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时间:2022-10-06 00:27:49 作文 投诉 投稿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1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市区南侧,它和云冈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列为中国四大石窟。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洛阳龙门石窟游玩。一入景区,“龙门”两个大字展现在眼前。龙门石窟有石刻佛像十一万余座,所以,继续往里走,看到了是一些小型但雕刻精美的石窟,但有一些却被盗猎分子偷盗走了。继续,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内,他们衣裙飘飘,看起来那么慈祥、端庄,像是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我们来到了万佛洞,这里就像一个佛像的世界,高的佛像有7、8米高,而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高!看都看不清楚。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态威严。洞里面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术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们是怎样在这峭壁上造就这不平凡的奇迹的。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继续往里,来到奉先寺,看到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登上石阶,看清了这尊佛的真正容貌。一尊大佛被雕刻在中间,两边各有几尊人物,有天王、阿难、力士等。经过向导的讲解,得知:这尊大佛名叫卢舍那大佛,她是龙门石窟近十一万造像中,体型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佛教艺术特色的雕像。她通高17.14米,光耳垂就有1.9米呢!看到这尊大佛,我的心中不免出现这样一组情景:一位位刻师爬上峭壁,由于大佛头部太高,所以经常有刻师坠下山崖之事。他们终于在唐高宗上元二年除夕之前雕刻完成了,但是,也摔死了许多雕刻师。所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几座雕刻品是用血和汗换来的。

  龙门石窟游完了,但那一尊尊石像却留在了我心中。为古人精湛的石刻技艺,深刻的艺术造诣而折服。

龙门石窟2

  八月中旬,我,爸爸和表姐一家一起去西安游玩。我是第二次去西安的,所以表姐一家去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比如说大雁塔、明城墙、嵩山少林寺、华山……,但是他们还去了一个我没去过的地方,让我记忆犹新——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在武则天做皇帝的期间开凿的。武则天是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当时洛阳为东都、神都,高宗和武则天长期居住于此。龙门石窟的造像在规模、雕刻技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完美的高度。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杰出的古典艺术之一。这一时期造出的石雕数量之多竟占了整个龙门石窟的十分之六,成为当时中国佛教造像最多的石窟。

  我们先看了一个名叫宾阳三洞的'洞窟。坚硬的石头上有三个大窟,窟上刻着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边还有许多小佛像,刻工非常精细。连佛的神情、衣服、姿态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边还有几个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虽然小一点,但还是非常精致。

  我们向前走到了万佛洞。万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里面最小的佛像仅仅有两厘米。我一开始以为是洞内的墙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东西是花纹,但仔细一看原来是许多尊佛像。每个只有两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非常细致。真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达17。4米。佛的一个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着很朴素,面带微笑,像一位和蔼的老奶奶。石窟内壁的花纹雕刻得非常漂亮。最大的佛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菩萨和一个徒弟,非常壮观。

  这次旅游让我去到了我梦寐以求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这个景点让我知道了不少有关历史的知识。

龙门石窟3

  今天,我们要去龙门石窟,吃完早饭,就出发啦!妈妈去买票,我们在院子里等,这里柳絮飘飘,好多的柳絮从柳树上飘下来。我的姥爷坐在草坪上,很像一个乞丐。我发现了就把帽子摘下来,当作他的钱碗,孙歌姐姐还在里面投了些钱,更像一个乞丐了,姥爷还假装生气呢。买完了票,我们就进去了。

  里面真是人山人海,人多的“小个子的看屁股,高个子的看头”。我们到了第一个石洞,里面有一尊很大的佛,似笑非笑,静静的坐在那里,非常的安详。我们再往前走,看到很多佛,一大部分都残躯不全,有的头断了,有的手没了,都被人偷了。这些佛有肥有瘦,导游说唐代以肥为美,北魏以瘦为美。前面就是万佛洞,里面有一万尊小佛,谁都数不清,这些小佛只有四厘米高。前面有一个牡丹石,上面都是牡丹,还是自然形成的,我跑过去照了相。到了龙门石窟的中心,有一尊大佛,超级静,也是似笑非笑,安详的不得了。其他的佛都风化得很严重,只有那尊大佛是没风化的。

  我们又来到了洛阳博物馆,首先看到了超级大的象牙化石,有三米长,只有猛犸象的.象牙这么长。旁边有一个猛犸象的骨架,好大呀!有很多古代的人造的东西,做得很精致,都和现代人造的差不多了。旁边还有几个鸡蛋,都被埋在土里几千年了!不知道用里面的蛋液做的煎鸡蛋怎么样。

  我们还到“关林”参观了一下,这里据说是埋葬关羽将军头颅的地方。现在很多人都到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发财。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到处都有王朝气息,今天我真的感受到了!

