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7 14:35:16 炜玲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国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精选19篇)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古代画家的两幅画的欣赏,启发学生初步了解

  和认识中国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习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3.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

  (二)作业要求:

  画两棵不同形状的.树。

  (三)课业类别:

  绘画基础课。

  (四)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并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用笔墨表现自己喜欢的树;

  (五)教学难点:

  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六)用具准备:

  1.教师:书、国画画工具、范画、录像。

  2.学生:书、国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

  二、导入新课:

  1.由儿童画“树”与国画“树”进行对比,引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树

  三、讲授新课:

  1.看录像:中国画“师法造化”的道理

  2.看书p4讲老画家以大自然为师,作画的故事。

  3.讲解山水画中树的基本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1)画树首先要观察、研究各种树木的形态和特征及生长规律和组织结构。

  (2)画枝干:“树分四歧”,要有立体感。

  (3)画叶:

  a.单叶:用点的方法,中峰直点,侧峰横点。

  b.夹叶:双勾法。

  4.出示范画、挂图,学生分析范画画法。

  5.看书p4与挂图比较,感受山水画中树的美感。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先在其它纸上画出树的基本形态;

  2.直接画在宣纸上,注意回忆体会老师所讲的基本画法。

  五、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用笔墨的方法;

  2.技法的运用。

  六、作业小结:

  1.讲评,展示作业成果。

  2.收拾工具。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画富有生活情趣的画面,了解中国画的悠久历史。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对中国画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同样内容的中国画和蜡笔画各一张。

  2、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对比欣赏中国画与蜡笔画,初步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知道有国画这种艺术形式。

  教师:请你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认识几种基本的、在幼儿园阶段常用的作画工具。

  (1)认识三种毛笔:提斗、大白云、小勾线笔。

  l在幼儿园阶段,常常用拟人的方法介绍毛笔,如这三种毛笔分别上笔爸爸、笔妈妈和笔宝宝,它们上毛笔一家。

  (2)认识墨汁与国画颜料。

  (3)认识宣纸。

  l可以将宣纸与普通白纸放在一起,引导幼儿通过看、摸、滴水等方法,感受宣纸柔软、易吸水、易破等特性。

  3、幼儿自由探索使用作画工具。

  (1)引导幼儿用于毛笔刷刷自己的胳膊和脸,感受笔头的柔软性。

  (2)用毛笔蘸清水在地板上、宣纸上随意涂鸦,感受毛笔的笔触与宣纸的吸水性。

  (3)做个小实验,将墨汁轻轻地滴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感受墨汁溶于水,以及遇水变淡的特点。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3

  教学方法:

  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具有对常见数木生长、生理特点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

  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5、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第二课时:石的画法

  课 型:

  综合课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对几何形体结构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

  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导入: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石头的画法: 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

  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折带皴: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绘画步骤

  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

  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作业要求

  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

  教学反思:

  在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八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4

  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个方面。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学会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2.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3.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

  4.教具、学具:课本、挂图、毛笔、国画颜料、宣纸、铅笔等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安排学生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出示预习提纲并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有关中国画不同形式的作品、资料、图片等,预习本课内容,做好笔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自然导入展示预习成果

  教师先出示中国画各种形式的图片,然后出示思考题:

  a.这些中国画作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表现的外在形式语言是否一样,为什么?

  b.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出主题:

  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学生可根据课本文字或收集的资料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学生自由讨论,并谈感受或观点。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分析并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累审美经验,并认识和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探求新知

  合作学习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及思考题:

  a.让学生自读课文文字和赏析图片。

  b.中国画的形式美:

  ①概念;

  ②形象美;

  ③笔墨美;

  ④色彩美;

  ⑤章法美;

  c.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中国画的形制有哪些?

  d.看课本、学习建议,及思考讨论。

  让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作指导。

  1.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看内容、赏析图片,看思考题。

  2.教师提示,让学生根据问题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力求帮助学生整理自学思路.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对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3.a.如何评价中国画的形式美感?

