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1 09:10:5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竺可桢所说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品析,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

  课件、小黑板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作业:

  1、 正确流利地读会7课课文

  2、 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读会组词。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展示资料,了解竺可桢,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竺可桢的照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是谁吗?(竺可桢爷爷)

  2.老师:我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能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资料,说中加深对竺可桢爷爷的了解。)

  3.教师: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第一朵杏花》要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个答案。

  (引导学生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了解竺可桢,体会他在气象学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设置悬念,激发学生

  探究课文内容的积极兴趣)

  二、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自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的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载”是平舌音,“绽”“皱”是卷舌音;“律”的声母是“l”。

  字形:重点指导“惯”的笔画顺序;注意区别“梢”和“稍”。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把课文读得更好。

  4、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一件什么事?(竺可桢向一个孩子了解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答不上来。于是,竺可桢让孩子留心观察,来年告诉他。第二年,孩子准确地观察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立即告诉了竺可桢,竺可桢郑重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学生自读为主,读后交流,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在自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交流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围绕第一朵杏花所叙述的这件事情和竺可桢爷爷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一课时课后检测

  1、给下列生字组词

  搬( )( ) 钓( )( ) 雁( )( ) 惯(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 著名(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品析句段,深入了解竺可桢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总结全文,教育学生学习竺可桢爷爷精确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抄有关键句子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淡红色 习惯 需要 研究 估计 推算 著名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气象学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寻新知识的兴趣)

  二、继续学文,探究原因

  1、指名读出文中直接点明竺可桢爷爷成为著名气象学家的原因。(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2、读中理解句子含义:自由地读一读,把你觉得读的时候要强调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反馈,教师追问为什么?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观察和认真研究,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成为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

  “常年”“才”:强调了成功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的。竺爷爷能够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和他长期不懈地努力是分不开的。

  “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个词语直接点明了竺爷爷取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

  “著名”:体现了竺爷爷在气象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朝读这句话。(肯定、赞叹、佩服地)

  5。教师导:对于“精确观察”“认真研究”这两点,竺爷爷自己是怎么解释的呢?请大家把竺爷爷常说的这段话读一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1)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竺爷爷做科学研究的两个秘诀是什么?(允许学生互相讨论)

  (2)指名反馈。(观察、精确)

  (3)教师导: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观察,对什么要求精确呢?(学生结合课文以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认真地观察,持续不断的观察,长期地观察;精确的时间,精确的温

  度,精确的位置……)

  6、教师小结:是呀,竺爷爷观察的认真以及对科学研究所追求的精确在“第一朵杏花”这件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个故事,把你觉得能够体现竺爷爷观察精确、仔细,科研认真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7、集体交流、反馈。

  “爷爷,您又看花来啦?”

  (这句话说明,竺爷爷经常观察杏花)

  竺爷爷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儿。”

  (这里虽然写的是竺爷爷叫小孩留心点观察杏花,其实告诉了我们竺爷爷平时十分留心杏花,只要有关于他气象研究方面的东西,他都会留心地观察)

  “竺可桢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透过加点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竺可桢爷爷此时兴奋、激动的心情,他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因为他得到了第一朵杏花准确开放的时间。从这一侧面,我们同样能够体会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要求精确的态度)

  “竺可桢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从这我们看出,竺可桢爷爷平时善于积累材料。“郑重”一词体现了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的严谨态度)

  8、指导学生怀着对竺可桢爷爷的敬佩之情,朗读这些句子。

  (直奔重点,从原因人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自读课文。再找句子,品读句子,集体讨论交流,将抽象的原因化为具体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竺爷爷成为著名的气象学家的原因的理解。从根本上认识到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确观察,认真研究的科研精神)

  三、总结全文,启迪学生

  1、教师导:同学们,竺可桢爷爷凭着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精确观察,认真研究,在气象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你们从他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2、教师总结:是呀,老师相信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能够做到仔细观察周围事物,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2、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哪天?今天开的。”孩子( )地回答。

  2、竺爷爷( )告诉她:“我有用处,明天你可要留心点儿。”

  3、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了!”

  二、把竺可桢爷爷常说的那句话读一读。

  板书设计

  7、第一朵杏花

  精确观察

  竺可桢爷爷——————著名气象学家

  认真研究

  拓展材料:

  竺可桢同志是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历任教授、所长、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并担任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

  1948年被选为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2

  教什么的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颂春篇,是关于赞美春天、亲近自然的教育主题。《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竺可桢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放,孩子回答不出来。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他记下了这个日子。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新课标中第二学段的目标中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会质疑;三是初步学会默读;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们在中年段的四个学期中就要有意识地训练。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承担着从第一学段向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过渡”任务。而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更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篇课文文后的问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钢笔描红、读词语、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其中“钢笔描红”和“读词语”是生字教学,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字、积累字词。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由于这篇课文对话多,采用分角色读,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这一题训练的是学生理解词语体会中心的能力。“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训练的是学生概括能力和体会中心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预习学习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我打算以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抓住朗读这条线,以读代讲,在读中指导。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生字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搜集整理竺可桢的资料。

  3.分角色朗读,读通课文。

  4.知道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知道课文所写的内容,了解文章的中心。

  5.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6.知道课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情景,能仿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读准“绽、顷、兴”的读音,理解“郑重、精确”词语的意思,生字能正确书写。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能质疑。

