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作文

时间:2022-08-27 09:26:09 过年作文 投诉 投稿

精选回家过年作文8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家过年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回家过年作文8篇

回家过年作文 篇1

  “子欲孝而亲不在”,母亲去世那年,我还在部队当兵,电话打到部队,匆匆赶回家,还没有伺候几天,母亲就去了。亲人离痛和没有孝敬母亲的遗憾困扰了我很久。

  转业回到地方,每年都会回老家陪父亲过年,父亲已经70岁,留给儿子孝敬的时间还有多久?父亲跟着在老家的二弟生活,我和三弟每年难得回去几次,唯有春节我和三弟约定必须回去。传统习俗的团圆寓意在老人的心里很重。在外面工作再累再忙,多大的成就感也赶不上除夕中午,全家围坐在一起,陪着老父亲喝上几盅热乎乎的老酒,听父亲给我们讲讲心里话。那些话里,满是父亲对儿子在外的牵挂,满是老人对孩子们事业成功的期许。

  记得在部队时,有一年连队战友们一起在俱乐部里看联欢晚会,“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当这首歌唱完的时候,很多战友的眼睛都湿润了。亲情似海,不管你有多坚毅的性格,也不管你有多么大的成就,也离不开这骨肉之情的慰藉。有父亲在,我的心就不会老,就永远感觉自己有一个安稳的'老家。

  晚饭的时候,我和妻子念叨说回老家过年,给父亲买什么东西,儿子听到了立即欢呼雀跃的说:“我要爷爷带着我去买漫画书。”妻子逗他说:“你给爷爷买什么?”儿子歪着脑袋想了想说:“用压岁钱给爷爷买个收音机,爷爷的收声音机老是唱歌跑调。”我有些疑惑的问妻子说:“什么收音机?”妻子笑着说:“老爷子听京剧,你儿子认为那是唱歌跑调了。”我笑着把儿子抱起来说:“对,就给爷爷买收音机。”

  这个春节,带着妻儿回家陪父亲过年,享受父亲暖暖的爱。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惟其如此,才更要珍惜这相伴相依的一段岁月时光。拉上父亲的手,陪父亲散散步,说说话,讲讲地里的收成,说说工作的事情。

回家过年作文 篇2

  今天是农历20xx年12月27,我跟着爸妈回山东老家过年。

  路上我总是缠着爸妈给我讲他们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滚滚的车轮,载满了我回家的心愿。渐渐地家乡淳朴的泥香离我越来越近。

  家乡的天空很蓝,家乡的星星很亮,家乡的月亮很圆,家乡人民的'话语总是暖在心间。

  回家的感觉真好,真温暖。

回家过年作文 篇3

  离开家有整整八年光阴,八个寒假,第二次回家过年。

  喜欢火车隆隆的声响。

  一路上净听见熟悉的老家话,环顾着四周陌生的脸,却很温暖。偶尔的一些土话都弄不清啥意思了,真是好久没回家了.

  下午四点五十九分,火车到站,熟悉的乡土,熟悉的嘈杂,熟悉的面条的鲜味,却陌生了好长时间了。辗转到村西头已经十九点四十五分。真正到了回归田园的时刻。

  没怎么变,路还是上次修的,不宽。两旁一溜溜儿的又细又长的树,光秃秃的一条,倒是一尘不染。比过去不同的,多了很多三层小楼,安稳在道两旁,很阔气。我们家却还是八年前的摸样,像盆地一样被包围在中间,就像一个柔弱的孩子。爸爸说我们家没儿子,不用盖楼啦,弄那么多空屋子,又填不满人影。我们姐妹听了,只是沉默。

  夜早就造访了这个村落,婆娑的树影、墙影子、还有棉垛、柴禾堆的影子折在土地上,形状诡异,张牙舞爪故弄玄虚。这时候大部分人都吃过饭了,可能窝在屋里看电视,闲聊,还有的闲不住的拾掇完就开始串门子了,你家我家,总也有说不完的家常。我喜欢这样邻里长邻里短的日子。而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都市生活,有个人说的很对,我和城市就是八字不合吧。确实这样。

