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6 18:43:1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

  3、体会到北京的美,从而建立起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看图:

  ⑴ 课文中有几幅图,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⑵ 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 本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⑵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楚中央、前面和中间的方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⑵ 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5、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⑵ 结合课文和图画理解生词。

  ⑶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读后,教师提问:

  哪里最美?我们要爱什么?

  ⑵ 讨论:

  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六、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七、课堂练习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北京》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 师板书春节

  师: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难读词语,检查预习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 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 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3

  课前准备:新北京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 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 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 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 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 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 读生字并组词。

  6、 根据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7、“土”还有哪些字。

  (1) 区别“坛”、“城”并练习书写;

  (2) 自学城市的市怎样写。

  8、掌握笔顺写“央”字。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 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 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 全班抽认生字卡。

  2、 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

  1、 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2、 重点字抽认。

  二、 课文,理解内容。

  1、 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 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2)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3)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2)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3)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4)体会读。/article/

  (5)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1)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2)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3)激发情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1)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2)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 扩展活动。

  展示收集资料,谈谈你所理解的北京的新变化。

  四、 写字教学。

  1、教师提示:

  “旁”第6笔是横钩。

  观察“国”、“图”指导写方框。

  板书设计:

  10、北京

  北京 中国的首都

  天安门 红墙 黄瓦 广场 纪念碑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爱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

《北京》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造文境。

  二、反馈词句,悟言韵。

  1.检查字词预习状况。

  守岁残灯末庙天一擦黑

  掺和榛子风筝

  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1)理解第一组词语的意思。

  (2)读出第二、三组词语的味道。

  2.练读段落,感受老舍语言的北京韵味儿。

  三、初品年味,感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热闹、喜庆。

  3.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在这段时间里,老舍先生写了哪些节日风俗,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

  4.汇报交流预学单上的表格。

  5.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所写。

  (2)作者有详有略地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

  四、摩挲除夕,习文法。

  1.走进除夕段落,透过品读词句、链接资料、情境练说等方式感受热闹。

  重点品句一: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1)学生交流感受。

  (2)播放过去老北京叫卖春联、年画的吆喝声。

  (3)生读对联,感受人们对新年完美生活的向往。

  (4)出示年画,引导学生解读其中的寓意,感悟人们的对新年完美生活的`祈盼。

  重点品句二: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1)学生交流感受。

  (2)抓重点词“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引导学生读出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及回家的坚定。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话:在外边做事的人为什么千辛万苦地赶回家吃团圆饭。从而体悟中国人过年的情结啊。

  2.引导学生发现本段的写作特点和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

  (1)写作特点:作者就是从香味、色彩、声光、情结这几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浓浓的年味。

  (2)语言风格:简洁、朴实。

  3.情境引读第七自然段。

  4.辐射全篇,在其他的语段中进一步体会老舍俗白的语言风格。

  预设: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5.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民间俗语”,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经常出现。这样朴素自然,通俗易懂的语言,读起来,就好像拉家常一样亲切有味。

  五、比较阅读,赏文风。

  1.比较阅读斯妤所写的《除夕》片断,思考两篇文章在年俗、年味、言味这几方面的不同。

  2.分小组学习交流。

  3.推荐阅读老舍其他文学作品。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味,言味

  热闹,京韵

  喜庆,俗白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品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艰险,体会出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小战士,那种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那种深深的同志情,战友情,阶级情。

  查阅资料:查阅有关长征的资料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数2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篇以红军长征为题的课文《丰碑》谁来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此种类型的题材《草地夜行》板书课题:草地夜行

  二、自由读文,进行预习

  1、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

  嚷陕魁梧可恶哗哗

  3、划分段落,同学评判

  一部分:(1——2)段写我掉队了,艰难行进。

  二部分:(3——5)段一个老同志向我走来。

  三部分:(6——11)段老红军帮助我拿东西,和我边走边聊。

  四部分:(12——17)段老红军掉入泥潭,为了救我牺牲了。

  五部分:(18)段我记住了老红军的嘱托,鼓起勇气向前走。

  三、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记叙了长征途中,老红军为了救我,牺牲了自己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也表现了小红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0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10分钟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险,使学生受到红军战士无所畏惧,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的精神的感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情境,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对课文有一个认识,对理解课文内容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回忆内容,理清层次。

  1、导言:引入课文情境,

  2、抓课题,理清层次。

  抓住课题的重点词“行”理清层次。(板书)一人行 二人行一人行

  二、理解课文情境,深入体会

  一人行:

  小红军一个人在稀烂的路上,疲惫,饥饿,艰难地行。这部分写出了道路的艰险,“我”的艰难,是故事的发生。采用默读,轻声读,指名读的办法使学生再现那小战士在草海艰难行走的画面。

  1、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稀烂的路一步一挨)

  2、小战士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3、这段的意思是什么?

