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作文

时间:2024-03-07 08:00:32 专题作文 投诉 投稿

品《三国》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品《三国》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三国》作文

品《三国》作文1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一想起那段英雄辈出,群雄并起的烽火岁月,我便哼唱起这首《曹操》。

  从《三国演义》到《三国志》,我也曾在东风台上借东风;也曾与赵子龙提起长枪在长坂坡前七进七出;也曾看着孔明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写下“臣本布衣……”

  品三国,不能不品的人是孟德,世人皆称其为“奸”雄,却不知他也提着一口宝刀冒着死亡的风险欲刺董卓,也曾在官渡之战中身先士卒。他虽阴险狡诈,但这却是在那个时代活下去,并一步步壮大的根本。他也是喊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与世界为敌的第一人。

  世人皆称其为一代之奸雄,但我更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谋略者,一位伟大的君王,尽管到他去世也没有称王。

  与孟德相比,便不能不品一下关云长了。除了他的义,我更看到了他的勇,过五关斩六将,哪怕前方是深渊,他亦无所畏惧。温酒斩华雄,对方的刀下正沾着十八路诸侯军中两位大将的鲜血,他一个小小的马弓手,在无人敢迎战的时刻挺身而出,将其斩于马下。

  再好的'马也会失前蹄,守卫荆州之时,关云长太过于自大,英雄末路败走麦城。“义绝”关云长自此画上了句号。

  三国三绝怎么能少得了“智绝”诸葛亮呢?他在整个三国历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一位出色的导演,策划了一场又一场的经典战役:孙刘联军帐前,他站在阵前借东风;面对着滚滚而来如同黑云一般的魏军,他坐在城楼之上含笑弹琴;面对着中原,他转战深山七擒孟获。刘备托孤,他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段传世佳话。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如果他再多活十年呢?只可惜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小学尚不懂其中,直到初中我才窥到其中一二,以前读的是“温酒斩华雄”的痛快淋漓,现在却对“挥泪斩马谡”陷入了沉思。

  时光荏苒,在不经意间再次翻开《三国演义》,我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场景:曹操对陈宫郑重地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三英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孔明挥笔写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品《三国》作文2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的是豪情满怀而一震群雄,却最终成为后世笑骂的人物。

  他就是长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东吴水军大都督周瑜.论本领,他曾率领东吴兵马大战沙场,使得骄横一世的曹家军望风而逃;论地位,他年纪轻轻就身挂帅印,执掌兵权,可谓炙手可热;论功绩,有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不但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与才能,更从侧面有力的形成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是这样一位风流人物,却因无法克服嫉妒这一自身缺点,而遭世人唾骂。出于嫉妒,他曾无数次谋害才能高过自己的诸葛亮,数次斗智失败后,他又带者满腔的怨恨惨然地奔赴黄泉。最后,也就成为了“三气周瑜”中那个可憎的反面角色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段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很多年了,现在又旧事重提,意欲为何呢?其实, 周瑜这个历史人物带给我的是一个深刻的启示:嫉妒是人生之大敌!

  不是吗?周瑜出于嫉妒屡次谋害诸葛亮,使得抱憾终身,郁郁而终;曹操出于嫉妒杀害杨修留千载骂名,使得一世英明毁于一旦……诸多事例,不胜枚举,历史上无数惨剧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看历史,睹今日。依然如此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时,班上有一对好朋友,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各方面都不相伯仲,两人你追我赶,在发奋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后来,在一次评选“三好学生”活动中,一个被评上了,而另一个却落选了。于是,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宣告终结。没有被评上的那位同学炉火中烧,不但不认真斟酌自己落选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结果,精力分散,成绩日益下降,最后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中学。而当老师、家长为她感到惋惜时,她说了这样一句发人生醒的话:“嫉妒,你害了我!”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就说明了这一道理。对强者产生羡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这种情绪,是让它成为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还是恶性发展演变成为嫉妒?如果是后者,那么,无疑,它将成为你进步的障碍,人生路上的绊脚石,甚至严重到使你的一生彻底毁灭。

  仰望头顶这片天空,历史因你们而多彩,明天将因我们的创造更加斑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次演变为现实!

