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教案

时间:2023-01-21 19:10:31 教案 投诉 投稿

乡村四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案

乡村四月教案1

  设计说明:

  本课以《乡下人家》为载体,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体现“美术、人文”融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引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创美热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乡下人家》文本的细谈、赏析。结合自己生活的环境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家乡。再通过作品展评。张扬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以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难点:

  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观察家乡,了解家乡。

  2、绘画工具材料。

  3、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探究学习最美乡下人家。

  1、生:交流:你认为小诗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谈一谈。

  2、说说自己的家乡,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家乡的变化。

  田园风格的家园(自然环境的优美,花草树木、鸡鸭、小动物、房屋、生活方式,返璞归真、健康环保等)

  3、揭题:美丽的家园。

  三、分小组创作

  描绘美丽的氛围,创作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家园。

  1、创作指导:①工具、材料;②创作方式;构图、添加;③方式(蜡笔画、水粉画、剪贴等)

  2、学生创作、教师巡导。(小组合作)

  四、作品展评

  生:介绍画中的新园。(小组中有特色一点的作品)

  五、课外延伸

  更进一步了解家乡,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写一写家张。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学生自主参与结合“乡下人家”采用自然熟悉擅长喜欢的不同创作方式、形式进行创作。体现了知识与运用,积极与快乐,注重人文性。教学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条件交流设计学习环境和场地。对学生是一次爱家乡的很好的教育,寓美术、语文、德育之中。

乡村四月教案2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板书设计:

  角膜捐献

  “我”的态度

  母亲

  不情愿

  父亲

  遵从遗愿

  女儿

  主动捐献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从情景到质疑,到延伸拓展,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同时本文在四次质疑问难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个设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学生合作很好。同时学生联系课内外知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器官捐献的行为能够正确认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不够完善之处,朗读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如果他们读得不好时,应及时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做引导做适当的归纳小结。

乡村四月教案3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生背诵古诗)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乡村四月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 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解释:四月

  3. 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1、背诵古诗

  2、解释::绿遍 白满川 子规 才了

  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板书:景美 人忙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

  2.品读,感悟 “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课件出示图片)

  (2)品读 “绿”。

  (3)理解 “白满川”。(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品读,感悟 “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嘛!现在这子规就在细雨中啼叫,你能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

  (2)板书:子规啼雨

  (3)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学生齐读第3、4句古诗。

  2.解读“蚕桑”,了解养蚕人的辛劳。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简介: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要把它们擦干净,一片一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养, 从吐丝结茧到销售,农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个字来赞美一下这里的人民吗?)

  3.抓字 “才”“又”,体会“人忙”

  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两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两个字?(才 又)

  4.这两行诗写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四、课堂检测

  1. 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3、.拓展:师:四月农忙季节,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写诗句。(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板书设计]

  23.乡村四月

  景美 绿原 白川 热爱和欣赏

  子规啼雨

  人忙 闲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赞美

乡村四月教案5

  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自尊者自信。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从这件事可以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学生分析:

  1、学生56人,喜欢争论,爱听故事。

  2、学生思维活跃,胆大,知识面广,对许多事情充满好奇,想弄明白。

  3、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辩论能力。

  设计理念:

  1、学生喜欢讲故事辩论课,教师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这样的课型。

  2、充分展开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价值取向上正确定位。如:富翁=尊严的正确定位。

  3、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情感碰撞的平台--辩论。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想法、意见得到尽情的流露。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得到发展。

  4、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揭题方案:

  同学们你们相成为富翁吗?(想)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课题尊严一词。

  方案2:学生的回答中引不出尊严一词,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引课方案:(根据上面的方案设计)

  方案1:当学生点出尊严一词时,老师就顺势说什么是尊严?当学生回答不全面时老师接着说,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理解了尊严真正的内涵。

  方案2:当学生回答不出尊严一词时,老师直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学生就知道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学生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理由.

  (教师设想:根据现在社会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天真可爱、真实,估计这组人多。)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观点。

  (老师设想:这组人少,原因1、读过课文,顺应课文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2、有个性3、顺应老师的想法。)

  (3)两组开始辩论。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针对上面的问题的答案教师设想:全班学生估计说:认真干。同桌互相找理由主要目的:是内化成一种品质)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教师总结: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网络,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板书设计:

  五、学生老师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课后反思:

  下课铃声响了,我们心充满了几分欢喜,几分忧,这是这学期我最成功又最不成功的课。

  成功之处:

  1、巧妙激趣。从学生感兴趣的你们想不想成为富翁;成为富翁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入手。

  2、采用讲故事、辩论的方式

  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讲故事,爱张扬自己的个性,辩论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方式。教师利用这点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与学习伙伴交流碰撞。在学习中享受,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在学习中增智。

  思考:(不成功之处)

  1、这样的课学生喜欢上,而教师知道学生喜欢上却不敢多次尝试,主要是教师的课堂开放了,自己能力有限无法调控,这将是每一个教师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思维太活跃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忍痛割爱,许多学生感兴趣的观点正讨论在兴头上,老师只好把他们的热情扑灭。

乡村四月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教案7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乡村四月教案8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③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④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①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②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⑤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③默写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教案9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很多诗人曾经用笔描绘过乡村四月。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宋朝诗人,名叫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乡村四月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透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透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

  (1)你觉得美在何处?(把雨比作了烟)

  (2)写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写雨的诗句?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借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比较朗读。

  A.这两种雨一样吗?

