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时间:2022-10-13 10:36:11 短篇散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精选1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精选17篇)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

  我当我看到古代的名胜古迹。心中总是感慨万千,那雕梁画栋。那亭台楼阁,好似每个建筑都会说话似的,说不完,道不进的故事。它们在传承中不停的被创新,反而它们的故事最为传奇也最是一般。

  前一段时间走在开封刚刚修复好的古城墙上。心中霎时联想到了两句古代的诗句,一首是清代张廷玉的;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另一首是是他的父亲,清代张英的家书里的一首诗文;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先不说那两句诗文是不是张廷玉写的。但张廷玉的父亲一定是一位好父亲。如果是他写的,看透人间故事的张廷玉那年还不到30岁。

  长城和城墙。长城从成了古代第一的建筑防御体系到明代一直都在维修。城墙可以说是古代统治者,每年都会翻修和修缮的。他们的目标和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敌人,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防御住了谁?死守城池和城池被围困的到最后那个不是主动打开城门。就是被叛将所杀,叛变,投降。挡不住敌人,却住困了自己。城墙的围挡还不如打开城门听百家之言,用仁义治世。

  就像张廷玉说的;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长城开始的时候给我们的是防御体系,却什么也没有防御住什么敌人。我们人人都做着英雄主义的梦,我们人人却不如脚踏实地的张廷玉那般的位极人臣。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也不外乎,名利福禄。我们一代一代人自己给自己奋斗的一个幻想,在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是什么,最早的`是什么,做个好孩子?让父母喜欢?现在看这个梦想虽然简单却难以做到。可见小孩子的教育多么的重要,影像一生。大人给孩子的习惯,就是大人给的传承,大人们的传承又是从他们的父辈哪里传承过来的。我们虽有创新,也不过是改进而已。

  现在再说说他的父亲,张英的那首诗,很简单,多数朋友也明白,就是六尺巷的故事。仁义礼让,能吃亏的人总是不会吃亏。明着看是家中的地少了三尺,却把仁义礼让的习惯,传承了下去。一代一代的。我们现在就嫌弃自己的东西不够多,才会去不停的争斗,机关算尽也只为自己。到最后‘东西’真的是自己,可孩子的教育去哪里了,你愿意你家的孩子出门就和别人去争抢,那可是是非的根源,多数人都不愿意,就想了一般最简单的办法,给孩子积攒更多的资源。可言传身教。就是传承。

  在看看那简单的那六尺巷的故事。其实很不简单。我们总是想一味的用强硬被办法去斗争,问题百出。而最简单的礼让,就能让问题瓦解。这六尺故事,开始的时候张英家只让了3尺为什么后来是六尺呢?最有可能的就是张家让了三尺,邻居家一看,要是真的得寸进尺那在当地还怎么生活,名声都不好。人都是爱面子的,在当地名声不好,子孙后还怎么生活。多数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说,不要占别人的便宜。占便宜是小,里面的内涵是大。

  就如同在当下的社会。你拿了别人的两颗糖,总有人想从你的身上那走三颗。不是糖不糖的故事,你去争斗的行为,总会有个小孩子看到自己的眼里,学会,然后他从你哪里在把拿走。虽然你的早晚是他的。却是他自己拿走的。真是古语所有,孝悌是传家之本。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说,张英给张廷玉的就是一个字,让,这个字能让张廷玉位极人臣,也让张家几代人才辈出。这不是单纯的教条和说教。而是言传身教,就像哪两首诗。从张英的诗文中就已经能看出他说长城没用。儿子只是加以完善。

  你去争也好,让也好。机关算尽也好,光明磊落也好,这都是传承给你,那你愿意把这种习惯在传承下去吗?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2

  转眼父亲去世六年了,一直以为父亲没有死,记得父亲下葬的那一瞬间,我还在等着奇迹的出现,可父亲终究没有再回来。

  父亲是我心里的一座高山,是头顶的那片蓝天,那座山,我永远无法攀爬,这片天,我永远的够不着,攀爬不上的,是父亲坚韧和乐观的性格,够不着的,是那无私的父爱和父亲宽阔的胸怀。

  无数次在梦里,梦见父亲,父亲的模样一点也没有变,满脸的汗珠,疲惫、平静而赢弱的样子;无论最大的苦难面前,乐呵呵而满脸汗珠的脸。

  辛苦而忙碌,瘦弱的身体,是父亲的印象,而我,懵懂而无知的少年,那时候,做过的许多事,轻率地消费了太多的宽容与父爱,很多事情,一旦错过了那段时期,就无法再弄清楚了。唯有那点印记,留在心里,再也无法抹去。

  少年时期,那一段清贫而懵懂的日子,那时候读高一,非常向往交朋结友的生活,几个和我一样懵懂的少年,只顾着玩,忘记了学习,学校门前有几个小吃店,卖些馒头、包子、油条、油炸饺子之类,每天晚自习还没有结束,我们几个人就去小吃店消费,吃完了就赊账,日积月累,到学期结束,竟然欠账100多元。

  而我们,无力结账,几个同学苦思对策,最后决定放假那天,从学校后门溜之大吉。那时候家里真清贫啊,一学期的学费是83元,为了让我们能上学,父母往往东拼西凑,但是,最难最不容易,父亲坚定要求我一直不放弃求学。坏事最终曝光,小吃店老板在暑假找上门了,父亲替我偿还了赊账,晚上回家的时候,父亲对我唯一的一句话:“你想想你自己做了什么!”

  我做了什么?少年无知懵懂的我,做了太多让父亲伤心的事情,我做了什么?少年无知懵懂的我,做了太多偏离父亲期望的事情,我做了什么?少年无知懵懂的我,做了太多让父亲失望而无奈的事情。我做了什么?我肆无忌惮的消费了父爱,消费了父亲的辛苦,消费了父亲的汗水和瘦弱的身体。我想了什么?少年无知懵懂的我,什么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想明白。

  父亲养育了我三十几年,这三十几年来我曾怨过他,曾不理解过他,可父亲都用他那无私的爱包容了我。父亲给予我的爱像汪洋,可自私的我不曾理解。于生活所迫,我只能偶尔照顾照顾父亲,不曾好好的倒过一杯茶,不曾好好地挠过一次痒,不曾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双像样的鞋袜……我回报给父亲的爱不及汪洋的一滴水,每当我有点小成绩,可父亲却是那么满足,那么欣慰。在父亲面前我显得那么渺小,那么狭隘。

  多少次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犹存,多少次父亲熟悉的身影历历在目,多少次父亲的教导萦绕耳边……漫长的夜晚,辗转难眠,多么希望父亲还在。父亲在世时,不懂得珍惜父爱的无私,常常嫌弃父亲的唠叨。父亲走了,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的无助,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

  草木枯荣,数年一瞬,

  父亲没有伟岸的身躯,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渊博的学识。可他勤劳善良,是地道的平民布衣,一介百姓,可是,父亲,你却给了我一个鲜活的生命,仅仅如此,儿子已无以报答。

  曾经有很多的时候想起父亲,想起父亲最后的日子,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守在父亲的.身边,所以病中的父亲并没得到我更多的照顾,……这是我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有很多的时候,闭上眼睛就能看见父亲躺在床上的样子,就能听到那个夜里我撕心裂肺的哭喊,希望上帝能宽恕我的过错。

  父亲是我头顶永远摸不着的天,现在的我,何尝又不是?