龙门石窟4

  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石窟里全部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佛像,它映照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光辉足迹。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龙门石窟。

  一进石窟,抬头就可以看见几尊屹立在佛洞中的佛像,至于是什么名字,我也叫不出来。顺着几千年以前修建的石阶向上走,似乎可以感受到那古老的气息。走到一个大洞前,便看到了许多魏晋南北朝以来雕塑的石像,有大有小,大的有一层楼那么高,小的只有一个水瓶那么大,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像都在自己的洞中享受着人们对他们的崇拜。

  我们越看越起劲,不知不觉走到莲花洞。洞门上面刻着一朵大大的莲花,听导游说,如来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在莲花旁,所以佛教里常常出现莲花的意象。旁边还有一个洞,洞口端坐着一个笑容可掬的弥勒佛,很是逗人喜爱。我随意探头往里面看了下,霎时惊住了,我被古代先民的鬼斧神工震撼!原来在洞门处雕刻着近千尊小佛,每个佛身长不到一厘米,却栩栩如生、清晰异常,中华民族的能工巧匠们用双手创造了多么精美的艺术珍品啊!

  接着我来到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佛像前,据说那是唐代女皇帝武则天捐了两万贯胭脂钱才雕成的,有几十米高,如果我站在这尊佛像身上,还不及他的一个耳朵那么大呢!

  我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开,那就是我发现这么多佛洞中竟然没有一个是完整的,每个洞都被破坏过!后来,听导游解释,我才明白,龙门石窟曾多次遭到破坏,一些丧心病狂的人凿下佛像拿去卖钱。天哪!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可恨啊!

  这壮丽神秘的龙门石窟,浓缩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精华,印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历史,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再不能让它受伤害了。

龙门石窟5

  第一次听说“龙门石窟”,是我读《莫高窟》这篇课文时。老师说,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的“四大石窟”。暑假里,我来到了洛阳,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

  洛阳城南,伊水泱泱,龙门石窟就位于伊河两岸。一进入景区,只见两座大桥横空飞出,架在河上。参观石窟,我们需要从桥洞下穿过。在桥下,抬头便可以看到桥洞上赫然刻着“龙门”两个大字。伊河两邊,山峰耸立,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分布其上。

  我们顺着楼梯爬上去,看到的是“宾阳三洞”,它由“北洞”“中洞”“南洞”三个洞窟组成。“中洞”里端坐着一尊大佛,高约四五米。大佛面带微笑,耳大垂肩,右手竖起,掌心向外,左手低垂,仿佛在给身边的八个弟子讲解经文。弟子们则身体微微前倾,仿佛正侧耳倾听,神态安详。站在佛像身边,我似乎听到隐约传来梵音僧语,虽隔千年,却近在咫尺。

  继续向南走,不久便来到了著名的“万佛洞”。主佛阿弥陀佛坐在莲花台上,微闭双目。旁边的四尊佛像,恭恭敬敬地侍立两旁。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内密密麻麻的小佛像,它们大小不过几厘米,却栩栩如生,神态各异。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得紧凑而整齐。据说,这些小佛多达一万五千多个!这也是人们称它“万佛洞”的原因。

  龙门石窟里最著名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我们爬了近百级台阶,才到达最顶端的广场。卢舍那大佛盘腿坐在宝台上,双手平放,双目平视,是整个景区规模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头像就有4米高,一只耳朵也有1.9米长。我站在佛像前,还没有大佛的双脚高。大佛旁有八尊佛像,分别是弟子迦叶、阿傩,以及文殊、普贤,还有四大天王。

  如果站在河东岸的礼佛台上,正好与卢舍那大佛相对而望。左右环顾,西岸大大小小的洞窟尽收眼底,十分壮观。

  我问爸爸为什么很多佛像都残缺不全,有些缺了胳膊,有些少了腿脚。爸爸遗憾地告诉我,这些佛像历经千年,自然会有所损坏,而在动乱的.年代,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真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啊!现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该代代传下去。