  B.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这样的雨是倾盆大雨,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疾,该怎么读?

  (快一点,响亮一点)

  C.回归文本中的诗句,指导朗读。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如烟如雾雨,我们该怎么读?

  (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D.这样的雨,你还能把它比作什么?(花针、细丝、牛毛)

  预设4——子规唱之美

  (1)你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布谷)一起来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规在唱着什么呢?

  布谷与播种,引出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为了人能吃上粮食,不停地试种,可是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于是派神鸟来帮助他。神鸟帮助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人们为感谢神鸟的帮助,便根据它们的叫声,取名为“布谷鸟”。)

  设计引读

  师:在杜鹃鸟声声的啼叫声中,唤来了如烟如雾,如诗如梦的雨,此情此景,让我们化作诗句读出来吧!

  读着读着,我们不禁感慨,这里的风景——太美了,如果你站在这“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里,你会感觉怎么样?(舒服、心旷神怡、神清气爽、陶醉)——朗读

  预设5——劳动者之美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指导朗读。

  师:能把这种忙碌读出来吗?

  (3)引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师:是啊,乡村四月闲人少,男女老少各忙各的,不信,你们看看他们是怎样书写着繁忙的乡村四月的?

  A.读古诗,读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繁忙的?(借机理解昼.耘田.傍.绩麻等词语的意思。)

  C.

  D

  (3)除了蚕桑插田,除了耘田,绩麻,种瓜,人们还干什么呢?

  (4)朗读。

  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能把这种紧张而喜悦读出来吗?

  5) 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3、读出美。

  师:同学们对这首有了独到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读,肯定会别有一番味道。

  (1)自由读、抽读、齐读、配乐读

  (2)背诵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 )的乡村四月风光图。

  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四、迁移应用,体验诗之美

  乡村四月风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就让我们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乡村四月那份独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诗歌独特的魅力吧。

  1、情景应用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乡下外婆家玩。走进村子,只看见几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说:(“ 。”)“是吗?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劳动的快乐呢!”妈妈带我来到野外里。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只见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妈妈笑了:“我们家出了个小诗人了!”

  结束语

  那么就让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再次踏着“乡村四月”的脚步结束今天的诗歌之旅吧!

乡村四月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培养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1、出示:一天之计在于()一年之计在于()

  2、谁能把它填完整?(生说)是啊!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没有春天的耕耘,哪来秋天的硕果累累呢?同学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你都看到我们的父老乡亲都在为着秋天的收获忙碌些什么呢?(生说)

  3、师出示。

  一、导入揭题

  1、揭题

  师:田园的风光,田园的生活如诗如画,而在诗人的眼里,它们更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了解诗人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春末夏初田园风光及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板书)

  师:有谁了解翁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出示作者简介)指名读。

  二、初读,读准、读通古诗

  1、1、初读、读准、读通

  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春末夏初的气息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生自由读)

  2、2、检查预习,相机纠正。

  师:读好了是吗?那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位同学来。

  生:读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谁来读,不错,一起读。

  师:非常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蚕字上面是个…..(师书写天)下面是个…..(虫)

  师:“天”“虫”就是蚕,养过蚕吗?知道蚕吃什么吗?(桑叶)

  师:对,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是什么?

  生:(回答) 《乡村四月》优秀教案设计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请你上来书写一个,其他同学也在本子上写一个。(注意书写姿势生:写,师指导)

  师:嗯,写得不错,我们再一起读这个词(蚕桑)。

  师:现在谁来再读一读这首诗。(学生试读)

  师:非常好,字正腔圆的。这里有个多音字,你们来看一下,是哪个?

  生:了

  师:对,这里它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的意思是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三、朗读理解感悟

  1、师:读得不错,刚才我们说到这首诗是写农村生活的,那么诗中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赶快再好好读读看。

  2、生读后回答

  3、师:忙,那我们再来读读。看看哪些词语表现出人们都在忙呢?

  4、生回答

  5、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你来…你来…

  6、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7、生回答

  8、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什么?诗里写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9、生回答

  师:嗯,课文是这样说的,是“蚕桑”和“插田”,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闲人少”,他在忙,你在忙,我在忙,那么你想一想,我们农历四月农忙季节时,还可以做哪些农活?

  生回答

  师:是啊,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这些没写进去的忙活写进去,如:我们可以说:“….”谁想来试试?不亦乐乎

  生说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真的是忙啊!那这么多农活诗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为什么只写了“蚕桑”和“插田”呢?请同学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回答

  师:这样读起来就…好听了是不是?这就是诗讲究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奥妙啊!谁再来读读后面两行诗?