品《三国》作文3

  回首望,谈笑间,又看到那发黄的书页,曾几何时看到过它,哦,那是一年前……“《三国演义》就是一盘菜,用心去烹调,一定是一道美味!”酸:一个大“?”“‘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写的真不错,但是,妈妈,为什么全是文言文?看不懂。”我只瞟了一眼妈妈递过来的书,连忙推辞,找了一个借口。“你们不是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吗?”“很多都还没学哎。”“自己慢慢琢磨吧。”我虽然很喜欢听三国的故事,但是,对着这些“之乎者也”只能望“字”兴叹。当时我还埋怨罗贯中学的是文言文,写出一大堆我看不懂的玩意儿,比我们学的古文复杂多了。

  初次接触《三国演义》我的心里就花了个大大的问号,我感到酸溜溜的。甜:我明白了一两个星期后,我对《三国演义》是朝思梦想,没办法,只好抱着文言文的《三国演义》干啃。回想老师教我们学习古文的方法,灵活运用,静下心来。俗话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哈,还是看懂了不少。我把“之乎者也”这些绊脚石变成了我的`垫脚石。我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我能看懂援助的《三国演义》了!”“是吗?你真棒!”我的心里比吃的蜜还要甜。苦:窃读记这几天,我只顾着看《三国演义》,作业也不认真写了,结果龙颜大怒:“你是怎么回事?学习心不在焉,只顾着啃这本书。以后不准再看了!”“啊?妈妈……妈妈……”无论我的语调多么凄凉,书还是被妈妈从手中夺走了。

  看着我的苦脸,妈妈还是稍微缓和了:“好吧,等你成绩提高再给你看。”从此,我认真作业,仔细检查,生怕有些许差错。实在忍不住,就背着妈妈躲在厕所里看。唉,苦哉!苦哉!辣:赦免某日,我正兴致勃勃地躲在厕所里看书。“喂!你已经在厕所里蹲了半个多小时了,难道脚不麻吗?”有半个小时吗?我感觉才十分钟呢,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赶紧出来为妙。“怀里揣着什么呀?”“没……没什么。”“我看看。”妈妈把它从怀里拿了出来,瞟了一眼。“算了,这几天你的学习态度很不错,禁令取消!”“真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蒸(真)的难道是煮的?”“太好了!”虽然被赦免了,但脚麻的……

  一股辣味还是涌上了心头。《三国演义》人生的一盘菜,只有用心灵认真烹调,才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品《三国》作文4

  或许是自己懒惰,或是对历史故事的一向不太感冒,我还从未完整、认真地读过《三国演义》。回想,只是在童年时与伙伴们玩卡片时模模糊糊地认识了几个极有个性的人物:羽毛扇不离身的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玄德…...

  然而,前几年的暑假里,电视里屡屡出现的一位学者,用他现代人的眼光为我们重新解读了《三国》。也是那个时候,我重新认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那个时期,那个有豪气冲天、肝胆相照,也有文韬武略、儿女情长的烽火年代。

  他叫易中天。他所绘声绘色描述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孔明火烧赤壁、张飞长板桥惊天一吼,更让我体会到他们的无所畏惧和骁勇善战。一段历史,新的剖析,重新体味侠客豪情,再次感受智斗巧取,心酸血泪。

  诚然,他的很多解读不一定正确,会引起争议也合乎情理。但无可争议的,易中天使许多人重新对三国的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使很多人有了新的积累和理解,就如我,简简单单的电视节目中,猛然发觉先前深感乏味的历史故事可以变得如此妙趣横生。

  抛开什么《品三国》,单看《三国演义》此书。从我微不足道的了解而知,历史上的周公瑾是一个相貌无比英俊、拥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非大家所熟识的那个与诸葛亮斤斤计较、因才识不如对方而暗生嫉妒、猜疑,最后痛吟“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人物。也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动人的“误写”使得全书看起来荡气回肠,目所及精彩之处,只教人大呼过瘾。