  3.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感受竺可桢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他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主持并参加我国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治沙、西部南水北调等考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叫竺可桢,指导写“竺”“ 桢”。

  2.出示竺可桢的'语言,指导朗读和质疑。

  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这篇课文写了他的一个什么故事?自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1)顷qǐng刻间兴xìng冲冲

  (2) 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多填,感受词语的意思。

  泛出()绽开()吹皱()

  (泛出新绿、粉红、红晕、酸味,绽开花瓣、笑容,吹皱河水、一塘荷花)

  指导写“皱”。河水用“吹皱”,柳梢呢?小草呢?杏树的花苞呢?出示句子“春风吹绿了柳梢,吹清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朗读。梨花呢?青蛙呢?你还能说吗?指导仿写。

  出示书上插图,用上刚才填的短语说说图中的杏花。

  2.指名说说杏花与第一朵杏花的区别,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写了竺可桢和孩子之间的什么事?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次对话。

  1.怎样才能读好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呢?指名回答。(根据人物的身份、提示语、注意标点符号)

  2.同桌分好角色合作朗读。

  3.指导读对话。

  (1)教师示范读“爷爷,您又看花啦?”将重音分别放在“您”“又”“花”,让学生区别,说说哪一种读法合适?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可以看出他经常看花。所以孩子想到这些,才会问的时候强调“又”)

  (2)指名做动作读竺可桢爷爷的话:“是啊,杏花开了。”“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从动作体会到什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竺可桢的亲切和蔼。)

  (3)你有什么习惯?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习惯地问”让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可桢爷爷是不由自主地问,体会到他不仅爱观察,还要进行探究。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竺可桢爷爷的不假思索。)

  4.小结:分角色朗读我们要注意提示语,提示语写了人物的表情、动作,我们还要透过这些表情和动作,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我们才能读好对话。

  四、学习第二段对话。

  1.文中第二段对话没有提示语,你还能读好吗?给对话加提示语,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时一人做评论员,一人做发言员,一人做记录员,一人做组长。一人将大家加的提示语进行汇报,评论员重点评论,其余人进行补充,组长定夺。讨论时要根据上下文体会,并且要根据加的提示语反复读和感受。

  2.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小组汇报朗读。评价依据是否符合当时的情境、人物的身份。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疑惑 、惊讶、感到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竺爷爷,杏花开啦!”小孩子(高兴、大声、快乐、拉着竺爷爷)地说。竺爷爷( 激动、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骄傲、开心)地说:“刚才。”

  “是第一朵吗?”竺爷爷(惊讶、半信半疑)地问。

  小孩子(兴奋、肯定、点了点头、望着竺爷爷肯定)地说:“是。”

  3.同学们加了提示语能更好地朗读,但是这段对话为什么不加提示语呢?(语言短促,更能表现人物的激动和兴奋)

  4.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激动。两年他们才弄清楚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5.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高兴?理解“郑重”,想想他还会记下什么?

  五、总结拓展。

  1.默读全文思考:为什么第一朵杏花为题?

  2. 再次出示这句话: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3.补充资料:

  从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开始,竺可桢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其中又主要记录了气象研究的各种资料。由于战乱,只保存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的日记,共计38年37天,其间竟然一天未断!这些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800多万字,令人叹为观止。直到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在日记本上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数据。在科学研究中,竺可帧一丝不苟,喜欢事事躬亲。

  怎样教的设想:

  1.借助朗读感悟文章。这篇课文围绕两次对话展开,言为心声。两次对话反映了竺可桢卓越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教学时紧紧抓住朗读这条

  主线,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随着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呼吸,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并不是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读得正确就可以了。分角色朗读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这是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高的朗读训练,是需要教师指导。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对于两段对话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我抓住“标点、提示语、人物身份”指导,其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内心,让学生站在文本角色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能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恰当地运用语调、重音等朗读技巧,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有了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对小组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并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积累文中的词句。课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是却展现了美好的春色,尤其是对动词的运用,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填词,学生会依葫芦画瓢,说出文中的词语:“泛出粉红”、 “绽开花瓣”、“吹皱河水”,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说,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用过这些词语,比如“泛出新绿、红晕、酸味”“绽开笑容”“吹皱一塘荷花”等等,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不知不觉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利用插图让学生运用这些短语、句子描绘,学生既运用了语言,也被带入到美丽的春天当中。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两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相机出示:竺可桢、绽开)

  2、读“竺、桢、绽”3个字,能读准字音。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出示要求:

  ①轻声自读课文2遍。

  ②读准生字的音。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⑴院墙 一株 泛出 程度 顷刻 郑重 大概 估计

  规律

  ⑵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第1自然段第二句,第5段第三句,第16段第二句。

  ⑶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指导分段。

  出示提示:

  ⑴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如何分成两段?

  ⑵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四、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5):竺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爷爷通过长期精确观察,掌握邮气候变化规律。

  五、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春天到了,杏花迎着春风开放了,开得可多可美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完成这样一道练习。

  出示:

  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描写了杏花的样子。

  请用画出描写杏花的句子。

  2、课文把杏花描写得很美,哪几个小节具体描写了杏花的样子呢?请你读一读。

  3、《第一朵杏花》这个故事前后写了两年的春天第一年是从第一段写到哪儿?做个记号。

  4、第一年春天竺可桢爷爷面对那么多杏花和第二年春天面对着第一朵盛开的杏花,他的心情是不是一样的'呢?情感不同说明什么呢?