龙门石窟6

  无数的窟洞,姿态各异的圣佛,高高的土山,这不是别的地方,这正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

  远远望去,矗立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好似两个巨大的蜜蜂巢。来此游览的人们,有若一只只辛勤的蜜蜂,从这个“蜂穴”中“飞”出,又“飞”入那个“蜂穴”中,忙碌极了。“蜂穴”中的一尊尊大佛,有若一只只淡金色的神圣的蜂蛹,等待着人们去保护,去哺育。

  整座石窟的样子有如一把未撑开的'巨伞,横贯于“伞”中的伊河,是那美丽的伞骨,水波荡漾着,发出点点的光芒,秀极了。

  石窟两边那两道铁路,是最外侧的两层伞皮,火车绕窟而行,生怕扰了石窟的宁静与神圣。

  石窟的主体则是那壮丽的伞面,多样而美丽,丰富而朴素。没有虚华的、无用的装饰,只有巨大的、朴素的伞体。

  行于伊畔,轻风拂面,似幽幽之手,悠悠拂过;立于丘上,龙门映目,若日下之伞,亭亭觅雨;行至窟前,圣佛入眼,似淡金之蜂蛹,静静相望。

  走上近前,一座座洞中有着一座座形态不一的圣佛,或站立、或盘腿、或跪坐于地,动作多样,神态不一。

  已至窟中,赏千年之佛,感千年之幽古。立洞中,瞑眼,若立于盛唐,四面皆圣佛,皆以金丹所披,实是华美至极,何似千年之后:惟有一色如土。再瞑眼,似立于佛界,腾于云上,举目四望,皆是佛圣,鎏金灿烂,赤朱仙丹,神圣惟端。

  如今的佛像,只有单一的土色,谁曾想到,曾几何时,或被黄金、或被丹红裹着的大佛曾矗立于洞中,就如商场中那一位位衣着华丽的假人模特,整座石窟就似一座渡了金的大商场,秀丽极了,华丽极了。

  “龙门石窟,我来了!”……

龙门石窟7

  今年暑假西安之行,我游览了很多地方,让我啧啧称赞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那石窟,大的有一幢四层楼的房子那么大,小的却只能容得下一只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狗;有的洞口十分规则,有的不知是什么形状;有的'洞口小,里面大,有的却恰恰相反……一尊尊佛像也不相同:有些颇有动感;有些端庄坐立;有些仪表华丽;有些穿着朴素;有些身材魁梧;有些小巧玲珑……龙门石窟规模庞大、雕刻精细,不愧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其中的万佛洞让我难以忘记。当我们走到万佛洞跟前时,才明白为什么叫万佛洞了。正面看去,一尊菩萨端坐在双层莲花宝座上,菩萨身边各有两尊佛像;后面有许多坐在莲花上的小佛,他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千姿百态,神情各异。更让人惊叹的是,万佛洞的南北两壁刻有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他们只有几厘米这么高,整整齐齐地坐在莲花上,共有一万五千尊,实在壮观!洞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头向右倾斜,身体呈“S”形曲线,左手提净瓶,右手持拂柳,优美端庄,姿势婀娜,栩栩如生。

  领略了万佛洞的精美绝伦,我又去体会了奉先寺的壮观。

  走着走着,猛然抬头一看,一尊巨大的佛像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尊佛像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极长,有1·9米,我的身长还没他耳朵高呢!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有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眼睛微微凝视远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这尊巨大的佛像身旁还有四尊佛,其中有两尊极为精致,身上配戴的珠宝、头上戴的王冠都雕刻得非常清楚,非常精美,我看了,竟觉得像神仙从天上降临到了我身边呢!

