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06-07 10:58:43 读后感1000字 投诉 投稿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2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10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20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

  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按他所说,人类社会将非常具有创造性,可是创造性也许并不是那么跟爱有关。

  在读这本像短篇小说的小书时,收获也并不少,对弗洛姆本人,对他的理论都有了很多了解,这是读一本好书所能够带来的收获。比如,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他的人生历程在书中也有所讲述,咨询师、教授,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波折,另外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政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因。

  弗洛姆的理论并不像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精彩。他说:“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也因此并不太让人信服。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这种理论同样让人难以相信。“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他对成熟的人的定义也很有道理:“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弗洛姆在书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是最多的。他有些反对弗洛伊德的地方:“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和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两相比较,我倒是觉得弗洛伊德更正确。其它也有好多地方谈到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全然反对的:“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是为了否认弗洛伊德学说在传统观念圈子里引起反对和批评的那部分理论。但是性风俗在这五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在中产阶层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惊骇。”“温柔绝不是如弗洛伊德所说是性本能的升华,而是博爱的一种直接表现,既表现在爱的生理形式中,也表现在爱的非生理形式中。”“在现代思想中,斯宾诺莎、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提出同样的原则。在斯宾诺莎的哲学中,重点已从正确的信仰转移到正确的生活道路。

  马克思也提出这一原则,这表现在他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弗洛伊德的悖论逻辑使他发现了心理分析疗法的过程,也就是更加深入体验自己的过程。”弗洛伊德对宗教的这一信仰形式的批判是完全正确的。缺点只在于弗洛伊德没有看到单神宗教的另一方面和这一宗教的真正核心——这一核心导致否定神的概念。”“弗洛伊德的概念完全符合二十世纪初完整的资本主义精神。”“弗洛伊德对爱情的看法符合十九世纪物质主义意义上的男权主义,而沙利文的定义是来自于二十世纪被异化的人”“很有必要把弗洛伊德的发现从生理的范畴转换到生存的范畴中去,并进一步发展他的理论”,最后这方面还是不太懂。

  不过有时他的分析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人从同母亲的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如果人不是这么发展就会导致神经机能疾病”。书中对神爱的阐述也显得有点太多了。最后在“爱的实践”这一部分,弗洛姆讲到如何去爱。就像古训所强调的一样,他也强调了专心这一要素。他说:“如果专心地干,那么干什么就无关紧要了,无论干什么,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都会增加一层现实意义,因为干事的人是完全开放的。”“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在书的最后,弗洛姆引用了马克思的话,这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的关心:”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的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这本小书确实给人很多深刻的启发,可是对于我,还不止如此。我还在自己的书群里跟大家分享了这本书的一些精彩理论,这种尝试把大家都集中起来,一起分享,一起交流,对大家共同的进步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最让我高兴的。前天还用同样的方法分享了《优势谈判》这本书,效果也很好。以后还会继续分享更多好书,也许会发展得更为专业呢,而这都是这本小书给我的启示!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2

  《爱的艺术》和《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这两本书籍,当它们同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映入我脑海中的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的爱。无可否认后者那种肯定的精神让我钦佩,但我个人更乐忠于前者。爱这一名词渺小而又伟大,从我们哇哇落地之时起,爱这一词汇便时刻萦绕着我们。无私的母爱,沉默的父爱,单纯的友爱,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的师生之爱,无一不温暖、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它的主要内容是该篇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很认可前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因为爱并不容易,就不去认识它的种种困难,以及实现爱的条件”。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我的回答是“是”,但这门艺术深刻而又艰难,尽管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答案,却又无能为力,仅有极小部分的人去研究这门艺术。第二章爱情的理论中对爱情的阐述,使我感到陌生而又复杂,略感熟悉的也只有母爱、父爱、博爱、以及自爱。第三章中的理论,通过时间的积累证明它的不可实现性。在文章的最后爱的实践中告诉我们,不管是木工、医学、还是爱的艺术,都需要一定的训练,专一,耐心以及全力以赴。通读全章,不得不惊叹于它的深刻,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讲,实在是晦涩难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读不下去,只是对于这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我觉得我以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领悟和消化它。

  弗洛姆的文章中说,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责任心就会变成对他人的一种控制。而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何尝离得开这四项呢?来自不同城市的我们一同汇聚在这里工作,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彼此相识相知,在对方的身上认识彼此的独特个性,促使对方努力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们,这是尊重。身着白衣踏进院门,需要我们时刻踏实严谨,精益求精。不仅是对工作的认真,也是对患者的一份关心和一份责任心。讲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我院发生的一件趣事。上班期间,一位阿姨拉着工作者一起跳舞,问及缘由,是大夫精湛的技艺,极致的护理,让阿姨可以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看着她开心的脸庞,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强!

