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02 08:18:1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画的教学设计

画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画》是北大版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 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浓厚的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激发学生收集背诵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呤诵古诗词的爱好。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美

  2、会认五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知道诗中的三对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一日五人背古诗”,引出新课

  1、一日五人背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引出新课。

  3、揭示课题《画》。

  (1)板书“huà”,检查学生拼读拼音情况。

  (2)书写“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二、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准每一个拼音,读准每一个字。

  2、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3、读给大家听,进行评议。

  4、范读,读出节奏。

  5、再读。

  四、卡片认读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说出识记方法。

  2、拼字游戏。同桌合作用字卡拼出这首诗,看哪组同桌拼得又快又好。

  (此环节的设计,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看图上有哪些景物。用三角符号标出“山、水、花、鸟”。

  2、说说诗中的这些景物与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学生质疑。

  5、小组合作说诗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6、配上动作再读。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

  (展开大胆的想象,充分感受美)

  7、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是一幅山水画。

  六、背诵古诗。背给自己听,背给同桌听,背给大家听,做动作背。

  七、课间休息

  1、找朋友。(给老师手里拿的卡片上的字,找出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2、猜谜语游戏。(请同学们自己说自己收集到的谜语)

  (此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课中得到了休息,同时也有所获)

  八、生字教学。

  1、板书拼音。检查学生拼读拼音的情况。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识记的生字,老师板书。

  (此环节的设计,不但巩固了学生学习的拼音,还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识记)

  3、学生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展示、讲评。

  九、学生书画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画给大家看,选出画的好的给大家看,并说出画的内容来。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看到美,并且自己创造美)

  十、课后拓展

  把今天学的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如果他们猜对了,就把画的画送给他们。并和他们一起收集谜语,玩猜谜语游戏。

画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关注生活中身边的人和物,用特有的形式进行再现。

  2、能关注撕出的色纸的形状,积极进行想象,学会添画的方法。

  3、能大胆随意撕纸,有意图地用线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师:“老师刚刚在教室外面捡到一张纸,不知道是谁丢的。”师出示纸片,转动着观察,“老师给大家变个魔术吧!大家可要仔细看好了!”师添画(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废纸不一定没用,看!我们不就把这张废纸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兔子吗?所以呀,小朋友们的废纸不要乱仍,要养成变废为宝的好习惯。大家看看她还像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玩玩试试

  (1)师:“现在老师请5个同学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彩纸,五个同学排成一排,前面四个同学随意地撕纸,把撕下的纸一半给老师,一半递给后面一个同学,第五个同学添画。添画完说说你变的是什么!”

  2、撕一撕

  师:“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倒数十秒撕完。(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3、刚刚大家都发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也尝试了撕纸的乐趣。现在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这些小纸片还可以怎么变呢?(出示课件,让同学们感受各种角度的`不同添画)

  4、小组讨论:看了这么多,大家来说说怎样看可以发现更多奇妙的联想?怎样更巧妙的添画?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5、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可以中间添画,也可以周围添画。看来没用的纸,一下子被我们赋予了生命! (边小结边出示课件)

  三、启发创作

  1、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你认为撕的最好的一片纸添画一下。 (板书步骤:撕纸、联想、粘贴、添画。强调快速)

  2、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3、启发

  师:“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4、创作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尝试了撕纸添画,现在把你们的画面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别忘了给你们的画取个动听的名字哦。”(强调创意,注意卫生)

  3、评价

  自评互评:作品展示,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说说你最喜欢的画。评一评谁的想法最丰富,谁的添画最奇妙。

  四、延伸总结

  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将碎纸片变成了这么美的画,只要大家多观察,多思考,还会发现生活中很多美妙的事情。同时也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让我们的卫生小金牛每个星期来到我们班!