  似乎那个夏天后,众多关于三国的热门话题,茶余饭后被人们谈及。也正所谓历史由人写,也由后人评。

  遗憾的是,依旧没能细细将《三国》读全。只是通过《品三国》再对照《三国演义》,便对苏轼的《念奴娇?/SPAN赤壁怀古》有了更深的理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依我之拙见,三国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合上书,战火、柔情、血泪、纷争,便都从眼前消散,却深入脑海。

品《三国》作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叹大江东去,物是人非;慨风流人物,英雄折腰。

  《三国演义》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它带我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鲜活的面孔,烙进心里的是一股股纵横驰骋的豪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直达幽州,刘焉自知无力抵抗,便发出榜文,招兵募将——一段悲壮历史从此揭开。

  从桃园结义到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晋,短短几十年间,烽烟四起,战火连绵。从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到百草丰茂的碣石,从七擒孟获的蛮荒之地到金戈铁马的`汉中……有多少人他乡埋骨?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残阳如血,成败只在弹指间。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郭嘉……多少英雄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戏。

  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来到涿郡桃园,怒放的桃花间彩蝶飞舞,不时有几瓣凋落在头上,刘、关、张结义的香炉就在旁边,我有幸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轻飘飘的一句诺言,一生一世的相守。我的思绪随落花飘零,来到了明朝,一个孤独的年轻诗人也站在这片桃林下,他心如我:“莫道天下事不周,人情怎比水长流。除非桃园三结义,那个相交到白头。”

  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长坂坡那黑脸虬髯手持长矛的不是张飞么?曹操的百万大军呐喊声由远而近,马蹄扬起的灰尘蔽日遮天,我心头一紧,浑身发冷。张飞就是一座雕像,威严地矗立在桥头——静静地。对面的喧嚣嘈杂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归于平静,静得人胆寒。惊天动地的一声怒吼,不,不是吼,而是突兀的一声炸雷,我险些跌落下马,对岸又是尘土飞扬,不是过来,而是远去,静静地远去。我怎么听不到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也听不到那桥下倒流的江水?

  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游走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穿越群雄逐鹿的百年时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乱频繁,百姓流离,让人心碎。我突然恨起赤壁的东风了,为什么不帮助曹操,即便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怎比国家一统、人民安定?

  乱世硝烟散不尽,到头来谁城不破?朝更代迭,谁不道三国?争来夺去为何?为何?

  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依旧的仍是那挺拔的青山,不改的还是那抹夕阳。

品《三国》作文6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现在我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一本好书可以陶冶人们的性情,让人从中明白很多有益的道理,使人变得高尚起来,值得用心去品读。

  这里我要向推荐一本我在今年暑假里读得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这本书从汉灵帝黄巾起义写起,写到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书中描写了九十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场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的变故,生动地提示了统治者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又相互争夺的复杂关系。

  在它描写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治派别中,曹操、刘备两个派别是主要主要对立面。而刘备处于中心地位。曹操与刘备一组对立的艺术形象尤其鲜明:曹操的奸诈、凶残与刘备的宽厚、仁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诸葛亮他是神机妙算的精灵,是“贤相”的化身,更是智慧的化身。他在各种战争中总能恰到好处地掌握着敌人心里而灵活运用战机战策,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草船借箭”是诸葛亮巧妙利用了大江冬天的'天气;“火烧连环船”是诸葛亮巧妙运用了天时;而“火烧赤壁”博望坡却是诸葛亮巧用了地形;“空城计“的成功是诸葛亮利用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六出祁山木牛流汗”则是也孔明利用了科技发明的成果……诸葛亮比起刘备、孙权来也因此给我留下了更多的精彩。

  再说关羽,张飞两位主人公,武功之高强,是刘备远远不及,要论智谋,刘备又逊色于诸葛亮。那又是什么让他们甘心情愿为刘备打江山呢?是“信任”二字,刘备对他们以诚相待,委以重托而信任之。如果刘备把兵权交于他们,却又疑虑重重,,那谁还愿意帮也出生入死打江山呢?真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心,正是“信任”成就了刘备的帝皇宝座。

  品<<三国>>这本长篇历史长卷,它不仅让我了解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还让我明白了做一个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那就是智、仁、信!

