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时间:2023-08-10 16:35:51 秀雯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精选6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精选6篇)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1

  毕淑敏,是我最喜欢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故事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修饰,也没有令人一读就感到新鲜的选材,但她却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变成了如孔雀开屏一样的灿烂的生活美景。她总能抓住人在生活中发现不到的镜头,洞穿人的心理,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佩服。在这本书中26则来访者的故事,各自述说着不同的心理问题,里面有毕老师在应对来访者具体的操作实例,可以为其它心理咨询师借鉴。每个故事的结尾,也有毕老师的短评或自己在实践时的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我为人性的丰富和深邃所惊叹,被心理咨询师工作状态的这种无限可能性所震撼。”书中提及中国人承受的心理问题的困扰颇多,但她觉得一个心理咨询师一天无法看很多来访者,这是先天的限制:“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脑力的手工劳动者,你是没有办法机械化生产、大批量复制,也不可能加快速度。她每天的工作量是有定额的,这不单是对心理医生的爱护,更是对来访者的负责。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是非常严肃细致的工作,不能因为等候的人多,就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不要说心理医生接触的不是萝卜, 是一颗颗鲜活的饱经磨难的心, 需百般慎重精心呵护。”

  除了在面谈时求精不求多,在实际工作时也有大方向:“真正好的心理医生,不应使用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局限于表面问题的工作方法,而是从根本上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对人生的进取态度。”心理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当事者探索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不但让眼前的问题找到了比较好的出口,而且以后即使风浪再大,他都比较有能力自己去迎接。这就是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与心理咨询的成功。”

  当然,来访者之所以会来,有的是因为其它人的建议而来,有的则是自己前来寻求帮助。重点还是自己要有求助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判断出有复杂问题的人,自己却浑然不觉,心理医生也只有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这是助人自助的事业,如果本人不奋起变法, 所有的外力都丧失支点。” 除了来访者有主动的意愿之外,形成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氛围也很重要。因而, 在”请你从老板椅上站起来”案例中,她要求不用舒适的沙发,而是用普通的木椅,并要求来访者要跟她一起坐木椅。毕老师如实告诉来访者缘由:“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不同于您以前所享有的任何关系。我们不是上下级,也不是买卖和利害的伙伴,甚至不是朋友,朋友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体系。我们之间所建立的相互平等的关系,是崭新而真诚的。它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效。”

  这本书流露出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的精神,而非形式上的技巧。毕淑敏的书中,有的只是生活,真实而美丽。她说“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她用温馨的感悟与思索,激发着我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正是读这本书的收获所在。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2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更好的发展,那就不但需要强健的体魄,也要一颗非常阳光的心。

  ——题记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好好地阅读了《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对心理咨询一窍不通的我,原本以为书中记载的都是一些枯燥的心理理论,真正接触到这本好书后才发现,书中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写下的一些手记,它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多当事人的曲折故事。

  毕淑敏以其独特的作家视角和心理医生的洞察力,恰如其分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词汇,描绘出当事人的感受、困境、矛盾,内心的种种挣扎,从她的行文中可以感受到每位来访者的'真实感觉,如身临其境。书中的当事人,有成年人,也有学生,这让我想到在现代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也十分紧迫。读完这本书,我心中减少了对心理咨询的粗浅认识,也学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些知识,在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应该更有底气了。我仿佛触摸到了打开孩子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心觉温暖。

  当今的学校里,专职心育教师的还是很少,还不能满足学校心育工作的需求;许多从事心理教育的老师渴望自身专业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他们凭借着一份热情,无私地投入这份工作,渴望自身工作能得到领导、同事、家长、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心育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的、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孩子……《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这本好书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上的心灵之窗,让我对心理学这门枯燥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毕老师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我跟着她的故事,心被她的文字、语言轻轻地拨动:我明白了老师要定时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小学生的心理不像成年人,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填补和删减;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身份是教师,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时,请忘记教师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她的父母、哥姐,让他们信赖你,愿意与你倾诉;找准心理教育的切入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更多关注的不应只是现象,而是追寻问题的源头;不能泛化,认为孩子一错皆百错,一好便是光环照耀,万事皆好;在姿态上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对话时,要弯下腰来,与孩子平视,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心理咨询可真是一项科学工作,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助人知识来帮助求助者,使他们认识到困扰的原因所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从而改正不良行为,达到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阅读完这本书,心中已洒满阳光,保持身心强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愿所有人健康、平安、快乐!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3