  出差日久,偶尔回家,问及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忍不住总要给点建议,甚至要给出规定。每每看到孩子不理解的眼神,撅着的嘴,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父亲,那片我永远够不着的天。昨天的、今天的,历历在目,明天我的孩子,会不会也这样,当哪一天我老去,也会这样思念我?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3

  他让我魂牵梦萦,让我心生坦然,让我在灿烂阳光下成长。

  他如白瓷般纯洁,如天河之纯净,没有世间的喧嚣,纷纷扰扰,有的只有那对于一个小小的梦的追求与歌颂。

  嘿,记得我们第一次带上红领巾的样子吗?谁都迫不及待的摸摸红领巾,摆正让他在胸前随风飘扬。队歌的陪伴,国旗的见证,当然还有我们似懂非懂的宣誓,但是我记得,我们每一个人心都是喜悦的,坚定地,那是我们在光辉旗帜下的成长,是久久扣人心弦的民族自豪感。

  嘿,想起第一次哇哇咦咦唱着国歌的样子吗?那时我们各个都唱得这里跑跑调那里跑跑调还把音儿拖得老长老长的跟不上节奏呢。可是谁都没有停下我们的放声歌唱,在青青点缀的校园小道上,在青草点缀花香弥漫的回家的小径边,我们热情,严肃的唱国歌的歌声久久飘扬。

  呐,你注意到了吗?每个人都随着时间的流水般的流动在慢慢的变化,何时口中甜甜的棒棒糖变成了浓烈劲凉的口香糖?何时房间里摆着的娃娃变成了明星周边?何时我们的宝宝霜变成了防晒遮瑕霜?时间总是有着无限大的能力,能磨练变化着我们每一个人。但是,它改变不了一样,那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来自对于民族自豪的精神还有对于祖国的崇敬的爱。小小的我们就有着浓浓的自豪——那是坚定的宣誓还有口中久久唱着的国歌。

  我的梦,平凡卑微,但是它凛然、坦荡。

  那是我一个来自祖国的梦啊!朵朵灿烂的花儿在迎花开放,我的心儿啊,在飞扬!清晨,初日唤着林间的点滴,摄入苍茂的大树,缀下摇摆的小小树荫,它美好,它清扬。我来到这路上,来到这里,我胸前扔飘扬着红领巾,两个尖尖的尾巴显得可爱。我迈步走着,头也不知何时清清昂起了,也许,那是我宣告新一天的开始,也许是我对追求生命优异的.认可,也许是我为这飘扬的红领巾还有这“少先队队员”的称号的自豪吧!

  曾经的曾经,我们辉煌过,回首昔日,有自豪赞扬,有蔑视批判。我们要把目光放在当下,把希望寄托在远方,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拼搏般努力学习,不仅仅是本分踏实的交友处世,我们更需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就是做好自己!

  激烈的号角与鼓点,有力地步伐与敬礼,在国旗下,萌发了我一个小小的梦想。

  那是5.8日红十字日,我们个个都佩戴上红白相间的红十字徽。红红的颜色在白色的衬托下鲜艳而明亮,自小崇尚医学崇尚救护的我内心澎湃着——我,是厦门市莲花中学红十字会的一员,我,是红十字会的一员!在清晨暖暖的阳光下,在国旗下,见证了我与红十字的牵连,见证了我的爱心与这个社会的牵连。

  爱在世界里弥漫,梦如花苞绽放。

  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追求生追求爱追求梦的权力,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那个属于猛地地方,是温暖明亮的。我要为驻守边疆的勇士们献出一份力,我愿意陪伴在他们的身边,为他们救护,挽救他们的生命,让他们豪迈的中国梦延续,传承。

  我的梦,一个小小的梦,一个能够挽救人之生命,一个延续中国梦的梦。

  我的梦小小的,这中国的梦,是辉宏强大的。我们要传承我们爱国之热情,要传承我们的中国梦。

  梦想飞扬,文化积蓄,历史沉淀,中国梦需传承,需放飞,需为之实现而全民拼搏。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4

  平常和蔼、慈祥的爷爷,原来也有这样一面——他曾担任村支书,一直秉承着兢兢业业,毫不怠慢的处事态度;在任期间十年如一日,扶持村中一户贫困的四口之家;为村民排忧解难,总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爷爷令我钦佩。而当我谈及这些时,爷爷却是一笑带过。他认为这些往事不值得被提起,但是一张满是皱纹的脸上却总能被发现一痕痕冲淡了的自豪与欣慰。

  爷爷四十六岁那年,担任了村干部。因积极的处事态度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成为村民们心中公认的模范。他开始担任村支书一职。几年来,得到无数村民的.好评。在工作上、是在生活里爷爷无私付出的品质深深的印在了他人的的心中。直到爷爷退了休,每年都仍还有村民来登门拜访。记得前几年,有一个场景一直令我难忘:爷爷退休好久了,打退休后,就搬来了厦门。前年爷爷回了趟老家。就在除夕夜那天,一个佝偻的老人手拎着一筐蛋,拄着拐就找上了爷爷的家门。那天,外面雪挺大的,老人穿的挺单薄。一见着爷爷,便急忙轻轻地放下那一筐满当当的蛋,一把握住爷爷的手,连忙道谢。爷爷愣了。再看这老人,却已眼泛泪花。后来才知道,原来老人是曾经爷爷重点扶持过的贫困家庭里的其中一员,在全体干部的帮助下,老人一家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劳动收入,并且已经可以达到丰衣足食。老人本想找个机会向爷爷道谢,可得知爷爷已辞职,并离开了村子。老人这份感恩的心就一直留存至此刻。

  从那时起,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一道标杆就竖立在了我们的心中,爷爷从祖宗那传承了这份美好。我也暗下决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将在血脉里不断流淌、传承,将由我来传承。

