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5 16:09:53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故事》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的教学设计

《故事》的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个词(板书:故事)。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补充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现在我们就随着录像镜头去小村庄看看。(课件出示一段小村庄的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吗?(生回答)

  (二)初读课文。

  1、这个小村庄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来,打开课文,自由快速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

  2、师:我想,你们这些爱读书的孩子肯定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板书:美丽)

  (三)感受小村庄的美丽和惊人变迁。

  1、哦,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藏在第一自然段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村庄曾经是怎样的?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生说说理由。

  (1)树——郁郁葱葱

  (2)小河——清澈见底

  (3)天空——深远湛蓝

  (4)空气——清新甜润

  3、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你们喜欢吗?那我们就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和喜欢的语气去读一读小村庄的美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教师与学生互读)。

  4、小村庄是多美啊,同学们还想不想再去看一看呀?……(出示小村庄的美景,感受其美。)

  过渡: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可真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现在的小村庄变成了什么样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出示课件)

  5、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完这一段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6、看完录像后,再课文里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教师巡视)

  7、生回答。出示最后一段话: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读出低沉的语气,教师指导朗读,男女生读)

  (四)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把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找出来,(合作交流:1、读一读:2—4自然段;2、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3、说一说: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2、出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学生做选择。

  3、(出示课文2—4自然段)来,哪位同学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消失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出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a、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

  b、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裸露是什么意思?村民们看到了土地出现了裸露,停止砍树了吗?

  c、一幅裸露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地进行对比。(出示课件)

  d、小练习: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学生带着生气的语气来朗读。

  2)没有,他们还是一年年,一代代的砍,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出示课件)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些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村民们说些什么?(板书:不断砍伐)(学回答,朗读)

  b、男女生混合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子,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问:“大雨没喘气儿”运用了什么手法?“咆哮”是什么意思?(板书:洪水泛滥)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b、小练习:早先,美丽的小山村(),不知什么时候起(),一年年,一代代(),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最终美丽的小村庄()。

  c、出示小村庄消失的原因,学生再做一次选择。

  (五)体悟情感,明确主旨。

  1、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的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那么你想对村民说些什么呢?

  是呀,小村庄的教训是多少深刻啊?一场洪水袭来,小村庄还存在吗?(生:不存在)房屋还有吗?(生:没有)工具、家具还有吗?(生:没有)人还有吗?(生:一个都没有,都被洪水卷走了)

  师:不,这个小村庄还真有幸存者,而且今天来到了我们中间,请他们上来。

  2、招开一个记者招待会,让学生来演示。(情境表演)

  (六)课外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设计一张保护绿色家园的广告语。(学生展示)

  2、总结:孩子们,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村庄的消失可以重建,可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我们破坏了大自然,那我们最终还是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携手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加灿烂!

《故事》的教学设计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善良、机智、勇敢,魔鬼邪恶、残暴、愚蠢。

  2、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复述的方法,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一)游戏导入

  师:在这个故事的单元,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接触了民间传说,深入了解了希腊神话,今天啊,我们将一起走进一篇阿拉伯民间故事。在走进这个故事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如果我说一句故事中的台词,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

  第一个,芝麻开门。

  生: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师:第二个: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生:阿拉丁的神灯。

  师:最后一个: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

  生:渔夫的故事

  (二)资料袋介绍

  师:这些故事都选自《一千零一夜》,请你浏览资料袋,了解这部神奇的故事书。

  生浏览资料袋

  师旁白: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由264个小故事组成,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今天我们也将走进一个《天方夜谭》中的奇妙故事,它的题目是?

