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三苏祠作文

时间:2022-08-13 17:49:58 作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游览三苏祠作文(精选2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览三苏祠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览三苏祠作文(精选20篇)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

  今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我们班同学在徐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苏祠游玩。

  三苏祠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参观浏览完了,我们开始聚餐了,我们小组把自己带来的食物都从书包里倒了出来。我们开始吃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食物都被我们吃得所剩无几了,聚餐过后,徐老师说:“大家把垃圾装进垃圾袋里丢进垃圾桶里。”我们按徐老师的要求做了,李老师悄悄地对我说:“等一会儿把照相机给我,我给每个小组照几张相。”我说:“好吧。”

  下午徐老师对我们说:“我们该回学校了。”我们大失所望,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还是很想念三苏祠,希望以后秋游还到这里来。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2

  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

  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战士,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

  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中国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3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

  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参观完三苏祠,我既惊叹于三苏祠的古典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的文学成就。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4

  秋的黄昏,飘飘洒洒的细雨如期而至。伴着细雨,撑着伞,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信步进入了阔别已久的三苏祠。

  朱墙,棕房,黑瓦,绿景致,在细雨的润泽下格外的显眼;古朴典雅的楼台亭榭,词意隽永的匾额对联依然那么熟悉而又亲切。

  我眼前展开的景向仿佛新的一般。

  大门后的前厅正殿前那三棵需要三五人才可合抱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风霜雨雪的洗礼却依就傲然屹立。是已近秋,仿佛不知初秋已至,高大的树冠,还不知疲惫地披着绿衣,向过往的人们尽情展示绿意。老人们常说:“大门右侧最古老的那棵是父亲苏洵,最高的是哥哥苏轼,旁边的弟弟苏辙。”他们盘虬卧龙般的树根紧紧地扎根在眉州故土,可我倒觉得这些树根像苏家三父子的长胡须飘逸于胸前。

  往常我一定会沿着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这路线逐一问候。或许想讨个清静,或是好奇,我避开喧闹的人群,独自踏上前厅门左侧的幽径,准备环游一下宅祠。

  小道两旁,满眼翠竹,竹林后是朱红色的围墙,翠绿遮敝,围墙努力用红光填满林间空隙。竹林间,一条清凉的小溪环道流淌,不见其发端与终极。雨点撒落水中,叮咚—叮咚,绽开的水波在我心中荡漾着、荡漾着……,这儿的一切都是绿的,竹的清香是淡绿的;秋的风是淡绿的;水也是淡绿的。眼前的绿仿佛因竹而生,不禁吟唱起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宁人瘦,无竹令人俗。”或许这就是竹的妙处。恍然间这才明白怪不得三苏故居有“三分水,二分竹”的美誉。

  寻着小溪,逆上来到“洗砚池”。初见池水幽绿着,与竹的绿相互呼应着。万千竹子似无数毛笔欲将立插池中,饱蘸浓墨重彩;细看池水黢黑,果如墨汁之色。传说有二,一则把池水说成墨汁,再则说成是洗砚所成。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苏家洗墨勤学苦练的美德,原因如此。天道酬勤,苏家的天地文章,扬名天下,洗砚池由此得名。

  小径旁的小溪水流进了路边的荷塘。转过眼去,路边高纤的竹林,换成了高擎的`荷叶。塘水如镜,雨化成一粒粒珍珠跳入荷叶,又顺着荷叶滚入荷塘,打碎了镜子,漾出几道斜斜的波痕。偶有几声鸟鸣,却又很快消逝在竹林中。黄昏中是三苏祠多么静谧啊!荷塘好像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写满了恬静与安详。叮—咚—雨珠儿从伞尖蹦下,蹦入荷塘的声音也可也听见。

  书房“来凤轩”就在荷塘包围中。静以致远,苏家兄弟选择在此发愤苦读,双双高中,取得功名。凤本是鸟中最高贵、出类拔萃的代表。凤展其翼,百鸟皆收其翼。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唐宋八家中苏家有三者。大有栽了“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后人,将书房改名“来凤轩”。

