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0 13:15: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懂就问》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懂就问》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明知可能挨打,还是向老师提问的故事,反映了他学习主动、喜欢刨根问底的好品质。其中,课文的第三至八节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全文所写内容虽然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但学习孙中山先生敢于质疑、主动学习,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二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他们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但课文所写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要引导学生了解简单的背景知识。

  教学目标:

  1能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

  3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写有相关句子或段落的字条,生字卡片。

  (1)这6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都认识了吗?我们开小火车认读好吗?

  (2)出示:厉

  这个生字宝宝还有个孪生兄弟,出示“历”,你发现他们的秘密了吗?

  (3)出示:糊

  谁能在这些生字宝宝中为“糊”找个好朋友?

  男生读“糊涂”(涂,轻声)引出“糊里糊涂”(涂,扬声)女生读,集体读。

  (4)我们比赛,看谁把这六个字都能认准(卡片抽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看看大家还认得他吗?

  指名五个学生按1、2节;3节;4~7节;8节;9、10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好,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我看哪位有心的小朋友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了(指“自读提示”)。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生稍作思考,然后交流。

  师: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如果不糊里糊涂呢?(学习反义词)

  师:于是,他就(等学生接下去)?

  生交流,师出示句子: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指名读。

  孙中山怎么问老师的?“壮着胆子”问是怎么问呢?谁来壮着胆子问一问?(指名读)

  师:不错,你犹豫了一下,鼓足勇气读下去了。谁再来?

  好,你提问时态度很诚恳,很尊重先生。我们一起来提问一次,好吗?

  你壮着胆子问老师时心情怎么样?(体会孙中山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什么紧张?(初步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

  2、当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老师和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课文

  4~8节。

  师:谁来说说同学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

  师:“摇头晃脑念书”是怎么念?

  出示:冬冬爱写诗,作诗时摇头晃脑,真像()。指名填写。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谁来描述?出示:教室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指名填写。

  谁能给“霎时”找个意思相近的朋友?过渡:老师真的打孙中山了?为什么?

  生交流,师出示: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指名读(注意语调)。

  你为什么要重读“一字不漏”?(体会孙中山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因此,老师没有用戒尺打他。)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8节。

  过渡:既然孙中也怕挨打,那他为什么还要向老师提问呢?读课文第9、10节。

  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①男女生轮读句子。

  ②齐读句子。

  ③交流感悟。

  四、小结、拓展

  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你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拓展作业:课后了解孙中山的其他故事。板书设计:

  39不懂就问

  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我依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了四个目标。课堂上,我围绕目标,参考教学设计,将教学分四个环节实施。

  第一步,我针对孩子对“私塾”比较陌生,借助学校这个话题引出“私塾”,让学生知道旧时的私塾就是现在的学校,学生对私塾的好奇心被勾起,我趁机让他们学习课文第二节,了解私塾,然后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似乎身临私塾,生字“诵”和“懂”的学习效果特别好。第二步,我让学生轻声读课文,学习剩下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第三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深入了解”,这一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指导学生读熟、读好句子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感受孙中山明知可能会挨老师的打,但仍然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可贵精神。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遇到问题是怎么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向孙中山学习。

  纵观整节课,预设的目标1、2完成较好。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进步,陆玉婷朗读的第二节和张晨朗读的“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们背的这段课文是什么....意思?请您为我们讲讲吧!’”和“孙中山说着,就把那篇课文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两处句子,用学生的语言总结,就是“陆玉婷和张晨的朗读好像录音里的声音”,这就使我节省了预计用来指导朗读的时间。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还很欠缺。这一点在往后的课堂上我要激发学生的思索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利用孩子“好问”这一心理特征,引导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提出种种问题,并通过反复阅读,力求自己进行解决。另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还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引导。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不懂就问教学设计10-07

《不懂就问》教案05-26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范文10-07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范文08-25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范文10-07

不懂散文10-06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通用9篇)09-14

你不懂夜的黑10-06

我以前不懂10-06

你不懂美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