  生:渔夫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来看一看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刚刚在朗读的过程中,想必你一定碰到了一些生字朋友,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它们吧。

  PPT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们来带读。重点字:撒、散。

  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师:看来生字的障碍大家已经扫除了,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使用我们学过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出示PPT主要内容页,给出主要内容支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梯度地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指名回答,边听边评价边板书:捞胆瓶、放魔鬼、杀渔夫、胜魔鬼

  生:这个故事是讲渔夫在无意间把魔鬼住着的胆瓶捞了上来,而他救了魔鬼一命,魔鬼却恩将仇报,然后,最后还是渔夫以他的智慧压制住了魔鬼的妖气。

  深入课文,辩论切题

  师:通过总结主要内容,我们都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渔夫和魔鬼智斗的故事,在这场精彩绝伦的斗智斗勇中,你觉得渔夫和魔鬼谁更强大更厉害些呢?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然后再与小组同学讨论讨论,开始吧!

  (注:这一环节,以小辩论的形式使学生认识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在每个学生回答人物特点后,都要求其带着特点来读句子,并全班跟读,要带着感受读,读出感受来)

  预设:支持魔鬼强大的.一方可能会找以下句子:

  预设1:魔鬼的外貌: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外貌凶恶)

  预设2:知道所罗门已死的前后对比: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欺软怕硬)

  预设3:魔鬼的自述: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自述凶恶)

  预设4:魔鬼的动作:这时候,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逐渐缩成一缕,慢慢地钻进胆瓶。(法力高强)

  预设5:魔鬼的谎言:魔鬼听了渔夫的话,就说:“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狡猾)

  预设6:渔夫的评价:“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恩将仇报、下流无耻)

  预设:支持渔夫强大的一方可能会找以下句子:

  预设1:善良、好心:“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预设2:聪明、自信: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预设3:机智(明知故问):“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预设4:机智、果断、勇敢:渔夫见青烟全进了胆瓶,就立刻拾起盖印的锡封,把瓶口封上。

  预设学生会回答:渔夫他很善良、好心、聪明、自信、机智、勇敢、镇静、智慧、果断、谨慎、耐心。

  师:大家对魔鬼和渔夫的认识真深刻!魔鬼这样厉害,可是还是败在了拥有智慧的渔夫手中,说明啊,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同时,这个故事还通过魔鬼的失败告诉我们,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让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全文最精彩的片段16-25自然段吧,女同学读渔夫,男同学读魔鬼,只读对话部分,要带着刚刚的体会来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生分角色朗读。

  学会复述,清晰明了

  师:大家读地真好,把渔夫和魔鬼的语气表现地活灵活现的,那你能不能把这个的故事也将给别人听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复述小锦囊,你可以参考这两条锦囊妙计来复述这个故事给同桌听,可以只复述故事的一个片段,也可以复述全文。

  指名复述,请学生点评,再要求下一个复述的学生有所提高。注意要讲清楚来龙去脉。

  发散扩展,堂上练笔

  师:某某同学复述的真好,但我有个疑问,请你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渔夫真的把胆瓶又扔回大海里了吗?

  生:扔到海里了

  生:没有

  师:看来这个故事有个开放性结尾,那老师请你来做小作家,想一想魔鬼会怎么回答渔夫,渔夫又会怎么做呢?请你大胆想象,把这个故事接着写下去。

  生在本子上写,下去巡视,择优分享。

  结束语:看来呀,大家的续写都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道理和方法,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捞胆瓶智慧无敌

  放魔鬼渔夫:机智、勇敢

  杀渔夫魔鬼:凶恶、狡猾

  胜魔鬼邪不胜正

《故事》的教学设计3

  教学思路:

  我认为教学本文,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课文分析: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

  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德育目标

  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2、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自主学习汇报

  (一)、关于庄子;

  (二)、关于《庄子》

  (三)、字词;(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推荐给大家)请学生把自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到黑板上。

  (四)、课文内容(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朗读或说出你初读的妙悟)。这一专题此时无须讲透,可视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深浅度。

  三、自学《惠子相梁》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如省略句、倒装句“惠子相梁”,应为“惠子相于梁”,即“惠子在梁相”。词语方面:如“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这一环节可以结合直译予以关注。)