  4、提问:竺可桢爷爷最关心的是什么。

  5、竺爷爷关心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不仅从他情感上可以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他说的话中体会得到?哪些话呢?(板书:“我是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三、学习1-5小节。

  1、指名读第一部分。(简单评价)

  2、出示第一段。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

  ⑴这里把杏花写得这么美,你想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

  ⑵指名读。

  ⑶看来,你读书是很有办法的,你是怎样读好这几句话的呢?(向同学推广经验)

  ⑷还有谁愿意读的。

  ⑸听了他们这样读书,其他同学又是怎样读好这段话的。

  ⑹同学们在读书时有没有注意这两个词,圈一圈。

  ⑺点一下“泛出”“绽开”这两个词。

  ⑻齐读第一小节。

  3、学习2-5小节。

  ⑴过渡:杏花开得这么美,可是竺可桢爷爷关心的却是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

  课文的2-5小节写的是人物的对话,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⑵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⑶指名读。

  学生评价(就某一句读得怎么样,谈自己的看法)

  ⑷小结:读人物的对话时,要注意用提示语来体会读书的感情。

  ⑸出示第3小节。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

  a、这一句谁来读。

  b、这里不仅写出竺爷爷说的什么还写出了他是怎么说的,以及他说话时的动作。

  c、为什么说是“习惯地问”。

  ⑹现在谁能连起来将2-5小节读好的?

  四、学习6-15小节。

  1、过渡:时间过得很快,转眼第二年春天又到了,课文的第6小节将春天写得特别美,你能将春天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2、指名读,齐读。

  3、课文的7-15小节,写的是小孩发现第一朵杏花开了,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竺爷爷,这里也有许多人物的对话。

  ⑴与2-5节的对话对比有什么不同?

  ⑵没有提示语,但我们能体会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吗?

  ⑶小组讨论读。

  ⑷指名读。

  ⑸评价:这样读可不可以,你们小组是怎么读的?还有哪个小组愿意读的?

  ⑹小结:同学们课文的2-5小节写人物对话时,加了提示语,而这里却没有加,是因为作者知道我们大家能够体会得到,这样写很简洁,但由于我们是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文时应尽量学着运用提示语。

  4、述: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了,心中可高兴了,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

  第15小节。

  ⑴谁能把竺爷爷当时的兴奋劲儿读出来的?

  ⑵圈出“立即”“兴冲冲”“快步”

  ⑶这一节同样写杏花开了,作者改用了哪一个词语呢?为什么用“捧出”啊? ⑷整个这一段,你能读好吗?

  比赛读。

  五、整体回瞻课文。

  大家读到这儿有没有想过,竺可桢爷爷看到第一朵杏花开了这么兴奋是为什么啊?

  (课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阅读阅读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略讲第16小节。

  1、汇报查找资料。

  2、自由读课文。

  出示:竺可桢爷爷搞科学研究,需要的是( )时间,从来不用( )、( )这些字眼,也不用( )和( )代替观察。

  ⑴学生轻读课文两遍。

  ⑵在字中圈出答案,指名回答。

  ⑶指导理解“精确”。

  3、小结:学习本课,你觉得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二、练习。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4

  教学建议

  一、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的生平资料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再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3.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更为清楚,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三、理解文章,感悟启示

  1.自由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可以让学生思考“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必要时教师作点拨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学习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指导学生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放在竺可桢与小女孩儿的对话朗读上让学生自由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每—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帮它加个提示语教学时一定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感悟,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应注意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例1.窗外一个小孩儿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于(高兴)地说:“竺爷爷,各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于(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于(肯定)地说:“是”

  例2.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摩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孩子(用手指着院墙外边,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脱口而出):“刚才”

  竺爷爷(伸出一根手指,认真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用力点点头):“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使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药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可以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是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3.“一丝不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竺可桢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结合前文理解“精确”竺可桢作为一名物候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得来的

  4.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祯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鸣,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同时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课下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四、识字教学

  注意读准“需、律、皱、绽”的读音注意“推”字各部分所占的位置“惯”字各个笔顺、笔画的正确书写“需”字的“雨”字头与“雨”字的区别等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至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们的读书成果(指名读),你的语气很像竺爷爷亲切、慈祥,而你把小女孩说的话读得很天真、活泼,注意了语调的变化,而旁白也很流利、认真,评委就像个小老师,评的很到位,真不错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他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几千年前,人们对大气现象已有记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观测仪器的发明、探测手段、通信装备及计算工具的发展,人类对大气现象探索的扩大及加深,使之逐步发展为科学的气象学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在气象科学领域广泛应用,使气象科学进入崭新时期如电子技术的引进,使大气探测走向自动化、遥感化、系统化;天气雷达的出现使气象工作者能监测、追踪强风暴的移动和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数值预报变为现实,使天气预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气象卫星的应用,填补了沙漠、高原、海洋等地区的气象资料;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大气的研究向宇宙空间扩展,人类可从外层空间俯瞰地球大气等等当前,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世界正面临以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及海洋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必将促进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