  五、教学后记

  本堂课先让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撕纸的快乐,然后通过自身的实践、感受、交流,掌握撕纸技巧,通过比较、动手,掌握因物象形的拼贴添画思路,通过不同处理方案的讨论,学生动脑动手、想想试试,较好地拓宽了制作思路。整堂课将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画的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

  五、学生情况分析

  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

  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

  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

  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

  (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2)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探讨交流

  提问:哪位同学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讲授:(一)古代人物画发展阶段:

  1、人物画的早期发展阶段----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这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了。体现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

  1949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我国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帛》,是我国现已发现最早的绘画,帛画是画在丝织物上的画。据考证,此帛画是当时的一种葬具,它的作用是引导死者的“灵魂”升天。画中宽袖长裙,双手合十,体态婀娜的女子是死者的象征。在妇女上方的龙和风,据说是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一种神奇力量。这当然是当时迷信思想的反映。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可以看出墨笔线条是我国古代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那妇女苗条的体态反映了当时“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审美时尚。

  2、人物画的进一步提高阶段----魏晋南北朝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线描还只是表现了物象的轮廓,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随着文人画家的出现,其线描在体现造型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大的表现性,并渗透出画家自身的审美追求。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卷》。

  (与学生共同回忆顾恺之其人)简介顾恺之,晋代杰出画家,他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以形写神”这一绘画理论。(出示幻灯片《女史箴卷》)

  《女史箴卷》那细劲、圆润如“行云流水”般的高古游丝描,以及他对于人物画所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艺术主张。

  3、人物画的成熟阶段----唐朝

  提问:同学们知道的中国唐朝人物画有哪些?

  讲授:唐朝的人物画又有了新的发展,更注重对象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描能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变化力度与速度,风格趋于稳练坚实,用线工细劲健,设色富丽匀净,多用石青、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浓丽而不俗艳,工整而不繁琐。代表作品《簪花仕女图》《历代帝王图》

  4、人物画的承前启后阶段----五代(重点鉴赏)

  在这一时期人物画取得了一定成就,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画家和一些流芳百世的名作,如《韩熙载夜宴图》。

  (二)重点作品赏析

  提问:同学们谁了解《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包括年代、作者)

  讲授:《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A.介绍作者:五代时期南唐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人物画、故事画。

  B.简述此画背景:南唐后主李煜想用韩熙载为相,但又对他不太信任,于是派画家顾闳中,周文矩夜至其家,窥看他与门生、宾客夜宴的情景。

  C.鉴赏分析

  提问:《韩熙载夜宴图》可以分为哪几个场面?

  此画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听、散宴。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a.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师生互动)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b.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又都在做什么?(分6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来讲述他们所讨论的结果)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c.第三段,歇息(映示画面)(老师讲述此片断)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c.第四段:清吹(映示画面)(老师引导学生对此画面进行鉴赏)

  描写韩熙载鉴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鉴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e.第五段:散宴(映示画面)

  提问: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这些人都在做什么?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

  讲授:老师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综合讲授,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鉴赏中国人物画的方法。

  七、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赏析作品

  (1)阎立本《步撵图》《历代帝王图》

  (2)张萱《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课件展示

  先一个学生讲,然后可再请2-3个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或“七嘴八舌”的发言,分组讨论允许“自说自话”

  (课件展示)学生鉴赏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说)学生讨论、分析人物心理,从而得出画的主题思想(师生互动)

  八、课后评析

  人物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对五代人物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重点分析,把长卷分为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并分别进行详细介绍,把重要人物都用图像软件进行局部处理,拉近,放大,比原画更清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把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带进充满遐想的绘画艺术境界中。最后点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通过这节课的鉴赏,同学们也许积累了一些审美经验,也看得出同学们从先前不会鉴赏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这不是说就一节课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体现了一个过程,这就是审美的过程。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总结回顾鉴赏过程,感受作品的时代特征,从而找到一种正确地鉴赏方法。

  同学们的观点肯定是众说纷纭,但不一定就能说得正确。对这幅看似简单却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在教师的讲述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因为学生的审美能力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但这种理性经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讲述,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内涵。通过层层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通过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画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保存、官吏”等词语,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一乘轿子、传神、惊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和整篇课文的

  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叩响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拜访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认识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盘古;还欣赏了建筑艺术珍品-----赵州桥,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板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幅画的了不起?“名扬中外”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名扬中外的画一定让人惊叹,读题,读出这种感觉。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

  导入: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不过,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要求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确认读以下词语,并说说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官吏 作坊 形态各异

  悠闲 溜达 惊扰 拽住 毛驴 传神 一乘轿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你能把每段读成一句话或一个词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

  3、这篇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谁能带读这些词语?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个词语吗?

