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31 12:43:01 专题 投诉 投稿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一):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资料的比较,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透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这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内含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状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样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透过比较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透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透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透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透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明白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能够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资料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资料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资料,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资料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透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透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资料,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透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明白爬山虎因作者情绪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述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明白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资料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好处非凡。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先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向出此刻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十分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明白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生说)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这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样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呢?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好处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

  (指名读)。(齐读词语)。

  3、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叶老给“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

  三、品读领悟

  (一)读文,理解“愣住”

  过渡:但是。老师那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出示作者的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绪。你看了以后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板书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什么是“愣住”?(吃惊,惊讶)那我们就应怎样来读这个词呢?(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就应怎样来读?请你来读一读。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3)请大家再找一找,叶老先生还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句二: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样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出示三个句子

  (4)、小结:如此认真的批改,无关乎作者看了会愣住,会惊呆啊

  (5)叶老不仅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学生接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二)读文,理解“融洽”

  过渡::叶老先生不但认真、细致地修改了我的作文,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到叶老家做客的邀请,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没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反而和叶老先生的交谈却十分融洽。那么融洽是什么意思呢?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来解释融洽呢?

  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读得十分自然。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我们一齐来读!

  (三)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过渡: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1、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让我们透过读体现美。

  (2)、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情绪如何?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3)、“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能够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2、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就是(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读着读着,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我”为什么也会充满信心和活力?

  小结:透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3、品读句子:“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总结:此刻你明白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因为叶老()的人品和()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4、反复“颂”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拓展升华

  1、课件链接,拓展:

  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之后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最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出示肖复兴资料

  2、总结激情:

  师: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来,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题。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一丝不苟

  堪称楷模

  谈话――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三):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9课(新增课文)。课文透过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圣陶先生家做客的事,教育青少年学习叶圣陶先生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围绕本组课文读写知识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安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主要表达作者思乡、思亲以及离别之情,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本课写叶老如何指导、激励“我”从事文学事业,《胡萝卜》介绍了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鉴于此,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认真的、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有了名篇范例,加上态度认真,又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本组课文的读写知识训练重点也就得到了全面落实。

  本文篇幅较长,11个自然段,约两千字。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速读”的知识准备,教学时,若能从激发兴趣入手,速读理解课文,抓点带面,就能以简驭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简单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一、解题,激兴

  课文的主要资料是“我”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受到叶圣陶先生的教导,十分感动。可用的题目却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题与文之间表面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揭示课题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

  1.透过“删”、“换”理解题目本身的意思。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那爬山虎——爬山虎。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棵绿绿的爬山虎。透过比较,学生会发现:文题的语法中心是“爬山虎”,而逻辑中心则是“片、绿绿”。

  2.题文对照,激发用心探究的兴趣。

  揭题后,要求学生对本文资料进行推测,学生速读全文以后,会发现自己的估计与实际课文资料不符。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这个题目有什么深意?教师不急于求同,而要求学生再认真地阅读课文资料,并动笔将课文中写爬山虎的语句作上记号。

  二、精问,理文

  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我”为线,写“我”的获奖、感动、做客;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课文从第七自然段才开始直接写第二条线。教学时,要着重思考围绕爬山虎设计问题并将第一条线的资料全部提挈起来,课文“预习”中的两个问题极其精要。

  1.作者怎样会看到那片爬山虎的?这个问题涵盖了前面一至四自然段的资料,(五、六自然段为过渡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逆推:“我”作文“亲切自然”(叶老要“请”“我”)。→叶老亲自改过“我”的作文(明白“我”的作文水平)→叶老透过“增、删、改”,运用了“圈、钩、直线、曲线”等各种符号并写了评语(对“我”注重“事实”表示赞赏)。→“我”看了改文后,“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树立了“写作的信心”)。“获奖——修改——学习——激动”构成了“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原因。

  2.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作者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问题应一分为二,先引导学生对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加以理解,了解其特点。课文四次写到“爬山虎”,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弄清顺序。部分→整体,具体—抽象。(2)理解词句。画出时间词:“下午”、“黄昏”。找出关键词:“小精灵”、“沉郁”、“永远”。(3)感情朗读。叶老家的“那片爬山虎”好像呈此刻学生们面前,学生们已初步感知叶老院中爬山虎的“虎虎”生气。

  三、深思,做人

  1.比较思考。把“阳光”照在绿叶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比作“小精灵”,表面上写有了阳光,爬山虎才能生机勃勃,熠熠生辉,实际上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已“拥有”那份“心思”。

