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3 07:43:5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望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审美水平,它需要的是生命的律动,是本能的释放,是鲜活的色彩,是个性的张扬!因此,本次阅读教学策略从个性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强调创新性,体现语文课堂的开放性。

  体现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文《望月》又是一篇景美情深的散文,其中大量诗句的引用,又能成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这本身就是一篇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同时在课堂交往中也充分体现人文性,努力构建绿色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宽松的教学环境,努力倾注人文关怀。

  体现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本课教学除了充分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外,还力求有所独创。同时,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体现开放性

  本课教学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向课前和课后的开放,课堂不应束缚住学生,还应鼓励、引领他们走向广阔无边的大课堂中,去观察、体验、积累、提升,享受自然、生活、社会的美。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师: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可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月亮,而且个个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孙丽宏笔下的月亮。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江天月色图”,都当了一回“小画家”,把文字变成了一张张鲜活的画,最后我们一致认为这幅最好。(师边说边出示)谁愿意当一回“小导游”,带领我们领略美丽的月色?

  生:(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说。)(师播放课件:江天月色图,配乐。)

  点评:看似平常的开场白,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描写内容的距离,利用学生自己创作的“江天月色图”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利用担当“小导游”的角色不露痕迹中复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加强了对课文语言的反刍内化。

  师:是啊,月亮是皎洁的,月色是迷人的,如此美好的月光叫醒了江轮上的一对旅人——“我”和小外甥,他们来到了甲板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读3——12自然段,读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生:(各自朗读,师巡视指导。)(读完后,生谈感受。)

  生:我觉得小外甥真聪明,会背那么多诗句,真了不起!

  师:你很佩服他,是吗?(生点头)

  生:我也很佩服他,他们说的几句诗,我以前就不知道。

  师:只要你平时多看多读多积累,我相信你也会很棒的。

  点评:好个“多读多看多积累”,在学生迷惘之际给他们拨开云雾,“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不仅教给方法更激发兴趣,一句激励的话语,看似小节,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生:课文中说“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看见小外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星星,透着灵气。

  师:你的感受也透着灵气,你们也是聪明好学的,你们的眼睛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诗句,我们来与他进行一场比赛,好不好?(学生听后兴致高昂。)现在,我们也来到了江轮甲板上,我们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我们头顶上深蓝的天空中有一轮金黄的圆月。

  生:(情不自禁地抬头,仿佛身临其境。)

  师:(师出示课件)庄元,(一学生名)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生:好啊,我先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生:我接受你的挑战,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

  …………

  (学生纷纷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赛诗气氛很浓,你一句,我一句,逐步进入到白热化程度。)

  师:(在学生基本说完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看着你们赛诗的情景,我想:我国优美的诗句多如繁星,只要你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你有什么感想?

  生:刚才,我就“抢”到一句,(全班同学听后都笑了)我想:我以后要多积累。

  生:听了刚才的赛诗会,我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写月亮的古诗!

  师:要不怎么说我们是“诗歌的国度”呢!

  生:刚才我好象看到了月亮照着我们,我们一边赏月一边吟诗,好浪漫!(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师:是啊,诗和月光沐浴着我们。(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生轻声朗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那儿的景色真美!

  师:你能读一读吗?(生读)你的朗读告诉我,的确很美!

  生:我觉得我们很有福气,既能欣赏到迷人的月色,又能欣赏到优美的诗。(生大多轻轻点头)

  师:这么多同学点头同意,我也有同感,不要辜负了这片月色,我们就在诗和月光里来读一读!生:(读)

  点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赛诗的感受,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同时又利用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仿佛是信手拈来,实则是教师匠心独运,但却是水到渠成,师: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出了挑战,默读14——20自然段,要求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生读完后交流找出的描写月亮的句子。)

  师:你觉得他想象的怎样?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得真美,像诗一样,但是比诗有意思!

  师:通过比较你得出了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评:追问得好!它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向一个更高更深的层次,从表面走向内质,从感性走向理性,这是非常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生:(前面那个学生没有答出,另一生说)因为我们刚才背的诗大部分月亮都不动(师纠正:诗中所写的月亮。)而小外甥的这一比喻把月亮写动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很有神!

  师:你是个很细心的孩子,你的体会很细致,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生读,有感情)

  师:月亮真的在动了,在眨眼睛,你的朗读告诉我的!

  生:我觉得小外甥说的比喻很好,月亮就像个天真的孩子。(一生插话:还很调皮!)

  师:你们俩的一结合,就很不错了!来,把你们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

  生:在小外甥的心目中,地球就是月亮的妈妈,他有时很想离开妈妈,但每当离开妈妈后,又把眼睛睁得大大地寻找妈妈了!

