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作文

时间:2023-08-29 11:05:32 专题作文 投诉 投稿

创新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的作文

创新的作文1

  一、农村地区作文教学的困境

  农村孩子见识少,视野不开阔,在写作中经常觉得无话可说,从事语文教学六年来我深深地觉得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茫然。那么在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说话,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关键,学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种文体。在学写说明文的时候,要教会他们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这一目标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却很难完成,尤其在农村,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的现状,从而使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首先,农村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学生在写作中找不到切合自己的话题来写,语文老师基本都凭课本上单元阅读来组织作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就缺少一些作文教例和教案。这时老师往往觉得作文课难备、难教,本身作文教学的弹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多讲,也能少讲,甚至不讲,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一写,然后整堂课时间都交给学生自己支配。这样在整堂课上学生会觉得没事干,教师再怎么提示学生都会觉得干巴巴的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就干脆坐着等下课。这样一堂作文课,不仅学生觉得枯燥,连老师也觉得没意思。

  其次,农村学生的生活面相对狭窄,又忽略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不是很深,在他们的大脑中不会搜索对自己有用的素材,觉得没话写。不会审题,看到一个话题作文不知道从何下手,立意不准确,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立题。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驾驭语言能力不高,词汇量少,也就写不好一篇作文。

  二、寻找办法,走出新路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困难呢?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才能完成作文教学呢?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说呢?

  1. 从课文里找作文教材

  作文教学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做讲课内容永远是不够的。这就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作为作文教学呢?这就要看老师如何选择了,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都要心中有数,并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的作文计划,确定几篇课文作为作文教学的课例,首先让学生自己模仿写作,仿写的对象可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比如怎样开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色,学生在模仿写作的时候吸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尤其议论文,学生初步接触的时候无法很快地掌握,但学过一篇课文之后,他们会一下子明白怎么议论才会更有说服力,采取什么方式议论才能更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写议论文中论证的展开时,学生通常不知论证时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问题,使用怎样的论证思路最好。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引导学生看两篇课文的论证思路。《谈骨气》一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然后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这三个方面各用一例,事例从时间上纵贯古今,这种三足鼎立的论证结构和精当的举例论证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2. 作文课上要讲求实效

  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所收获就要让他们“动起来” ,如何能让他们在这四十五分钟里有所收获呢?这就要求老师全面发动学生,首先老师确定写作的主题,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应该怎样立题,从哪些角度进行选材又从哪方面入手写起,开头和结尾如何做才能前后照应,这样在大框架下老师就确定了学生写作的方向,学生写作起来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在具体事例的充实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挖掘自己最熟悉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人事写起,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就不会感到生硬无味。有一次,我在八年级的学生过完寒假之后的第一次写作中,我要求他们写一篇命题作文“寒假趣事”。主题确定之后,就让他们先写开头,可以在课本上找与之相似的开头也可以自己想象描写,有的学生就仿照朱自清的名篇《春》的开头来引出想要表达的话题。在老师提示讲解完之后,学生动手写作老师巡回观察哪些学生的开头新颖吸引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老师讲解和学生的开头用时为二十分钟,接下来就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写作方法互相学习,老师也挑一些学生写得好的进行点评欣赏。继而用同样的方法写中间叙事和结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会感觉忙忙碌碌非常充实,并且谈到收获的时候都感觉在这节课上学会了写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利用地域优势结合实际指导写作

  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相对于城镇的学生而言,所接触的写作材料或许要窄一些,但是我们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独特的优势——乡土性。因此,我们要好好地把握这一优势。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要利用地域优势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写作,农村的孩子周末和假期经常要帮大人干农活,在参加劳动的亲身体验中他们会对农村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八年级学习完说明文之后,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有一个学生介绍洋芋,写得非常成功,把种洋芋的全过程用非常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并且在最后的延伸中也高度赞美了自己的家乡。学生利用地域优势写出了自己最熟悉的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文考试的不断变化,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更新寻找属于适合农村学生的素材,让他们的思维和作文内容取得发展就要让他们彻底“动起来”,手、心、文一起舞起来以挑战新的考试模式,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

创新的作文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有主动探索精神,即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升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因此,必须从初中阶段就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必须从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方面下功夫,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一、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陆机曾说,创作要“精骛八级,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象也是创新的翅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命题激活。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学生一见会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我曾经拟过一些假设、推测、幻想等想象性作文题目让学生写。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2)情景激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发想象。如对班里的一台开动时发出“吱吱呀呀”杂声的风扇,如何看?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些宽容”,对“不和谐的声音”,要理解和谅解甚至容忍;有的同学认为“应多一点关爱”,主张对有过缺点、犯过错误的同学,不能嫌弃;有的同学认为“应呼唤责任心”,风扇因此会噪声依旧,是因为同学缺乏责任心;有的同学以“风扇的哭诉”命题,说是由于使用过度而又缺乏养护导致的;还有的同学以“风扇与奉献”命题,认为风扇的精神实是奉献的精神,风扇带“病”工作岂不是忘我的奉献?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语言激活。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之窗的钥匙。当然,作文指导课,教师讲究语言的感情色彩,是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带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很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明确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三、培养感性思维能力,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在写作方面,感性思维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需要培养,更需要诱发。我们老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虚”,少些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其作文灵感,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骛八级,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灵感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着特征,因此需要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求学生有主动探索精神,必须从初中阶段就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必须从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进行大胆的探索。学生的内心深处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能,等待我们去开发。虽然在科研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但只要我们不畏艰难,沿着多角度、多形式的诱发和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有力的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创新的作文3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起步太晚,训练量小

  从课程设置看,低年级教材内容中虽有说话内容的安排,但课程表不单独设说话课,而且我在调查后发现,因缺乏相应的评估机制,农村小学教师对说话练习普遍重视不够,平时课堂教学中从不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是教材中一个单元结束后才安排少量的说话练习,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而导致不能很好地运用,5—8周岁这个儿童语言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另一方面,从训练量看,小学阶段要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作文课,每周只有两节,在这两节课内要完成“导、练、卷、评”四项任务,时间紧、任务杂,加之失去低年级说话的基础,使得作文教学举步维艰。

