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7 17:03:5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品(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的人教学设计精品(15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诗歌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先生不幸病逝时说:“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

  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

  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确,读流畅。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读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分节读诗,正音。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师:猜一猜,这句话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

  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

  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笑呵呵、“呵斥

  另外,“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在这句话中读第几声呢?为什么?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

  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

  3.吟诗:读顺诗歌。

  回归整体,读诗。

  齐读诗歌。

  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

  (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

  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

  (3)朗读指导“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

  板书:虽生犹死

  虽死犹生

  (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板书)

  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

  (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重构课文,对照感受

  (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组内读读。

  ①(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

  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人们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做牛马的

  远记住他!

  风吹到的地方

  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③你读出诗中的言外之音了吗?

  牛马,野草为了别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谁?

  ④补充鲁迅的资料,交流。

  (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火,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腐朽。”

  “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原来臧克家以此作比,竟都是出自鲁迅的原话啊!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又发现了什么?每节都是“先反后正”。

  四、对比特写,写法感受。

  1.对比读。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强烈的对比?

  2.交流:

  品读“骑”“俯”,“刻入”“情愿”,“不朽”“烂得更早”……

  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善一恶,一美一丑。

  3.比较读

  (1)2、3、4节5、6、7节

  2与5节,3与6节,4与7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与“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

  (2)与前面放在一起写比较,你感受到什么?

  臧克家无愧于“中国当代诗魂”。

  五、总结齐诵,激起共鸣

  1.十三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七十二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记得,读诗……

  2.《有的人》仅仅是在歌颂鲁迅吗?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人,以小见大。

  3.将来等我们老了,我们还依然记得,齐读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

  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读准,特别是对容易读错的“呵”字,进行正音。其次,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自由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着两种人?用“ ”和“ ”分别标注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有的人》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练、句句闪光的诗,全诗语言质朴,采用强烈的对比与严密的照应相结合的手法,以鲁迅为镜,揭示“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略读课文要求,把阅读的核心、质疑的主人、积累的主体回归为学生,高年级的学生有能力自读自悟,在感悟到“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的开篇对比后,引导孩子从“对人民的态度”,“人民对两种人的态度”来对照研读,渗透鲁迅的相关资料,丰富人物形象,拓宽感受的空间,也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表达、积累能力。同时在一“骑”、一“俯”,一“上”、一“下”间,反复朗读,读出鲁迅的.高尚情操,读出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读出所有像鲁迅这样的人都值得“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

  2、反复朗读,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3、搜集材料,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对比手法,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从特写强对比中,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

  2、图片、课件(鲁迅的名言等)。

  课前谈话:用一句话说说你心中的鲁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入课

  1、鲁迅走了,但他留给后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过去了,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板书作者),写下了这首《有的人》(板书课题)。

  2、读题,质疑

  梳理质疑:“有的人”指谁?

  二、自主初读,吟诗解疑

  1、略读课文怎么学?生交流学法。

  出示阅读要求:(1)读准确,读流畅。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读诗:读准字音。

  (1)分节读诗,正音。

  强调预设:朽,理解:不朽。

  3、吟诗:读顺诗歌。

  回归整体,读诗。

  4、比较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齐读诗歌。

  三、合作赏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种人吗?

  (1)(随即出示)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2)轻声读读,发现什么?

  两个“死”,两个“活”一样吗?

  (3)朗读指导“有的人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现在你心里应该非常明白,两个“有的人”一样吗?

  板书:虽生犹死

  虽死犹生

  (4)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对比。(板书)

  2、合作学习,细读《有的人》。

  (1)找找两种人的不同,在旁边写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 重构课文,对照感受

  (1)第2到6节中找出第一类人。组内读读。

  ①(出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②这些“有的人”是怎样的人?他们的结果呢?(出示)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话说说这样的人。

  伟大,实则渺小,让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①(出示)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

有的人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北京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恶劣()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有的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潜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讲解式。

  五、教学课件准备:

  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鲁迅的像

  1、提问回顾

  《一面》中作者是怎么描写鲁迅的?仔细观察图像,对照图片看看作者的描写和实际相符合吗?你看了这些像以后有什么感受呢?能给大家谈谈吗?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深入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的精神。我给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我想,同学们在看完这些资料以后对鲁迅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3、读完以后有什么感想?

