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作文300字

时间:2022-08-13 06:11:06 作文300字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观潮作文300字四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作文300字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观潮作文300字四篇

观潮作文300字 篇1

  “轰隆隆”,天上传来一阵响声。我抬头一看,天上黑压压的,像一口黑锅把我们罩了起来。

  公园里的人们并没有一点害怕的心理,反而十分悠闲地继续散着步。

  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好似一把亮亮的刀要把天空劈成两半。

  人群出现了一点“小混乱”,因为天上突然下起了雨。雨点大得像一颗颗黄豆,向地面“啪啪啪”砸去。大家赶紧冲进了亭子里。

  大雨倾盆而下,池塘里荡开一片水圈。树木花草的叶子被大雨击打着,仿佛能打出一个个大洞。

  雷声大得似鼓声,配合着雨声“打鼓”,就像一首激烈的'打击乐。

  渐渐地,渐渐地,雨变小了,太阳公公露出笑脸,向大地洒着光芒。人们走出亭子,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

  天边出现一条彩虹,人们走到池塘边,看见水已经涨了半尺来高了。

观潮作文300字 篇2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钱塘江边看潮。

  到了那里,我看见江边人山人海,心想今天肯定有潮的。我们下了车,我连忙挤了进去。挤了好半天,我才找到一个好位置。放眼望去,阵阵海潮拍打着海岸,连风都“呼呼”地助威 。爸爸下意识的抓住了我的手往后拽了拽。一会儿,这股海潮退去。我们手拉手站在岸边,等待下次潮水涌上来。

  没过多久,涌现出一道白线,生生截断了海天相接,是那么唯美,但又那么稍纵即逝,我不禁失声喊出:“看!潮!潮!”所有人循着我的目光看去,此时的岸边像一锅沸腾的水,迫不及待的`让自己的热情尽数迸发,在众人的喊叫声中,这股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岸边拍打过来。这道白线横扫了钱塘江,带给我们不可言喻的震撼。

  原来柔弱的水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形成这样澎湃的力量。

  原来柔弱的水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形成震耳欲聋的声音。

  原来柔弱的水聚集在一起也可以带给人类心灵的洗礼。

  是的,这就是团结!

  是的,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观潮作文300字 篇3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还记得去年八月十六,我和一群朋友去钱塘江观潮。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江边,岸上已是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满城的'人都争着向江上望去。不一会儿,远处露出了一道白线,人群也是一阵骚动,但随即又静下来,凝视着江面。潮水涌来,仿佛大海都空了,气势恢弘壮阔,仿佛万马奔腾,潮声大如雷霆,又好似一万面鼓齐发。气势磅礴,声势震天。

  伴随着潮来,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水势虽然凶猛,这些人却如履平地,丝毫不受浪潮影响,每人手里紧握一面红旗,在浪中穿梭而红旗丝毫不被打湿。岸上的人们也是被深深折服,不禁鼓起掌来,大声喝彩。

  潮水更近了,甚至已经涌上堤坝,人们躲闪不及,被浪花打到,我也急忙用衣袖遮挡,却仍感到十分冰凉,全身湿透。

  此后我也经常梦到观潮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以致梦醒时,依然感到心惊胆战,仿佛刚看完潮,仿佛还是那日,仿佛犹在眼前。

观潮作文300字 篇4

  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黄山奇石,云台山,海浪,都是大自然惊人的杰作。

  海浪无风时风平浪静,像一面铜镜,像个听话的好娃娃,风大时风起云涌,风号浪吼,又变得十分淘气。

  潮还没有来之前,那破碎的水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那条白线像一条长龙,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出现了微弱的潮水。潮越来越大,越来越粗。变成了汹涌的潮头,那潮头有如滚滚的浪花,呼啸着向人群奔腾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犹如千万匹奔腾的战马,气势磅礴,气宇轩昂。

  浪潮又朝美女坝飞奔而去,那凶猛的样子,让人看着都心惊胆寒,那些玩偶雕塑们,被浪潮推倒不计其数,可见浪潮对人危险有多大!那些防水坝,和汹涌的浪潮作对,浪潮击打着断水坝,断水坝阻挡浪潮,凶恶的浪潮一次次的攻击那些阻水坝。那些大坝像勇敢的战士,与浪潮完顽强地搏斗。

  那天下奇观的美果真名不虚传!汹涌的潮水向人群扑来,坚硬无比的大坝把汹涌的`潮头打了回去,激起一朵朵晶莹的浪花,浪花不知道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越飞越高,像从高空中生下一枚原子弹,凶猛地打在了岸上,那气势好不壮观!

  潮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江面上依然漫天卷地的摇晃,人群发出一阵阵欢呼声,赞叹着雄伟的潮水!

【观潮作文300字】相关文章:

观潮的作文08-12

观潮的作文05-30

关于观潮作文06-02

观潮优秀作文03-27

《观潮》教案01-22

钱塘江观潮作文06-11

关于《观潮》教案03-07

《观潮》教案范文03-05

优秀教案《观潮》03-17

《观潮》教学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