  2.递进思考。“那片爬山虎”初见时“绿葱葱”,再望则变得“沉郁”,要指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推移,懂得叶老“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盼”,“融化了”“我小小的心”。“我”开始意识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预习“我”将在叶老认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影响下用心从事文学事业。

  3.换位思考。叶老对院中的爬山虎了如指掌,当“我”提及散文《爬山虎》时,叶老“眯起眼睛望望”,写出了叶老对爬山虎的感情,对年轻人的深切期望,这当然是十五岁的“我”无法理解的。

  4.总结思考。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那片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气和活力,所以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5.文题对照。“绿绿的爬山虎”就是“我”在叶老的教导下,“我”不仅仅懂得了怎样作文,怎样充实自己,而且懂得了要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做人。课文两条线索因叶老为“我”燃起绿色期望而交融在一齐。学生对文题似不相符的误解消除了,本文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四):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

  ⒉了解课文主要资料。

  ⒊引导学生初步思考“预习”与“思考.练习”,使孩子对本篇文章的学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⒋读通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必须的速度读通课文。

  三、教学准备:

  ⒈投影片A、B

  ⒉投影片(课文插图)

  四、教学过程:

  ㈠自读:(第一轮)

  ⒈明确自学要求:[出示投影(小黑板)A]

  ⑴默读:①标出小节;②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并透过查字典将解释注在课文相应的词条旁。

  ⑵轻读:①读时能听见自己的发音;②先通读,读不顺的地方再反复读,直到通顺(到达“三不”)为止。

  ⒉学生自学。

  ㈡交流:

  ⒈校对小节数:计11小节。

  ⒉读写生字词。(试读与范读结合;板演、书空与范写结合。)

  ⒊解释词语:(以思考.练习4的词语为主)

  步骤:⑴读出词语所在的句子。

  ⑵解释(能联系上下文最好,但绝不强求。)

  推荐:推举,介绍。

  秘诀:秘密的窍门、办法。

  删掉:(演示)

  颠倒:(举例)

  典雅:优美不粗俗。

  融洽:彼此感情好。(谈得投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蕴含:包含。

  受益匪浅:匪,不、非。受益不浅。

  平易近人:态度和气,使人容易接近。

  身临其境:自己亲身经历。

  堪称楷模:堪,能够,值得。楷模,榜样,模范。能够称为模范,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隔岸观火:形容和自己关系不大,采取旁观的态度。

  ⒋通读:

  每生读一小节,师适当点拨。到达不添、不漏、不错。

  ㈢自读:(第二轮)[出示投影(小黑板)B]

  ⒈明确自学要求:

  ⑴审题质疑(自问自答与自问他答结合)

  ⑵初步思考解答“预习”题:

  ①在文中划出作者的姓名;

  ②划出作者描述爬山虎的句子,读一读。

  ③结尾句说明了什么?

  ⑶思考.练习:

  ①完成第一题。

  ②在文中划出第二题的句子,并读一读。

  ⒉学生自学。

  ㈣交流。

  ⒈补充: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⒉引导分段:爬山虎的主人是谁?写了主人的几件事?

  ⑴简介叶圣陶(1894─1988),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我们曾学过叶老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爬山虎的脚》。

  ⑵第一段(1─4)修改作文;第二段(5─10)应邀作客;第三段(11)我的印象。

  ⑶课文讲了1963年“我”的一篇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并邀请作者到他家作客的事。

  ㈤作业:

  ⒈抄写生字新词。

  ⒉对文末句质疑并解答。

  ⒊附:试改《一张画像》第四小节。[投影片(小黑板)C]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叶老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

  2、从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会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

  投影片c、d、e、f、g。

  肖复兴的书《《日子的回忆》》,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文章的报纸《《文汇报.笔会》》。

  模式运作图示:

  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

  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

  一、自读:(第三轮)

  1、复习引入:

  (1)读题,课文中哪句话点明了题目?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同时,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点明了题目。说明了叶圣陶先生帮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作客的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过渡:是的,从这件事中我好象明白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样写的。

  (3)连线:(大黑板)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

  2、自读:

  (1)要求:作品是怎样写的?请在“修改作文”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作家是怎样做的?请在“邀请作客”这部分找个成语概括。(竞赛形式)

  (2)交流:(作品:一丝不苟;作家:平易近人)造句:堪称楷模

  (3)引入:“修改作文”这部分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的?

