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作文

时间:2023-04-17 16:42:11 过年作文 投诉 投稿

实用的回家过年作文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家过年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回家过年作文8篇

回家过年作文 篇1

  除夕这天早上,爸爸到单位处理完事情,就带着我和妈妈匆匆忙忙地赶往三门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

  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一点多了,叔叔正在贴春联,奶奶正在准备祭祖用的食物。爸爸妈妈和我也加入贴春联的队伍,我帮忙涂胶水,爸爸妈妈把春联贴到门框上,等我们贴完春联,挂上灯笼,奶奶也烧好了菜,然后我们又帮着把菜摆放到祭祀的`桌子上,奶奶又拿来蜡烛、香、纸钱,开始祭祖了。爸爸告诉我,这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祭祖结束后,我们又接着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天刚黑,奶奶就烧好一大桌丰富的年夜饭,有牛肉、羊肉、螃蟹……

  这时候,外面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仗声,我赶紧吃好饭,叫上爸爸一起去打鞭炮。外面可热闹了,半边天都被五颜六色的焰火照亮了。

  当我在床上时,奶奶进来了,她给了我一个红包,叫我把红包压在枕头下,这叫“压岁钱”,让我在新一年里长得更高,健健康康的。

回家过年作文 篇2

  又是回家过年的时刻了,一场中华大地特有的奔徙已经上演。

  今年过年,你回家吗?

  今年是我在外过的第二个春节了,感觉那么凄凉。

  由于高中学习紧张,放假时间很短,学校离家很远,一头在南方,另一头在北方。04年春节就去亲戚家过了,坐了一天的火车,到亲戚家时已是大年三十下午,天灰蒙蒙的还夹杂着零星的雪花,15岁的心灵笼罩着丝丝凄凉那个冬天尤其寒冷。很快暮色四合,看着漫天的烟花,心头是无奈。新年的爆竹响彻在异地的小城。突然地想起正在家中翘首盼望的家人,一时归心似箭,恨不能身生双翼,就飞到温馨的家中,与家人同吃那热腾腾的年夜饭。可列车只能带走我的默默的对家人的祝福,窗外是一片欢笑,窗前偶尔飞过一点烟花。在外过年,竟是这样的难受,心,有如灰蒙蒙的夜一样郁闷。

  今年不想去亲戚家了,太麻烦了,只有呆在宿舍了,今天年三十了,只有和窗外的淅沥的小雨相伴了。春运买票时那一份挤,现在想起来,还是觉着可怕,但为了团聚那一刻的幸福,值啊!

  买票的时候,平时空寥的售票处,排起了一条条长龙,延伸到室外。人们背包提袋,有的还拖儿牵女,站在雨雪之中,半步半步的往前移。

  侯车室里,更是人头涌动,人们摩肩接踵,让你哀叹,中国人怎么这么的多?眼盯着红字的报车屏幕,忍住了胃里因难闻气味而引起的呕吐感,还得费神看住自己的行李,只有一种火车快一些来的期盼。

  人们像被恶狼撵着的几百只小羊,跌跌撞撞的爬上火车之后,心再一次吊紧,像我去年,有一次买到票了,但没挤上车,在候车室又呆了整整一天啊。一般情况下的春运列车车厢里,除了人与行李,还是人与行李。有座位的人自是幸运,没有座位的人们是大多数。大家或是仄了身子,扶了椅背站着;或是席地而坐,坐在报纸和行李上,售物车来了,再立起身让。要上一趟厕所,灌一杯水,就像翻山越岭一样累。

  一番折腾下来,我就会问自己,这样辛苦的赶回家过年,是为什么?

  难道是为了那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现在,我们在哪不是一样可以吃到鱼、肉、鸡呢,再好的山珍海味,这一趟回家的路费,也能买得起一些啊。那,我们寻求的是什么呢?

  春节,有我们最纯真、最温馨亲情啊。

  被拆毁的老屋,逝去的`亲人全活在过年的回忆里。每逢过年,屋子总是被勤快的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谓之扫尘扬灰。爱舞文弄墨的爷爷,兴致勃勃地铺开红纸,写出一幅幅对联,不仅大门有联,偏门,后门,每个房间也有联,连厨房灶台和大小木柱上也得贴上单联,贴上大大的春字,触目都是红通通的,年还没过,家就在一片喜气洋洋之中了。

  年三十的晚上,满桌的丰盛消融了一年的劳苦。坐在首位的爷爷、奶奶,穿了全新的衣服,老眼里含了泪,接受子孙的叩头拜年,掏着红包,满脸皱纹笑成了盛开的花。

  以后,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好日子。初一的儿子,初二的郎,分家另过的儿子领着媳妇儿女拜年来了,女婿女儿领着外孙拜年来了,朋友、同事、同学之间,也要相互的拜年。就是结过仇怨的,这个时候,一句吉利的拜年话出口,也可以云消雾散了。

  原来,过年是中国人合家团圆,除旧迎新的好日子,也是一年辛苦奔波的精神寄托和回归自己本色的最好载体。过年,寄托着人们对新春,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啊。

  一年的苦累都受过了,为的不就是这过年中全家团圆的欢乐吗?一年的苦累都能受,还怕在路途上短暂的辛苦吗?祝大家一路顺风,新年快乐!!

