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31 20:37:5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瀑布》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瀑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瀑布》教学反思

《瀑布》教学反思1

  《瀑布》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诗歌。这首诗以瀑布为主题,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这么美的一首诗歌,冲着孩子们高涨的朗读兴趣,我当然不能把它上失败了。因此,课前我进行充分的准备,从查资料、请教年老教师、做课件,到怎样把学生自主学习放到第一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诗歌。经过我一系列地修改,最终确定教程设想:声音感知——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在开始上课,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孩子们一下子被我创设的情景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想去探寻瀑布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接着他们睁开眼睛立刻被眼前的美丽景象震撼了,都想说点自己的感受。张子其同学说:“这瀑布真是美得没法比喻,我都没有词语再形容我的感受了。”王增续同学说:“我觉得这瀑布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没有料到孩子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得这么真切,我当时如果不是上课,真想把孩子揽入怀中,抚摩着他们的头,说:“老师觉得你们太棒了,我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接着,由于本课识字量少,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都做得非常好。所以,自主读文不成问题。

  诗歌的重难点是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小诗。我首先配乐进行了一次诗歌范读,这样一来,又一次把学生带入到了优美的意境当中。他们当然想读愿读,我发现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的都快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来了。我马上把诗歌分为“声、色、形”三方面,每一小节的引领着学生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学习。这样一来,使诗歌的层次更为清晰,孩子们学起来也不费劲。从朗读远听瀑布声(第一小节),再到遥望瀑布状(第二小节),最后到近观瀑布形(第三小节),我为学生配上了图片,孩子们都觉得这样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比如:“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些诗句让学生观看录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瀑布的雄伟气势。领略美好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在课中朗读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从面到点,由小组读、集体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到合上课文,配上音乐,师生齐背,使整个课堂气氛到达一个高潮,老师、家长、学生都深深地与作者叶老产生了共鸣。这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书声琅琅。

《瀑布》教学反思2

  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资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大语文观,它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从课堂的汇报可以看出,通过搜集交流,学生对瀑布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围绕瀑布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搜集过程,更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交流之后,要求学生“下课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贴到墙报栏里,大家都来读一读”,使材料发挥了最充分的作用。

  2.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马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有的像又宽又长的水帘子……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加动作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阅读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冷眼看质疑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质疑过程中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1.虚晃一枪,两张皮。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瀑布》。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学生一连串提出好多问题,比如,“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中“叠叠”是什么意思?“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怎么说是“白银”?“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对提问,教师只是倾听、点头,态度极其和蔼。待学生问完了,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等到了“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意义还有吗?同时我也担心:到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的,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可能不再理会“上一节”的问题,依然执行自己固有的教学思路。

  2.明知故问,走过场。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另一节《瀑布》课上听到的发问。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瀑布?”“怎么写瀑布的?” “瀑布是怎样的情景?”其实,这是服务于老师思路的明知故问。试想,我们日常阅读时,看到题目,如果感觉吸引人,就会一气读下去,怎么可能“停”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便有,也只能从阅读中寻找答案,而下是坐在那儿傻想。

  3.水上浮萍,不到位。高质量的“问”,应当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学生质疑水平的不同,正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下。如果学生的问题仅仅停留在 “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上,我们教师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质疑、探索的方向。

  还说《瀑布》。有些学生质疑:“白银是什么东西?”“我没见过珍珠,珍珠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四年级学生,应该事先查字典或者用其他办法解决,教师不该为它们消耗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作者怎么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时才说“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

  要理解这些诗句,教师就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远望瀑布,灰白颜色,不透亮,就像白银一样,一种蒙?模糊的美。当近在眼前,瀑布倾泻而下,无数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像一座珍珠的屏,美丽极了!这样,质疑才能达到应该有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所理解说的“白银比白色好听”的层次上。

  实际上,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好多老师设置质疑环节的最终结果是教学以失败而告终。回顾自己,我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比如,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成为梦想。

  《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首诗,学生却提出那么多,那么碎的问题,让老师一一解答。我想,这绝对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应当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儿”。

  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切实成为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工具。学生步入三年级上期,其认知特点还是喜欢形象鲜活、生动有趣的事物。因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运用课件展开教学,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崖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教学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以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瀑布声音的体会更加深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想着瀑布的声音,那壮观的气势自然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运用课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突破此难点,只需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便使学生即刻感受到色彩的对比,体会到“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境,那欷歔声化为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情的诵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花千言万语费尽周折讲解的难点就在这形象的图景前化为动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那曼妙的变化来。学生们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弘、时而轻柔的情境之中。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了重难点,还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还能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信息源。

  因此,教学中,我还利用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知名瀑布: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九寨沟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上最宽瀑布——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欣赏到这些奇美的瀑布,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争先恐后谈论自己的感受。信息量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运用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有效地运用课件,是对传统教学的完美和补充。

【《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07-24

《壶口瀑布》教学反思05-24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反思11-05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1-10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1-04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篇02-13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篇02-24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通用19篇)05-19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通用12篇)06-22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通用21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