  最后让我引用彭沙尔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情,任何人”。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3

  有人说,“相爱的艺术是相同的,失去爱的人儿各有各的失误。”爱是一门艺术吗?让我们听听的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对爱的理解。

  艾里希弗洛姆,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他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是家中的独子。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执教于高校。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病逝于瑞士家中。

  弗洛姆的思想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除了《爱的艺术》,他还创作了《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著作。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一切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自制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在第一章中,弗洛姆明确提出,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一是只研究怎么被人爱;二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三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第二章是关于爱的理论,也是全书中花费最多笔墨来阐述的一个部分。弗洛姆首先谈了爱的要素。对人来说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4

  刚刚看完这本书,觉得有些东西真的是很值得思考的。

  首先,看完这本书我想领悟到的第一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至于这一点,我想从四个方面来稍作解释。

  对于朋友来说,我曾经很羡慕那些有死党的人,觉得有一个死党时间很幸福的事情,因为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有这样的一个人来听我们倾诉,然而,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并不会再去羡慕那些人,这并不是没有拥有死党的渴望,只是说死党也并不是真正能了解我们每一个想法,就像有一位德国的哲学家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当朋友不能理解我们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以一种尊重并且爱护的态度来安慰,关心自己。此时,也就是我所说的自我的存在。

  对于父母和孩子,我们很多人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一切,但是我想并不尽然,我们拥有拥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应该因为父母和孩子的一些不开心就影响自己的心情。

  对于爱人,由于本人的经历尚浅不知道该怎么理解,所以暂时不做思考......

  其次,是对于最后的爱的实践的一些想法,我们有时候因为自己一个人而无法安静下来做事情,但是,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个体,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是赤裸裸的降临,走的时候也不会带走任何的身外之物,既然如此,我想从中唯一可取得就是真正安静下来做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一个学生就读书吧,白领就工作吧,毕竟,人生的多数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一个人在进行大脑的思维活动,别人也不可能进入我们的思想之中,不是吗?

  最后,是一个小小的感叹,在这本书中,我隐约的感觉到作者对于东方文化智慧的推崇,所以,现在对于本国文化也很感兴趣,当然,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罗素对于中国文化的辩证看法:他觉得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和谐的文化,中国人对于生活中采取的一种幽默,泰然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但是有时候,中国文化太过于和谐,从而有一种迂腐,愚昧的倾向,我觉得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是应该适当融入西方文化一种积极进取的特征。

  当然,看完这本书,心情因为有这样的体会而开心,也由于他深沉的文笔而多少感觉有些压抑,因此,最近还是要看看一些比较轻松的东西,来调剂一下自己的情绪。还有,最后一点,千万不应该去拿书中的东西来套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该怎么活就怎么会,毕竟,生活还是和书中的情景有些出入之处的,在生活中还是应该以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基矗

  由于本人还不满20岁,看法不一定完全成熟,请大家多多见谅。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5

  本书作者弗洛姆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艺术。在不断的学习与体会中增强对爱的理解才能体会爱的真谛才能在爱与被爱中享受幸福。本书给我们广大的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教导,让我们学会如何爱自己与爱他人。爱需要的相应的能力也是多个方面的。首先,爱是给予而非一味地索取,真正懂得给予的人才是真真切切懂得爱的真谛的那一类人。你要学会主动的给予,此处的给予多为精神上、心灵上的无私奉献,而非物质层面上的。爱本身就是心灵上的洗礼、心灵上的充实。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给予都为被动的,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的驱使下而去付出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本书所指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纯洁无私的、没有压力的,只为自己内心的喜好,自己内心的满足,这样我们付出的爱才会是无限的,永恒的。

  第二个能力是尊重。尊重是爱的长河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恋人之爱、父母子女之爱都需要彼此的尊重。彼此之间尊重是最可以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一剂良药。在生活中,你如何对待他人决定着他人将如何对待你,这是一个很现实并很普遍的事实。尊重你爱的人,你才会体会到真爱,才会给被爱的人自由、尊严以及信任感。只有尊重,你才会拥有真正的爱情,你才能走进他人的心。

  第三个能力是关心。关心是爱一个人最深切的表现。如何做到真正的"爱人",不是简单的话语,而是体贴入微的照顾与关怀。担心他的身体、心情,甚至是他的衣食冷暖,这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很多人却无法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这便不是"真爱",也没有学会爱的能力。真正的关心是希望自己所爱的人一切都好,关心他生活上、工作上的一切事情。失败时帮他出谋划策,帮他分担;成功时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管怎么样,都陪在爱人身边,荣辱与共。

  第四个能力是责任心。爱一个人要有责任心。若想和其在一起相爱,便需要做出慎之又慎的思考,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任何不负责任的事情。一旦选择便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爱"的基本能力,如果没有责任心,切实履行爱的诺言,又如何能保障给爱人的幸福,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人。责任心是一个人成熟的基本体现,切不可随心所欲。爱是一个神圣的行为,切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胡乱行动。爱是需要纪律和秩序的,只有拥有责任心,才能懂得如何爱人、疼人、照顾人,才能对自己所爱的人负责,才能维系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才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人不受伤害。

  "爱"真的是一门难以捉摸的艺术,"爱"在嘴中很容易,"爱"在生活的一点一中很难,只有"爱"的陪伴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只有学会如何去爱,我们的精神与心灵才能够得到满足。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6

  爱,总是一种容易令人动容的情感。我们向往爱,追求爱,呵护爱,也曾经或将要在爱的道路上经历许多不尽为人知的苦楚与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爱,或者说没有体会到爱是一种艺术。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就肯定了爱是一门艺术,向我们娓娓阐述了爱的理论,并引导我们进入爱的实践。我想,当我们透彻了解了爱,我们的思想会到达一个新境界,灵魂也会得到升华,因为爱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净化人心的过程。

  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爱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缠绵的爱情中,或离或聚,或悲或喜。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不被这些情感所困扰,每个人对待爱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渴望爱情,憧憬爱情,爱的种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样的自然,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生存的规律。或许像弗洛姆认为的,人内心存在一种孤独感,它使得我们寻求与外界的联系,选择群居甚至纵欲的方式解决由孤独感引发的恐惧。