  3、庄子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的故事里,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chī)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四、合作探究: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必须珍视。示例:

  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课后练习二);

  2、直译第一则故事。

  3、课后练习三:做好出演课本剧的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比较分析;拓展阅读。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流程,提出本课时的学习要求。

  二、学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一)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直译课文;归纳相关文言现象;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

  教师参考:

  1、课文直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归纳相关文言现象:句式方面;词语方面(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3、把握故事中的辩论的实质。庄子:鱼之乐;惠子:不知鱼之乐。

  (二)研读探究: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3、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在《庄子与惠子游于谦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真的像《惠子相梁》里那样无耻吗?庄子和惠子的关系究竟怎样?另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匠石运斤”的故事(出自《庄子·徐无鬼》)。它讲的是庄子路过惠子墓前,向学生慨然感叹自惠子死后,他就没有可以谈话的知己了。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是少见的。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那么,“惠子相梁”的故事完全是虚构吗?也不全是。惠子可能确实比较热衷于功名富贵,但不大可能做出伤害朋友庄子的事来。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请直译:

  庄子送葬

  (二)拓展阅读,欣赏《庄子》散文特色

  秋水(节选)

  四、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2。

  2.从本文的两则故事中选一则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教学反思:

  本课由于时代久远,字词理解有一定难度。课文虽然短小,但蕴含的思想却很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到了了解相关知识上,并不完全要求理解庄子的思想。

  从教学效果看,同学们字词理解,课文诵记较好;部分同学能初步理解庄子思想。至于更深的感悟,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故事》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本次书面表达的内容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写一篇童话。

  2、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学生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

  3、 自由地抒发学生的心声,寄予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向往。

  【教学重点】

  采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并按照故事的顺序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

  在故事中,寄托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教学过程】

  一、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 悟童话写法,学生讨论交流。

  a) 童话故事为什么生动有趣而吸引人?

  b) 童话故事有哪些特点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出示编写童话故事的基本规律: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物当做人来写;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大胆有趣;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故事有一定的顺序。

  三、 明确习作的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确定童话中的主人公是谁。

  a) 你喜欢那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性?

  b) 在你认识的动物中,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想一想为什么。

  四、大胆想象,确定内容。以范文(学生学过的课文)启发想象,童话里讲了什么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让学生对确定的“主人公”大胆想象故事。

  五、拟定题目,说故事。首先让学生把自己编好的故事拟定题目在小组里说说,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修改。再全班说,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六、 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a) 学生动手习作。

  b) 选择例文进行交流、评议和赏析。

  c) 修改习作。

《故事》的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老师给大家讲个火车的故事吧,有一天啊,小明和爸爸去郊游,看见……(课件:一列火车飞驰而过)(1)他们看见什么?(2)读词:飞驰而过。(3)看到这飞驰而过的火车,小明想到一个问题,你能解答小明的疑问吗?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这段,看看这段讲了哪几种火车,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2)学生汇报。

  (3)读句子:

  A、小朋友们真会读书。(出示句子)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自由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C、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自由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4)学段。

  A、出示:

  最早的机车是蒸汽机车。后来,人们把内燃机车装到火车上,制成了内燃机车。再后来,又发明了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个人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5)排序。(给火车娃娃排序并说出理由)再读,想一想怎么排序(指名排)

  (6)师引读这一段。

  师:课前小朋友们搜集了最喜欢的火车的资料,现在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指名说一说。

  (8)教师展示:

  A、请火车娃娃上来做自我介绍。

  B、听完介绍,你又了解到什么?

  C、老师这儿有两枚环保标志,看看应该给哪些火车娃娃贴,请小朋友读读这段的最后两句。

  D、学生读。

  E、指名贴,说理由。

  (相机出示句子:这样的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指名读,问:这样的火车除了指磁悬浮火车,还指什么火车吗?再读读这段的最后两句。

  指名回答,齐读电力火车和磁悬浮火车速度快、污染小,真称得上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了。

  (9)如果让你坐火车,你最愿意坐哪种火车?为什么?

