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11 06:54:41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严监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监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严监生教学设计

严监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吝啬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感受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指导学生朗读好半文半白的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感受名著魅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收集《儒林外史》及作者吴敬梓相关资料。

  课前活动:聊姚明——身高——巨人——巨人标志(肩膀到头顶的高度)——读书——古典名著——说特征,猜人物。

  1、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手持鹅毛扇。

  2、他武艺超群,酒量过人,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3、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斩妖除魔,护送师傅取经。

  备用4、她身世凄苦,貌美如花,诗情满怀,葬花吟诗,英年早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解题辨字

  理解“监生”,强调“监”读音和写法。

  2、了解严监生,设置悬念。

  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阅读提示”告诉我,这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②同学们,知道严监生到底有多少钱吗?

  ③这么一个有钱的人,在他临死前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所用的是清朝时期的白话文,和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用语习惯不太一样,读起来比较拗口,所以一定要多读,看清每一个字,读准每一个词。把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反馈检查

  ①检查词语认读,并理解词语,以上词语相当于现在的哪些词?

  郎中已后登时记念

  哥子侄子穿梭挑掉

  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揩揩眼泪两茎灯草

  ②检查朗读。

  刚才我们理解了不懂的词,那么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哪一句话最难读?还有没有感觉难读的句子?(指多名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纠正评价)

  以句子接力读的方式把整篇课文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同学们,几百年过去了,吴敬梓先生笔下——临死前的严监生,已成为定格在中国、外国许许多多读者脑海中的一个经典。人们提起严监生,会很自然地想起他的一个招牌动作,一个特写镜头。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最能代表严监生形象的这个特写镜头是文中的哪一处描写?

  理解“两个手指”句

  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①能成为经典的文字一定是大有嚼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文字,我来读读这句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这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病人?”

  ②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的病情吗?

  ③会读书的同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加深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想一想,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严监生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④临死前的严监生病入膏肓了,无药可救了,奄奄一息了,多么难受,多么可怜!把这种感受送进这句话,一起读——”

  2、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动作的句子,读一读。

  ①出示句子“三次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就摇了摇头。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又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又摇了摇头。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了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还是摇了摇头。

  ②从这三个句子,我么没发现,原来严监生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摇头。能不能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如果把这三处摇头的描写改成这样,好不好?

  ③学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感受吴敬梓精湛的语言表达功力。

  (细致的动作描写能看出人物的心情,以及情绪的变化过程。让形象更生动具体,人物特点更鲜明。)

  ④途径:根据动作猜测心理活动,串联心理活动过程,感受形象特点。

  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3、小结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一个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在临死之前,因牵挂点着的两根灯草而迟迟咽不下气,通过亲属三次猜错和刻画逼真的动作描写,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吝啬鬼。

  四、品读课文,感受“讽刺”手法。

  1、同学们,读到这儿,回过去想想,我们就是从严监生伸出的两个手指头和赵氏的揭秘这些文字读懂他的吝啬的。出示改编版的文本,这样改好不好?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2、如果这样写,就不是语言大师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了,你觉得差了些什么?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理解感受以下两点:

  A 、严监生的动作与心理表现,与众人猜测形成的强烈对比,使人物吝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B 、三次猜错的情节铺设,符合古典文学表述特点,也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可读性强。

  我发现,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有一些很有趣的“三”: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水浒传》 “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宋江三打祝家庄”

  《三国演义》 “诸葛亮三气周瑜”、 “刘玄德三顾草庐”

  小结:这三次猜测,使情节显得曲折、生动,既体现了作者的讽刺手法,又表现了中国人写文章读文章的心理。

  五、激发兴趣,拓展阅读。

  1、介绍《儒林外史》的文学价值和地位。

  2、拓展阅读推荐。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指头

  两个亲人?两笔银子?两位舅爷?两茎灯草!

  吝啬

严监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穿梭、郎中”三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个人在临死前,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大地主严监生临死前是怎么做的?