  2.读书少,少信息

  阅读可以使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积累素材,丰富词汇,提高作文水平。但许多农村小学,到目前为止,班级还无图书角,学校也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室内图书,数目也较少,品种比较单一,其中还不乏滥竽充数的书,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另外,由于部分老师受考试排成绩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导致学生仅靠一本语文书进行学习。

  3.指导乏术,远离生活

  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审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因此导致了许多同学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依样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作文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4.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农村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使高年级的写作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色,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语文教学论文 )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循序渐进。使得作文于一种随意、盲目的状态。

  二、作文改革策略

  1.让学生多积累

  俗话说:作品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作品的故乡。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让学生尽量多地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可以描绘、歌颂的事物,这是学生写作素材最基本的积累。作家果戈里就是这样在生活中积累材料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注意观察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连细节也不放过。经常观察让他的写作素材不断丰富,终于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方面的骄人业绩。

  2.让学生多读

  读书能拓展学生的生活天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方面的知识。这样地阅读大量书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读书,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资源,每周抽出合适的时间让学生泛舟书海,让他们在书海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同时我还利用教室的图书角,号召学生把家中的图书拿来与同学共享。这样,弥补了学校图书资源的不足,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做到“厚积”,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让学生多记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让学生将自己碰到的、对作文有用的材料摘记下来,加以归类,这样写作文时,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另外,教科书中的课文是最好的范文,教师指导学生记下这些作者的写作思路,并有意去模仿,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完《桂林山水》后,我有意安排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并仿照运用景物对比的描写手法,写了《校园里的树》。出乎意料,这次学生兴趣盎然,把学校的龙爪槐的特点生动遇真地描绘了出来。写作的成功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对习作的兴趣也趁来越浓厚了,这真的要归功于学生的多记。

  4.让学生多练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多读、多记、多看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而多练则是学生攀登写作高峰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课堂作文的训练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利用日记这一有效的练笔机会,增加学生的写作次数,强化学生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作文学习大有裨益。“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是一幅永远描摹不完的画。”学生的作文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因此,他们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可见,多练会使他们消除写作的恐惧,为作文课堂教学铺平道路。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多看、多读、多记、多练的教学实践,让我的作文教学之路越走越顺畅,也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乐”。但作文教学深如海洋,我相信高超的游泳本领永远属于那些敢于在风浪中畅游的勇士;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也终究属于在作文教学第一线探索前进的勇敢者。

创新的作文4

  我最近几天天看《新闻联播》,提及了文化产业怎样做到坚守优秀传统的同时加强创新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新闻重点回顾央视“青歌赛”,是如何在坚持“歌唱水准第一”的前提下,创新比赛的形式、模式,更好地选拔和激励优秀的、有潜力的歌唱人才,并且在当下各种音乐节目参差不齐的现状下得到良好、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回顾“青歌赛”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发展的关键一是坚持歌唱水平、歌唱实力第一,不搞花哨、不求排场、不拼明星评委、不恶俗、不赚眼泪、不乱插广告,等等;二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出适应时代需求、国家需要,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的办赛模式、组织和制度。从而能够在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的各类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中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活力和生机。

  坚守是指对某种原则、立场、方式方法等的认可和遵从,并且不因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创新是指对对就有事物的翻新、改变和发展,同时应当是向着有利的方向改变。坚守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坚守和创新是两个对立、相反的概念。

  坚守意味着对事物状态的维持和遵从,意味着对自身态度和立场的不改变,意味着对核心体系和观念的固守和坚持。总的来说,趋向于事物的“静止”。创新意味着在认真看待、正确分析、完全预测的基础上作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改变原有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决策,以使得事物得到有别于旧有事物的更好的发展。总的说来,趋向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说,创新和坚守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其次,创新和坚守是具有同一性的,或者说,两者是“统一”的。“坚守”并不是无原则的一概固守,而是在批判看待的基础上分析出事物的原则、基础、核心,判断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并且对正确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系加以固守和支持,对不能符合客观规律的部分就不能坚持。也就是说,“坚守”的本质是对正确事物、状态的维持。

  “坚守”并不排斥“创新”。恰恰相反,唯有在创新基础上的'坚守才能够体现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体现用矛盾分析法看问题的关键。事物的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要求我们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理智的分析事物,弄清楚其运动、变化、发展的趋势,对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坚守、维护;对不符合规律的地方要大胆创新、探索出新的路子。唯有有选择的、有创新性的吸收、坚守,才能够使得事物真正得到发展,核心的、正确的体系观念得以传承和发展。

  “创新”并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变,不是瞎折腾、搞花哨,而是对已有的正确的理论、方针、政策充分调研、充分分析、客观对待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引导事物走一条更符合发展规律的路子。也就是说,“创新”的本质是对不合理事物的摒弃和对事物正确发展未来的设计与引导。

  “创新”并不排斥“坚守”。恰恰相反,“创新”必须以“坚守”为基础,任何事物要想得到发展都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事物的正确分析上。这种现象在科学界尤为突出,科学家要想得到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实验成果,必须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前人的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大脑,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努力学习、认真汲取科学文化知识。

  由此可见,“坚守”和“创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坚守和创新,必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正确地、辩证地看待。

  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坚守和创新的正确认识的重要性的例子很多。

  在文化领域,传统的严肃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学作品受到冷淡;一些没有思想性、艺术性、历史性的所谓青春文学作家、80后实力作家大行其道,又是出书又是拍电影,大红大紫,赚得满盆钵盂。观其所谓著述,毫无思想性,大肆渲染朦胧的、玄幻的、哀愁的、自我世界的感伤,似乎不同于传统的文学作品,吸引了很多年轻读者的眼球。我想,吸引读者的不是他的艺术水平,而是他文中描绘的“小资”、甚至是“大资本家”的生活场景。

  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种阻碍,对青年朋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毒害。而在上个世纪,老一辈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忍受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度匮乏,献身国家国防科技攻关,并矢志不渝,靠的不是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不是吃吃喝喝寻开心的犬儒主义,而是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献身精神。他们中的很多人多年在欧美留学,受到西式文化的渐染,但是始终没有将一颗爱国、奉献的心泯灭。