  溜达 作坊 一乘轿子

  2、先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课件:学习小贴士: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对照图画)

  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导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认读词语,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同样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课件,自学小贴士:要读懂一句话可以运用一下方法:把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再把这些词加以概括或用适当的语言连接起来;把这段话的意思读成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这个词或句子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找中心词或总起句 。)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之前,请同学们数数有几句话(4句)那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几句话,谁愿意?读之前,提个要求:你读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意思呢?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呢?

  每位同学读后,师问: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大家听出这个意思了吗?(相机板书:年代 作者 大小 画名 内容 历史)

  对照板书,小结:瞧、同学们把每句话读成了一个词,现在只要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说?老师还可以吧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个词-----总体介绍。(板:总体介绍)

  接下来就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具体介绍了,那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呢?

  指名分别读2-4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相机板书: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情景有趣)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段写的是什么?(历史价值)这还是对画面内容的具体介绍吗?

  回归全文:刚才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把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读成了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真是了不起!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这篇长长的

  课文也读成一句话呢?

  指名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掌握了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词语,了解了文章大意,“学贵有疑”,此时,在对课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梳理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好吗?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对照学习法,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是我们上节课留下来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二、赏图激趣

  (课件)播放配乐的《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有什么感受?

  导入:乍看这幅画,就已经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细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慨。让我们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品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课件)自学提示:

  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对照图画细细品读,完成以下表格:

  内 容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众多(第2自然段)

  从人物的行业的角度入手,运用列数据 、排比句的写法

  街市热闹(第3自然段)

  从人物的形态入手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抓住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四、反馈交流

  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五百多个”,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三百六十行,都写出来了吗?藏在哪了?你能接着用“----------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行业呢?

  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浓缩在这不大的一幅画里,此时,你有何感受,想说什么?

  请读出你的感受。

  第三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热闹?

  重点引导理解“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这句也是写人多,但作者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人物的形态)

  可见,写人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写人物的行业,也可以写人物的形态。

  导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挤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画里,因此画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比划“一寸”有多长,展示实物黄豆)尽管是这么小的人物,但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信,请同学们看看画的另一端,看看每个人都在干什么呢?你能从人物的形态的角度说说吗?

  有的-------------,有的-----------,有的---------------

  如此精细的画笔有谁能比呢?此时,你不由想说什么?

  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

  作者为什么能把它写得如此有趣?(观察仔细,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画本身传神生动)

  是呀!作者能写得如此细致传神,首先是因为画家的传神之笔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赞叹:----------(齐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面对如此传神的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四、再赏名画(

  (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解说)是呀,这么一幅画怎不令同学们感慨万分呢?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不同身份、不同形态的人物,除此之外,还画有13种动物、170多棵数木,56匹各种牲畜,二十多辆不同车轿,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还描绘了数量众多的房屋建筑。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高超的画技,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

  总体介绍

  人物众多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面内容 街市热闹

  情境有趣

  历史价值

画的教学设计5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欣赏画家的作品,理解画面的形式美、节奏美、艺术美。

  2、学习画家作品中色彩、黑白关系的处理方法。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肯定自我。

  教学重点:

  画家作品的色彩美、造型美、形式美。

  教学难点:

  在画家作品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联想。

  作业要求:

  仔细欣赏画家的画,对其内容、造型、色彩等进行分析,尝试临摹你最感兴趣的局部(可作修改、在创作),同时画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用具:

  欣赏作品、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导入:生动、形象、有趣的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极大兴趣。

  三、新课:(突出美术特色,体现创新精神及个人风格,渗透德育,体现教法。)

  1、分析德国画家马克《猴》画的特点:

  (1)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2)造型、色彩的特点?

  (3)绘画中的风格你喜欢吗?

  小结:画家画的可爱的猴子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让猴子快乐的回到森林中去。

  2、分析古代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线条的运用。

  设问:在古代绘画中怎样使用线条?