  〔这样的导语紧扣课文内容,直奔主题,为下面的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2. 出示课题。(板书)

  3.严监生是谁呢?大家阅读书上133页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利用上下文、参照课文注释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实在读不懂的字词就划出来。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扫清阅读障碍〕

  2.指名朗读,正音。理解不懂的词义。(出示小黑板)

  〔这个环节通过大家的交流,理解难的词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快速默读课文,交流: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想象人物形象 〔〕

  1.师范读课文,生看着课文,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

  ①严监生临死前是什么样子的,谁来介绍给大家?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将自己脑海中的严监生临死前样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②严监生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本质的)

  〔让学生从整体感受人物的形象,这是一个综合理解的'过程。〕

  ③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也是一个感知语言文字的分析过程。通过交流,互相补充,互相提升。〕

  ③指名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四、精读课文,体验人物内心世界

  出示句子: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好吗?好在哪里?

  ①由“总”字体会到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

  ②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副词、动作描写对刻划人物形象的作用,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提高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

  2.出示以下四个句子,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②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③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④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紧紧抓住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细节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品读,深切地体会了人物的焦急内心以及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的形象。〕

  3.感情朗读。

  五、体会写法

  1、短短五百多字的文章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个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

  2、谁能说说大作家吴敬梓是用什么方法刻画出人物的鲜活形象的?(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细节描写。)(板书)

  〔在阅读中渗透写法,为写作积累方法,打基础。〕

  六、阅读拓展(机动)

  1、出示一篇文章《豆腐西施杨二嫂》,让学生快速阅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

  〔将课外阅读挤入课堂,是学以致用的体现,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最好途径。〕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临死前的严监生

  伸着两根指头:为了两茎灯草→吝啬鬼、守财奴

  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

严监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侄儿、穿梭、郎中、诸亲六眷、登时”等字音。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并尝试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不同人物:

  师:同学们,在你看过的电影、电视里,读过的故事里,或者在平常的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吗?他是个怎样的人?简单地来说说。《个别生在全班交流》

  师: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点。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里,这个人物又是谁呢?他又有什么特点呢?示题: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人的名字叫“严监生”,注意“监”读四声,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生再读课题。

  二、熟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 师:让我们打开书,好好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和我们现在文章的有些字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请几个同学接龙读书,随时正音,并指导个别难读的句子。

  易读错字音:诸亲六眷(juàn)、严监(jiàn)生、已后、那里、登时、睁的、穿梭的、两茎(jīng)、一声不倒一声、不得断气、灯盏、挑掉一茎、

  4、读了故事,想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严监生的一件什么事情?(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迟迟不肯断气,最后妻子赵氏挑掉了一茎灯草,终于咽下气。)

  三 品评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1、师: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觉得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勾画出相关语句。《生生在班级自由交流》

  2、师:这样的人在病重时临死前是一副什么模样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他病重时临死前样子的句子。《生勾画,同桌互相交流再汇报,师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倒着一声,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反复读读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病得很严重,一口气没上来就没命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总不得断气,一定是心里有所牵挂》根据学生不同的感受指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3师:是呀,他这两个伸着的指头是要向诸亲六眷交代些什么呢?还有什么事情让他如此放心不下呢?请大家再仔细默读文章,看看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画出。《生默读勾画汇报》

  4师:大侄子认为:有两个亲人未曾见面(板书:两个亲人)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生读: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认为: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板书:两笔银子)

  他又是什么反应呢:(课件出示: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手指越发指得紧)此时的严监生和刚才面对大侄子的反应更激烈了,你认为

  如果这时严监生会说话,他最想对亲人说什么?《生交流,并回扣到朗读上》

  奶妈认为: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板书:两位舅爷)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奶妈仍然没有猜中,他已经命悬一线,随时都可能送命,但仍然坚持着,他心里是怎么想的?《生交流,并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赵氏认为:用两茎灯草怕费了油(板书:两茎灯草)

  他的反应:(课件出示: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5师:原来,他的心思还是只有最了解他的妻子赵氏知道,待赵氏挑掉一茎,他登时就没了气。原来让他一直牵挂的,就是这两茎灯草。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中的“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和文中“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体会在他临死前点两盏灯茎,并不是很过分的事情。”》

  四、对比回顾,感悟写作方法

  1师:严监生的吝啬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是抓住严监生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吝啬的呢?《请学生关注板书和课件提示:》

  板书: 课件:

  两个亲人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两笔银子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手指越发指得紧

  两位舅爷 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两茎灯草 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有动作、神态上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动作描写:伸着两个指头,闭着眼,摇了摇头。》

  2师:看来我们在写人时,可以抓住这个人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大家来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一边看一边想:这篇文章抓住了人物哪些方面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呢?