  4、教师结合学生的感想,进一步讲解相关的内容。

  5、鲁迅对生死的态度 学生看鲁迅《死》一文中的相关文字。结合其遗嘱回答。

  6、鲁迅对自己看得很轻,但是别人呢?别人是怎么评价鲁迅的?

  7、指名读名人评价鲁迅的文字。

  8、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的评价很高。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死后人们冠之以民族魂的称号。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读诗,把握主要内容。

  3、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学习探究,领会内涵

  既然文章是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出现鲁迅的字样了没有,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纪念鲁迅的,对鲁迅作者是怎么评价的?从哪一节可以看出?

  生活死的意义。

  生和死的意义不同,作者是怎么写的。死了还活着,活着却死了,你是怎么理解文章的,能结合学过的课文和我们提供的相关资料来谈谈吗?

  活着却死了的人有哪些表现?死了却活着的人有哪些表现?结合诗歌来看看。

  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结局?从中说明了什么?

  四.深化认识,拓展教学空间

  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你觉得你所知道的人中,那些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还活着?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文章说。

  2、“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教师课堂拓展 韩愈文章写得好,当时许多大户人家一旦死了人,就请韩愈写祭文,想借助韩愈的文章来留名后世,但是,他们终究没有能够。

  3、“春分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看到这两句,你想到了那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是草的生命力顽强。其实,这儿有更深层的意义。只有那些像草一样的低微的生命,才有顽强的生命力。鲁迅先生始终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他有一散文诗集取名就叫《野草》,也是这个意思。从全诗来看,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人,他们始终都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只有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才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

  四、总结归纳

  本文运用对比的的手法,通过生与死两种不同的意义,对鲁迅的伟大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国古代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司马迁说到人的生死时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完以后,我们要认真思考。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搜集更多相关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7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一.谈话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三.品读全诗,领会情感

  1.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

  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自己的感悟

  适时点拨:1 《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交流展示)。

  赠送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有的人》教学反思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在课后积极反思,现将教学中点滴感受赘述于下,愿得到同行的指点。

  这首诗歌我还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文以载道,是古训中对语文学科功能的阐释。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的进行德育渗透。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的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

有的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查找鲁迅及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像,这位是谁?你了解吗?教师出示鲁迅资料。指名读。

  2、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是谁说的,生齐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鲁迅是一个时刻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他爱人民, 人民永远怀念他。板书:爱人民,人民爱。今天,我们学习1949年11月1日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有的'人》。

  3、一起来认识一下臧克家,课件出示臧克家资料及写作背景,教师口述。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首诗歌,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课文,每读一遍的感受和收获都是不一样的,看看谁的收获最多。边读边注。

  2、生自渎诗歌

  3、交流收获。

  学生说不到的教师提示:

  1) 哪些句子表达出了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2) 描写了几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4、相信其他同学肯定还有很多感受和收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想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5、指名读。

  6、教师指导读、范读、理解读。

  7、如果将文中“有的人”替换成某一种人怎么换,代到诗句中读一读。

  过渡:这首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哪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着,歌颂了鲁迅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拿起你的笔,快速记下你此时的感受。

  3、交流感受

  教师赠言:同学们让我们把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刻苦学习,以期有所成,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4、最后给大家留一项作业课件出示,教师读。

  收集有关鲁迅的名言、故事、著作等,办一期纪念鲁迅为主体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鲜明的对比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

有的人教学设计9

  课前准备

  课件: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 学 过 程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6009;,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轻叩鲁迅,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深情地呼唤他!(幻灯出示鲁迅图片)

  师: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学们怎样的记忆?

  师:接下来让我们看一段影像资料。(课件播放《鲁迅》电影片尾葬礼部分)

  师: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心里在想些什么?

  师导或接:(来给鲁迅送葬的人这么多,鲁迅这株野草烧尽了,迎来的却是到处青青的野草!)是呀!“鲁迅死了,他还活在我们的心中!”(课件出示)

  师导: 1949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周年,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生:读题

  二、读准诗歌,理顺思路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自由的诵读。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以评促读)

  师:你还想展示哪里?

  师:看一看、听一听朗读家是如何诵读的? (课件播放20xx年新诗会沙桐诵诵的《有的人》)

  师:同学们,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问:臧克家记录了哪两类人?