  一会儿就到了奶奶家,抬头瞧见大门前那早已搁浅在记忆里的字眼“家和万事兴”。进去。拨开堂屋的门,一群老妈子,老头儿,大娘们正坐在那做礼拜。

  奶奶就坐在靠门的地方。她又老了,身子明显有些佝偻的.趋势,眼睛里不知是泪是雾,浑浊不清。她看着我,听到我喊奶奶,她笑了。

  到家已经八点了,妈妈早已准备好了热乎乎的羊肉汤,夹着浓厚的香气的热气弥散着升腾道屋子的最高点,暖湿了日光管。

  半个月像是一块压缩的 饼干,很薄。姐姐也才在家呆了五天,就匆忙回来上课了。

  即使快的令人很心疼,但丰富的生活好歹把这半个月充盈的很丰满。

  阳光一直都在,和姐妹们步行上街,五六里路不知不觉就在笑声中淹没在脚底。我们一起逛小商品店,看发夹,玩具,衣服,鞋子。相互逼问着有没有情窦初开,一起探究该怎么刷睫毛膏好看。这样的日子真好。

  每每午饭过后,会把桌子拖到院里,面对四书五经。

  这会儿阳光会顽皮地挤满每个缝隙。四方桌子,三个人,一桌面试卷,满地阳光,时不时的凉风,偶尔抬头皱着眉的我们,彼此相视一笑的默契。这样的日子真好。

  我喜欢看做饭的时候,爸爸烧锅,妈妈掌勺。妈妈会偶尔嫌弃爸爸烧的不好,爸爸只像小孩一样往灶口里塞棉柴。很可爱的画面。我是才发现爸爸的小孩气质的,他看上去总是很威武。乡亲们都称爸爸有董事长的气节。我也这么觉着。小时候我只会抱着妈妈的膀子耍赖,不理会爸爸。长大了才发现爸爸潜藏了十几年的幽默。冬日闲暇,爸爸整天研究自己的弹弓,是不是拉开朝院里的槐树瞄准,那样子很帅。

  每天晚饭结束,爸爸就揣满一兜子弹,所谓子弹,其实就是我小时候玩的花花绿绿的琉璃球,爸爸从集市买的。爸爸出发了。得意的给妈妈许下今天一定会有多少战利品。就像士兵向首长承诺今天一定杀掉多少个敌人一样认真。林子里有很多布谷鸟,一到晚上,就站在枝桠上睡觉。反应不很灵敏。虽有点破坏生态,但偶尔做几回猎人,反而更能凸显乡土的原生气息呢。

  爸爸乐此不疲,那天晚上,十二点了。爸爸拎着袋子兴冲冲回来,打了八只,他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嘴里嚷着,野味野味。这家伙怪肥的呢。甜甜,明天咱家一人一只。妈妈也高兴,称赞着老爸武艺高强。我们都跑去看,八只肥肥的布谷鸟挤在一起,抛开生态理念,那场景的确可喜。第二天我们就享受了美味。不过一连几个小时,爸爸膀子很定很酸吧。他回来的时候口袋是空的,那些子弹是怎么一颗颗掩藏到乱草里,散落到这儿那儿,好多角落!

  记忆深刻的还有火把节。那天还飘着小雪。

  我和素领着一群毛孩风风火火地抱着火把朝村东边的石桥冲去了。一路上都是燃烧过后的灰烬,有的还带着通亮的火星子。正起兴时,远处有一点火光明晃晃地越来越近,原来是有朋自远方来了。邻村的几位小伙子扛着火把神气得意。他们更会玩,里面还夹着鞭炮,一路上噼里啪啦,有点鬼子进村的猥琐架势。后来,有烟花绽放了,一大簇,一大片,几乎连在一起,给光秃秃的树枝生出了耀眼的碎花瓣。