  师:又是一个童话故事!真特别!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是亘古不变的,诗中说的好,“人生代代无穷已,岁岁年年月相似”,但是就像“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你(指着刚才那名同学)心中的月亮和别人的就不同,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月亮都不同,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享受幻想的快乐。(配乐)在你心中,月亮像什么?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扇门,天的门,有时把门关上,那是它要休息,有时把门打开,那是它要出去玩。(师赞:真有趣!)

  生:我觉得月亮像太阳的女儿,她觉得妈妈只在白天出现,晚上人们怎么办呢?她就从太阳妈妈那儿借来一点光,让人们晚上也能看得见。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你心中的月亮是如此善良!

  生:我认为月亮是太阳的妻子,他们日夜厮守着,保护着地球和我们!

  师:你的想象很独特!

  生:我认为月亮就是一个城堡,里面住着嫦娥和玉兔,还有吴刚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

  师:你的想象来自于我国民间的传说。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这么丰富,这么神奇,你愿意再想具体些,编成一个故事吗?(生:跃跃欲试)来,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编故事,讲故事,参加“我和月亮有个约会”的讲故事比赛。

  2、和你的好朋友商量用什么朗诵形式再现课文的美,充分展示你们的创造才能和课文的美,参加“金话筒”朗诵比赛。

  3、搜集山水田园诗,参加“一山一水总关情”赛诗会。三项每人任选一项参加。

  教后反思

  1、语文教学应该追求诗意。语文课是通过语言及语言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真实世界的知识,打开一个广阔而深邃的人类精神世界,为个性发展储备必要的精神资源,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劳动。本节课中,善良、自信、温情等信念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获得的是生命的感悟、言语的喷薄,这是一个多么诗意的课堂啊!

  2、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本课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事先没有设计的、无法预测的灵动资源,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根据生成的有效性和学生的需要作了即兴的策划和调整,以利于更有成效地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课堂中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提倡个性化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鼓励个性化的多元学习,不强求一致学习方法多样,个人感受不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当学生的语言和精神携手走进如此丰妙的境界,学生习染到的人文气韵、诗人气质,使他们的情思情趣越来越高雅,这不正是语文的至美境界吗?

《望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图”。学生看图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交谈)

  1、默读,思考。

  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

  3、讲读5—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

  (1)同桌分角色朗读。并想一想,他们对背了几次,每一次对背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呢?

  (2)分角色对背古诗。讨论交流上述问题。(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第二组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都是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

  (4)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5)想一想,读了“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你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

  6、讲读14—20自然段。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读。思考:“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什么?

  (2)检查交流。

  (3)自读,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

  (5)小结。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进行交谈,交谈了多长的时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结束的?

  1、范读。

  2、交流。

  3、指名朗读。

  四、总结深究课文。

  1、作者写小外甥主动向“我”挑战,对背颂月古诗,问“我”“月亮像什么”。想向我们说明什么呢?

  2、质疑赏析。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

  3、提示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期盼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人才呀!

  “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这篇课文写的景很美,写的小外甥很可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深远的。整篇课文的语言是那么优美的。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并背诵写有关山(或水)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附板书:

  “我”小外甥

  赏月

  望月颂月聪明好学

  交谈

  论月爱幻想

  简评:

  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读高级文艺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他说,高级文艺作品宛如“贞娴的淑女”,低级文艺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妇”。高级的文艺作品,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隽永的。应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高级的文艺作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是一篇比较好的课文。我反对把“短、浅、白”的文章,作为课文。

  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都当作记叙文来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在弄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有战略的眼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蔡小玉老师选择《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课。她是有胆量的,上课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学的指导思想,概括为六个字:低起点,巧引导。也就是放低教学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能引则引,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我认为,她确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她采取了三条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她安排教学过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他们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与小外甥“交谈”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较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地创设课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人、景、物和当时当场的气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觉亲”。只有亲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小外甥叙述“月亮像什么”时的情境,是生动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变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远的。她正确地把握了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了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导品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含是很丰富的,是通过描写境界、塑造形象来陶冶、感染读者的。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细细品读语言,领悟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同时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读者对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辨析每次对背诗句的“同”、“异”,理解小外甥出“对”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作人,把月亮当作他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这里的引导还不到位,如学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爱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义也就更大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中,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但瑕不掩瑜。这是我听到的最满意的一堂课。就教学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课,多思考。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减少失误。

《望月》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组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学们,上课前我想知道,咱们五年级那个班最优秀?(五几班)好,那就大声告诉在座的所有老师:五三班最棒!老师还想知道,咱班里谁最棒?(记住,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好,大声告诉自己: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找到自信了没?是啊,自信的人最优秀!开始上课可以吗?好上课!<一>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齐读课题。