  真正的爱情,可以帮助人从精神上削弱孤独感,爱情的磨合是绝佳的摆脱孤独恐惧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艺术是一种平等与和谐的艺术,我们懂平等,也懂和谐,但是我们还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爱情是两个灵魂的邂逅,充满浪漫气息,但这远远不够。两个灵魂两颗心,相遇相知相恋,爱意令两个人融为一体却又保持着各自的个性,他们抚慰了彼此的心灵,他们用个人的生命完成对另一个人的生命的承诺,他们的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这是我心目中的爱情。

  爱并不只局限于爱情,还包括博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自爱乃至上帝之爱。我特别为书中所讲的“博爱”而感动。“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爱意的责任感”,即使无法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只要有一个人做到了,他便会引导更多人拥有博爱之心。世间万物,会因为有这样的博爱而充满生气与希望。我想,博爱不是泛滥的爱,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与社会法则之上的,或许,博爱也可以说成是公正、责任、善意的结合体吧。

  爱的这门艺术,需要人们看清自己,也要看透爱。弗洛姆用了两句简单的话来表明不同程度的爱,让我印象深刻:童稚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细细体会,给我很大感触。经历了年少无知,看多了世间冷暖,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懂得了爱的付出而不考虑自私的拥有,收获爱反而会变得次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爱的给予缔造了爱的升华,展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活力。

  读一本好书,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哪怕现实太现实,也要努力学习爱的艺术,实现生命的价值。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7

  刚刚才将费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读完,它不仅让我进一步的理解爱的含义,同时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爱的艺术》从人类最关注打的爱情话题着手,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历史以及爱在现今时代所遇到的价值和精神危机。

  在未读这本书前,我和大多数的人一样片面的认为爱就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爱本身十分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困难在于找不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粗浅的。但在费洛姆《爱的艺术》里我找到了那个指引着我前进的灯塔。

  确实爱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我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等一样去开展行动。人们往往通过外在因素来赢得别人的爱。如男子所采取的方法是在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获得成功,尽可能地攫取权力或获取财富。而女人通过塑造形体和服饰打扮等手段使自己富有吸引力。虽然在现今社会里,这种行动很吃香,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内在因素。

  爱应该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用不是强制的产物。爱包括了给予、责任、尊重、关心、了解等,在爱别人之前必先自爱,如果一个人能创造性地去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但他只爱别人,那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爱。

  爱是给予,只有你付出,给予后才会有收获,俗话说的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千万别认为给予就是在吃亏,其实他是爱的另一种诠释。

  爱是责任,因为爱,一个幸福的家庭诞生了,从此作为家里的支柱就有了所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

  爱是尊重,我们应该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不能利用对方,给对方自己的空间与自由。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应该先了解对方,如果你不了解对方,那么想尊重对方就不怎么可能。

  爱是关心,这一点母亲对孩子的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我同很多人一样认为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母亲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成长中占据主导地位。

  爱有恨多种,如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性爱、上帝之爱等等。它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所以细心的去观察与感受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读完《爱的艺术》这本书,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叹就是我隐约的感觉到作者对于东方文化智慧的推崇,所以,现在对于本国文化也很感兴趣,当然,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罗素对于中国文化的辩证看法:他觉得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和谐的文化,中国人对于生活中采取的一种幽默,泰然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但是有时候,中国文化太过于和谐,从而有一种迂腐,愚昧的倾向,我觉得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是应该适当融入西方文化一种积极进取的特征。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8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消极的因素和不稳定的后果,而爱却可以满足人类这内心最强烈的追求,通过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起来,去克服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在爱中实现人于人之间的统一。或许爱的本质便是解决人生存中孤独境遇的最好的方式吧。

  在希腊神话中,人原本有四只手四只脚及两个头,但宙斯将人一分为二,因此人终其一生都在找寻遗失的另一半。人们很渴望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可以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可以百听不烦,但他们却忽视了爱作为一门艺术是可以学习的。同时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一重要而神圣的爱情被很多事务所挤压。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

  因为对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获得了这些便有了被人爱的资本,也恰恰因此,很多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那么如何呢获得爱呢?弗洛姆在这本书中告诉读者,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获得,它是一门艺术,就像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这门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爱是一种积极的,在人内心生长的东西。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因为给并不是放弃,被人夺走东西或者做出牺牲,而是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们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们体验到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能力。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弗洛姆说:"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取得这一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人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

  凡高说过:"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父母之爱、异性之爱还是朋友之爱,如果你想拥有一份成熟的感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加成熟。而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成熟的人态度上的集中表现。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和责任心就会变成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在爱情里,尊重和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达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赖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爱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艺术,只有爱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只有学会如何去爱人,才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满足。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9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人们往往因为不被认同、不被爱而沮丧,也因此将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园中,拒绝打开爱人的心扉。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给予是最高力量的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予,人们展现自己的力量与自信。当我们回味对爱的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无怨的给予让还是孩子的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我们认为被爱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当我们走向陌生的社会,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我们失去了从前从亲人获取的那种理所应当,心里的误差让刚刚脱离稚嫩的我们无所适从,因而进入思想孤寂的樊笼。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对爱的理解。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母体的胎衣出生时就脱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当我们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摆脱。能够给予成熟的爱就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表现。成熟的爱的发展融合了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这样他既能相信世间有无条件的祝福、无条件的平和、无条件的爱,又明白有些爱需要自律、需要争取。并因此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得心灵柔软而坚强。

