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有感

时间:2022-08-25 08:16:47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闲暇之余,读完了从市图书馆借来的一本有关王阳明的通俗传记《明朝一哥王阳明》。我是因为想更深入的了解王阳明,了解他的"心学",才在偶然翻阅图书时,信手抽出这本书并带回家来读的。

  当时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笔锋幽默、妙趣横生但又不乏深刻锋利,嬉笑怒骂中见微言大义。这是我们80后文人特有的一种文风,尤其是在三十岁前,爱好文字的80后青年很多都有这种特点。

  这本书的作者是吕峥是一个986年生于四川成都小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是一个靠文字为生的典型文人。川人自古幽默乐观,他的文字那么有趣搞笑但又发人深思,跟他川人达观豁达的天性,以及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分不开的。"其文风兼具当年明月的幽默和韩寒的犀利,但对传统哲学深刻的认识与精湛的表述为二者所不及"网上如此评价这位新锐历史作家,也算是恰如其分。

  据说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是他批阅三载、增删数次呕心沥血之作。作者用幽默的笔法举重若轻的把王阳明坎坷传奇、荡气回肠一生写的精彩纷呈,一个天赋秉异,从小立志做圣贤并历经磨难后悟道圆满,并以此"立德、立功、立言",成为几百年来古今中外诸多杰出人物的道德楷模、精神支柱、事业偶像的王阳明跃然纸上。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止于幽默风趣的文字,不止于把故事写的好看,还深入浅出的在作品中夹叙夹议,梳理中华文化的道统和传承,并把王阳明"心学"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让人在或哈哈大笑或会心一笑之余不觉间对"心学大义"多了很多感悟。

  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王阳明心学不宥于儒家,没有门户之见,而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融会贯通,取其精华,自成一家。绝学无匹,浩然正气,胸怀博大,再加上一生的惊绝文字和不朽事业,王阳明想不流芳千古都难。也无怪乎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曾国藩、张居正这些历史牛人等一致推崇了,王阳明"心学"甚至称了近代以来日本大和民族的精神支柱,甚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算是一个民族笃行"阳明心学"下的伟大变革。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曾预言,2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其实确切来说,2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儒道释"文化,而王阳明的"心学"正是儒道释三家融会贯通后的集大成者。

  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经过高速发展后,目前几乎进入一种失控状态,整个世界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国际秩序和经济发展表面有序、繁荣,实则处于崩溃的边缘。世界的未来需要中国智慧,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哲学的指导。中国的现任领导人提倡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精华,可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凡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无不是内心强大之人。相由心生、行为心致,一个人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并坚持知行合一,则成就的取得和事业的铸就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我前段时间,总是时不时感觉到"心空",甚至感觉到迷茫,偶像的幻灭、信仰的动摇和爱情的缺失实际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我自从去年考司法考试和今年重新择业后,读圣贤书读的少了,修身不勤了,不能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很好的"慎独",我本性里的光明不能彻照自己了。我一直觉得三十岁左右重归本性、返璞归真,成为一个真实、诚恳、坦荡的人,现在看来明明德、修身向道是一辈子的事情,心正则邪气不入,志坚则无坚不摧。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圣贤因学而至,因悟而成。"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阳明心学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尤其是儒家文化,而《大学》正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大学之道,微言大义,值得我们一生去领悟和揣摩。

  以后的闲暇时间,我要少些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少做些无谓的无聊之事,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多读一读"儒释道"的经典,多学些经世致用的知识。希望我的智慧和修养也与年龄一样与日俱增,不敢奢求今生能成贤作圣,但是希望自己能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光明,胸怀坦荡的心正行端的君子——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正道直行、无私无畏。

【读明朝一哥王阳明有感】相关文章:

读王阳明传有感03-07

王阳明名言02-10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2-21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24

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有感09-22

《王阳明》读后感04-25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篇)04-02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篇04-02

明朝一个好玩的朝代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