  我想,也许要换一种方式,把我的种种感悟,特别是很多访者所给予我的宝贵精神馈赠,用字去表达,去传递一种友爱和成长的信念。一本书的定价不过几十块,普通人吃一顿家常饭的花费。如果有人在看到这书的时候,书中某句话轻轻地碰撞了一下他的心,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摘自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前言

  这句话引起了我莫大的共鸣。作为老师,面对学生,难道不正是这种心理吗?如果我们能教给学生一点知识,给予学生一点生活上的帮助,给学生一点人生的启发,我心里也会感受到莫大的喜悦。同样,今天我所写如能给大家一点思考,我也同样感到莫大的喜悦。

  《谁是你的闺蜜》一中的张小锦不惜花钱要除掉妈妈的闺蜜,原因很简单她认为妈妈的闺蜜在毁掉她们的家庭。可是妈妈的闺蜜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是一个"小三"相反,妈妈的闺蜜对"小三"深恶痛疾。正是由于她一直鼓励小锦的妈妈与出轨的小锦爸爸离婚,所以小锦才想着要除掉这个人。天真的小锦以为只要没有了妈妈的闺蜜,她们家庭就不会破碎。小锦之所那么讨厌妈妈的闺蜜,原因还有就是妈妈总是以为她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于是妈妈选择把所有事都瞒着小锦,只跟自己的闺蜜讲。而小锦认为自己才是妈妈最应该倾诉的人,自己才是妈妈真正的闺蜜。于是她想尽办法吸引家长的注意。她装生病,她逃学,她离家出走。小锦很苦恼,妈妈不理解她,以为她什么都不知道。爸爸不理解她,认为她任性胡闹。老师也不理解她,觉得她无心向学。

  生活中我们总是以大人自居,小孩永远是小孩。殊不知,小孩已经在我们不知道不觉中长大了。他们想的,他们懂的比我们比能想象到的要多得多。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引导,也许她就走进了死胡同里出不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是为人父母却不用考证。可是大家都知道,父母对于孩子说是多么重要的啊!父母教育孩子、与孩子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这个孩子的成长。

  作为家长,我感悟到一定要以爱与平等的`交流作为前提,一定的心理知识作为辅助,把我们的孩子引领到一条光明的大道上去。切不可以为孩子好,就作一味的隐瞒。这其实就是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家长也是需要考证的!如果你是一名合格的家长,决不能故步自封,(fsir)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孩子的真正引路人。还记得以前我看过一部记录片《镜子》,讲的就是父母、家庭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原有很多时候,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作为老师,我感受到的是老师之路任重道远。老师一要定时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数据信息和现象。而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学生的心理不像成年人,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疏导或激励。要知道,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身份是教师。在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时,我们应该忘记教师的身份。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掌握的一门技术。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拥抱都可能改变一个人。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助人知识帮助身边的人,减少或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一向喜欢毕老师的作品,是因为我认为她的作品洋溢着人性的温暖。这一本《心理咨询手记》也是这样。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毕淑敏,总是面对千奇百怪的咨询者。这些形形色色的咨询者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和问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也许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

  希望你我读罢此书,都有所获。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4

  前天工作忙碌烦闷之余,我用一个多小时读完了这本书。从书名或者是目录,我就知道这是一本很休闲的书。所以才会选择读它。这是上周五吃饭的时候,最爱读书的朋友格格送的。她自从零几年听了俞老师的演讲,听说俞老师一年至少读五十本书,从此她列出自己的计划,纪录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

  她在我的建议下买了kindle,但很快闲置不用,继续每年买很多纸质书。看完的书她会送朋友,我只是在群里稍微流露出对这本书感兴趣,没想到难得约到她吃饭就随手送我了。

  看完这本书的我和她感觉类似,原来心理咨询是这样的过程。每一次读书我都在思考如果我是作者或者书里的主角,我会怎么做。这本书颠覆了一些我关于心理咨询的想法。然后我心里模模糊糊有了界限感的定义。