  邀请作客这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表现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示投影)

  3、自读“修改作文”部分:

  (1)大字报出示:《《一张画像》》1,2小节修改稿。

  (2)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受?肖复兴呢?引读:“我翻到的那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线。”

  (3)看大字报引读第三节。(突出:准确,干净,规范,确切)(填空:修改后的作文做到用字──、──,句子──,──)

  (4)比较自改与叶圣陶修改的《《一张画像》》的第三小节,进一步体会“一丝不苟”的修改作风(出示投影修改稿)

  (5)引读54页《《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第二节:(读──改──读)

  (6)看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肖复兴呢?他收获很大,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一丝不苟:做事认真,一点儿不马虎。大气候:大成就。两大收获:一、是看到了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了文学事业的艰巨。)

  (7)为什么肖复兴会受益匪浅?比我们收获大?(我们是”隔岸观火“肖是“身临其境”。

  (8)齐读“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如春风拂面。”引入学“邀请作客”部分。

  4、自读“邀请作客”部分:

  (1)课文中那些词语表现了叶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若能谈谈理由就更棒了。(1、意外;2、叶小沫在门口迎接了我;握了握手;4、交谈融洽。)

  (2)交流:这次谈话使“我”─────。(投影片)

  二、自读:(第四轮)

  1、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齐读11小节。之后肖复兴发奋学习,充实做人,勤奋写作,最后成长为当代有名的作家,至今为止,已出版了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的文学大奖。(出示书《日子的回忆》,他主编的杂志《人民文学》,《《文汇报.笔会》》,《《今夜无法入睡》》。)

  三、作业:

  1、造句:受益匪浅堪称楷模

  2、修改《《一张画像》》第5小节,再次同叶先生赛一赛。(出示投影片)

  附:板书设计

  作品

  修改作文────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一丝不苟

  那绿绿的爬山虎

  人品

  邀请作客────作家就是这样做的平易近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比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于此,我想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感受叶老认真的态度,以及对下一代的关爱就是教学难点。感受叶老的人品和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力图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资料的比较,补充课外资料,自主练习修改句子中的问题等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透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教学准备]

  1.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生平。

  2.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这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同桌练习读准内含生字的词语。

  3.检查自学状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4.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样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①透过比较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②透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样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样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③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④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

  ⑤透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①透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②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透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1.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2.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明白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课下能够读一读。

  2.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修改作文(1-5)“我”

  认真、平和字准确树立信心

  句规范

  文具体、感人

  邀请做客(6-1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资料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资料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资料,解决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再来读一读,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些事。

  2.还记得上节课结束时你们提出的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题为什么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学习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给你怎样的感觉?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读一读。

  (1)第七自然段。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透过想象、朗读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让人看着十分舒服。

  (2)第八自然段。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①透过比较、朗读的方法感受到这一句描述的爬山虎和第一句不同。

  ②透过联系上下文明白此时爬山虎在“我”小小的心中发生了变化。

  ③透过补充原文了解叶老和肖复兴谈话的资料,体会叶老关爱青少年成长、平易真诚的人品。

  (3)这两句都是具体描述爬山虎的句子,随着作者情感的不同,爬山虎在作者心里发生着变化,喜欢哪一句试着背一背,并抄写下来。

  (4)和叶老先生的交往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①都来读读这句话,结合课文两部分资料完成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好处非凡。

  “好处非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15岁的那个夏天好处非凡?

  (5)这件事已经过去近三十年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叶老家小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在我的眼前总是那么绿着。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①透过补充课外资料,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

  ②此刻这句话还仅仅是指爬山虎在我眼前总是那么绿着吗?

  ③这句话语题目呼应,表达了肖复兴的感受,让我们再读课题。

  三、受到启发,交流体会

  [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叶圣陶修改作文(1-5)“我”

  认真、平和字准确树立信心

  句规范

  文具体、感人

  堪称楷模邀请做客(6-10)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六):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明白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2、初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件什么时候的事。

  3、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者的作文的,从中体会叶老修改《一张画像》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吗?(不是)对,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A、读通课文,读准字音。B、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1)读后评议

  (2)出示填空,讨论填空

  文章主要讲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帮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这一年暑假请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改作文做客)

  (3)课文哪几个小节写的是叶老帮作者修改作文?

