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9 17:29:2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观察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学习探索改变物体在水中浮沉的规律。

  教学准备

  玻璃水槽两只,分别盛清水和盐水;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

  小组实验观察用:蜡烛、铁片、木夹。

  小组实验观察用:玻璃杯、搅拌棒、食盐等。

  教学过程

  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推测马铃薯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

  观察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在两个不同水槽中的沉浮。(一个沉、一个浮。)

  怎样解释两个马铃薯沉浮的`不同?

  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同一个水槽中,会怎样?

  观察:把两个马铃薯同时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浮;把马铃薯同时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全沉。

  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2、观察比较两个水槽里的液体。

  这两个水槽里的水不一样吗?怎样能知道?

  从两个水槽里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从留下的痕迹看,两种水一样吗?

  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水是什么水?

  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3、马铃薯在盐水中为什么能浮。

  为什么马铃薯在清水里沉、在盐水里却变浮了?

  盐水重还是清水重?

  怎样比较盐水与清水的轻重?

  是因为盐水比清水重,所以马铃薯在盐水里浮吗?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情感目标: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在家里的正确待客之道。

  教学难点;学会将家里的文明礼貌行为进行归类。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茶具水果等在表演的时候使用;学生准备彩笔,添涂“我的表现怎么样”评价表使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板书设计:家庭中的礼节、家庭起居、文明语言、文明就餐、行走坐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家庭的文明,而家庭文明的重要方面是体现在家人之间的礼节。同学们在学校都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家里我们也需要讲礼节。那么家庭成员之间的礼节到底都有哪些呢?

  二、学生讨论交流

  首先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些礼节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将各个同学列出的条款进行归纳,相同或相近的合并整理出若干条家庭的礼节。

  三、小组归纳统计后,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在教师带领下,再次进行合并,梳理最后总结出家庭中的各种礼节。

  四、辩论会—家人之间要不要讲礼节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

  2、正反两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展开辩论。

  3、辩论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写在教材第37页空白处。

  五、同学们在家里经常接见客人吗?

  1、教师请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一下自己家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礼节。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将评价表带回家请家长评价,下节课总结。

  布置作业:将自己在课堂所学告诉家长,并让家长进行评价。

  填写书上的填空。介

  绍自己家的为客之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创编情节,分配角色,模拟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养成生活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健康、饮食、作息、休闲娱乐好习惯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评判自己家的各种生活习惯。

  情感目标:能够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学会过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好习惯和坏习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准备:师生查找有关各种生活习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文明的家庭不仅要在生活中讲究礼节,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家庭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养成生活好习惯。

  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呢?

  2、指名同学回答。

  师:有的同学一下觉得无从说起,那好,书中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3、仔细阅读第40页的图片想想从哪些方面谈及生活好习惯。

  师:那我们同学再想想在这方面还有那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良好的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有些习惯与我们同学有密切相关的各种习惯,如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

  4、请大家结合实际,将自己在生活习惯中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三、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师:有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自己很难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也不容易改正,这就需要我们家人诚恳地和蔼地给对方指出来,逐渐地帮助他改正。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组织你的家人开个家庭协商会,大家共同把家庭成员每个人身上的不好习惯找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注意谈话的语气、要多呵护少批评。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学生谈自己家的生活习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让爱永远住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互敬互爱。

  能力目标:能和家庭里的成员之间沟通,并且能互爱。

  情感目标:热爱家庭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能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并能相亲相爱。

  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教学准备:让爱住我家的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即将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大赛,要求参赛故事必须是围绕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这一主题展开的。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同学自拟题目,自行组织材料,可适当增加一些感情色彩,准备时间为5分钟。

  二、全班按自然小组分为四队,每队每轮比赛选一名选手参赛,第一轮结束后统计报分,再进行第二轮比赛,比赛根据时间赛三轮讲评比办法,比赛采取积分制。每名选手讲完以后评委为其打分,哪组得分高,即为胜组。

  三、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师:为了让家里充满笑声和快乐,我们的同学在这中间就充当了开心果,那么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父母吵架时,你是怎么做的?

  2、有时候,父母下班回家很累,你又是怎么做的?

