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3 07:34:3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1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认识黄土高原

  位置和范围

  二、欣赏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三、研究黄土高原

  1、成因

  2、地貌类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认识、欣赏和研究黄土高原为线索,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实现了高效课堂。重点内容如黄土高原的范围、文明的摇篮和黄土高原的成因这三项设计成三个活动,每个小组完成一道题,最后在交流展示中大家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同学们学习到的是方法,以便课后可以举一反三,这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说,并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标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假说与论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方法。

  (2)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已有所了解,学习时可以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a.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b.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和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的成因

  4、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导入在上课之前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他不是本地人,待会他进来的时候呢,大家可以从他们的穿着来猜一猜,他来自哪里?(请戴着白头巾白羊毛马甲的同学进教室)

  学生:陕北/黄土高坡

  教师:大家猜的对不对呢,请新同学做一下自我介绍

  学生:我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上(请同学回座位)

  承转: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新同学的家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研究并欣赏这神秘又热情的黄土高原。你们知道黄土高原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吗?下面我们进入我们的小组活动一,认识黄土高原。

  活动一认识黄土高原

  分组合作学习

  第一组,找出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势阶梯和地理区域;

  第二组,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并用彩笔标记;

  第三组,找出黄土高原周围的地形区;

  第四组,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总结

  抢答加分题目

  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A.陕 B.晋

  C.甘 D.苏

  设计意图:以小组内互助,小组间合作的方式完成读图内容,有三方面意图,一养学生独立运用地图的能力,二可以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知识的能力,三可以实现高效课堂。

  承转,在这片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代生活于其上的人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风情,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完成活动二的'内容

  活动二欣赏黄土高原

  小组合作完成

  第一组:找出黄土高原有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可以从衣着、民居、艺术和饮食等方面考虑)

  学生回答:住窑洞,吃小米、面食,唱秦腔和信天游,头戴白头巾

  补充,剪纸和泥塑艺术

  第二组:哪些事物些体现了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

  学生回答:黄帝陵,平遥古城

  讲述: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么能不知道轩辕黄帝的陵墓就在陕西省的黄陵县呢?这里出现了最早的农耕文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崇拜,所以在北京的社稷坛中供奉的五色土谁居中?

  学生:黄土

  抢答加分题目

  下列图片所示民俗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设计意图

  完成课标中认识黄土高原是文明的摇篮和具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的目标,用感性直观飞方式呈现信息,并请同学们从视频资料中提取信息,更能激发兴趣,培养同学们信息归类和总结的能力。

  讲述:我国黄土面积达到63万平方千米,占我国总面积的8%,平均厚度达到100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块黄土堆积区,那么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观看视频,找出普遍被认同的黄土是从哪儿来的。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风吹来的

  教师:那同学们同意吗?请大家完成活动三的第1题

  活动三研究黄土高原

  小组讨论完成:

  1、为什么说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风吹来的?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上黄土的老家在 、 和地区。

  (2)你能找出哪些证据证明“风吹来的黄土”?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寻找关于“风成说”的证据,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师:关于黄土的成因,大家还有其他的猜测吗?(开放性问题)

  播放黄土剖面的图片

  教师:大家观察黄土的纹理是竖的还是横的呢?

  学生:竖的

  教师:这种形态的黄土在经年累月的雨水冲刷下会呈现出何种地貌形态呢?

  请大家完成活动三第3题的内容

  2、阅读教材26页第二段和图6.29,说出黄土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并说出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请同学认出塬、梁、峁的地貌形态,并解释这三者的形成过程。

  讲述:在梁与梁之间的地带叫冲沟,流水继续冲刷就会使沟谷拓宽,形成狭长的平坦地带,叫做川,这里就是黄土高原上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带。

  抢答加分题目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A.水成说 B.风成说

  C.人工堆积D.地壳运动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寻找证据的方式培养同学们的科学严谨性和科学批判精神。

  承转:我们了解了心痛家乡的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以下民俗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窑洞、白头巾和秦腔的图片,请同学任选一题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展示

  总结,窑洞利用了黄土的直立性,白头巾符合当地气候特征,秦腔“吼”的特点与当地地形有关,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文化和风土民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

  抢答加分题目

  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下列关于其民俗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描述错误的是()

  A.窑洞的建造是利用了当地黄土的直立性

  B.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长,是受当地的地形影响

  C.居民多食大米,与当地湿润的气候有关

  D.当地居民经常头扎羊肚子手巾,与当地气候有关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升华,在感性认识后上升到理性分析的程度,培养同学们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顺利完成了三项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代表个人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小组成绩让表现好的同学获得小组荣誉感,通过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自我总结,形成自我成就感,让同学们上完一届课有一种饱餐一顿的感觉。

  牛刀小试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南至__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等省。

  2.黄土高原的成因中,其中“_______”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___等地的__________吹来的。

  3.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是____ ____ ___。

  4.黄土高原主要位于黄河的()

  A.上游地区 B.中游地区

  C.下游地区 D.河口地区

  5.黄土高原的民居是()

  A.砖墙斜顶房B.窑洞

  C.晾房D.干栏式木楼

  6.黄土高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坦荡,一望无际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千沟万壑,地表破碎D.峰岭众多,地面崎岖

  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10-06

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0-09

《草原》课时教学设计03-13

《比尾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5-12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7

《匆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7

《将心比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9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16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2-05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