  三、学习第一段(1-4节)

  1、这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一段。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出示多媒体课件,打出第一节字幕)这一节讲了两层意思,(打出分层号)请同学们速读第1节,用简洁扼要的两句话来概括层意。(“我”的作文获奖了,老师告诉“我”是叶老帮“我”改的。)

  2、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请同学们速读2、3、4小节。

  3、这天老师带来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课件),我们来看一看,议一议。看了叶老的修改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各抒己见)

  4、作者当初刚看到这份修改稿时,有什么反应呢?(指名读)

  为什么会一下子愣住了呢?(因惊讶和激动,自以为写得很好的作文,没想到叶老竟改了那么多地方;更没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细致地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举例来说说呢?

  指导朗读“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线、曲线。”

  5、的确,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叶老都一丝不苟地进行了修改。我们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谁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为什么?

  “我真的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处呢?指名答出示重点句。

  这不仅仅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1)“气候”在字典里有这样几个解释:①气象状况;②比喻动向或情势;③比喻结果或成就。在那里句话里面,就应选哪一个解释?

  (2)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句话讲了两个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认识到做学问就应有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两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比第一个方面更进了一步,所以用了“不仅仅……也……”这样的表达方法。)(板书:下大力气一丝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气,才能成功,否则一事无成。

  (4)指导朗读。

  7、是啊,我们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不仅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板书:改评),指名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8、“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抖着翅膀。”(出示课件)

  (1)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我”根本没有想到叶老会如此认真地对“我”的作文进行指导,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我”十分地惊喜,十分地感动,并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许由此产生了当作家的梦想。)

  (2)指导朗读。(个别读、女生读、男生读、群众读)

  9、学生置疑。

  四、总结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好,这就是我们下节课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学习本课生字

  1、出示生字正音

  2、归类

  3、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儿

  2、朗读课文

  板书:

  修改作文───改一丝不苟

  评指点鼓励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品作品堪称楷模

  邀请作客───亲切(认真、期盼)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七):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还记得本学期第六课学的是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

  师: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爬山虎有关的文章,名字叫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课题,稍强调“绿”的写法。

  齐读课题。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充满了无限生机,再来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打开课本126页,听本课的录音,大家能够跟读,要求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一会老师要检查哦!

  播放录音。

  出示生字词“我会读”:

  推荐删掉动词融洽黄昏余晖楷模

  指生读,开火车读。指导识记“删”字(古时候,在纸发明之前,人们在兽骨、龟甲上写字,之后,在竹片上写,写完用绳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那写错了怎样办呢?用小刀刮下来,这种办法就是“删”。)

  3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提示:用老师教过的“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叶圣陶帮肖复兴修改作文和请他做客两件事。

  师:本文的主人公是——叶圣陶和肖复兴。叶圣陶大家熟悉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生:《荷花》、《爬山虎的脚》,童话作家。

  师:那谁来介绍一下肖复兴。

  生读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本文写了两件事,那下面同学们用分隔符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就应如何划分呢?

  生:1-5自然段是第一部分,6-10自然段是第二部分。

  二、品读重点,读中悟写

  1学习“修改作文”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看了叶老为我批改的作文,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感受的?

  用笔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1)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叶老修改的怎样样?

  生:很认真。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师:密密麻麻,想象是什么样?

  生:写的很满,没有空格。

  引导同学们看课后的“资料袋”,体会“密密麻麻”。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四段,看从修改的文稿中能学到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生:用字注意准确;

  生:长句断成短句;

  生:删掉剩余词语。

  师:我们这天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后写完作文后也用这种方法,好吗?

  (2)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师:同学们明白吗?肖复兴的这篇文章共有1500多字,叶老给修改了100多处,而且叶老当时年仅70岁,还担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修改。你想,叶老这么个大作家,并且工作这么忙,能为一个初中生如此仔细的修改作文,作者有何感受呢?

  生:如春风拂面。

  师: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很温暖、很舒服。

  师:这真是以为温暖、慈祥、关爱的老人哪!同学们能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叶老先生的品格吗?

  生: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叶老不仅仅认真批改作文,还在文后打了简短的批语。

  指名读,齐读。

  体会写作文不仅仅要写具体事实,还要有真情实感。

  从第一件事中,我们不仅仅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还一齐感受了叶老先生的平和与认真。

  2学习“邀请做客”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我们课文学习了一半了,怎样还没看到写爬山虎的句子呢?接下来,同学快速读第二部分,找一找写爬山虎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一读,并想想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1)出示第一处:刚进里院,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指生读第一处描述爬山虎的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阳光比喻成小精灵)

  师:从“小精灵”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美,生机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师:这是一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作者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表现出我受到叶老鼓励后兴奋、激动的情绪,充满了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2)出示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师:这一句你发现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的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墙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

  师:这次写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个词来说?