  给予别人成熟的爱首先要学会成熟的爱自己。爱父母是感恩、爱世界是博大。爱自己往往是爱的起点——因为比任何人更全面了解自己、因为比任何人更密切的关注自己。当然也要关注爱的发展,以避免趋向它狭隘而自私。爱是一团火焰,如果仅让它燃烧在自己的内心,那么结局便是一场惨烈的焚毁;爱是一团火焰,如果能将火种传播给他人、给予他人真诚的祝愿、黑暗中的照亮和寒冬中的温暖,那么来自他人真诚的、明媚的火光回应,就会让你明白爱他人同样就是爱自己。因为在爱的世界里,自己与他人、不同的个体之间本没有太鲜明的界限。只是因为爱的狭隘,所以才鸿沟尽现。

  弗洛姆从心理学和西方社会学的高视角鸟瞰爱的关系、探寻爱的真谛,因而对爱的诠释深刻全面而独树一帜。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哲学与读者的思想零距离碰撞,如小石掷入心灵幽潭,泛起阵阵涟漪、引起强烈的共鸣。读罢意犹未尽,所领会的不仅是爱的思索更是人生的哲学。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0

  《爱的艺术》一书,说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世间所有的大爱和小爱。

  首先,说说爱情吧。“成熟的爱情,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即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事实上,我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有能力去谈论爱情,为什么?因为我的不成熟,因为我的恐惧和逃避,至今我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过恋爱的状态,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情。

  这本书里介绍了几种经常出现的非理性的爱情形式:偶像化的爱情,倾向于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失去对自己力量的觉悟,在被爱者身上失去自己。没有人符合崇拜者的`心愿,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失望;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如果爱情成为两个真是的人之间的一种现实关系,就会僵化了;投射做法,回避自己的问题,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对自己的问题和弱点不闻不问,永远在考虑如何指责对方或教育对方。

  上述几种形式,我看到了自己思想中与之相同的地方。值得检讨的是,我总是活在幻想中,把一个真实的人现实状态忽略到,只看到了我想象中他的图像,没有客观认识一个人和了解他的真正本质;同时,我还把爱情理想化,把它看做是避风港,以为爱情意味着没有冲突和争吵,所以面对不完美的对象,不完美的关系,我忽略了不完美的自己,一味追求不存在的完美。

  另外,此书也让我对真正意义的母爱增加了一点认识,母爱是无条件的,对自己孩子的生活和需求做出毫无保留的肯定,关心TA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使孩子热爱生活,要让TA感到“活着是那么好”,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难以做到的一点,母爱还包括对孩子的放手,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继续爱孩子。正如老师育儿课上所说,虽然很多人都当了父母,但是我们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做一位爱而得法的父母,我们凭着一腔热情,对孩子倾注所爱,做出一些为TA好的行为,但是后来却发现孩子没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那个样子,他们甚至拒绝我们对他们的好,想着早点飞离我们的身边。因此,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修行。

  《爱的艺术》里面提及的一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爱情,还适用于亲子、友情和博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接受他本来的面目,不想去控制和利用他。还有,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是给而不是得,把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丰富了他人,提高自己和对方的生命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1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我不敢以读懂爱的艺术自居,在这里仅是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梳理一下爱的艺术。

  一、爱的知识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对爱情的定义是客观而全面的。客观是因为他对于爱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则是他将爱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考量。在书中无论是对爱的定义,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爱的阐释都更侧重于社会这个维度。在他的眼中爱情可以解释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给与得的认知。我认为基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爱情是必要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活。爱是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从弗洛姆对个人到族群到国家到社会的进化这一过程的客观描述中,表述了人为什么需要爱。掌握爱的知识,人将更容易摆脱孤独、恐惧和自身的局限,达到完整和统一。

  二、爱的给与得

  弗洛姆说:“爱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它是人们内心的成长,而不是被捕获。总的来说,它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也就是说,爱是先给予而不是获得的。“如果你读这本书,你会发现给予是充满了弗洛姆的每一个爱的观点。”。对所给予的关系的阐述,使我们能够区分幼稚爱情和成熟爱情的不同原则。正如弗洛姆所说,天真的爱伴随着我的爱,因为我被别人爱着,成熟的爱伴随着我,因为我爱我的妻子。天真的爱来自需求,成熟的爱是建立在贡献基础上的。至于不同的爱的对象,弗洛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爱:所有生物的普遍爱,孩子的母爱,爱人的爱,以及对自己的爱,以服务于神圣的爱。

  三、爱的实践

  如果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知识和努力。是的,不知道什么是爱的人是苍白的,不知道如何去爱的人是盲目的。从社会维度解读爱的动力是人为了达到同一社会或自然而分离、摆脱孤独和恐惧的统一。这种动机是我们爱情的勇气,但也是自我认知的局限。弗洛姆说,爱是实践,是认识目标和认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经历。他来自你的情感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处理投射到你的脑海中,成为我们认可的爱。经验需要客观的理解,而投射需要理性的确认。

  四、以爱的名义

  爱是一门艺术。它是每个人心中的种子,爱是人类的本能。但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本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而逐渐退化,离我们的生活本质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反思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会关系都以爱的名义消失了。爱情成了一个标签,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天堂。爱是我们生活的体现,也是体验人生历程的通途。学习爱的知识,培养爱的艺术,在爱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摆脱人性和社会的局限,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爱,不仅因为我们值得,而且因为我们以爱的名义使一切圆满。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2

