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7 12:25:1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前的导入部分,我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学生帮助小兔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以自己的学具代替蘑菇进行平均分,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充分使学生眼、手、口、脑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自然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可能是学生动手操作次数不多,使得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在练习中,题目从理解上就出现了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的确有一定难度,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而在练习处理中,教师的指导不是很到位。

  另外整节课的教学我还应该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更加喜欢参与到数学课中来。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按照教材的安排首先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除法意义的教学。我教完除法的意义后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学生对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不明确,只是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中,将谁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求出的是几份的这些问题并不理解。二是结合具体情境图,发现关于除法问题的能力不高,究其原因仍然对平均分不理解。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要加强一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紧紧抓住将重点难点的转化工作,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熟悉的生活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认真研究教材,不拘泥于形式,注重过程,坚持用教材去教。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教学中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通过学生分春游食品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本节课的设计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现象引出特殊现象。选两位同学分给他们练习本,其中一人给1个,另一人给3个。请下面的同学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不公平,我追问:怎么才能做到公平?一位学生跑上去从3个练习本的学生手中拿出1个给另一位同学,自然而然引出了平均分。这说明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因此我下一步的设计是通过分食品重点理解平均分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再通过大量的判断练习来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操作同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如何平均分,发现多种方法。学生通过把15个桔子平均分成5份,找到了几种分法,并选择出最好的.方法。突出了除法的本质属性: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

  在建立平均分的表象的基础上,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

  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15

除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2-0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0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03-0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共6篇06-28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例【15篇】08-2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0篇)08-30

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03-02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