  二人行:

  随着老红军的出场,这部分情节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赶路;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生命。帮我行,老红军使用了三个办法,学生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往往是读得懂内容,体会不深,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出老红军语言,动作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使学生理解内容,体会老红军对我的帮助。

  1、导言:就在“我”极度疲惫情况下,老红军来了。

  2、抓外貌,体会老红军的同样饥饿疲惫。

  3、抓“迎面”,体会同志情。

  4、抓我与老红军之间的对话和老红军的动作,体会老红军千方百计地帮我。(分角色读)

  板书:激励行哄着行催我行帮我行背我行

  第二部分:

  老红军背我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也是最扣人心弦部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的表现。老红军在遇到危险那一瞬间心里考虑的是“我”,是革命。可是书中没有直接地表达出来,是通过他的`话语,行动而展现的。因此带着学生品味老红军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关键。

  1、引言:随着夜幕的降临,行军更加困难,我们不禁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发生了什么情况?

  2、抓语言,体会老红军的心理。他的心里只是有“我”和革命。

  3、抓动作,体会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品质。板书:顶甩

  4、体会我的心理:朗读课文

  一人行:

  我化悲痛为力量,迎着风雨前进,在老红军的鼓舞下我已经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1、体会是一幅什么画面?板书;光明大路迈开大步

  2、“要记住革命”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不同?

  三、落实训练点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全文的训练点,通过概括段意,归纳内容实现,从中体会文章的主次。

  1、各段的意思是什么?

  2、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那些部分是次要的?

《北京》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新词。

  2、抓住环境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4、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兴安岭的名字不会陌生,因为已经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从小安岭引入到大兴安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很高涨。还有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写景的文章,也写过写景的习作,掌握了一些习作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往深层次探索学习。

  【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为起点,以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结合为重点,启发学生正确的体验,从而获得知识。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展开想象中入情、在体会感知中悟情、在诵读中升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查阅大兴安岭的资料,知道有哪些树种和矿产资源。下载一些图片、文字,为丰富课堂做准备。课件的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过老舍先生写的哪些文章呢?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们来看看在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样为我们描绘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的,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练习正确地读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指名读课文,随时纠错。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⑴“云横秦岭”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头飘浮,说明秦岭很高。)

  ⑵“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在课文中的意思应该怎么理解?(在课文中是形容山峰一个个耸立着,像傲慢的人一样气势逼人。)

  ⑶ “俏丽”怎么讲?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俏丽”而不用美丽?(“俏丽”是俊俏美丽。作者写“俏丽的白桦”,不仅写白桦的美丽,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桦比作青松的“银裙”

  ⑷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虫,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状像珠,也有的像树枝等,颜色有红、白、黑色。)

  ⑸“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兴”,兴盛;“安”,安定;“邦”,国。“兴国安邦”就是国家兴盛安定。把兴安岭和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起来,就更加感到亲切、舒服了。)

  三、理清课文内容,疏通课文脉络。

  1、再次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对祖国建设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欢大兴安岭。)

  2、默读课文,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初入大兴安岭的印象。“脚落在千年万年积累的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第二段(2—7) 细致描写了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由此展开联想。

  也可以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按照不同的内容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讲作者刚进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时的感受。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四、梳理学生的问题,走进文本。

  五、布置作业,同时指导“椽木”“酿酒”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理解作者的联想,从而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及林海对“兴国安邦”的意义。

  一、谈话导入,在期待中进入文本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朗读课文,在体会中读懂文本。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引导学生抓住“高不可攀”“奇峰怪石”“脚落在”“手摸到”这些词语来谈。

  (2)分析:作者写原来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现在身临其境,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一般来讲,和自己距离近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亲切、舒服的感觉,而“高不可攀”则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只会让人敬仰,不会让人亲切。正是因为作者“脚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样亲切与舒服。)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第一段。

  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而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出示下面的句子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大而美)从哪感受到这里的林大而美?你画了哪个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下面的句子。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出示

  在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C、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D、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4)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它的千山一碧,万古长青,又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起来。于是,它的美丽就与建设结为一体,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4)练习背诵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确是________,群岭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种绿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_______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______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_______,树干是_______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_______, 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 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出示下面的句子。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齐读这一段。

  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3、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感受祖国首都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说北京,导入新课

  1,说说你知道的北京。

  2,课件出示:美丽的北京。

  展现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文明:天安门广场,立交桥,颐和园,故宫,中华世纪坛……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说说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立、、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体会读。

  ⑸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激发情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年的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过年童谣的课件,各地各民族过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学生说,教师可与学生作适当的探讨)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感受那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式轮流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纠正其它同学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3.同学交流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

  三、细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的,到哪天结束?