  爷爷的经历令我惊叹。多少年来在我心目中,他只是一位和蔼细心,善于逗孙女开心的爷爷。我殊不知,爷爷的品质与智慧是值得家人们受用一生的宝藏。

  “懂得付出、学会帮助需要的人。”这是爷爷最爱唠叨的一句话,前前后后只有十二字,却早已刻在我的心里。我同样也意识到这区区十二个字包含的是付家一脉的智慧、一族人的结晶。它会在我的血液里继续流淌,在我的生命中不断传承,这是付家人应有的品质。更是值得被赞颂和推广的十二字家训。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5

  寻着历史的沧桑厚重,缘于内心对古老文化的尊崇。随着民协古建专家们一起在春寒料峭的丁酉年正月十五,走进了林州任村盘阳古镇。

  任村盘阳地理位置特殊,古时候盘阳又称盘羊。般阳,是明清两代重要的貨贸集散地,鸡鸣三省,是晋、冀、豫实现通商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集镇。

  古镇风情

  来到村口从古老的东券门而入。券门崇祯九年重建,拱形设计,宽约三米,深约二十米,厚度约四米,全部由大青石条犬牙交错而修筑,虽经岁月腐蚀却依旧坚固耐用。门楼上方修一庙宇,气氛肃穆庄严,碑文记载是道光时期的古庙。两个建筑风格迥异的朝代却完美结合在一起。

  行走在古镇街头,L形街道两旁依然有保存完好的店铺、门楼。我们一行人穿行在古镇街头,仿佛回到热闹的明清集镇,穿越时空隧道,依稀看到两旁的店铺林立,步履匆匆的来往客商或牵马或推车行走在街中,磨的发亮的青石板路在脚下静静地见证着朝代更迭岁月沧桑,驻足观看就能感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老的建筑风格,石雕、木刻随处可见,门头雕花镂空、书画字匾无一不精,偶有新式楼房夹杂其中,恍惚来回穿行于百年历史间。

  八角亭,灵泽殿

  在街道中央正北有一个格局特色的八角亭,木质结构,其实共有十一个角,全部卯榫链接,穹顶画着特色图案,四条龙缠绕在四根立柱上,全部头冲着中间的龙珠,惟妙惟肖。四周横梁画着精采的民间故事:空城计、桃源三结义、林冲夜奔、刘备招亲。八角亭建于明朝,虽经过几百年的沧桑,现在却依然坚固无缝。

  穿亭而过就是灵泽殿,红墙黄瓦,供奉的是唐朝明将李靖。这里有一个神话故事,传说从前任村、东岗大旱时节,颗粒无收,村民纷纷到龙王殿祈雨祷告,却还是滴雨未下,有村民提议:都说李靖将军有求必应,要不咱去求求他?这些心怀忐忑、侥幸心理的村民就到李靖庙里烧香祈福:“让老天爷下一点雨吧,要不就要旱死人了。”没想到这次祷告结束往回走的路上就已经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很快就降下了一场大雨,挽救了方圆百里的.村民。所以东岗、任村两镇的村民就觉得李靖将军灵验无比,必须把李靖将军请到自己村庄供奉,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这时候就有人提议,让老天做决定,把一片芦苇四角挂上石头,看芦苇飘到哪里就建在哪里,结果一阵大风刮过,把芦苇席刮的无影无踪了,所以就每个村庄都建一座灵泽王庙,直到收麦子时盘阳一村民才发现芦苇席在自己地里,告知大家后东岗教场、大井、上寨、下寨、韩家寨五村;任村盘阳、木家庄、赵所、东盘阳四个村,俗称东五,西四,就在原地又合资建了一座庙宇,现位于盘阳桥东一里地,漳河和露水河交汇处。这就是盘阳两座灵泽王庙的来历。

  卢家大院

  看过八角亭,拜过灵泽王,继续西行,就来到了卢家大院,也就是六十年代红旗渠总指挥部。院子一共五进,四个院子,规模不算太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前厅,中亭,中堂,后院,绣楼,厢房,都有模有样,一色的石头地基,青砖垒墙,黛瓦铺顶,门墩石基上或刻着精美的图片,或书写着吉祥的文字,就连当时仆人住的地方都有精美石刻。两边房檐下的石雕刻着花鸟鱼虫,亭台楼阁的镂空图案。正门两边是木雕,也是镂空图案丰富多彩。

  六十年代修建红旗渠时,这里曾是总指挥部,一切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当时为了配合红旗渠的修建,把行政机关都搬到了盘阳就近办公,甚至医院,学校,都合并组建,当时盘阳可谓修建红旗渠的重要根据地。劳动人民日夜奋战后栖息之所也需要有精神食粮充实自己,当时娱乐设施少,人们休闲时就自娱自乐,所以现在在任村随处可见石头上刻着棋盘、九宫格等娱乐图案,这是当时群众劳累之余消遣的最好见证。

  西券门

  在村庄北面的西北角修建的是西券门。相比于东券门,他更高大雄伟,楣头四个大字“固若金汤”,楼上是岗楼,视野开阔,无遮无挡。这里是出入晋冀豫三省的必走之门,券门下的青石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岁月的踩踏,早已磨的溜光。券门是整个村庄的制高点,地势南高北低,倾斜向北,北边就是浊漳河,地势高即能防洪排涝,又能利于防守反击,可谓设计精巧合理一举两得。走出券门往西经过木家寨就是山西省,往东是河北省,这里也是古代漳河渡口,运送木料物资都是经过水路。

  虚粮囤

  从西券门出来就能看到高高的山岗上有一座土堆异常突出,那就是“虚粮囤”。虚粮囤周围是坚固的土城墙,城墙就地取材,全部三七土夯砸而成,三七土防水,很坚固不容易破坏,在没有砖瓦的年代不失为用来修城墙的绝好材料。为什么叫虚粮囤?这就有一个美丽传说:因为这里是宋辽边界,常有战争摩擦。有一次打探到辽军马上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当时的挂帅人是巾帼英雄穆桂英。她作战经验丰富,计谋出人意料,为了不费一兵一卒而取得胜利,施了一计,命令士兵不管是肩挑还是推车,一定要连夜运送麻袋到指定地点,一夜之间就堆起了高高的土岗,又命令把土岗全部用苇席围住,不能让人靠近,搞得神秘兮兮。辽兵探子不知内情,只看到宋军灯火通明的忙碌一夜,人来车往搬运一麻袋一麻袋的东西,然后又看到用苇席盖住了,就判定一定是宋军的粮草。战争在什么年代都是打的粮食战,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谁的粮草支撑的时间长谁就有胜利的曙光。所以辽军探子慌忙禀告上级,辽军一听宋军防护严密、粮草充沛就撤兵了。殊不知麻袋里装的都是黄土,就是士兵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一次类似“空城计”的谋略就免除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作战,哪座高高土岗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虚粮囤。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6