  小结:线条要流畅,有节奏感……

  3、张广《秋夜》马的造型结构。

  分析马的造型处理:

  小结:形象进行了变形处理,色彩简练、夸张。

  举例示范:变照片为黑白画。

  4、分析作业步骤:

  (1)对照画家的画。

  (2)画大体

  (3)加入自己的联想或感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小结:概括出本节课知识的要点,作业讲评。

画的教学设计6

  【教材理解】

  《苏珊的画》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讲述的并不是苏珊的画怎样好,而是苏珊通过画画这件事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在让孩子正确认读课文中的15个生字的基础上,让孩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感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根据以上目标,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难点确定为认读本课的15个生字,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第二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复习会认的字和写字。

  【学情简介】

  二年级的孩子通过一年多的识字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放在了让孩子在语境中记字,让孩子在边读书理解课文和朗读的同时记住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

  【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自制的课件和远程网中的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谁来说说你的兴趣和爱好。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和你一样喜欢画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苏珊的画》

  2认真看老师写课题,画字拼音。

  3找同学读课题,齐读课题。

  (这样找学生单个读课题是为了让学生分清“苏珊”这两个字)

  4画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课件出示画的`写法。

  请你打开书第76页,把画这个字写在书上,老师看看谁的姿势最正确。

  (这样把生字放在这里进行学习,为了分散很多个生字在一起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快的记住,而且采用得是课件出示字的写法,更优越于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整个字的写法和笔顺及笔画。)

  5你知道有哪些名画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名画,是我国大画家齐白石的作品。齐白石简介,出示作品。

  (让孩子在识字的同时了解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培养了孩子对祖国的热爱。)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悟

  1自由读文

  老师把苏珊的画也带来了,画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73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文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师范读

  看到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一位叔叔也想来读一读,请你们认真听,认真看,听完后说一说老师读得怎样?

  (这里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学会聆听和欣赏评价别人)

  3再读文

  看到很多同学都想想老师这样读课文,请你大声的读一读课文,和你圈出的字宝宝多打打招呼。

  三、细读课文并认字

  1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要是能做到帮读书边思考那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

  2学习楼梯老师贴上楼梯,让孩子齐读楼梯。楼字可以读半边最早时期人们的楼是木头的楼梯也是用木头做的,在奥地利已经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楼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了解楼梯的历史,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让孩子有机会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

  3读第一段体会心情

  苏珊对自己的画话满意吗?她的心情怎样?(高兴)请你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苏珊高兴的心情。知道孩子读第一段。

  4学习比赛朗读第一段

  这幅画苏珊是准备去参加比赛的,齐读比赛两字,咱们现在就来比赛,看谁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找三名同学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当好评委。

  (利用了刚刚开完奥运会的时机,增加了孩子课外的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比赛,让孩子亲身感受比赛,对比赛的印象会十分深刻,会更加理解比赛一词。

  5就在小苏珊这么高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苏珊心情怎样?(伤心、难过、着急)

  6师范读第2自然段找同学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苏珊着急的心情。

  7学习哭字

  苏珊急得怎么样了?哭了?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哭的?口+口+犬=哭

  器-口-口=哭领读哭了说说你什么时候哭?

  8学习及字

  苏珊为什么哭?他的画来不及再画了。来不及(就是时间短、赶不上)

  用来不及说句话。咱们给及做个加法吧。

  (孩子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帮孩子体会苏珊当时着急的心情同时设计了同音字的比较,孩子会更好的使用同音字。)

  9谁帮助了苏珊呢?认真听老师读第三段,爸爸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苏珊?

  10利用利用它这个它是什么?小花狗还是斑点?