  (10)火车变得越来越好,是因为什么?

  三、课间休息

  播放歌曲《火车开了》。(学生拍手跟唱,做开火车的游戏)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到站了,下车吧,小朋友,老师相信,下面的学习小朋友们会学得更好,对吗?

  科学在飞速发展,火车在不断更新,我国的火车也在不断提速。请小朋友们快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会知道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理解夕发朝至。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火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大家知道我们万州就已经有了火车站,我国正在修建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什么铁路,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你就知道了。

  A、学生自由读。 B、汇报。

  (2)你们知道青藏铁路修在哪儿吗?(指名回答)

  (出示青藏高原图片)这儿就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

  青藏铁路已经修了两年了,想去看看吗?

  (出示图片)

  师解说:修筑青藏铁路,工人叔叔们要经历很多环境的考验。

  高原上毒辣的`阳光常常将人晒得脱皮。铺天盖地的黄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因为海拔太高,人很容易缺氧而死,工人叔叔们每天还得吸两个小时的氧气才能继续工作。

  修建青藏铁路,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

  青藏铁路要经过荒凉的无人区,穿越危险的地震带和沼泽地,沼泽地常常将人和车都陷进去。

  由于青藏高原山多,湖泊多,冰川多,要修建很多这样的隧道和很多这样的铁路桥,仅仅是其中的一座大桥就有一万多米长。

《故事》的教学设计6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航海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体会“海上凶神”的可怕。

  4、初步认识维生素C和坏血病。

  教学重点

  了解航海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体会“海上凶神”的可怕。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维生素C和坏血病。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早前,人们并不认识维生素C,关于它的发现,还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维生素C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检查字词

  2、释义造句这些词你理解了哪一个?

  选一个词造句,说给同桌听。

  指名造句3人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预习,你一定知道维生素C的故事跟谁有关?你对哥伦布有些什么了解?

  2、齐读第一小节我们一起来介绍一下他。

  3、我想:那时的航海生活一定非常轻松有趣,对吧?(不对!)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出示:那时,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

  4、交流

  艰苦只能吃黑面包和咸鱼

  联系你自己的实际生活,他们的食物怎么样?

  危险“怪病”怪在哪里?(出示先……接着……然后……)

  5、小结看得出来,那时的航海生活真的是艰苦而且危险。

  四、学习第8小节

  1、那么,这么可怕的“海上凶神”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出示第8小节,齐读

  3、现在你知道这“海上凶神”是怎么回事了吧?请说说。

  4、船员们的体内为什么会缺少维生素C呢?联系上文说说。

  (1)海上生活非常艰苦。

  (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

  6、小结其实。只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坏血病就不治而愈了。

  五、总结

  哥伦布能在航海时发现维生素C,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一探究竟。

  六、作业

  1、完成钢笔字册

  2、搜集其他维生素的小资料

  板书设计:

  维生素C的故事

  艰苦

  危险“海上凶神”

  坏血病

《故事》的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选自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原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有伴唱和副歌。作为二年级学唱歌曲目,教科书只呈现了主歌(领唱)的部分。歌曲将冬天、雪花带入了儿童的梦境,让小星星来装饰美丽的冰雪世界,具有童话般的意境。

  学情分析:《冬天的故事》歌曲旋律流畅,音域只有6度,易于低年级学生学唱。根据低年级学生思想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行为上表现出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等倾向,教学中要以聆听为主,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氛围。

  知识目标:

  注意歌曲中了连续两个休止符的演唱方法,让学生在教学中做到“声断气连”,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冬天的故事》,指导学生学会用呼吸控制力度,用较弱的力度、“高位置”的声音演唱。

  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童话般的意境。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节奏并注意连续两个休止符“声断气连”的演唱。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声音训练