  竺可桢的自然日记

  “3月12日,气温最高5℃,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北海冰融”他进公园,不是像一般人那样为了游览,而是为了对公园里山水、花草等进行观察他想知道:哪天北海的冰开始融化,哪天桃花开放,哪天白色的柳絮飞舞,哪天布谷鸟初次鸣叫……几十年对大自然的观察,练就了竺可桢一双敏锐的眼睛他能从千树万枝中发现长出的第一片绿叶,从喧闹的城市噪音中听出第一声蛙鸣,透过空中密如蛛网的电线看到第一只燕子,从春风中辨认出第一丝柳絮……他把看到的都记录在大自然日记里: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花”

  “4月20日,燕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5月23日,布谷鸟初鸣”

  观察这些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有什么用呢?冰融花放,絮飞鸟来,都是物候学的信号,它们同气候的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弄清楚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活动规律对气候的反应,可以用来预测农时,指导农业生产,还可供预报天气时参考竺可桢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在北海公园观察了23个年头,从而绘制出一幅十分珍贵的北京春季物候现象变化曲线图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5

  一、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小节

  2、学会课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继续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从竺可桢爷爷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的态度。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二、文本解析

  1、题目分析

  本文是一篇物侯学的小故事。“第一朵杏花”这个标题,让我们的目光关注到“第一朵”上这个故事正是围绕“第一朵”展开的。其实这篇故事真正写的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的奠基人,尤其是台风与物候的关系有着深刻研究。他的一生中,能够反映他投身科学的故事不胜枚举,课文所写的只是其中之一。因此,本文不以“竺爷爷的故事”为题,而选用“第一朵杏花”,突出了这“第一多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物,集中表现了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2、课文分析

  这篇物候小故事叙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查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3、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人,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应用于天气预报。他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重点筛选

  (一)、字词小超市

  1、积累生字新词:明媚、泛起、绽放、顷刻间、郑重、估计、大概、规律、精确、掌zhang握、一株(zhu)、仰起、皱zhou 、曾经

  2、巧辩双胞胎:(珠、株)(泛、乏)(估、沽、故、咕)曾(ceng zeng)

  3、近、反义词积累:(近)明媚—明丽 郑重—慎重

  顷刻间—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 大概—估计

  (反)大概—精确 郑重—轻率

  4、词语理解:顷刻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郑 重:严肃认真

  明 媚:形容景物鲜明可爱。

  推 断:推测判断。

  5、句段分析、字词推敲

  “爷爷,您又看花啦?”

  句中的“又”字看似平常,实有内涵,它含蓄地暗示了竺可桢爷爷作为一个物候学家,平时十分关心周围的花鸟虫鱼的种种变化,注意留心观察,经常如此,一个“又”字反映了竺爷爷以前看花,现在又看花,不会轻易放过,这就表现了他的认真。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句中的“习惯”一词,本意是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用在竺可桢身上充分表现了可贵的精神!

  “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这个日子:清明节。”

  句中“郑重”一词表现竺爷爷在科学研究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十几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表面看,竺爷爷容光焕发,一会儿功夫就像年轻了许多,“十几岁”是夸张的写法,与“兴冲冲”、“快步”相照应充分表现了他的兴奋程度。去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的确切时间,今年抓住了,对于研究科学得人来说是何等的高兴。

  四、拓展延伸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

  5、仿照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话的对话特征(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段、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并有创造性的记录自己与他人的对话!

  五、课堂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从这个小故事中你体会到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本课字词方面的知识。

  3、小组内进行字词类知识抢答及课文诵读pk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生字带读。(生生互动)

  2、好词积累,词语解释

  3、形近字辨析

  4、生字组词

  5、近反义词及多音字的积累

  6、课文片断诵读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快乐导航字词方面的题目、听写生字新词、小对子间互批、纠错)

  第二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体会竺可桢的精神品质,并在小组内交流。

  2、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尝试感情朗读,小对子之间尝试分角色朗读。

  3、总结第二段话的对话特征

  4、学习第6自然段中夸张及排比的修辞手法,尝试仿写。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体会,说说从课文那些词句体会到竺可桢的什么品质?(师相机追问)

  2、角色朗读展示及点评,在朗读及点评中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醒学生抓住提示语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字或所积累的好句。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完成《快乐导航》课文内容部分的题目)

  第三课时

  一、读名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三、自主学习,多元选择。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仿照课文第二段,有创造性的记录自己与他人的对话!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分角色读课文、演课文,感受竺爷爷两次看花的动作及心情。

  2、讲一讲或演一演竺爷爷的其它小故事。

  3、积累其他科学家的小故事。

  4、收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名言。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略)

  附页:

  a)人物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人,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对台风及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其中一些成果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有的应用于天气预报。他一生发表科学著作近300篇,晚年写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和《物候学》等专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b)有关故事

  1890年3月,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门外的.东关镇。

  竺可桢的父亲竺嘉祥见孩子长得又白又胖,非常高兴,亲自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儿,叫兆熊,小名叫阿熊。可又一想,觉得孩子还应该有一个学名才好,于是,便请来镇上的私塾先生,两个人商量了又商量,决定用“可桢”作为学名。私塾的先生说,“桢”字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坚实的木头,一种是古时候筑土墙时用的木柱子称作桢干。“可桢”的寓意就是这孩子将来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长到1岁半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有目的地教他认字、写字,小可桢似乎也十分了解父亲的厚爱,每次都能按着父亲的旨意仔仔细细地练着。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可桢说:“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这时,小可桢正在母亲的怀中吃奶,听到这话,赶忙从母亲的怀中挣脱出来,拽着父亲的衣角,非得让父亲教完字才能走。就这样,竺可桢自小便养成了好学的品性。待他满3周岁时,已经能认识许多单字了,还能背诵《游子吟》等好多唐诗呢。

