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时间:2023-12-06 08:51:10 晓凤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精选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精选13篇)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1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单位;

  2、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的计算问题;

  3、学习根据器材设计实验及采用类比方法进行物理知识归纳的方法。

  教具:

  天平、不同体积的石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相同体积的两铜块、体积不同的两木块。有关密度知识的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铁比木头重,木头比棉花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评估,并依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比较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体积大的木块和体积小的铁块的质量大小,得出结论:铁比木头重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师:哪么,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木头重呢?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师:哪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师: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查阅资料,得出结论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

  3、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然后肯定,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实际上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前人忆经为我们总结出来了,请同学们教材,查阅资料,找到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师:这种特性叫什么?是怎样定义的?

  生: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

  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

  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提问并采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

  七、巩固归纳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类比等方法,获得了哪些知识,然后归纳出来。

  生:

  第一、我们知道了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叫密度,因此,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我们通过类比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还有g/cm—3,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kgm—3=10—3gcm—3;

  第二,我们掌握了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首先统一单位,然后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师:今天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这次探究我们不仅获得了有关密度的基本知识,不进一步理解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知道了一种物理学研究方法——类比法,希望同学们注意,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进一步应用。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②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社会。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信息快递”中的`问题;

  ②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5、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6、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7、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3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  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习。

  提出问题

  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

  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

  发实验仪器

  实验提示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给出密度的概念

  学生做实验

  实验记录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习ρ的写法

  练习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交流与

  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与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

  测量身边小物件的密度

  板书设计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板书的设计更直观明了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在第十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习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习进行对比分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3.在类比法学习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习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习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

  5.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6.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习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7.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习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习惯,这要靠平时的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4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教材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概念,也是以后学习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等内容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通过实验引入密度,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尽管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但是,物理中的“密度”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这一节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密度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掌握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直观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

  【教学流程】

  视频导入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建立概念完善密度概念

  巩固训练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泡沫石头”并提问:影视剧中用体积巨大的泡沫替代同体积的真石头进行拍摄很安全,因为他们虽然体积相等,但哪个物理量相差很悬殊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题:密度

  观看视频,并从视频中感受泡沫替代真石头的趣味性,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他们的“质量”不同。

  通过有趣的视频引入,紧抓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情境中来。

  二、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

  教师提问:

  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就会?

  2.追问: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

  3.交待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案:同学们桌面上分别摆放有一组长方体物块,每组物块有大中小三个,体积分别为10cm3、8cm3、6cm3,同组物块材质相同,可能是铁块、铝块或塑料快。用天平测出同种物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将他们的质量和体积记录在实验报告单表格中,并计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从经验出发,回答问题: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基于经验猜测: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

  理解实验设计意图,为实验操作做准备。

  用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探究情境,参与问题的解答,再提出追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最强的时候给出实验方案,使学生跃跃欲试。

  三、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关注学生是否正确使用天平。

  进行实验,分别记录各物块的质量,填写到实验表格,计算出质量与对应体积的.比值。寻找比值的规律。描点连线:进一步确认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规律。

  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实践中获得规律认知。

  四、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

  1你测出的三个质量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呢?通过描点连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正比)

  2.你描了几个点呢?(三个)其实还有一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不需要测量就可以确定,你知道是哪一组吗?(当物体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因此这条直线一定过原点。可以更准确的确定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找另外两种物质实验小组展示比值大小。

  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展示实验结果及结论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使学生获得实验后的成就感,深度挖掘实验数据及图线中隐含的信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五、分析归纳建立概念

  教师提问:三组不同物质得到的比值并不相同,这些比值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引出概念: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单位体积物体的质量,可以反映物体单位体积包含物质的多少)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回答。

  引导学生以实验结论为基础,科学的建立密度的概念。学生易于接受,且印象深刻

  六、完善密度概念

  PPT展示

  密度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密度公式:ρ=m/v

  密度单位:g/cm3,kg/m3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密度特征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提问:为什么表格中铁的密度是7.9g/cm3、铝的密度是2.7g/cm3而我们测出的却不同呢?