  他们的坚守在追捧欧美文化、生活大行其道的今天显得尤为醒目。其实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毛泽东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吸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通俗的说,就是正确的“拿来主义”。在坚守我们富有发展前途的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加以创新,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有力的发展。

  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在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其它很多领域,体现创新和坚守关系的数见不鲜,因时间和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不管是从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坚守都是对立统一的,需要我们辩证对待。

创新的作文5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创新的作文6

  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的学生狭隘,所以作文中的内容更为空洞,语言贫乏,最突出的是缺乏创新,旧的形式,这在当前的农村作文教学中是农村教师困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创新写作教学,努力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与批评并存,学生的很长一段时间的热情,不只是一时的激情,导致写作的积极情感的爱。

  1.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的作文现状

  1.1学生方面。大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涩,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极其缺乏创新性。

  1.2教师方面。很多农村的教师对于写文章不是很懂,有很多教师们是由民办转正的,对于写作理论掌握的不是很扎实。而新毕业的教师得不到经验丰富教师的正确指导,空有一腔热血,凭着自己的经验,摸石头过河,自然到处所以造成碰壁,长此以往,渐渐失去信心。

  2.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写作创新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由于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其具体原因主要有:

  2.1教师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性。在农村小学的多数语文老师的观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作文教与不教一样,复习与不复习一个样,教了复习了也看不出多大的效果,关键是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积累。作文这东西没有统一的要求,再怎么教也不会有什么好效果,而且在以后的大型考试当中,作文的分数不会有大太的差距,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语言基础知识训练上。渐渐有了这样的错误的认知,导致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作文变得没那么重要。

  2.2学生写作创新意识较低。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视作文为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及。从来不敢轻易去尝试去碰触,更不用说在写作中进行创新了。他们往往有这样的心态,能躲则躲,能不写就不写。一旦老师布置作文就愁眉苦脸,怨声冲天,有的学生赶快凑一篇完成任务;有的学生能拖就拖。他们在心里只想快一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不想那么费事动脑子。此可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欲望是比较低的。

  3.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创新性作文教学的对策

  3.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创新精神。农村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先不要拿具体的框框去约束学生,鼓励学生"我口写我手",学生喜欢写什么,老师可在旁引导,但不要否定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设定这样范围:"同学们,你们可以自选十个你们最喜欢写的东西,范围不限,之后老师给你们进行点评和指导,写好后我们选出最优秀的。"这样没有了框框的约束,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最擅长的最喜欢的,这样写作兴趣就培养起来了,待学生兴趣养成之后,教师在慢慢渗入到其他的作文话题,新颖的题目,这样创新性写作就有眉目了。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写作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者多劳,基础好的学生,适当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内容,基础薄弱的同学,要鼓励他们,给予自信,并指导其中写作的不足,但要肯定学生写作之中的长处。

  3.2积累创新作文素材。再好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没有素材的支撑,没有材料的积累,也是"大厦将倾"。技巧训练的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稳固,变化不大,比如议论文等的写作,就是那么几点要求,但是你要填充的材料,那可就多得数不胜数。作文要创新,必须要有新鲜的事物参与,生活是一个参考,要从生活中涉猎各种新鲜气息,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把这类新素材,可以和哪些话题结合,可以作为哪些作文的开题。这个阶段一是需要积累,二是就需要一定的科学训练体系了。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从知识技能的积累运用,到修改过程,不仅需要有目的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参考的标准,教师可以以教科书中对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作文要求,制定合适的专题,或者写作训练课,来提高学生挖掘材料,储备材料,整合材料,再进行创新写作的能力。

  3.3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创新写作,不断尝试。再好的理论,如果不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去,也是毫无意义。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老师就要始终贯穿创新神,并在不断的练习写作中去体现,去实践创新精神。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正常的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学习写作以外,还将平时的小写作,小练笔贯穿其中,使之成为创新写作的小实验场。比如在学习完《争吵》这课之后,要求大家写出你的收获,大部分同学都写的是有错就要改正,宽宏大量之类的道理,对是对但是太一般。有一位同学联想到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合作,创新地写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学会团结合作,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我看后觉得非常好,就在班级中大力鼓励这种创新写作和这种创新精神。同学们得到了启示,不一样的构思,不同的开头,不拘一格的立意在以后的作文当中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句话,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作文教学将使我们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隐蔽但美丽的地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实现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时的烦恼,激发他们的兴趣,在火花,火花,并帮助他们与创新的火炬,并使越来越多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真实。

创新的作文7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呕心沥血,以纸为帆,以笔为桨,曳游学海,逐梦彼岸,两日凝练,腾跃龙门,这便是中国高考的真实写照。高考以它的全面性、公正性、区分性成为了泱泱大国选拔人才的不二选择。但在高考这条阳关大道之外,也有着不计其数的幽径可通向成功的巅峰,但沿途荆棘丛生、蜿蜒崎岖,身处在这同样艰险的幽径中,你应将天分与努力交织混合,熔铸成一把利剑,披荆斩棘,坚定且坚实地迈向峰巅。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踟蹰徘徊、冥思苦想,你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是正前方的高考大道,还是周围的幽美小径。前者的入场券是你知识的广度,后者的入场券是你洋溢的天赋,单项知识的深度。你会像弗罗斯特一般“久久站立/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而我将自己的赞美和鼓励毫不吝惜地倾洒给毅然踏入幽径的勇士们——他们挥洒热血以成就高考之外的人生华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无论理化之骄子,抑或文学之翘楚,当你做出选择后的首要任务便是登高望远,树立远大并适合你所选道路的目标。正如纪伯伦所言:“人意义不在于他所达到的,勿宁在于他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的确立,是在高考之外道路上迈出的最为踏实的一步。在前行的道路上失去了目标,犹如轮船失去了尾舵,飞机失去了副翼,劳力伤神却是无用功甚至南辕北辙。所以唯有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好方向,才不至于在高考之外的道路迷失自我。