  5岁那年竺可桢便进了学堂,跟着私塾先生学《三字经》《百家姓》及“四书”“五经”等。7岁那年便开始写。竺可桢的哥哥竺可材比他大14岁,是镇上的秀才,也是小可桢的老师。兄弟两个天天在一起,一个认真地教,一个仔细地学,小可桢天天都有长进。有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写,小可桢写了一遍,觉得写得不好,便重新再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写,直到小可桢觉得满意了才停笔。待他们上床休息时,鸡已经鸣叫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还小,不应该对他要求这样严,累坏了身体可咋办!可材辩解说:“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写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句子造得不好也不肯睡觉,直到满意为止。”

  小可桢不仅特别喜欢学习,还喜欢动脑筋。他的家乡经常下雨,有时一下就好几天。每当这时,小可桢就喜欢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门口看下雨。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蹲在门口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奇迹似的怔在了那里。原来小可桢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落在坑里。他的小脑瓜想了半天也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他立即跑过去找母亲请教。

  竺可桢的母亲顾氏,是一位既贤良又会识字的女子,对子女的要求既严格又慈爱。她听了小可桢的问话,便坐下来耐心地给儿子解释道:

  “小熊呀,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母亲把话锋一转,又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小可桢向母亲点了点头,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水滴石穿”这一格言成了竺可桢的座右铭,伴随着他从绍兴家乡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和求知精神,在同龄人中都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和体重却比同龄人要差得很多,显得又瘦又小,好像没发育过似的。

  为了使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小学毕业的竺可桢便被送到了上海澄衷学堂去读书。来到这大都市后,小可桢依然像在家乡时一样勤奋而好学,然而,他的那副单薄瘦弱的身子骨却成了同学们冷嘲热讽的对象。

  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

  “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准得飞上天。”

  另一个接着说道:

  “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保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

  晚上,竺可桢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着,白天同学们说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在耳边回响着,竺可桢想:既然自己立志要为国家出力,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得有一个好身体,就得首先战胜自己病弱的身体。“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手写了一条“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作为警句贴在宿舍里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就这样,竺可桢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地有了一些好转,以前请病假是很常见的事,自从锻炼身体后再也没有请过一次病假。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6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写了哪科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的就是一年前的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部分,也就是1-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刚才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读着,还不时地在书上做着记号,这样的习惯很好,希望一直保持下去。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讨论,解决疑问)

  ☆竺可桢在问:“杏花哪天开放”时,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哪天开放的?”第二朵、第三朵为什么不行?(因为第一朵杏花对竺爷爷的研究有用处,他需要的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就是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搞科学研究绝对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2、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①请一个同学来读这小节,注意突出加点的词。

  ②这里的“弯下腰来”说明了什么?“习惯地问”说明了什么?(作为一个研究物候的科学家,他只要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精确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的一丝不苟的科学行为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板书:一丝不苟

  ③这里竺爷爷问孩子的话应该怎样读?(亲切)

  ④练习用亲切的语气读竺爷爷的话。谁来试试。你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那你再来读读。你们觉得他把这种亲切的语感读出来了吗?好,我们一起学着他来读好这一小节。(齐读)

  3、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这是和蔼的花。下面我们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练读每一部分的对话。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一个是旁白,还有一个就当评委吧。开始练起来吧。

  △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你堑亩潦槌晒?ㄖ该?粒??愕挠锲?芟耋靡??浊小⒋认椋??惆研∨?⑺档幕岸恋煤芴煺妗⒒钇茫?⒁饬擞锏鞯谋浠???园滓埠芰骼?⑷险妫?牢?拖窀鲂±鲜γ?赖暮艿轿唬?娌淮怼?br> 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一幅春景图,谁来美美地读好这一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6-15)

  1、你觉得他读的美吗?美在哪儿呢?评一评。(指名评)那你能比他读的更美吗?好,那请你来读。

  △同学样比较一下他俩的朗读,谁读的更美?(指名说)好,那我们就学着它来读好这段话。

  2、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小孩子通过精确地观察终于发现了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他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呢。(出示对话)当时他们的一段对话少了提示语,大家分小组合作先根据课文内容补上语气词,再根据提示语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一个小组里选出一个同学专门记录讨论结果,并给你的组员安排角色,等会儿汇报学习成果。

  3、刚才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读书也很认真,我已经让xx上来板演了他们小组的结果,那现在就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到前面来读这段对话(学生分角色读)

  4、下面请评委们来给他们小组的表现打分。

  你们有没有跟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好,那我们根据提示语一起来读这段对话,1、2大排读竺爷爷的话,3、4大排读小孩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5、从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他们的激动和兴奋不仅通过对话表现出来,还从哪儿看出来呢?