  1、浏览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谁先来?(生可读自然段,也可读句。)

  (预设评价语:点评从学生回答中提炼出来,自然)是的,江上的的月色真令人着迷。板书:江上月

  是的,诗中的月亮让人喜欢。或: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爱上了古诗中的情和趣。板书:诗中月

  是的,心中月亮多么新奇有趣。板书:心中月

  3、(指板书)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先写江上月,再写诗中月,最后写想象月。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接下来,我们再细细的品读,去感受望月的乐趣。<二>品读“江上之月”

  1、首先我们和作者一起,走到江轮的甲板上,欣赏迷人的江中月。

  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好它,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4、通过赏读,欣赏、评析重点词句。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品读:抓“安详”悟情思

  (1)生读此句,谈体会

  师: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安详”体会到月亮的 如果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就追问——

  A、“安详” 什么意思?——本是形容人的一种温和、从容不迫的神情。

  (2)作者把它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月亮怎么样?(3)这一句,谁还有感受?

  点评:你读出了月夜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4)指导读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A.生抓“跳动”,你读出了光斑在跳动,一个“跳动”让景物动了起来,赋予了它们生命这句话,B.你还读出了什么?

  C.生抓“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写法指导:

  作者这一静一动的写法,叫“动静结合”(板书:动静结合)写景时就应抓住景物的特点,既关注景物的静态美又关注景物的动态美,做到动静结合,就能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吸引人。

  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同学们,见过黑色剪影吗?我们来看看图。

  (2)月光下,那山,那树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3)这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这朦胧的月色中怎样,用你的手势把它表现出来——伸展着??起伏着??——师生动作演示

  (4)指导读句。

  (5)“它们”指的是什么?(回到第3句的'学习)

  (6)在这两句中,还有哪一处的描写吸引了你?抓“镀”字 ①你真是独具慧眼呀,发现了这个“镀”字——偏旁理解本意,镀: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

  ②为什么要用“镀”呢?

  ③点评:是啊,一个“镀”字用得多准确、多精妙啊!

  5、是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么美的景,这么美的文,让我们把它烙在心坎上吧!(配乐,引读,感悟表达顺序)配乐齐读。

  “安详”“吐洒”等词概括了月的静谧,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晶莹闪烁”“千点万点”“跳动”的光斑正凸显了月的“动”,抓住周围芦苇、树林、山峰进行反衬,让一个皎洁的月在作者的眼中更具体更清晰。“镀”字的运用也使文中的月更柔和,更均匀,更美。

  <三>品读“诗中之月”

  1、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坐在甲板上,欣赏着月光,请同学们轻声读4-12自然段,感受一下舅舅和小外甥是怎么享受着美丽的月光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交流

  分角色读,弄清人物的身份。同位读,师生读,生配乐读??

  5、同学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诗人,此时此刻,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浮现出许多与月有关的诗句,正好文中的删节号给你机会啦,我们一起把它补充上吧,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不能重复呀。

  同学们真是积累诗句的小专家呀,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先对到这里,课下继续。(拓展)

  6.柔和的月光洒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在快乐地对诗,沉浸在诗歌所蕴含的情趣之中,难怪,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齐读

  <四>品读“想象之月”

  1、月亮在遥远的星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遐想,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中的第14—20小节,看看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又有怎样的情趣呢?(自由读)

  这部分能读好吗?

  2、一起读一读这一部分:出示“这是明亮的眼睛······童话故事。” 会读书的同学一定注意到课文对朗读要求的暗示,什么是“绘声绘色”?就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的生动逼真.你能绘声绘色的读一读吗?请同学们都绘声绘色的读一读,用心体会,小外甥眼里的月亮怎么样?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在你的眼中,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3、小外甥的想象很丰富,也引发了作者的想象,因为作者说:“当甲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4、如果你也在这月光皎洁的晚上,面对着这样的江天月色,你会把月亮想象成什么?同学们,展开幻想的翅膀,写一写吧。

  请把你的奇妙幻想分享给大家吧!谁先来!

  指生读一读。指生评价,教师面批:“你的想象真奇妙!”“真有创意!”

  “语言真优美,你是我们班的桂冠诗人!奖牌颁发给你!”