  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那样的一份爱,它时而酸涩、时而甜蜜、时而苦楚、时而幸福,然而,就算是心情每天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也还是依旧迷恋着那种感觉,那是初恋。青涩而懵懂的我们在还不懂什么是爱的时候爱上了彼此,在还不懂什么是分离的时候离开了彼此,在期待着永远的时候永远却变成了永远触不可及的遥远。毫无疑问,爱是一门艺术,也许只有掌握了那门艺术,才会获得持久而永恒的爱吧。

  当我拿起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轻轻地翻开带有浓郁的爱的味道的篇章,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句句富有哲理和艺术性的话语。弗洛姆轻轻地告诉我:“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他还对我说:“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得不到满足”,如果想要发展爱的艺术,便首先要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因为天真的、孩童般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其次我们要有爱他人的能力,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可以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也许这便是爱他人的一种能力吧。如果大多数人掌握了这种能力,这个世界上,便不会有那么多的爱的错过。在爱情里,最大的过错就是错过,错过了便是一生。但就是这种遗憾的美,会让我们一生珍恋,没有了地久天长,那些美好的记忆会永远伴着我们去追寻下一站幸福。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来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这种脱离自己的过程、诞生和成熟的过程需要另一种品质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信仰。正如尼采所说是因为人有能力许诺,那么信仰就是人生存的一个条件。在爱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爱情并相信这种爱情能唤起别人的爱以及相信这种爱的可靠性看作是爱情的基本条件。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在找寻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也许上天会对你开个玩笑,让你错过,让你悔恨,让你痛苦,但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礼物呢?慢慢地拆开它丑陋的包装,仔细地品味它带给你的伤痛,它给你的哭,给你的笑,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成长,在成熟,有了更多的勇气去追寻那未知的幸福。

  看啊!远方那束光,那就是我的幸福。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3

  在读过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一书后,感觉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理论,不太容易理解,但是对其中个别问题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自我感觉,弗洛姆在整本书中先是纠正了人们对"爱"这个概念的错误认知,然后向读者讲述了他认为的爱的理论以及对象种类,最后他又提到了爱的实践问题,提醒了读者在锻炼爱的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情。

  弗洛伊德介绍了很多很多关于爱的理论,其中他说学习去爱主要有三个方面:给予,关心,尊重。其中我对"给予"的想法比较多,没错每当我们提及爱这个词语的时候想到最多的爱的方式就是给予,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给予的真正含义呢?就像书中所说,许多人理解的"给予"就是奉献自己,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但是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有一些人的心理还没有准备好无条件的给予,所以其实他们的给予还是建立在他们对"得"的期望上的。这样一旦如果他的给予没有得到回报,他就会认为自己被别人欺骗了,渐渐地奉献,付出,爱也就与他渐行渐远了。而另一些人则更会有一种更加病态的想法,他们自认为给予就是一种牺牲,而他们也会偏激的认为,给予后失去的"痛苦",才是最终追求的美德,所以他们便热衷于给予,热衷于牺牲。而还有一些正常的人,他们给予之后不求回报,超越自己心里"得"的期望。而且他们也不是那种偏激的牺牲。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可能会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真的自己不求回报的付出就一定是已经做到自己的最好了么?其实给予的意义不仅仅是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奉献了自己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你要给予出一种正能量,"正能量"这个词的包含很广。就拿本书中的母爱部分来说,母爱表现于两部分,一是母亲赋予了孩子生命,并且维护孩子,保护孩子的安全。二是要向孩子传递正能量,让孩子热爱生活,正如书中所写,上帝所许之地里流淌着乳汁和蜂蜜,"乳汁"代表着对生命的关心,而"蜂蜜"则代表着对生活的爱,所以我们给予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那种热情与希望。想到这里,想到了我们现在的情况,作为一名中队骨干,我想我们所能够奉献给中队的也不应该仅仅是我们的时间与精力,不能够认为我仅仅是很准时,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已经可以了,而应该给整个中队的战友们传递一种正能量,传递一种积极向上,传递一种豪情壮志,传递一种精气神。要想让战友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首先我们自己就不可以消极懈怠,现在是这样,以后我们进入岗位,参加工作,又何尝不是呢?试想一个生活极度疲惫满腹牢骚的人,怎么会领导出一个有活力的集体?其实这和如何去爱是一样的,首先从自我做起,自己对别人有价值并且有意义的"给予"是去爱的第一步,一个有创造性人格的人认为"给予"是自己生命力的一种表现,而正是他们这种生命力与活力的给予才会正确的去爱。

  书中关于爱的理论介绍了很多很多,可能我理解到的知识其中冰山一角,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爱,正确的"给予"永远是第一步的。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4

  《爱的艺术》是由徳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人的长期经验导致的刻板印象确实容易让人先入为主。拿到这本书看到封面的第一反应是:这书阅读起来应该挺轻松的。结果不尽然,花了将近一周时间才费力地把这书看完。原本以为是轻松愉快的欣赏类文章,结果却是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

  此书共四章:

  一、爱是一门艺术吗?此书阐明爱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求想掌握此门艺术地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二、爱情的理论,从前我们的观念里,爱情是爱里面的一种,跟母爱等同等并列关系。而此书里爱情则是全部:里面包含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

  三、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

  四、爱的实践,爱既然是艺术,则跟画画这些艺术一样,富有理论知识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是的,看这书能发现育儿经验。父爱和母爱是有本质上的差别的,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并非因为孩子满足了母亲的愿望,而是因为这就是她生的孩子。而父爱不同,作为现在的父系社会,随着私有制以及将来需要继承其财产的现象的出现,通常能讨得父亲欢心,与父亲更为相似的更能得到父亲的关爱,因此父爱是有条件的。

