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6 17:34:11 啟宏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展示了一幅小学生大美丽的大自然中采集土壤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并做好观察记录,为课堂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只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前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了解到的,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土壤里的情况进行交流,其目的是让学生对土壤的成分有个大致的了解。活动二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土壤的主要成分。土壤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物质,不少学生玩过土壤,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本课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为主要的目的。通过准备的实验器材进行引导、“逼”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自由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观察土壤。这个环节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根据情况拿到课堂上来进行。

  拓展活动是让学生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让学生把课上的对土壤成分的研究转为课下对土壤形成的研究,让学生对土壤继续研究下去。

  课前准备:

  让学生到周边的环境中去采集土壤,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描述:

  一、播放视频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1、提出问题。

  (播放充满生机的自然风光的视频,并配以相应的语言)

  土壤妈妈养育了这么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土壤里会有些什么呢?(板书课题)

  2、学生猜测。

  (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

  【课前,学生已经历过自己去采集土壤的过程。因此学生的猜测有些就是自己的观察所得。有的是学生的推测。如果有的.学生提到有动物尸体,可能有的学生会质疑早都烂没了,这时教师适当解释:动植物在土壤中腐烂以后形成的物质叫腐殖质,它在燃烧时会有一种烧糊肉的气味】

  二、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1、设计研究方案。

  这是大家的想法,土壤的有些成分,我们通过观察的方法就知道了,可对于有些成分,有的同学还持有不同的意见,土壤里是不是真的这些东西呢?你能利用你面前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出你们最想知道的内容的研究方案。

  (学生合作设计方案)

  【老师已经给学生准备了教师准备的土壤、铁盒、烧杯、玻璃棒、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滴管、玻璃片、及学生自己挖的土壤等实验材料。根据材料的提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通过烧土壤的办法试试是不是有腐殖质;通过把土壤放到水里的方法看是不是有空气的存在。对于砂、黏土和无机盐等成分的研究方案学生可能会根据书中插图的提示也设计出来。也可能设计不出来。如果学生想不到也不要强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时,指导学生去进一步的进行实验研究。学生设计的方法也可能多种多样,必须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水分种成分的探究,有些可能直接摸,有的可能加热,有的可以放在纸上挤压等。】

  2、交流设计的方案。

  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交流)

  【对于学生说的不恰当的、不严密的地方,可让学生加以补充说明,如果学生说不到的,教师可适当补充,在这儿师生要一起把实验方案设计的明明白白。】

  同学们真棒,想到这么多方案。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提出注意事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或强调)

  【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记录作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3、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此实验活动大约需要10—15分钟。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组同学能扎扎实实地进行完自己的实验并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相信同学们在得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现象的同时,也会有其他的发现。这些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如,学生在对土壤加热时还可能会看到有“热气”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的存在。对于没有设计出洗沙这个方案的小组可引导学生观察静止后的泥水,沉淀下的泥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用手捏一下上层的泥和底层的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土壤中有沙和黏土的成分。对于没有设计出研究无机盐方案的学生,可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得出土壤中有溶于水的物质这样的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解决学生随机发现的问题。】

  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简单评价学生的实验情况)

  都研究好了吧,现在就请各小组来展示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其他组的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如果有不同意见,等他汇报完了你可以再来补充。

  (学生汇报,对于汇报中精彩的、值得肯定的地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及实验结论,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在简单汇报自己的做法后重点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自己得出的实验结论。时间允许尽可能让每组都到台上进行汇报。最后全体师生汇总交流的结果。】

  5、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土壤里有空气、砂、黏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土壤的成分可真丰富,它就像一位母亲,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空间,也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它无私地奉献着,那我们应该为土壤妈妈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交流)

  那我们面前这些土壤怎么处理呢?

  (学生自由回答)

  三、引导学生拓展活动,把课堂研究拓展到课下

  说得真好,有了我们这些小卫士,相信土壤妈妈一定会越来越美丽。这么富饶的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想)你可以搜集、查阅相关的资料,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做成资料卡。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老师帮忙。

  【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把课堂的研究拓展到课下,激发学生自己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同时也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帮助,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甩给学生便什么也不管了。】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土壤和生命》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自由活动作为了一个课前的准备,让学生亲自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土壤,学生通过采集活动的亲力亲为,先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对土壤的感性认识。比如说从哪里采集的?土壤上面有什么?土壤里面有什么等。虽然教师还没有提出探究问题,但学生却通过采集活动,为探究做了心理、材料、经验、感性等多方面的准备。