  ︵

  5 3 3 0︱3 2 2 0︱2 3 1 6︱5 - -︱

  Lala la lala la la la la 【设计意图:从课堂一开始让学生养成轻声“高位置”的唱歌习惯,最后学生的演唱声音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中的声音要求。】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

  播放《江雪》音频,让学生聆听,并请学生在听后回答音乐讲诉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个别学生朗读。(可放背景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

  3.点出今天的题目《冬天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诗词的意境初步感受冬天。】

  三、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播放音乐《冬天的故事》。

  2、复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旋律)

  3、学唱歌曲。(注意:咬字、吐字要清楚,一字多音的地方要唱准)

  (1)师分句教唱。

  (2)学生完整视唱歌曲。

  (3)感受、体会三遍旋律的不同。

  4、复习巩固歌曲。

  (1)分男女生演唱。

  (2)个别学生演唱。(锻炼学生独立表演的能力)

  ①几个一组。

  ②一个人。

  (3)观看课件,感受歌曲。师:唱得真好!播放课件。

  师:看了这幅画面,在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说感受。

  (4)感受速度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①师:“刚刚我们用较慢地速度演唱了歌曲《冬天的故事》,我们可以把歌曲的速度快一些吗?

  ②将歌曲的速度提快后学生再唱一唱。

  ③体会歌曲的速度。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速度变快之后,唱起来感觉好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④了解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师:“看来,速度对歌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可以随意的改变歌曲的速度。那么,我们在用较慢地速度唱一唱歌曲。

  四、拓展

  1.播放《Let it go》视频

  2.带着感受,再次演唱《冬天的故事》,注意轻声“高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觉效果进一步感受冬天童话般的意境。】

  五、小结

《故事》的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学习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教法:以读代讲直奔重点引导点拨品析句子拓展延伸学法:以自学为主,带问题求解自学法(读读、划划、说说)合作交流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看到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同学们这么认真,我十分高兴。看我的表情,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老师做表情)指学生回答。

  2、出示词语,读一读(描写表情的词语)

  板着脸、笑嘻嘻、亲热、愤怒、委屈、温柔、龇牙咧嘴、痛苦、嘟嘟囔囔、可怜巴巴、伤心、放声大哭、着急、生气

  3、你最喜欢哪种表情?为什么?

  小结:是啊!表情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平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是,我们都喜欢“笑”,因为,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看谁读得又快又好。

  2、想一想: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3、老木匠给小木偶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希望它快乐,“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找到有关的句段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三)直奔重点,交流体会交流:

  1、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师:老师这里有个提示,你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内容吗?自言自语地说一说,待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

  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并在它的脸上添上了()的表情。老木匠以为从此小木偶就会永远();接着写了小木偶因为只有()的表情,被熊警察、小白兔、老婆婆误解,十分();最后在()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

  师:说得多好啊。一篇课文读完,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本领。

  2、“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的是快乐吗?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说一说,品析句子,指导朗读。

  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

  此时小木偶心里是什么滋味?(委屈)委屈吗?为什么?这怨熊警官吗?

  师: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的是委屈。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嘻。装得一点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地做了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

  小兔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装得一点都不像”

  “嘻嘻”(嘲笑)

  师: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的是嘲笑。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老婆婆说的话是什么意思?“真不像话”是在?

  师: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的是责备。

  小木偶的头疼得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师:笑嘻嘻的表情,给小木偶带来的是痛苦。

  3、经历了这件事,小木偶有了深深地感触,在文中找到表达他此时心情的句子。

  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读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总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名分角色读。

  (四)回顾,感受童话特点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4篇童话,课外你也一定读过许多童话。那么,你觉得童话故事与其他体裁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发言

  老师补充总结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1、阅读小木偶的故事

  (二)《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2、续编故事:

  读了这两篇童话故事,我想,此时此刻,你已经浮想联翩了,想象着小木偶还会经历哪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那么,你就展开合理想象续编一篇故事吧。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续编一篇故事

  续编提示:把握住故事的主线,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

《故事》的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争论的文章。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过渡: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故事中谁和谁争论?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争论的结果又怎样?)