品《三国》作文7

  有首诗如此记述诸葛亮的一生事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的是仿佛如同神一样的诸葛亮,有他在茅庐中被刘皇叔三次上门拜访,有他在吴国的舌战群儒,以及在赤壁中的各种连环计,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在一般人心中,诸葛亮如同神仙一样,似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那结果都是事先料定的。计谋也很现成,甚至都装在袋子里,就等着执行者拆开看。自己既不必上战场亲自杀敌,也不用操心费神,只需要带个大头巾,摇把鹅头扇,泡壶菊花茶,摆个围棋盘,便“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真是何等的潇洒!

  然而,这是在几千年中,走样的厉害的诸葛亮。

  其实,他也只是个普通人,他在辅佐刘备和刘禅的时候心理压力大的很。刘备对他的三顾茅庐他确实感激不尽,甚至对于有些官员来说,是君仁臣忠的楷模,就出现了那些摆着臭架子,自以为很牛,等着人来推举的`伪人。在白帝城托孤中,刘备说道:“吾儿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则汝自为成都之主。”。刘禅的无能,是明摆着的,还用看?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家的血统流传下去,他知道诸葛亮不会篡位,于是就在这儿将它一军。诸葛亮是明白人,立即表态:“臣敢竭股翃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多次的出师都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刘禅听了身边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的坏话,将诸葛亮一路召回,结果最后竟然因为一个太监让刘禅把诸葛亮从远方回来,把诸葛亮气得当场吐血。在这段时间里,他又要去打天下,又要哄小孩儿,又怕老的起疑心,又怕小的不高兴,能不累吗?事实上,诸葛亮不像军师,倒像一个管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亲自过问,亲自操持,即所谓“事必躬亲”。这固然是生性谨慎,也是势之所然。不这么做,他怎么能大权独揽而国人不疑呢?他实在害怕出错啊!

  过度的疲劳,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沉重的压力,又让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公园234年,病逝在五丈原,倒在了北伐的途中。我认为,与其说他是病死的,倒不如说他是被刘禅气死的和被很多的事情累死的。

品《三国》作文8

  提起诸葛亮,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得神机军师,人人都认为他很聪明,但是,我也从《三国演义》中发现,他并不是十全十美。

  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他,每日限于具体的事务中,无论是大是小,皆决与他,这是作为掌权者的大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是绝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着必然的关系。这能说明他聪明吗?其次,他不懂得用人,往往在关键时刻或重要战场用错人,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战争无情义可谈,倘若在赤壁大战中,把在华容道上的张飞与关羽调换一下,或赵云,关羽调换一下,不但可以还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不杀之恩,又可捉住曹操,此乃两全其美之计,岂知他错用关羽,结果放虎归山,是曹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后在荆州守将上,又错用关羽,结果荆州失守,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又被东吴火烧连营,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这一连串的失误皆因错用关羽,至于错用马谡导致街亭是守,自己也差点成为司马懿的阶下囚,则是妇孺皆知的'事。北宋欧阳修说:“用兵之要,现准于将臣。”

  而他却用错人,并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说法掩饰过去了。其三,诸葛亮他不挖掘,培养新人才。蜀国君臣平庸,后期更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备死后,虽找了个姜维,但也未能保住江山,又压抑很多人才,如赵子龙老死在家乡,却有许多虚有其表的人得到重用,造成人才青黄不接之势,足见他的疏忽之大。

  第四,自不量力,自以为自己能聪明一辈子。蜀国和魏国的力量悬殊,况且刘备死后,元气已大伤,而他竟然六出祁山,进攻未果,虽说当时吴蜀以重归于好,但他口上说连吴抗曹,行动却一意孤行,六出祁山,但是陆逊还在,倘若吴蜀联合,打败魏国也是有可能的。但他却没有这样做。结果屡战屡败,倘若一二次失误情有可原,但多次的失败,只能说明他不才了。总之,诸葛亮有好也有坏,在具体上总能赢一仗,但往往在大局上出问题!