  仔细品味同学们的幻想,多么美妙啊!真是“举头望明月,幻想如诗歌”啊!<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今晚也来观看月亮,写下你的感受和幻想,我相信你们的眼中的月亮也会很美很妙,我期待着同学们的精品佳作!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望月》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提前从书籍或网络上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成语、诗句以及月亮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有关月亮的谜语、成语、儿歌、诗句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月夜图)

  教师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课前交流的内容都与月亮有关。是啊,自古以来,月亮和文学

  就有着不解之缘。月亮,这位夜空女神,给人间带来多少美好的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出梦幻景象。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静静的夜晚望月,要读得轻而静)

  二、整体感知

  1、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快速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些什么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赏江中月背诗中月谈心中月

  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这迷人的月夜。

  三、精读感悟

  (一)细赏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辉

  1、(课件出示月夜图片)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有不懂的词也可以与同位讨论一下。

  2、解决不懂的词语。

  3、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相机板书:{美}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么美妙的江月美景图呢?他先写天上的明月,又写江面上的月光,再写江两岸更远处的景象,多富有层次感的图画!让我们把这幅美妙的图画轻轻读出来吧!

  4、师:读得真好!仿佛我们就坐在江轮甲板上,身临其境地观赏这江上明月。此时的月光美极了,它安祥、晶莹、朦胧,使我们深深地陶醉了,天地好像与月光融合在了一起。

  (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齐读。

  (二)吟诵诗中月,体味优雅意境

  1、师:这灿然娇美的月色深深吸引了我,更吸引了随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他一定在梦境中也看到了这皎洁的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每个人都会入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起浓浓的诗情——深情引背《水调歌头》(多媒体课件出示《水调歌头》的图片及播放音乐背景)

  2、师: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们舅甥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两人呤诵的诗句)

  3、师:同位两个来分角色读一读。行吗?老师有个建议,大家在对诗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气氛?注意小外甥与舅舅应该分别读出怎样的情趣?

  4、师:这些诗句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来回顾一下它们的出处。

  小时不识月??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5、师: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谁愿意起来背一背?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6、课件出示:诗,我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江中月如一幅美的图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而诗中月却融入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相机板书:{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月亮,寄予我们无限的情思。月下吟诗,又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

  我们走进了古典,走进了美的意境。

  (三)、畅谈心中月,唤起童心童趣

  1、师: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舅舅会感到惊讶呢?

  (课件演示月亮的变化图)你觉得它的比喻怎么样?你认为月亮还可以比作什么?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我们来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2、师: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充满了童真童趣!(相机板书:{趣})月亮下去了,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引读)

  3、师:让我们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

  (多媒体播放《快乐星球》的主题曲视频,并自动播放月球的一系列图片)

  4、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的幻想。

  5、交流评析。

  四、总结升华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安详柔美的江中月,吟诵了幽雅抒情的诗中月,畅谈了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心中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月亮,相信,只要你聪明好学,爱幻想,你心中的月亮将会最奇特,最美丽。

  多媒体出示——课外拓展作业

  1、描写月亮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你们课下可以从书籍或者网络上找来读一读,再领略一下月亮的魅力。

  2、(我知道,咱们班里的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有月的晚上,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像山树,人房是什么样子,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老师期待着。

《望月》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准备:

  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凝望:出神地看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晶莹:光亮而透明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5、存疑:“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云絮呵欠

  (五)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2、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3、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江面————浮光跃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4、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5、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六)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七)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出示句子: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八)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五、听录音,展开幻想。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六、作业1、背诵课文2、赛诗会(课外)

  (九)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1、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5、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十)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五、教学结束:

  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望月》教学设计6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是今天的月亮却是十七圆,昨天晚上你观察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呢?

  2、是呀,古今中外多少人被这月光深深吸引,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来到甲板上,好好赏赏这江上的月亮。出示课题:望月

  3、来,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读不好,深情地读)

  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1、2小节,看看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月亮很美。

  师:那么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生:美在安详(指名读)

  师:“安详”一般形容什么?(小孩静静地睡着,特别安详)(老人在阳光下闲适地坐着,给人的感觉特别安详,而这里,把月光比作可爱的小孩,比作慈祥的老人,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我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又感受到月亮就如同一位温柔、无私的母亲一样,把清辉洒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份博爱,你能读出来吗?)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2)“月光洒落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了“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让我们感觉到了被月光照亮的江面,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的美感,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3)“江两岸……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你能把“隐隐约约”品一品吗?

  师:是呀,月亮往往带给人朦朦胧胧的美感,这里有一个“镀”字吸引了王老师的眼球,你觉得这个“镀”字用在这妙在何处?(妙在这个“镀”字突出了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上而且还能闪闪反光)

  师:是呀,月亮像装饰品一样,吐洒着它的清辉,为大地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让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两句话。

  师:这里有个省略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省略了……(被月光照射下的美景)

  师:是呀作者用一个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段文字带给我们这么多美的感受,谁能完整地把这段文字美美地读王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师:相信你的朗读让我们在座的各位仿佛身临其境,这么美的文字愿意把它记下来吗?我们一起来,师引读。

  三、感受诗中的月景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去领略了作者眼中的月亮,让我们接下来读3—12小节,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中的月。(板书)

  (学生朗读)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先找同学来分角色读读“对诗”这一部分。

  师:这两位同学读得不错。可是文中是背诗呀,我们这两位同学是在背吗?