  2.读课文,按顺序填下表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 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节阅读和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元宵)

  2、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大家下来后再用心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对生字进行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1.听写后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2.讲解易写错的字。(熬、醋)

  二、品读课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结合上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在这五个时间段里,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1-7)读一读。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忙乱、紧张等)。大人们在忙什么?小孩们在忙什么?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在这五个时间段里,重点写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都一样热闹吗?找出文中的段落,默读思考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同学交流体会:(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品读,体会特点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记叙了五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大家再来读课文,看一下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过年的喜庆气氛读出来。

《北京》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情感目标:知道作者是怎样赞颂北京的,感受科技给北京带来的新变化,增进热爱家乡、热爱北京的深厚感情。

  2.知识目标: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北京是一个古老、文明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国际大都市,产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强烈的热爱故乡北京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展示资料,说说北京的可爱之处还有那些。

  (或:你去过那些地方,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1.文中作者的`简介了解作者。

  2.说说北京的古建筑和新变化,体会是什么带给了北京如此大的变化是科学技术。

  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指导书写生字。

  (旋的有半边,厦的部件夏不要少一横,佳的右边是两个土,厅、府、厨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初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都写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

  1.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爱北京的情感,划下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3小节作者如数家珍般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爱北京的理由。

  体会唱不够,道不尽,不说,只看,单想等词语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有感情朗读二三小节。

  2.比较2-3小节,看你有什么发现?(写法、内容)

  内容2小节写的是老北京的老建筑老传统,老文化;3小节写的是新北京的新建筑新科技新面貌。

  有感情地读一读找出规律背一背。

  3.体会1.4小节的不同

  1小节是告诉读者自己去过很多地方最爱的是北京,4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1小节的内容,而是再一次表白对北京的爱,抒发唱也唱不够,说也说不完的爱北京的情结。

  比较之后再来读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4.跟着磁带唱这首歌

  5、说说你还去过北京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去过( )名城,

  也走访了不少( )。

  我还是最爱咱们的北京。

  不说( )的( ),

  也不说( )的( )。

  喝不够( ),

  道不尽( )。

  单想那( )、( )

  便生出一片热爱北京的浓浓情。

  6、你还去过祖国哪些地方照样子学写几行诗。

  7、交流、评议自己写的小诗。

  8、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课后小结:鼓励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了解作者,积极学唱北京歌等。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本课中由会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图案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课前准备: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生字新词、会徽图案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交流汇报搜集的奥运会资料

  1、展示北京申奥成功的课件。

  2、你对奥运会有哪些了解?

  3、随着申奥的成功,奥运会会徽就成为本届奥运的标志,我们北京的奥运会徽有哪些匠心独运的设计?怎样展示中国风采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会徽揭晓的激动时刻吧!(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①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

  ②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小组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生汇报交流。

  ①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②找出难读难记的字,交流识记办法,比比谁的办法妙。

  ③找出容易写错的字。如“徽”不要写成“微”,“舞”不要写少一竖,“揭”右下部分是撇和点,“协”字左边是一个“十”字。

  ④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⑤交流课文的顺序。

  课文先写人们“急切等待”会徽揭晓,再写“揭晓会徽”写出了会徽的样子并解读了其设计的象征意义,最后写世人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高度评价”。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2003年8月3日晚上八点”“北京天坛公园”“激动而又急切”等词语。

  2、理解“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人头攒动”(形容人非常多),你还能说一说,在哪里见过人头攒动的场面?