  11学习卧字

  贴小花狗卧在楼梯上,贴卧在?你是怎样记住卧字的?用卧字组词。

  12指导读第4自然段

  爸爸得主意怎样?用课文中的话说?苏珊这时笑了起来,高兴了。谁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开心和高兴。

  13学习脑筋

  爸爸对苏珊说了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注意语速要慢一些,让大家听明白。

  你知道了什么?学习脑筋出示脑的图片,让孩子说记字办法筋字。脑筋就是思考。

  14学习第字和懂理辈记字

  那么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苏珊的画得了第几名?苏珊高兴吗?令他最高兴的是什么?懂得了爸爸话的道理,会一辈子记住它的。记住什么?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识记第、懂、理、辈、记这几个字。

  (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过的字齐读一遍

  和字宝宝们打打招呼。

  五、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我们和这么多的生字交成了好朋友,同时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是“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板书设计】

  15 苏珊的画

  笑脸

  笑脸

  哭脸

  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打破了以往把字拿出来单独认字的教学方法,把识字教学和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相结合,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理解。把写字也放在了课题的书写中,更加深了孩子对字的印象,同时介绍了中国的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在识记“楼梯“这两个字时,我们给孩子出示的是古老的木楼梯,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理解字义的识字办法,在识记“及”这个字时,我们就选择了给孩子讲解字义的办法,并能帮助孩子掌握朗读这一部分的感情。并不是所有的字都适合这样讲,剩下的一部分字我们把他们集中在了一起,他们也是比较简单的孩子容易识记的字,我们让孩子小组合作学习这些字,把本课的生字让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掌握。让孩子在读中学字,在识字中又进行了读,做到了识字是为了学文,学文同时又识字。通过课堂实践,这样的教学相比较以往的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孩子学习的兴趣很高,字记得也很牢固,但是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课堂的调控比较难,孩子的注意力易被老师吸引,但是个别孩子课堂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争取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自主的学习。

画的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画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画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能用关键词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3.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读我诵》中的《祸福相依》,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

  (一)“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目标。

  (二)“图片导入引发思考”对应的教学过程

  1.自学提示:出示前后变化的三幅图,请你为它排出正确的顺序。

  2.分享展示。

  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因为故事的经过是:首先(),然后(),最后()。所以,我认为图片的顺序是()。

  过渡:那我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故事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

  二、整体感知理解文意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并用“ ”标出关键词。

  2.分享展示。

  课文中体现玲玲情感变化词语的句子是(),这句话的关键词是()。

  3.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用“-- ”画出课文中爸爸给玲玲建议的句子。

  4.分享展示(指导学生把话表达完整)。

  5.分角色诵读。

  6.你读我诵——师生问答读。

  师:玲玲刚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师:玲玲后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师:最后,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7.用关键词复述故事。

  (1)关键词:得意端详评奖伤心来不及仔细小花狗懒洋洋满意动脑筋

  (2)学生自由运用上面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拓展阅读:新主题阅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用“—— ”画出课文中讲了几件事。

  (2)分享展示。

  (3)你问我答读。

  师: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有天,他家养的马不知什么缘故跑到胡人的地界。

  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生: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

  师:这是一件好事吗?

  生:他家有了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又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

  师:这是一件坏事吗?

  生: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4)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你“ ”标出表示塞翁情感的词语。

  (5)分享展示。

  (6)你问我答读。

  师:塞翁丢了马,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却不怎么介意,轻轻松松地说:“丢了马也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师: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不但自己跑回来,还带来了胡人的骏马。塞翁怎么看?

  生:他却一脸严肃地说:“不必高兴得太早,这件事说不定会带来灾祸呢!”

  师:他的儿子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跌断了大腿。塞翁很伤心吗?

  生:可他却没看出有多难过,最后这位老人家的儿子因为断了一条腿,免服兵役,父子得以保全。

  过渡:我们学习玲玲和塞翁的故事,这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接下来我们来诵读一首小诗。

  2.拓展阅读:你读我诵《祸福相依》

  (1)师生(男女)承接读。

  师:祸兮,福之所倚。

  生:福兮,祸之所伏。

  师:孰知其极?

  生:其无正也。

  (2)古今对译读。

  四、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会发生很多意外。遇到坏事时,我们该怎样做?遇到好事时,又该怎样面对?老师相信你,在你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是生活的大智慧家。

  五、布置作业

  把《玲玲的画》和《塞翁失马》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坏事变好事

画的教学设计10

  一、习作内容简说

  人教国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秋天的画”。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理念

  看图作文教学,一般模式是学生先看图再习作,结果学生往往生厌失趣。如何突破“观察”与“表达”的难点而又不使学生失趣厌写呢?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打算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为了让学生更好“观察”却故意在开始时不要学生从容“细致”地看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学生有画却故意藏起来,让学生说画猜画,以此来突破本次看图作文的难关。

  三、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步学习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2.初步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表达。

  3.学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他人的习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彩的秋天”的画及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画(可以选,也可以自己画。注意提醒学生,不能提前让别的同学知道自己的画)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1.自由联想教学引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多彩的秋天”。同学们,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么?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哪些画面呢?