  过年了,回家后的感觉是圆满,是轻松。在家过年的感觉最温馨,最爽。

  新年的爆竹就要炸响,你回家了吗?

回家过年作文 篇3

  女人们大包小包的开始购置新年所需,内衣丝袜、胭脂粉黛、平底高跟。

  男人们涨足了钱包准备春节通宵大战,地主金花、麻将纸牌、‘钱财粪土’。

  何必呢?

  背井离乡辛苦一年,难得回家一次。何必拿一年血汗换取几日虚荣。

回家过年作文 篇4

  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是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贴对联。

  今天我和爸爸还有弟弟去了外婆家,在哪里爸爸和舅舅一起贴了对联,每个门上都贴了。大门哪里贴的对联特别大,还贴了两个门神。大门里面还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他们把这个字贴倒了。舅舅告诉我说是福倒了,就是福到了。哈哈。吃过午饭,我和弟弟、妈妈还有爸爸我们就回我爷爷家了。到了我爷爷家,我开心极了,又能和哥哥、妹妹在一起玩了。在爷爷家玩,真开心啊!

回家过年作文 篇5

  窗外,雪正在缓缓的飘,没有一丝声音,很快,在窗台上蒙了薄薄的一层,仿佛撒上了一层细碎的盐。

  屋里的男人并没有发觉这一切。这幢矮小的公寓楼,只有这一扇窗亮着灯,昏黄的灯光在若有若无的雪中摇曳。

  男人瘫坐在沙发上,眼睛无神地盯着墙上那本污渍斑斑的日历。日历上暗红的大字一一一二十八,似钟一样,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催促他,快要过年了。可是怎么办?他缓缓放下话筒,把只抽了一半的烟戳在他们爬满裂纹的烟灰缸里,摁灭,手指无力的滑到桌子边缘。经理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总之呢,到了年三十,你还得再跑一趟。

  男人突然变得烦躁,目光从日历上挪开,游走在狭小的房间中,又落到橱柜顶上。那最醒目的位置,摆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对他微笑。他鼻子一酸:这种孤独已经伴随了他三年。三年来,他一直在拼搏,在奋斗,在追求。但仍然是处境窘迫,似乎永远没有出路。他想回家,这种痛苦的心情难以忍受。男人想要抛弃一切,回家。

  工作,还是回家?在内心争斗了很久,他终于做出了抉择。他吃力的起身,叹了口气,拉开了窗帘。

  窗外,斑驳的树影映在了脱落的墙皮上。雪,依然在这静谧的夜中缓缓地飘着,显得那么祥和。

回家过年作文 篇6

  离开家有整整八年光阴,八个寒假,第二次回家过年。

  喜欢火车隆隆的声响。

  一路上净听见熟悉的老家话,环顾着四周陌生的脸,却很温暖。偶尔的一些土话都弄不清啥意思了,真是好久没回家了.

  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火车到站,熟悉的乡土,熟悉的嘈杂,熟悉的面条的鲜味,却陌生了好长时间了。辗转到村西头已经十九点四十五分。真正到了回归田园的时刻。

  没怎么变,路还是上次修的,不宽。两旁一溜溜儿的又细又长的树,光秃秃的一条,倒是一尘不染。比过去不同的,多了很多三层小楼,安稳在道两旁,很阔气。我们家却还是八年前的摸样,像盆地一样被包围在中间,就像一个柔弱的孩子。爸爸说我们家没儿子,不用盖楼啦,弄那么多空屋子,又填不满人影。我们姐妹听了,只是沉默。

  夜早就造访了这个村落,婆娑的树影、墙影子、还有棉垛、柴禾堆的影子折在土地上,形状诡异,张牙舞爪故弄玄虚。这时候大部分人都吃过饭了,可能窝在屋里看电视,闲聊,还有的闲不住的拾掇完就开始串门子了,你家我家,总也有说不完的家常。我喜欢这样邻里长邻里短的日子。而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都市生活,有个人说的很对,我和城市就是八字不合吧。确实这样。

  一会儿就到了奶奶家,抬头瞧见大门前那早已搁浅在记忆里的字眼“家和万事兴”。进去。拨开堂屋的.门,一群老妈子,老头儿,大娘们正坐在那做礼拜。

  奶奶就坐在靠门的地方。她又老了,身子明显有些佝偻的趋势,眼睛里不知是泪是雾,浑浊不清。她看着我,听到我喊奶奶,她笑了。

  到家已经八点了,妈妈早已准备好了热乎乎的羊肉汤,夹着浓厚的香气的热气弥散着升腾道屋子的最高点,暖湿了日光管。

  半个月像是一块压缩的 饼干,很薄。姐姐也才在家呆了五天,就匆忙回来上课了。

  即使快的令人很心疼,但丰富的生活好歹把这半个月充盈的很丰满。

  阳光一直都在,和姐妹们步行上街,五六里路不知不觉就在笑声中淹没在脚底。我们一起逛小商品店,看发夹,玩具,衣服,鞋子。相互逼问着有没有情窦初开,一起探究该怎么刷睫毛膏好看。这样的日子真好。