  书房对面便是木假山堂,据说,苏洵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木假山,远看是一个笔架正放于门前,近看突兀好似山峰,让人猜不透。忽而想到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来。这或许是主人们对其最好的注解。

  “来凤轩”前堂是启贤堂。传说中的“苏老泉”就在堂边。启贤堂里面供奉苏家祖宗们的牌位、祖训和四书五经之类的遗旧。苏宅古井,绿苔丛生,泉水清冽可口;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井边石墩上端放着木盆。这一切似乎徐徐地告诫着我们后世子孙关于“饮水思源”,“黄荆条下出状元”,“金盆洗手”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看过来凤轩、木假山堂、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微雨中,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四个鎏金大字“浩然正气”高高地悬挂在披风榭门前。忽然一阵雄浑且豪放歌曲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传入耳中。亭子中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老人们诵读着,用二胡伴着乐,诵读声抑扬顿挫,给本来就极富有文化气息的“三苏故里”增添了几分韵味,千古文章就这样传颂着。

  正殿(又名飨殿)在启贤殿的前面。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正中悬挂有“养气”一匾。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大钟一口,大鼓一架;正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殿前人头攒动,香火袅袅。雨中的缕缕青烟寄托着人们对三苏父子无限的尊崇、爱戴和敬仰,也寄托着人们希望自己或者家人能得到先哲的护佑,能像先人一样获取金榜题名,功成名就。

  缓缓步出大殿,走出大门,雨停了,夕阳用最后一丝余力收回了自己金灿灿的光辉,暮色渐渐开始四合,将原先披在三苏祠里各个角落里的金纱盖隐去了。只有大门旁那棵千年大榕树依然笑容可掬和蔼慈祥地目送着邻人们的远去。

  回望熟悉且亲切的三苏祠,感觉自己好像又登门拜访老邻居一次,和他们攀谈,做了一次长长的交心之旅。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5

  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妈妈就带我去三苏祠公园玩。我们俩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参天的银杏树,又过了一个大门就看见了苏轼、苏辙和苏洵的石像。妈妈说:“他们父子三人过世之后,元代起故乡人民就开始祀他们,将他们的故居改成了‘三苏祠’,后来历代的皇帝都尊崇三苏父子。”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是很开明而重视文化的圣君,他规定,凡到眉州知宫的人都必须拜谒三苏父子和维修保护三苏祠。因此在三苏祠内收藏、陈列着很多历代名人题咏、文物古迹和三苏墨迹等。

  三苏祠还是四川名园,占地86亩(56800平方米)。祠内古树参天,山环水抱,有二十多处亭台。楼、阁、水榭、轩、苑座落其间,三十多处不同形状的.小桥横跨于溪水之上,具有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特色,那作林、竹廊曲径通幽;梅花园、桂花林、紫薇坪、瑞连池、海棠坞四季芬芳、争奇斗艳、阿娜多姿。俨然像吟咏的一首首优美的抒情诗、弹奏的一支支动听的古琴曲。大家非常熟悉的电影《红楼梦》曾在三苏祠内拍摄黛玉葬花等场景。

  我觉得三苏祠很美丽,我觉得三苏父子很伟大。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6

  前不久,儿子和老婆都读了苏轼的传记,这一次从峨眉归来,我觉得是应该一起去访访三苏祠了。穿过一段又一段悠长悠长的林阴小街,透过浓密的行道树叶,远远地就能瞥见一角角朱檐灰瓦;街面上,铁青的石板早已被行人匆匆的脚步磨得幽光微现。

  顺着那道翠竹掩映下的红墙信步而前,不知不觉地来到一道褐色的大宅门下。土漆斑驳的大宅门啊,她默默无言地伫立在古榕叶下,俨然一位日夜守候游子的苍苍慈母。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我顿时觉得思绪联翩,多到无穷,一会儿又延伸错杂,无法梳理,只得让它交错重叠,直到纷乱如麻。

  我为什么就来了?我到底需要些什么?我又能够得到些什么?而这处古老的院落,她又能够给我们些什么?