  当我们正感叹岁月悠悠,光阴易逝之际,“辛亥革命”已悄悄走过100周年,在时间的消磨下,它在我们的脑海中已被渐渐淡忘,现在还清楚的记着辛亥革命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然而,历史是不能忘记的,英雄需要我们铭记,先辈们的光辉需要我们传承。我们应当将辛亥革命传承下去,胸怀祖国、胸怀民族,为祖国的富强,喂民族的昌盛而奋斗,让先辈们的光环在我们头上闪烁。

  将辛亥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就应该认识那些出类拔萃的革命者们,了解他们的事迹。

  “炸弹大王”喻培伦就是众多革命者中突出的一位。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并且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清政府的腐朽,帝国主义的压迫让他义愤填膺,于是,他决心寻求一条救国救民之路,为了中国的理想,他不畏艰辛,远赴日本求学,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后来,他加入同盟会,负责为总部制造炸药。在一次实验中,他不慎引爆炸弹,被炸断三指。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反而不顾一切困难,废寝忘食研究炸药技术。他也多次英勇加入的九死一生的刺杀行动。在广州起义中,他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冲在前线,决心以死来激励人们踊跃起义。在受伤被捕后,他毫不畏惧,坚贞不屈,宁死也不吐组织机密。还荡气回肠的高呼:“党人可杀,学术不可灭;头可断,学术不可绝。”

  壮哉!绝哉!这就是一为崇高的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的不朽事迹;这就是一位英雄的故事,这就是辛亥精神

  将辛亥精神传承下去,我们不仅要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事迹,更要学习他们的闪光点。

  喻培伦的爱国、喻培伦的勤奋、喻培伦的.坚持,喻培伦的为革命为民族献身的宽广胸襟,以及千千万万革命者身上那比太阳还耀眼,比珍珠还珍贵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同是资中人,同饮沱江水,再看我们的表现;学习上,我们永远处于被动,没有“发奋图强识辨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远大抱负;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就放弃,没有“千磨万砺还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的韧劲,我们知道的,除了挥霍还是挥霍……现在,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汲取先辈们的闪光点,用它们来将自己的灵魂升华?我们是否应该弘扬革命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

  现在,你是否热血沸腾?你是否思绪万千?你是否感觉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涌上心头?如果是,那要赶紧行动起来吧,汲取先辈们崇高的品质,发奋的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之后,为资中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坚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辛亥精神一定会得以传承,一个富饶、和谐、美丽的资中就在不久的将来。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7

  我和朋友一道曾参加首届岱头村插秧节,那天天空清朗,宣传有力,车水马龙,把小山村围得水泄不通,此情此景,记忆犹新。

  骑上摩托,带上爱妻,风雨无阻,风尘仆仆,沿着东坞水库边前行,岱头村从半路上分开,一路经过斗米岙村、南岱村,公路弯弯曲曲往上盘旋,我向下看绿树青山,竹林密集,胆战心惊,好险峻的地方呀。路边有个瀑布,水花四溅,飞流直下,呼吸负氧离子,清新舒畅。

  放眼四周,毛竹林密密麻麻,风吹摆动。抬头仰望山头,柳暗花明,村头木门有特色,古色古香,“国家级古村落岱头村”,两边书写一付对联。“千群团结创美丽古村,抓发展高山生态农业”。用松树枝点缀成的山门,节日喜气氛扑面来。昔日宁静纯朴的小山村一反常态,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村头廊桥上坐满了人,村广场不大,早已是人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旗子迎风飘扬。县领导的祝贺鼓舞人心,锦上添花。

  插秧节的开头戏是迎神活动,道士把松阳最有名的地方神——毛洞主娘娘从金坑源洞主殿请出来到村广场,村民顶礼膜拜,敲锣擂鼓,鞭炮齐鸣,接着把洞主娘娘慢慢抬到梯田,有3口田鱼多,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入田抓鱼,大家争先恐后,下田白抓鱼,有小收获,兴高采烈。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就是插秧节,牛耕田,先拔秧,几个农民兄弟面朝水田背朝天,技术操作熟练,一株一株地插秧,整整齐齐,周围游客频频把镜头摄入。我想起童年时光,看到大人们辛苦劳作,播种插秧,靠天吃饭,有收获,也有食不果腹的时候。农民兄弟劳作辛苦,我是能够体会到,因为我是农家子弟,吃不消种田才刻苦读书,跳出农门,成为医生,为民服务。不少大人带着他们的宝贝孩子体验农耕文化,乡野气息,不一样的感觉,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有好处。贵村种值的.有机米,有营养无公害,价格不便宜,却畅销各地,供不应求。

  午餐就在村广场享用,大家抢吃白米饭,土猪肉好吃,一年产一季的乡村树叶米饭好吃,鲜豆腐,鲜竹笋,我馋涎欲滴,连吃2碗,满载而归。农家乐,农家菜,纯朴的村民,善良的山民,热情的老百姓,热气腾腾的饭菜,笑脸欢迎远方来客,下午还有精彩的戏剧表演《火珠记》,村文化会堂挤满了热情的观众。如果有机会,我还会重游岱头村,一个高山上的小山村,那里的民俗浓郁,民风古朴。谢谢你,岱头村,再见吧。

  回家的路与去年不同,不走回头路,翻山越岭,走新处路线,水泥公路蜿蜒曲折,盘山而上,周围竹山、茶园绵延不断,云雾弥漫,看不清远方。摄友们停车选择角度拍摄美景,大自然鬼斧神工,处处皆风景。这条长公路把竹子运出山里,增添竹子附加值。当我看到一个名叫竹囮村时,整齐一排的新农村,让人印象深刻。山村发展,修好路,就地取材,加工山林。村民的生活日益红火。

  遥远的高山之村——岱头村。远山的呼唤。各地游客,纷至踏来。岱头村广场边正在修建民宿,岱峰古民居应运而生。想到此一游的客人们,可以食宿游玩,体验山村田野的乐趣,发现古村魅力,吸引四方游客。这是办节的好处,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高山村民俗保存完整。当地村民纯朴,保留祖先民俗文化,宏扬地方文化。民以食为天。插秧节宣传,与地方民俗文化结合,值得探讨的一种宣传形式。每年来一次岱头村,都有所收获。祝愿这个地方农耕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挖掘,越办越好。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8

  在我的印象里,我的父母是比较传统的普通百姓,没有太多的文化,给我起的名字也只是遵循辈分之说,那自然也写不出类似朱熹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名著。这些名家用艺术般的言语宣扬了他们的家风家训,但如同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我的父母只有普通的言行。