  理解记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并推导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认识固、液、气体的密度特征。记忆水的密度大小。

  回答测量值和理论值不同原因:实验存在误差。

  建立完整的密度概念。使学生认识不同物质

  密度特征,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公式计算。

  强调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七、巩固训练

  PPT展示巩固练习:

  1、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密度是8.9x103kg/m3,表示8.9x103m3铜的质量为1kg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相同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杯水,老师上课时喝去一半,则剩下半杯水

  A.质量和密度都将减小一半

  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增加一倍

  C.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小一半

  D.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

  (3、4)

  举手回答,并解释原因

  巩固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认识到密度是物质得特性之一,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板书设计

  6.2密度

  一、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

  2.密度表达式:p=m/v

  3.密度单位:kg/m3(基本单位)、g/cm3(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4.水的密度是1g/cm3即1000kg/m3

  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有趣视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应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强烈需求,设计并进行小组实验。组内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不同种类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关系,进而得到一个可以表示物质特性的比值: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水到渠成得出密度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攻克了本节课的重点—建立密度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及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符合初中物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体现了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完善学习密度概念之后,及时认识生活中常见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将所学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的特性,深层次认识理解密度概念。针对学生对密度理解的易错点、易混点及薄弱点以习题形式进行纠正、强化。更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思路设计较为严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所设计的问题、实验操作均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之内,课堂实施流畅。能够有效的解决密度概念建立的课堂要求,并通过深化练习和思考,克服了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难点。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5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 :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 ——(kg/m3) m—— ——千克(kg) V—— ——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6

  教学目的

  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

  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读量筒的刻度值。

  教具

  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

  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

  板书课题: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提问:

  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

  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

  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

  板书:1.量筒和量杯

  用途:测液体的体积。

  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

  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

  (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m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

  (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板书:使用:

  (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

  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

  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

  板书:

  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

  (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

  (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

  (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

  (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

  (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

  (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

  (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

  (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课学小结:

  (二)布置作业

  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

  【评析】

  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7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平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习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平天平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习情境设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习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平、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过程:

  1.密度概念的引入

  公元前245年,为了庆祝盛大的月亮节,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

  这看起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脑中闪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出水面。他从浴盆中站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变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变轻了。他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木块变轻了。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水的密度(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别用天平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体积,并计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密度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单位转换:训练(1)7.9×103㎏/m3= g/cm3(2)2.7 g/cm3 = ㎏/m3

  判断: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小铝块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想一想:一个铁球的质量是15.8克,体积是2立方厘米。则铁球的密度是多少?

  练一练: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 ㎏/m3 ,那么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

  A酒精B煤油C酱油D豆油

  课堂巩固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4、密度知识的应用:

  指导学生书上密度知识的应用,熟悉密度的变形公式,启发学生从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出发,寻找密度知识的应用途径。

  课堂巩固: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质密度(kg/m3)煤油0.8×103;水1.0×103;铝2.7×103;铜8.9×103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A.200g B.125g C.160g D.250g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A.铜球最大B.铝球最大C.铁球最大D.无法判断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作业:

  1.一只空杯内放入一些砂糖,冲入开水,砂糖慢慢溶化了。对此,甲同学说,杯中糖的质量在变小,直至质量为零;乙同学说,固体的糖质量少了,但总的糖的质量是不会变的。你说哪一个同学说得对?你可用什么方法明?

  2.有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____(填“高”或“低”),若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____元/kg。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8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二)教具

  演示实验用具:1分米3的木块1个,小黑板1块(画有课本上的实验表格),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4cm×3cm×1cm)各1个,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松木块(4cm×3cm×2cm)各1个,托盘天平(最大秤量值200克)和砝码1套,刻度尺1只。

  学生实验用具:每2人1个1cm3的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学学过的体积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答:米3、分米3、厘米3。

  教师出示1分米3的实物并让每位学生观察课桌上1厘米3的实物。指出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

  提问: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体积的单位:米3、分米3(升)、厘米3(毫升),1米3=103分米3=103厘米3)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用的体积相同的长方铁块、铝块、木块,告诉学生它们的体积都是12厘米3。提问: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学生答: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大。

  讲述并引入课题: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增大,它的质量也增大;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学了“密度”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问题。

  (板书:三、密度)

  二、密度的概念

  1.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

  (实验表格见下)

  (6)全班学生计算表格内“质量/体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2.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板书: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

  (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

  (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提问:课本练习2。

  三、密度的公式

  提问:知道物体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如何求出这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答: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教师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提问:课本练习3。

  引导学生看课本,讲解:解题思路与格式。

  四、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

  提问:由例题看出: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讲解: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提问:(1)克/厘米3读作什么?(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提问:课本例题中铁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提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用不同的单位,数字不一样,可见,写物质密度时一定要写出具体的单位。

  请二位学生上黑板完成课本练习1,其余人在笔记本上完成。

  四、复习小结,巩固新课

  五、布置作业:

  章后习题2、3。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9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时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V、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3、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习: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 。

  3.10m3 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 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

  的一种特性。

  理解: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 计算,但ρ与m、V无关。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11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

  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2.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1学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克,体积为5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自学与互帮

  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

  自学方法:阅读P12-13信息快递: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2)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mL

  ②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相平

  ④如图6-8(b)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mL,水和物体总体积V2= mL,测得物体的体积V物为mL。

  2.自学内容二:测量水的密度

  自学方法: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①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的液体,其体积为:V

  ③测量剩余液体与烧杯的的总质量的液体质量m2 ④则水的密度(表达式):

  ⑤思考:步骤①③能颠倒吗?为什么?