  漫步于翠竹幽径从林画亭之间,眼前晃动的却是一页又一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一幅幅朦胧的画面:那是严父慈母前乖巧的懵懂少年,还是堂上才高气正的翩翩学士,是神游赤壁的旷达东坡,还是伫立崖边的怅然老叟?你的月,是温婉如玉的爱妻,还是情同手足的兄弟?明月映照下,是令人悲痛欲绝的`茫茫松林,还是让人无限神往的虚无?

  你们从幽僻的蜀地蹒跚而来,是怎样,一下子就辉映了整个神州?你们在漫漫历史的那头,如同幽暗的天际的那头,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千百年不落的明月。从此,历尽艰辛的游子常会从中找到一丝温馨的曙光,起起落落的宦者总能从中看到了一份不灭的希望。

  于是,尽管再结实的木墙瓦屋也难敌千年的风雨,而千年的三苏祠却安然屹立。物换星移,即使岁月的狂风吹皱了脸颊,吹弯了脊背,吹得生灵涂炭,吹散了木架泥瓦,却吹不暗那一轮悬挂天际的月。

  众人相拥的三苏祠不老,愁煞了风雨。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7

  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是老师也带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参观美丽的三苏祠。

  来到三苏祠,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又高又壮的银杏树,微风一吹,它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微笑着向我们点头。它已经活了300余年,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沿着走廊上去,是苏家大院,大院的横匾上写着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文献一家。横匾的两旁还有一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大院的正中央是正殿,正殿里有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手中拿着书,看着前方,像在背诵诗词;苏洵的左边是苏辙,他手中拿着扇子,像在审判案子;苏洵的右边是苏轼,他手中也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我情不自禁地说:“三苏父子多有文化呀!”

  正殿的左边是三苏生平列馆,那里有苏轼的行踪图,他走遍了北宋的江山:有江西庐山、杭州西湖、小峨眉山……他在这些地方写过很多诗词,比如在江西庐山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还看见了苏轼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高有矮,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豪放性格。咦!那屋宇般大的“山”字是谁写的呢?原来是苏轼在连鳌山用扫帚蘸泥土写的。

  正殿的背后是蜡像馆,那里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人一样,那里面还有好多故事呢!有乌台诗案、画扇判案……

  走出蜡像馆,往西走,我们来到了东坡盘跎像,苏轼半躺在石凳上,像在欣赏中秋之月,吟诗作文呢!

  又过一座小拱桥,我们来到了林子,啊!林子多美呀!有马兰花、有玉兰花、有海棠花……一朵朵、一簇簇,它们争奇斗艳,开得是那样美丽。每一朵花儿好像都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丽,向人们放出灿烂的微笑。这时已经下午3:00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

  啊!美丽的三苏祠啊!我真想用一千支歌、一万首诗来赞颂你!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8

  腊月二十八,妈妈爸爸带我去了令我盼望已久的眉山三苏祠。

  走进三苏祠的庭院中,那儿有棵高大的银杏树。它可真高啊!大约十米。它可真粗啊!我伸手都抱不住它,它万古长青,枝繁叶茂。那可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树旁有块大石头,石头上面刻着“眉山第一树”。它就象一个忠诚的卫士时时刻刻守护着三苏祠。

  接着,我们来到大厅,大厅里陈列着“三苏雕像”,他们身着古装,精神抖擞,有的站着,有的坐着,从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眼光中,透露出一股智慧之光。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苏轼留下的千古名句"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令我赞叹不已。

  再往里边走,我们看到了苏轼写的很多诗。什么《水调歌头》呀!什么《念奴娇》呀!真是一首比一首美,一首比一首妙。我们有来到启贤堂,那是苏东坡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因为苏东坡小时候学习非常刻苦,所以才有了他的那些妙不可言的诗词。看到这儿,令人肃然起敬。他那种孜孜不倦,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又来到古井,那里面的水清澈见底,我用手轻轻的沾了沾井里的水,凉凉的,清清的,可爽了!