  生试读

  师: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他们的勤劳

  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再读读这两句诗。

  四、情感升华

  1、农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一幅多美得画面啊(读)

  2、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读)

  师:现在就请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配乐《望江南》师诵读

  师: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睁开你的眼睛,看眼前是什么?你能读出一份向往与感动吗?生看画面一起朗诵。

  生读

  师:瞧,同学们被这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和勤劳忙碌的人们迷住了,此时此刻你能看着画面,把《乡村四月》背诵出来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想听吗?(播放)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白满

  景美

  子规声雨

  闲人少

  人勤

  才了又

乡村四月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蠕动”、“瑰丽”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能力目标:

  1、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提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生热爱西沙群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5、可爱的西沙群岛,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西沙群岛或说说西沙群岛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学习。

  二、探究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文,其它同学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主要写什么?

  2、交流汇报。

  3、出示西沙群岛图,生进一步了解西沙群岛所处位置,同时从图上整体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

  三、探究2-5自然段

  1、自由读文,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哪几方面介绍的?

  2、交流汇报。

  3、师总结板书:海水、海里、海滩、海岛。

  A、探究海水段(2自然段)

  (1)指名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汇报读文所得。

  (3)找出文中表现颜色的词,并理解“五光十色”、“瑰丽”等词语。

  (4)想“五光十色”能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

  (5)想象海水还有哪些颜色。[进一步体会海水颜色之多,之美]

  (6)理解海水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7)根据理解感情朗读,体悟海水这美。

  (8)出示西沙群岛海水图。[让生进一步感受海水之美]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接下来让我们再到海底是什么样的,给你什么感觉?

  B、探究海底段(3、4自然段)。

  (1)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从图上初感海底的美丽、富饶]

  (2)指名读3、4自然段,想西沙群岛海底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读文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4)师总结板书

  珊瑚多各种各样有的……有的……

  海参多到处

  大龙虾威武全身披甲

  鱼多数不胜数有的……有的……

  物产丰富

  (5)理解“蠕动”、“威武”,引导生边做动作边理解这几个词,同时进一步体会它们的特点。

  (6)展开想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体会西沙群岛海底鱼多。

  (7)用一句话概括西沙群岛的海底给你的印象。

  (8)生根据理解体会感情朗读升华的理解。

  (9)对生朗读不到位的地方师声情并茂地范读。[用自己的情感染学生,让生无形中模仿着读,加深理解[

  C、用同样的方法探究海滩段(5自然段)。

  读——想——找——悟——读

  读文写了什么找特点体会到什么感情读

  有什么特点有何感受升华理解

  过渡:五颜六色数不清的贝壳很吸引人,庞大的海龟也特有趣,西沙群岛好玩的地方很多,下面让我们再去“鸟的天堂”看看吧。

  D、探究岛上段(6自然段)

  (1)发挥想象,说说你想象中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读文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课文中“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词句,进一步体会鸟多。

  (3)根据理解感情朗读。

  (4)师范读后生感情朗读。

  (5)用最简略的话说出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E、齐读最后一段,学习作者先总写,再分写,最后再总写的写法。

  四、训练设计“课文内容我知道”。

  我知道西沙群岛在,是我国的,课文从、、、这几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海水写了多,海底写了和,主要写多,海难上写了和多,岛上写了多。

  五、作业超布

  1、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西沙群岛。

  2、课外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3、积累用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词语。

  板书设计:

  25、可爱的西沙群岛

  总说分说总说

  风景优美海水:颜色多

  海底:珊瑚、海参、龙虾、鱼(多)

  物产丰富海滩:贝壳、海龟(多)

  海岛:鸟(多)

  反思: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要掌握的东西较多,所要培养的`能力也较多,故在教学中必须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力求通过让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让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掌握一种吸收、处理,运用知识的方法去拓展生的学习领域,发展新的思维、语言,提升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学我自认为教学设计较为合理成功,尤其是在第3、4自然段的教学中有几个词需要生理解,如“蠕动”、“威武”这几个词生理解起来较抽象,在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并且形象具体地让生理解,我引导生借用肢体语言,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样把抽象的东西直观化了,降低了生的理解难度,还有一点感触较深的是朗读的指导,不能注重朗读技巧的指导,而是让生在有所悟的基础上自已体会,自已感情朗读,同时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也不能忽视它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让生通过听老师的感情朗读,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然后模仿着读,效果很不错,我认为教师的范读有时能胜过录音朗读的效果,这种方法虽原始,但值得借鉴,美中不足之处是课上给学生留的思考时间不太充足,致使个别学生发言不太积极。

乡村四月教案12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古诗词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村四月教案】相关文章:

乡村四月教案12篇01-21

乡村四月05-25

四月乡村作文10-20

四月的乡村作文09-18

乡村的四月作文06-27

乡村四月的作文08-21

乡村四月_作文04-28

四月乡村作文04-12

乡村四月作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