  生:不是的。是在读诗。

  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能不能把这六句诗背下来,进行对诗。

  生试背。

  师:可以了吗?谁愿意来挑战一下自己?

  师:两位同学能对诗了。可是文中是像我们这两位同学这样吗?比如说位置、表情、语气。谁再来。我给你们配上音乐。

  师:对得不错,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来对。

  师:好,我们一起来吧。

  师:是不是就这几句呢?(不是)从哪看出?(省略号)除了省略号还有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联系上下文。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那么此时此刻,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好学)

  师:是呀,同学们都像小外甥一样聪明好学。我们来接着对下去,男生做舅舅,女生做小外甥,有个要求注意对诗的语气。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师:看着同学们的表现,我更能理解多如繁星这个词。课堂是有限的,课后利用班会继续比拼。

  四、展开想象,感悟生活

  1、过渡:如果说1、2小节是作者眼中月,这一部分就是(板书:诗中月)诗中有月,月中有诗,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引读)

  师:眼中月使人陶醉,诗中月使人沉醉,其实小外甥心中也藏着一个月亮,板书:心中月他心中的月亮更是神奇。自由读13~19小节,划出写小外甥心中月的句子。

  师: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

  (1)“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师:他怎么读的?(不假思索地读)不假思索什么意思?请你也来不假思索地读。

  (2)师:那小外甥是怎么来说这双天的眼睛的呢?(他绘声绘色地说)

  你能理解绘声绘色吗?(有感情,说得形象逼真)谁能绘声绘色地来说。(指名读)

  师:师: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童话的境界中去了。

  2、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被云层封锁了。你知道“月光被云层封锁”是怎么回事吗?

  师:是呀,月亮没有了,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怎么了?

  生:“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月亮在小外甥的心中多么神奇啊,简直是一个童话故事。月亮很美,作者写得更美,刚才同学们朗读得也很美。大作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至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今天回去继续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王老师期待着。

  教学反思:

  为了上这堂课可谓是精心设计,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思路比较清晰,教师的过渡语言很美,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这一点。于是在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指点下,重新设计。

  在备课时正逢中秋节,而我要上的课文《望月》也是和月亮有关的。心想何不好好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条件呢。根据有关报导,今年的`月亮并不像我们常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是十七圆。于是布置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月亮,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导入到所要教学的《望月》。

  月儿虽美,传递了人们的情感,但要让五年级的学生细细体会也非容易的事,所以我让学生观赏美丽的月色图,以及回想观察到的月亮的样子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让资料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很强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重感悟。这就造成一种不良的倾向:学生只是匆匆读过一遍课文,句子还未读通,教师就花很多时间让学生说感悟,往往造成课堂上的“死气沉沉”。因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先说说初步感受到的,然后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朗读、感悟。围绕学生感受的月亮很美,那么美在哪儿,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并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听出来了是抓住哪个关键词吗?使学生在对课文达到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尽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实效。

  在教学诗中月这部分时,让学生去体会,去揣摩,去品昧,通过上台来呈现对人物、对诗句的理解,通过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最后让男女学生分角色对诗,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教师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就是很好的说明,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关于月亮的诗句,你们找得怎样了呢?让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能激活学生平时知识的贮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在交流想中月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是,先由师生朗读课文,找到描写小外甥幻想的句子,读出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最后让学生放飞想象,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本以为学生需要引导才能体会,没想到学生一下子就说,我点击文字链接的图片,原来圆圆的月亮远看的确像眼睛,甚至还美美地读了小外甥的三处想象,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啊。在讨论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时,学生思索片刻后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月亮的幻想——有嫦娥吧,圆圆的月亮像大月饼,云层封锁月亮像被缺牙的老太太咬了一口……

  语文就应是一首诗,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自然的,它连着生活的源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梦幻的,它让人遐想联翩,诗意的课堂是智慧的,它给以学生以力量。因此,语文课堂需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空和发表独特见解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大胆质疑。另外,还需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鼓励自主创新。

《望月》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量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1、导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江水的气息,我们坐在静静的江轮甲板上,共赏着那一轮明月。

  2、出示多媒体课件:面对这许多幅月下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中感悟月下美丽江景

  1、导入:是啊,这一幅幅多么优美而宁静的画面,我想还有许多同学想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2、课文第二小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对美景作了生动描述,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课文,读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读给大家听的时候,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3、赛读课文:指读——评价读“你觉得他的月亮有几分美了,为什么呢?”再读“那你的月亮有他的美吗?来读给大家听听!”齐读——瞧,刚才没轮到朗读的同学脸上的神情多么着急,多么想表现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