  (教师可结合课本图片讲解)

  b.如何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

  c.什么是中国画的'形制?(教师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形制。从不同的形制中,让学生自己得出)

  对于以上疑难问题:

  首先,教师可结合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品评的标准和重要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谢赫的《画品》中)进行讲解和演示,如:

  ①气韵生动──实际指中国画的意境

  ②骨法用笔-----笔墨。“笔为墨骨,墨为笔充

  ③应物象形──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实际指中国画的形式

  ④随类赋彩-----色彩。“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⑤经营位置-----章法。

  ⑥传移模写──实际指中国画的发展

  其次,教师在讲解时可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一步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范例加深同学们对中国画形式美感的理解和把握,如:意境、形神、感性与理性,尤其是中国画如何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作简要分析。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大胆陈述自己的审美体验(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谈自己对形式美感的感受。

  1.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并陈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画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巩固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布置学生创作

  1.按照教材的学习建议,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扇面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分组写出赏析中国画的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构思并进行设计创作。让学生更好的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及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课外延伸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绘画展览活动,学会品评、鉴赏不同绘画作品的价值取向。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趣味性。

  小结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与收获,教师归纳并给予点评:同学们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教师提示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让学生提前预习。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画水墨,彩墨画法的技巧特点,学会欣赏国画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2、学习中国画写意丝瓜的简单画法,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两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大提斗笔)}、调色盘、纸杯、毛毡、A4生宣纸。

  2、教师用具:文房四宝一套、丝瓜范画一张、步骤图一张、吸铁石若干。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瓜果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笔墨技法和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在四年级时已学过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紫藤和螃蟹等种类,今天,老师准备来教同学们用中国画的写意画法画丝瓜。(板书解题:中国画——丝瓜)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

  你们知道丝瓜什么时候成熟吗?(指名回答) (——它是夏季的时候成熟)

  (——炎炎夏日,碧绿碧绿,大大小小的丝瓜吊在浓浓的绿荫里,显得分为美观。丝瓜的'末端一朵朵的小黄花,像天幕上的星星一样分外吸引人。在中国漫长的绘画史上有很多大画家就喜欢画丝瓜,不仅因为它适宜国画的水墨表现 ,而更在于它负载着一片浓浓的田园诗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丝瓜的画法吧!

  2、读画

  丝瓜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田间地头,超市菜场都能看到。今天我们就来 学一学齐白石老先生画的丝瓜 (出示范图)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丝瓜图,看看它们是由那几个部分构成的?(——瓜叶、瓜身、藤蔓、瓜花)。再看看瓜叶有什么特点?瓜身又有什么特征?藤蔓呢?(——瓜花有大有小,有淡、有浓、花有全开的花、半开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没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开的花,菊枝干劲有力地衬托着叶和花)。而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圆圆头的椭圆形组成的。

  ①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齐白石老爷爷的《丝瓜图》的步骤图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画的(——先中锋蘸藤黄点花瓣,再换斗笔侧锋画出瓜叶,未全干时狼毫笔勾出叶脉,长锋笔画藤

  ②写意蔬果的技巧特点

  写意蔬果使用生宣作画。讲究用笔筒练流畅状物形神兼备。其作画程度不像工笔画那样。把色、染步骤分得那么清楚,往往根据绘画艺术效果的需要,综合勾、皴、擦、染、点等手法表现对象。而今天所学的“丝瓜”为小写意画、下面看看老师是如何所画它的!

  3、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丝瓜的花和叶,均需藤蔓撑托,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瓜身,后穿藤蔓。而后添叶,也可先画丝瓜,次画叶,最后穿藤蔓。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藤蔓: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④画丝瓜:先用毛笔饱翠绿色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中锋一笔画出,局部可以补笔。 [画后板书](出示分步步骤图)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蔬果画的最基本的技法特点。

  4、带领学生临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这2丝瓜安排在画纸的适当的位置上。可先用铅笔轻轻的画个大概,以便掌握整体。

  画花:用狼毫小笔蘸浓墨从花心往外画枝:用笔可曲可直,

  要有节奏,不可太光,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叶:用大白云湿毛尖蘸少许的墨在盘中间调几下(可调少许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画叶(这样画出的一笔,就有深有浅,墨色比较活,五笔画叶)