  三、拨反为正,积蓄情感

  师:哪些诗句刻画了反动派的丑陋面目?

  生:找出来读一读。

  师:指导读好

  师:用你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这些人是什么样的人?

  师:你喜欢这样的人吗?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吗?

  师引读:

  a、骑在人民头上的——

  (生读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谈“有的人”》中说到曾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 (课件出示)

  生品词:

  师引读:

  b、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c、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师:你看到了他们怎样的下场?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仅是不喜欢,那简直就是恨呀!是呀!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们没有了人道,没有人亲情,没有了民族…… (课件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生:齐读

  四、走进鲁迅,对比烘托

  师:同学们,仅仅就是你恨吗?还有谁恨?

  生:(人民、鲁迅)

  师:毛主席也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课件出示)

  师:这身硬骨头对敌人是横眉冷对,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对人民是怎样的呢?

  生:

  a、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b、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d、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预设环节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师:哪个字最震憾你的心灵?

  师:你想起了鲁迅的哪一句话? (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生:齐读

  师:诗人臧克家活用了鲁迅的语言,或许这也是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的一种方式吧!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认识过的鲁迅,想一想他哪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了?

  生:

  a、送书给周晔,关心儿童,把少年儿童当作朋友。

  b、自己病的吭吭地咳,还时时关心女佣阿三。

  c、救助黄包车夫,为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半跪着。

  d、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

  e、……

  师:俯首甘为孺子牛——多么伟大的鲁迅呀!可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永远闭上了眼睛,一位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作马的人民公仆就这样走了,永远地走了!

  师导:小小的周烨忍心让自己的伯父就这样走了吗?生接读——

  (课件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课件哀乐响起)

  师:同学们,你忍心就这样让鲁迅走了吗? (反复问几个同学)

  师: (课件出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生:深情地诵读

  预设环节二: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师:你喜欢野草吗?

  师:你想起了谁的诗歌?白居易的《草》

  师:鲁迅一直以野草自比,在《野草——题辞》里面他这样记叙:“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课件出示)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师: (再次出示课件:《野草——题辞》,加上“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面对自己的死亡,为何鲁迅如此坦然,如此欣然,如此大笑,如此歌唱?

  生:鲁迅的死换来了更多的像他一样的顽强的战士!

  生: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课件出示)

  生:现次齐读——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回扣主题)

  师:鲁迅这是这样一个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样的人,在人民心中地位怎样?

  生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齐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课件出示)

  师:鲁迅死了,但他的精神必将传遍大江南北,他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面对着可亲可敬的鲁迅,面对着这些丑陋卑鄙的反动派,一边是浓浓的爱,一边是深深的恨,哪两位同学分工带上这分明的爱憎读一读诗歌。

  生读: a、读恨,b、读爱 (课件配乐)

  师:鲁迅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所以今天,鲁迅逝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又说起了鲁迅;所以《亚洲》周刊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评为亚洲所有作品第一名;所以《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人》一书中,他占据了重要的席位。随着历史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所以,因为他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留给我们这些中华少年的太多太多。

  五、讴歌鲁迅,体悟生命

  师:《有的人》——诗人臧克家就用这样的语言深切怀念着鲁迅!同学们,你知道吗?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深切缅怀鲁迅先生吧!

  生:练笔展示

  师:在同学们的笔下,鲁迅更加真切了,鲁迅更加伟岸了。在同学们的笔下,生命的意义在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在不断体现。

  师:(课件出示):

  1、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潜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3、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4、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到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鲁迅

  六、作业设计

  1、课外有时间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全集》、《人间鲁迅》、 《鲁迅的最后十年》……

  2、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鲁迅逝世周年纪念日,请同学们为鲁迅写一段铭文。

有的人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学生评价)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

  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听录音,朗读

  1、请同学们听录音。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设计朗读。

  自由朗读。

  3、我们齐读这首诗。

  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讨论、合作、交流。

  A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课文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

  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

  【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观,比价值观:学习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

  师: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诵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五、拓展

  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语言极为凝练。同学们能不能试着动笔写一写,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具体化,将“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互相交流

  让我们看看集体的智慧能产生怎样的结晶。先请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说一句,不可以重复。(同学或老师评点)

  【评:以读代讲,结合大量课程资源,结合本组所学课文,边读边悟,体会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了解了鲁迅为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搜集一些关于鲁迅的材料,进一步了解鲁迅这个人。掌握如何搜集资料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2、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学会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3、初步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2、初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价鲁迅,导入新课

  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2、学生评价。

  3、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自读自悟,走进诗歌

  1、解读标题

  (1)这个标题跟一般的标题有什么不同?

