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1 08:35:3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即小说鉴赏的基本要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的鉴赏分析,并由此把握小说的主题;

  2、能力目标:即通过小说的阅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阅读素养及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湘西古朴、淳厚的人文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欣赏“边城之美”

  2、教学难点:由文本向全部小说延伸,引导探究“边城之痛”,展示、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学情分析

  《边城》第二课时是在了解《边城》故事的基础上,对《边城》做深入的鉴赏分析,预计学生的阅读鉴赏情况有两个特点:一是基本阅读能力有,但深层挖掘能力不够,浅阅读把握故事的能力有,深阅读分析主题的能力不够;二是学生鉴赏的层次有一定差异。阅读面有不同,部分学生会停留在基本的人物、情节的分析上,把握边城的纯朴,少数人能对边城隐含的悲痛的做出个性的分析。所以在课程设计上特别讲究难易层次,意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1、教法:启发式引导点拨法

  2、教学核心是:“一句话+两个问题”。

  一句话:沈从文创作《边城》的动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两个问题:其一是从课文出发合作鉴赏“边城之美”;

  其二是向课外延伸个性探究“边城之痛”。

  两个问题围绕创作动机这句话展开思考。“边城之美”紧扣“健康、优美的人生形式”,鉴赏边城的“人性美”,全面挖掘“人性美”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边城之痛”以“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启发点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对小说深层创作意图的领悟,领悟到整部小说的核心。此设计体现鉴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梯度感;另外由课文到整个小说,能开阔阅读的视野,提升鉴赏水平;并在鉴赏探究中进行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此设计的亮点在于从沈从文创作《边城》的目的出发来阅读小说,合乎作者原意,“边城之美”的紧扣文本,欣赏讲究层层深入解读;“边城之痛”的挖掘让学生对整部小说的创作有更深的领悟。最后“美”与“痛”合二为一句话,一个字“爱”,回到小说创作的本源。在进行广度与深度探究的同时,核心明确,整堂课首尾圆合。

  但此设计对学生的阅读欣赏而言有一定难度,一是小说本身有阅读难度,问题设置也有难度,对于师生都是一个挑战。

  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这里山青青水碧碧,这里水寨苗家韵依依,这里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边城优美的自然风光。

  (播放视频)

  这段文字是描写茶峒白河沿岸的优美风光,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浓翠逼人的细竹,那恬静幽美的山村,那桃花深处的人家,沈从文给我们勾画出一个如诗如画,如烟似梦的田园牧歌似的美丽湘西世界。

  (二)“美的赞歌”——边城之美

  然而作者在谈到小说的创作动机时说:“我的主意个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今天我们将围绕这句话来欣赏《边城》。

  课文鉴赏:边城之美

  小组合作、比赛,欣赏小说的人性美。

  活动要求:

  1、请结合课文内容,选取小说当中的某个人物(翠翠、爷爷、傩送、天保)欣赏小说的人性美。

  2、写几句话,寄语人物。

  如:翠翠,你就像

  翠翠,我想对你说

  (学生小组交流展示)

  边城人们“优美、健康的人生形式”,这种“优美、健康”的人性美,在每个人身上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其一,每个人身上闪耀的'人性闪光点:

  天真纯洁的少女

  纯朴厚道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友爱互助的乡民

  其二,人与人的关系上,体现的人情关系的和谐,亲密:

  (人性美:优美健康)

  老师总结:

  文艺评论家刘西渭:“这些可爱的人物,各自有一个厚道然而简单的灵魂,生息在田野晨阳的空气。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他们是壮实的,冲动的,然而有的是向上的情感,挣扎而且克服了私欲的情感。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身上:成人之美。”

  《边城》就是这样一曲“美的赞歌”

  (三)“爱的悲剧”——边城之痛

  “到了冬天,这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个性探究:边城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学生自由展示)

  老师引导:“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1、这是一种自然、原始的人性,所带来的悲剧。(原生态)

  这种自然、原始,是源于边城的偏远,闭塞;这种人性是“未经城市文明污染”的纯净的人性,是源自人本性的自然而然。

  这钟自然、原始的人性,是纯净的,也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2、这是一种因“爱”而深情,因“爱”而绝望,因“爱”而矛盾,因“爱”而有所顾忌,符合“爱”的逻辑,不悖乎人性的悲剧。

  边城的人是可爱的,他们因爱而勇敢,又时为爱而奋不顾身,又时又因亲情而对爱有所顾忌,所有的悲欢离合生死都因真挚的爱而起,而不是因罪恶邪念,最终悲剧的结局符合“爱”的逻辑,是不悖乎人性的“爱的悲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部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作品。是沈从文美丽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

  (四)结束语

  《边城》是一曲优美健康纯洁的“美的赞歌”,又是一出弥漫着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爱的悲剧”。我们对《边城》小说的解读虽告一段落,但《边城》带给我们的对真、善、美与爱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息。

  (五)课后探究

  阅读《边城》整部小说,探讨《边城》散文化的写作风格。写一篇读书报告。(或自选角度)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3.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2.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之美。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话题从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夫人的家书节选开始:(教师诵读)

  PPT:“夜静得离奇,端午快要到了,家乡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翠翠,你是在104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还想起我。翠翠,三三难道我又疯狂了吗?”