  3、为了给家里带来欢乐,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请将这些好办法写在书上。

  4、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和父母交流很少,就会出现矛盾,那么爱心留言条,可以沟通亲情,化解矛盾。有时比当面交流的效果更好。你也不妨给家长写一张爱心留言条。

  四、布置作业:完成爱心留言条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较、杀菌、预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4、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出示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板书:太阳)

  2、交流太阳

  师:说说你了解关于太阳的什么内容。学生交流。

  师: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对于我们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实又是很陌生的。因为对于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少了。今天,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通过学习课文,去揭开太阳的奥秘。

  3、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也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而且要学习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二、识字正音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2、学习生字词。小老师带读。相机正音。

  多种形式读词:分组读词,一个词读两遍。打乱顺序读。

  3、练习写“繁”字,师作指导。

  4、交流: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相机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三、读文品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1—3自然段,思考:太阳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远、大、热)

  a、学习“远”的.特点

  1、师: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太阳的远的特点?

  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这句话是怎样把太阳远的特点介绍清楚的?

  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3500年,飞——二十几年。

  2、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师:你发现括号里所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生:数字。

  师:对,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种说明方法称为列数字。师板书:列数字

  3、比较句子。

  a、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b、太阳离我们很远……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远;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长时间。

  你觉得这样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生:这样写不好,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不具体、不明确。

  师小结: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4、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生:写神话故事、举例子

  5、师:这一段在描写太阳的时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为什么不以从“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开头呢?

  交流:a、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B、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6、齐读该段。

  b、学习“大”的特点

  1、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太阳的大的特点?

  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2、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句话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师: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3、出示关联词练习:

  a、( )太阳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b、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c、(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学习“热”的特点

  1、学生汇报: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生: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哪个词表示不确定?“估计”

  能去掉“估计”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估计”一词的妙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还有哪里体现出太阳的“热”?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仭。

  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四、语用模仿

  1、师: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老师还带来了一段使用说明方法介绍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你能从中看出月亮的特点吗?(远、小)

  2、口头练习

  运用说明方法说一说:

  a、天气很冷或很热

  b、火车行驶很快

  c、这栋楼很高

  d、鲸鱼的身子很长

  ……

  五、归纳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距离我们那样遥远的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下课。

  板书:

  太阳

  远

  特点 大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热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

  Ⅰ、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Ⅱ、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图像理解“望而生畏、卵生、破壳而出”等词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3、借助网络等多种媒体完成“恐龙自述”,要求用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特点说清楚。

  二、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恐龙的网站,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两亿年以前,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四自然段

  1、过渡:课文接下去介绍了哪些恐龙呢?请同学们读下面的课文,在恐龙的名称下面画上横线。

  2、反馈,师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恐龙?

  (屏显: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鱼龙翼龙)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鱼龙和翼龙是恐龙吗?谁能把你的根据读给大家听听?

  2、读后屏显: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

  3、(自问自答)为什么样说鱼龙和翼龙属于恐龙的亲戚呢?因为它们虽然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很多生活习性相同,但恐龙只是陆地上的霸主,而鱼龙和翼龙分别是水中和空中的霸主,所以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4、(屏显“鱼龙”图片)这就是“鱼龙”。书中是怎样写的?谁来读?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什么?指名说。齐读这句话

  5、(屏显“翼龙”图片)这就是“翼龙”,“翼”就是翅膀。为什么叫它翼龙?谁来读?这句话把翼龙比作什么?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小结: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生活在水中的鱼龙及飞翔在空中的翼龙,它们属于恐龙的亲戚。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导说: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2、教学雷龙。

  板书:雷龙。(屏显雷龙图片)师:这就是雷龙,书中是怎样写雷龙的,谁来读?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概括雷龙的特点?

  你从哪儿看出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这句是拿雷龙和大象——?(作比较)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这句把雷龙的脚步声比作——?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

  你能通过朗读,用你的声音把雷龙是个庞然大物给读出来吗?

  3、小结学法,学习迁移。

  刚才我们学习了“雷龙”,首先找出最能说明雷龙特点的词“庞然大物”,然后通过讨论知道了课文是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把雷龙这个特点写具体的,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的特点给读出来。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学习剩下的几种恐龙,看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想想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再读一读。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1)板书:梁龙(屏显梁龙图片)师:这就是“梁龙”,它的特点是——(很长)

  怎么长?你从哪儿读出了它的长?

  谁能把梁龙的长给读出来?

