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24 09:17:5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过程中,体会利用乘法分配律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

  单项式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

  (系数×系数)×(同字母幂相乘)×单独的.幂

  计算:(2a2b3c)(-3ab)=-6a3b4c

  2.应用运算律来计算:6×(+-)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为了扩大绿地的面积,要把街心花园的一块长m米,宽b米的长方形绿地,向两边分别加宽a米和c米,求扩大后绿地的面积?

  m(a+b+c)=ma+mb+mc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上面的运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成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公式表示上面的运算过程:m(a+b+c)=ma+mb+mc

  通过乘法分配律,把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成已经解决了的单项式乘单项式问题,这里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典例剖析

  例1.计算:

  (-4x2)·(3x+1)注意:多项式中“1”这项不要漏乘.

  (2) ( ab2-2ab) ·ab

  学生解答各题,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学生解题中存在的共同错误并点评,注意强调: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要特别重视转化的过程,初学时这一步不要省略,以后熟练了可以逐步省略。

  点评:

  (1)多项式每一项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2)单项式必须与多项式中每一项相乘,结果的项数与原多项式项数一致(1不要漏乘);

  单项式系数为负时,改变多项式每项的符号。

  巩固法则

  练习1下列计算对吗?若不对,应该怎样改?

  (1) 3a(a-1)=3a2;

  (2) 2x2(x-y)=2x3-2x2;

  (3) (-3x2)(x-y)=-3x3-3x2y;

  (4) (-5a)(a2-b)=-5a3+5ab.

  练习2.填空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________,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2) 4(a-b+1)= ___________________。

  (3) -3x(2x-5y+6z)=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a2)2(-a-2b+c)=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计算

  (1) (-3x)(2x-3y) (2) 5x(2x2-3x+1) (3) am(am-a2+1)

  例2.计算

  x(x2-xy+y2)-y(x2+xy+y2)

  练习1:计算

  x(x2-1)+2x2(x+1)-3x(2x-5)

  练习2:化简求值

  Yn(yn+9y-12)-3(3yn+1-4yn)其中y=-3,n=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后,让学生尝试解答,之后教师展示示范,共同总结出方法:

  计算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先化简,再求值。

  四、课堂小结

  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2.一种思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是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3.注意点:

  (1)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时,要注意积的各项符号的确定;

  (2)不要出现漏乘现象;

  (3)运算要有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一般先去括号(小→大);

  (4)结果要合并同类项。

  五、布置作业

  书上习题14.1第4、7题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

  (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

  (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

  (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

  (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x(—2)=2+(—3)=(+1)x(—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正确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合并同类项是从具体数字发展到代数式的转折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的整式加减做准备;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前面的学习为了后面的顺利学习。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同类项的定义的引出,学生学会怎样的整式是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的探索,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1、我所上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通过各方面的检查,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不够主动地参与课堂,作业只是应付了事,对所学过得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灵活。两个班的学生数学基础不是很均匀,两极分化很严重,为了照顾全班同学都学有所获,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现在的数学基础很不扎实,学习的能力很差,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去钻研其它的相关题目。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差。

  4、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必须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3、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化简求值。

  4、探究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类、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的合并同类项;

  教学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灵活运用法则去进行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活动1: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活动2:应用同类项法则进行运算;

  活动3:合并同类项的应用拓展与提高;

  活动4:谈收获与体会;

  活动5:布置作业。

人教版整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只要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并且结果都是整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的能力。

  ②理解整式除法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式除法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整式除法的运算法则的推导和理解,尤其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教学准备

  卡片及多媒体课件。

  情境引入

  教科书第161页问题:木星的质量约为1.901024吨,地球的质量约为5.981021吨,你知道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多少倍吗?

  重点研究算式(1.901024)(5.981021)怎样进行计算,目的是给出下面两个单项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书从实际问题引入单项式的除法运算,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学习单项式的除法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同时再次经历感受较大数据的过程。

  探究新知

  (1)计算(1.901024)(5.981021),说说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计算下列各式吗?

  8a3 6x3y 12a3b2x33ab2、

  (3)你能根据(2)说说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吗?

  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系数、同底数幂的底数和指数发生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单项式的除法法则的推导,应按从具体到一般的步骤进行。探究活动的安排,是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特例的计算,归纳出单项式的除法运算性质,并能运用乘除互逆的关系加以说明,也可类比分数的约分进行。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化归、符号演算等代数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重视算理算法的渗透是新课标所强调的

  归纳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注: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数学学习习惯。

  例1计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首先指明28x4y2与7x3y分别是被除式与除式,在这儿省去了括号。对本例可以采用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的形式完成。口述和板书都应注意展示法则的应用,计算过程要详尽,使学生尽快熟悉法则。

  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既要对系数进行运算,又要对相同字母进行指数运算,同时对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幂要加以注意,这些对刚刚接触整式除法的学生来讲,难免会出现照看不全的情况,所以更应督促学生细心解答问题。

  巩固新知教科书第162页练习1及练习2、

  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计算题,同桌交流。

【整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02-09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04-19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优秀11-14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9篇04-19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通用(9篇)09-15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04-06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11-01

《整式的乘法》教学反思09-20

整式的加减教学反思11-17

初中整式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