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

时间:2024-03-04 08:07:3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1

  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

  《要下雨了》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既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又有利于教学评价;

  3、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并重,既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5、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合作”的能力,实质是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建议:

  (1)“自主创新写作出小故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应删除或者改为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复述课文某一段。

  (2)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第4项:“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高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自学能力,应改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2

  《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四结合”作者济南市五十八中曲丽君

  一、概述

  《巴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篇章。这一节主要介绍有关巴西这个国家的知识,介绍了它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载体,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借助网络资源,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协作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本案例以“我眼中的巴西”这一学习任务为中心线索,不断地辐射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不断创设的情境问题中自主探索学习,体现了“情境性、自主性、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等特点。课堂教学实施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的学习资源库为基础,教学活动由“展示学生作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小组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引导评价”、“教师小结提升”、“课后交流反馈”等七个环节组成。通过学习活动与任务的完成,学生的交际和合作能力以及对地理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得以培养,也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地理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巴西的概况,包括种族特征及形成过程。

  (2)能说出巴西的`主要地形、主要气候特征、主要资源等。

  (3)能根据巴西的相关资料提炼并阐述其自然和经济特征。

  (4)能评价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5)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提升查阅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

  (3)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3

  教学目标设计案例分析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它们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为此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4

  一、对教学目标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教学目标的讲解详细,条理清晰;

  2、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从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

  3、教学目标的分析整体体现了教材内容的要求,各个目标具有层次性,且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4、教学目标分析阐述合理,既有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又阐述了要达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各个维度要求进行了描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目标分析,值得我学习。

  二、对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评析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在案例中,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分析了学生的起点水平、能力基础(分析的第1条),同时,还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分析的第2条),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我认为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获得成就感,采用形象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

  《加、减法的笔算》一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教师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分析过程中,并没有说明对于起点水平、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安排,似乎有些欠妥。因此,我认为应该增加第四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于之前所学的加减法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于竖式的感知也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实践操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称赞》(教学目标分析)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1、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2、围绕了小学地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设计教学目标,抓住认字,写字,编谜语发展儿童的语言,提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3、抓住课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首先得学会真诚的称赞别人,培养生发现别人优点,真诚赞赏别人的良好品德,提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称赞》一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建议可修改完善的地方。

  1、知识目标:应加入掌握识字的方法。

  2、能力目标:应加入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验称赞与被称赞的感受。在读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应加入让学生懂得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并将这些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案例】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案例06-12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09-19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10-30

《找春天》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10-06

《南辕北辙》的案例分析及反思10-06

《买菜》的案例分析及反思10-06

教学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精选9篇)08-23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案例12-20

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01-12

《给予是快乐的》案例分析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