  我国当代最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也选择了一条类似于高考之外的一条不平凡的道路,11岁那年看到文德桥崩塌的悲惨情景,就立下志向,要为人们造一条结实的桥,一座可以承载天地之重的大桥。从此走上了桥梁建筑的道路,实现了自己不渝的目标理想。由此观之,远大且适宜的目标是成功大厦建立最重要的基石,当目标以热爱、责任、勤奋为支撑时,理想成为现实便指日可待。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登高望远给予你信心与勇气,但倘若少了孜孜以求的精神、拼搏向上的执念,在高考之外的崎岖小径仍是寸步难行。选择这条道路的勇士定有非凡的天分,然而光有天分是不足以成事的。天分是飘忽云端的锦彩,是闪耀水面的流光,虽然能够感知,但并没有真正被你攥在手心,成为你成功天平上的砝码。当你蓦然想起它的存在,也许它早已随着时光流走。

  当你发现自己洋溢的天分,请攥紧它,如同攥紧你的生命。然后朝着它的方向前进,以疯狂的坚持,歇斯底里的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我们不惮于进展缓慢,周身皆是针砭药石,反复出现的全是诱惑。当我们的'目光耀若流星,当我们的步伐稳若泰山,背影沉重,请牢记,这一切皆非虚功,因为那时,丰收将似心跳一样清晰,触手可及。如此这般,就算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因追逐远方的太阳而灼烧了自己的翅膀,坠身于万顷碧波也无怨无悔。

  江淹之“江郎才尽”,仲永之“泯然众人矣”如警钟长鸣。是故,为了在这艰险的道路上走的更远,你必须往天赋这台推进器中加入勤奋作为燃料,在高考之外的学科竞赛、创新比拼的平台上肆意张扬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昂首向成功迈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踽踽独行于高考之外的僻径,天道酬勤从来都是真理。只要功夫深,自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请试看,无数名人志士紧攥天分、勤勉求实,虽未踏上阳关大道,仍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司马相如用灵动的笔,谱写一章章锦绣诗赋,纵使失意也从不退缩,终成最炫目的文曲星;黄巢屡屡落举,但却不自暴自弃,他将心系天下、关爱百姓的拳拳赤心,倾洒在腐朽大唐的国土上,终成一段气贯寰宇的历史;马云在高考的道路上是一个失败者,但挫败并没有压抑他敏锐非凡的创新意识和商业眼光,在高考之外的道路上用天分、热爱、拼搏筑造商业帝国。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孜孜以求终能水到渠成、超越自我。

  思前想后,生角与丑角,高考与其之外道路倒也相似。人生乃一大舞台,汝愿当堂堂正正的生角,抑或愿当插科打诨的丑角乎?推及此,丑角悲乎?愚乎?恐非也!嬉笑话、俏皮话无不满腹,以致出口成章,恐自子建、东坡、容若、鲁迅一干文豪所不能及。丑角非悲,以己之爱逐梦远方;丑角非愚,以己之学博人之乐。生之意义何在?充实也、自足也。若使一丑角攀至生角之巅峰,然无乐,何益矣?顶峰固然无限风光,孰谓半山无景邪?

  高考之外,道路繁若星辰,请仰望那颗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北极星,稳健而激昂地追逐它的光芒!

创新的作文8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英雄”。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对此明确提出质疑,认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不一定是英雄:他或许是个好奇者,什么都想尝尝,螃蟹也不例外;或许是个无计维生的饿汉,不吃螃蟹就会饿死;或许是个智者,先让其他动物试吃,待确定无毒之后再吃;或许是个怯懦者,在战争中做了俘虏,被人家强迫作了食用螃蟹的试验品。这位学生敢于向名人宣战,打破一般人通常的思维定势,对事物做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可谓创意新颖,令人赞叹。仔细分析,这位学生实际上是使用了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了全新的分析,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思维训练是中学生写出创新作文的重要途径。那作文创新思维训练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从与问题相反的角度对原意明确提出质疑,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如开头一段文字就是从与鲁迅观点对立的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的。又如的《咏梅》词,就是反陆游之意而用之,变消极颓唐为积极乐观,变孤芳自赏为高风亮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在作文中科学地使用逆向思维是学生思维灵活性品质的反映,会给人一种创新的感受。高考作文题“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让任选其一写议论文,后者就是对前者的.逆向思维。“弄斧到班门”,就是反“班门弄斧”之本意而明确提出的创新意。因为“名师出高徒”,不怕出丑,有勇气向行家学习,让他们指点迷津,一定会进步很快;而“无师自通”可能要走好多弯路,想成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永远在低层次徘徊,最终也难以登堂入室。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思维品质,有利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我们的作文出现新机制,创出新境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我们在利用逆向思维方法时也不能随心所欲,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且记,逆向思维也要符合客观实际。

  二、烘云托月,侧向思维

  美国一家图书印刷公司的策划者,将1000元美钞夹在一本刚出版的新书《心事有谁知》中,然后刊登这样一条广告:“本公司一位技术工人不慎将一张千元美钞夹在书中忘记拿出来,这位技术工人心急如焚。发现它的人,请你做好事还给他,我们将奉送500美元作为报酬,并登报致谢。”广告发出后,该公司印的十几万册书,几天便销售一空。该公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利用了烘云托月、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方法,仅花了1000美元巧作广告,便达到了促销的目的,同时又通过致谢广告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信誉。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正面引向侧面,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平行同向的,因此也称横向思维,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和原观点往往是相反的。侧向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维转到比较隐蔽的别人不易想到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目前的论证和观点,明确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点,获得新的结果。20xx年高考作文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某考生没有从正面切入,巧借“第三者”——“百元假钞”的自述,用轻松的发人深省的语言,批评了那些失去“诚信”后的人们的丑陋行径,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呼唤“诚信”的主旨,新颖而有创意,获得满分。

  三、理性发挥,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要对写作对象所包含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要把对象的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联结起来进行综合的研究,从而对事物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中学生习作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写文章只会就事论事,或被抽象概念的定义所束缚,或只注意到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思维僵化。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让其就某一问题展开联想,进行辩证的思考,把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出来。

  如,学完《鸿门宴》一文后,我就樊哙的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启发学生辩证思维作文。有同学首先论述了求“大行”不顾“细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继而又论述了顾“细谨”方成“大行”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把“大行”与“细谨”的关系说得非常辩证。为了完成“大行”,“细谨”可以不顾;为了实施“大行”,“细谨”又不可以不顾。“不顾”与“顾”,都是受“大行”制约并支配的。最后自然地引出结论:做任何事情,既要高瞻远瞩,也必须脚踏实地;既要放出“大行”的眼光,又要培养“细谨”的作风,说理新颖独特而又透彻。