  2、教学时,教师再提出“土壤里有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观察到的东西了,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推测和想象。这样就达到了启发学生深层感知土壤目的,与上一环节不同的是探究目的更加明确。探究的方法也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而是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和研究的收获是探究教学重要的内容,也是探究教学的重点所在。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交流时收获就越大。如有的学生把土壤放到了水中,就看到有很多的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有大量的空气存在。也有的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对比实验,把松散的土壤和结实的土壤分别放入水中,发现松散的土壤比结实的土壤冒出的气泡要多很多。这位同学在交流时就说到了我终于明白农民伯伯为什么每年都要松土了。就是一些无意间的发现也要给予肯定。只要激起孩子们那颗发现之心就是成功的。这样大家一起交流的时候,本组的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许多惊喜和收获,别的小组的学生也能从中了解到同伴的想法,并能从中学到别人的好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回答和叙述及时的表示肯定,这使学生更加放心大胆,敢于把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呈现在课堂上,这才是学生在课堂上最精彩的发言,这才是真正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课!

  本课教学,还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作为探究伙伴,教师参与到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

  2、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现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3、时刻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借助学生在认识上的不同,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达成共识。

  本节课在实施中也有几点令人遗憾的地方:

  1、实验小组活动过程中,所谓“好”的学生掌握着设计、操作实验的权力。看起来小组活动既能设计、操作实验,又能通过实验总结交流自己的发现。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这部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

  2、组中的交流、合作不够。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没有很好达成共识,出现了你研究这个内容,我研究那个内容的现象。

  3、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实验需所需器材了解不够,进一步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方面的不足。

  4、需要提示的是在没有泥土的城市里或土壤种类不全的地区,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准备好土壤的样品,供学生观察。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2

  学生分析:

  对模拟声音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周围各种声音。

  2、能比较形象地模拟周围一些物体发出的声音。

  3、能用科学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声音。

  4、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感官发现并模拟周围的声音,并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能提出一个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先提个问题,别紧张,很简单。平时在学校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上课,什么时候该下课的呢?(生:听铃声)

  师:好。你听(师跺脚),这是——(跺脚的声音)。

  再听(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拍手的声音)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绝不止这几种。有一位学者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声音。(板书课题:倾听声音)

  二、猜声音。看谁听得清,猜得准。

  播放课件:

  1、播放第一种声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种声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种声音,指名猜。

  4、后两个一起播放,看谁都能猜出来。

  同学们猜的都很正确,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用心地倾听声音。

  三、寻找声音

  师:现在正是旅游的好季节,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到野外旅游。在这里,你会听到哪些声音呢?你能找出来吗?(播放课件)

  (学生说出一种声音,教师用鼠标点出声音,边点边提示:我指着图上的事物,按鼠标的左键就发出声音,谁愿意到前面来边找边点出声音?)你们找的真准,那你有没有发现青蛙叫与不叫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吗?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声音,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联系生活实际,寻找声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还听到过那些声音?说得越完整越好。

  生说一个,师提出要求:用“我在……听到过……发出……的声音。”

  你能不能用这个句式来描述一下。

  五、倾听声音

  (课件展示)共同倾听。教师点出一种声音,学生倾听并说出是谁的声音。

  六、游戏巩固。

  1、两个同学一组,一个模仿声音,另一个同学猜。一会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组同学配合得更默契。

  2、师生配合表演。师说:现在,我要到农场去参观,你们都是农场的小动物,我走到谁的面前,叫出谁的名字,你就来模仿它的叫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找到淀粉到又找不到淀粉”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科学习惯;

  (2)让学生通过对淀粉踪迹的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科学记录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通过本科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淀粉与碘酒能发生变色反应,并能根据蓝色的深浅判断淀粉的含量多少;以及淀粉与唾液一起会变成新的东西(糖)等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开展找淀粉的探究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

  淀粉碰到唾液后又会消失了。

  教学准备:

  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白纸、棉签、小毛巾、蔬果、米饭、馒头、马铃薯等食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看谁能最快的猜出其中的秘密。

  2、演示实验(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液写的“淀粉的踪迹”的贴纸上)揭示课题。

  3、引入新课:对。这和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是一样的道理。这秘密一个在喷壶里一个就在纸条上。字条上涂有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的踪迹”五个字就显现出来了。

  (板书:淀粉+碘酒变蓝)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碘酒碰到淀粉会变成蓝色。那么,这节课还探究一些什么问题呢?(点题)怎样寻找淀粉的踪迹呢?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碘酒寻找淀粉

  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都要使用到碘酒,说说看,你对碘酒知多少?