  画瓜身:斗笔蘸翠绿,中锋由上而下顺势画出。

  四、巡回指导

  1、突出重点:详细讲解勾线用笔方法与点染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丝瓜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丝瓜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设计: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又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艺术,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学生从小到大虽然接触和认识过不少的中国画作品。但多数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不够全面和系统,也不知道如何区分,如何审美。所以在本课中,我将从认知开始,再到实践。课程内容按如下设计:

  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三大科: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的内容,学会区分并简要介绍其产生的由来。

  第二部分,展示工笔与写意画,让学生能够区分工笔与写意的技法差别,体会各自的审美取向。

  第三部分,针对工笔花鸟,让学生了解一幅工笔花鸟画是怎样画成的,并了解白描属于整个过程中的哪一步。造型与赋色。

  第四部分,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完成《芍药》图的白描稿,进行绘画技法指导教学。

  第五部分,课堂评价与检验,小结。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明确花鸟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的`特征,了解花鸟画的绘画过程,使学生通过白描花卉画的练习,初步掌握线描的技巧,学习用线描的轻重,力度,起笔收笔,掌握一定的用笔技巧。并通过线描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工笔画鸟画运笔行线的方向、速度和力度,通过白描花鸟的体验,增进对中国画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难点:

  白描花卉 线描的方法、技巧 。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绘画工具(钩线笔,墨汁,熟宣),磁性钉。学生准备以张8开大的熟宣纸,已经画好的铅笔稿(芍药图),钩线笔一支,砚台和墨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荷花实物图和作品〈出水芙蓉图〉,古筝音乐,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古典,典雅的情境中去。

  二 、新课讲授:

  1、中国画的分类

  通过看图,设问,师生互动,来完成本环节,让学生能够基本辨识出山水,人物,花鸟,以及工笔与写意画的区别。

  中国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科目。是从绘画题材来进行分类的。除了以人物,山川景物为题材以外,一切题材都归入花鸟画的范围。包括花卉,鸟雀,走兽,蔬菜水果,草虫,鱼类等一切动植物题材的作品。

  2、花鸟画简介

  缩小教学范围,确立本课的中心,向学生介绍花鸟画的由来以及艺术特征。

  隋唐时期,人物画达到顶峰, 与此同时, 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描绘花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成为花鸟画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画风开始发扬光大,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人文画风形成,成为了写意花鸟画风正式形成的标志。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的标志。 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达到成熟阶段,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教学方法:通过作品对比,教师介绍,学生分析,来了解花鸟画中工笔和写意的区别。

  3、 绘画探索: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与绘画技巧

  以一副作品为例,通过图片直观地向学生揭示工笔画的绘制过程。并进入到本课的重点。

  重点之一:构图时的归纳与取舍非常重要,画画并非将对象完全照搬到纸上,而是要进行艺术处理,把最能表达对象特征的部分画出来。“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7

  教学思路与内容设计:

  写意花鸟画由于其独有的人文性,除了能够带来美的享受之外,还能够托物言志,深受广大人们所喜爱,其笔墨的特点,也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较工笔花鸟来说,它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学习,也能够充分展示笔墨的情趣。

  在课本中,只是节选了一些近代画家的作品,对写意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所以,在本节课内,我将以写意花鸟代表人物为载体,回顾上节课所花鸟画的发展史,并展示花鸟画常见的内容。再分析两幅能够充分体现水墨特性的作品,以作品来展现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特性。另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生动手画荷花,感受水墨的变化与情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2、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常见题材内容。

  3、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感受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4、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体会到花鸟画的人文情怀,并能从画家身上感染到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

  教学重点:

  花鸟画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基本掌握笔墨线面的使用,学会使用泼墨和泼墨来完成写意荷花。

  教学难点:

  营造古典艺术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花鸟画家创作的意图,体会花鸟画的寓意,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文化史料,花鸟画代表作品,画家简介,笔墨,生宣纸张,

  学生准备:生宣纸4尺对开,笔墨,白瓷盘,报纸

  教学过程:

  一、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简介

  教师出示个人花鸟画作品《琵琶》,播放音乐

  以老师作品直接呈现给学生,会给学生更直接的感受,且有一定的亲切感。以此为切入点,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花鸟画的发展,尤其是写意花鸟的形成过程。

  图片展示:徐熙,文同,赵孟頫,(陈白)创新生宣纸作画,徐渭的作品

  【隋唐时期,人物画达到顶峰,与此同时,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描绘花鸟,花鸟画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绘画科目。

  从隋唐五代到北宋中时期,花鸟画均以工笔为主,描绘细腻生动,色彩艳丽,描绘对象广泛,写实性极强,注重对象的“真实性”,成为花鸟画的主流。北宋中期以后,徐派画风开始发扬光大,工笔花鸟开始衰落,以水墨梅竹为标志的人文画风形成,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明代以徐渭为代表的生宣水墨花鸟的出现是中国写意花鸟画风真正确立的标志。到清代,写意花鸟画得到大发展出现了朱耷,石涛,扬州八怪尤其是郑板桥,吴昌硕,达到成熟阶段,近代有齐白石,潘天寿等画家。题材和形式都得到极大的发展。】

  此内容为老师带领学生回顾。

  设计意图:水墨写意花鸟发展过程复杂,课堂上不能够详尽地给学生讲解,只能够将代表人物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重点人物:徐熙,文同,赵孟頫,陈白,徐渭的作品展现给学生看,让其粗略地了解到真正地写意花鸟画是形成于明代,以徐渭为代表。

  二、花鸟画常见题材

  梅、兰、竹、菊,荷,松,鱼虾,禽类(鹰,鹤,鸽子,麻雀,鸡)

  为什么画家钟爱这些题材呢?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渊源?

  学生作答……

  教师归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松—长青树,喻长寿。梅—--象征傲骨。兰---古人指君子品格。竹---比喻刚直不阿、正直、不屈眉折腰。菊---清雅,隐士,不问世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净。这些都是形容人品中的高风亮节,都是好的品格,十分符合文人对道德的追求,所以画家会画这些被人们赋予特殊意义的花鸟。

  三、重点作品赏析和画家简介

  本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水墨写意花鸟画有一定认识,理解中国人文画的特点,理解作品托物言志的特点,感受画家是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民族感情寄托于画里的。对比以往的小写意或工兼写的花鸟画,感受大写意画的豪迈奔放,简练概括,洒脱无拘无束的特点,体验画面不拘于形,追求神韵的意境。

  关于花鸟画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这就构成了意境。)

  徐渭:“青藤画中圣”

  作品欣赏《墨葡萄》

  画家简介:【徐渭,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号名很多)。他是诗人,他是画家,他是书法家,他是军事家,他是戏曲家,他是民间文学家,他是美食家,他是酒徒,他是狂禅居士、他是青藤道士、他是旅行家,他是历史学家,他是精神病,他是杀人犯。明清两代,出现过不少多才多艺的文人。不过象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也颇为难得。他的诗,袁中郎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我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特出的人物之一。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徐渭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感受画家在自然美中表达内心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讨论和分析,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以及作品中所传达出的主观情感。

  【难点】

  体会中国画中的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之美。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幅中国山水画和一幅西方风景油画对比欣赏,体会不同。结合资料卡介绍相关中国画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环节二:新课讲授,探究新知

  1.认识中国画

  课件展示多幅国画作品,并提问:结合相关资料,谈谈对于中国画的理解?学生总结回答:中国画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精神文明创造结晶之一。画家有着自己特有的观察、感受、认识、体验和评价客观世界以及表现自己主观思想感情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他们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绢、砚等工具材料,有着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艺术创作理念、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体系。

  2.形神兼备

  结合画面,理解一下“形、神”分别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这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古籍中有“存形莫善于画”的说法,又有“形具而神生”之说,因此自东晋顾恺之以后,“以形写神”或者“形神兼备”便一直作为重要的指导理论应用于人物画领域,之后又逐渐扩大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领域。

  3.气韵生动

  出示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以同桌俩人为一小组,讨论画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凸显人物性格特征的,使画面具有生命力?师生共同讨论得出:遵循绘画的最高标准“气韵生动”的绘画理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作品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画里有音乐的韵律。