品《三国》作文9

  读三国品人间至情——感动

  那个纷争的年代,战火四起,天下大乱,一时间涌出无数英雄豪杰,读三国品人间至情——感动作文。没错,这就是那段经典的三国往事。那段历史,涌出的情感太多太多:仇恨、忠诚、嫉妒、愤怒、热爱……几乎所有的情感都被包入其中,真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作为读者,在品味这段历史故事,这份至情之时,我心中涌动的感情无非就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感动。

  三国之感动《英雄篇》—黄盖(吴)

  想到赤壁之战,人们首先想到就是诸葛亮和周瑜荡气回肠的连环计。可是我们恰恰忽略了一个在这套计策中极其重要的人物—黄盖。正是他,这位“苦肉计”的扮演者,为了迷惑曹操,假意投降。自己被打得皮开肉绽;孤身赴曹营,点船放火,亲帅精兵直捣黄龙,最终大胜曹军。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将,为了战局的胜利,为了国家的安宁,不惜皮肉之痛而设下计谋,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怀!孤身赴曹营,冒性命之忧火烧赤壁,这又需要何等的英雄气魄?我深深的被他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魄所感动。

  三国之感动《奸雄篇》—曹操(魏)

  当年曹操逃命之际,接连错杀了吕伯奢父子等人,还留下了一句非议颇多的话“宁可负人,人毋负我。”许多人说曹操没有良心,杀完了人后还留下了一句如此悖逆之话。可我不这样认为。是的,曹操错杀了吕伯奢父子有他的不对。但说出这样一句话需要何等的勇气?视天下为己任,对天下负责,这又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没错,曹操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我钦佩曹操,佩服他的胆略与气概,感动于他的胆略与气概。

  三国之感动《忠雄篇》—关羽(蜀)

  曹操败走赤壁,退至华容道被关羽截击,但是关羽并没有擒下曹操,而是放了他。诚然,击杀、擒获曹操是关羽的本职。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毅然放走了曹操。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天下能有几人?关羽既忠于国家,又忠于天下人民,更忠于信义。我为他的情义而喝彩、感动。

  三国。那个混乱的年代,造就了无数英雄好汉,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人或事。品读那本古色古香的《三国演义》,感动于这部古典小说!

品《三国》作文10

  花开花落,烟霭迷离,长袖摇曳着似水流年。世界万物总是在变,只是那些令人怜惜的旧书,那些珍贵温存的记忆,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了呢?思念又把我拉回那段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

  魏有五良将,蜀有五虎将,吴有长江天险,三家划分中国大地,群雄逐鹿,看谁能问鼎中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蜀、魏之间的斗争,而诸葛亮无疑是王冠上的珍珠是最耀眼的一点。喜欢他,正因为,他未出茅庐已有三分天下,初来乍到的三把火,点燃了刘备集团的信心,更奠定了蜀国的位置和版图。他是智慧的化身。

  渴望拥有他的智慧,凭此畅游书海,笑看五花八门的考试;渴望拥有他的镇定,临泰山之崩而面色不改,借此坦然面对各种问题,无惧任何挑战;渴望拥有他的文才,一封《诫子书》,启悟了多少莘莘学子,由此写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鱼跃龙门,成为韩寒一样,炙手可热的作家。他是我心中的偶像,伴随着我渡过童年,一起成长。