  当我们走到了远处,再回头向龙门石窟望去时,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蜂窝,磅礴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游览过的人。

龙门石窟8

  龙门山隔着伊水与香山相望,两山环抱伊水,大有双龙戏水之势。龙门石窟便是这双龙的点睛之笔。

  我漫步在伊水两岸,细细品读龙门那沧桑的味道。龙门二十品、香山寺、奉先寺一颗颗华夏文明的明星高悬在龙门石窟这星盘之上,分外耀眼。

  漫步江边,循着那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随着那一座座巧夺天工的雕塑,终是见到了那令人神往的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盘坐在莲花台之上,头顶一片佛光环绕,仿若七彩祥云,面相庄严,似嗔非嗔,似笑非笑,就是那般平和,又隐约能看出一丝慈祥,全身环绕着一股王者之气,说是依照着武则天的相貌雕成的,也算是有依有据。大佛的头顶上的发髻呈波纹状,似一层一层的小波浪垒成的,层次分明,阳光照耀下,隐约之间还能看见丝丝秀发在舞动;头顶一圈一圈的`发髻又似一颗一颗的星辰,光彩照人。

  人们注视着大佛,大佛也俯视着人们。

  大佛那古井不波的眼睛里看不出一丝情感,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意味,似大彻大悟后的解脱,又如赤子之心的无谓。看着那双眼,我的心似乎也平静了下来,仿佛明白了什么。

  那眸子是永恒的空灵。

  走出奉先寺,我依旧不舍地回首瞻仰那世人敬仰的大佛,那眼神,似一朵花绽放在我的心田。我淡淡一笑,拂尘而去。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而这次惊艳的回眸,却换来了一丝感悟。遇事不用故作冷静,也不用太过焦虑,只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足矣。

  夕阳隐去,放舟伊水,碧波荡漾着孤舟,我的心也如这小舟一般,摇曳,摇曳。

龙门石窟9

  今天已经是我们游玩的第五天了,我们来到河南,去了名扬中外的五A级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

  我们请了位导游,买了票,便出发了。我们先来到了一个叫不出名字的洞,那儿有高高的石壁,石壁上有数不胜数的小洞,每个洞里都是些观音、如来等神仙的雕像,可惜的是这些佛像大多都是没头的,只有身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导游地介绍,我们才明白。外国人侵略我们中国时,佛像被他们发现了,就用石头敲走了佛像的脑袋,可是为什么要敲走头呢?原来佛像中最宝贵的就是头部了,这样敲下来,一定可以卖很多钱。欣赏到这里,我觉得外国侵略者真可恶,也为没有面容的佛像而感到惋惜。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万佛洞,为什么叫万佛洞呢?因为万佛洞的墙壁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拇指大的小佛,有一万多个呢,非常壮观!

  经过万佛洞,我们到了龙门石窟的最大的窟,中间有个如来佛祖的石像,这个石像是最完整的,也许是侵略者无法敲到的缘故吧!无论怎么看,他都微笑着看着你,让我们在这远离家乡的`客地又多了一种亲切感。这尊佛像很高,约有十层楼的高度,一个1米80的人也比不过这佛像的耳朵,他的耳朵竟有两米高,让我们不由自主感到雕刻佛像时的艰辛。

  继而,我们去看一个观音,这个观音右手拿瓶子,左手拿杨柳,只不过杨柳向后甩,十分悠闲,所以命名为下班的观音。这个观音和别的一样,是没头的,可想而知,有头的下班观音是多么的生动,据说他的头保存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我们中国人没能把他接回国,因此我觉得非常遗憾!

  我们还去了莲花洞等石窟,龙门石窟真是名不虚传,不愧是五A级的旅游景点啊!

龙门石窟10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文化遗产,在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有一个名叫“龙门石窟”的地方,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龙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它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洛阳西山有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泊,它被青山环绕着。山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男人们在山上砍柴,在湖里捕鱼;女人们在家照看孩子,做饭洗衣。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是大家的日子过得幸福、平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洛阳百姓的日子发生了变故。连年的旱灾,粮食产量下降,百姓吃不饱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苦,眼看就要过不下去了。村子里有一个小孩,人们说他长得虎头虎脑的,他每天都去草长得茂盛的地方放羊。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去放羊,羊开始乱跑,紧接着他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开不开,开不开”。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便快速跑回家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说:“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就向里面喊‘开’”。

  第二天果然又听见同样的声音,小孩按照母亲的做法大喊:“开,开”。话音刚落,山便开了,水都涌了出来,两侧的石壁不断凹出无数像蜂窝一样的石佛。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乡民都说:“这山是神山啊”!小孩无意间地一次发现,却造就一个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使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龙门石窟的景色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它背后的传说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旅游胜地!