  我们走过古井,穿过林荫小道,来到洗砚池。在洗砚池上,刻了三个醒目的大字——“洗砚池”。这三个字由晚清的彭耀章书写,彭耀章是清朝的一位举人,他题写了一首诗叫《重修老人泉》,记述了当年他重修连嶅山老人泉的情形。传说苏东坡在洗砚池中养了一条鱼,由于小鱼喝了洗砚池的水,长年累月后,小鱼变成了两条腾飞的龙……这个传说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妈妈告诉我说:“龙无处不在,我们是龙的传人,有龙的精神,我们的祖国不就象龙一样在腾飞,在进步吗?”

  看了三苏祠,我收获真不少,我感触很深,我希望我也象苏东坡一样努力学习,做个了不起的人,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9

  听着三苏祠这三个字大家应该很陌生吧,三苏祠可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轼、苏澈、苏洵的故乡。

  三苏祠是祭奠三苏父子的祠堂,其实这祠堂原来是苏家的.故居后来才改成的祠堂。苏轼是各家之长,诗、书、文、画无所不精苏轼自幼聪慧,他善于诗、记、文、赋,所以成绩卓越,誉惯古今。

  说了这么多,那么就步入正题,进入三苏祠时你回看见正前方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大家都知道银杏树只有雌雄两棵才会开花,而这两棵都是雄的所以常年不开花。那么左边走过去会看见一个水池水池中央有两个人她们分别是苏母和苏小妹,古时候有很多诗来形容母亲的什么慈母手中线啊。提起苏母那可是很伟大,苏母姓程我们可以叫她程夫人,程夫人18岁嫁入苏家,程夫人家境富裕而苏家却很贫穷,程夫人嫁入苏家后两人过得并不富裕,却过得十分艰难,程夫人一身过得很苦到死都吃的是粗粮。可能大家都很好奇在三苏祠里看见了很多亭子都不知道叫什么那么我来告诉大家它们分别是瑞莲亭、白坡亭、抱月亭、绿洲亭。

  其实三苏祠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苏家族谱、清明上河图、苏家父子的雕像、还有一棵很大的荔枝树。想了解三苏父子一身的人都可以去三苏祠玩了解更多的文化。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0

  今天我们坐着越野车,开开心心的前往眉山的“三苏祠”游学。但是我却有点不开心,因为今天一直在下雨,天空阴沉沉的,乌云密布,真是影响心情啊!

  我们一路颠簸来到了三苏祠,休息了好一会儿,大家终于到齐了。老师就带着我们这只几十人的队伍去参观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位的雕像,让我们知道了“三苏”是谁,还给我们讲了关于他们的故事以及“唐宋八大家”等等好多文学知识,可惜因为讲得比较快,我都记不住。呵呵,回去再多看看书吧!

  参观完“三苏”后,老师又带我们去看了“白蚁窝”,还有蚁后(一个胖乎乎的家伙,差不多有十厘米那么长)。为什么看完了三苏祠,还要带我们看白蚁呢?原来,我们看到的“三苏祠”是地震后重建起来的,原来的三苏祠早就被白蚁那群坏家伙吃得“千疮百孔”,我们这才知道要保护文物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吃完中午饭后,老师又带我们去体验“拓片”。拓出来的作品我非常满意,简直就和复印出来的一样清晰。老师还说一个他的`拓印作品,可以卖到几百块。我今天学会了如何“拓印”,看来今后可以发财啦!

  今天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日子,我学习到了不少知识。到我们该离开的时候,大家都流连忘返不愿回家呢!游学真是有意义,下次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还要参加。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1

  三苏祠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是眉山市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星期三,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参观了三苏祠。

  走近三苏祠,只见整个祠堂红墙环抱,翠竹掩映。走进三苏祠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正殿堂。走近正殿堂,我看见正殿堂上面挂着一个牌,写着文献一家,两个柱子分别写着:一门父子三词家,千古文章四大家。走进正殿堂,我看到了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出了正殿堂便来到了启贤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首诗,诗的作者是朱德元帅,诗的内容是: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2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里的“一门父子三词客”就是指四川眉山的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让我们来到三苏祠感受三苏文化吧!