  环节三:总结归纳,体会气韵

  提问:如何理解绘画中体现的气韵生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得出:南齐谢赫进一步发展了“形神兼备”理论,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气韵原是品藻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所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时的用语。

  在绘画中“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到后来,气韵的概念渐渐涵容更多的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合的艺术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能够表现物我为一的生动气韵,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环节四:学生实践,自主欣赏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5分钟时间,结合今天所学,赏析顾恺之《洛神赋》,教师巡视指导,给予意见。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人,对中国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画面以长卷的形式,非常出色地表现出一种现实世界所不可能有的综合审美意象和神话意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画面充满浪漫色彩,天上是风神屏翳在“收风”,水面是水神川后在“静波”水中文鱼戏水,空中水禽飞翔。洛神云髻高耸,衣袂飘飘,手执羽扇,凌波而行。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潺潺,青松黄菊,垂柳芙蓉,构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视听参照,闭眼联想,然后互相交谈,感悟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2.课后了解本节课后续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探讨。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9

  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笔、墨、纸、砚、调色盒以及范图和示范用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画螃蟹和金鱼的方法和步骤。

  2.使学生热爱中国画,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 教师一边讲螃蟹的结构,一边示范。螃蟹的头胸甲圆而带方。前阔后窄。用笔蘸浓墨点出,由三大点组成,用笔要聚在一起,不能分散。蟹性横强,用浓墨点钳柄,八条腿须用直线来表现它的坚实,钳、爪要画的锐利,最后用浓墨点眼。

  四、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一只螃蟹。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螃蟹。

  五、 小结:

  作业做完后,教师可以总结学生作业上的得失,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作一定的要求。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是否齐全、摆放有序,安定学生情绪。

  二、 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金鱼(中国画)。

  1.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和笔墨特点。

  2. 教师一边讲金鱼的结构,一边示范

  大红三角形画头,宽笔淡墨画鱼背。

  鱼鳃鱼腹用线勾,四笔画出金鱼尾。

  淡墨勾出大圆眼,重墨点睛再勾嘴。

  3、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临摹范图画几条金鱼

  辅导要点:

  1.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作画过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及时纠正。

  2.强调整体的描绘,用笔用墨一定要肯定、大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可爱的金鱼

  三、 课后小结:

  作业做完后,展示好作业。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的:

  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

  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

  (二)作业要求:

  1.第一课时:学习用勾、皴、点、染法画山石,完成近景远景山峰的练习。

  2.第二课时根据构思酝酿好构图,先画后着色处理,完成一幅山水画作业。

  (三)课业类别

  绘画基础课(写意山水)

  (四)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

  2.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五)用具准备:

  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

  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水

  三.讲授新课:

  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

  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

  3.技法讲解:

  (1)勾:

  (2)皴:边演示边讲解(放录像小结)

  (3)擦:

  (4)点:

  (5)染:

  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

  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

  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六.课堂小结:

  1.作业展示,讲评。

  2.收拾用具,注意卫生保洁。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1

  活动过程:

  1、能大胆尝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了解水与墨的相互关系。

  2、在体验、探索、欣赏中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水墨画作品;大师的'水墨画作品一幅;

  2、水墨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抹布、洗笔桶、宣纸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引出主题

  1、出示两幅幼儿作品,对比:“这两幅画在墨的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杯水,请你让水和墨一起做做游戏,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尝试、探究。

  3、交流,小结。

  三、欣赏水墨

  出示大师的画,讨论:画上画了什么?墨的颜色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表现水墨

  1、交代要求:请你运用我们刚才调好的不同浓淡的墨去画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

  2、幼儿作画。

  3、展示作品,同伴间互相交流。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中国画--山水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中国画--山水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

  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中国画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画法,能够用中国画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和实践练习,学会中国画梅花的绘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体会中国传统绘画所蕴含的情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画梅花的画法。

  难点:体会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朗诵王冕的《墨梅》,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为主题?(梅花)