  生:绿的沉郁。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

  生:情绪不一样了。

  师:我们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是叶老对他深深的期盼。你觉得叶老会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挥。

  师:这次做客,让作者对叶老有了怎样样的了解?

  生:叶老先生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实际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三读写迁移,以写促读

  1正是因为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之后他发奋学习,勤奋写作,最后成为当代又名的作家。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写一些。

  2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一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和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构成潜力

  用本课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小作文。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八):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话题回顾,复习导入:

  (一)引出话题:同学们,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课文回忆了叶老先生和肖复兴之间的两件事——(结合回答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二)复习所学资料:

  1、出示:推荐、增添、准确干净、规范、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

  ——读词语。

  2、复习第一部分资料。

  (1)选用以上词语说说第一部分资料——指名说。

  [意图浅析]选取词语回顾所学资料,既水到渠成地复习了课文要点,又变换方式巩固词语,锻炼学生运用词语的潜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2)引读第三段:当作者翻到他的那篇作文时,印入眼帘的是——(生: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生: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引读重点句:当时的作者并没有见过叶老先生的面,但他的脑海中已浮现出这样的印象——

  (出示句子,感情朗读)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三)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请齐读课题(生读)。

  二、感悟“期盼”,诗意解读——学习“邀请做客”:

  (一)过渡:15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叶老先生邀请作者去他家做客。他有幸见到了这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这次会面,叶老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重点句子。

  1、学生自己读书,划记。(师巡视)

  2、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师点拨)

  3、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1)引导: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你能成为作者的知音,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吗?(提示:抓住重点词谈谈你的感悟。)

  (2)联系生活理解“融洽”(点击鼠标,突出“融洽”):

  引导:怎样的两个人会在一齐融洽地交谈?而此刻一个是——(生: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作家),另一个是——(生:还在读中学的普通学生),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3)抓住比较理解“融化”(点击鼠标,突出“融化”):

  引导:你见过什么东西融化?它们因为什么而融化?“心”会融化吗?“心融化”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内心深受感动)为什么作者的“心”会融化呢?

  (4)指名读句子,用上“因为……所以”回答。

  (生答,师随机板书:亲切、质朴)

  这句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生找到“蕴含——包含”)

  4、补充资料,拓展文本

  (1)个性解读,猜想“期盼”:同学们,叶老对“我”包含着怎样的期盼呢?请你看着这幅图画,联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来猜想一下叶老先生会对作者说哪些期盼的话。(课件出示插图)

  ——生自由发言,师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说包含期盼的话。

  (2)对话补白,感悟“期盼”(出示课件,配录音):说来搞笑,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样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必须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明白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引读叶老期望的话(出示句子,配叶老肖像):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必须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必须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意图浅析]学生的阅读是一种自主的个性化行为。透过让学生想象叶老先生与“我”的交谈,给学生搭建了自主阅读的展示舞台。出乎意料的谈话资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叶老先生质朴的言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此处空白的补充,夯实了文本的内涵,令学生多层次解读文本,完成对学习资料的好处建构,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5、深情朗读,升华“期盼”:两个“必须要”蕴涵着叶老对作者,更是对祖国未来接班人殷切的期望。同学们,应对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学大师,应对这样亲切的话语,应对这样热切的期盼,我们的心怎不融化吗?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次朗读——

  (课件回到重点句,学生齐声感情朗读)。

  三、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1、回顾要点: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文章写了这样两件事——

  (结合板书,学生回答:修改文章/邀请做客)

  2、尝试命题:如果让你来给文章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

  (学生自由命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3、引导质疑: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课文主要是写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事,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课件出示课题,字体逐渐放大后出现红色大“?”。)

  (二)学习写景片段:

  1、出示课件(爬山虎的图片):

  (1)看,这就是爬山虎。看到这满墙一大片绿绿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回答,要点归纳: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

  (2)还记得在本册教材第6课中,我们学过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描述的就是叶老自家院落里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向大家背诵几句。

  ——学生背诵片段。

  (3)那时,肖复兴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看到它备感亲切。肖复兴又是怎样来描述那一墙爬山虎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巡视了解读书状况。

  3、汇报交流:作者是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几处地方具体描述了爬山虎?

  (1)课件随机出示这两句话:

  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请自由朗读这两段话:你发现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吗?