  [设计意图:开课以“放”为主,以“秋”这个开放性命题来引入,学生可结合本单元课文及生活经验畅所欲言,进入言语的初步发动状态。]

  2.观察美景激活语言

  课件呈现多幅秋景图。师:你能用哪些准确优美的词语来表达看到的画面呢?

  [设计意图:这是初步观察能力的训练,训练学生观察要抓住特点;同时,美丽而丰富的图景,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言语表达,为下一步的定向观察“表达”作铺垫。]

  3.训练观察引领指导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出一道智力考察题,看你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哟!老师要快速呈现几幅图,你要迅速观察判断,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景色。

  老师以较快速度演播几幅图画。师:你们看清了吗?哪些图是反映秋天的?

  师:(生答后)为什么是反映秋天呢?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师:(生答后)到底这些同学说对了没有,我们再看一看这几幅图。

  教师根据学生判断的图画回放并定格相应秋景图,再根据情况具体引导学生进行二次表达。这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灵活调控,现场生成。学生的描述能体现一定的观察与表达方法时,教师要及时肯定,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情预设──

  (1)如果学生表达有一定顺序,说明学生观察有序,教师要给予表扬;如果学生部分有序,而有的地方混乱了,教师可以提示:假如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可能更好。这也是给全体学生以观察有序的训练。

  (2)如果学生表达时能自然联想,能发挥想象,能融进自己的情感,教师要充分肯定,并告诉学生,这也是观察的一种方法。

  (3)如果学生表达清楚,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准确表达,教师要肯定其特别好的地方。

  (4)如果学生能用比喻、排比、拟人等表达方法,要表扬。

  (5)以上四个方面,如果学生在某个方面没有涉及到,教师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课件呈现例文来引领;如果学生在看图表达中,四个方面都涉及到了,还是要呈现例文,以便于学生能更细致地体会观察与表达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的“回放”,看似在验证学生观察对不对,而教学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究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快播画面进行“智力考察”,似乎故意不要学生看清图画,意图却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4.例文呈现方法认同

  师:这是一篇同学写的看图作文,你看他有哪些优点,哪些值得改进的呢?

  例文《多彩的秋天》(略)

  学生谈到的优点,教师在课件例文旁标注,以强化观察与表达的方法;学生谈改进建议,正确且典型的,教师与学生一同在课件上修改。

  5.全体参与实践运用

  定格另一幅秋景图,让学生只看30秒。看谁最会观察,在小组中说一说,评一评。

  [设计意图:前面的四个环节,都是教师指导为主的活动,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实践认同的机会。本环节就是要全体学生自我实践,运用教师引领下得出的观察与表达的方法。“30秒”的游戏形式,学生会更感兴趣,规定时限更利于集中注意力。]

  6.猜画游戏意在表达

  (1)师:我们还来进行一个新游戏,游戏名称叫“说画猜画”。各位同学独立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秋天的画”,注意不要别人看到了自己的画,然后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清楚具体地介绍我自己的画。

  (2)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画的具体内容;同组猜一猜,想一想,他说的画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3)介绍画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画。其他同学说一说,他介绍的画与实际的画面一致吗?再从下列几个方面评价说画的同学(课件呈现)──

  a.表达清楚。介绍抓住了画面的特点,表达有一定的顺序。

  b.表达具体。能清楚地介绍画面内容,还能适当想象联想。

  c.表达生动形象,会用优美的词语,会使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方法。

  (4)推荐两名同学上台交流。

  (5)师:听了同学的介绍,想一想,我怎样才能更好介绍自己的画。想好了,就把它写下来。“说画猜画”的比赛虽然结束了,现在我们还要比谁写得好哟!