  所以前天晚上我没有去打球,和男朋友理论去了。快吃完的时候,可能是我强大气场,也有可能是我铿锵有力的一段话,反正我震惊到了我们的左右座。但我依然保持淡定,简洁有力地说完了我的想法。他最后如我所料说,你说得对。这次赞同不再是敷衍,而是真正把我当成一个在思想上和他差不多的人对待了。

  这本书后的豆瓣内容简介,写的很全面。大家可以提前看一下。简而言之这是一本讲故事为主的书。

  毕业后我的两三份工作,每个都是每天要与很多陌生人沟通的。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变成了一个一般人看不出来内向性格的外向型人。工作中我发现让自己要表达的事情被其他人理解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简单在于沟通是每个人的本能,人是社会型动物。复杂在于每个人心里的某个事情或者词语的定义不同。我最早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特别不能理解学员反复问我很简单的问题,比如视频课是否能反复学习。复杂一点的,学员会纠结缓存和下载是什么意思。最近他们开始纠结什么叫做循环直播。

  我以为像我这样很少看电视剧或者综艺的人已经很落后了,结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我不太会很骄傲地批评别人如何如何了。这几年我学习了更平和的沟通方式,我学会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法。所以最近工作之外的我小有成绩,上周二我获得了集团优秀读者的称号并参与了18财年颁奖典礼。这是对于其他人微不足道的一次获奖,但却是我的工作中第一次实际得奖。这个小成就会激励着我更努力地工作和学习。

  其实几年前我备考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我是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但一些偏见让我知道了心理咨询师需要很强大的心理素质,当时的我被吓住了。加上考研备战没有尽到120分的'努力,所以我最终没考上,直接工作了。然后兜兜转转现在意外做着教育咨询的工作。这是能发挥我的特长,也很有挑战的工作。

  这本书里的案例以及作者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让我清楚地看到我和她的差距。所以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淡也不算特别大,因为最后三分之一的书是作者的散文。散文很有道理,但是我对道理不那么感冒,我更喜欢故事。现在最好的能让我思考也记住的书,都是因为我把它们当故事书来看的。

  如果我还想在工作上更进步,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育咨询人员,我应该学习这本书里的一些方法,比如见微知著,同时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现在我已经能做的还不错了,未来还可以做得更好。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本书的一些案例可以让其他人学习到,如何与伴侣或者是孩子或者是父母或者是上司或者是下属良好沟通。

  如果我写的内容让你对这本书感兴趣了,但是读完你却失望了,请不要埋怨我。这可能是你没有一颗发现新鲜事物的心。或者说你现在没有理解这本书的机缘。不要着急,慢慢探索适合你的书,与大家共勉。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5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更好的发展,那就不但需要强健的体魄,也要一颗非常阳光的心。——题记

  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好好地阅读了《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对心理咨询一窍不通的我,原本以为书中记载的都是一些枯燥的心理理论,真正接触到这本好书后才发现,书中都是作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写下的一些手记,它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有很多当事人的曲折故事。

  毕淑敏以其独特的作家视角和心理医生的洞察力,恰如其分的语言,形象生动的词汇,描绘出当事人的感受、困境、矛盾,内心的种种挣扎,从她的行文中可以感受到每位来访者的真实感觉,如身临其境。书中的当事人,有成年人,也有学生,这让我想到在现代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也十分紧迫。读完这本书,我心中减少了对心理咨询的粗浅认识,也学到了心理咨询的一些些知识,在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应该更有底气了。我仿佛触摸到了打开孩子们心灵之门的`钥匙,心觉温暖。

  当今的学校里,专职心育教师的还是很少,还不能满足学校心育工作的需求;许多从事心理教育的老师渴望自身专业素质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他们凭借着一份热情,无私地投入这份工作,渴望自身工作能得到领导、同事、家长、社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心育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的、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孩子。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这本好书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上的心灵之窗,让我对心理学这门枯燥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并且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毕老师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我跟着她的故事,心被她的文字、语言轻轻地拨动:我明白了老师要定时开展心理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小学生的心理不像成年人,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应走进他们的心灵,进行填补和删减;站在讲台上时,我们的身份是教师,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时,请忘记教师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她的父母、哥姐,让他们信赖你,愿意与你倾诉;找准心理教育的切入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更多关注的不应只是现象,而是追寻问题的源头;不能泛化,认为孩子一错皆百错,一好便是光环照耀,万事皆好;在姿态上与学生平等,与学生对话时,要弯下腰来,与孩子平视,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尊重与关爱……