  (2)课文第三个向我们介绍的是——(板书:剑龙)(屏显剑龙图片)课文写了剑龙的什么呢?(剑板、尾刺)

  相机点拨:

  “两排三角形”这是告诉我们剑板的(数量和形状)。“四支利剑一样”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尾刺的锋利。

  我们再来读一读写剑龙的句子。

  (3)第二自然段还向我们介绍了——(板书:三角龙)(屏显三角龙)这就是“三角龙”。

  一看见三角龙你就有什么感觉?这就叫——(望而生畏)课文用“望而生畏”概括出了三角龙的特点。这句话是怎样写三角龙让人“望而生畏”的?

  读出三角龙望而生畏的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四种恐龙的特点。

  读后问: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6、分角色读。老师读总起句,学生读后面的.内容,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这句话写具体的?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课文除了介绍这四种恐龙,还介绍了哪种恐龙,它又有什么特点?

  2、指名回答。板书:霸王龙。(屏显霸王龙静态图片。)

  3、那么霸王龙又有什么特点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这也是——(打比方)

  4、同学们再看一看这段文字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霸王龙的特点。(“非常凶猛”)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感受一下霸王龙“非常凶猛”的特点。

  (播放一段霸王龙捕食的动画,感受霸王龙生性之猛)

  5、哪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霸王龙非常凶猛的特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后问:这一自然段最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

  (六)演示文稿,练说“我是龙”

  1、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课文2——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五种恐龙及其两个亲戚的特点。现在请各小组在再准备一下,然后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恐龙,以“我是龙”为开头,向大家介绍这种龙的特点。

  2、学生准备。(打开恐龙网或演示文稿等,自由练说)

  3、交流反馈。

  4、(屏显演示文稿量规)同学们讲得非常精彩,有些小组的演示文稿也做得非常出色,下面老师想你们对自己的演示文稿作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价。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课文(2——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恐龙的亲戚,以及恐龙吃什么,接下去课文又介绍了什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导读课文:恐龙是——。恐龙蛋的外壳——,小恐龙破壳而出以后,会得到——,直到它们自己——。

  2、这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恐龙是如何生育后代的。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屏显:卵生?破壳而出?)

  3、欣赏一段小恐龙破壳而出的录像,帮助理解“卵生”和“破壳而出”的意思。

  4、请同学们再把这一自然段齐读一遍。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两亿多年前,恐龙曾是地球上主人,同学们刚才在网上也看到了许多种恐龙,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看不到恐龙的身影呢?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

  2、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有的科学家推测是地壳在6500万年前发生剧烈运动,改变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恐龙不能适应这种新环境就灭绝了;还有的科学家推测那是因为有颗小行星撞击到地球上,导致大气中聚集着厚厚的灰层,遮住了太阳,地球上变得寒冷无比,从而导致恐龙灭绝。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还有待我们同学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

  (九)总结课文

  1、听课文录音,看图片。再次感知各种恐龙的特点。

  2、齐读课文。

  五、教学结束: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进一步完善演示文稿和网页。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

  教学背景分析:

  指南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只闻其名而并不太会使用指南针,更对其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首先从找教室的方位入手,在同学们有争议的情况下,引导同学们学会使用指南针来辨别方位。激起学生学习使用指南针的兴趣。在学会使用指南针之后,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并对指南针的历史及发展进行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b)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过程与方法:

  a)会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b)培养学生会使用指南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在了解指南针的过程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指南针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地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条形磁铁、水槽、泡沫板、记录表、指南针等。

  教师准备:司南、指南鱼的图片或影视材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我们来到自然教室已经很长时间了,你能辨认请我们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吗?

  2.谈话:看来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怎样能较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新知探讨

  一)指导学生用指南针辨认方向

  1.谈话:谁会使用指南针呢?请给大家演示一下。(如果学生不会用,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将指南针放在一个平稳的地方,等里面的指针不再晃动,再轻轻地转动下面的刻度盘,将刻度盘上的“北”下面的三角与指针的三角重合,这时刻度盘上的东、南、西、北指示的四个方向就是正确的方位)

  2.请同学们利用指南针再来辨认一下教室里的方位。

  3.观看:指南针在航海、飞机等地方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指北的性质

  1.提问:同学们看,这小小的指南针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指南针是怎样被古人发明的吗?

