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7 14:09:4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实用]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挨、背、圈”,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学会会认字和会写字,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直接导题,了解人物。

  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3.课件出示孙中山头像,学生根据自己的印象说说:你知道这是谁吗?(孙中山)

  人物简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谈话过渡: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更多地放手学生自学,教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3.独立学习,提出质疑。

  (1)这篇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主要问题:

  ①“照例”是什么意思?

  ②“先生”是谁?

  ③“戒尺”是什么?

  ④什么是“私塾”?

  ⑤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

  ⑥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

  ……

  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争取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自学课文,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的困难,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锻炼了学生自学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4.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一段 练习 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重点指导生字“诵”为平舌音,“楚”为翘舌音;前鼻音“圈、段、练”,后鼻音“诵”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动作的词语:背诵 圈出 练习

  (2)学习多音字:挨(āi ái) 背(bēi bèi) 圈(quān juàn)

  练读句子,找发现: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挨(āi ái)

  āi 1>依次,顺次:挨门逐户;2>靠近:挨近、肩挨着肩。

  ái 1>遭受:挨打、挨骂;2>拖延:挨时间、挨延。

  ②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背(bèi bēi)

  Bèi1>身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2>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4>向相反的方向:背道而驰;5>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6>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7>违反:违背。

  bēi人用背驮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

  ③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圈(quān juàn juān)

  quān >1环形,环形的东西:圆圈、花圈、圈套、画圈;2>周,周遭:跑了一圈儿;3>画环形:圈阅、圈点、圈定。

  juàn 养家畜的棚栏:圈舍、圈养、圈牢、猪圈。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

  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刚才在听读和自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8、老师找到了这些词语,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你可以说一下词语的意思或者是造个句子。

  出示词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糊里糊涂、咿咿呀呀、连连点头、私塾、戒尺

  学生根据词语进行解释或造句。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背”的用法。

  2、课文中具体写孙中山读书的情况的是哪一部分?圈出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

  读书流程图。

  孙中山背诵学过的功课。

  先生圈出要学的新内容。

  先生教读要学的新内容。

  孙中山回座位练习背诵。

  你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怎么样?枯燥乏味。

  随文识字:了解多音字“圈”的意义和用法。

  3、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有没有放弃学习?他学得怎么样?

  预设:

  从“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等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学习是非常勤奋的。我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勤奋好学。但是孙中山学得不明白——糊里糊涂。根据上下文理解“糊里糊涂”的意思: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4、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相关内容。

  预设: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做: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5、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预设:戒尺,以前做错事或者不会背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

  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6、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

  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7、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8、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重点思考关联词“既然……就……”的关系。

  出示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还是……”“无论……都……”“因为……所以……”等四组关联词,看看哪一组可以替换文中的“既然……就……”。体会“既然……就……”的因果关系。

  9、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能力提升

  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来想一想,读书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1、课文中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本文是略读课文,略读的意思就是了解大意,不必深究。

  3、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大胆地去跟别人交流,也可以去问老师或者其他人。

  4、读书时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可以大胆地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去猜测,也可以大胆地猜测故事的情节。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可以查看工具书。

  5、你还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拓展阅读

  快速阅读《鲁迅的读书秘诀》,回答问题。

  1、阅读成果,鲁迅先生少年时用得到的金质奖章做了什么?

  预设:卖掉奖章,买了几本书,买了一串红辣椒。

  2、鲁迅先生靠什么度过寒冷的夜晚?

  预设: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七、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不懂就要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阅读中独立认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到不懂就的 意处,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书写正确。

  2、读懂课文,培养好习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先生画像,提问:画像上的人物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什么知识吗?

  2、 结合学生回答,简要介绍: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他的家乡也因他改名为“中山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家乡上学时发生的故事——《不懂就问》。(板书课题、指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示方法:借助字典自己独立或与同桌合作完成识字, 练习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培养学生“爱问”、“敢问”的习惯。)

  三、巩固生字,学习词语。

  1、 听老师读课文,在课文里把生字词用横线划下来,同桌互相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

  背诵、 意思、 照例、 段落、 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拿着、厉声、 既然 、养成、 良好、 流利

  2、学生自读,然后指名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齐读词语两遍。

  3、在这些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让学生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由学生自己解决。)重点理解“摇头晃脑”、“鸦雀无声”、“厉声”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可用动作表示?

  4、抽读生字卡,并用所读生字组词。

  四、细读,理解课文

  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段中,你有什么不懂的 ?(学生发言讨论,根据学生发言学习课文。)主要有:什么是“私塾”?相机学习后文中的“戒尺”。(让孩子了解在“私塾”读书的常规,与学校学习的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正因为“先生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所以有一天在私塾里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学习后面的课文吧。

  学习2—7自然段

  默读课文2--7段课文。思考讨论一下问题: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为什么孙中山提问的举动把同学都吓呆了?

  2、先生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3、词语练习

  (1)“背诵”可以说“认真地背诵”还可以说( )地背诵。

  ( )地读书 ( )地 听

  ( )地 说 ( )地( )

  (2)“一字不错地背出来” 还有“一声不响”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一不( )

  4、生讲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 分组讨论: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中不懂就问有什么好处?

  6、组汇报,各抒己见

  7、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注意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区别逗号和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感受朗读的顿挫;

  学生自读,指名读。

  8、自读全文,注意读出不同标点符号的表情。

  9、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五、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05-28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12-22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范文10-07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04-21

《不懂就要问》教案设计范文08-25

《不懂就要问》的教案03-04

《不懂就要问》教案02-12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通用9篇)09-14

《不懂就要问》的教案(精选13篇)08-29

《不懂就要问》教案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