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谣》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1 12:30:0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合集)《神州谣》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神州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集)《神州谣》教学设计

《神州谣》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谣”“涌”等10个认读字,会写“州“奔”等9个会写字。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热爱祖国大好山河,希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会写字,会认字。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画面,积累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1. 上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这篇课文了。那读了这么多遍,现在你知道神州谣是什么意思么?

  预设1:

  真厉害!能够通过预习,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现在让我们一起

  学习这篇课文,

  了解下他是怎么歌颂我的祖国的吧!

  预设2:

  那我给大家一些提示吧!(念第二段)其实 “神州”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别称,“谣”是指“歌谣”,所以题目的.意思你明白了么?现在让我们一起

  学习这篇课文,

  了解下他是怎么歌颂我的祖国的吧!

  2.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板书:1神州谣)

  (二) 检查预习

  1.布置任务:

  请把书翻到第29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尽量记住识字表的内容,如果能够认读所有的字,请举手。比比哪组同学是识字冠军组。

  2.检查字词识读

  出示识字表词语。请冠军组开火车读,其他组认真听。读对的字跟读2遍。

  3. 认读字词

  出示每个字及辅助图片。

  出示词语表。

  自由练读,同桌轮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平舌音“耸”,前鼻音“繁”,后鼻音“涌、峰、浓、荣”。

  4. 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课件出示:读书正确姿势图片;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读,评价读。

  4. 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

  用田字格课件出示

  写字表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教师指导书写。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神州谣》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

  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

  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

  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州”是翘舌音,谁来读。(正音)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图片出示)

  ②联系生活组词。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图片)

  ③书写“州”字。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

  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

  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

  1.认识别称。师:小朋友读第一节,这里藏着中国的另外两个名字呢,你们找出来了吗?神州、中华

  你还知道中国有别的名字吗?

  出示:华夏儿女 神州大地 九州风云 巍巍中华

  师:在这些词语中也藏着中国的别的名字呢,快来找一找吧!(九州、华夏)一起来读一读!

  师补充: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现在我们称中国为九州;因为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像人间仙境,所以又被称为神州。谁能自豪地来读一读?

  2.感知山川美。师:小朋友再来读一读第一节,你还知道了什么?(中国风景很美)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山川美)

  理解“山川”:指的是大山和河流。

  四、学习第二节,品析山川美

  1.过渡:是啊,祖国风景如画,壮美的`山川让人赞叹不已,谁来读第一节?其他小朋友想想课文具体写了哪些山川呢?

  2.生交流反馈:黄河、长江、珠峰。

  3.师:山川美,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大家圈一圈关键词。

  4.出示“黄河奔,长江涌”:

  ①特点“奔”、“涌”,识记“涌”,看图片猜猜涌字的意思。那谁能来说说黄河、长江的样子呢?

  ②出示黄河、长江的图片,生欣赏。师:这就是“黄河奔,长江涌”,从“奔”和“涌”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黄河奔腾不息,向前流去,溅起水花,长江波涛汹涌……)指导朗读。多么壮观啊!谁能读出他的气势?

  5.出示“长城长,珠峰耸”:

  ①过渡:黄河、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们领略了它们的风采,那你觉得长城长河珠峰耸又是什么样子呢?生交流。

  ②出示长城和珠峰的图片,识记“峰”字,组词顶峰、山峰。

  ③珠峰那么高,难怪课文说它是耸,识记“耸”: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从“耸”字你有感受到了什么?(快碰到天了,高耸入云……)指导朗读。

  6.合作读。神州大地,多么壮美!男女生一起合作读第二节,把你们对祖国山川美的赞叹融进去哦!(再交换一遍)试着来背一背好吗?

  7.仿说。小朋友观察一下第二节,你发现了什么特点?我们也走过很多地方,你能用这样的三个字的形式夸一夸你游过的地方吗?如:故宫雄、黄山奇、西湖秀、草原广(图片辅助)

  出示自编歌谣,读。

  8.小结:这样的风景真是美如画啊!齐读第一、二节。

  五、书写“岛、民、族”

  1.生观察字形,交流。

  2.师范写,生书写、展示。

《神州谣》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孩子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重点、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山川、黄河、长江、长城、台湾、海峡、民族、奋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

  1、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三字经》。

  2、孩子们,你们真厉害,能背这么长的三字经了。我们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有个作家也采用三字经的形式,三个字三个字一块儿写成了一篇现代三字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通过展开的动画方式出示中国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字,并放音乐《大中国》)

  师:瞧,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它像什么?