  3、讨论感受:感受到人们激动而又急切的心情;人们因中国设计的奥运会会徽即将揭晓同时向全世界直播而激动,因想早点看到会徽的真面目而急切。

  4、感情朗读,读出人们的激动,读出人们的急切,感受人们对会徽揭晓的期待。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组词。

  徽( ) 揭( ) 讯( ) 纱( )

  微( ) 渴( ) 迅( ) 沙( )

  乃( ) 致( ) 旨( ) 诞( )

  奶( ) 至( ) 指( ) 延( )

  3、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下列汉字的。

  揭:

  旨:

  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融合成一个整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

  ②形容许多人拥挤在一起晃动。( )

  ③事先没有商量,彼此的行为或言论完全一致。( )

  ④特别好,超出一般的。( )

  五、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急切等待→揭晓会徽→高度评价

《北京》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书写好的对联

  教学过程

  一、 歌曲激趣导入。

  1、 课件播放歌曲《恭喜》,回顾过年情景。

  师:从这首喜庆的歌曲中,你想起了什么? 生:(过年的有关事)

  这首歌是我们常在过年时唱到的一首歌。

  2、 课件出示关于北京春节的图片。

  师:瞧,这是哪在过春节呢?生:北京。板书:北京

  3、 引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在语言大师老舍的引领下,去细细品味北京的春节。板书:的春节

  [意图:通过歌曲的导入,感受快乐喜庆的气氛,虽说是课堂刚出发,但希望学生能从歌曲图片中能有热流在沸腾了。]

  二、 复习课文,用童谣来回顾北京过年前的准备。

  1、 回顾课文1—7自然段。

  师:北京人过春节都会做些什么呢?

  2、 出示童谣,用韵律表现童谣。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一首歌谣来回答吗?

  [意图:练习与游戏结合,童谣是基础训练上的诵读题,韵律是下课自编的,在课堂上演练,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也是快乐的。]

  三、 深入片段,品读课文

  <1>除夕

  1、自学9—11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还有哪些日子吸引你?

  我相信你们的学习能力一定很强,自学9—11自然段,做好自学笔记。

  2、 交流体会。

  (1) 学生做好笔记后交流。

  (2) 教师做小结词。

  师:这些活动可以看出北京人在这几天十分休闲,真是高高兴兴迎新年。 板书:(板书:休闲)贴下联:高高兴兴迎新年

  3、 小结:同学们你们用精美的语言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元旦,谢谢你们。

  [意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了,老师牵线去学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所以自学、交流是不必少的,这也需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

  <3>元宵节

  1、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节结束了。

  2、师:过了一年,你们又将长大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3、贴横联:新年快乐。

  [意图:让学生活生生的了解春联的特点。]

  四、领悟写法

  1、课文: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课文却只记叙了六个时间段的主要活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你从课文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意图: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老舍的写作方法,再加以实践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3、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师:昨天,同学们写了一篇日记《我的春节》,如果此时再让你重写,你打算怎样写?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

  [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特色进行巩固或延伸,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

  六、结束语: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两过月,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资兴的春节。

《北京》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教学准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⑴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⑵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⑶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⑷指导:

  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教学第二自然段:

  ①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②说说你看了什么?

  ③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④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⑤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⑵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②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③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④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⑤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⑶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①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②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③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④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⑤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7个只识不写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奥运会标。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会标,想到了什么呀?

  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2.出示词语:

  北京 第29届 夏季 奥运会 闭幕式

  3.这些词你能读准吗?

  “京”是后鼻音,请读的好的同学带大家读一读这组词。

  4.教师总结: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2008年8月24日晚圆满结束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们,怀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情不自禁地喊道:再见了,北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放课件]

  读完后汇报:课文主要说的是件什么事?(闭幕式)

  那闭幕式上,都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组块的词语]

  自己去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词要连读哦!

  2.词组总结:

  五环旗 缓缓降下

  外国运动员 深情回望

  燃烧的圣火 渐渐熄灭

  全场朋友 不愿离去

  a.强调“场,朋”,这是两个后鼻音.有点难读,先跟老师读一读这两个字。

  b.练读,开火车读。

  c.你读的真准,再带大家读一读这组词!

  c.全班齐读一遍。

  3.那这几件事,课文是怎样连起来读的呢?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读)

  三、看、想、说感悟课文。

  1.出示:[边读边出示]

  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

  “帷幕”1)你在哪见过帷幕?(出示图片)

  2)“落下帷幕”意味着什么呀?

  3)那这句话里的“落下帷幕”指的是什么呢?请你把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那闭幕式上首先出现的是什么场景呢?

  出示: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1)给“缓缓”换一个词语?(指导读好)能把你换的词放进去读一遍吗?