  2.学生自由谈。(学生说不清时放课件—指南针的发明)

  3.谈话:今天我们也来像古人一样,运用两种工具来研究研究,你也可能发现指南针的奥秘呢?请看,把条形磁铁放在漂浮盒上,将它平稳的放在水面上。轻轻地转动漂浮盒,当它静止时请记下这时磁铁两端所指示的方向。(要求:1.同样的实验要操作3—4次。2.在记录单上记录每一次实验的结果。哪个小组既快又安静的完成实验,就可以得到小红旗。)

  4.学生实验、记录。

  5.指导学生汇报。

  6.提问:从这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7.讲解:磁铁指南的一端就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s是英文南的第一个字母。磁铁指北的一端就成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n是英文北的第一个字母。这样指南针就可以世界通用了。

  8.提问:为什么磁铁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换个木棍、塑料棒可以吗?你们试试。

  9.学生再次实验。

  10.提问:为什么磁铁就能指示方向呢?这可能与什么有关?

  11.学生交流讨论。

  三)指导学生认识指南针的发明和发展

  1.谈话:通过了解磁铁的这一性质,你知道这和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关系吗?

  2.讲解: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磁铁指南北的性质制出辨别方向的工具——指南针。它被充分利用在当时的旅行、航海等方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的指南针和它的发展。

  3.提问:你还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吗?

  4.谈话:指南针的用途这么广泛,你想自己制作一个指南针吗?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棋的种类,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形象生动的立体棋子,设计并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2、培养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有条不絮的办事能力,并在活动中能尽情投入。

  3、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棋的种类,并能绘制一张完整的游戏棋盘。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展示棋类,了解历史

  1、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棋。

  2、你知道下棋的历史吗?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三、理解巩固

  1、你玩过哪些游戏棋?它们的棋子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来变一个魔术,使平面的游戏棋子立体起来。

  3、请同学们思考怎样使棋子立体起来。先与同桌交流,后动手试着做一做。

  四、抓住特征制作棋子

  1、引导学生注意主体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配合,表现出对象的特征。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提建议。

  五、交流评价

  1、欣赏同学做得较美观的棋子成品。

  2、你认为哪位同学设计的棋子最漂亮?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3、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什么材料来装饰这些棋子,使他们变的更美观,更讨人喜欢。

  六、延伸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社会调查,去发现身边的民间故事、历史,还有什么有趣的民间事物让你感兴趣,试着跟同学、朋友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观察、体验

  1、请你们看到书上的四个棋盘,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与同桌或前后桌试着玩一玩。

  2、这个棋盘有趣吗?它包括哪些部分?

  A、新颖的主题

  B、曲折的路线

  C、巧妙的关卡

  D、设定起点终点

  3、棋盘上最醒目的是哪部分?(路线)它是如何分布的?

  4、每个棋盘的主题(内容)是什么?你能很顺利的通过到达终点吗?为什么?(中间设了惩罚关和奖励关)

  三、画棋盘

  指导学生合作画出路线、关卡、起止点、背景。用色要考虑对比。

  四、玩棋

  1、向同桌介绍你设计的棋盘,请他给你提些建议。

  2、在四人小组中挑选一副你们最喜欢的棋盘,然后在组内试着下这盘棋。

  心得体会

  学生对关于棋子的历史故事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我讲一些关于棋子历史故事时,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在制作棋子时我看到了学生积极创作的场面,但是,由于我在讲解制作方法时讲得简略了些,所以在手工方面有些粗糙。

  有极个别学生做的棋子只有一种颜色,原因是他们怕麻烦。颜色多了,在做完后难整理橡皮泥。在我再三强调下,他们才肯多用几种颜色制作。这让我认识到,以后在上课前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我在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森林之王时,得到的答案多是老虎、狮子、大象。学生认为只有体积庞大的动物才能做国王,忽略了当国王所具备的特质。比如说,要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样子,让其他的动物见到它后就自然有一种尊敬、害怕的感觉。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多是温顺的身体庞大、戴着王冠的森林国王,而不是威猛的形象。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大象保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是怎样保护了主人的娃娃的。

  教具准备

  小黑板出示生词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象很有力气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并学习一篇描述大象救护小娃娃的故事。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二、感悟理解

  1、 1、再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2、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交流讨论。

  3、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引导理解: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l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情节描写也非常生动,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把故事的情节弄明白, 而感情到大象的勇敢和对主人忠诚温顺的性格。可让学生把课文中使自己最受感动和自己认为描写最生动的地方说一说。

  1、 说说大象是怎样救助 娃娃的?