  好多好多难以记叙的可爱画面······

  回南京的前一天,雪下得很大,白了屋顶上的瓦。

  那天五点爬起来,吃了妈妈下的面。爸爸骑着电车送我到桥头,看着我坐上大巴才走了。 六点十分,爸爸转身的时候夜还是紫色的。

  中午一点半踏上火车,坐定后,认真望了一眼窗外,记住了徐州站台的摸样。

  一路上与我为伴的是那本读库。翻翻合合着,走进南京。

  五点四十,踏上站台,我和南京成功会师。

  下了地铁后,又见到了和早上一样紫色的夜幕。

  只不过,那时是清晨。

回家过年作文 篇4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毕节市层台镇斯栗村杨春考551709

  大概要追溯至二十年前,我大约五岁,那时提起过年,我们差不多同龄的伙伴们高兴得就像一只顽皮的猫儿,在家中蹦蹦跳跳的,那股兴奋劲儿——简直像当上皇帝一般。

  像我们那时的孩子,因为过年会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饿,大一点的孩子更可以摆脱平日的“劳役”,因此会开心个不停。

  或许怪那时的日子太过清贫,平日里要吃得上一顿好的是极不容易——吃得上肉的人家很少,一般人家除非是有贵客来的时候,孩子们才勉强可以解一解馋;或就是在走亲戚,“吃酒”的时候。那时候,寨里要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帮忙的大人总是带着孩子,并且趁人不注意把一两片豆腐或其他什么吃的塞在自己孩子的嘴里。

  又或许是那时的生活过于枯燥,所以人们在玩的都比较简单,快乐也简单,但大家都很知足,生活平平常常的过,日子顺顺溜溜地流。那时过年,大人们总喜欢凑在一起玩纸牌,玩牌的方式简简单单:一副扑克变换着玩“上游”、“怪噜”、“三五反”之类,输了的就罚站或钻“板凳脚”。(我就是那时常跟在父亲身边问这问那的,现在还清晰记得那些玩牌的.花样。)大家共娱共乐,输了牌却赢回快乐,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胜利者。

  父亲喜欢在大年初一、初二的白天和晚上翻起民间手抄或刻印的《柳荫记》、《八仙图》之类的书唱个不停,他周围就围着妈和其他年轻年老的妇女,动情处大家唏嘘喟叹,有的还流眼泪,听不明白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我们那一带像父亲年龄差不多的男女都会“唱书”,几年前回家过春节还听父亲给妈唱了几段,很是动听。

  对我而言,那时爸唱书的声音就是最好的音乐,所以对一些如“攒十字”、“莲花落”之类的唱腔至今还有印象。那时寨里有一台唯一的收音机,音乐从那个小东西里飘出——很悦耳,多是些“朝霞——啊——映在——阳城——湖上——”,偶尔也飘出“何日君再来”的感慨。但这种奢侈的声音我们很少听到,有时只是在较远处聆听。有收音机的那户人家很少放歌给我们听,一般要有客人来或过年的时候才能听到,更别说是亲自看看摸摸那“小家伙”了。我的记性一向很好,只要那家人放歌,我听一遍就能“哼唱”了。

  那年头,寨里没有通电,收音机只能用干电池,舍得买电池的人家很少——别说用收音机了,就是用手电筒的人家也很少,我们家那时点的是煤油灯。用油灯灯芯也不敢做大,晚上睡得很早,一般晚饭后就洗脚熄灯就寝;有时熄灯后坐在火炉边听母亲讲“老熊婆”、“七姊妹”和其他的民间传奇或鬼故事。那时听鬼故事时尤其着迷,但一定用坐在爸和妈之间,不敢靠近门,生怕有个东西推门而入把我抓去。我哥不同,从小到大都不相信有鬼,晚上再怎么黑也敢出去解手——我那时最佩服他了!妹妹还在呀呀学语,只有哭的份,享受不到我听故事的高兴和怵悚。但不知怎的明明害怕,却用缠着妈一遍又一遍的讲,自己就一边听一边幻想一边害怕了。

  至于玩的呢,就简单得过分了。除了“抓瞎猫”、“躲猫儿”或学唱花灯外再无其他花样,但那时过年,我们就成天跳来跳去,唱来唱去,变换着玩熟悉的游戏,快乐无穷。有时被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哭一阵鼻子,又笑眯眯地跟着玩去。