  挥泪斩马谡,杀的却是他的心;六出岐山而无功,苦的是蜀国百姓;病死五丈原,断的是蜀国的希望。他活,蜀国兴,他死,蜀国亡。

  每一次读到此,内心不禁有几分挣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算是圣人的他也不法不犯错误。就像魏延乃不多得的帅才,为什么不让他分兵伐魏,你可知将相和国家兴;庞统乃不可或缺的谋士,为什么不给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你可知得卧龙凤雏者,得天下。关羽的'死就是蜀国灭亡的前奏,刘备的去世更是断送了统一中国的大好前景。

  智慧的你终究跳不出儒家的圈子,可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博才的你终究容纳他人的存在,可知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浅显的道理。

  “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涛尽英雄。”岁月蹉跎,流年易去,千古风流人物,最终都化作了一抷黄土。《三国演义》让我们从历史和文化中明白到世事无常,应学会珍惜现在的一切。

  时间滴滴答答地走着,一秒一秒,不再倒流,生命的每一个渡口永远没有停顿,有的是光阴一刻不停的消逝。让我们珍惜那些古人留下的瑰宝,因为那些常常被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恰是我们最需要的。

品《三国》作文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中国这片神州大地上,发生了不少惊天动地的事。20xx多年前,这里民不聊生,但却趣事多多,虽连年战乱,但英雄辈出。这些英勇事迹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后人的心中

  第一次翻开这本《三国演义》,一本看似厚厚的,枯燥乏味的书,摆放在我的眼前时,我满怀着希望阅读,书中精彩的情节如吸铁石一般吸引着我。

  三国时期,不仅有战场上血肉横飞的场面;也有军中运筹帷幄的'场景;有像吕布、关羽这样用刀枪在阵地上杀敌的英雄情景;也有诸葛亮、曹操那样手持令箭,派遣军队打仗出谋划策的谋士。这些场景对一场战斗是否可以胜利有着极大的关系,从刘备、曹操等王者身上让我受益匪浅。

  每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有一番事业,首先要选对队友。如郭嘉从小胸怀大志,在他20岁的时候就可以敏锐的感觉到天下即将大乱,他选择的是袁绍,可数十日一过,郭嘉就看出袁绍忧柔寡断非成大事者,毅然而去。再曹操招贤纳士之时,在众人的推荐下投奔了曹操,受到了曹操格外的赏识,成为最得力的助手。曹操打下北方,他功不可没。如果你想要有一番大事业,自己一定要找好队友,正所谓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作为一个大丈夫,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三国中的陈宫在吕布的麾下当谋士,但是却被曹操抓住了,吕布贪生怕死,口口声声求饶。而陈宫身为一个文人,他有着如泰山般的意志,有"宁可死,不可降"的信念。一个大丈夫就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不能服输,依然保持坚贞不屈,这就是成大事者的品质之一。

  乐观、向上是成功的一条秘诀,但是过度的自信却会惹出麻烦。刘备的谋士,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与他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庞统的行事方式与诸葛亮截然不同,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取西川中,他为了巩固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为了得到比诸葛亮的更多的青睐,不听劝告,执意前行,认为取西川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万万没有想到,遇到了埋伏,中剑身亡,年仅36岁。人有自信是好的,但是不可以过度的自信,不然就变成自负自大,一意孤行,就有更大的威胁等着你。

  三国是一本故事书,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人生哲学书。它指引着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工作。读三国,不是学习如何争夺天下,而是通过他们的故事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实践证明:选好队友,保持坚定的信念与毅力,自信而不自负,我们才可以到达胜利的彼岸。

品《三国》作文12

  《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记述着三国英雄的故事,我一直以为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个演绎这完美的历史瞬间。读后我才明白,完美是不属于历史的。金戈铁马,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那段历史犹如逝去的昨天,在脑海中清晰浮现。

  曹操,一个几乎可以主宰天下的英雄,或许称他为一代奸雄会更合适。有人说:“一个人的智慧和狠毒是成正比的。”毫无疑问,曹操就是那种人。从年轻时,他刺杀董卓未遂就可以看出,她的勇气,狠毒,智慧决定了他的一生。后来,灭黄巾,诛董卓,伐袁术,平北方。他的气势,几乎睥睨天下,他的雄兵,几乎踏过长江;他的才华,曾在海边的碣石上回荡;他的狠毒,同样令世人皆知。许攸,杨修,华佗,哪一个不是极尽才能之辈。却都丧命于曹操刀下,令人叹惋。