  (学生回答,出示15小节)

  ①哪些词句看出竺爷爷很兴奋?(点出“倾刻间像年轻了许多”“立即兴冲冲地快步”)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激动心情吗?(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我们一起激动地来读好这一小节。

  ②这段话中的“郑重”是什么意思?(严肃认真)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可以看出竺爷爷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搞科研的就需要这种精神。)

  ③你们能通过朗读把竺爷爷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表现来出来?自己先练着读读,谁想读?(指名读)还有谁能读好这段?(指名)我们一起读这段话,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齐读)

  过渡:竺爷爷对科学研究长年不懈,精确、细致的观察,这正如竺爷爷曾不止一次说过:“……”(引读)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

  五、作业

  这一堂课就到这儿结束,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竺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一朵杏花》是讲的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我在这节课中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会认“竺”、“桢”。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顷刻、估计、推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竺可桢爷爷的语言和动作,了解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从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儿身上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地兴趣和,对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人物,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强烈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搜集竺可桢或其他科学家的资料,如:文章、生平简介、事迹、肖像、图片等,对竺可桢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科学,这一单元的五篇文章将带我们走近科学、了解科学。你将会听到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还会身临其境地感受潜艇发射火箭的壮观场面。这些科学故事将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近科学家竺可桢。竺可桢是一位我国乃至世界都很了不起的科学家,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发生在竺可桢爷爷生活中的小故事,我相信: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会有一些感受,也一定会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17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认真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再读全文,进一步感知人物。

  1、默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朵杏花》。

  二、评议人物,激发情感。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竺可桢和小孩子。仔细读课文,你认为他们是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一找。

  1、学生默读课文,整理自己的想法,组织语言。

  2、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抓住细节把握人物。

  (1)竺可桢爷爷两次观察杏花的样子,以及观察的经过,可以发现竺可桢有着良好地观察习惯和方法;

  从他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的兴奋中流露出的对工作的深深热爱。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少二人的对话,仔细体会竺可桢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3)抓住最后一段中竺可桢说的“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重点体会,深刻理解含义。

  (4)师生一起总结竺可桢的性格特征。

  3、想一想:小男孩听了竺可桢爷爷的话后,他是怎样想的,在第二年杏花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怎样做的',这件事将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4、你喜欢竺可桢爷爷和小男孩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性,可以从人物入手书法对科学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科学领域的神往。

三、向课外延伸。

  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有哪些突出成就呢?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也了解了一些其他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从事的是那一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今天我们学习(板书:第一朵杏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第一朵杏花开的时间,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谁?

  二、初读感知

  1、先检查同学们生字词都认识了没有。(指名认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同学们读了课文,能不能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课文主要写谁?

  3、我们来看看竺可桢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出示竺可桢介绍)

  4、竺可桢先生胸襟豁达开阔、治学严谨勤奋、待人宽厚至诚,堪称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课文写了他几次看花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可以分几个段落,每段都讲了些什么?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再读课文,一定有更多收获。请同学捧起书来用心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想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6、请大家谈谈文章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你的理由。

  7、学习生字:师范写“仰”、“皱”,生描红仿写,师巡视辅导。

  三、作业

  1、完成本课《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交代任务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找找时间、地点、人物。

  (2)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课文用了哪些词语写他的动作?找出来。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四人小组分角色读第二至五自然段,三人一人一个角色,一人作评论员。评议后再读。在小组里说说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4)请读得好的小组在全班读。

  (5)读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并说说理由。

  (6)“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说明竺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习惯地问”又说明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时间象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指名有感情朗读,体会动词运用的贴切。

  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讨论孩子和竺爷爷的话分别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讨论并练习朗读。

  (3)全班讨论孩子和竺爷爷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名读第十五自然段,说说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5)“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6)“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郑重”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三段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竺爷爷的话。

  4、小结全文:

  (1)从竺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2)师小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竺爷爷不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搞科学研究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我们做学问也要学习竺爷爷主动探索、精益求精的品质。

  三、延伸拓展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2、搜集你喜欢的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举行“科学家故事会”。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9

  这篇课文选取了竺可桢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叙写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们查询第一次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指出他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表现了竺可桢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得更多的是孩子们课堂上将会生成的东西。在引导孩子与文本中的两次对话进行“对话”时,我设计了一下两个教学环节:

  1、分角色朗读,思考:这段文字中,竺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多层次体验竺爷爷和孩子第二次的对话。因为预设得比较充分,所以生成了很多灵性的东西。

  【片断1】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课文,思考:这段文字中,竺爷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读书思考)

  生1:我觉得竺爷爷是个很善于观察的人,你看,他一看到杏花开了,就“走近”“数了数”,不像一般人那样无所谓。

  生2:我觉得竺爷爷他的观察是经常性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师:你从哪里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2:课文中写他“习惯地问”,就说明他经常问,善于思考。

  生3:老师,我赞成他的观点,我想补充一点:从孩子的问话‘爷爷,您又看花啦’的‘又’字上看出竺爷爷平时经常看花,观察事物。

  (师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生4:老师,我觉得竺爷爷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师(微笑):是吗?你从哪儿读出这层意思的?

  生4:我发现课文中,描写竺爷爷是“弯下腰来”和孩子说话的,这个动作让人感觉他很和蔼可亲!

  师(翘起大拇指):同学们真会读书!从几个词语中读出了各自的理解,让一个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竺爷爷走近了我们!现在,就让我们好好的这段文字读一读吧!