  2.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怎样的精神?(傲骨独放的坚强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中国画中梅花形象是多见的题材,梅花多为文人志向的载体在诗歌绘画中多作表达,是中国艺术载体中的重要表现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备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国画中梅花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操志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画的梅花。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师展示清代吴昌硕的《寻梅》,提出问题:

  (1)《寻梅》作品中的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傲寒独放、坚韧不拔)

  (2)作品和现实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无色)

  (3)画面由创作要素组成?(诗书画印)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梅花拥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吴昌硕先生以其特有的笔力遒劲表现更加彰显梅花的傲骨,画面结合诗书画印的创作要素,更加体现了作品的文人情怀。

  2.分析创作技法

  教师展示作品《寻梅》以及点画和勾花法创作的梅花,提出问题: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几部分组成?(枝干、花朵)

  (2)在进行枝干创作时需要注意哪些变化?(用笔急徐的变化和墨色浓淡来表现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创作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点画法)

  (4)作品是怎样表现出花朵不同变化的?(表现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态)

  学生回答,教师启发引导:我们在进行梅花创作时有点画和勾花两种最基本的画法,分别表现梅花不同的姿态,但是两种画法的共同特点是在创作时构图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笔墨有浓淡、粗细之分;这样才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谐。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分别示范讲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点画及勾花画法:

  1.枝干:中锋写枝(用笔急徐变化,墨色干湿浓淡结合);

  2.点画法:侧锋点画梅花花朵的正侧,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锋画花瓣、花蕊(注意表现花朵的不同姿态)。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请同学绘制一幅中国画梅花作品,可以选点画或者勾画任意一种表现方式。

  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用笔的中锋侧锋、用墨的浓淡干湿、花朵的聚散、提款压印等。

  3.完成作品后举办“傲骨寻梅”中国画梅花画展,请学生自愿展示并介绍自己作品的内涵寓意、笔墨色的应用方法。

  4.其他同学从画面的布局、表现方法、用笔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点评。

  (如《无处可寻》:画面简洁生动,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画法绘制、枝干遒劲花朵聚散有序。)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收获,并进行情感升华:传统文化发新芽,梅花是我国传统花鸟绘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当我们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时会发现画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独放的野梅,而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而为之奋斗的“你我他”。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一门高级艺术。

  2.课后请学生向家人介绍自己的作品。

  四、板书设计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4

  活动过程:

  1、能大胆尝试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了解水与墨的相互关系。

  2、在体验、探索、欣赏中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美感。

  活动准备:

  1、两幅幼儿水墨画作品;大师的水墨画作品一幅;

  2、水墨画常规用具(毛笔、墨汁、抹布、洗笔桶、宣纸等);

  3、一次性水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比较,引出主题

  1、出示两幅幼儿作品,对比:“这两幅画在墨的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二、探究水墨

  1、交代要求: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很多杯水,请你让水和墨一起做做游戏,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尝试、探究。

  3、交流,小结。

  三、欣赏水墨

  出示大师的画,讨论:画上画了什么?墨的.颜色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四、表现水墨

  1、交代要求:请你运用我们刚才调好的不同浓淡的墨去画画自己最想画的东西。

  2、幼儿作画。

  3、展示作品,同伴间互相交流。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

  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学习: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小结: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中国花鸟的历史

  2、技法特点: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6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会的多种发型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2、尝试用中锋、侧锋的方法表现的发型,感受线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充分想象,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过各种发型图,能画出的头部特征。

  2、各种图片,染色发型范例,各种线条标记图。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巩固了解的外形特征。

  (I)教师: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的头大大的,上面长着密密长长的鬃毛,鼻子像一个三角形,脸E有两个大大的腮帮子,上面有很多点点,长出细细长长的胡须。

  2、师幼共同探索发型的画法。

  (1)探索单层发型的画法。

  教师:今天想来理发,请你们帮它想一想,给它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呢?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线条标记图)

  教师:这些发型是怎么画出来的?

  (2)探索染色发型的两法。

  教师出示范例:我这儿还有一种发型,你们看看和这些有什么不一样?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试试。

  3、激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用彩最大胆创作。

  教师:你准备给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呢?染什么颜色的.头发?

  4、集体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从发型和颜色来评价。

  教师: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发型?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哪种发型?为什么?