  任何一种爱都是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母爱,因此无条件的本质,使得孩子能够获得完全的包容,不用担心被抛弃,消极的一面是母子或母女关系过于亲密,或者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过于强势的话,容易造成依赖性过大的问题,这也是巨婴或者妈宝男的出现的一大原因。而父爱,因为其有条件性的本质,消极的一面是必须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积极的一面是,正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获得这种爱。

  母亲可以在生活上给予孩子安全感,而父亲可以在未来中指引孩子正视困难,当一个家庭夫妻关系和睦,家庭氛围融洽时,孩子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更容易成长为健康的人,所有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首要的,亲子关系应该排在第二位,当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爱,更更容易富有耐心,爱心,宽容。反之父母双方中有一方更加强势的话,还在会更多的像强势的一方靠拢,比如母亲特别溺爱孩子,而父亲对孩子的关注不够,或者如“丧偶式育儿”般情况,孩子会容易发展成为一个十分依赖母亲的人。这种人往往容易感受到无助,需要获得保护,难以获得父亲身上的独立生活驾驭生活的能力。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的学科,个人认为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层面寻其原因,而往往知其心理也能从行动层面采取动作,比如知道了父母的行为和关系对孩子性格各方面的影响,那么如果要培养健康积极的孩子,那么从夫妻关系着手解决则容易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爱的艺术》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5

  阅读弗洛姆《爱的艺术》能够使读者对于爱的理解有一个质的飞跃。甚至说,完全颠覆对于“爱”的既有的认识,都是不为过的。《爱的艺术》的思考方式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具体说,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而《爱的艺术》这本书能够很生动的向我们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人类的生活寻求人道主义的关怀。弗洛姆对与爱的最终认识可以借用马克思的话语归纳为:当个人的全面的发展成为所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在《爱是一门艺术吗》一章中,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学习、训练的艺术。我们往往会被一些假爱情迷惑了眼睛:我们可能关注自己能否被人爱,而忽视自己是否具有爱的能力;我们可能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我们更可能误将一种“情绪”看作是真正的“爱情”……以上种种,在弗洛姆看来,都不是爱情真正的认识。正因为爱是一门艺术,所以是能够通过学习、训练掌握的,只要有强烈的愿望和足够的毅力。

  在《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一章中,弗洛姆认为,人的所有心理和行为背后的根源都指向对于孤独感的恐惧,而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在对他人的爱之中,人们才能够真正克服这种恐惧。而其他克服恐惧的方法,往往产生一种病态的结果,如对权利、对物质的极度痴迷等等,而这也是人们生活在痛苦中的原因。因此,寻找爱情,掌握爱的艺术,培养人类对全体生命的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回答。

  此外,作者还分别讨论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爱的不同对象。而作者对于父爱、母爱的不同特点以及两者的此消彼长对于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一部分对于家庭教育将会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

  概括的说,弗洛姆认为,爱情是对生命以及我们所爱之物生长的积极的关心。在作者看来,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爱情的基础是具有独立性的个体积极关心另一个个体,并尊重对方的独立性。而爱情的方式是给予,是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哪怕是心理上的回报。这与看似追求自由平等,实则以“市场”和“交换”调节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爱情关系,的当代西方社会逻辑是截然不同的。

  《爱情及其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衰亡》一章尽显法兰克福学派本色。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人的异化,人的独立性的丧失。“你给我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的资本主义原则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使的现代社会中的所谓爱情在作者看来,更像是一种交易。总而言之,人们获的真正的爱情越来越困难,人离人之所以为人,越来越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掌握“爱的艺术”仿佛成为了人性自救的诺亚方舟。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6

  了懂得什么叫感情,感情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用心好处,同时也是为了改变之前认为“感情是无聊的东西“的看法,我读了这本《爱的艺术》当然这本书也谈及到了亲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识,自己在这两方面还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为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感情。

  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么感情到底是什么呢?书中的几个词概括了其真正的含义。爱除了给予之外还有这些用心的要素了解,尊重,职责和关心。首先先谈谈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这个人。透过了解认识对方,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为感情所持的职责感和关心程度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那么,一切都只会是盲目的。然后再谈谈关心和职责吧,感情说到底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用心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用心的关心,那么这种爱就称不上真正的爱。关心也自然会牵动感情的另一个方面,即职责感。职责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好处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

  所谓爱人的职责感,就是建立再对他人的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的基础上的。同时呢,尊重也是感情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如果感情没有尊重,那么所谓的职责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对对方的支配,占有甚至是奴役。尊重这个词的实际好处就是指客观地正视对方的全部,并容纳对方独有个性的存在。让一个被我爱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长或发展,而不是要求对方服务于我,我同样就应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乐意理解他(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为我预先设计好了的模型,更不是为了她当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给予属于她自己空间的基础上才会有感情。感情是一种行为,是人的能量的实践,这种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被外力强迫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用心感情呢?需要两点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觉摆脱自恋,第二:客观性着眼于现实,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谦恭和理智。

  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献出自己,而不是有条件地期盼得到对方的回报。感情是信念的一种行为!如果“我“在爱,我便会处于对“我“所爱的人十分关心的状态,而不仅仅仅要求每一天都和对方溺在一齐!如果你不认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必须的时间和过程,一开始就急于求成,你就毫无目的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就会因此一事无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用心的感情!