  [设计意图:不要“图画”大大方方亮相,总让“图画”躲躲藏藏,目的是欲擒故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更好地自我表达,更自然地进入本次习作的内容,突破畏惧习作的心理“警戒线”,突破本次习作的难点。]

  7.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8.自读自改互听互评

  写完后,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根据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改一改,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提意见,再修改。

  9.张贴作品欣赏他人

  把自己的画和习作张贴出来,请大家欣赏。要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享受习作的成功快乐,然后同组评星。比一比,谁的红五星多。

画的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8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分工、合作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小学中真正做到分工、合作。

  4、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海洋世界吗?海洋世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让你画美丽的海洋,你画些什么?

  2、指名说说。

  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些小朋友是这样画海洋世界的,好吗?

  4、板书课题:《画里少了什么》(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

  绘

  搬

  卷

  除

  珊

  瑚

  联

  余

  *指名教读。

  *“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

  绘画

  搬到

  画卷

  除了

  珊瑚

  联合

  剩余

  班级

  一群

  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分段读,并指名评价。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a再读课文,说说画里到底少了什么?为什么会少?

  b指名回答。

  c自由读第6——14自然段。

  d分角色朗读6——14自然段。

  e齐读6——14自然段。

  ②a讨论说说:他们的画里为什么只有大鱼呢?

  b指名说说。

  c自由读16自然段。

  d小组中读16自然段。

  e齐读16自然段。

  ③齐读课文。

  a说说:画里少了什么?

  b指名说说。

  c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d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我们想为集体做一件好事,是需要

  大家分工合作。

  4、朗读课文。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完成“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

  *出示题目:请你和同学们一起,画一幅真正的《海洋世界》图。

  *小组中开始活动。

  *各组展示,并评出最好的。

  三、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画里少了什么

  分工

  合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7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班、绘、除、联、群、剩、余”7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画里少了什么》。

  2、出示8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绘

  搬

  卷

  除

  珊

  瑚

  联

  余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班、绘、除、联、群、剩、余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绘画

  显眼

  其中

  剩余

  争先恐后()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画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 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准不认识的、读不准的生字,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效果。体现了“一字带一串”和“同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的思想。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范写,还要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

画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中感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例,并指导学生运用本段的一些词语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媒体: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以疑设悬

  1.板书课题;《画杨桃》。

  2.出示杨桃,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设置悬念进入新课。

  二、互动交流,学会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质疑。

  2.学生反馈。

  三、深入研读,悟情明理

  (一)读懂“我”画杨桃的态度。

  1.找出有关些写小作者画杨桃的句子。

  2.归纳小作者画杨桃的态度。(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品读句子。

  (二)读懂同学和老师的不同态度。

  1.体会同学的嘲笑。

  (1)学生交流。朗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2、读懂老师的态度

  A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B全班交流反馈:

  (1)课件出示老师审视杨桃的句子,抓住“审视”品读分析。(看)

  (2)课件出示老师变得“严肃”的句子,抓住“严肃”“半晌”品读分析。(想)

  (3)再现老师引导那几位同学到“我”座位上看杨桃的情景。(做)

  3.体会老师说的话(说)

  (1)课件出示老师说话的句子。

  (2)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再次朗读。

  4.读懂作者的收获

  (1)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板书:一生受用)

  (3)课外延伸理解含义。

  (板书:实事求是)

  四、以读促写,深化主题

  五、作业设计,阅读延伸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阅读课外书《小故事大道理》。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一生受用)

  老师说: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的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刮蜡画的特点、掌握刮蜡画的技法。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刮蜡画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和掌握刮蜡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学习材料: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快乐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讨论导入

  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画的效果)。请同学们进行比较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些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何不同?

  请小朋友猜猜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刮出来的)。(假若同学不知道怎样画出来,老师就自然的地引出:那老师来告诉大家,这画是刮出来的。)

  问: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刮的方法来画一幅画。

  师并板书:快乐刮画

  利用画面不同效果的对比,为学生埋下学习的伏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新授课

  师:首先大家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打开课件)。

  欣赏完这么多的刮画作品,这画是怎样刮出来的呢?我也想试试:

  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油画棒在纸上涂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上一层底色,再涂上黑色)

  用工具刮画: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

  问:刮画是不是都只能用一种底色的呢?