  走进三苏祠古朴的大门,高大的.银杏树耸立在我眼前。满树金黄的叶子随着风儿沙沙作响。这可是苏东坡亲手种下的啊!我仿佛看见苏东坡在树下吟诗题字、挥墨作画。

  我们穿过陈列“三苏雕像”的大厅,往里面走,看到一首首豪放的诗句,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穿过小路,湖水清澈无比,像一面大镜子一样,水面上映着参天古树。一座雕像立在大石头上,这就是博学乐天的苏轼啊!他侧坐在巨石上,左手撑地,右手搭在右腿的膝盖上,他坚定地望着前方,透露出一股智慧之光。周围绿树环抱,静谧幽深。

  来到古井,井口紧挨着苏东坡从小读书的地方,井水清澈甘美,长年不枯。当地人传说喝了这神奇的井水,会使人耳聪目明、沾染文豪灵气。井旁有一株黄荆树,传说是苏洵亲手所栽。我用手轻轻捧起井水,清清的,凉凉的,可舒服了。

  我们走过古井,穿过林荫小道,来到洗砚池。池水碧绿如画,池边青苔丛生,后面的红瓦墙映着洗砚池,让我想起了刚学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参观完三苏祠,我们惊叹于三苏祠古朴的园林建筑,更惊叹于苏氏父子伟大的文学成就。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3

  我的家乡在四川眉山,这里有香甜的龙眼酥,还有软烂可口的东坡肉。家乡有着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地方,比如三苏祠,湿地公园,水街......而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居——三苏祠。

  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得名,坐落在一条古色古香的巷子里,外面看起来普普通通,进入里面却别有一番韵味。三苏祠的.四季有着不同的美,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春天,三苏祠里的花开了,树枝也长出了新芽。风婆婆来了,在树梢上吹响了口哨,也吹落了树上的迎春花,犹如下了一场黄色的花雨。

  夏天如同一个生气的小姐姐,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暴雨。池塘里的水满了,柳树长得更加茂盛了,小鸟在枝头唱起一首首欢乐的歌谣。洗过澡的天空蓝得耀眼,太阳公公出来了,送给“他”一件彩虹的新衣。

  秋天的三苏祠像一位娴静的少女,清冷孤寂。天空有些灰暗,小鸟也不再欢唱。银杏的叶子已经黄了,像一把把金灿灿的小扇子。后院山坡上的枫叶变红了,像一枚枚红色的邮票,要去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了。

  冬天,万物沉睡,树叶凋零。在院墙不起眼的角落,却有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傲然挺立,我经过此处,阵阵幽香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多停留片刻。

  我喜欢家乡的山水,更喜欢家乡的的三苏祠,一年四季带给我不同的惊喜!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4

  眉山,虽不如桂林山水清秀美丽,也不如峨眉山雄伟壮观,却是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它是大文豪三苏父子的故乡,是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苏祠,去看看吧!

  壮丽的三苏祠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榕树,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阳高照,它都挺拔地站在那里,像是一位保卫三苏祠的军人,用它顽强的生命来呵护着三苏祠,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三苏祠的大门进去以后,两棵苍翠的银杏树以少女迷人的身材展现在眼前,再进去,就是正殿了,大门上刻着一副对联: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苏刻。正殿里还塑着三苏父子仪表堂堂的像。更给三苏祠添加了古老的文化气息。穿过正殿就是陈列室,再走就是腊像馆……最后面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和一片茂盛的`树林,一棵棵大树就像一把把绿绒大伞,有的挺拔苍翠,有的娥娜多姿。

  三苏祠呀三苏祠,你是我们眉山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的自豪。我作为中国人,在心中赞美你,欣赏你独有的风采。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5