  “过年”这一词在那时是什么概念?我只记得那种兴致了。以至以后长大在寨里老祖公那里听他“摆大传”,读那些《征东》、《征西》的几百部“大传书”都无法把儿时的记忆抹灭。

  但这些年,从我九八年起异地求学直到工作数年后的今天,我对过年的兴致淡得很,真有“过年如过关”般艰难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一个成年人的悲哀了。

  要说这几年,要穿有穿,要吃有吃,要享受有享受,哪里不比儿时的条件强?家里不是早有了彩电、音响了吗?不是有三五好友常在一起把酒言欢吗?但总觉得少了些实在。

  过年真正的快乐是属于孩子们的。但我对他们的玩法有些不一样的感触。很多孩子在家看套碟,对武侠大戏里的动作津津乐道,大一点的孩子们聚在一块玩着纸牌输压岁钱,也有凑在屋子里看大人们“砌方城”玩通宵的。

  而我现在的娱乐也只是看看春节的电视节目和玩玩麻将了,偶尔对着麦克风唱几首歌。回家过年又有什么好玩的呢?不过是为了陪着双亲,一家人吃汤圆,一块看“春晚”,话话家常,如此的简简单单。只是给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父母一丝宽慰,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感受到全家团圆的满足——作为父母,或许他们每年的愿望不过如此,质朴而平凡。

  但留在我们心上的无聊、死气、沉寂是过年的鞭炮声爆炸不去的。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去看“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乡土戏,听寨里的老人将“西游”、说“水浒”,听大叔的笛声,学着一两首新鲜的曲儿……只是如今事过经年,一切恍在梦中。

  而今天,书还少吗?音乐还少吗?可就是没有那时的探求欲望了。

  这就是长大的烦恼吧——也恰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

  但我们还得回家过年,为久盼儿归的年迈、鬓白的双亲——为儿时给我唱书、讲故事的双亲。

  当然,还为我们的孩子。

  我又得思考,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

回家过年作文 篇5

  放寒假了,很多同学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旅行了,我很羡慕,也想去,可是爸爸说爷爷奶奶岁数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一定要回老家陪他们过年,我要做个孝顺的孩子,所以我很高兴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陪爷爷奶奶过年!

  回家的车票不好买,爸爸决定开车回家,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距离北京有1400多千米,开车要走十几个小时。2月13日下午,我们出发了,我们走的是大广高速,这条路上的`车很少,一路上畅通无阻,我们路过了很多城市,有承德,赤峰,通辽,双辽,松原等等,走到天黑的时候我们在内蒙古赤峰市住了一晚,我看到了蒙古包和大草原还有大沙漠,这里的景色和北京有很多不同。

  第二天继续出发,又过了8个小时,我们终于顺利到家了,爷爷奶奶见到我抱住我笑开了花,我知道他们一定特别盼望我们回来,这一路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我觉得既开心又幸福!

回家过年作文 篇6

  想到过年就会想到回家。年和家好像是两个不可分隔的孪生体,萦绕在我们整个生命里。

  说到回家就会想到余光中的“乡愁”——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母亲,她或许年轻漂亮,或许已经白发苍苍,再或许她早早的去了天堂。天下母亲许许多,却总有一点她们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子的那份赤诚。母亲就像一尊雕像,永远站在家的城堡里,等着我们回去。

  我们一天天长大,却不知道会离母亲一天天遥远。于是每个该回家的日子都变成了母亲在门外张望的身影,变成了圆桌上晾凉的饺子。也许我们的家远隔千里也许就近在咫尺,可是生活的忙碌却把我和它的距离拉得很远很远,远到很多时候都让我们想不起它来。伸一下酸痛的腰背,揉一揉疲惫的眼睛,瞬间腾空一下快要爆炸的脑袋,试想想,自己有多久没回家了?