  生:(一只大公鸡)

  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叫做——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字体生:(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再次热情的和祖国妈妈打招呼——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课件出示:(“神州”“华夏”)

  4、师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其他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华夏:早在公元前21世纪时,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历经夏、商、周三个王朝,逐渐形成华夏民族。后来,人们就用“华夏”来作为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国划为九州,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又因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个礼仪之邦,所以称为神州。全班再次齐读俩词。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1、自由的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检查你们昨晚回家预习的情况。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

  4、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5、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了不起,每个字都读准确了。对于汉字宝宝,我们不光要读标准,还要记准确。

  老师说过,记住生字有四种好方法。第一、在生活中识字。第二、用换一换的方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第四、联系具体事物识字。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7、学生自由认字。老师随机归纳总结。

  8、识字游戏,我来说,你来猜。

  小小耳朵有力气,两只耳朵头上立。(耸)

  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岛)

  9、重点引导州、川的字形演变。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宝宝里有两兄弟长得很像?对了,它们是“州和川”,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大家看,然后请你们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10、生:我猜到了,川原来是河的意思,因为我看见古时候的字就像一条河。师:你真棒!是个善于联想的孩子,说得非常对。那么“州”是什么意思呢?生:

  师:提示一下大家,三点表示河里有大堆大堆的土。生:我知道了,州就是土地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像这样跟他表示的意思在形状上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

  生:日、月、火等。

  11、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川的第一笔是竖撇、州的三个点,第一个点是段撇,写的上一点。后面是两点,写在中间位置,头朝一个方向。

  12、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发言,我相信大家对这些字记忆更深刻了,现在再让我们读一读吧。再次集体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三、送字入文,再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4、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指导书写

  1、在9个要求写的字里面,有两个字比较难写。“民族“二字。

  2、首先看到“民“字,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第五笔是斜钩。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3、对照田字格,写族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矢字。

  4、书写族字

  5、生书写,师巡检,展示。

  五、再读课文。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把课文读熟悉,尽量背下来。

《神州谣》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轻松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把复杂的字形形象化、简单化的`记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的祖国美不美?是啊,我们的祖国非常美丽,非常辽阔,有56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祖国的童谣《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师: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扬州、杭州。)

  (5)指导书写“州”。

  二、识字认字,探究方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生自由读课文。

  3、老师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请小老师带读。齐读。男生、女生读。玩游戏开火车读。)

  4、加大难度,去掉拼音再读。

  (单个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5、教师归纳常用的识字方法。

  记住生字有好多种方法:

  第一、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利用熟字识记。

  第三、编字谜口诀或故事识字。

  第四、语境识字。

  第五、字理识记。

  第六、偏旁归类识字。

  第七、随文识字。

  这么多字宝宝,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

  6、学生交流通过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记。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神州谣》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写“州”“湾”“岛”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重难点:

  1、会写“州”“湾”“岛”等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多媒体出示万里长城、杭州西湖、北京故宫、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图片,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师说:大家说的真好,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把字音读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标出各小节的序号。

  4、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5、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6、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

  7、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8、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三、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州、夕、与。(点名读)

  2、观察: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两个?同学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4、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

  四、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把这课文背一背。

  2、把生字写一写。

  板书设计

  黄河奔---------------水流很急

  长江涌--------------水势浩大

  长城长-------------- 很长

  珠峰耸--------------- 高耸

  教学反思:

  《神州瑶》是一篇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童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中华儿女期盼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斗的愿望。

  在讲第一课时,我注重把识字和感受中国的山川美作为学习的'重点。在识字教学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在准确掌握生字的基础上给生字找朋友、组词或造句。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每次提问,我的关注点在回答问题的孩子身上,其余的孩子就容易被忽略,长此以往,当听的孩子发现不到老师的关注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导致不同的问题出现,容易开小差,游离到了课堂之外。而发言的孩子的回答或许精彩,但坐着的孩子,他们会质疑、会认同,他们也会有精彩之处。我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一股脑儿地按着设定环节走下去,把与自己设计无关的都排除了。

  一节课结束,我感觉本节课的目标基本完成了,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暴露了很多的不足。比如:语言不够亲切,缺少童趣,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在课堂纪律上,我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学生所出现的不同问题,不能一味的忽视,更不能批评和言语伤害。对于文本的解读更不能有丝毫马虎。今后的课堂,我要不断积累教学方法,多一些教育机智,把关注重心移动,关注到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其主体作用,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完美。

【《神州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神州谣》教学设计06-06

《神州谣》教学设计范文10-22

神州谣优秀教学设计优选02-03

《神州谣》的教学反思10-06

《神州谣》教学反思10-06

神州谣教学反思10-08

《神州谣》的教学反思范文10-06

《神州谣》教学反思范文10-06

《神州谣》 教案03-22

《神州谣》优秀教学反思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