  【评析】

  这种动物,不是孩子们能经常见到的,因此他们在表现公狮头部茂密的毛发时容易忽视下巴部分。通过事先欣赏动画片《王》中的片段或欣赏图片,能够帮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头部的毛发长向、生活环境等。在幼儿掌握了的头部特征后,就能比较容易添画细节、丰富画面的内容、协调画面的结构比例了。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7

  活动目的:

  1、知道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学习使用毛笔、墨汁等画葡萄,体验画水墨画的乐趣。

  2、能大胆地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欣赏国画(葡萄)PPT、范例、宣纸、毛笔、墨汁、国画颜料、报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这些画是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2、引导幼儿分析国画绘画过程中的运笔和颜料的使用

  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浓淡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使用毛笔,知道作画过程中侧锋、中锋的运用。

  运笔过程中的留白好,那现在介绍一下我们画国画的工具:笔墨纸砚(多媒体展示图片)

  a)毛笔:狼毫、羊毫、兼毫;那么大家知道毛笔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吗?(留给小朋友讨论)没错,大家都很聪明,毛笔是由动物身上的毛和竹子做成的,狼毫毛笔是用狼身上的毛做的,羊毫毛笔是用羊身上的毛做成的,那么兼毫毛笔就是用两种不同动物的毛做成的。(多媒体展示图片)每种毛笔都有家人,他们分别是大毛笔爸爸,中毛笔妈妈,还有小毛笔宝宝。他们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一起完成国画作品。大毛笔爸爸是负责画大竹子还有大荷叶,中毛笔妈妈负责画树枝还有叶子,而小毛笔宝宝是画小果子和写名字的,他们分工明确。

  b)墨:墨条,墨汁;(多媒体展示图片)而我们现在一般都使用墨汁,因为他比较方便。

  c)宣纸:生宣、熟宣;(多媒体展示图片)大家来猜猜为什么这个宣纸会有生和熟?(小朋友讨论)那是因为宣纸就像大家吃的食物,本来食物是生的,但是爸爸妈妈把食物拿去煮之后就变熟了,宣纸也是一样的,本来宣纸是生宣,但是工人叔叔把宣纸拿去加工之后他就变熟了。现在让我来教大家简单区分生宣和熟宣的方法吧!手指蘸一点点清水去触纸面,如果小水珠立即散开变成一个大圆的就是生宣、如果小水珠安安静静的没变化的就是熟宣。大家都学会了吗?

  3、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作画兴趣。

  1、春天到了葡萄发出了嫩嫩的牙,小蜗牛的费了很大的劲爬上葡萄架想要看看美丽葡萄宝宝了,可是葡萄还没结果,小蜗牛那么慢,爬了很长时间才爬上去的。小朋友能不能帮助小蜗牛,让它看到可爱的葡萄宝宝呢?今天请大家来用毛笔画一串串的葡萄,让我们的葡萄园地变得美丽,帮小蜗牛完成心愿好不好?

  2、讲解演示,引导幼儿学画葡萄。

  提问:

  (1)葡萄是什么形状?葡萄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葡萄是椭圆形的,叶子有点像手掌。)

  (2)画葡萄时,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幼儿先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饮料的?先画叶子,在画葡萄,最后画葡萄的藤子。)

  提问:

  (1)水多会怎样?如果水少了会怎样?(水多颜色淡一点,水少颜色浓一点。)

  (2)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最后画藤和叶脉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画叶子的时候用毛笔的笔腹,画画藤和叶脉的时候用毛笔的笔尖画。)

  三、多媒体展示葡萄画法步骤并讲解。

  用侧锋左一笔右一笔勾出圆圆的葡萄,中间留一点小小的白,这个是高光。接着重复刚刚的.动作,将葡萄一个接着一个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倒挂的大三角形,这样子葡萄宝宝的样子就出现了,现在葡萄宝宝还没画头发呢!我们把中毛笔妈妈笔吸满水,蘸一点点墨水,调出淡墨,然后笔尖蘸一点点浓墨,侧锋用笔左边一笔中间一笔右边一笔,画出葡萄的叶子,重复刚刚的动作画多几片叶子,最后用洗干净的小毛笔宝宝,挤干水沾上浓墨,勾出葡萄小姐的小尾巴,她的尾巴卷卷地,绕几个小圈,看!是不是很有趣?蜗牛宝宝终于看到葡萄宝宝了,它高兴的大声对小朋友说,谢谢你们聪明的孩子们。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方法。

