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30 13:31:0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教学媒介】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先行

  同学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更是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鸦片战争前一年的事。1839年,这一年,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统称《己亥杂诗》。

  二、传统文化润人心

  (过渡)为什么这一年写成的诗叫“己亥”杂诗呢?这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

  天干地支纪年法,这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怎么换算)

  1.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

  2.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算一算20xx年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怎么称呼。

  (己亥年。距离1839年180年,正好60年一个轮回)。

  三知人论世明背景

  1、介绍《己亥杂诗》其五的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1839),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正值暮春时节,夹花生树,日暮风起,残红一片。点点飞花,忽然惹起了一股浓浓的离别之情,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挥动马鞭吟出了这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己开已半巳全连”)

  四、诵读诗歌展风采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范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解读诗歌知内容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诗意:夕阳西下,不尽的离愁油然而生,我吟诗作赋,挥鞭东指,从此便是辞官浪迹天涯路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意:那缤纷的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它们化作沃土后,更加呵护滋养着花儿。

  六、品读诗歌悟真情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第三、四句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七、爱国名言勤积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八、和平年代真英雄

  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瞬间形成巨大火球,在现场的扑火人员紧急避险,但30名扑火人员失联。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九、课堂总结升主旨

  这27位消防队员大多数都是90后,最年轻的仅仅19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入火海,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真正做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英雄虽然已经长眠于地下,英雄精神永远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爱国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让我们一起向祖国致敬,向英雄致敬!

  十、妙笔生花赞英雄

  你今天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请拿起你手中的生花妙笔“为木里县火灾中牺牲的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夕阳西下→吟鞭东指→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轻松愉快→有所作为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日《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3.小结

  这首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B、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第一行诗)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一二行诗)

  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二)、教学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劝”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课件示图,说、读)

  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军一起火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读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

  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练习课件)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b)读到这里,大家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同座之间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说说这“风雷”指的是什么?这“万马齐喑”指的又是什么?

  2、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拓展《己亥杂诗》第5首)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5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tanwugaubai,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优秀10-14

《己亥杂诗》教案09-14

木兰诗教学设计07-03

儿童诗教学设计02-19

《马诗》优秀教学设计03-08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05-29

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05-07

儿童诗教学设计优秀09-15

儿童诗教学设计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