  生:……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是不是还有不同底色的刮画。(打开课件)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张刮画的底色都是有几种颜色的,我们把它称为多色刮画,那起先只有一种底色的那就应该是单色刮画。

  (在讲解这个多色刮画和单色刮画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速度,让学生有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多色刮画的步骤应该怎样,跟单色刮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讨论,并回答。

  此时,师一边打开课件一边讲解刮画步骤

  好,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刮画知识,你们是不是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了呢?

  生:想

  师:在你们试试之前,老师想让你们来欣赏一下跟你们一样大的同学们的画。(打开课件观看)

  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作前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为实践奠定基础。

  学生作画

  提出作画要求:接下来,同学们想想自己将要刮一幅以什么为主题的画,可以大胆想象。注意画面内容、色彩丰富,底色和表现内容要相符。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讲评作业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情况最好。

  让学生本人说说作品的含义,创意与在制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评。

  在自评互评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总结延伸

  师:面对同学们这些作品,我只想说一个字:好!我认为这些作品的水平是难分高下的(以比赛的形式开始,但并没有以比赛的方式结束),这些对于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都体验过了刮画的乐趣。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着使用不同的材料,看一看我们灵巧的手又能刮出一幅怎样奇妙的艺术品,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课后拓展,为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体验美术的作用的途径。

画的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又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艺术,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学生从小到大虽然接触和认识过不少的中国画作品。但多数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也不知道如何区分,如何审美。所以在本课中,我将从认知开始,再到实践。课程内容按如下设计:

  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三大科: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的内容,学会区分并简要介绍其产生的由来。

  第二部分,展示工笔与写意画,让学生能够区分工笔与写意的技法差别,体会各自的审美取向。

  第三部分,针对工笔花鸟,让学生了解一幅工笔花鸟画是怎样画成的,并了解白描属于整个过程中的哪一步。造型与赋色。

  第四部分,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完成《芍药》图的白描稿,进行绘画技法指导教学。

  第五部分,课堂评价与检验,小结。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确花鸟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的特征,了解花鸟画的绘画过程,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初步掌握线描的技巧,学习用线描的轻重,力度,起笔收笔,掌握一定的用笔技巧。并通过线描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工笔画鸟画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通过白描花鸟的体验,增进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难点:

  白描花卉 线描的方法、技巧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绘画工具(钩线笔,墨汁,熟宣),磁性钉。学生准备以张8开大的熟宣纸,已经画好的铅笔稿(芍药图),钩线笔一支,砚台和墨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荷花实物图和作品〈出水芙蓉图〉,古筝音乐,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古典,典雅的情境中去。

  二 、新课讲授:

  1 中国画的分类

  通过看图,设问,师生互动,来完成本环节,让学生能够基本辨识出山水,人物,花鸟,以及工笔与写意画的区别。

  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目。是从绘画题材来进行分类的。除了以人物,山川景物为题材以外,一切题材都归入花鸟画的范围。包括花卉,鸟雀,走兽,蔬菜水果,草虫,鱼类等一切动植物题材的作品。

  2 花鸟画简介

  缩小教学范围,确立本课的中心,向学生介绍花鸟画的`由来以及艺术特征。

  隋唐时期,人物画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 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描绘花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成为花鸟画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画风开始发扬光大,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人文画风形成,成为了写意花鸟画风正式形成的标志。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的标志。 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达到成熟阶段,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作品对比,教师介绍,学生分析,来了解花鸟画中工笔和写意的区别。

  3、 绘画探索: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与绘画技巧

  以一副作品为例,通过图片直观地向学生揭示工笔画的绘制过程。并进入到本课的重点。

  重点之一:构图时的归纳与取舍非常重要,画画并非将对象完全照搬到纸上,而是要进行艺术处理,把最能表达对象特征的部分画出来。“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重点之二:白描

  ①讲解“白描”的含义:

  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种。

【画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1-28

《画》教学设计02-13

《我们的画》教学设计04-13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3-20

《画鸡》教学设计03-07

《画角》教学设计06-04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06-06

刮画教学设计05-24

苏珊的画教学设计06-12

画角教学设计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