  三、赛诗朗诵,感受月之魅力

  1、过渡:面对此情此景,除了朗读课文,你还想做些什么吗?(可以唱,可以说,可以吟诵诗歌)

  2、月下吟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借月寄思,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写月诗歌。这轮清幽的明月,不仅吸引了我们,吸引了作者,还轻轻唤醒了作者的小外甥,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向作者发起了挑战,比赛吟诗,让我们做一回小外甥和作者,切身感受一下对月吟诗的风雅。

  3、可以先找好你的小伙伴在下面准备,分别做小外甥和舅舅来对诗,准备好了,起来对诗。

  4、指名两组同学上台演示背诗,要求:既要背准确,又要突出月色的美妙,有信心吗?

  5、作者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他们还比了很久,我们男生来做舅舅代表队,女生做外甥代表队,继续比下去,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美妙的

  词、句、片段,看哪队更厉害,好吗?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6、听着同学们的比赛,我真正是感受到了写月亮的诗歌佳词佳句多如繁星,说也说不完,老师这儿有几句诗,让我们也一起来举杯邀明月,月下吟古诗。陶醉在美妙的月色下(伴着音乐,齐读古诗)

  四、展开想象,感悟生活

  1、过渡:美妙的月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这轮明月在诗人的笔下更是风情万种,在作者眼中是如此美丽,在天真可爱的小外甥眼中又是怎样的呢?各自由读13~19小节,要求:划出描写小外甥眼中月亮的有关语句,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喜欢幻想)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3、理解语段:“

  ①象眼睛,天的眼睛。

  a你从小外甥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月亮活起来了。

  b“不假思索”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②“‘这是明亮的眼睛绘声绘色地说” a.抓“绘声绘色”,把小外甥天真的想法读出来。 b.评价:听着他的朗读,你感觉到什么?(我感觉到在小外甥眼中,月亮是活的,是有感情的,是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

  ③“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又仿佛是他的小伙伴,那么亲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①自由组合相互朗读。②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你们都成竹在胸,现在,我们男女生各派出一个参赛小组来,进行比赛。为了使你们的代表队能获胜,临赛前,你们还想嘱咐他们几句吗?(学生相互提建议,男女生赛读)

  5、师评:瞧,我们两组同学读得多棒啊,似乎他们也受到了小外甥的影响,变得天真可爱起来了!

  五、迁移运用,发展个性

  1、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被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和他那些丰富的想象所感染,当甲板上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此时,如果你就是作者,会幻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畅谈)

  2、广阔而无私的大自然,给了人类无数像月亮一样美丽可爱的景物,你想赞美他们吗?那就用你独特的方式去尽情抒发吧,可以用语言去描绘,可以画画来表现,可以唱歌表示你的喜爱,可以吟诗赞美心中的景物

  六、拓展延伸

  1、积累你描写你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句。

  2、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它记下来。

《望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诗中的文化内涵。

  3、体会诗的意境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感悟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诗中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课

  同学们课下一定积累了很多月亮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好奇的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孤独的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这是一种惆怅的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安慰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祝福的月。月亮是古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写月的诗都寄托着诗人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十五夜望月》

  二、解诗题

  十五夜,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这首诗就是作者王建仰望农历八月十五中秋夜的皓月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还有一个名字,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郎中是官职,他原名杜元颖。这首诗是诗人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仰望皓月思念自己的好友杜郎中所做的千古名篇。

  三、知作者

  王建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四、补充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五、精读古诗。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生自读古诗,扫清障碍。

  2、师强调生字“栖”的读音和写法。

  (二)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韵律美。

  1、师范读。

  2、模仿读。

  3、和诗读。

  (三)读古诗,读出画面感,诗情悟意境。

  过渡: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看到了哪些景象呢?

  1、结合注释,默读古诗,划出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理解古诗大意。

  强调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景物体会意境。

  (1)诗人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

  (2)“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3)“冷露”沾湿了桂花树,“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体会月夜的清冷,和诗人的孤寂。

  (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2、过渡:诗人伫立庭院,久久望月,联想到普天之下,不知还有多少人正饱受离恨之苦啊!所以不禁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师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 )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或“到”字呢?为什么?

  “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

  落”字,有洒落的意思,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和“到”就显得平淡无奇,寡而无味了。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诵读体会作者寄情于明月及思乡之情。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体会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

  (4)升华情感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5)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

  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三读古诗法”。

  2、布置作业:背诵并抄写古诗,搜集咏月的诗句。

《望月》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望月》教学设计10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

  【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

  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1)师生交流

  (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

  (3)3—13小节写了什么呢?

