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教案

时间:2024-01-29 16:50:08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夏日绝句》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日绝句》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日绝句》教案

《夏日绝句》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咀嚼诗句——温情

  1、(投影出示)《静夜思》

  学生齐读

  2、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引述:这淡淡的乡愁让我们为之动容,那你能不能再带我们欣赏一首诗,借此来抒发思乡之情呢?

  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

  5、板书:夏日绝句

  (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初读寻疑——酿情

  1、(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归纳并出示

  1、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

  2、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

  3、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4、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细读品味——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品读3、4句

  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

  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

  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

  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

  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

  学生回答

  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

  d.冥想:(播放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

  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

  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我们的李清照不禁高喊——

  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

  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

  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

  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

  d.引述:我们的女诗人李清照,一个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都愿意为国捐躯。而当时南宋统治者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这份愁,这份情,我们怎样表现出来?

  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

  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

  (生答)

  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释情

  1、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3、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夏日绝句》教案 2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夏日绝句》教案 3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师:网上有一位朋友读了现代诗人席慕蓉的《出塞曲》,感受很深,用歌声唱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番。

  2、演示课件,结束授课。

《夏日绝句》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

  4.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预热: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1.知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课件出示2)

  2.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是古代军歌的一种题目,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板书:《古诗三首》)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

  (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4)“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5)“塞、秦、征”

  指导书写:(课件出示6)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

  “秦”上大下小;

  “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

  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课件出示7)

  (指名读,齐读,师范读。)

  读得字正腔圆是学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感情,这就是要理解诗的意思。我们来说说学习古诗有什么好的方法?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5.反馈交流: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课件出示8)

  6.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中省略的词这样的修辞手法叫“互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教师板书:互文秦汉)

  7.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现在我们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感悟画面之悲。

  1.师范读诗句。

  你眼前出现一幅什么画面?

  (板书:明月关人未还)这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指导读出感觉。

  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二)感悟人心之悲。

  1.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板书:同情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

  (2)补诗句:(课件出示9李颀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师: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什么心情?体会失望、悲伤。

  读出语气。

  (3)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

  课件出示1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1)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2)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xxxxxxxxxx。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xxxxxxxxxxxx。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xxxxxxxxx。(课件出示11)

  指名反馈

  (3)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板书:悲壮)

  (4)指导读出感情。

  (三)感悟历史之悲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课件出示12)

  师:至秦至汉至唐,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多少征人尽望乡啊,依然是——(引读)

  课件出示1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

  体会诗人情感: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写下这两行诗句,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看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反馈并读出语气。

  师: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让我们带着感受来齐读这两行诗。

  3.征人们为什么不回家?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另外还有许多边塞诗,也反应了边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课件出示14“据《资治通鉴—唐》记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这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补充:《塞下曲》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不教”是什么意思?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板书: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2.激情引读

  (1)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殷切的希望,我们来表达下诗人的希望好吗?(引读)

  (2)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五、总结

  1.“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板书:忧国忧民)

  2.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同学们,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让我们带着体会齐诵这首诗。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看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课件出示16: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17)“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18)“催、醉”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课件出示19)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课件出示20)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四、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课件出示21)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22)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课件出示23)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课件出示24)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五、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出塞》

  互文明月关

  秦汉人未悲壮

  同情征人,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凉州词》

  唐:王翰

  醉

  悲壮豪迈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翻译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悦耳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能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能直接释题,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加强。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课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应让“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3.诗是要多朗诵的。可是在本教学过程的朗诵的成分显然是比较少的。

《夏日绝句》教案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了秦王朝)

  二、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咳嗽俅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p>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2、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

  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

  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

  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3、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豪迈悲壮

  4、诗人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5、知识点拓展 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汉子的豪放

  方案二、语言阐述。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接的说:“你的观点是不对的。”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说说这首诗与本首诗在风格上的不同,本首诗(婉约),这首诗(豪放),李清照是婉约派的诗人,却写出了如此豪放的诗,这首诗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是异类。 选用哪种方案,视实际情况而定

  6、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李清照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联系李清照当时正处在北宋战乱的年代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发生战乱。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李清照在行至乌江时,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7、理解全诗的主旨。从全诗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有怎样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的歌颂,又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更表达了李清照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铿锵的表白。

  8、总结:老师希望在座的同学们都怀有远大的理想,男生可以做一位像项羽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生可以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位富有才气、正直的才女。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夏日绝句》教案 6

  《夏日绝句》原文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 杀。

  江东:长江以南的地区,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

  《夏日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写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2、自读《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了解历史人物。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再现“四面楚歌”的悲壮情景,了解历史背景。

  2、揭示课文题目。

  二、合作学习,朗读古诗

  1、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读古诗。

  2、同方或小组相互纠正字音。

  3、请生朗读、详读,教师相机指导。

  4、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读中悟诗,讨论交流

  1、学生自读古诗,交流:通过朗读你明白了些什么?

