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09 05:16:1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1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看谁最会提问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讨: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3、课文第一段也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板书:蜻蜓、陶行知、孩子

  五、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同学们,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达几万个。这两个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说说含有数字的成语吗?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课文里也有一个含有数字的词哦。(七嘴八舌、五颜六色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我们要学会积累,用了这些词,会使句子更生动。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6、小结: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的结构特点,让孩子们明白蜻蜓身体结构独特,是捉虫的能手,要保护好蜻蜓。那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六、再读课文,认识陶行知

  这次要求静静地读,找出有关语句来。(默读)

  请各小组讨论交流。

  1、汇报:

  (1)陶行知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还知道……”来说话吗?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出示句子)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看出来他和蔼可亲?(慈爱、抚摸、商量)

  第1句边读做动作读、范读,齐读,赛读。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来读。

  2、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对人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七、放蜻蜓,想象说话

  1、经过陶行知的谆谆教导,此时孩子们愿意把蜻蜓放了吗?(愿意)从哪可以看出来?(孩子们纷纷说……)伴动作朗读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它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又会说些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会说:小蜻蜓你飞吧,我们不会再伤害你了……蜻蜓会说“小朋友,再见,你们真是好孩子……)

  八、小结:通过陶行知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懂得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来找找他们的对话。

  1、请各小组先练读(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

  九、总结全文,体验人性自然美: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吗?(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虫等等),他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样的朋友。这样我们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那样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十、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或观察蜻蜓,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们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个生字,绿线内的7、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

  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学习课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

  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

  (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

  (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4、练习分角色朗读。

  (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5、启发小结。

  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点评)

  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

  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

  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推荐02-03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4篇09-30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0-06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03-29

小学课文放飞蜻蜓教案设计08-26

放飞蜻蜓作文10-05

《放飞蜻蜓》教案03-04

放飞蜻蜓作文12-29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4-22

《放飞蜻蜓》优秀的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