  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教师板书:挑战背诗)

  (4)14—21小节呢?

  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教师板书:谈论月亮)

  【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

  (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

  (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师生交流

  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

  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让学生有自我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这是阅读的'一个最终目的。】

  师:同学们,请大家听我读这一句,感受一下,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丝绸;

  生:像一颗颗珍珠;

  生: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想像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用多种形式去想象。教师在此处作为引导者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是学生、文本互动的“朋友”。】

  师:同学们这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这是激发学生内心对文本的自发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赞赏。】

  师:你们还像拍摄哪处景色呢?

  学生:江两岸,芦荡……美丽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显得朦朦胧胧的,隐隐约约的。

  师:理解“隐隐约约”(学生说:看起来感觉不明显,)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生答)

  【换词练习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也是拓展知识的一种形式。】

  师:在江天交界处都是十分朦胧,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时“黑色的剪影”。还有同学像说吗?(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摄这里景色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把镜头对着江面,对着江两岸,有人把镜头对着填空的吗?

  学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详的感觉照下来。

  师: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形容月亮,你觉得此时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月亮给我幽静的感觉;很美丽。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

  【教师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月光下的“诗意”,体会月光下景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身去体会“美”。】

  师:同学们,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详的母亲……想去欣赏那幅美丽的画面吗?(看录像)想看着图,和着音乐读读这段文字吗?

  (指名学生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齐读)

  【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让文字流动起来,流入学生心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3—13小节就描写了那幅情景,他们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1)学生自读

  (2)学生说,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些,12小节还有两个省略号呢。

  (3)迷人的月亮不仅陶醉了我们,还陶醉了古代诗人的情丝,读读这些古诗,体会一下这些诗人当时的心境、怎样的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4)电脑出示文中的带有月亮的古诗

  (5)学生自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梦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乡)

  每首古诗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情丝,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些古诗,齐读之(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这是知识的延伸,也让学生了解到“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

  【探究:我们是要了解古诗、诗人?还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节都是描写这个场面的,分角色读读课文。(三个人)

  请同学推荐班级中读书最好的男女生(学生读)

  (7)从12节中能够看出他们背诵了不止这些古诗,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说:“多如繁星”

  师:你觉得他们还会吟诵哪些带有“月亮”的古诗呢?

  学生背,教师点评。

  【教师让学生学会去阅读,也就是要仔细阅读,挖掘内心所包含的内容,这同样是拓展、延伸。】

  4。师:只要你留心搜集,写月亮的古诗

  (1)电脑出示:

  出自王维的《竹里馆》、张九龄《望月怀远》、

  (2)望着这美丽的月光,吟诵着幽静的古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说)

  (3)难怪作者在13小节中这样写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文字,感受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觉得站起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站起来读。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学生再读文中带有“月”的古诗

  【主题在此处得到了提高】

  三、下课

  【教师始终注意了学生的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注意了气氛的渲染。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进了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所有的意见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时间匆促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帮助。】

《望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二、选择内容自读自悟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畅谈感受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望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比喻云絮封锁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①班“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

  ②絮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

  ③欠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

  板书设计

  望月

  “我”月下美景

  背诵古诗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望月》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生声音响亮)

  师: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

  生读(声音柔和多了)

  师: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出示:江月图)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先来了解同学们的读书情况。(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时帮助学生正音,并指导读好文中的诗句)

  师: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分别写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板书:“我”诗人小外甥

  师: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读读。

  cia出示文中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课堂声音比较的嘈杂)

  师:看来,声音这样嘈杂的读,是很难欣赏到真正的月色,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要能静静的品味才会让人动心动情,让我们在书上静静的读一读这段我眼中望见的月色,边读边想,从文字里想像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赏!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读了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师: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想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生:我会用上“优美”,优美的月光。

  师:美的就像一幅画!我们都感觉到了。

  生:我会用上“朦胧”,朦胧的月光。

  生:我会用上“宁静”,宁静的月光

  师:你从哪感觉到宁静的?读出来

  生:(读)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呢?你听(读)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流水的声音。

  师:有了流水的声音,还能用上“宁静”吗?

  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生:我认为也是可以的,正因为周围很宁静所以才会听到流水的声音。

  师:对呀,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推敲》那篇课文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是有声音的,而“推”是无声的,但“敲”却比“推”更显得宁静!

  生:我用上“安详”,安详的月光。文中说“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师:“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种温情,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

  生:我感觉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温情。

  生:我感觉月亮仿佛也像母亲一样让人亲切,温暖!

  师: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师:你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这是多好的感觉呀!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觉的`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

  生:我推荐纪玉玲读,因为她的声音柔和,有月光的感觉。(笑)

  师:大家想听吗?我也想!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读,声音动听优美。

  师:还有谁自己推荐自己的?