  (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片断2】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不能确定;一年后,带着爷爷的叮嘱,孩子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于是,他急着要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爷爷。下面一段文字是他们俩的对话,请大家自由读读、品品,看看每句话应该怎样读好它?

  (生自由练习后同桌交流,分角色练习)

  师:请两个同学分角色读读。

  (生朗读、评价)

  (师和生分角色读读,再来评价,引导学生体会人物说每句话时的语气)

  (再指名分角色读,读完后教师进行角色采访。)

  师(面向孩子):孩子啊,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喊得这么急?

  孩子:我终于看到第一朵杏花盛开了,我要快点告诉竺爷爷,让他也高兴啊!

  师:哦,竺爷爷问你的问题,你怎么回答得这么响亮、这么肯定呢?

  孩子:当然,是我亲眼看到的,是真的啊!

  师(面向竺爷爷):竺爷爷,听了孩子的话,您的心情怎样?

  竺爷爷:我太激动了!孩子留心观察,终于掌握了第一朵杏花盛开的准确时间!我要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它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将有很大的帮助!

  师:是啊,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时刻啊!所以,您“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

  (生读有关语句)

  生(疑惑的):老师,读到这里,我有点不明白。

  师:请具体说。

  生:我看到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他的'一生记录了无数的资料,象“第一朵桃花”、“第一次蛙鸣”、“第一群南飞的燕子”等,“第一朵杏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点,课文这样写,好像有点小题大做了?

  师:是啊,你的思考很有道理,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生1:老师,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我们对竺爷爷的科学态度和为人品质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可以说是以小见大,应该算得上一篇很好的题材。

  生2:在竺爷爷的一生中,类似于“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可能很多,但是课文从他和一个小孩围绕“第一朵杏花”的故事展开描写,生动有趣,视角也很独特,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大家都表示赞成。)

  有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有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语文课堂的灵性时时、处处迸发着,也深深的让我感动着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0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就应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以让学生说反义词来定位这一课,学生是喜欢的,因为学生愿意做这个活动,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孩子们是愿意把自己头脑中的思考表现出来的]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潜力怎样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保密,在那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潜力,这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个性有好处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齐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以欣赏观察定位此课,能够使学生简单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观察比较后,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观察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明白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齐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这两次阅读能够把孩子定位在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为第二课时的冲动教学打好基础,当然这也是对孩子进行一次有好处的带给材料式说话训练]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这是一种朗读定位,过去我常常让学生听后再读,训练一段时间后,发觉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这种复合式读,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别潜力提高较高]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倾听,学生的欣赏定位能够到达了第一课时的高潮]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推荐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

  “竺爷爷,杏花开啦!”( )。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 )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 )地说:“刚才。”

  竺爷爷( )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 )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 爷,竺爷爷!”

  竺爷爷( )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 )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 )问:“什么时候?”

  孩子( ):“刚才。”

  竺爷爷( )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 ):“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2

  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

  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六。教学准备:

  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

  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3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第一朵杏花和杏花有什么不同吗?

  (1)学生说:杏花开得最早的那一朵

  (2)这篇课文就是竺可桢爷爷观察第一朵杏花的事情,知道他为什么第一朵杏花这么感兴趣呢?

  (3)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相关的文字就知道了。

  (4)学生读课文

  二、新授

  1、鼓励学生坚持读完课文。

  2、我觉得看完16自然段读完就可以知道原因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

  (2)读完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语有研究价值?

  学生说:我对精确观察这个词语有研究的意思。教师板书:精确观察

  3、竺可桢爷爷是怎样观察的?

  (1)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2)这些文字中,哪些能表现竺爷爷是在精心观察啊?(学生说:第一自然段)

  (3)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是竺爷爷精确观察的?

  学生说:

  (4)出示: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从哪里看出是精确观察?

  学生说:一朵一朵地数

  学生说:竺爷爷是走近了杏花才数的,这样可以数得更加清楚一下。

  学生说:四朵杏花开放的程度还是不同的。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程度的四朵花”,这样的观察才是“精确地观察”。

  (5)齐读这一个片断

  4、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1)出示:“爷爷,您又来看花啦?”……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2)读完这个自然段,哪个词语给你的印象深刻啊?

  学生说:“又”,这里可以看出竺爷爷又来看花了……

  学生说:“习惯地问”

  竺爷爷看见桃花开了,会怎样问呢?

  (3)竺爷爷关注的是……(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的优秀的习惯。

  (4)齐读这个段落

  5、学生接着读后面的段落。“哪天?今天开的。”……“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1)学生读完,教师语言过渡

  (2)孩子发现了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你们想读读吗?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段落,分角色读(12—17小节)

  (3)学生分角色读

  (4)读出竺爷爷此时的心情了吗?(学生说:兴奋、高兴、欢天喜地、激动)

  (5)为什么高兴呢?孩子的高兴是什么?(学生说:上次他不知道杏花开放的时间,这次知道了。)所以孩子会喊;电脑出示……

  (6)竺爷爷的高兴是为了什么呢?(学生说:竺爷爷看到杏花开了)

  竺爷爷到底有没有看见杏花开呢?(课件展示)

  竺爷爷每年都知道杏花什么时候开?为什么要这么高兴呢?