  二、初读指导

  1、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的是否正确。

  4、理解课文的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5、告诉学生:第2~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故事内容,因此第2~4自然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自然段末尾加下引号。

  三、精读训练

  1、自由读课文第1~5自然段。

  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中带点的.字,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了什么是争论起来了?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两位同学读读兄弟俩的对话)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不以为然1、对2、如此这样3、然而)谁能找到“然”字的解释?

  (3)指导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看插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气。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出示:“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指导要领:第二句要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第三局要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指名读、分角色读)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齐读)

  3、过渡:兄弟俩谁说服不了谁,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说明他们的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你能找准“休’的解释吗?

  (出示:争论不休: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

  他们找谁评理,老人建议说——(生)“你们把大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当他们俩都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大雁早已飞的无影无踪了。”

  5、师讲盛老师讲的故事。

  学生看课件: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 ),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指学生填写。)

  2、齐读这段话。

  四、继续精读课文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讨论。

  2、指名谈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适当评价,并引出书中同学们的想法。(大家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编书的叔叔已经把这些想法录到书上了)

  (出示:“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走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3、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句话

  把这四句话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5、总结同学们的回答情况,得出结论。

  出示并引导齐读:无论做什么都要抓住时机,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6:读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与“赞许”的意思。指导朗读。过渡:

  是啊,不管做什么事,关键要板书:(抓住时机,先做起来)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她的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因为你们争论很精彩,讲故事很生动,理解很透彻!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赞赏的微笑)

  老师想送你们两句名言,希望你们深深记得:

  出示名言: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巴尔扎克

  (齐读)

  五、总结升华。

  是啊,如果我们不能正确把握时机,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孩子们,虽然你们的年龄很小,但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以后将会面临无数的机会。让我们牢记《争论的故事》,把握瞬间,成就梦想;把握机会,创造辉煌!

《故事》的教学设计10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2、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撒撬弥桅唆吻

  读多音字。撒sā撒网塞sāi塞车sǎ撒种sài塞北

  3、理清课文结构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本文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最快的速度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文章划分为四个部分,并用最简明的语言概括其主要内容。

  (2)小组探究(1-2)捕鱼捞瓶,(3-15)放魔出瓶,(16-23)诱魔入瓶,(24-25)投瓶入海。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故事里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渔夫,还有一个魔鬼,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有没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板书:渔夫,魔鬼。

  三、分析人物形象

  从语言形式上。大家发现没有,从课文的5自然段到结束,全是什么形式?

  1、分角色朗读对话,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来分析其性格特点。

  2、指名回答,教师点拨,择要板书:诚实善良机智勇敢;凶残狡猾卑鄙愚蠢。

  3、小结并过渡:刚才我们主要是从人物对话中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课文除了对话描写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4、指名回答:对渔夫有心理描写,对魔鬼有外貌描写。

  5、指名朗读心理描写的`语句,分析心理描写的作用。

  6、分析外貌描写的作用。指名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师生对口朗读(老师读本体,学生读比喻词和喻体);分析作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魔鬼面目的凶恶。

  7、小结:作者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渔夫;运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魔鬼。人物性格鲜明。

  四、分析语言特色

  过渡:课文以完整的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语言,叙述了渔夫机智地战胜魔鬼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里面,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幻想的?作者是怎样把现实生活与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的?