  1948年沈从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此时,他呼唤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名字:翠翠、三三。三三就是沈从文的妻子,咱们合肥“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杰出的作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个迷人的形象,她承载着《边城》全书之魂:爱与美。

  二、梳理情节

  阅读课文,请思考:以端午节或翠翠为关键词,概括第3—6节的重要内容。

  第3节 眼前的端午节 边城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第4节 两年前的端午节 翠翠看龙舟时巧遇傩送二老

  第5节 上一年的端午节 翠翠看竞渡时偶遇天保大老

  第6节 眼前的端午节 翠翠看到迎亲花轿时情思被撩动

  从我们共同梳理的故事情节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翠翠展开的有三个关键词:

  1.环境(茶峒城、端午节的氛围);

  2.翠翠的少女情怀;

  3.二老傩送。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上合适的人。

  三、合适的环境:边城、端午节

  1.边城的特点,结合第一段来分析概括。

  明确:偏僻、安宁、淳朴,远离了现代文明的侵扰,是没被打扰的安宁与美好的世外桃源。

  2.文中主要写的是端午节,其实文章也写了中秋节和过年,但为什么要以端午节为重点?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点评引导:端午节的活动内容有喝雄黄酒、赛龙舟、捉鸭子比赛。特点:端午节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节日,而这种男性的粗犷之美,恰是打开少女心扉的那把钥匙。

  四、合适的年龄:情窦初开

  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秉承了边城人民的善良与淳朴,但是在十四五岁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一些特殊之处,我们先来品味一下这两段文字。

  1.第四节第一段

  ①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不可言说的快乐。

  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照理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为什么这里用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点评:我觉得这种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说的,但是只能说给妈妈听,但是妈妈已经死了,爷爷是不方便说的,那是什么?那是情窦初开的冲动。

  2.第四节的第六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了翠翠的一个奇怪想法 “假若爷爷死了?”“爷爷死了呢?”如何理解他这个奇怪的想法?

  PPT: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PPT: 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

  交流点评:落日、黄昏容易让想起生命的逝去,这种景致也触发了翠翠细腻、敏感的心思。假若爷爷死了,我就无依无靠了。她很害怕孤独凄凉。爷爷与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时也希望有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来依偎。这时,合适的他出现了。

  五、合适的人:二老

  1.在写二老的出场时,第四节第11段用了一个词:笑。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说明二老是一个怎样的人?阳光、开朗。

  2.分角色朗读第四节第11段至24段翠翠与二老邂逅的片段。

  3.关于二老的笑,文中还有两处描写,请找出来,并体会一下二老的性格。

  PPT:便带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点评:玩笑,略带了狡黠,幽默。

  PPT:“你个悖时砍脑壳的!”(读一下,好可爱)放肆地笑着:淳朴、幽默、活力。

  PPT:“我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沈从文

  也许正因为如此,翠翠才会对这个人心生情愫吧。

  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

  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见合适的人。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文章中多处写到了翠翠喜欢上二老的细微变化。请同学们划出来,品一品,写上三言两语的旁批,等会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点评:

  1.第三节13段

  “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那里曾发生了与二老邂逅的悸动与美好)

  2.第四节31段“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她那火把走去。”(心中已有涟漪)

  3.第四节32段:“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二老这条鲤鱼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迹)

  4.第五节2段:但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心有所属,初恋总是甜而美的)

  5.第五节8段: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幸福甜蜜只为二老)

  6.第五节10段: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侧耳倾听只为谁?只为二老)

  7.第五节11段:“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你认识二老吗?)

  8.第五节12段: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心乱),向前怏怏的走去。(心有所属,可惜不是你。)

  9.第五节15段:“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心系二老)

  10.第六节14段:翠翠还想着两年前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记忆犹新,心有所属。)

  11.第六节16段: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欢喜)

  12.第六节23段: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边来。(情思撩动)

  13.第六节25段: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等意中人来到)

  14.第六节26段:看天上的云。(对爱情的憧憬,白云悠悠寄相思)

  PPT:张爱玲《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七、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悲剧,只是没有那么惨烈,一切如此温婉含蓄,哀而不伤。《边城》为我们传递的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爱。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翠翠,关于亲情、关于友关于爱情……永恒的翠翠,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边城》。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边城》原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写下来。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2、体会沈从文小说的表达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重、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划出文中集中描写环境的文句或段落,边诵读边体会其意境的作用;找出文中表现翠翠心理的文句甚至文段,揣摩其含而不露的特点,分析这些心理描写对塑造翠翠这个人物和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A简介作者沈从文。

  B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先生小说的一大特征。他的作品所有人物全都可爱善良,可又为什么能从中感到悲哀的分量呢?请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中几种描写环境的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文中集中描写的`有四处。(景情结合、烘托)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主要抓住翠翠心理,理解课文。

  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爱听“歌”

  A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谈谈你的感受。

  B翠翠的梦,有什么深刻含义?祖父为什么“不告诉翠翠昨天晚上的事实”?

  C“翠翠不敢生祖父的气”,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她可能生谁的气呢?

  D翠翠开始问爷爷“我万一跑了呢”,到后来她又问“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参考注释,分析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形象的共性,进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2、总结与引申

  反复研读,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善良的悲剧”。

  3、作业布置

  以“‘成人之美’和‘自我牺牲’”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4、板书设计

  翠翠

  美丽多情

  天真可爱

  爷爷

  安于清贫

  忠于职守

【高中课文《边城》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边城》教学设计优秀05-30

课文《草原》教学设计10-07

课文《观潮》教学设计11-02

课文《台阶》教学设计10-06

课文《桥》教学设计10-06

课文《母鸡》教学设计10-06

课文《麋鹿》的教学设计05-24

课文教学设计03-20

课文早的教学设计09-17

课文《山雨》的教学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