创新的作文9

  创新是潮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一直就在创新中前进着。现在人们把“创新”喊得响一点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空喊创新,更不能一说创新就对原有的全盘否定,这样做是不妥帖的。以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为例,你不能一提创新就否定过去讲过的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谋篇等等。作文写作行文基本规则、基本要素等,就像是理科的公式、定义一样,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凭借依据。老师布置作文时所要求的“新”是指选材新,立意新,行文结构新,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那么怎样进行作文创新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觉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至少要能“反弹琵琶”;不能亦步亦趋,至少要敢辟蹊径。力争体裁样式新颖别致。这说的是形式创新。

  其次,要指导学生自觉培养关注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写作的内容。内容创新的重要意义就是要选择新、鲜、活而有味道的各种材料,即你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所用的材料。是平常人们所不提及的或没说透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当然,内容的“新”还体现在立意的“深”上,这是个深层次的要求。是要我们多一点儿理性的'思考,找出材料所能体现的价值。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经验看来平淡无味的地方,想象力却给我们提供了欢娱和愉快。”(《批判力批判》)而华滋华斯则告诉我们世人:“想象力最擅长的是把众多的合为单一以及把单一分为众多。”这是大家们多么具体的指导啊!有了这样的指导,还需要我们放宽心灵,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想象去联想。因为是搞创新,还允许有幻想,不妨想他个石破天惊、地老天荒,想他个再生地球、人造太阳。比如写空间,可以飞人“银河”、钻人海底世界,骛寻八极洞天、聚宇宙神奇于万花筒间……写时间则可用古往今来,时间隧道,瞬息万变、分秒之闪……写形象则可以光怪陆离、异彩分呈、气吞山河、气象万千、……写成就则可以写三峡绮丽、“鸟巢”壮观,自己曾经的辉煌,他人明日的灿烂……不要怕别人说异想天开、不着边际、荒诞不羁。当然,最好是把这些变成别人的认可、称赞。因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强烈的情感。

  再就是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并坚持不懈。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一暴十寒不行。要知道,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会起到不同的表达作用,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行文中,记叙文段的作用是交代清楚是什么,比如时间地点等。描写的作用是提供事件发生的环境,布置衬托人物活动的背景;说明的作用是标明特征,区别事物的性质、用途等;议论的作用是明辨是非、明确褒贬、明定旨意等,让人作出理性化判断;抒情则是明确情感态度倾向,赋予人、事、物以情感,使之人性化。抒情句出现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议论中的抒情。多是为了鼓动。叙述描写中的抒情,多是为了渲染。还有直抒胸臆的抒情等,直抒多是为了直观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倾向。各有各的妙用。还有各种修辞格的使用,都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要真正得到读者的认可和称赞,还在于观察技能、审题立意技能、结构技能的创新,更在于行文语感美、美感的体验,更在于如何点化亮化吸引读者审美的着眼点,在于妙趣横生、幽默含蓄、的词句推敲琢磨。旧素材可以写出新立意;有了新素材,新立意更能使文章熠熠生辉,更需要创出新的表达形式。可以用求新求奇的眼光去审视素材;用求新求异的思维去组织题材;用求新求趣的意识去使用表达方式;用求真唯美的情感体验去用心刻画人物描写细节。为此,我们提倡选材上体现开放性,事、情、感、悟向多极发展。体验、感悟要真、珍、奇,体现时代性,立意上也要体现多向性,为文章锁定内容选择最佳的表现形式,力争做到收放自如。放,主要用于选材,应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收,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缩小选材范围,直到确定具体写作范围。包括组材及主题的确定。论证表达要新鲜、灵活,尽可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挥笔洒墨。

  鉴定作文创新的标准应以看其是否给人以新的美感,新的启迪。看其能否给人一个明晰的哲理认识,一个恰当的价值认定,一个明显而又正确的情感态度倾向。

  作文教学之所以发展缓慢,大概是因为缺乏开放性写作探索。要开导学生不要拘泥于写作的条条框框。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另外,还须指出,没有借鉴的创新未必都是美的东西。

  作文创新是为了给学生广泛的选材范围,是为了给学生对事物表述、对情感抒写更大的自由度。它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提高和道德情操的修养陶冶,有利于他们在自己营造的清新自然的语境中阐释自己的观念。

创新的作文1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继承与创新,亦是如此,我们要学会正确看待他们的关系。

  以继承之水,浇灌成功之花。朝阳与落日总是令人感动的,只是因为那一刻把正午的锋芒熔成了光润的辉光。在历史的海岸上,慢溯着一道道厚重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执著、坚毅、豪壮、遵其本心……这些优秀的品质流传至今,让我们得以继承和发扬。

  以创新之光,照亮成功之路。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发光。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创造出水晶教堂,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我国近代铁路专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面对铁路横过八达岭这一难题,他亲自勘察,选定路线,创设了“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他大胆创新,不畏艰难,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创造了奇迹,有力地回击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

  用继承与创新之美,点缀斑斓人生。古往今来,历史总是推陈出新中不断发展前进的。我们不仅要像山一样的在坚守自我中巍峨不动,也要像水一样在山穷水复之时另辟柳暗花明之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会了我们对理想要不断追求并为之努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懂得了以史为鉴,敢于拼搏;“苦其心智,劳其筋骨”让我们明白在逆境中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大树之所以高大,是因为它有落红无私的哺育;大海之所以深邃,是因为它有无数条小溪汇合;花儿之所以明艳,是因为它有清晨雨露的滋养。因此,我们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

  如果你歌颂黎明,那么请不要忘记拥抱黑暗。

  如果你赞美太阳,那么请不要忘记欣赏月亮。

  如果你敢于继承,那么请不要忘记开拓创新。

  继承与创新作文 篇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创新,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没有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出现,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本国传统,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