  活动一:做一个有趣的消毒活动(让学生把碘酒分别涂在各自的食指和拇指上)。

  (1)小组活动(将两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5粒米饭,排列在白纸上。)

  (2)汇报。

  (3)小结:米饭是白的,碘酒是棕黄的,现在这东西是蓝的,说明它即不是米饭,也不是碘酒,这是碘酒和米饭里的淀粉碰到一起相互作用变成的一种新的东西。你们知道淀粉是什么样的吗?

  活动二:

  观察比较淀粉和滑石粉

  (1)观察、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科学家也像你们一样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的道理科学、快捷的找到淀粉在哪儿。

  讨论研究不同比例的滑石粉和淀粉混合后滴碘酒出现的情况

  (1)猜测:把两份同样多的滑石粉里面,一个放多一些淀粉,一个放一点淀粉,搅拌、混合,再滴入碘酒,它们会变色吗?

  (2)实验要求。

  (3)小组实验。

  (4)汇报。

  (5)小结:淀粉含量多蓝色就深,几乎接近黑色。淀粉含量少蓝色就浅。

  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淀粉吗?想知道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吗?下面我们就依靠“碘酒”的特殊功能,寻找淀粉的踪迹,看看哪些食品含有淀粉,看看哪些食品含有的淀粉最多。

  2、寻找淀粉的.踪迹

  活动三:各种食物遇碘发生的变化

  (1)实验要求:

  A、先推测后实验验证;

  B、注意观察碘酒碰到什么物品会变蓝色,说明了什么问题?

  C、作好纪录和汇报工作。

  (2)小组实验。

  (3)汇报。

  (4)小结:它们里面都含有一种共同的东西————淀粉,它平时不变色,一碰上碘酒就会“唰”的一下变成蓝色了。我们吃的粮食如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三、淀粉失踪了

  过渡:同学们今天你们太棒了!这么多的活动,你们的收获肯定是很多的,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收获?下面我们还有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1、演示实验

  2、交流汇报

  3、小结:唾液是一种消化液,它能把淀粉变成糖,糖氧化分解后供给我们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我们的人体是多么奇妙啊!

  四、总结、呼应引题

  今天这节课你们找到淀粉了吗?在哪里?怎么找?今天大家的表现很好,王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把这个魔术带回家跟父母玩。

  板书设计:

  依据:淀粉+碘酒变蓝

  淀粉的踪迹

  发现:淀粉的含量不同,蓝色的深浅也不同。

  学生记录表:

  我来找淀粉

  小学班组长年月日

  食物

  猜测

  实验

  馒头

  +碘酒

  马铃薯

  鸡蛋

  梨

  白菜

  我的发现: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4

  科学概念:

  1、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食物分类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外地人来到我们沙道观的餐馆,一定会点一道什么菜?

  2、师:鸡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让我们从调查“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新知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1)师:以昨天为例,大家都吃了些什么食物呢?

  (2)学生发言,师板书。

  (3)师: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混合类食物的记录……

  (4)学生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注意:我们不是比谁吃的食物多吃得好、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6)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7)小组统计:一天中,小组内的同学要吃多少种食物?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8)小组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9)师: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2、给食物分类

  (1)师: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这么多的食物我们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2)小组讨论,给食物分类。

  (3)学生汇报,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记录。

  (4)小结:食物的分类及标准。

  三、新课小结

  师: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哪些营养呢?同学们可以上网,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高矮、茎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树木,还有低矮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果实串毛茸茸,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狗尾草。(能把狗尾草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草,找出它们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共同点有根茎叶,有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作用是梳理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叶是多种多样,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树叶数量和树叶种数;根据一定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是呀,树木是我们朋友,他们是有生命,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叶是活,而落叶是死。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将枯叶等)能从几张叶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生长过程吗?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它从叶芽长成小小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环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树长在校园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树叶和果实。这是树果实。这是我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生长需要什么样条件?

  不同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大树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有树皮光滑,有粗糙 结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陆生植物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学习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学习流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流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流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流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10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03

冀教版美术教学设计03-07

冀教版美术教学设计 7篇03-07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2-30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5篇12-30

冀教版英语教案01-03

《小乌鸦和妈妈》冀教版教案08-26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1-29

冀教版七年级教学计划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