  有一个副标题,解释说明诗人写这首诗的原因。

  (2)看到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会写什么?

  2、找关键句

  (1)什么是关键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个句子来写的?为什么?(读段落)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或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总结找关键句的方法:一般来说,有特定的位置)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2)在这个关键句中你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是哪个?

  (3)(带着爱憎分明的感情自读)找出诗歌中表现鲁迅这类人怎么活的诗句。如何理解?在这个单元学过的课文里,有没有鲁迅先生这样活的事例呢?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报答人民的形象!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总结: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会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才是有价值的活。

  (4)诗中还写了其他人吗?他们是怎样活的?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5)为什么要写这类人?为什么要对比,不对比可以吗?

  “为了加强、突出主题的意义,丰富这篇短诗的内容,通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6)为什么题目不单独写做“纪念鲁迅有感”而叫做‘有的人’?

  因为诗人是“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的斗争,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而且,诗篇还揭示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所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

  三、读懂鲁迅,思考人生

  通过学习《有的人》,我认识到鲁迅是一个xx人,我要做一个xx的人。

  板书设计

  有的人虽生犹死作威作福摔垮——纪念鲁迅有感虽死犹生为民造福抬举

有的人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2、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3、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教学重点:

  揣摩语句含义,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好几篇鲁迅的作品,同学们还能想起来吗?(学生自由回答)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一切人民的敌人作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静与爱戴,也带来了敌人的攻击和谩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诗歌《有的人》就是赞扬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鞭挞反动统治者的卑劣无耻的(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走近臧克家: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1949年10 月19自 ,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诗人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的故居,于11月 1日 写就了这首诗

  2、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找出以下信息:

  (1)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明确】诗中是通过揭露批判反动统治者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以“有的人” 题,对全诗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示,“有的人实指两种人,两个对立的方面

  (2)全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先总提后分说,第一节是总提是全诗抒情言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节写两种人的不同表现,,第五、六、七节写两种人不同的结果,诗节之间逐一对应,承传自然,脉络清晰,环环紧扣

  (3)全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全诗采用对比的方法歌颂鲁迅先生的伟大品质和精神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 齐读第一节后讨论:

  (1)这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怎么理解?

  【明确】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指精神死了;第二 “死” 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 指精神永存这一节中,通过两个”活”字和“死”字的对比,分别指出两个不同人的生命价值

  (2)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明确】第—个“有的人”指反动统治者,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因此,他们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 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即使生命己息,但永驻人间,因此,他们虽死犹生

  2、分散读第二、三、四节,边读边思考:

  (1)这三节,分别从那三个方面写两种人的具体表现?

  【明确】这三节分别从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各自不向的人生追求和所起的不同社会作用这三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美与丑、善与恶的鲜明对比,通过对比,热情颂扬了鲁迅的伟大精神和品格

  (2)“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人石头“是指给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怎样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明确】《野草》,鲁迅的散文诗集,鲁迅热爱野草,甘愿做野草,并甘愿在“燎原大火”中燃尽自己,这一诗句是对鲁迅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献身精神的赞誉

  (4)为什么“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明确】这种人为自己的'利益而活,为满足个人的穷奢极欲,他们势必要欺压别人,剥削别人,所以他们活着别人的利益受到侵害,别人就不能好好地活,这句话说明,反动统治者与广大人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根本矛盾

  3、 指名一学生朗读第五、 六 、七节,边听边独立思考:

  (1)“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是什么意思?

  【明确】把名字刻人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但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精神早已腐朽,灵魂早已死去,他们为人民所不齿,因此说“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2)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春的野草”?

  【明确】这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那些为革命为人民献 出一切的人,人民会学习和发扬他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遗志,革命力量必将越来越壮大,革命也必定蓬勃发展,而革命者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五、合作探究,综合分析

  全诗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的?