  哪个少年没有顽皮的过往,记得那是上小学的时候,下午放学和同学一起回家,在路上闲聊中得知他家买了一部卡带游戏机,那个年代卡带游戏机可谓风靡一时,是我们每个小伙伴向往拥有的,我便不知思索的要去他家看看。结果可想而知,不懂事的我在他家玩了很久,期间他父母问我,你爸妈知道你在这么?我敷衍说道他们知道。伴着夜色我才回到了家里,发现父母不在家,过了许久他们才回来,原来他们是找寻我去了,去过学校、亲戚家,他们所能想到的.地方,去过派出所报警,派出所回复说要过24小时后才能报警。找寻了半天结果我现在才回到家里,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教育,之后过了没多久,父亲也给我买了台卡带机。再次回想这件事让我对孝有了更多的认识,何为孝道,孝顺为先,顺则顺其心。虽然父母的父母在几千公里外的山东老家,但父母总是惦记着那里的情况,总是经常打个电话过去,说起熟悉的山东话。每次回老家,总是从这里买些新疆特产带回家,虽然我给父母说,老家那边都可以买到这些的,路上带着多累,但他们总是坚信这里买的再带过去就是不一样。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父母的期望,从生出就一直为子女操劳着,能否健康成长、上学成绩好不好、毕业能否找到工作、何时能娶妻生子等等,总有操劳不完的心。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拨打一个电话,他们会放心;说几句暖心的话,他们会开心;有空多陪伴,他们会舒心。我们无法阻止他们来自爱的关心,但我们可以让关心不会成为担心,只为父母少添几缕白发和皱纹。

  父母自年青时来到新疆后,由于种种原因就很少再回过老家。问过父母为什么要离家那么远到这里来,原因很简单,为了生计;问过为什么不再回去了,原因也很简单,为了我们。父母出生的家境贫困,而且有很多兄弟姐妹,品尝过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经历过没有条件辍学的无奈,外出干活时住过地窝子。然而这一切,他们没有抱怨过父母,更没有抱怨那个时代,独自背着行李背井离乡,一切从零开始的奋斗。从打土块、拉土方这样苦力活挣工分开始,终于让我们出生有了居所、完成了学业、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一心惦记着两地,一头牵挂着他们的父母,另一头心系着他们的儿女,也许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将尊老爱幼、勤劳吃苦、勤俭持家等精神传续下去。

  无论是华丽而经典的家风,还是朴实无华的家训,都在中国各个家庭中传承。作为一个普通的我,将用父母那朴实的方式继续继承和传承。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9

  有人说,听到京韵大鼓,会联想到天坛的雄姿和故宫的巍峨楼阁;听到河南豫剧或梨花大鼓,会想到旧京汴梁和相国寺的大雄宝殿;听到苏州评弹和昆曲,就像回到旖旎的江南和秀丽的苏州河畔。我客居外地后,大凡听到柳琴戏,就会想到家乡的第一江山马陵山、千年古镇窑湾、烟波浩渺的骆马湖;就会想到老瓦缝那醉人的绿豆烧、那馋人的辣椒炒干烤鱼、还有那黑咸菜疙瘩和干、湿盐豆子卷香喷喷的小麦煎饼;就会想到那些憨厚、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不甘落后的家乡人。这就是乡音的魅力。

  演员用身体塑造具体的戏剧空间,就能创造出充满张力的戏剧场

  我爱听柳琴戏,更想认识家乡柳琴戏的名家。

  2016年5月,在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张虎艺术博览正式开幕会上,有幸认识新沂柳琴剧团资深演员黄莉。听张先生介绍,2014年,“新沂东路柳琴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苏柳琴戏”扩展项目。新沂市柳琴剧团的黄莉等演员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徐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前不久,观看了由新沂市委宣传部、文广新体局主办,新沂市柳琴剧团承办的“明帝”金声——黄莉戏曲演唱会。这次演唱会是黄莉从艺34年艺术水平的一次盘点与检阅。在演唱会上,黄莉尽情地展示了东路柳琴传统和现代戏剧目的高超演艺。

  看了黄莉的表演和演唱,她的嗓音留有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王玉凤的“拉魂”意蕴,厚实而不失婉转,高亢而不失阴柔,既有北方音乐的那种火爆激越、热烈泼辣;又有南方音乐的古朴舒雅、清丽秀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特定区域的审美观念。

  如今,现代剧场充满“物”的胜利:刺激人耳目的视听设备、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舞台升降设备,作为戏剧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演员却被大大削弱。自1980年踏入戏曲大门之后,从这一角度来说,黄莉在名家的教导下,重建演员在舞台上的中心地位,以此保持戏剧蓬勃的生命力。她认为,演员要依靠自身而不是外在手段打动眼前的观众,要依靠自身传递出戏剧所携带的'思想情感;实际上,表演就是演员的身体和观众的身体在交流。演员用身体而不是外在的舞美装置塑造出具体的戏剧空间,就能创造出充满张力的戏剧场。所以,在剧场里,黄莉的脚踏上舞台那一刻,戏剧就开始了。你看,无论是东路柳琴传统经典剧目《樊梨花诉堂》、《张郎与丁香》、《喝面叶》,还是从其他剧种移植的《任长霞》、《江姐》,以及新沂柳琴剧团自身创作的《大地儿女》、《山村乡情》等;黄莉所塑造性格迥异的众多人物,皆能够栩栩如生,深受观众喜欢。

  用戏剧的元素来研究传统学科创新模式,探索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价值

  用戏剧这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来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是最符合学生天性和兴趣特点的方式。在学校里,戏剧不再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孩子们通过一个体验式、开发式、互动式和引导式的学习环境,积极参与,思考,创造,理解,真正形成他们自己的领悟,这种领悟不是老师强加的,所以更深刻。

  从著名吉祥水墨画家戴蕾先生那里得知,东路柳琴传播人资深演员黄莉正因为如此,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应邀率领柳琴剧团先后走进城关小学、新华小学、邵店小学、合沟中学等中小学校,以讲台为岗位,以课堂为阵地,以校园为舞台,把戏曲知识、表演技巧送进校园。演出了《回娘家》、《卖甜瓜》、《捡烟头的小姑娘》等精彩节目;部分柳琴戏学生粉丝也登台表演。

  孩子们通过经典故事演绎,从不同的英雄人物身上感受到当时的英雄人物的处境、情感变化,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有效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团结、奉献、友爱、孝顺等美德。同时也为新沂柳琴戏培养储备人才和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用戏剧的元素来研究传统学科创新模式,探索戏剧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价值。

  我相信,戏剧将成为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突破口,也将成为学校构建艺术特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推手。

  民族的,是永远的;家乡柳琴戏和京剧等中华传统文化一样,也是永远的!