  创新是重要的,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有“清如许”的成果。

创新的作文11

  一、标题新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篇文章成功与否,虽不完全取决于标题,但一篇好文章,如果再配上一个相得益彰的好题目,就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好的标题还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如写“爱”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拟出“妈妈的爱”“奶奶的爱”等题目,则显得普通;如果拟出“伟大的爱”“真诚的爱”等题目,则显得空洞;如果拟出“来自远方的爱”“无悔的爱”等题目,则显得新颖别致,含蓄隽永。再如“都是迟到惹的祸”“我的未来不是梦”“水中有个月亮”等题目,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显得含蓄、生动、形象、传神。

  二、选材新

  新鲜的材料有助于强化思想见解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进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与其说材料创新,不如说材料求真、求实、求个性。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故事。作文就是要人人有话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比如写“父母的爱”这样一个话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写父母在生活上如何关心自己,生病时如何百般呵护;在学习上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材料就显得没有新意。如果写父母如何运用挫折教育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如何用赏识教育使自己走出自卑的`阴影,就不会落窠臼,发人深思。

  宋代诗人戴复生说过:“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

  比如,每逢夏季总有人卖青蛙。有人视而不见,有人见怪不怪,卖青蛙者则是照常上班。而善于挖掘材料的人就会关注这种现象,既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又可以呼吁对动物的保护,也可以反映环境问题。

  三、语言新

  写文章不一定要引经据典,堆砌名言佳句,也不一定要辞藻华丽,语出惊人,朴素的文字同样可以使文章文采飞扬,个性化的鲜活语言也能使文章独具特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若想让自己的文笔鲜活、富有意蕴,就要靠平时锲而不舍地积累,注意积累那些富有时代特色的、与新生活、新事物密切相关的鲜活语言。如一篇作文中写道:“克隆绵羊,没爹没娘;名人出书,一塌糊涂。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有人居然克隆出了家长签字呢!”这样戏谑“冒名签字”这一现象,于幽默风趣中蕴涵着批评,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构思新

  构思新指作者的构想设计能打破思维定式,超越惯常思维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文似看山不喜平。”再好的题材,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来表现,读起来也会索然寡味。结构创新,借助匠心独运的谋篇技法,将“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创新思维演绎得淋漓尽致。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历来就有“凤头”“豹尾”“猪肚”之说,又有“抓两头(开头、结尾)、带中间、文中要有闪光点”之语。和文章标题一样,开头和结尾也为大多数学生所忽视。我们总有一种观念误区,认为只要文章主体写好了,开头和结尾关系不大,岂不知这种做法对作文影响很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就像好的标题一样,能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好的开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新、短、有文采”。所谓“新”,即开头要新颖,要标新立异,避免人云亦云;所谓“短”,即开头要短小精悍,避免长篇大论;所谓“有文采”,即词语要丰富,句式要灵活,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而且内涵丰富。

  好的结尾能收到曲终意未尽的效果,使人回味悠长;好的结尾更能把该文开头留下的好印象保留到最后,给人一种圆满之感。

  构思新还表现在很多方面,如采用不常用文体如小小说、寓言、戏剧、日记等形式;用不常用的分层方式,如小标题的运用,与众不同;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布局谋篇,别出心裁……但是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不顾内容片面地追求形式。

  五、立意新

  立意新主要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论点新鲜、别致、独到,也包括文章中有新鲜、别致、独到的看法、观点或主张。它不是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从本质上说,它是对事物某种固有本质或特点的最新发现和认知,甚至是对人们在生活中早有觉察的东西的首次明确揭示。

  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把握好时代的脉搏,是立意之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果我们能在文章中巧妙地楔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热点去开发主题,就容易使文章内容新颖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创新的作文12

  围棋的本手、妙手和俗手其实是三个不同棋艺水平的划分,但正是这样,却告诉了我们很深刻地道理:要着力夯实本手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拓展妙手的能力,同时要避免俗手。就此,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打好基本功?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打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学好基础知识,练好知识基本功。诚然,基本功未必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是确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与宝藏。我们必须承认,学习基础知识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甚至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问题在于,我们为何还要学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到底对于创新有何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到了:基础知识是我们创新的基础!

  我们学习基本知识,不只是为了学习这些知识,而且还要从学习这些知识中理解这些知识为什么是这样的,如何去理解这些知识,如何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比如,我们在小学要学写日记、作文。作文是怎么来得?它是把我们的想法用句子、段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且我们可以表达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我们高中阶段的作文,我们要写得有新意,更重要的是要在立意上有所突破,与常人思维不同,这就是创新。我们学数学,懂得了推理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把逻辑推理运用到很多领域。因此,归纳的方法、概括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都是我们学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未来进行创新的方法基础。要把我们的思考和观点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归纳和概括。我们要从某一个观点出发推出新的论断,这就需要逻辑推理。如果没有这些方法,我们就无法创新,所以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基。

  基础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基本概念,判断与常识。如果我们没有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学习,我们就不可能不具备这些课程的基本知识,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和国家,对于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于科技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等等,都将是一头雾水,一无所知。这就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学了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去理解、去思索科技发展的速度、人工智能的价值、文明变迁的形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儿童从小要学习,而且要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高中教育,因为这些都是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了这些知识基础,我们才可能去从事其他的相关工作,包括一些创新性的工作,这便是我们围棋当中入门阶段的本手角色。

  基础知识还是我们创新的思想基础。所谓思想基础,主要指的`是我们可以把学习基础知识的耐心与韧性用到创新上来。这就是科学研究经常强调的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有恒心有毅力。我们经常听到长辈对我们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让我们变得聪明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化学家戴维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因此,如果不具备学习基础知识的耐心与毅力,我们可能没法具备这种坦然面对失败,在失败中站起来的勇气。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创新的思想基础。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离成功很近,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在离成功很近的地方放弃了。

  我们学习了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如果我们连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会,我们怎么表达我们的创新?如果我们连基本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都不会,我们怎么才能创新?因此,创新一定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之上,而基础知识是这一切的基础的基础。我们很多人都想写漂亮的文章,要表达他“惊人的发现”,结果语句不通,表达不规范,怎么能够清晰表达你的创新?怎么能够让你的创新被广泛接纳?怎么持续进行你的创新?尽管基础知识不能保证你有多大创新,但是没有基础知识,你却很难创新。易言之,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功底,可以为未来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基础知识是我们创新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知识基础、方法论基础、思想态度基础。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基础不牢,我们都很难创新。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背后的方法论,我们一样走不长远。有了基础知识和方法论,但是我们缺乏运用基础知识和方法论的德性与韧性,我们同样步履维艰。只有同时把上述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够有所创新,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推进创新。