龙门石窟11

  我常听人说,坐落在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的龙门石窟景色壮观,驰名中外,是雕塑艺术的宝库,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全家来到龙门石窟,终于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心愿。

  远望龙门山,山上的树木十分茂密,大树小树肩并肩亲密地挨着,苍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宾阳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内,他们衣裙飘飘,看起来那么慈祥、端庄,像是在迎接四方宾朋的到来。

  然后我们参观了万佛洞。这里真是一个佛像的.世界。他们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却只有二厘米多,连眼睛都看不清楚。这些佛像神态各异,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态威严。洞里面一共有一万五千多个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术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们是怎样在这峭壁上造就这不平凡的奇迹的。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无言地诉说着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故事。

  我们拾级而上,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壮观的一个大佛——她就是闻名于世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长。原来我在电视屏幕上、宣传册上都多次见过她,对她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可站在真正的卢舍那大佛前,我还是感叹不已。仔细端详,大佛的面容端庄秀丽,一双眼睛顾盼生辉,流光溢彩,手指的关节清晰可见,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圆润逼真。整个佛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怪不得卢舍那大佛已经成为宣传洛阳的名片,驰名中外呢。

  龙门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这神奇的地理环境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这绝妙的文化遗产。我完全沉浸在这美丽壮观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连忘返。

龙门石窟12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我们要去的地方是龙门石窟。很高兴为大家讲解龙门石窟。

  现在呢,我们已经踏上旅途,行驶在郑少高速上,途经新密、登封和伊川就会到达咱们今天的目地地——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呢位于洛阳市南12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的地行为两山夹一水,河以东是香山,河以西则是龙门山,远远望去,龙门山就像一座天然的门阙,故古称“伊阙”,隋炀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正对伊阙,而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隋朝时改伊阙为“龙门”,沿用至今。

  龙门石窟是我国的重点观赏风景区,大家来看这的龙门石窟的门上有一位佛和两条长龙,我们进来时,大家看这些洞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姿态,小佛在两旁,中间有大佛。从前有个传说,古时代有一个长的像佛的小男孩,他常常听到地下有声音,于是他挖地,忽然地咧开了一个大洞,里面出来一个大佛,所以就形成了龙门石窟的称号。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进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洞窟约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大家接着看,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龙,这个龙是守护佛的龙,一但佛被破坏,这个龙就会震一下。提醒我们要保护好祖国是文化遗产。

  好了,龙门石窟的历史讲解就先到这里,下面是观赏的时间,注意不要乱画,影响美观。

龙门石窟13

  今天是个天气晴朗的的日子,我和妈妈接到两个表妹、姨妈、姥姥和姥爷一大家人一起来到龙门石窟,可是龙门石窟离家里实在太远,我们坐车颠簸了一路才到达那里。

  我们买过票后,进入大门,这里好多山啊!上边一大片一片,很壮观,这时,前面出现了一个鱼池,里面有一些金鱼,正吐着泡泡,这时,表妹喊:“姐!快来,这里有个楼梯。”我闻声而去,果然有个楼梯,我们一起往楼梯上走去,这里的台阶好高呀!每上一级都很累,就像背负了千斤重负,上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终于到达了最高端,顿时感到身轻如燕,浑身轻飘飘的,放眼一看,哇!这里也太夸张了吧!墙上全部都是洞,有大有小,但是很多很多,让这座山变得千疮百孔,可是仔细一观察,我发现,大多数洞里都有一尊佛像,小的根本看不清楚,大的却有些损坏,有些洞里没有是因为没有保存完整,很可惜,并且那些洞里有佛的也很少有完整的,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有的头也没了,都是被人为所造成的',我接着往前走 ,哇!好大一佛像啊!这是最大的佛像 ,高17。14米,一只耳朵就长1。9米,它叫“阿弥陀佛”,它的衣服很朴素,就是一块普通的布料;它的身边站着他的两位弟子,可惜右边的那个弟子没有头,据说,是被法国人盗走,展览在法国的博物馆了;在两位弟子旁边,又分别有两尊菩萨,是南海观音和北海观音,北海观音的下身有些损坏了,所以根本看不清楚,只能看见一张慈祥的笑脸,和两圈球饰,但是另一尊就不同了,它全身上下都保存的很完整,而且穿得很漂亮,带着钻石玛瑙,显得很高贵,在两尊菩萨像身边,还有四尊神像,是保护佛像的,寓意国泰民安 。其实 ,这几尊佛像还有一个说法,因为当时修建佛像时,皇帝武则天,捐助了两万贯的钱修筑佛像,当地的老百姓很感谢她,便有了这样的一个说法:佛祖就等于皇帝,佛祖的弟子就等于文官,而菩萨就等于后宫的嫔妃,神像就相当于保护皇帝的武将,真壮观呀!