  2、 1、主人把娃娃交给大象,鬣狗来犯,大象和鬣狗进行搏斗。

  3、 2、大象继续和鬣狗搏斗,最终把它们打败赶走。

  4、 3、大象成功地保护了主人的娃娃,卡林夫妻对它十分疼爱和感激。

  4、学生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相互解答。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过程中渗透实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为我们描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头勇敢、忠诚的大象,让我们感到的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对待我们的动物朋友呢?(请一两个同学说一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关心爱护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朋友对待。

  四、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结合寓意,进行练笔,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运用到学习、生活实际中。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1、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羊圈窟窿街坊

  劝告后悔结结实实

  2、回顾课文的大意

  “亡羊补牢”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你能用上这几个词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1)羊圈破了个窟窿。

  交流: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原来”一词读得音比较重,我听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谁还愿意读?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发现”一词读得急促,我听了有着急的感觉。“叼走了”这三个字读得语气缓慢,听了替养羊人惋惜。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2)、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引读:街坊诚心诚意地劝他——生接读

  师引读:他漫不经心地说——

  他毫不在意地说——

  他不以为然地说——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

  5、学习第四节

  师:是的,第一次丢羊,养羊人满不在乎、毫不在意、漫不经心。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看来,理解词语除了查找工具书、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学习第五段,体会寓意。

  师: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还是那么不以为然吗?

  1、自由读文: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出示投影:“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换个说法吗?(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对比读句子,感觉怎么样?(体会养羊人后悔的'心情,他知道错了)板书“知错”。

  (2)他又是怎么样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这个“赶快”看出养羊人知错——就改(板书)。

  (3)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4)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看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

  3、小结:由此可见:如果犯了错,只要(),就()。屏幕出示。填空,齐读。

  (四)、结合生活,深化寓意。

  师:是的,在生活中出现了差错不要紧,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及时改正。这都不晚。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结合寓意,进行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亡羊补牢》知道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可有一株苹果树却不知道,我么么来看看。(出示书后读一读想一想)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请同学们续编寓言故事。师巡视,指名读,评议。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他告诉我们——齐读(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八)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知错就改

  为时不晚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教师简单叙述红军长征背景)谁愿意给大家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

  2、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在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等等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一读课文,看能否从课文当中找到答案。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打个“?”。

  2、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课文当中的生字词。

  (1)出示词语。

  藏族 一段 同胞 朱德 翻译 糊涂 怨不得 平平展展

  春耕 播下 菩萨 糟蹋 挨饿 地区 不饶人 尽心尽力

  (2)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藏族”两个均为平舌音;“菩萨”、“糟蹋”、“糊涂”第二个字均要念轻声;“饶”声母为r;多音字“挨”在“挨饿”中读?SPAN>i,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词意。

  (1)本课的词语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

  (2)讨论交流,相机介绍解决方法:查字典、向别人请教、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

  三、理清脉络

  过渡:同学们,扫除了以上阅读障碍,老师相信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长句。(师生评议)

  2、指导分段。

  全文一共有几个大段?各段说了些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教学生字

  1、同学们,读完了课文,我们来写一写本课的生字吧!先把语文书打开,翻到课后第2题,拿出你的钢笔描红。写字之前,请大家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要注意三个“一”,同桌相互提醒。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写字。

  2、同学们,字写完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生字,看哪些字你原来就会写的,哪些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你就重点记一记,可以在座位上书空。

  3、下面请同学们抄写生字词,把这些生字词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

  板书设计:

  民:躲 回 流泪

  菩萨兵 ↓ ↑ ↑ 鱼水情

  军:急 找 春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疑问。

  1、你是从文中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1)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齐读

  (2)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怎样的呢?

  (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2、是的,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

  (1)出示: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你觉得,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学生想象说话。

  指导朗读,强调“吃尽了”。

  (2)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

  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

  三、精读重点,探究原因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3、交流。

  △出示: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请你自己读一读,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2)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得)

  (3)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可以适当评价

  (4)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朱总司令说:“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

  (2)抓住“节气不饶人、赶紧、抢”,体会朱总司令的“急”

  (3)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谁能读好这句话?

  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4)比较句子表达的情感。

  “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

  ①这两句话,一句是翻译说的,一句是朱总司令说的,老师来当一当朱总司令,谁来做做翻译。请你们用心听一听,看能从中听出什么?(翻译对藏胞的埋怨、责怪;朱总司令对藏胞的理解和宽容 )

  ②读翻译的话,理解“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③那你能通过朗读将这份善解人意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

  (5)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出示:第二天的`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齐读

  (2)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

  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就是“尽心尽力” !)