  2、前两行可采用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意,抓住“人杰”、“鬼雄”二词体会,体会诗句所表现出的豪迈之气,从而积累诗句。

  3、学习后两句诗时,可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成语故事理解,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读出韵味,深入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

  2、配乐朗读,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3、齐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如“生”与“死”相对,“人杰”与“鬼雄”相对。

  4、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一遍生字,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2、学生选出难写的字交流写好它们的办法。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2、课外收集诗人的词读一读,如《声声慢》等等。

  《夏日绝句》教学反思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赏析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赏析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我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2、我心情有些急躁,当学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时,没有更好地去引导他们去思考,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时没有及时纠错。

  4、赏析方法的推荐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介绍。

《夏日绝句》教案 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67页28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 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 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同学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 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和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 听课件朗读

  2、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 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 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夏日绝句》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

  2、理解词的意思,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能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历史背景。

  二、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一)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想好之后,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

  1、理解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学生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师指导朗读: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人杰”“鬼雄”?这两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读后指名读。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他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不肯苟且偷生(板书不肯),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无愧于江东父老。与项羽比起来,大敌当前,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有一首诗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多媒体出示)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师领读全诗)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师再次领读,过渡:此时此刻,诗人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等。)此时,诗人是怎样的心情?(气愤、悲伤……)

  师: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李清照,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夏日绝句》教案 9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同学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夏日绝句> >(板书课题和古诗,同学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 师范读古诗.

  2. 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 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 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 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同学用自身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 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同学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 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 现自身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 齐读后两行诗句.

  2. 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身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 教师指导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身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同学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同学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同学说说自身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和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说自身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同学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和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同学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和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浸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同学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哀、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只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达。

  (8)在次读诗,读出自身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身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和他写的诗句。

《夏日绝句》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习李清照高尚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同学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鼓励同学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课前准备

  通过阅读、上网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和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流程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同学兴趣,了解历史背景。

  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

  (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严酷的战争局面给同学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3、同学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

  如同学介绍不完整,可补充:

  李清照:(1084~约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保守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同学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

  靖康耻: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由于本课涉和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安排同学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同学理解全诗大有协助,同时也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读。

  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浸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同学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同学读得非常有感情。)

  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同学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同学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3、考虑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酷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身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

  (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

  (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

  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假如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

  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同学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

  (诗句内容较简单,同学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考虑题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

  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

  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4、配乐朗读全诗,让同学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六、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只能促进同学理解诗意,更能协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夏日绝句》教案 11

  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 ”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

  (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

  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

  (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

  “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

  (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

  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 参考资料

  难忘延河

  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xxx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四人~”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东那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回响在我的再边。追寻当年革命前辈的足迹,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传家宝,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时代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丢。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基于这种认识,我开始构思,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诗写完后,1992年,收入我的诗集《人生之恋》(陕西人民出版社),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评论家马莹伯撰文说:“这首诗以高昂的激情和生动的形象讴歌了延安精神,强调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极端重要性。”这首诗,1993年荣获全国诗歌“菊花奖”,1994年入选《新时期诗歌精选》。1997年选入5年制语文课本第10册,今后又选入6年制语文课本第12册。

  1992年,我来到深圳,虽然离开了生活工作20多年的黄土地,但延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融入我的血管,净化我的灵魂。

《夏日绝句》教案 12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诗(板书:李清照)

  2、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你们搜集李清照的有关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交流资料)

  3、同学们的资料很详细也很全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清照写的这首(板书课题及古诗,学生随老师板书念).

  二:整体感知古诗

  1.师范读古诗.

  2.生读古诗,要读通顺流利.读熟后可读给同桌听.

  3.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首诗赞颂的是谁?

  三:利用网络,理解古诗内容

  (一).理解前两行诗句.

  1.自读古诗,读后从古诗中找出两个赞颂项羽的词语.

  2.你找的是那两个词?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人杰”和”鬼雄”的意思.)

  3.前两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找两三名学生说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4.这两行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读出英雄气概)

  5.现自己试读,再指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评议.

  (二).查找资料,理解后两行诗句.

  1.齐读后两行诗句.