  因为有像黄莉那样一些艺术家们在默默地奉献着,传承着。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0

  去年刚开始玩微薄的时候,我似乎是在微薄上随意的发了一条:中国典型的颜色是红色、黄色、绿色等饱和度丰满厚实的颜色。传统的颜色有着无限的文 化魅力,不可或缺的成为我们自己具有识别性的力量,同时也成为外国人迷恋和读解中国的方式。微薄这种东西,有一定的随意性,当时我正在思考一些关于中国颜 色的问题。无意中发了一条,并未去考虑谨慎与否。这不,紧接着就被人反驳,对方说:他不同意,应该从古代绘画去了解中国颜色,要我多学着点!我笑笑没有与 他争辩。

  上述的微薄,确实不够严谨,中国的颜色不止是这些。讨论一个国家代表的特殊颜色,应该是从各个角度来说的,除了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还要考虑当今民众的欣赏眼光和文化焦点。中国人看中国自己的角度,外国人看中国的角度,都是不同的。

  例如黑色,墨汁的颜色,按理也是中国的`,不过没有什么知名的文化产品把他的魅力显现出来。反而韩国把这一颜色推广出去,偶尔看到那种韩国的中国式水墨,挺感慨。韩国人是彪悍的,只要用好了,就说是自己的。

  日本多年的文化传承下来,不仅仅没有分散,反而把传统的美学集中的更扎实了。白色,是日本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颜色。以及在白色之上,任何组合只要渗透疗伤的味道、东方神韵的,很多都是很经典的东西。

  前几日翻看一个外国杂志,自然是概念颇强的政治经济综合刊物了。我只是看看插图而已。如你是做设计的,至少应该知道政治类型、经济类型的刊物插 图是非常具有深刻内涵的。主题明确,表述内涵到位。也就是说,能够为这类刊物绘制创意插画的,应属商业插画创作的佼佼者,敏锐、尖锐、知识面宽泛、学识厚 实。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过关,为人也不能过于浅薄。

  翻到一页,我的注意力被红色抓了一下。我知道,我看到了和中国有关的内容。我没阅读英文,仅仅通过插图我知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主题。监狱的栏 杆拦住了中国国旗;两个中国壮汉正在关闭国旗大门。看了标题,原来是讨论google撤出中国的事。爱好谷歌的人,无人不知道此事的。

  我不得不说,不管怎样不喜欢红色(很多年轻一代很讨厌这个颜色),它也是属于我们原汁原味的东西。标志的、政治色彩的、百年传承的。曾经我是厌 恶它的,那么纯的颜色怎么用啊?刚刚进入设计行业,会被各式各样时尚的组合色彩、日式清脆的和风色彩、欧洲百年的民族色彩等吸引,从而反复的去学习他们。 只是偶尔在国外的网站上、刊物上看到外国人把红色用的那么好,用的那么中式地道,香港人用的那么有港味道,极其羡慕。香港设计中,有独特的元素在,有英 文、有繁体、有楼阁、有熊猫,也有红色。用的很好,他们很厉害。

  在那么多颜色中,如找不到自己自豪感,归属感,你可以试试民族的颜色,或是红色、或是黄色、或者组合起来。年纪大了,红色给了我归属感。希望下一次能够一眼认出来的时候,是红色搭配让我自豪的信息内涵。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1

  施爱、包容、孝顺是祖辈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家风。就是这样的家风,祖父留给了父亲,父亲留给了我们,我们又传给了孩子,孩子又把家风传承,发扬光大。就是这样的家风,营造了我们家的和谐之美!现在,我就向大家讲一讲我们家风传承的故事。

  我家是一个祖孙三代7口之家,虽然不居住于一所,但彼此之间却相互挂念,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在儿女心目中,爸爸妈妈是施爱、包容、孝顺的典范。我生长在最困难时期,那时吃不饱肚子是常有的事,可父母为了让我们吃饱肚子,把仅有的玉米粥让我们喝,他们只吃些野菜充饥。冬天上学,父母怕我们冻坏手脚,熬夜伴着煤油灯纺羊毛绒、给我们织羊毛线手套、袜子,我们感到了温暖,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可是,父母却舍不得穿。爸爸为了给我们筹集学费,扛着土豆往返到30多里的集市去卖,可是,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父亲不但没有卖掉土豆,而且浇了个透心凉。

  一路上,我看到雨点打在父亲肩膀的.帆布袋子上,渗到帆布口袋里,润湿了土豆,继而蔓延到父亲的肩上、背上,后又流遍到父亲的全身,甚至浸入父亲的心里。我看到父亲的鞋子,由湿透到像个泥榔头最后从鞋里往外溢水,走起路来发出“吱吱”作响的声音。父亲义无反顾的艰难前行---用土豆换钱,交学费,供我们读书,将来做有用之人,这就是父母亲在那个年代给我们最真实的爱!父母养育我们10个孩子,姐妹六人,兄弟四人。孩子多了,打闹现象不可避免,他们经常教育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找自己的缺点。我们犯了错,他们不是厉声训斥,而是和风细雨的说教。

  父母孝顺祖父母营子里人人皆知。他们给晚年卧床的祖父母梳头洗脸,洗衣服、晒被子,改善生活,吃小灶,粗粮精做,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孝顺,在父母的身上入骨入髓。

  好家风都是一代感染一代人,父母的所作所为我和爱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的女儿、女婿都是一级残疾人,他们的痛苦,也揪着我们全家的心。我和爱人把爱大都倾注在他们身上。为他们解决治病的经济来源,解决住房问题,筹资搞养殖业等,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到读书一切生活开支都由我们负担。尽量用我们的爱弥补他们的缺失。对待儿子儿媳也是这样。我们对孩子学会包容,经常教育孩子,做人老实,办实在事,处理事情要换位思考。正因这样,我们家儿女之间,婆媳之间,邻里之间从未闹过矛盾,情感其乐融融!