  2)是啊,五环旗缓缓降下,仿佛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场馆呢。

  3)老师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相机评价:你的旗子降的有点快了。 我们仿佛看到了五环旗在缓缓降下)

  指名读

  3.表演台上的外国运动员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一找有关句子,可以用直线画出来。

  a.汇报。(也找出来这句的小朋友举手)你们读书真仔细阿!

  b.结合图片,理解:舷梯。(读准这个词)

  4.出示图片:深情回望

  外国运动员站在舷梯上,深情回望着这燃烧着的圣火,想着这17天里每一幕经典的诞生,每一位英雄的问世,每一个奇迹的出现,每一份情感的涌动……

  [板书:深情回望]

  同学们,你们觉得外国运动员,站在舷梯上,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拓展说话)

  谁愿意带着这份感动,去读一读这句话?表演台上……

  师:无论是自豪还是遗憾,无论是深情还是感激,此时此刻,他们想表达的.一定是:[板书:留恋与不舍]【请你读读看】我听出了你的舍不得。

  5.你读的真好,请你把你的这份留恋延续下去,把这句话读完整吧。(指名读)

  6.全场朋友怀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在他们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这样一首歌(播放歌曲)你听: [板书:我和你,心连心]

  就在这17天里,全世界人民(引读:我和你,心连心)

  7.师总结: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出示第1自然段]

  8.相信你们现在一定能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准确,有感情的读好了。

  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配乐读。

  其实那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留恋的夜晚,也是一个狂欢的夜晚,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指导书写生字。

  小朋友们,在闭幕式上人们除了会放美丽的焰火,还会放漂亮的气球呢,你们想看吗?好的,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认识它就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1.你们掌握的真不错,老师奖给你们一枚金牌。这就是我们国家为奥运会特别定制的、与众不同的金牌,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镶玉。 看着这枚金牌,你能想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吗?

  2.就在中国北京举行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北京就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再读一读这个字:京(后鼻音)我们生活的城市叫做:南京。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咱们可要把这个字写好看了。

  板书:

  2、再见了,北京!

  深情回望

  留恋与不舍

  我和你,心连心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选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旨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极其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巴塘连北京》是新人音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欢乐的村寨》其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能够唱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乐谱,个别学生学习乐器,识谱能力强,在音乐学习中能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在演唱方面,气息的运用、声音的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在识读乐谱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跨小节的节奏把握困难,视唱音准欠佳。对于这一特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通过节奏训练的方式,层层深入的步入跨小节的节奏,使学生首先读准节奏,再通过多方聆听、教师多次范唱以及跟范唱接唱等形式,结合肢体动作逐渐准确演唱难点乐句,同时利用钢琴牵引学生矫正音准,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识谱能力、提高音乐技能、培养音乐表现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少数民族藏族的音调风格和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初步了解巴塘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模仿、聆听、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手段,通过旋律接龙、自主学习等形式,流畅自如的完成歌曲演唱,表达歌曲感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了解切分节奏,高音能够用感情演唱,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

  体验弦子舞的最基本舞步。

  教学重点: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准确的舞蹈动作和优美抒情的歌声进行《巴塘连北京》。

  教学难点: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学生准备:

  1、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知识,收集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2、听一听藏族民歌。

  教师准备:

  1.练习藏族舞蹈。

  2.搜集有关西藏、巴塘、藏族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时空穿梭,我们来到了四川西藏巴塘,巴塘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播放视频:太空中旋转的地球——西藏地图——巴塘)

  (视频截自:北纬30°·中国行 远方的家:弦子故乡巴塘)

  教师课件出示:播放视频《巴塘的弦子》。

  教师:看巴塘人跳得多热闹,我们也来跳一跳。

  学生站成圆圈,模仿视频舞蹈动作跳起弦子。

  老师边跳遍提醒: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跺踏步摆袖”、“献哈达”……

  二、学习巴塘弦子舞。

  1.了解巴塘弦子舞。

  教师:刚才我们和巴塘人一起领略了他们的弦子舞,怎么样开心吗?你对弦子舞有多少了解呢?

