 提问:怎样叫“飘落”?——轻轻落下来。生活中还有什么是“飘落”下来的?生自由回答。能不能换成“落”?——不能,体现了“轻”,指名轻轻地朗读。

  (2) 提问:还需要什么?提示学生观察偏旁“风字旁”——还要有风。

  (3) 教师范读1段,学生齐读,读出轻柔的感觉。

  4、 师:雨点儿飘落下来了,快数数有多少个?——数不清。把这个词圈下来。说明什么?——雨点儿又多又密。

  5、 口语练习:数不清的( )从( )飘落下来。

  6、 齐读1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 学习课文2-5段

  1、 师:这些飘落下来的雨点儿在半空中相遇了,他们说了什么?从文中找找,用曲线画下来。自读2-5段。

  2、 提问:谁先说话?说了什么?——大雨点儿说“你要到哪里去?”当时会用什么语气来问?——关心、好奇。指名朗读,教师读旁白,学生齐读。

  3、 提问:小雨点儿怎么回答?——“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去,你呢?”“有花有草”的地方是怎样的地方?——美丽。

  4、 学习“有”字:教师范写,提示字形结构、笔顺、笔画、占格,学生在书上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书写成果。

  5、 指名读句子,读出快乐。

  6、 提问:大雨点儿要去哪?——“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无花无草”是怎样的地方?——荒凉。教师提示停顿并范读,指名朗读。

  7、 朗读练习:

  (1) 小组互相分角色朗读,并展示。

  (2) 教师引读,全班分男女角色齐读。

  8、 提问:为什么去的地方不同?

  9、 提问:去了之后又什么结果?——5段。

  (1) 提问:为什么花草比之前更红更绿了?——有了小雨点儿的滋润,指名朗读。

  (2) 说话练习: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 )更( )了。

  (3) 提问:大雨点儿去的地方怎么样了?——开花长草,指名朗读。

  (4) 提问:如果你是一个雨点儿,你最想去哪?为什么?

  (5) 师:无论去了哪里,大自然都会变得更加美好,有感情读5段。

  10、 说话练习:由此可见,雨点儿对大自然多重要啊!如果你是大自然中一员,你想对雨点儿说什么?

  11、 师: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你对雨点儿的喜爱和感谢吧!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一年级雨点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雨点儿教学设计10-12

雨点儿教学设计01-15

雨点儿的教学反思10-23

雨点儿教学反思10-07

《雨点儿》教学反思06-08

一年级《雨点儿》教案07-29

雨点儿教学反思(精选8篇)11-29

《雨点儿》教学反思(精选5篇)10-06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教案08-31

雨点儿教学反思(通用9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