  孝顺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的爱人孝顺老人被传为佳话。把婆婆当做自己的老妈对待,嘘寒问暖,样样做得到。对待公公更是体贴入微。我父亲晚年患了半身不遂的病,爱人定时定点给父亲翻身、擦洗身体,还经常背出来晒太阳。至今我还记得,爱人为了给我父母调养身体,一天三顿饭从不重复,调着花样做,正餐之余什么时间吃什么水果爱人都为老人做好计划,致使二老临终时,嘴里不是叫着我们这些儿女的名字,而是叫着我爱人的名字。

  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熏陶,我们的良好家风在女儿女婿、儿子儿媳这辈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为人诚实,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已成为孩子们的做人基础。撇开社会大家不说,就说我们的小家吧,孩子们给予我们的爱是非常细腻的:一个问候,提醒父母注意身体,按时吃饭,有病多看医生,体现孩子心中有父母;一次回家,带回家的尽是对父母的亲情的爱,一副拐杖,一张挠痒耙,一件薄衬衫,一双软毛袜,带回来的尽是对父母的体贴;坐在一起,依偎在我们身边,问东问西,问亲戚问好友,拉我们走出房间晒太阳,让我们心中暖意满满;我和爱人患病,儿媳跑前跑后陪伴检查、没日没夜的陪护,我和爱人心中满是欣慰。儿子儿媳也十分包容姐姐,几年来,我们为女儿的付出,儿子儿媳,不争、不计较,豪无怨言。

  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社风好。我们要把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好家我永远传承和发扬,让它在平凡朴实的生活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2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多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着老祖宗的生存智慧。传统文化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承前启后的特质,影响着一代代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开始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积极作用,越来越重视起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是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传统文化培训形式应运而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机会很多,但实质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相较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方式相对单一,人群也相对固定。

  在各大收索引擎当中输入“学习传统文化”这几个字样,搜索到的信息更多的是某次学习心得,反而学习形式的推荐则很少。据了解,目前继承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书法、绘画等;二、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三,社会面的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四,企业培训。不管是哪一种,我们不难发现通过这样的形式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容实在是太有限了。传统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所以仅凭单一的形式是很难对传统文化做一个的完整的呈现,这样的一个现状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非常不利。

  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想要改变也应该从多方面共同努力。首先要在认识上作提升。尽管目前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但学习传统文化并没有在老百姓当中形成广泛的认识。那么在老百姓当中营造普遍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至关重要;其次,创新学习形式,丰富传统文化的展现方式。目前,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通过课本、课外培训,偶尔的讲座这样单一的形式,直接制约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未来创新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和学习形式将成为传承的关键所在;第三,营造普遍学习的社会氛围,给传统文化提供延展的空间。高速的社会发展,让大家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而相反的传统文化传递出的节奏相对较慢,这种节奏上的不一致也阻碍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普遍学习的氛围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多方合力,做到让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最后外化于行动,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成功的传承。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3

  许多讨论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大概都承认一桩事实: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著述,大多围绕着一个主题——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贵族屈原的忧患独叹,樵夫慧能的顿悟人生;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村里讲坛的平话小说……等等种种。随时都洋溢着那样强烈的平民性格,乡土芬芳,以及它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一种对平凡事物的尊敬,对社会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物的期待,激荡交融,相互辉耀,缤纷灿烂的造就了中国——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

  可是,生为这一个文化传承者的现代中国人,对于这样一个亲民爱人,胸怀天下的文明;这样一个塑造了我们,呵护了我们几千年的文化母体,可有多少认识?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触的机会?把握的可能呢?

  一般社会大众暂且不提,就是我们的莘莘学习的读书人,受了十几年的现代教育以后,究竟读过几部历代的经典古籍?了解几许先人的经验智慧?当年林语堂先生就曾感叹过,现在的大学生,连“中国几种重要丛书都未曾见过”,遑论其他?

  特别是近年以来,升学主义的压力耗损了广大学子的精神、体力;美西文明的风行导引了智识之士的思虑、习尚;电视电影和一般大众媒体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一个官能文化当道,社会价值浮动的生活形态。美国学者雷文孙所说的当代世界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固然鲜明了这一现象,但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我们的根性尚未扎稳,就已目迷五色的跌入了传播学者所批评的“优势文化”的.辐射圈内,失去了自我的特质与创造的能力。

  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同样在这个几近疯狂的社会里把青年男女镀上了形形色色的光彩,也许为了活得精彩而以致把原本具有的中国特质埋藏,不单是外表的异化,生活习性的颠覆,更甚者把中国母体的血缘烙印都不惜痛毁。中国人的指纹——汉字、书法……中国人的符号——汉语、史籍……等等对于当代手拥“苹果”的青年才俊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隔阂。创造和努力尽在欧美,尽在西化,尽在不中不洋的夹生里肆意扩张——

  我看了几个宣扬沸腾的书画展,真想躲在没有中国人的阴暗里痛哭一场,西装革履的背后是如何糟蹋祖先文化的,践踏中国文明的。我无从得知,什么传统传承?什么走进去,闯出来? 年纪轻轻就白纸黑字醒目的打出了二十几岁的年龄,二十几岁的攻读临写,在母亲肚子里就深入传统了,是不是在玷污民族血统里本该具有的质朴和纯真?是不是在把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实事求是钉在了耻辱柱上?

  当下刮起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经典诵读”“中华好诗词”,无疑是国人醒悟拯救中国文化的好举措。但是现场衣着耀眼夺目的观众们,听写正确率总在百分之几——是否心跳脸红?何时才是国人整体醒悟而切实珍视自己民族精粹和民族精神的时刻?何时才是国人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文明的时刻?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4

  没有明星的节目却是最火的节目,被人们关注的明星所演的节目却被停播或延缓播出,这样的一个现状引发了我们无限的思考。2013年逆袭而来的文化盛宴充实了我们的内心,指出了我们的文化缺陷,让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让国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传承中华文化,我们需领会古典文化的精髓。

  儒家的仁义思想,从古至今影响着无数人,为统治者作为治国思想,为作为臣子的人为官之道,更甚者,在封建传统的学堂之中,孔子语录被编为课本,是每个读书人的必修之课。正因为如此,儒家思想才被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为我们所认知,而不是被淹没在历史的鸿沟之中。领会儒家思想,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古人有为官者每天熟读孔子语录,做官做官节节攀升,而当他逝世之后,人们都想知道他以何为桥梁,让自己在为官之路上走得那么顺利。结果,家人只找到了一套孔子语录,正因他领会了古典文化的精粹,才做到高官的位置。

  传承中国文化,我们需学习古人的精神品质。

  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也常常被用来交易那些不努力学习且贪玩的人。闻鸡起舞常用来表扬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坚持,在现代灯红酒绿的年代,是最难做到的精神品质,如果他或她做到了,那他或她便是胜者,他们能得到自己所想到的。因为他们坚持。反之,如果他们是一曝十寒的性格,那他就如植物般不能生长,不能成熟,只能停留在原地或倒退,永远也不能驾上风帆到达成功之彼岸。

  传承中华文化,我们需让中华文化逆袭而来。

  2013年最受欢迎的`节目不是那些明星所饰演的节目,而是逆袭而来的中华文化节目,汉字拼写大会、汉字英雄、中国好诗词这些节目都带着中华文化的基础,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文化基础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一个“天才”竟然写不出一个小学生会写的汉字,这不正反应一个问题:中华文化需要逆袭而来。

  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文化成为一种摆设,要让文化成为一种时尚,让传承文化成为每一个人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5