  过年,在这个人们都簇拥到“回家”汹涌澎湃的巅峰之上时,我们竟然是一年中最最忙的时候。小小的乡镇营业厅,屈指可数的3个营业员,一天三百多笔的业务量……只有给客户赠送春联送去新年问候的时候,我们才切切实实的承认,是真的要过年了。说到嘴巴干了,笑到腮都酸了,披着路灯昏黄的光下班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母亲是不是正在盼着我回去?可是明天还有那么多的客户在等着我去为他们送去这个春节最美好的礼物,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春的使者,在这个春天将要来临的时刻,将会给他们带来属于他们的一份惊喜。所以我们真的不能辜负他们,就一定要在这个春节把最优惠的活动和最美丽的祝福送给他们,以回报他们这一年来对我们的支持和信赖。那么,家什么时候都可以回,母亲也永远在为我守候,于是,“回家”仿佛是理所当然又被排到了后一位。

  三十的鞭炮声让这小小的营业厅瞬间安静下来,家家户户都围在圆桌上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下午的阳光照在明静的橱窗上,吃完最后一顿泡面,有人在擦汗,还有人在长长的呼吸,不知道谁说了一句:“过年了。”我们突然一齐欢呼起来,抱在了一起,不知道是新的.一年带给我们的激动,还是过去的一年艰辛换来的肯定让我们欣慰,我分明听到了有眼泪碰撞的声音。

  当三辆自行车行驶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时,看到路边民房大红的春联竟都有中国移动醒目的标识。我们突然感到自己很骄傲,像三个凯旋的战士一样昂首挺胸。回家过年了!带着我们的骄傲回家。

  我知道,母亲在等我,她恐怕已经等的很累很苍桑了。我会远远的喊她,像小时候她喊我回家吃饭那样大声。

  过年是工作的出口/奋斗在这头/胜利在那头/过年是奋斗的脸颊/汗水在这头/泪水在那头/过年是母亲的眼泪/思念在这头/牵挂在那头/过年是回家的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回家过年作文 篇7

  自从放寒假之后,我就等啊盼啊,今天早上总算要出发回老家了。回家过年真是令人激动!

  这一路上也是一波三折。刚准备要出发,却发现爸爸没设定导航,摆弄了半小时,还是妈妈出动搞定,所以爸爸受到大家的.批评,出远门一定要做万全准备。可惜走了两个多小时,导航竟然坏了,开不了机了,还好三姑爹在车上,不然就要迷路了。

  车行驶到温州时,山路十八弯。突然,山上出现了浓浓的大雾,多危险,姑爹的车速很快,搞得大家都心惊胆战的,直喊:“你慢点,再慢一点!安全第一。”

  到福建了,离老家更近了。不过,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时虽然是爸爸开车,速度不快,但妈妈说爸爸的技术让人很不放心,害得我好紧张哦!

  九个小时过去了,经过千山万水,我们终于到家了,姑爹下车时直叫以后不和爸爸一起开车了,太慢了,和乌龟有得比。可妈妈说:“平安最重要,交通要遵守。”我也觉得是这样。

回家过年作文 篇8

  又是一年春节到,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按照传统习惯,该回家过年了。

  年是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愈来愈加沉重了。每每见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学生、民工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透过他们焦虑的神情、沉重的行囊、匆匆的步履,我看到更多的是游子心中永远不灭的乡情。漂泊的日子里,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快乐或辛酸,回家的路总是不能省略的旅程。这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酸酸的、涩涩的感觉。

  天空的太阳在离山顶一丈的地方挂着,有洗脸盆那么大。淡淡橘红色的云霞将黄昏如约的邀请过来。家家户户冉冉升起的炊烟,就意味着黄昏的开始。

  今年过年不回家了。

  记忆中,山里年的气息是从山西边、夜晚蓝色星空中的烟花里透出来的。看见那华丽的色彩,就知道,年,就要来了;就知道,我又长大了一岁。

  于是,山里的集市顿时喧闹起来。小伙穿得干干净净的,姑娘穿的漂漂亮亮的。就像山里的无数的小溪,从不同的地点,慢慢的交汇,最后变成这熙熙攘攘的人群。集市不大,确切的说,只是山里做生意的人儿都集中在这里。集市东边街头,旁边是马渡医院和马渡班车站。旁边就是一堆跑车的摩的师傅。在一条斜斜的坡上有很好吃的各种小吃,对面就是一家卖水果的,有从广西运过来的甘蔗,有从据说是从新疆弄来的葡萄,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山里人没去过新疆,也不知从新疆运过来要多久。