  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xxx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五、明确主题思想

  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说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六、课内思维训练

  题目:(1)《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

  (2)《假如渔夫在前三个世纪里解救了魔鬼》。

  要求:想象合理,表达流畅。

《故事》的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四、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说假话,做假事。张僧繇是: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什么叫夸口?(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这不是骗人吗?怎么可能呢?)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一下他呢?(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看图说说。(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谁混到哪里去充数?(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

  (2)“每当。。。。鼓。。。按。。。装。。。。”: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为什么会失败?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提示: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齐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理解“推辞”。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会怎么想,怎么说?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指名读)

  小结: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游客会怎么惊叹?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齐读:大家一再要求。。。。。。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故事》的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了解罗斯福为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的措施。

  2、领悟作者借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幻灯片出示课题及鹿和狼的图片。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词语(幻灯片出示:难逃厄运、罪魁祸首、葱郁、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狩猎、控制、宠儿、乃至)

  2、请同学朗读课文。

  三、新课:

  1、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幻灯片出示问题)

  2、指名回答,师生讨论。

  3、练习讲故事(幻灯片出示:合上课本,自己练习说一说或同桌间讲一讲鹿和狼的'故事)

  4、自读课文7—9自然段,思考:罗斯福错在哪里?为什么?作者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幻灯片出示问题)

  5、师生讨论(幻灯片出示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的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

  6、分析本课写作思路及课文结构(幻灯片出示相关内容)

  7、罗斯福总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吗?让我们写信告诉他吧。幻灯片出示: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劝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

  罗斯福总统阁下:

  狼吃掉一些鹿后,就会(),而没有了狼,就会();您制定的保护鹿群的政策,只是根据(),这是片面的,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8、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例?

  9、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故事》的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 知道邮票有各种形状,欣赏异形邮票带来的美感。

  2、 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异形邮票,体验创作的愉悦。

  活动准备:

  油泥、泥工板、牙签、皱纹纸、卡纸、剪刀、浆糊、抹布、彩纸、油画棒、绘画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邮票最近和我们做了很长时间的朋友了,这段时间你们看到的邮票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今天,鑫鑫老师又带来了一些新的邮票朋友,它们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过的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吗?

  二、幼儿自由欣赏异形邮票

  1、 教师出示展板

  教师:请你们等会自己上来看看,你喜欢那种形状的邮票,就把你的小贴纸贴在它的旁边

  2、 幼儿自由欣赏异形邮票,并选出自己喜欢邮票

  三、幼儿再次欣赏异形邮票的幻灯片,体验异形邮票的美

  1、教师根据幼儿的投票放映相应的幻灯片

  教师:你为什么喜欢这种形状的邮票?

  这种形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以前我们看到的邮票都是四四方方的,但是,也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们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设计了这些邮票。今天,我们

  知道了,原来,邮票出了方形的还有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三角形的、八角形的、心形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形状呢。

  四、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异形邮票

  1、 教师:看到这么多不同形状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做呢?

  2、 教师介绍制作异形邮票的各种材料

  3、 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异形邮票

  五、幼儿介绍自己的异形邮票

《故事》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⑶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成语的意义和作用。

  ⒉能力目标: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⒊情感目标:

  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主题

  本文写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思路

  《晏子故事两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文中先用一句简洁的话“晏子使楚”交代故事背景,然后记叙了楚人以及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的经过。楚国人前两次未能达到侮辱晏子、贬损齐国形象的目的,于是以楚王为首,精心策划了第三次。第三次交锋是前面两次交锋的发展,是故事的结尾,也是故事的高潮。

  第一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晏子使楚……从大门入”,写晏子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

  第二层“见楚王……故宜使楚矣”,写晏子拜见楚王,回击楚王的`经过。

  第二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

  第二层写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写作特点

  ①结构严谨,叙述语言简洁生动。

  《晏子故事两篇》生动地记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篇幅虽然短小,但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叠起,扣人心弦。叙述语言简洁生动,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②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晏子对楚王的三驳,描写得相当精彩,从中不难领略到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文中楚王的话虽不多,且多为设问口气,但短短几句便把他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传达得活灵活现,最后以“寡人反取病焉”的尴尬而收场,妙趣横生。

  教法建议

  教学本文可采用整体把握——思考领悟——深入探究——迁移运用四步进行。

  ⑴ 整体把握:即整体疏通了解文句,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个别疑难处可用圈点勾画法标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从而达到能准确无误、熟练地通读全文的目的。