  当我读完这本《爱的艺术》之后,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作感情,感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关心,彼此的包容,并且给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间而并不是整天溺在一齐,无所事事,整天喜怒无常,颓废至极。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为彼此未来的打算所以“我相信感情并不是无聊的,感情能够是用心向上的,能够是彼此间的精神支柱。

  “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每一天。至于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后再说吧。那么何谓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潜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理性推导下,他放下了先前那种无所不能的目标幻想,并能以一种谦恭的态度应对现实。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7

  应许之地被描述为“流奶与蜜之地”,乳汁象征关心和肯定,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爱和生存的幸福。母爱真正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母亲对婴儿的爱,而在于对成长的孩子的爱。

  第一阶段的母爱,是关心和责任。小小的婴儿离不开母亲的喂养、抚摸、拥抱。母亲全身心地爱着一切依靠着她的孩子,小手小脚小脸蛋怎么看怎么亲也不够。孩子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咿呀咿呀,都叫母亲乐开了花;孩子要是感冒了发烧了,母亲的心悬在半空中,生怕TA病情加重。当孩子第一次喊出“妈妈”时,觉得再多的劳累也值了。

  第二阶段的母爱,要灌输给孩子爱生命的态度,她对生活的爱会感染孩子。孩子的脑袋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天为什么是蓝的?鸟为什么会飞?鱼为什么游泳?层出不穷的问题问得你焦头烂额,你要上班,要做家务,要抚育孩子,带TA去看花草树木、小猫小狗、河流山川,要绞尽脑汁回答TA的问题。在互动中,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体会世界和生命的美。

  第三阶段,孩子长大了,TA要离开家,自己去闯荡世界,过自己的生活。母爱指向分离,原来融为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了,母亲要学会放手,希望并支持孩子离开她。

  要尽力做到以上,才是一位慈爱的母亲。而造成很多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我认为有几点:母亲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孩子、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母亲想控制孩子。

  我小时候,妈妈生产劳动忙,没时间给我扎小辫,就给我剪超短的男生头,审美又奇怪,买一套墨蓝色的运动服让我穿,走在路上我都要哭了。迎面来了一对情侣,大声争辩着我到底是男是女,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跑上前让我给他们判输赢。在穿衣服剪头发这些事情上,从不在乎我的意见。

  父母也没想我读太多书,留在他们身边很好。男朋友第一次进门就声明孩子以后必须跟我姓。去男朋友家过年让妈妈大发雷霆,说养我这么大,说跑就跑了,也不管他们两老口在家多冷清。她很伤心,感觉白养了我。

  桩桩件件回忆起来,她也不是不爱我,就是希望我什么都听她的,她很怕我会离开她。

  这也使我一直反思和警醒,让我下决心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犯上面的错误。但也有犯错的时候,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件事。一次是小学二年级时,我跟女儿说,期末要是考得好(按她的成绩是可以的),就带她去香港迪士尼乐园玩。我原以为她会很开心,结果她非常不开心——要是考不好,岂不是去不成了?从那以后,我不再奖赏她的成绩,顶多夸夸她。每年该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第二件发生在初一下学期,女儿数学成绩下降很多,补课也不见起色,我跟着辅导越看越急。

  有一次x+0.34x她都不知道等于多少,我怒火攻心劈头一顿吵,女儿哭了:“我也想学好啊,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是不会做啊。”超级无助,我的怒火霎时熄灭了。我的焦虑她感受到了,导致她的心情也很焦虑很紧张,越想做到就越做不到。等我放松了自己的心情,女儿的成绩也渐渐上升。

  现在,女儿已经快要离开家上大学,虽然学习很紧张,她每天依旧开开心心的。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已做好分离的准备。不管她以后考到哪里,上什么学校,我都会在她身后,祝福她踏上新的旅程。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8

  了懂得什么叫爱情,爱情到底能带来什么样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是为了改变之前认为“爱情是无聊的东西“的看法,我读了这本《爱的艺术》当然这本书也谈及到了亲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识,自己在这两方面还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为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爱情。

  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书中的几个词概括了其真正的含义。爱除了给予之外还有这些积极的要素了解,尊重,责任和关心。首先先谈谈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这个人。通过了解认识对方,认识对方才能尊重对方。为爱情所持的责任感和关心程度如果不以了解为基础,那么,一切都只会是盲目的。然后再谈谈关心和责任吧,爱情说到底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那么这种爱就称不上真正的爱。关心也自然会牵动爱情的另一个方面,即责任感。责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种由心里驾驭的自觉行为,是“我“对另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客体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和反应。

  所谓爱人的责任感,就是建立再对他人的负责就像对自己负责一样的基础上的。同时呢,尊重也是爱情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如果爱情没有尊重,那么所谓的责任感就很容易蜕化成对对方的支配,占有甚至是奴役。尊重这个词的实际意义就是指客观地正视对方的全部,并容纳对方独有个性的存在。让一个被我爱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长或发展,而不是要求对方服务于我,我同样应该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乐意接受他(她)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为我预先设计好了的模型,更不是为了她当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给予属于她自己空间的基础上才会有爱情。爱情是一种行为,是人的能量的实践,这种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被外力强迫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积极爱情呢?需要两点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觉摆脱自恋,第二:客观性着眼于现实,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谦恭和理智。

  爱一个人就意味着要献出自己,而不是有条件地期待得到对方的回报。爱情是信念的一种行为!如果“我“在爱,我便会处于对“我“所爱的人十分关心的状态,而不仅仅要求每天都和对方溺在一起!如果你不认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一开始就急于求成,你就毫无目的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你就会因此一事无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积极的爱情!