  一生举起了手,师走到该生旁鼓励说:把你的名字响亮的告诉大家!

  生:王义成!

  师:好好读,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生读抑扬顿挫声音响亮。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如果说纪玉玲同学的声音里,月光是柔和的,宁静的,那王义成同学的月光却是皎洁的,安详的,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生:小外甥

  师:谁来读一读我与小外甥比赛背诗的对话?

  生读课文5-12自然段

  cia出示文中的诗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生: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得人!

  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

  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

  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

  生:不会。

  师: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生:“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师: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语气较平淡)

  师:在这一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月是苦闷,孤独,愤怒的,背诵时要吟诵出诗人的情,诗人的泪,诗人的恨!你再来吟诵一遍

  生:(动情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对,这才像诗人眼中的月。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生: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生: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师: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月光下吟诵有月的诗,有时能使我们沉醉在一种清幽旷远的气氛中。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江轮的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又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15-18自然段

  cia出示: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师:这可是小外甥绘声绘色的说的,水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

  生读语气中有了趣味

  师:挺像的,如果表情再调皮些更有趣味了!

  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生:特别的有趣。

  生: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是呀,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你好好再读读,发现了没有,它也像一首诗,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生读)

  师:你看老师不该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cia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生:月亮像小嘴,生气了就抿着不说话,高兴了就老是张着嘴笑个不停。

  生:月亮像妈妈做的甜饼,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师:吃得也太慢了,一个月才咬完呀!(生笑)

  生: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师:都辛苦呀,你看,每个月月亮妈妈都累弯了腰,但累着也是高兴的,所以呀,我们常常看到妈妈圆圆的笑脸!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师:悄悄告诉我月亮在草丛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而在作家的眼里却是多姿,多彩,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一落在人间,落在人的眼睛里,为什么就不一样呢

  生:可能,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呀,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关于"月"的诗句: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曲》

  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望月》教学设计14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注:文中的“我”可能是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不是。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赵丽宏本人,课文是在1985年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里都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答 (板书:江景 背诗 幻想)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三幅图画中,走进这美景中。

  三、学习“江中月”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指名读 (注:其他学生要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画面。)

  3、出示第二自然段 问:哪里给你印象最深?

  4、①理解“闪烁的光斑” 引读“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

  ②理解“安详” (拟人的手法 感觉柔美、描写生动)

  ③理解“黑色剪影” 提问:给你怎样的感觉?(神秘)

  5、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推荐一名同学,师生配合朗读。

  7、给这幅画面命名。

  师:这幅画中既有江又有月,可以取什么名字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看到这幅安详、颇具神秘感的江中月,引发了小外甥背诗的兴致。

  四、学习“诗中月”

  1、出示诗句 自由练读。

  2、指名读 ① 一人读 ② 请两个人应该怎么读?(分角色读)

  3、自由背诗

  师:虽然刚才三个同学读的都很好,但是课文中的人物应该是——背诗。

  4、指名分角色背诵 (配乐)

  5、分组分角色背诵

  师:背诗时的场景与文中不太相同,我们应该抬头仰望明月。

  6、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提问:我和小外甥背诵的诗句就只有这些吗?(不是)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省略号)

  文中连续用了两个省略号,说明什么呢?(描写月亮的诗太多了)

  7、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指名答)

  8、出示其它描写月亮的诗句 ①自由读 ②师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9、提问:背诵这些诗的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思乡、宁静、优美)

  10、那么,我和小外甥有什么感觉呢?到文中去找答案。(——气氛中)

  11、齐读这句话

  12、给这幅画面命名 (板书:诗中月)

  过渡:诗中的明月又让小外甥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学习“心中月”

  1、用笔画出小外甥所有的幻想。

  2、指名朗读

  3、提问:你觉得小外甥的幻想怎样?(好)

  好在哪里?理解“每一次闭上”、“偷偷睁开”、“圆圆地睁大一次” (想象力丰富、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4、练笔:在你们的心目中,月亮像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5、交流。

  6、给这幅画面命名。(板书:心中月)

  六、总结,齐读全文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在作家赵丽宏优美文字的引领下,领略了“江中月”的迷人,“诗中月”的醉人,“心中月”的美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你们是否和他一样,也爱上了这轮明月呢?(是)让我们一起怀着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24 望月

  “我” 小外甥

  江景 背诗 幻想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望月》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聚集()幻想()清幽()闪耀()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望月》教学设计02-08

望月教学设计05-22

《望月》教学设计15篇02-08

《望月》教学设计(15篇)04-27

望月教学反思10-06

《望月》教学反思10-14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10-05

望月怀远教学反思10-06

课文《望月》的教学反思10-06

望月的散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