  ⑵ 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①播下的种子仅仅指一粒粒粮食吗?(还有他们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 )

  ②是的,红军把对藏胞的关心、爱护也播下了地,他们希望,等到收获的季节,藏民们能够……能够……能够……

  ⑶谁愿意当当朱总司令,开开这个春耕动员会?指名读 、齐读

  4、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将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

  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

  5、朱总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引读第七自然段。

  四、反复品读,体会深情

  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挚的爱打动了藏胞,处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几天以后,引读第八自然段——

  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他们将涌上心头的干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引读最后一句话——

  3、此时此刻,再次读起这句话,你能体会到藏胞的心情吗?

  加提示语读:他们( ) 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4、藏胞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司令,这样的兵!红军的言行感动了每一个藏族同胞,他们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再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

  1、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故事。红军不仅将包含着浓浓爱意的种子撒在了田间,更撒在了人民的心中。(板书:爱)

  2、你觉得如果红军再次来到藏民居住的地区,藏胞还会又躲又跑吗?他们会怎么做?

  3、一路长征,一路故事,在红军足迹到达的每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当地的百姓建立浓浓的鱼水之情。正因为如此,这群菩萨兵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革命的成功。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读词语:

  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官、员、堵、议、杆、秤沿”等字的读音。(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生字,重点指导“称、官、堵、沿”的写法)

  3、利用生字课件(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部分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然后在书中给生字注音。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引语:“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是我们要读书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你们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学习)

  (1)学生读书后知道本文讲的一件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教师点播第5张幻灯片后面的部分出现故事内容)

  (2)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引导学生想一想: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用“~~~”画出文中的句子,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内容画一画大象的样子。

  2、教师引语:刚才你们认真读书感悟了本文讲的故事,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悟大象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c.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学生说出: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d.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e.教师引导:“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像(),()像()。(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

  f.教师(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启发学生的思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尾巴像。

  3、教师引语: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都有哪些称象的办法?(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教师出示第11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句子)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官员们

  造大秤称大象(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

  宰大象称大象(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

  曹操不满意(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4.教师引语:曹操对官员说的称象的办法不满意怎么办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a、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并用横线划出来。b、互相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出示第17--19张幻灯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幻灯片上按照“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出示句子,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演说曹冲称象的步骤。)

  (4)(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说出三种方法哪种好?三种方法:

  a、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b、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c、把大象赶到船上,用船来称。

  d、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5、(教师出示第22张幻灯片)启发学生说出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曹冲才7岁,就这么聪明,你也跟他差不多年纪,在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你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最简便最不伤害大象!

  (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在我们科技进步的今天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新意。)

  四、课堂作业:

  (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巩固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大象一()墙

  一()柱子一()大秤

  一()大船一()石头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2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家做拓展作业:

  a、结合现在的条件,你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请写出来?

  b、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六、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三种方法称象:

  1、造一杆大秤称象(官员说)

  2、宰大象割肉再称(官员说)

  3、把大象赶上船来称(曹冲说)

  曹冲说的第三种办法好: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2

  一、教材:

  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编写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三年级下册总共9课,以音乐为纽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

  二、学生:

  从整体的水平看,班级的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较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学期学生音乐水平明显好转,在教学常规方面大有进步。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需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2)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3)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4)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5)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6)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认真写好教案。

  2、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上课,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5、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6、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7、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题:蜜蜂)你们了解蜜蜂吗?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国有个生物学家叫法布尔,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⑵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字词卡片或展示生字词课件,检查认读情况。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⑵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⑶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⑵让学生当小小讲解员,说说“我”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先说给同桌听听。

  再请两三名泩说给全班同学听。

  ⑶说说在这个试验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陈述理由。

  ⑷朗读“这时候……几乎要触到地面”这句话,转换角色想一想:假如你当时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想?