  〈一〉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的片段:“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株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3师:〈学生可翻到教材132页学习发现:片段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小嘎子身手机灵但沉不住气,小胖墩儿看似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实际上却是心中有数的特点〉请学生找出最能表现出他们性格特点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4师:除了动作描写,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描写方式来表现人物特点,来看看这段话。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运用了哪些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孙悟空威武霸气、不畏妖魔的特点〉

  〈二〉孙悟空尖嘴缩腮,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大喝一声道:“不要闲讲!快还你老外公的袈裟来!”那妖怪道:“你是那寺里和尚?你的袈裟在那里失落了,敢来我这里索取?”行者道:“我的袈裟,在直北观音院后方丈里放着。只因那院里失了火,你这厮,趁哄掳掠,盗了来,要做佛衣会庆寿,怎敢抵赖?快快还我,饶你性命!若牙迸半个不字,我就推倒这黑风山,铲平这黑风洞!”

  五 拓展运用,尝试人物描写

  1师:看来,我们去刻画、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有多种描写方法的。不同的人物描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请大家试一试,能不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来写一写曾经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可以是你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而见过一面的人,只写一个片段,两三句话也可,一段话一行,只要能表现出他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就可以了。

  〈生写片段,小组交流,个别汇报,生生点评〉

  六 小结

  师:今天,通过对〈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的格外吝啬,也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描写方法去描写出一个人的特点,只要抓住了他与众不同的一面和特点,他自然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大家把今天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写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来。

  作业

  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摘抄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个亲人?

  两笔银子?

  两位舅爷?

  两茎灯草。

  〈附“伸着两手指”图〉

  吝啬、小气 动作、神态描写

严监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监、侄、痰、郎,能正确读写:诸亲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咙几个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很多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生:

  师: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短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我们读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p133,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老师板书:22、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

  师: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前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生自由朗读数遍)

  (指多名学生读)

  师:请同学读读屏幕上的几个生字。

  (出示词语:诸亲六眷、侄子、穿梭、郎中、喉咙)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师 :读得真棒!看见你们读得如此投入,我也想试着读一读课文,好吗?我读的时候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师泛读课文,生想象画面)

  师: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告诉大家,好吗?

  生:......

  (多指名几个)

  师:你们真会想象!让我们来亲眼目睹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是不是正如同学们刚才说的样子?

  师: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做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想想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能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

  (出示句子)

  师:请一、二组读没带点的字,三、四组读带点的字。

  师:读得真好!严监生就因为两茎灯草而久久不咽气。那么,你能猜出他在两个侄子说完话后、奶妈说完话后、赵氏说完话后分别想什么吗?

  生:......

  师: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地主当时可能也是这么想的。

  师:这是多么可笑而可悲的严监生!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说吗?

  生:......

  师:体会得真好,严监生师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

  (板书:严监生:守财奴)

  四、朗读课文

  师:我们请5个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请用眼睛听。

  五、体会写法

  师:读的真好!多么高明的作家啊,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生:动作、神态描写。

  (板书:严监生:守财奴——动作、神态描写)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严监生呢?

  生:因为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师:你很会思考!我们在写人时,也应该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六、作家吴敬梓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形象。在外国的名著中有四大吝啬鬼,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小说。相信通过大家课外的比较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出示四大吝啬鬼)

  七、课堂练习

  写一段关于人物描写的话,在这段话中要用上动作、神态描写。

【严监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06-08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10-06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范文10-06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三篇09-17

严监生读后感3篇10-06

黄山奇石生教学设计01-18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4-21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4-20

黄山奇石生教学设计15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