  从小妈妈就教我“唐诗宋词”。每次读到苏东坡的词时,妈妈总会说有空一定带我去看一看苏东坡的故居,欣赏那里的林园建筑。

  这个暑假,妈妈终于实现诺言,带我去眉山玩。眉山是个县城,不怎么大,我们下了车又乘了一辆公交车就到了三苏祠。

  三苏祠的大门不像杜甫草堂那么宏伟壮观。小小的门庭倒像一个大官员的'家。一进大门,就看到右手边有座小小的假山,一股流水从山上慢慢地留下来,不像瀑布,但也小巧可爱。往里走,两边都是参天大树,这些树也许是苏家曾经种的,可能有几百年了。再往前有一条小河,河边有座木头和石头搭成的船形长亭,亭子上写着:船坞。我走上去,地面凹凸不平,可能是时间太久远,不然不会这么旧和残破了。

  我一边走一边看,走到瑞莲亭边上,看到满塘的荷叶、荷花,还有一棵枯树,妈妈说这是“东坡丹荔”,是苏东坡离开眉山时,和朋友一起种在自己家中的。接着我们到了洗砚池。洗砚池不大,一潭绿绿的水,那么多的水却是苏东坡和弟弟洗笔用的!木假山堂里是苏家人放诗词作品的地方。

  我还参观了苏东坡纪念馆,这里有一处地方很有趣,你从玻璃一样的地上走过,再拍拍手,就有鱼游过来,我不停地拍手,就有很多鱼游过来,手都拍疼了还舍不得走。

  虽然参观的时间不多,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看到了一些难得看到的风景,真开心!以后我一定会再来三苏祠!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6

  我们期盼许久的三苏祠游学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各路人马就在景区门口集合。一进大门,就看见两棵高大的银杏树和一颗粗壮的榕树。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两棵银杏树分别象征苏轼和苏辙兄弟,而那颗榕树则被人们比作苏洵。由此可见,人们多么喜欢三苏父子。

  从大门往里走是一个四合院。左边是西厢房,右边是东厢房,中间是有三苏父子塑像的房间飨(xiǎng)殿。

  我们先参观西厢房,一条刻有“古纱縠行”整条街景的铜板艺术品横在整个房间中,旁边是苏轼、苏辙的母亲程氏做丝绸生意时用的织布机展示品,墙上满是程氏织布时的情景画。我实在没想到,这么有名的文学家的母亲居然是个做丝绸买卖的生意人。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飨殿,刚进门就看见三座大塑像,正中间的是苏洵,宋朝五品官衔,身穿红色官服,头戴长翅帽,也称长耳帽。据说这帽子是为了避免官员们上朝时交头接耳,才设计了这么长的耳朵。

  苏洵塑像的左右两边分别是苏轼和苏辙,因两人官衔都是一品到三品大员,所以官服的'颜色与父亲不同,都身着紫色官服,头戴长翅帽。不仅如此,他们手里还拿着上朝用的笏(h)板。你们知道为什么上朝要使用笏板吗?首先,因为上朝时不允许与皇帝直视,所以用笏板把眼睛遮住。其次,笏板用于记录皇帝发布的各项命令。

  后来,我们还去了启贤堂、文创店等地方,还在碑林体验了拓片。这一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三苏祠,这真是一场难忘的游学呀!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7

  我的家乡眉山,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千载诗书城”。三苏父子令我们自豪,而他们的故居——三苏祠,便成了我们的骄傲。三苏祠一年四季都很美好。无论什么时候,三苏祠都充满了欢笑与歌声。那笑声很清脆,那歌声很动听,连树叶都在“沙沙”地为它们伴奏。在第一阵春风轻轻掠过你的脸庞时,春姑娘便来了。她用了不少心思,把三苏祠打扮得花枝招展。瞧,那一树粉红的桃花,便是春姑娘从天边取来的云霞。她让春风把云霞做成纱巾,围在三苏祠的脖子上,多美呀!走近一看,哟!一树桃花都在冲我微笑。