  2、提醒幼儿用墨汁时要注意墨汁不能从笔尖滴落下来,这样作画时就不会有滴墨现象。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有布局及绘画的先后顺序。

  五、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作品。

  看我们的小画家们画的真棒!(让小朋友们对大家的作品进行互评,引导他们说出对方的优点,进行相互学习)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的:

  加强对画工具材料的了解,学习运用画的基本技法画小果子。

  重点难点:

  重点:小果子的画法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宣纸、墨汁、国画颜料、水、调色盆等。

  教学过程:

  一、课件欣觉激趣,出示课题

  1、欣赏本校学生作品,教师点评,增强学生学好画的信心。

  2、欣赏画家作品,简单介绍画的历史。

  3、欣赏教师的画作品《小果子》

  二、讲授演示作画方法

  1、复习画的用笔用墨方法

  2、进一步欣赏国画《小果子》

  3、教师讲解演示画法,用儿歌概括步骤

  先用曙红清水拌

  笔尖颜料稍浓蘸

  中锋两笔成果子

  浓墨点脐再勾柄

  4、演示添画篮子或小盆子的方法。

  5、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毛笔上含水、含色、含墨的多少,用笔的快慢轻重,果子的正、侧、倒竖等基本姿态都要一一领会,并加以应用。

  6、思考:画家爷爷为什么这样摆放小果子?请学生分析其构图的妙处。

  三、学生创作,展示作业

  1、播放音乐,营造气氛

  2、勉励学生大胆下笔放手作画。

  3、把好的作业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 19

  设计思路: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艺术教育的目标是: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毛笔作画,了解一些关于毛笔和国画的基础知识。

  2.引导幼儿体会国画的作画过程,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国画教材。

  2.毛笔、宣纸、墨、毡。

  3.颜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话题,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你喜欢画画吗?你以前是用铅笔或者蜡笔画画的,是吗?见过大人用毛笔画画的吗?在哪里见过呢?他们在画什么?你喜欢他们用毛笔画出来的画吗?

  2.介绍毛笔和国画。

  老师:其实毛笔用起来是很简单的。(示范)只要用它蘸着墨汁,就可以在纸上随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用毛笔画出来的画就是国画。

  3.为幼儿演示作画过程。

  4.帮助幼儿操作毛笔作画。

  5.引导幼儿画蜡嘴鸟。

  6.借助作品的经验,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小结:

  1.反思自己教学任务的选取及教学过程

  在正式教小朋友画国画前,我了解到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班时学过美术,这说明她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我把“请”她画国画的要求提前告诉她,她很高兴,很愿意学国画。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发现小朋友起初并不对我规定好的任务(画蜡嘴鸟)感兴趣,而是想起自己以前画过的绿叶。因此我顺势先教她画树叶,让她熟悉毛笔作画的过程。接着,我才教给她蜡嘴鸟的画法,并陪她一起画,她很快便学会了。

  2.对幼儿表现的评价

  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儿童。

  幼儿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

  3.对教学过程的改进

  在教给幼儿设定好的教学任务时,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比如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之前并没有使用过毛笔,这样直接实施教学,幼儿可能无法接受。但是当幼儿先试着画自己喜欢的内容(例如本次教学活动中的绿叶)时,他们可能已经开始向老师的教学任务靠近。

  教师不仅要不断提供促进幼儿成长的机会,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能为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点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

  另外,对于老师选定的任务和幼儿的兴趣所在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适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使之平衡。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04-16

中国国画教学设计(12篇)04-16

《认识中国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04-14

中国画教学反思04-08

中国画教学反思9篇04-16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彩色的树林04-02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彩色的海洋04-02

中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好吃的樱桃04-06

大班中国画教案蜗牛慢慢爬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