  乙未初夏,古典文学网启动首届诗词大赛,征文出,群贤响应,佳作俱出,叹庸言数年之不懈,换得今朝的鸿儒相聚。甚是欣慰,予心澎湃,乃作此文以记之。

  予观夫网站,每日之更新。编辑勤,作者辛,文笔滔滔,谈古论今。描大好山川者,不及其数,道真情实感人,情词恳切。集古之典籍书卷,群贤观阅,收今朝名人轶事,众友学习。此则网站之盛况也,

  下辖交流之群,高谈阔论,少长恰谈。诗词歌赋,古今中外,无所不及也。若夫辩论之时,众友畅言,虽是论争,绝无狂妄之语,长幼互尊,共同学习交流进步矣。群主管理,包容兼并,礼贤下士,共创大家之净地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志,孤身从文近八载,读文史,叹古今。甚是迷茫。闲暇之时,舞文弄墨,却不见经传,苦恼至极也,无名家学者之指导,自学无门,哀叹出生白丁之家。

  曾几何时,欲弃之,却于心不忍,爱好文学,绝不放弃。时逢加入此网,豁然开朗,观众人之佳作,学网站之文章,流派之多,深表欣慰,文化后继有人,时代传承,吾辈之责也。并不若二三子之力可为之,吾辈尚需努力。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6

  有一种向往,不会因为艰难和险阻而停止。

  有一种追求,不会因为路途的漫长而放弃。

  有一种精神,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蒙尘。

  有一种人格,它活在别人心里,同时也使自己快乐而闪亮。

  还有一个人,他愿意变成一颗螺丝钉,他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愿意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他愿意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意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就是雷锋!

  在老太太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愿意把自己的钱都给了老太太再匆匆离去,在妇女和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愿意花掉身上的钱财和粮食,再大雨天送他们回家。过年的时候,他愿意放弃休息时间帮战友打扫房间,大水来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伤而参加抢险,还捐出自己所有的钱财······。当得到帮助的人只能用微笑表达自己的感谢的时候,当人们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内心的感动的时候,在无数的赞扬和掌声围绕的'时候,他依然默默地坚持着做他自己。他把温暖的双手合自己的爱心伸向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把她的爱和信仰深深地播种在这片华夏大地。他坚持着,也坚信着!

  他的爱与付出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既出自内心善良的本性,也是作为华夏儿女对美德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与实践。他没有财富,精神上却富过许多人,他没有权利,他却做到了绝大多数人没有做到的事。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而从他那头上大大的五角星和脸上灿烂的消融可以看出人性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他是幸福的。

  细数雷锋同志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可以从他身上看到许许多多珍贵的品质:舍己为人,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热爱生活,勇敢勤劳,无私奉献。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便是源自人们内心对美好心灵的守望。虽然雷锋同志如今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所留下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那就是雷锋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完美的结合。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接班人郭明义,想必已经是家喻户晓,从1990年起,郭明义参加了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这些血至少能够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54次捐献全血和捐献血小板,累计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这些血至少能够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等等,这些看似平凡而又艰巨的事都在证明着这个有血有爱的人。当记者问到“郭哥”的时候,他只是平静地说:“我有献血证,汇款单据,感谢信,这是我一生的财富,看着他们,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尽管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是啊,十里钢城,百里铁山,建设起富强的中国,而郭明义这颗炙热的心更是让中国龙真正地觉醒,真正地强大。捐助“上瘾”是一种胸怀,奉献“成癖”则是又一片大爱。是他要得太少,还是我们要求的太多,或许真正地原因是他得到的,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们拥有的,是他已经摒弃的。我们都是平凡人,很少有人能够达到他那样的高度,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理解他的价值观,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是对的,至少我们可以给他掌声,给他以精神的支撑和赞美,可以慢慢地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前进,他有大爱,我们有小爱。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给我们很多启示,雷锋精神不仅仅是做好事,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价值和道德观,上世纪60年代,雷锋精神是一种真善美,70年代则是爱憎分明,80年代有一股不屈的螺丝钉精神,90年代就变成了爱岗敬业。而在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发展的今天,雷锋精神有幻化成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当今出现的官二代,富二代有令很多人怀疑雷锋精神真实的存在,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郭明义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实这个世上还有许许多多像雷锋,像郭明义一样的人,他们也手拿平凡的工资,却依然在帮助比他们更加困难的人,或许他们也曾为自己的生活发过愁,可是当他们赠人玫瑰,看见收到帮助的人快乐的笑脸的时候,他们也是异常的幸福和欣慰,仿佛在向世人证明——这是值得的。还有那些在普通的岗位上付出自己辛勤汗水和伟大的理想的人们,像教师,医生护士,警察战士,矿工,科学家,他们也在为国家和他人带去繁荣富强和温暖方便。他们正如同一只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有人问我雷锋是什么,我说雷锋是一轮太阳,永远闪耀着美得光辉,雷锋是一洗春雨,浇育干涸的华夏大地,雷锋是一面旗帜,指引人们前行的路,雷锋是一个港湾,让远航人找到家的呵护。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一个强大的中国,带着雷锋同志的精神,跟随者郭明义同志的脚步,一起前进吧,一起传承那永恒的光辉!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 篇17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是为孝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说: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他们;在父母死后,以礼制厚葬,之后每年都要去祭奠,这就是孝了。古往今来,世人大多是按照圣人之言来行孝的。

  但是,还是句话是这样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好好尽孝,去世之后为时已晚,再怎么祭奠父母都看不到了。可如今的'人们,又有多少是因为父母的离去,才会真正明白亲人的重要。

  我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有王祥卧冰求鲤,也有吴猛为了不让蚊子叮咬入睡的父亲,每晚赤身坐在父亲床前让蚊虫叮咬。古代的孝传到今天,已经淡化了许多。现在有些孩子娇生惯养,不尊敬父母,甚至还打骂爷爷奶奶。严重缺少孝心教育,孝文化也亟待传承。

  那么,孝文化要如何传承呢?要从孩子做起!据专家研究,孩子在儿童时期是品格形成的敏感期。所以,想让孝文化传承下去,就要从娃娃抓起。

  父母要以身作则。对自己的父母要孝顺,要陪伴照顾,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孩子才会明白孝道的重要性,亲情的重要性。

  孝,不是以前,而是现在;传承,不靠成人,而靠孩子。让儿童传承孝道,让孝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给我的力量散文】相关文章:

挫折给我力量作文08-11

掌声给我力量作文08-23

是你给我力量作文02-17

什么给我力量作文05-31

小草给我力量作文03-07

来,把手给我散文02-11

是您给我力量作文800字12-22

是你给我力量作文(精选45篇)05-09

书香给我力量作文(精选24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