  桃花本身便很美,这友好的一笑,使她们更加迷人了。远处,一棵柳树正在梳理自己的长发,它把头发梳得细细的,好让他们散落下来。春姑娘觉得还不够,她不知从哪儿拿来了许多翡翠。一个一个别在柳树的长发上,柳树更美了。仔细一看,那翡翠还发着光,那光很淡,却极美。爱打扮的春姑娘走了,热情似火的夏姑娘来了。在这时,我一定要去荷花池边看看。荷花又称莲花,他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受到了世人的赞叹。来到荷花池,荷花已开了不少了。她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我看着荷花,赞叹道:“这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呀!”秋天到了,小草变黄了,它们变得很脆弱,仿佛风一吹便会倒下,单薄的身子让人心疼不已。梧桐树的叶子亦落了,犹如纷飞的蝴蝶,一片又一片,落在地面上,为大地披上防寒的外衣。这时候,我喜欢到处走走,吹吹风。蓝天,白云,秋风,这一切都让我陶醉。冬爷爷来了,他一声怒吼,吓走了许多小生灵。这时,玩捉迷藏再合适不过了。公园里的树又粗又壮,你一定找不到我。可到底是太安静了,不太安逸。梅“挺身而开”,红梅,白梅,腊梅,看得人眼花缭乱,一身傲骨的梅为公园平添了不少生机。这就是三苏祠,眉山的三苏祠!三苏父子令我们自豪,三苏祠是我们的骄傲!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8

  三苏祠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原是一所面积约五亩的中式庭院,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现已占地六十二亩。

  挡眼即是南大门,门楣上悬挂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走进三苏祠,只见祠内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屋宇典雅,堂廊相接,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远古的中式庭院,已截截枯槁,苏宅古井,绿苔丛生,黄荆树盘曲出枝,枯木逢春。现存的三苏祠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修建的。前厅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三楹四柱二室。前厅之后是一四合小庭院,穿庭院正中石权路,上三级垂带式台阶进入正殿。正殿又名飨殿,大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正中悬挂一匾“养气”。正殿前廊两侧,置放有铁铸钟一口,大鼓一架;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饶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石板路前行十余步即到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堂前有正殿,东厢房和快雨亭三间构成不规则的四合庭院,正值八月中秋时节,园内,金银月桂争艳吐蕊,香溢满园。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据说,苏询偶得木假三峰,购置于家中,并撰写《木假山记》,叹其:“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漂沉汨没于湍沙之间,拖泥沙而远斧斤”之幸者。赞其“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着,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中峰,而岿然决无阿附意。”木假山峰昭示着不朽的道德精神和高风亮节。

  整个祠堂并不大,而建筑颇不少,如抱月亭、木假山房、百坡亭、启贤堂等,但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因为已被古木竹石间隔包围,反倒显得古意盎然。

  看过木假山堂、来凤轩,转向披风榭,此处有东坡石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19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加北域老师主讲的“行走的课堂”。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去眉山了,不久来到了三苏祠。我们到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苏东坡的祖先的故事了,原来苏东坡的祖先在陕西,后来经过了唐朝末期的战争来到了这里。

  我们一路听,一路看。

  到了洗砚池,一个五边形的水池,苏东坡当年洗毛笔和砚台的地方。洗砚池前方有一堵墙,上面刻着一些诗词。墙头有瓦,立着一只石狮子。墙上“洗砚池”三个字旁边,画着两条跳出水面的'鱼和一些水花。池子有围栏,池水面上有很多落叶,小虫在落叶上嬉戏,水底有绿色的水草和沙石。我们听着老师讲课,旁边还有哥哥姐姐在画和记。

  我们还去了瑞莲池。瑞莲池是一个很大的水池,夏天的时候会有荷花从荷叶间钻出来。此时,池中没有荷叶,只有水草和一条旧木船。

  我们最后去了苏氏祠堂,正殿里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殿外院子中还有一口井,这口井是一口古井,因为井口有一两道井绳磨出的沟槽。那时,有的哥哥姐姐在画这口井,大家也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这口井的故事。

  三苏祠之旅,有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我今天玩得很开心!