  【明确】第一节将两种人的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对比,以渺小反衬高尚,以丑衬美,以恶衬善第五一七节把两种人由于不同表现而导致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在重重对比衬托中,鲁迅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

  六、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阅读泰戈尔的《某人》,与《有的人》进行比较,看看泰戈尔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两首诗都运用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不同,说说不同之处在哪?

有的人教学设计14

  1对教材的理解

  《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全诗共七节。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的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2学生学龄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见解,善于围绕一个问题深入探究,更喜欢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3理念应用

  (1)激发读书动机

  在教学中,以“比赛读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无为而为”地深究了教材;在活动中,理清思维,感悟教材。

  (2)有效实现对话,发展语文素养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深究文字的内涵;与同学的对话,完善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对话,深化对情感的感知;与作者的对话,感悟表达意图。

  (3)多元评价,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在多元的评价中,学生准确了解自己思维,知识,技能的水平。

  (4)以读代讲,引导发表个人见解

  有层次的组织读书,由浅入深地感知教材,最终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内容,研读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及人民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谈话导入: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请大家看课题,本文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介绍副标题)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正音)

  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自己的感悟,适时点拨:

  1《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4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交流展示)。

  赠送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爱人民人民爱

有的人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对比写法.

  3.了解诗中的议论,认识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对比写法,诗中议论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摘录臧克家《关于短诗〈右肘人〉》:

  在旧社会里,我们看惯了这样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乡绅,残害压迫人民,坏事做 绝,罪孽深重,却妄想“流芳百世”,到处竖起“泽被乡梓”“德高望重”一类的“功 德”碑,把自己升为万古不朽的“伟人”.

  《有的人》写于……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

  2.看“学习重点”“预习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及内容.

  3.读课文(定条件的由男女生结合,两人一组,每节诗由男读1—2行,女读3—4行,用 磁带录上音待评)

  (二)课堂教学(以读带讲)

  l.导入 新课(可借鉴吴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为《革命烈士诗抄》题词“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书课题,配乐,范读全文(放录音磁带或教师朗读.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抽读课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师对朗读速度、节奏、语调的.讽刺与赞颂,情感的爱与憎予以指导)

  4.预习检测

  (l)放两组录音作业,第一盘放1—4节,第二盘放—一7节,同学评.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____,怀着的情感而写的. (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对鲁迅先生崇敬)

  b.题目不直接写作“纪念鲁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课题更含蓄,便于对比突出主题,将鲁迅精神加以提炼、引伸,让读者获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诗句填空.“有的人”在诗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欢一种人.鲁迅 属于____一种人. (最佳选择是第二节中的2、4行.)

  d.“纪念鲁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诗中表达感慨用的表达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议论)

  e.通篇采用手法,褒贬鲜明,但重在____.作者从鲁迅生前____,故后____这两点来表现 他的伟大. (对比,赞颂,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从不想到个人,人民热烈纪念他)

  5.阅读研讨

  (1)限时默读.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读每节诗的后两行)

  (2)同桌互相听读.(针对以上问题互议,互谈)

  (3)表情朗读.一人领全班合,齐读上面板书的有关内容.(注意激发颂扬情感) 问: ①为什么说有的人死了还活着? ②谁以“野草”自比?有何含义?“地火”又指什么?“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 什么精神? ③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

  (4)个别读.(带着下列问题)读每一节诗的前两行. 问;①诗中给我们刻画了另一类鲜明的形象,与前一种人有强烈的反差,这叫什么写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这首诗从哪几方面把两种人进行了对比?诗的2—4节同5—7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呼应 的? (学生抢答,教师归纳)

  (5)让男生(或女生)带着讥讽、诅咒的语调朗读以上 有关诗行.

  (6)精读2—4节,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问. 1.你怎样理解活着的人已经死了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 人? 2.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3.(展开联想)请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举一例说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场如何? 再举一例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着的人”得到人民怎样的拥戴和回报?

  (7)背诵全诗.参看板书.

  6.揣摩运用 (l)处理课堂练习第五题. (2)第八题与第四题比较练习(3)第七题在课前或课后阅读体会.不作讲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有的人》教学设计01-24

有的人教学设计06-21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06-16

《有的人》教学设计模板(通用7篇)05-24

《有的人》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10-07

《有的人》教学反思有的人教案及教学反思10-22

《有的人》教学反思09-14

有的人教学反思09-24

《有的人》课文教学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