创新的作文13

  有一种厚实,叫感恩;

  有一种美丽,叫中药;

  有一种力量,叫武术;

  有一种传承,叫文化。

  那张脸很平凡,走上街没有多少人会注意他;那张脸很特殊,凝聚着传统中医、中国武术、五行取名于一体的文化;那张脸很智慧,当我寻找一些创意灵感时,我总能看见他,那是姥爷的执着的脸。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黑白灰,我小时候身体及其虚弱,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所以我一直在姥爷身边生活,听着他讲以前的故事,直到上小学。可以说,我的童年都是在苦涩的中药的气味中熬过的。现在我还记得店里的一切:浅绿色的木制药柜,一格一格的;高大的玻璃台面,姥爷戴着老花镜,一脸认真地写药方,并不时和病人说些什么;还有那小小的称——我的玩具,上面还残留着药材清香的气味。

  我常常坐在小板凳上,看姥爷穿梭于柜台之间,满脸严肃,阳光为他都上金边,我看得到他额头上细细的汗液和他眼底的虔诚与温柔。这些药大概是姥爷的宝贝吧!我想着。

  再大一些,姥爷会抱着我,教我辨认药材,那时的姥爷笑容满面,音调是平平缓缓的,仿佛任何人和事也不能打扰我们。不变的是他眼中的光芒。慢慢地,我知道了,那是白芷,这是豆蔻,那一种叫连翘……,姥爷还会讲它们的功效,可惜我那时只是马马虎虎就过去了。我的感觉是:这些药的名字真好听,说不定是仙子变成的,爷爷也喜欢仙子呢,哈哈!当我长大后和姥爷说起时,我们都大笑起来,笑中又有一种满足感——这么多年了,他仍执着于此,我真心为姥爷高兴,还有一种感动从我心里溢出。

  所谓武源于医也成于医。“你姥爷去浙江省参加武术比赛得了一等奖啦!”我一进外婆家门,外婆便笑盈盈地指着奖状对我说。那份惊喜我难以用言语表达,我只记着高兴。那时我才回忆起,姥爷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出门锻炼,时不时在电脑里看一些别的门派讲拳法的视频。这一两年来政府部门开展了许多武术比赛和武术表演的活动,姥爷六岁时跟太姥爷学武术,一直到现在六十多岁坚持每天早上早起去公园练习中国南拳,风雨无阻,把十八般武艺练得出神入化,刚好在这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时期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现在他成了江南南拳刚柔武术协会的会长,常常带着众弟子参加市、县里的武术表演。他有很多弟子,除了清晨一起去练武外,有些到现在还会常来家里坐坐。他的左边额头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的疤,因为小时候饿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爬上灶头找吃的,然后就掉下来了,鲜血直流,太姥姥赶忙从烟囱里抓了一把黑色的灰抹在他的额头上,血止住了,然后就留下了直径大约两厘米的疤。为了健身强体,从小便开始跟着太姥爷学习南拳。

  那时村里也常常有跌打扭伤的人,他从太姥爷那里学会了制作扭伤药,以前养很多的鸡,把鸡窝笼里的鸡屎扫出来晒干,用火烧成灰,用筛子筛出细的`跟另外一种香按一定比例搅拌。周边几个村里谁家手或脚扭伤了,就来拿一把过去,将老酒烧沸把药粉糊成膏状,摘一片丝瓜叶,用布裹上,几天后就好了。在我们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许多神奇的故事,就连植物、动物的灰也能发挥特殊的作用,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一片宁静和安逸。

  也许因为这些缘故,姥爷一直很喜欢中医,年轻时白天干活,晚上自学中医,摘录了很多笔记,虽然没派上什么用场,但还是一直坚持学习,太姥爷留下几本药学的书都被他翻破了。后来让小舅舅去读中医专业,现在他成了执业医师,家里也开了一家很大的药店,姥爷刚好英雄有用武之地。太姥爷留下的一本中医秘笈里的很多药方经过姥爷的临床应用,再经过小舅舅结合现代中医,对药方进行改良,治好了很多人的病。就像当年的扭伤药,现在肯定找不到原材料了,小舅舅就用更好的活血散瘀的药粉来替代。也感恩于这个时代,让中国传统中医养生和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

  药店里的人川流不息,有些是姥爷的弟子或太爷爷的弟子来切磋武艺,有些是来抓药治病,还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为自己的孩子或店铺或公司取名字而来。原来姥爷还懂金木水火土五行,多少笔画的字对应着哪一行,根据相生相克的原理,免费给他们取一个吉利而好听的名字。在老百姓看来,这些都是很准的,也许因为在他们的心底一开始就注入了必胜的信念。

  我可以看见,姥爷苍老的皮肤也遮不住的精气神与自信,不大的眼睛里闪烁的熠熠光辉,像注视药材一样,那是名为“热爱”的光芒!那是名为“坚持”的光芒!那是名为“感恩”的光芒!那是名为“继承与创新”的光芒!每每我想放弃时,就可以看见他的脸,那是一张在困难中不断创新的脸,给予我新生的力量,在黑夜中为我亮起不是特别明亮却已足够的光,让我沿着上一代人依稀的足迹披荆斩棘,重新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创新的作文14

  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具有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没有创新的作品,读起来是老生常谈,味如嚼蜡;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才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搞创作就是搞创新之作,用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呢?