  当我读完这本《爱的艺术》之后,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作爱情,爱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关心,彼此的包容,并且给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间而并不是整天溺在一起,无所事事,整天喜怒无常,颓废至极。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为彼此未来的打算所以“我相信爱情并不是无聊的,爱情可以是积极向上的,可以是彼此间的精神支柱。“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每一天。至于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后再说吧。那么何谓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能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在理性推导下,他放弃了先前那种无所不能的目标幻想,并能以一种谦恭的态度面对现实。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19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是互为陌生的,是自动机器之间的关系,其安全感的基础就是要想方设法靠拢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同这一群人保持一致。虽然每个人都努力同别人接近,但实际上都是孤独的,充满了不安全感、恐惧感和负罪感。只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得不到克服,这种感觉就会不断出现。但我们的文明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使人们感觉不到这种孤独。这首先就是人们每天都重复着千篇一律僵化的机械性工作,这种工作秩序使他们不再自觉地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统一的基本要求。但是光靠这个还不行,因此人就通过享受,通过娱乐工业提供的音乐、画片,以及通过不断地购买新的物品去减少这种尚未意识到的绝望”——弗洛姆《爱的艺术》。

  当个性泯灭、社会趋同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时;当色厉内荏、空虚与寂寥的阵阵寒流经常侵袭我们心灵已成为不真的事实时;我们再来品读这些恰如其分、发人深省的经典论述,或许我们每个现代人都会有深厚的感慨与唏嘘。因为我们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双眼,在经济理性原则的唆使下,我们仿佛变地越发的冷漠。渐渐地,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财富和权势虽然达到了及至,但我们的内心却变地荒芜。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游走于心灵的沙漠,在承受一阵阵的痛苦之后最终走向颓废。于是,我们试图用欲望上的满足去驱散心灵的孤寂,但就当自己沉溺于物欲横流、性欲横流的享受之时,我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却依然如故。

  现代人是痛苦的,在华丽的装饰下遮掩的却是心灵的空白。所以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是应该奋起、是应该清醒了。如果我们还依旧放纵自我、作践自我,那生命的乐趣也就淡然无存。如果活着成为了一种负担、一种受罪,那我们糟蹋的不但是我们自身,而且是赋予我们生命的神明。

  但要在一个荒蛮的世界寻找一方心灵的沃土,何其难也!幸好,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这位天才的思想家以他那深邃而又辽阔的智慧之眼为我们指引了若干方向,不至于使我们在面对偌大的心灵沙漠之时手足无措。

  “博爱——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矗我指的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

  “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要了解这种人共有的核心,必须要深入了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的过程中,人开始发展他的博爱。在爱自己的同时,他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那些虚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了解和认识的因素”。

  让我们牢记这份劝世嘱托、记牢这份醒世宣言吧,从今天开始,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当你真正学会了爱的艺术之后,你会发现你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当你真正品尝到了生活的乐趣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是何等之幸福、生命是何等之伟大!就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用真心去交换一片真情,用爱把这个世界照亮吧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篇20

  刚刚才将费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读完,它不仅让我进一步的理解爱的含义,同时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爱的艺术》从人类最关注打的爱情话题着手,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历史以及爱在现今时代所遇到的价值和精神危机。

  在未读这本书前,我和大多数的人一样片面的认为爱就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爱本身十分简单,没什么可学的,困难在于找不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粗浅的。但在费洛姆《爱的艺术》里我找到了那个指引着我前进的灯塔。

  确实爱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我们要学会如何去爱,就得像学习其他的艺术——如音乐、绘画、木工等一样去开展行动。人们往往通过外在因素来赢得别人的爱。如男子所采取的方法是在 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取得成功,尽可能地攫取权力或获取财富。而女人通过塑造形体和服饰打扮等手段使自己富有吸引力。即使在现今社会里,这种行动很吃香,可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内在因素。

  爱应该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不是一种被动性情感。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用不是强制的产物。爱包括了给予、责任、尊重、关心、了解等,在爱别人之前必先自爱,如果一个人能创造性地去爱,那他必然也爱自己 ; 但他只爱别人,那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爱。

  爱是给予,只有你付出,给予后才会有收获,俗话说的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千万别认为给予就是在吃亏,其实他是爱的另一种诠释。

  爱是责任,因为爱,一个幸福的家庭诞生了,从此作为家里的支柱就有了所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完全自愿的行为。

  爱是尊重,我们应该关注对方应该按照自身的本性成长和表现,不能利用对方,给对方自己的空间与自由。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应该先了解对方,如果你不了解对方,那么想尊重对方就不怎么可能。

  爱是关心,这一点母亲对孩子的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我同很多人一样认为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因为母亲不仅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还在我们的成长中占据主导地位。

  爱有恨多种,如父母之爱、兄弟之爱、性爱、上帝之爱等等。它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所以细心的去观察与感受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读完《爱的艺术》这本书,我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叹就是我隐约的感觉到作者对于东方文化智慧的推崇,所以,现在对于本国文化也很感兴趣,当然,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赞成罗素对于中国文化的辩证看法:他觉得中国文化是一种很和谐的文化,中国人对于生活中采取的一种幽默,泰然的态度是十分可取的,可是有时候,中国文化太过于和谐,从而有一种迂腐,愚昧的倾向,我觉得在本国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是应该适当融入西方文化一种积极进取的特征。

【《爱的艺术》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09-02

爱的牺牲小说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02-03

爱的教育名著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05-13

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12-22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 爱的教育读后感1000字-读后感范文12-21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800字03-31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500字05-04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200字04-14

爱的教育读后感200字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