  2.自学内容二:阅读P12活动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学方法:

  (1)需要的实验器材:金属螺母、水、烧杯、细线、xx、xx

  (2)实验原理:xxxx

  (3)实验步骤:(思考:先测质量还是体积?为什么?)

  A.xx;

  B.xx;

  C.xx。

  (4)实验表格:金属螺母的质量m/g水的体积V1/mL放入金属螺母后,水和金属螺母的总体积V2/mL金属螺母的体积V/cm3金属螺母的密度/(gcm-3)

  (5)表达式:

  与密度表对比,这种金属螺母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四)课堂巩固:

  1.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B.体积C.密度D.表面积

  2.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

  验时,某同学测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请你代他完成数据

  记录并计算出密度.石块的质量为g,石块的体积为cm3,石块的密度为

  kg/下面是某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人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2)小石块的`体积:v=;

  (3)小石块的密度:=。☆4.给你一架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盐水的质量:

  ①称出的质量,记为ml;

  ②称出的质量,记为m2;

  ③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2)测量盐水的体积:

  ①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盐,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使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

  ③称出倒人量筒内的水的质量为m3;

  ④水的体积V水=

  (3)则盐水的密度盐水=。

  (五)适度作业量:(必学教程:P9-10)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12

  【学习主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时间】

  1课时

  【课程标准】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3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

  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

  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4、进一步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5、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6、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7、会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

  8、会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

  9、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0、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体验测量存在误差,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难点:设计精确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

  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

  活动3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

  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活动

  检测目标4的达成。

  5.通过问题

  检测目标5的达成。

  6.通过问题

  检测目标6的达成。

  7.通过活动

  1作业2检测目标7的达成。

  8.通过活动

  作业1检测目标8的达成。

  9.通过活动

  测试1检测目标9的达成。

  10.通过活动

  4测试2检测目标10的达成。

  【学习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问题1.同学们,我有一个邻居他在路边摊贩那里买了条金项链,非常便宜,但是他总是怀疑这个项链是假的,不是纯金的,你有办法帮他鉴别一下吗?(学生回答可以测出项链的密度,和密度表对照一下就知真假后,引出课题——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问题2.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密度的一些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能说出密度的哪些知识?密度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有关系吗?

  (第二个问题要引导学生,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因此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问题3.我们要测定物质的密度,理论依据是什么?需要测出那些物理量?[板块二]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引入: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么怎么测量体积呢?我们知道正方体、长方体这样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测出边长再计算出体积,那么液体、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呢?)

  问题4.观察量筒,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和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展示。问题5.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观察液面的形状,读数时应当以哪个地方为准?小组内交流。

  (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以下面的清晰的液面为准,引导学生分析仰视和俯视测量不准确,)

  问题6.如果液面在相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应当怎么读数才能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试着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问题7.你能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吗?小组交流,说出你的方法。 (为什么要用细线?一是便于放进去,取出来,二是误差小。注意:物体一定要全部浸没。)

  [板块三]制定测量塑料块密度和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活动1.引导全班同学设计测量塑料块密度的实验方案、实验表格。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可让学生思考:①需要用什么测量哪一些物理量;②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③在表格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活动2.引导全班同学设计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方案、实验表格。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 13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预习导学:

  1、物体中 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 而改变

  2、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质量,在SI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密度的计算公式: ,国际单位是 。2.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质量约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课堂导入:

  1、体积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你可以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根据生活经验填空:

  ①10个回形针比1个的体积大,所以10个回形针比1个的质量也大,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

  ②相同体积的铁块质量是 ,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其质量也

  ③相同体积的铁块与木块质量是 。猜想: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一般其质量 .

  试验探究: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 /g.cm-3

  结论: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_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______.

  (二)、物质的密度

  1、定义: 符号:

  2、计算公式:密度= 符号:

  3、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

  单位换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单位换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阅读密度表

  (1)记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况下,固 液 气

  (3)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 、 、 等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 。

【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相关文章:

密度教学设计06-17

《密度》教学设计05-25

密度教学设计[精华]10-02

密度教学设计8篇06-22

密度教学设计(8篇)06-22

密度教学设计11篇06-17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06-18

《密度》教学反思04-10

《核舟记》课文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