  一、破思维定势,立创新意识

  在美国的许多华人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书本知识掌握得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由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的人能够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发散,得出新奇而较正确的结论。

  二、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搞好创新

  作文是思维的再现,一切作文训练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1.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题目、内容要求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反传统做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需求多方面去阐述,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写出看问题全面、解决问题有方的好文章。如以“手有五指”为题写说理性文章,学生们就从四个角度确立了不同的论点:(1)五指有长有短,众人千差万别,办事不能“一刀切”、一样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各科课程不能偏废;(3)一个手指做事难,协同合作有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4)握笔写字,小指要自觉站在一旁,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助,还要互让,要看需要、顾大局。还可以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进行训练,这类训练既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想象思维的习惯。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 比如假设情境式的作文训练题——《写字台上的鲜花》:“早晨,老师一跨进办公室,只见写字台上插着一束鲜花,她将花儿贴着脸庞,情不自禁地问:“这是谁送来的`花?”请续写下去;幻想式训练题——《太空旅行记》;推测式的训练题——《第八代电脑》;假想式的训练题——《三十年后全班聚会》……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获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

  三、扩大阅读量,创新有基础

  作文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表现,没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写不出具有深刻思想性、高超艺术性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应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我们应当这样做:首先要用好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多读报刊,作好读书笔记。班级要时常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让学生锻炼口才,交流各自读书所得;通过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广播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活跃了,创新能力强了,学生就会写出一篇篇思想深刻、手法新颖的佳作来。

  四、激发兴趣,乐于创新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气氛。

  教师学生要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胆探究,鼓励求异思维,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热烈奔放的课堂氛围。

  2.倡导学生写富有个性的文章。

  学生人小,单纯直率,天真烂漫,思想上一尘不染,要体现他们的写作优势。

  3.要采取激励措施。

  既要鼓励写作上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要鼓励写文章开头好或结尾好的学生,既要表扬一个词用得好或一段写得好的学生,又要鼓励选材好或写作视角好的学生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我常用的激励措施有:选取学生中的佳作登黑板报,编墙报,广播播放,学生传阅,班上朗读,编印《优秀作文选》等。

  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焦点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作文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潜心研究,努力工作,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创新的作文15

  一:训练目的

  构思是文章孕育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构思是贯穿写作全过程的。构思包括材料的选择、主旨的确立、框架的构建等。构思指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指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写作思路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分析、综合、加工,形成印象,态度、情感,思路的形成就是使之条理化的过程。思路体现在文章中就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严密,直接影响到文章主旨的表达。

  二:如何进行构思呢?

  1:结构要作到凤头。猪肚、豹尾(元?乔梦符)

  古代学者陶宗仪对这六个字的解释是“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尾要响亮。”

  头要像“凤头”——漂亮、俊秀;主干要像“猪肚”——饱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飞扬、有力。这是对一般文章的要求。

  2:行文上要有“钢筋铁骨”,也就是文章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要有巧妙的伏笔和照应。如现代建筑在水泥浇注中必须内含一定粗细规格的钢筋,才能使建筑物坚固。

  3:段落间要有“桥梁”、“针线”。也就是要有恰当的过渡和照应。许多文章之所以出现松散、隔断、硬接、硬转的毛病,与疏于过渡照应有很大关系。

  构思要注意:

  (1):要反复斟酌材料跟中心意思之间的切合点。(2):要用心感受材料,对材料作细致的分析。(3):要养成锻炼思路的习惯。

  总之,构思要做到“有物”、“有序”、“有情”,文章才能做到有血有肉。创新就是指在作文中有自己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新的立意、新的表达。

  首先是内容上的创新。内容新,有两点意思:往大处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事物,要使人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的进步;往小处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于个性特征的东西,它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能够打动读者的。

  (1)角度要新。能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来反映一个集体、一个人物的精神风貌,效果更好。角度新,同样可以使人耳目一新。

  (2)写法要新。一是要借鉴别人的写作经验,学习别人的写作手法。如运用对比手法、误会——发现手法;悬念手法;一波三折手法等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积累自己的经验,凡写过的文章都要认真思考,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如果有兴趣,不妨尝试着换一种写法,再作比较。这就是创新的起点。

  (3)细节上创新。如:作文的开头加一个恰如其分的“题记”;给主标题拟一个合适的标题;每一个段落拟一个精彩的小标题;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对比映衬和象征的表现方法。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题目:在新的起点上

  提示:从审题来看,本文的题眼是“起点”,起点是相对走过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相对某个阶段,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每个人是这样,每个集体,每个家庭,每个国家也都如此。从构思来看,新的起点不是对过去的总结,而是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为实现这规划而付诸的努力。从创新角度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规划,不要人云亦云。从文体来看没有限制,因此,你可以根据所选材料拟一个副标题,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

  2:作文题目:春雨

  提示:此题有虚、实两重意义:实指春季的雨;虚指春雨的象征意义,如造福人类的精神。(及时雨——亲切教诲的风范。突出表现“润物细无声”的特点)题目比较空灵,可以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文体不限,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把春雨作为背景,写一篇记叙文;既可以写春雨中所发生的事,也可以写恰似“春雨”一般的人,还可以写父母师长“春雨”般亲切是教诲……当然也可以写成说明文或议论性文章。

  [例文]良师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人。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做我的朋友。每次排座位,老师总让我坐在最后一排。

  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都是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跟他们无话可说。想看看黑板,抄抄笔记,又无能为力。谁叫我从小喜欢课外读物,又不注意看书姿势,成了近视眼呢!所以每节课只能呆呆地看着黑板,愣愣地看着书,或做一点小动作。

  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原班主任“跳槽”了,来了一位新班主任。她年纪轻轻,穿着一身洁白的衣服,齐耳短发。一笑,两个酒窝就露了出来,模样甜甜的。

  “我叫XXX,我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会了解得清清楚楚的。”她微笑着自我们做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看了她一眼: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又倔着性子坐在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真的注意到了我。那是一次语文自习课,大家都做着作业,我也摊开作业本,假装做起来。其实,除了造句之类的可以让我自由发挥的题目外。其余的我根本不会做。突然,她走到我身边问:“你在写什么?”说着拿起了我的作业本。

  从未受过如此“礼遇”的我,心头不禁一暖,但仍趴在桌子上,等待着早已习惯的雷霆风暴。不料她

【创新的作文】相关文章:

创新的作文08-24

创新的力量作文02-04

创新话题作文02-24

创新的作文【荐】03-12

关于创新的作文12-26

创新优秀作文02-04

创新与梦想作文02-05

【推荐】创新的作文03-15

(精选)创新与梦想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