  视频播放《巴塘弦子简介》。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又叫“巴塘弦子”。巴塘弦子舞是一种优美抒情的藏族舞蹈,具有“长袖善舞”的特点,表演时,由数名男性持拉弦乐器“毕旺”(胡琴)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

  “三步一撩、一步一靠”是巴塘弦子舞的基本律动特点,其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动作形成了不同一般的地域舞蹈特色。每逢喜庆佳节,集会野营、劳动之余,人们聚集在坝子跳起弦子舞。

  2.学习弦子舞。

  教跟着老师学几个简单的弦子舞动作:

  第一个动作:平步拂袖手。 第二个动作:踏点步双晃手。

  第三个动作:三步一撩。 第四个动作:甩袖拂胯手。

  第五个动作:跺踏步摆袖。 第六个动作:献哈达。

  教师:学会了这些动作,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创编组合,表演整首歌曲。

  (学生分组创编组合动作。)

  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

  学生分组表演自己的动作组合。

  3、评价激励

  (1) 小演员自评

  (2) 老师总结小演员的表演、观众的表现,以激励为主。

  4.弦子舞歌舞表演。

  个别表演

  三、自主学唱《巴塘连北京》。

  1.初步感受音乐。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伴奏音乐,教师范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速度、曲调、情绪有什么特点?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找一找这段旋律都由哪些音组成。

  2、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巴塘连北京》歌曲。

  (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结合乐谱,视唱法与听唱法相结合,解决难点乐句。

  教师:说说自己在听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 跨小结的切分节奏。

  解决方法:①划拍视唱“彩虹啰”,把握节奏。

  ②强调长音后面的尾音“6”。

  (2)一字多音:北京。

  解决方法:①视唱准确掌握旋律。

  ②从“北”字的字音入手,引导学生以拼字的方法“bei—ei”,采取归韵的方式,结合语调唱准、唱清一字多音。

  (3)一字多音:“紧相连”。

  解决方法:

  ①体会前十六后八紧凑的音乐感觉。

  ②将节奏与歌词涵义以及语感相结合,配合击掌动作准确演唱。

  4、练唱歌曲。

  (1)、伴随音乐,师生接龙,尝试演唱歌曲。老师唱第一句,同学们唱第二句……

  (2)、学生随老师的琴声齐唱歌曲。

  (3)、点生演唱歌曲,一男一女PK赛。学生点评。

  ⑤、完整的随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1)、把握歌曲整体感受。

  巴塘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没有车也没有铁路,所以呢巴塘人民很少和外界交往,特别想了解外面的世界,特别想走出去看一看,这条路能把巴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紧相连,可以说这是一条寄托着巴塘人民梦想的路。……所以这首歌曲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公路修筑好后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川藏公路”圆了她们的梦想,她们亲切地称它“金色的路”,从此那里就传唱出了很多像《巴塘连北京》这样的歌曲。

  提问:如果你是生活在那里的人,看看身边美丽的景色,想想可以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了,你会用怎样的歌声来演唱呢?

  学生练习

  (2)、引导学生近一步总结歌曲特点,介绍这是一首四川巴塘的藏族民歌。

  教师:由于多数藏族人都是以放牧为生的,放牧闲暇眼望着一望无际的高原,是那么的无拘无束,于是唱出的歌儿也像他们的心境一样无拘无束。他们的地域辽阔,

  因此长音较多;还有许多衬词、一字多音,节奏变化,疏密相间等。

  听老师范唱长音。

  提问:刚才老师在这个长音处延长了几拍?

  学生跟着老师学唱。

  指导衬词“啰”的唱法:演唱衬词“啰”要用甜美的声音,近一步抒发情感。

  介绍藏族民歌特有的颤音唱法,指导学生模唱:

  教师在乐句末长音处融入颤音进行范唱,学生体会与自己唱得有何不同?

  ①教师范唱,学生聆听体会颤音演唱的特点。(2个颤接1个长音)

  ②引导学生结合眼神以及晃头动作体验颤音。

  长音加颤更加凸显什么感情?

  学生:幸福、自豪、神气。

  四、延伸拓展

  教师:同学们,藏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西藏是歌唱家的摇篮,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每天劳动之余会对着辽阔的草原、宽广的天空放声歌唱,你听!那高亢、嘹亮、自豪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课件播放《青藏高原》歌曲。

  师点击课件,学生听赏 。

  五、教学小结:

  巴塘——弦子的故乡,歌舞的海洋。巴塘弦子不仅风靡全国,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了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为我们的民族艺术骄傲自豪吧!随着悠扬的琴声,让我们跳着婀娜的弦子结束今天这节课。

《北京》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1、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2、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有可能是谁说的?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课题该怎样读?

  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 (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69分时显示圣火熄灭)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5个生字。

  2、完成《补充》

  3、搜集奥运格言、奥运会会旗、奥运名将故事。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09-0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4-24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5-27

关于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1-26

《北京的四合院》教学设计03-23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05-08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06-0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15篇)06-12

舞动的北京教案设计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