  关羽,一贯千古,能文能武,不可多得的奇才,后人称之为武圣。一生中,过五关,斩六将,一把青龙偃月刀,可堪神勇。即使现在想起,也令人心生崇敬,只可惜,他太傲了,华容道放走曹操,镇守荆州时又不顾诸葛亮的建议与东吴议和,败在他从来看不起的'后辈小子陆逊手中,把命也丢了。

  诸葛亮,十里耕读,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二十七岁出山,一心辅佐刘备。只可惜刘备早死,阿斗无能,即使他竭尽才能,借东风,入益川,擒孟获,出祁山,收姜维,传兵书,托后事,苦心经营,鞠躬尽瘁,耕尽二十七年的心血,也保不住那一片西蜀之地。五丈原上,就是那盏长明灯不落,也挽回不了那羽纶巾,满腹经纶,仅仅跳动了五十四年就逝去的生命。

  与此同时,司马家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代的招兵买马,积累实力,终于吞曹灭汉,扫平江南,一统残破的天下。而那个三国鼎立的时代,也随之终结。

  往事如风。千百年过去了,翻开那本并不重的书,依然能感觉到那个剑拔弩张,风起云涌的时代所带给人的激越情怀。怀念那个时代,怀念那些未遂天下的英雄们。

  曹操信奉“宁我负人,无人负我”,但又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言。关羽忠于旧主,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身在曹营,也不忘旧思。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领略英雄的智慧吧!

品《三国》作文13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东汉末年的三国之争亦是如此,《三国演义》便是自这篇历史改编而来。

  《三国演义》中各路豪杰尽现英雄本色,人物性格意识色彩分明,有乱世奸邪的曹贼,封流妒才的周郎,优柔寡断的刘后主;也有能征善战的赵云,神机妙算的孔明,老当益壮的黄盖。但最令我钦佩的,便是忠义当头的关云长。

  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自黄巾起义之时便同刘备,张飞二人结为兄弟,三人共同东征西战。书中对他的相貌描写及其简单不过寥寥数语:“红脸浓眉,身长九尺,虎须二尺,相貌堂堂,顶天立地。”但从他的相貌我却看出了他的智勇双全,忠肝义胆。

  关云长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在乎于他的“忠”和“义”,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成就了他那威风凛凛,威震四海的绰号“武圣人”。

  在乱世之中,评价一个人,自然是“忠”字当头。忠义之士关羽就是这样度人,它可以为了他的大哥刘备置生死而不顾,弃功名而不睬,足以见得其忠心耿耿。在他为了保护二位嫂嫂被迫向曹操地下他高傲的头颅时,却又与曹操定下了“随主之约”,只要有了刘备的消息便立刻去追寻。曹操为了留下他在自己的.门下,设下了无数的圈套:送他美女,他送给二位夫人,送他钱财,他用来奖赏士兵,送他战袍,他外面穿着,里面却仍就穿着刘备送的旧战袍。最后有了刘备的消息,他不顾曹操的再三挽留,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保护二位嫂嫂回到了刘备身边。他这一降,不但没有不忠,反而使后人觉得他更加忠心无比,为世人所流传。

  再一个,便是他的“义”了,他对刘备只能算“忠”,对于曹操那才算是讲“义”。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退回了北方“在路上有遭到了赵云,张飞二将的掩杀,早已是人困马乏,在华容道,曹操的自负使他落入了关于的手中。关羽本可以得儿诛之,以立大功,但是他没有,他没有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曹操曾经有恩与他,也放过他,于是他便放了曹操,这便是他的“义”,他这一放不仅没有背后人所唾骂,反而让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多了一个“义”字。而“忠”“义”二字又是文章中所需要我们学习的,所以便有了关羽这么一个“忠义两全”的人