  心理咨询可真是一项科学工作,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助人知识来帮助求助者,使他们认识到困扰的原因所在,帮助他们调节情绪,从而改正不良行为,达到恢复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

  阅读完这本书,心中已洒满阳光,保持身心强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愿所有人健康、平安、快乐!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 6

  毕淑敏1969年从军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

  初识毕淑敏源于《昆仑殇》,当时对昆仑山很感兴趣,所以就看了这本书,现在小说的具体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不过认识了作者毕淑敏。让我深深记住这个作家的则是她的散文集《西藏,面冰十年》,她说,若问我在西藏这十年做了什么,那只不过是看了十年的冰,救了几个人的命而已!

  多么轻描淡写,又多么的让人崇敬,有多少人能够在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待十年,又有多少人能够拯救别人的生命。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科学工具,毕淑敏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数十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心理咨询案例,引导读者建立自我疗愈与修复机制,学会如何从容应对心理危机,构建持久亲密关系,活出安宁幸福人生。

  应该“魔由心生。时刻检点自己的心灵宝库,可以储藏勇气,可以储藏经验和教训,可以储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储藏应该。”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张魔床,这种魔床有一个最通俗简单的名字,叫做应该。从小我们被教导应该勇敢、坚强、自信、大方,应该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等等,我也一直认为我们应该对人友善,彼此信任,对国家对伴侣忠诚,对工作有责任心有担当。这样的应该太多了,以至于有人认为我成绩好,我就应该是全能的,不停地给自己增加枷锁,以至于如果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会自贬自怜,落落寡合。

  其实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举个例子,做警察应该勇敢,不勇敢就不能做警察了吗,没有这样说的,警察可以拥有勇敢这样的品质,而不是应该是勇敢的。只要我们内心拥有美好的品质,并用这些品质来指导我们行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不要用应该捆绑自己,更不要去捆绑别人。不能用自己的处事风格或者是非观去决定别人应该怎么做,而对别人进行评价,这对人对己都不好。

  “坦言是一种勇敢,因为你面对着世界,发出了独属于你的声音。坦言是一种敢做敢当的尝试,因为你既不是权势的传声筒,也不是旁人的回音壁。”

  之前在抖音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哭着对她的同伴说我不喜欢你了,你不再是我的好朋友了。画面很是惹人怜爱。很多人评论只有小孩子才能够想什么说什么。小孩子拥有的就是坦言,其实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坦言了吧,想什么就说什么,可是为什么在成人的世界了就没有那么多的坦言了呢,因为有人认为坦言不安全,遮遮掩掩才是老练,坦言是缺少城府涉世不深,坦言是性子直,不会处事。其实,所有的拒绝坦言是因为我们的弱小,因为坦言,我们可能被心爱的异性拒绝,可能得罪昏庸的上级,我们的一切弱点都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可是不坦言我们就能成功了吗,就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吗。不是这样的,不说出来难道要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吗,我们的心应该是空而大,而不能被当做堆积各种负能量的储藏室。

  如果你反对,你就旗帜鲜明。如果你热爱,你就如火如荼。如果你坚持,你就矢志不渝。如果你选择,你就当机立断。学会坦言,让我们更轻松的行走。

  微笑不是一种技巧,而是心灵自发的舞蹈,我喜欢微笑,但那必须是内心温泉喷涌出的绚烂水滴,而不是靠机器挤压出的呻吟

  该愤怒的`时候,拍案而起,该坚持的时候,固守原则,该意气风发的时候,潇洒自如,只有心理上长不大的人,才会在得病的时候,又恢复成一个小女孩的幼稚心理。我已长大,只能独立面对命运的残酷挑战并负有英勇还击的责任。

  把自己的生命和一个不靠谱的人联系在一起,我只能想象一出浩大悲剧的幕布。身体的残缺不等于人生的不幸。沉默有时候是哺育力量的襁褓。

  内心平和而坚定,再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就可以外柔内刚了。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毕淑敏名言名句12-27

毕淑敏名人语录12-16

毕淑敏语录15篇12-10

小记者采访手记_700字01-21

南塘金茂府手记作文08-18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01-19

毕淑敏散文的读后感09-20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1-04

毕淑敏座右铭说说40句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