  游览三苏祠作文 篇20

  我们过了彭山,就要经过一个城市,那就是眉山县。现在改名字叫眉洲地区。可能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会把眉山县改成地区呢?大伙可以听我漫漫说来。在这里因为在北宋时期出了三个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三苏父子。三苏是谁呢?相信各位朋友应该知道,那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苏东坡和他的父亲和弟弟。眉山县所处的镇叫东坡镇。苏东坡不仅是我们中国男女老少知道的人物而且还是世界上100位伟人之一。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因为在去年世界评选世界从古之今100位杰出人物和伟人中,中国只有三个席位,第一个是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第二个是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获选。第三个是孙中山,因为他把中国从封建带入了资本主义国家而获选)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眉洲市的三苏祠是当年苏东坡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历史上人们瞻仰和祭祀的庙堂。

  苏东坡在文学的各个领域,是一位开宗派的人物,在书法,绘画方面他有独树一帜。在整个文化领域。他是位巨人,可以说是:“前无古,后无今”在词方面,他创立了豪放派,使词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性情诗体,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但词在东坡的手里也就不只单是言情,他也言志,也咏物,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大家都熟悉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在绘画方面他创造了中国文人画派,他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领袖。另外他在音乐,医学,农业,养生等等。最让大家所熟悉的是他在烹饪方面,如他做的东坡肘子,东坡鱼,和东坡系列菜。都是人们很熟悉的。各位嘉宾今天中午就有这个口服品尝我们这个地方名菜。

  苏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他弟弟苏辙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奇迹,世界之最。三国的曹操三父子,法国的大仲马小仲马父子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是都不及三苏父子对后世的影响。三苏父子的故居三苏祠占地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具有三分水、二分竹、的典型四川园林建筑,里面保存了很多历史文物真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看一看、欣赏的好地方,尤其现代,人们非常推崇文学风气至上,更是应该去看看,看一看他们这家人是怎么成名的。当然我们现在的旅游行程里不包括这个景点。不过大家也不要担心,我们今天都有这个机会去的。

  我相信每一位朋友到每一个地方都想去看看那里最好看和最值得去看的东西。就象你们到了北京,肯定想去登长城、逛故宫、吃北京的烤鸭、看京戏一样。到我们乐山峨眉山,要看什么呢?有句话可以把它概括:“到乐山,是看一山二佛两家人”当然说的一山就是大家明天要去看的峨眉山。二佛就是我们下午要去看的乐山大佛和乐山的隐型睡佛。两家人就是古有苏东坡,就有郭末若。当然郭末若我们在乐山山上可以看到他的一个纪念馆。可能有朋友会问我,为什么不安排这个行程呢?其实以前三苏祠是峨乐三日游必去的一个重要景点。以前没有高速路所以增加这个景点要三天的时间才可以去。所以以前两日游因为时间关系就把这个景点去掉。现在好了交通的发达。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很快就会恢复这个景点的游缆。只是现在是一个过度时期。大家看看时间还不到9点钟,如果直接到乐山可能10点多就到了。到了就吃饭也早了些,吃完饭游乐山景区只要3个小时间。玩完后只要40分钟就到峨眉山住下还不到4点。所以我们今天要在这里经过,如果大家有这个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给大家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看。玩完后我们到乐山还不会超过12点吃饭。但是这是个自费项目要去的朋友表个态。我叫我们师傅辛苦一下就带大家去看。(看有多少人去然后在报价格45)在车上先把钱收了在去。

【游览三苏祠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游览景色作文三篇06-17

【精选】游览景色作文三篇09-11

精选游览的作文400字三篇04-19

实用的游览黄山作文三篇02-26

【精选】游览作文300字三篇11-19

游览的作文300字三篇08-27

游览的作文600字三篇08-04

游览作文300字三篇08-07

【热门】游览景色作文三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