  ⑵ 思考领悟:引导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思考感悟,体味文章的精妙处。

  ⑶ 深入探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特征;揣摩文章的表现手法。

  ⑷ 迁移运用:联系现实思考晏子的这种精神在今天的外交场合有何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掌握出自本文的成语,如:“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一课时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晏子故事两篇》叙述了晏婴出使楚国的故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不仅在军事上角逐,在外交上也常常展开激烈斗争,以显示各自的实力。晏子出使楚国不辱使命的故事,正是这段历史的反映。文章表现了晏子能言善辞的才能和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故事两篇》。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说明:教师范读,力争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当中。

  要求:①学生边听边画出疑难字词。

  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⑵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幻灯片一:

  ⒈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傧者 更道 闾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缚 赐 熙

  ⒉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延 更道 挥汗成雨 张袂成阴 比肩接踵 诣 固 坐 避席 莫非

  ⑶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⑷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⑸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晏子故事两篇》中的故事。

  ⑹学生复述故事。

  ⑺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简要概括两篇故事的内容。

  ①学生简要概括两篇故事的内容。

  ②明确:

  第一篇:写晏子出使楚国的两件事,第一件写楚人欲辱晏子,晏子经过斗争终于从大门进入楚国;第二件写楚王因晏子身材矮小欲贬其缺点,晏子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回击楚王。第二篇:写晏子使楚前,楚王设计辱齐;晏子设喻破计,维护了齐国尊严。

  ⑻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翻译下列句子。

  播放应掌握句子的幻灯片。

  幻灯片二:

  根据文下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⑼明确句意:

  ①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齐国的国都临淄有几千户人家,大家举起袖子来就阴了天,擦下来的汗就如下雨,他们肩并肩,脚跟脚而存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齐国根据所出使的国家的情况派遣使者,有才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开明的国家,无能的人被派遣出使无能的国家。

  ③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一样啊。然,这样。

  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得无,莫非。

  ⑤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⒉精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⑴播放思考问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一:晏子面对楚人的侮辱,进行有力回击,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二:简要分析晏子这一人物形象。

  ⑵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一:

《故事》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火车的笛声和行驶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说说火车的样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火车的故事》,来了解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板书课题)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件激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热情,也就很自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

  2、小组内借助生字卡片互相读,交流识字方法。

  3、小老师教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4、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学生当老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

  3、比赛读。

  (朗读是学生感受内容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朗读才会形成自己的体会,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朗读,也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名、发、成、晚”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为学生写字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交流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火车有好几种,你能选择一种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第一、二段,课件演示一下火车“飞驰而过”的样子。指导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小明介绍一下火车的发展过程。

  3、小组合作读四五自然段。进行情景对话,引导学生学着小明爸爸的样子说说火车提速和青藏铁路。

  4、自由读第六段,说说小明做了一个什么梦?指导感情朗读。

  (创设朗读情境,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当小明”及情景对话,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更深了,体会更丰富了。)

  三、感情读文,巩固练习

  1、比赛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2、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形式朗读。

  (通过感情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多种形式读词语,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四、拓展实践

  当小设计师,把自己想象中新型的高速火车画下来?小组内交流,选代表上台交流。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课内外沟通起来,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指导写字

  1、出示“动、新”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评析】

  1、在阅读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受。教师很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去识字,在情境中充分阅读,如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小明去感受、体验,领悟作者的情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实践,学生获得了情感的熏陶,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2、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资源是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好的进行了开发。如进行情景对话,学生有了兴趣,同时也检验学生的理解。再有引导学生当小设计师,画一画,说一说,加强了语文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识字扎实有效。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如“当小老师”创设了有趣的情境,也注重了识字方法的交流,使识字有了实效。

【《故事》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神奇的故事》教学设计04-14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03-29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03-20

讲故事教学设计05-02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05-02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05-02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03-30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03-31

《渔夫故事》教学设计05-16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