  四、课堂练习

  1、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卡片“论、试、验、袋、证、概、减、阻”,组词朗读。

  ⑵交流识记生字方法和写字的经验。

  ⑶学生书写。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4

  【课前预设】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是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一如他的文风,清新淡雅却带着点点忧伤、淡淡的欢喜,在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参悟人生,虽不见得总是大彻大悟,但那种含蕴在隽永的文字中的智慧,却总能令人久久回味。

  时间这个概念,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讲,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该怎样带着孩子跟着作者的步调层层深入地体悟呢?又该怎样让孩子能够从中真正明白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懂得珍惜时间呢?这些疑问在教学课文之前便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思量着……

  我反复地读课文,让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欢喜一遍遍地弥漫在自己的心头。的确,童年的经历,不管是悲是喜,总是那么令人回味和难忘!本课的感情基调是忧伤的,但是作者的一些童年行为却能够让人感受到趣味,抓住这一点,课前我请学生搜集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两件有趣的事,课堂上,一方面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对“时间”形成一定认识,受到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另一方面进行随堂的小练笔,写一写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和童年趣事。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时,我侧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形象化的认知和感受,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积累,书写出自己对时间的独特感受。对于孩子来说,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往往比枯燥的讲述更有教育意义。就拿本课来说,时间这个概念,孩子在生活中肯定或多或少有所感知,只要能够抓住这一点,给学生空间去讲述自己认识时间的一些小故事,效果肯定比直接告诉学生时间是什么或者引导孩子理解时间的深刻含义更好。

  最终,我采用补白的方式,确定了本课的读写结合训练点:

  当时候,当时候,我知道,。

  【教材分析】

  本课从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悲伤不已开始写起,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读来让人心底不觉泛起涟漪。

  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是学生明白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从而懂得珍惜时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认识相对比较模糊,所以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便成为本课学习的难点。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和感悟来展开,加深体验,是突破本课难点的重要途径。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书写相应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赛跑、疼爱”等重点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事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并懂得珍惜时间。

  2、难点:体会时间的意义,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教案、PPT课件、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2、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趣事;想想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英国)培根

  失去眼前的时间,就等于失去所有时间。——(德国)贝纳姆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都是关于时间的)

  师:课前我们也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谈谈你对时间的看法?(指名说)

  生1:我知道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生2:我们慢慢长大,时间就过去了。

  ……

  师:大家对时间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是怎么看待时间的。(板书课题:和时间赛跑齐读并介绍作者)

  二、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再读课文,巩固所学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认知。

  4、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空,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通过外祖母去世这件事,“我”懂得了____ _____,长大后要告诉自己的孩子___ 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说并说明理由)

  三、指导书写,掌握本课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整体认读。

  2、学生选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并提示学生。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4、随机听写本课字词,同桌互相批改。

  四、布置作业:

  1、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作者是怎么看待时间的?

  2、书写本课字词,牢固掌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准确、流利地朗读重点字词和课文:

  指名复述本课的主要内容,必要时教师适当提醒。

  二、深入展开,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生1: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时间真的很宝贵。

  生2:读完课文,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时间,因为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说,时间就是这么珍贵,而且不能重来。

  2、课文哪些地方让你对时间有了认识?(根据学生的感触,随机学习课文内容)

  (1)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理解亲人离开时的心里感受。

  (2)重点学习爸爸的那段话,指名读并思考:这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

  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明白:为失去亲人而悲伤;安慰悲痛的孩子;对时间的自我认识等方面,接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情感。

  (3)结合自身经历,理解“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关于时间的概念。

  生1:“我在写作业的时候,知道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

  生2:“有时候我五点钟出去玩,回来已经很晚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生3:“一个暑假没有上学,等到重新回学校,那段时间就过去了。”

  ……

  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时间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孩子们,那你们觉得这些过去的时间能够再回去吗?

  生:不能!

  师:大家一致肯定时间一去不复返,谁能说几个例子?(指名说)

  生1:等我们长大了,现在的童年时光就回不来了。

  生2:我现在读三年级,等读四年级的时候,就回不到三年级这个时候了。

  ……

  过渡:是啊,跟大家的感觉一样,“我”经历了这些事情,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后来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6—8段,引导学生明白要学会珍惜时间。

  (1)听了爸爸的话之后,我是怎么想的?