  2.提问:读后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

  (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江东是什么地方?等)

  师:善于提问时很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才会学到更多的指示,这节课老师就把问题交给你们,利用上网查找资料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有信心吗?

  3.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

  (1).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项羽”两个字,然后点击搜索.

  (2).教师推荐选项:1.项羽;2.楚汉之争和汉朝建立;3.项羽.

  (3).自己选择一项了解有关内容.

  (学生自读资料,教师巡视指导.)

  (4)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把你了解到的说给同学听。

  (学生交流资料)

  观察资料中的项羽画像,你有什么感觉,从哪感觉到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感觉)

  (5)提问:通过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及刚才咱们了解到的资料,你认为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宁死不屈、不苟且偷生、有英雄气概等)

  师: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绝不屈膝投降。

  (6)后两行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读诗,读出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节。

  (学生自读、同桌读、指明读,并互相评议)

  四: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感情。

  (1)、师: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至今思项羽”,宋朝女词人为什么要去追思一位一千多年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作者当时所处时代背景有直接关系,谁把课前搜集到的作者所处年代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给大家念一念?

  (学生交流资料:靖康之变及写作背景。)

  教师播放一段带有解说的.“靖康之变”的电影资料。

  (2)、师: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说: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失去家园的悲痛、为国家担忧等)

  (3)、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气愤、伤心等)

  (4)、再度,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5)师:处于封建时期的李清照,虽是一名柔弱女子,而她不仅在文学上能流芳百世,同时,能有如此的英雄气节,实在令人佩服。

  (6)、再读诗,读出作者报效祖国的气节。

  (自读、指明读,互相评议)

  (7)真正的英雄是能够激励后人的,项羽的宁死不屈与南宋统治者的贪生怕死形成鲜明的对比,《夏日绝句》一诗既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颂,又是对南宋懦夫的讽刺,更是李清照高尚民族气节的铿锵表白。

  (8)在次读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可外延伸

  (1)上网搜集李清照其他诗词,读一读,并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词读给同学听。

  (2)教师推荐另一位绍兴女英雄——秋瑾。

  课后上网查找秋瑾资料及他写的诗句。

《夏日绝句》教案 13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大家还记得《春晓》吗?

  2、其实,描写春天的诗还有许多,今天,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两首。

  3、请大家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4、抽生读,在评价中点拨字音。

  1、结合注释,说说“迟日”的意思。

  2、看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讨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意思。

  3、,理解“融”、“暖”的意思。

  4、小组讨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意思。

  5、抽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余学生补充。

  6、有感情地诵读《绝句》,注意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联系诗句,结合插图,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该怎样读。教师范读。

  (3)学生带着感情自由诵读。

  (4)试着背诵。

  1、学生按学习《绝句》的方法自学《春日》。

  2、教师点拨“胜日”、“寻芳”、“泗水”、“等闲”、“东风面”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4、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能背诵该首古诗的学生给同学示范背诵,其余的学生尝试背诵。

  同学们还搜集了有关春天的哪些诗句?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夏日绝句》教案 14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讲于历史上英雄的豪迈气节的。《出塞》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思想感情。《凉州词》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夏日绝句》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代表作有《相和歌辞放歌行》《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塞下曲四首》等,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其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名句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险恶,也没有具体叙述边疆生活的艰苦,而是从出生之前的饮酒写起。开篇第一句就充分写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致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征着生命的珍贵。但是,这次痛饮之后,就要奔赴战场,立即面临生死的考验。而从古到今,真正能从残酷的战争中活着回来的又有多少人呢?难怪他们要一醉方休。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出塞》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格律】

  本诗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依然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是近体诗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叫“对”;两联之间平仄相似,叫“粘”。这首诗第一联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对,属于近体诗中的“拗救”现象。同时,第二联平仄依然相对。但是邻联失粘。应该属于折腰体的.五言绝句。吟诵时相对比较难一些。调式应该重新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绝句调式。另外,对“拗救”现象的处理,吟诵时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押韵]

  本诗押的是“一东韵”,一个很开阔雄浑的韵。诗歌的主旋律是豪迈雄浑的,然而入声字比较多,显得有些决绝。[声韵]

  “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至今——”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

  【用典】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夏日绝句》教案】相关文章:

夏日绝句的意思10-06

《夏日绝句》教学反思01-06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05-04

夏日绝句教学反思(精选4篇)07-07

《绝句》教案03-15

绝句的优秀教案09-11

绝句教案范文01-08

《绝句》教案(精选14篇)06-17

绝句教案(精选15篇)01-09

大班语言《绝句》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