  今天我们在这里住了一晚,明天我将要继续为大家讲解。

龙门石窟14

  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座落着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今天我们就浏览了四大窟之一的龙门石窟。

  到了那里,买过票以后,我们乘坐观光车去景区,道路旁边有一种树,这种树的树叶有黄色和红色树叶,非常漂亮。

  到了景区门口,我先看到了一条河,这条河叫伊河,河面又长又宽,长得看不到尽头,河面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河面有一座桥,叫龙门桥,这座桥是仿照赵州桥建造,比赵州桥要长要宽。

  往里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水池,这个水池叫禹王池,是为纪念大禹治水修建的。接下来,一群群石洞映入眼帘。这些洞有大有小,里面有许多佛像,形态百千,有的端坐,有的站立。但遗憾的是有些佛像被遭到了破坏,残缺不全,有的没有了头或者手。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大佛,这个大佛叫“卢舍那”大佛,佛像高17.14米,光耳朵就1.91米,比爸爸的'个子还高呢!这尊大佛慈眉善目,面带微笑。旁边有几个小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真让人惊叹呀!

  还有一个万佛洞,中间是一尊阿米托佛,旁边有四个稍小点佛像,两边的墙壁上密密麻麻的许多小佛,总共有一万五千个呢!所以叫做“万佛洞”。

  游览过西山的石窟,我们通过一座桥,来到了东山。东山有香山和白园。白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走进白园,里面有许多竹林茂密,松柏苍翠,景色十分优美。里面有许多石壁,其中一块石壁上记得着白居易写的古诗《草》。

  龙门石窟是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想,那么高大的大佛,以前也不发达,古代人是怎么雕刻的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真聪慧呀!

龙门石窟15

  洛阳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清明小长假,烟雨慕名来到洛阳,有幸观赏到龙门石窟雄伟壮观的景象。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从火车站乘坐81路公交车,40分钟后便来到龙门景区。只见这里山色俊秀,伊水悠悠,河中野鸭嬉戏,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两岸柳枝婆娑,如碧玉丝绦,微风过处摇曳生姿。气势不凡的龙门大桥犹如彩虹卧波,雄跨于伊水之上,飞架于龙门之口,看上去宛若门厥,令人倍感神清气爽。

  跟随一个导游团队“蹭听”,了解到龙门石窟开凿于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开凿时间长达四百多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十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佛塔70余座,代表了不同时代的雕凿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时尚。整个石崖上遍布洞窟,石像高有数丈,小齐姆指,造型生动逼真,线条细腻生动,其规模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洞窟人物刻像的头部被铲掉,有的彻底毁坏,只留下空荡荡的底座,在尘埃中诉说着它不为人所知的故事,让人扼腕。有人议论说,这可能源于文革时期的破四旧,可惜了这些千年古迹。

  龙门最具永恒魅力和代表性的',当属奉先寺,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先后用了四年时间开凿而成。这是一组斩山为石、依崖临壁凿就的群像。二菩萨高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主佛卢舍那是中国古代人物雕塑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她丰颐秀目,仪表堂堂,一泓秋水般深邃的目光微微向下俯视,默默传递着慈爱与安详,洋溢着关注人间和洞察一切的智慧之光。

  出得龙门,登上对岸的山崖观龙门石窟全景,可见到完整巍峨的石刻像之壮观与神奇,很感慨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伟大创举。满天绚丽旑旎的霞光里,那青山秀水的自然景致与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相映成辉。

【龙门石窟】相关文章:

龙门石窟位于10-06

龙门石窟作文(精选69篇)05-13

龙门石窟作文400字10-07

洛阳龙门石窟导游词10-07

游龙门石窟作文500字10-08

游洛阳的龙门石窟_800字08-19

龙门石窟景点导游词10-28

游龙门石窟作文(精选31篇)09-20

龙门石窟讲解导游词10-06

河南龙门石窟导游词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