  每每午饭过后,会把桌子拖到院里,面对四书五经。

  这会儿阳光会顽皮地挤满每个缝隙。四方桌子,三个人,一桌面试卷,满地阳光,时不时的凉风,偶尔抬头皱着眉的我们,彼此相视一笑的默契。这样的日子真好。

  我喜欢看做饭的时候,爸爸烧锅,妈妈掌勺。妈妈会偶尔嫌弃爸爸烧的不好,爸爸只像小孩一样往灶口里塞棉柴。很可爱的画面。我是才发现爸爸的小孩气质的,他看上去总是很威武。乡亲们都称爸爸有董事长的气节。我也这么觉着。小时候我只会抱着妈妈的膀子耍赖,不理会爸爸。长大了才发现爸爸潜藏了十几年的幽默。冬日闲暇,爸爸整天研究自己的弹弓,是不是拉开朝院里的槐树瞄准,那样子很帅。

  每天晚饭结束,爸爸就揣满一兜子弹,所谓子弹,其实就是我小时候玩的花花绿绿的琉璃球,爸爸从集市买的。爸爸出发了。得意的给妈妈许下今天一定会有多少战利品。就像士兵向首长承诺今天一定杀掉多少个敌人一样认真。林子里有很多布谷鸟,一到晚上,就站在枝桠上睡觉。反应不很灵敏。虽有点破坏生态,但偶尔做几回猎人,反而更能凸显乡土的原生气息呢。

  爸爸乐此不疲,那天晚上,十二点了。爸爸拎着袋子兴冲冲回来,打了八只,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嘴里嚷着,野味野味。这家伙怪肥的呢。甜甜,明天咱家一人一只。妈妈也高兴,称赞着老爸武艺高强。我们都跑去看,八只肥肥的布谷鸟挤在一起,抛开生态理念,那场景的确可喜。第二天我们就享受了美味。不过一连几个小时,爸爸膀子很定很酸吧。他回来的时候口袋是空的,那些子弹是怎么一颗颗掩藏到乱草里,散落到这儿那儿,好多角落!

  记忆深刻的还有火把节。那天还飘着小雪。

  我和素领着一群毛孩风风火火地抱着火把朝村东边的石桥冲去了。一路上都是燃烧过后的灰烬,有的还带着通亮的火星子。正起兴时,远处有一点火光明晃晃地越来越近,原来是有朋自远方来了。邻村的几位小伙子扛着火把神气得意。他们更会玩,里面还夹着鞭炮,一路上噼里啪啦,有点鬼子进村的猥琐架势。后来,有烟花绽放了,一大簇,一大片,几乎连在一起,给光秃秃的树枝生出了耀眼的碎花瓣。

  好多好多难以记叙的可爱画面······

  回南京的前一天,雪下得很大,白了屋顶上的瓦。

  那天五点爬起来,吃了妈妈下的面。爸爸骑着电车送我到桥头,看着我坐上大巴才走了。 六点十分,爸爸转身的时候夜还是紫色的。

  中午一点半踏上火车,坐定后,认真望了一眼窗外,记住了徐州站台的摸样。

  一路上与我为伴的是那本读库。翻翻合合着,走进南京。

  五点四十,踏上站台,我和南京成功会师。

  下了地铁后,又见到了和早上一样紫色的夜幕。

  只不过,那时是清晨。

回家过年作文 篇7

  今天,我高兴极了,因为明天我要回老家去过年了。所以我们全家一起来到联华超市买了些吃的东西(我的老家很远,开车也要6个小时多)。并且把汽车加满了油,然后爸爸又去给我订了个生日蛋糕。

  第二天早上六点,爸爸起床搬东西去了,我也醒了,听见爸爸开门的.声音,又听到关门的声音,就以为爸爸去拿蛋糕了,所以赶紧起床穿衣服,跑下楼,结果发现爸爸是在装回老家的东西,爸爸一见我,就惊奇地问我到:“咦,你怎么下来了?”我哭笑不得,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讲了一遍,爸爸听后笑着:“那你就帮我把有用的东西搬到车里来吧。”我们搬东西一直搬到8点,终于把东西搬完了,然后我和爸爸开车到元祖那儿拿了蛋糕,又回家接妈妈,就上高速公路回老家了。

  一路上万里无云,我的心情好极了,到了10点,我们找了个服务区,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开车。12点半的时候,我们在另一个服务区吃了中饭,到了下午2点半,我们就到老家了。爷爷奶奶问我这问我那,我都来不及回答了。晚上我们全家大吃一顿,吃的饱饱的,然后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了。

  真快乐啊!

回家过年作文 篇8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毕节市层台镇斯栗村杨春考551709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回家过年作文】相关文章:

回家过年的作文05-02

过年回家作文02-10

过年回家的作文03-11

回家过年作文11-22

过年,回家!05-06

回家过年02-12

【热】回家过年作文06-24

回家过年学生作文09-03

过年回家的经典作文03-03

关于过年回家作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