  总之,关羽这个人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他的性格却永远值得我们信仰。

品《三国》作文14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他头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那么大家对诸葛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父母早死,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从此青史留名。

  但我觉得诸葛亮不完全是一个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烧新野,舌战江东,三气周瑜……大家绝对会赞不绝口。但又会疑问,火烧赤壁呢?那么精彩,怎么不算呢?其实火烧赤壁不是诸葛孔明的功劳,而是当时江东大都督的周瑜。这里,我给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写的一首词,名叫《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可大家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有阴暗的一面。

  那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大将军魏延赞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长安。但诸葛亮却认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军派10000精兵即可大获全胜。有些学者会说:“诸葛亮担心得对,他一生就是凭着谨慎而百战百胜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败了,则损失5000精兵;胜了即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魏军老窝,则平定天下。再说了,诸葛亮还可以兵分两路,佯攻陇右,此乃孙子兵法中说的奇。

  但诸葛亮却以丞相之位来命令魏延,魏延无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办。最后蜀兵大败,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时机白白浪费。可凭我的直觉认为,诸葛亮他是故意败给魏军。因为全军队的胜利不代表他的.胜利;而魏延的胜利,则代表蜀军的胜利。所以诸葛亮不能让魏延得逞,其实他早就知道这条路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心胸狭窄。其实这个都还不算,大家想一下,当初刘备身边是多么的人才济济,而如今却连一个接班人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诸葛亮嫉妒自己身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例如,庞统,关羽,张飞,子龙……他们都被诸葛亮设计死了,所以,诸葛亮是多么的心小啊!

  三国中还有许多的这样的暗历史,我希望各路学者能将历史里的暗历史找出来,让我们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历史真相。谢谢!

品《三国》作文15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这是历史的回音,三国的写照。不知多少次,我在梦中穿越时空,来到乱世中旌旗遍布的古战场,在这豪迈悲壮的沙场上找寻三国英豪逝去的风采。

  一部精彩的历史回影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大战”“张飞挑灯战马超”“安居平五路”“空城计”……这一幕幕惊险而又精彩的历史场景,无一不扣人心弦。正因为这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精彩篇章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才使这本书满目珠玑,熠熠生辉,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每一次的重读,都像回到1800年前的乱世,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发现。

  一出令人叹息的悲剧

  叹息周公瑾,风华正茂,却因气量狭小而被诸活活气死;叹息庞士元,尚未施展自己的雄图大略,就亡于乱箭之下;叹息诸葛亮,六出祁山,力图克魏以兴汉室,最终却遗恨五丈原;更叹息白手起家的刘备,虎视天下的孙权,诡道善谋的曹操,明争暗斗,费尽心机,苦战数十载,最后却都没能实现自己的雄图霸业,让天下落入司马氏之手,三家归晋。悲夫如斯!

  一本充满智慧的宝典

  每当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我总会想起屡战屡败的刘备,他用自己地经历告诉我: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要重新振作,从头再来,无败何有胜,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当我面对困难,心中畏惧时,就会想到赵子龙,以他的英勇和自信,每次都化险为夷,成为“常胜将军”。是呀,“狭路相逢勇者胜”,一个懦弱的人,注定会被困难打倒;当我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之时,就会想起智勇盖世的关羽是因为自己的自高、自满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引以为戒。正如一位名人说得好:“自高、自满、自负,是人生中的三大暗礁”。没想到,一本小小的书竟给了我这么多的帮助,让我明白了这么多真理!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真是一本让人百读不厌、千读不烦、万读不腻的创世经典。因为这本书,我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份精彩!

【品《三国》作文】相关文章:

品三国作文07-22

细品《三国演义》作文10-06

品三国,论诸葛_700字08-10

品苦难作文04-05

品雨的作文01-07

品书的作文03-07

品元宵作文10-07

品江南的作文09-19

品夜的作文02-26

品“笑”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