  (2)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我是怎么做的?(和时间赛跑)

  引导学生掌握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几件事,并思考:作者和时间赛跑,节约的时间可以做什么?(看书、运动、帮家人做家务……)理解节约时间的好处。

  (3)思考: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指名说)

  (4)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过渡:作者在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4、学习第9段,明白作者因为和时间赛跑而受益无穷的道理,进而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师: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白时间对于我们意味着生命,要好好珍惜。)

  所以,当作者有了这样的感触之后,他对自己的孩子,就更希望他能够珍惜时间,他要告诉孩子的话其实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珍藏,时刻警醒自己的,这句话就是: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齐读)

  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时间的珍贵,懂得了要珍惜时间,那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以后该怎样和是时间赛跑,节约时间吗?(指名说)

  生1:我以后放学尽快回家,争取早点完成作业,就可以多看点课外书了。

  生2:上课的时候专心,就不会浪费学习时间。

  ……

  2、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时此刻,你想用哪句名言警句来告诫和勉励自己呢?(指名说自己搜集的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积累)

  3、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写对时间的看法。

  当时候,当时候,我知道,。

  (学生自由书写,并指名读出自己的文字,和大家分享)

  四、布置作业:

  1、深刻体会课文含义,时刻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2、掌握本课字词,摘抄本课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积累。

  3、和时间赛跑

  【学生作品】

  1、当我静静地闻花香的时候,当我看到鸟儿滑过水面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已经悄悄地过去了。(郑杰允)

  2、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当我躺在心爱的小床上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就像个调皮的孩子那样,跑远了,跑到九霄云外去了。(陈静瑶)

  3、当我看到绿树成荫的时候,当我听到大雁在蓝蓝的天空中鸣叫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已经偷偷地跑开了,再也不会回来,追也追不上。(刘齐)

  4、当我看到太阳一点点躲到山的后面去的时候,当我拿起手中的笔书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知道,这宝贵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莫岚)

  5、当我看到树叶开始飘落的时候,当我看到蝴蝶在花丛间跳舞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黄丹婷)

  6、当我看到小鸟慢慢长大变成老鸟的时候,当我和爸爸一起种下一棵小树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已经悄悄地离开我们,而且再也不会回来了。(陈颖欣)

  7、当我看到太阳缓缓升起的时候,当我看见大树从刚刚发芽到枝叶茂盛的时候,我知道,美好宝贵的时间正在慢慢地离去,而且永远不可能再回到我的身边了。(刘锦明)

  8、当我看到小朋友一点点长大的时候,当我看到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树枝上开心地嬉戏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在慢慢地过去,他再也不会回来了,就像我们长大了,就再也不能回到小时候的样子。(王志新)

  9、当我看到蜗牛在树上慢吞吞地爬的时候,当我看到汽车在马路上飞快地跑的时候,我知道,时间真的过去了,而且再也不能倒流了。(李政豪)

  10、当我被动听的歌声吸引的时候,当我被美妙的舞姿感染的时候,我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黄雅晶)

  11、当我看到日月交替,当我看到时钟飞快地转动,我知道,事件已经走了,不留下任何东西,那个曾经和我擦肩而过的时间,真的一去不复返了,虽然以后还会有很多时间,但再也不是现在的时间了。

  ……

  【课后反思】

  关于读写结合的训练,这篇文章是第一次实践,整个过程虽说有缺陷,但看到学生的作品,便觉得这样的课堂是有利于大家共同成长的,我自身也有感触和成长:

  一、读写结合点的选择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适合学生发挥的方面,要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这篇课文之后进行了“童年趣事”的练笔,难度提高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写出好的文章,而且能力上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补白训练“当时候,当时候,我知道,。”更能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是课文学习的深化,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三年级是句段的衔接期,切入点一定要小,易于发挥。对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我仍需更深入地探究。

  二、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展开,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这篇课文在课前准备阶段,如果可以更系统些,让学生有更明确的目的,那对课文的理解也许就会深入很多,这也给我提了个醒,以后备课要全面。

  三、要想学生有好的发挥,教师一定要做好扎实的准备,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合适的内容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环境。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就拿这篇课文来说,我的感悟首先要够深刻,而且有自己充分的见解才行,但这方面我仍欠缺,所以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方法显得单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5

  一、单元主题

  xxx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4、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

  5、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建议

  1、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在教学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这两个数学名词需结合具体的图例,让学生搞清楚。学生在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画标准、使用尺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需从小养成。

  六、课时划分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平均数2课时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教学教学设计05-18

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06-09

下册科学教学设计01-29

语文下册《短文》教学设计02-18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学设计02-14

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05-14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3-02

三年级美术下册《原色和间色》教学设计03-14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03-24

三年级语文下册《珍珠泉》优秀教学设计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