  (要点归纳:“我”在叶老先生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具体描述。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点击鼠标,突出“夏日”联系上句点明“下午”);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点击鼠标,突出“落日”,联系上句点明“黄昏”)。

  4、品读句子:同学们,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两句话,你感受爬山虎什么特点了吗?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感觉呢?圈出重点词句,然后读一读,把你的感受送进朗读中。

  (1)指名分别读这两段话,抓住描述爬山虎的重点词语引导品读。

  ——第一处:“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

  ——第二处:“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点击鼠标,突出重点词

  (2)谈谈读后感觉。

  (要点归纳:从这两段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一种美、生机与活力……而且第二处描述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3)练习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

  (指名赛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5、启迪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一种美的景色,展现了一幅美的画面,同学们,你认为作者在这儿仅仅向我们描述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吗?(师指课题)

  ——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写的是叶老先生。

  师点拨:爬山虎的美与叶老先生的为人有什么联系吗?

  ——小组交流

  ——小结明确: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叶老先生(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6、人物与景物比较赏读感悟:(出示课件:爬山虎与叶老的结合画面)

  同学们,让我们再走进文本,去深刻体会绿绿的爬山虎与叶老先生的相似之处,去感受作者看到爬山虎时的所思所感——(随机出示两组句子比较阅读中感悟。)

  (1)出示第一组句子,比较赏读:

  Δ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Δ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要点归纳:“我”在叶老家看到爬山虎,立即想起叶老写的《爬山虎的脚》,虽还未看到叶老,却让人感到可亲可爱,同时也表达出“我”快要见到受人尊敬的大作家时那份激动、紧张的情绪。)

  (2)出示第二组句子,比较赏读:

  Δ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Δ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要点归纳:从字面上看,是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显得那么绿,那么生机勃勃;而实际上要表达的却是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就应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充满了对从事文学事业的信心。)

  [意图浅析]课文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包含的意蕴就四年级孩子的理解潜力而言,难度很大。再加上文章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中的喻义十分深刻,更是令人费解。理解这些语句含义是教学的难点。设计中透过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抓关键词语揣摩等多种手段层层推进理解其含义。教学过程中注重提炼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潜力,扎扎实实地体现“用教材教”。

  7、感悟“非凡”(出示句子):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好处非凡。

  (1)理解“好处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

  (2)补充资料,感受“非凡”:让我们来看看,那个夏天以后肖复兴的文学之路吧,相信大家对“好处非凡”会有更多的理解——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以前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你们明白吗?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提示学生翻阅语文教材中的《后记》部分)

  (3)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8、理解题意:

  (1)至此,我想同学们必须已经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师指题)来赞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堪称楷模”的叶老先生!)

  (2)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齐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了更深的含义。

  出示课件(最后两句话),生齐读: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好处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解读“绿”:指名读题

  ——(课件放大突显“绿”)问:这个“绿”字有个性的含义吗?

  这句话又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点归纳:表面讲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写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向留下作者的脑海里,叶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向激励着他前进。叶老的谆谆教诲使他懂得了许多,个性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向激励着他前进。)

  9、反复“颂”读(点击鼠标,突出课题):

  (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再次想起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眼前又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意图浅析]那里灵活借用了一些名师设计的反复引读法。教师的语言循环反复,一咏三叹,引导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朗读课题。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课题的理解也不断深入,无形中,郁集成一种浓浓的化不开的情结;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感受“借景抒情”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一)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叶老照片及相关资料):

  教师旁白: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透过书信,透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课件突显文字)。

  在叶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会上,一位作家这样说:

  “谈起叶老,我觉得与他相对,永远如沐春风!他那谦和慈蔼的言谈、态度和容颜,永远悬挂在我的面前。他的“爱护后代就是爱护祖国的未来”之类的发言,永远在我心中震颤。”(课件出示文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二)指导写话:应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必须有很多话要说——

  1、学生配乐写话;

  2、交流资料(提示:带着对叶老的敬佩来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

  3、出示课件,结合文本补白(深情朗诵)

  (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盼),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三)阅读积累:

  1、背诵并默写片段。

  2、推荐阅读:《我教儿子学作文》(肖复兴著)。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堪称楷模的

  爬山虎具体事例叶圣陶

  绿葱葱、温柔修改作文认真、平和

  绿得沉郁、有生气邀请做客亲切、质朴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实录01-0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400字09-13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后感200字03-09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5篇12-26

实用的教学设计02-16

爬山虎的花语是什么01-26

别了,那片洁净的土地心情随笔02-13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05-18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06-13

古代诗歌的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