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7 16:24: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知道了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相关知识,那么等腰三角形又有怎样性质呢?鉴于八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有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愿望。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并能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对等腰三角形性质活动中,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

  本课立足于学生的“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学习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的让学生处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学习氛围之中。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前安排学生带着五个问题预习课本140页和141页的教材内容,同时让学生做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各小组长负责预习等工作。

  (一)、导入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观察图片,找出图片里面的轴对称图形。

  (二)、思考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各边都叫什么名称?各角呢?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4)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动手操作、演示探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把等腰三角形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电脑演示)发现什么现象?请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从构成要素:边、角;相关要素:线、对称性方面考虑)

  (三)、议展

  1、探讨交流、得出结论:

  重合的线段

  重合的角

  AB=AC

  ∠B=∠C

  BD=CD

  ∠BAD=∠CAD

  AD=AD

  ∠ADB=∠ADC

  由这些重合的部分,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构成要素:

  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角: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相关要素:

  线: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展示

  证明“等边对等角”(学生展示)

  三种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

  已知:在△ABC中,AB=AC,求证:∠B=∠C

  方法一:

  证明:作底边BC上的中线AD。

  在△ABD与△ACD中:

  BD=DC(作图)

  AD=AD(公共边)

  ∴△ABD≌△ACD(SSS)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

  作顶角∠BAC的平分线AD。

  ∵AD平分∠BAC

  ∴∠1=∠2

  在△ABD与△ACD中

  AB=AC(已知)

  ∠1=∠2(已证)

  AD=AD(公共边)

  ∴ △ABD ≌ △ACD(SAS)

  ∴ ∠B=∠C

  方法三:

  作底边BC的高AD。

  ∵AD⊥BC

  ∴∠ADB=∠ADC=90°

  在RT△ABD与RT△ACD中

  AB=AC(已知)

  AD=AD(公共边)

  ∴ △ABD ≌ △ACD(HL)

  ∴ ∠B=∠C

  (四)、点评

  找各小组代表分别展示答案之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查漏补缺。然后通过老师讲解,再指出其实这作三种辅助线的位置根本没有发生改变,从而自然的过度到“三线合一”从中得出结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几何语言

  ∵ AB=AC(已知)

  ∴ ∠B=∠C(等边对等角)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

  几何语言:

  在△ABC中,∵AB=AC,∠1=∠2(已知)

  ∴BD=DC,AD⊥BC(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既是底边上的高,又是顶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

  在△ABC中,∵AB=AC,BD=DC(已知)

  ∴AD⊥BC,∠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顶角平分线。

  几何语言:

  在△ABC中,∵AB=AC,AD⊥BC(已知)

  ∴BD=DC,∠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在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教学。

  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学生在练习本完成后,再用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例题:

  已知: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C,∠ACB的平分线。

  求证:BD=CE、

  (五)、练习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加强知识的应用训练,我设计了三组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练习1:知识点:(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

  1、在等腰△ABC中,AB=3,AC=4,则△ABC的周长=()

  2、在等腰△ABC中,AB=3,AC=7,则△ABC的周长=()

  练习2:知识点:(角:“等边对等角”)

  1、在等腰△ABC中,AB=AC,∠B=50°,则∠A=__,∠C =_

  2、在等腰△ABC中,∠A =100°,则∠B=___,∠C=___

  练习3:(判断)知识点:(“三线合一”)

  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锐角或者直角、钝角都可以。()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一定垂直底边。()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一定平分顶角。()

  5、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六)、总结

  师生合作,共同归纳: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143页习题1、2、(必做),143页习题3、4、(选做)

  拓展性作业:

  1、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线,试判断BD 、CE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2、如图,在△ABC中,AB=AC,BD,CE分别为AB,AC边上的高线,试判断BD 、CE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17.1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证明例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对等角”

  “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相关知识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而进行!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合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的是,习题练习有限,未设置限时小测等等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优秀09-12

《等腰三角形》教学反思优秀11-24

《冰花》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12-12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

教学设计04-19

(精选)教学设计08-18

经典教学设计03-05

数学教学教学设计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