  所以竺爷爷高兴地问:(学生读)

  (7)指导朗读

  孩子是想把第一朵杏花开的消息告诉竺爷爷,而竺爷爷则是想早点看见第一朵杏花。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觉得味道怎么样?)我们再来到读读,这次,女生来读竺爷爷的话,男生读小男孩。

  6、老师读下面的语言:……这里又有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啊?

  (1)他仅仅记下来的是一个日子吗?

  (2)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3)兴冲冲也能看出竺爷爷的心情非常好……

  (4)指导朗读,特别是把你感受比较深的词语读好,好吗?

  (5)学生读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7、想想,在这些文字和那些精确的数据背后有什么呢?

  (1)出示: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

  (2)师生交流。

  学生:在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

  学生:是他认真的态度。

  学生:这源自于科学的热爱(教师板书)。

  (3)每个观察,每个现象的`出现能不让竺爷爷高兴和欣喜万分吗?所以当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了,他顷刻间……(电脑出示: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8、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的课题

  (1)让我们带着……情感来读。

  (2)让我们带着……的感受来读。

  (3)带着竺爷爷的认真的态度来读。

  三、学生拓展练习

  1、孩子们连杏花都被竺爷爷感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啊,捧出的是对竺爷爷的敬爱,对他的热爱。

  (1)齐读。

  (2)真想采集一朵杏花送给竺爷爷,我们读到的是杏花,我们想到的是杏花背后这位热爱科学事业的竺爷爷。

  (3)还记得竺爷爷的这段话吗?齐读“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样的词语”你们有什么想对竺爷爷说吗?请大家写下来,好吗?

  2、学生动笔练习。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7个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资料,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资料,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个性是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并书写本课生字词;学习1―5自然段)

  一、妙引课题,感受春景之美

  1、上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第16课《第一朵杏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习第六自然段。指导朗读。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大地都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6自然段。

  这些变化都仿佛告诉人们什么季节来到了?

  阳光明媚的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多么令人神往啊!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进这美妙的春天。点读3人,注重评价语,再现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谁来说说春风轻拂,大地还会有什么变化?(语言拓展)

  这么美的春天,老师也想来把她赞美――(指导本段朗读)

  师生共同赞美春天。(齐读本段)

  3、回顾旧知,质疑。

  美丽的.春天就要来到人间,杏花立刻就要开放了,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去年杏花开放时,竺爷爷遗憾地说了什么吗?(生答)

  二、学习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1、学习7―15自然段,合作完成“快乐读写园地”。

  孩子今年还会错过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自由读7――15自然段。

  问:孩子今年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吗?你从哪里明白的呢?

  同桌互读对话部分。

  一年前,孩子还不能确定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一年后,带着组爷爷的叮嘱,孩子最后等到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多想快一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竺爷爷呀!。(出示对话)这是他们俩的一段对话,书上没有他们说话的表情、语气,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填一填,填好的小组再分主角读读这段对话。(完成“快乐书写园地”)

  小组分主角展示对话。

  2、指导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情感。

  同学们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有所不同,但都说的很有道理。刚才在同学们填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填竺爷爷的问话时,同学们大多填了“关切”、“惊喜”等词语,这是为什么?在填孩子说的话时,大多填了“激动”、“兴奋”,这又是为什么?(挖掘人物内心。)

  综合大家的智慧结晶,老师选出了这样一些词语,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指导朗读)

  3、学习重点句子。

  孩子为看见第一朵杏花的开放而欣喜,竺爷爷为孩子的执着而欣慰,看,连杏花也为他们高兴:“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谁来读出杏花的美?(指导朗读)

  我就是这株阳光下的杏花,我留意翼翼地、轻轻地捧出了自己的第一朵杏花。我要把自己珍贵的花朵送给谁呢?谁来帮忙我?

  三、学习竺可桢语录,悟理

  1、竺可桢人物介绍。

  竺可桢是为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地理、物候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呢?

  2、学习第16自然段。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透过精确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什么是“精确”?课文中“精确的时间”指的是什么?

  当竺可桢明白了这一精确时间后,他认真地、严肃地、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的态度?(郑重)

  “大概”、“也许”精确吗?“估计”、“推断”精确吗?(相机板书)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再读文。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1、布置课堂作业。

  让我们精确地记录下竺可桢爷爷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吧!(书写竺可桢语录)

  2、教师小结。

  当我们精确的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当我们精确的观察生活中每一处细小的变化时,我们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奇、完美!生活是有规律可寻的!同学们,让我们在欣赏美妙的春景时,学会享受科学的春天带给我们的无限快乐吧。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学习目标:

  1、通过抓竺可桢两次看杏花的段落,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通过加提示语体会人物情感,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态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重点段落,感悟启示。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分别是什么时间?

  2、指名学生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3、找出文中划分这两次看杏花的段落,分析指导学生朗读。

  4、默读课文后三个自然段,理解兴冲冲、郑重、大概、也许的'意思,体会竺可桢的一丝不苟。

  二、加提示语,体会情感。

  例1: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例2:

  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亲切地抚摸着孩子的头)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三、联系搜索,总结收获。

  通过本节课所学和课下你所搜集的有关竺可桢的资料,你从竺爷爷身上受到了哪些启发。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10-12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03-29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范文10-06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09-15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优秀10-08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14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02-26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11-24

第一朵杏花优秀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