  山里人最喜欢去吃的,就是集市最热闹处那个小饭店里的包面。包面是用从市区买回来的包面皮或者小麦粉做的。薄薄的,扁扁的,白白的。煮包面,四块钱一碗,有肉的,有素的。包面很好吃。先把包好的米粉在热水里烫软,加上辣椒面,美极鲜,葱花,胡椒粉,再淋上些许菜油,放上几匹青菜叶,搅上一搅,满碗红油油的,香喷喷的.,热腾腾的。吃的人满头大汗。吃上一碗,就是寒冬也不觉得冷了。有时吃也能吃暖。

  集市最西边是我们村上街的路上,一个长长的斜坡上面还有一个高高的阶梯。在前面还有一条跟我岁数差不多的大桥。

  每年的腊月初八之后,山村里就回荡着猪的凄喊声。山里人过年富裕点的就会杀来猪自己吃。杀猪时,会叫上亲朋好友,一来可以帮帮忙,二来大家一起吃顿年猪饭。不是很丰盛。年猪饭只是猪血和猪杂碎加上一些用馊肉炸的滑肉,混在一起,拿一口大锅,架在火炉上,下些青菜或者豌豆颠,围着炉子,喝着笑着。吃完之后猪肉一块一块的分开,用盐腌制在一个大大的木桶里,三四天天过后就可以用火烧下猪皮,再用棕树页编制的绳索将肉挂在火儿坑上,用柏树页熏上几天,之后就成了腊肉。

  其实山里真正过年的味道是从打扫房屋时散发出来的。山里人讲究迷信,说过年一定要用竹叶子扎的扫帚把房梁上的扬尘全都扫掉才好,还要把房屋附近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就算是泥土的地也打扫的干干净净。娃娃们嬉笑着,手里拿着自制的玩具追赶着。大人们忙碌着,喜悦着,开怀着。有些从城里打工回家的年轻人,总是忙着给碰到的男人们发烟,山里人很少看见的好烟。往往这些好烟都是拿在手上的,标签向上,待你看清楚了,再慢慢给你一支。也许是在传递着一种信息,他出息了,在城里混得不错。

  大年三十就等着吃母亲做的一桌子好菜。山里年夜饭比谁家吃的都早。一大早就起来,男人们带着祭品、纸钱、柴刀、锄头,上后山坡的祖坟场。去看看先祖们。把通向坟地的路砍砍,日子久了就杂草密布。路就淹没了。可路,一直在哪,也一直醒着。看看坟上是不是长草了,是不是有老鼠洞了,把那些野草梳理干净,再覆上厚厚的新土。让先祖坐的暖和些,舒适些。当鞭炮声响起,我想祖先会听见的,会安心的。

  除夕夜,被灯火照得透亮。家家户户点燃所有的灯火。这个时刻在我们那是可以串门的。附近的一群老年人围着火坑幸福的坐着,交谈着,商量着,总结着,计划着。

  因为睡得晚,大年初一都睡懒觉。都赖着被窝,大人们,媳妇们,老人们都不干预。任你睡到啥时候,饭也不用做,吃去年剩下的。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能洗衣服。我的周围邻居,是一些传统的山里女人,每每这时总是站在她家门口,看见路过的孩子,就眉开眼笑,拉到家中,塞些糖果糍粑什么的。也不知道为什么,此时她是如此的大方起来。

  现在,岁月已经把我们磨砺成了不大不小的青年,儿时过年的况味仍萦绕在心头。吐了吐气,耸了耸肩,看着前方,我再一次踏上征程。

  风此刻也温柔起来,或许,明年我会在家过年。

【回家过年作文】相关文章:

回家过年作文11-22

回家过年02-12

回家过年学生作文09-03

过年回家的经典作文03-03

回家过年作文【热门】02-03

关于过年回家作文12-31

回家关于过年的作文03-12

回家过年的路上作文02-07

关于过年回家的作文03-04

回家过年的作文(9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