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6 12:21:1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中的内容,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第二课时研究的是一杯水热水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变凉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学道理。本节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学生,学生应该都会说得出来,学生也应该对热水变凉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但平时没有真正的去观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尽量研究学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3、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

  教学准备:

  温度计,塑料杯,方座支架,记录单,电子秒表,热水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设置情境,教师在上课铃声响之前喝一口水。

  提问:有没有同学想要喝水呢?

  2、(教师给学生倒一杯热水)

  谈话:老师请你喝这一杯水吧?

  为什么这杯水不能喝呢?怎样才能喝到这一杯水呢?

  3、谈话:我们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就会变成凉水,也就是说:热水的温度会下降。(板书:热水降温)

  【设计意图】

  本课的导入我希望能够尽量随意一点,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点,与学生的生活更近一点,让学生感觉到就好像在聊天一样。科学探究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二、揭示探究内容,作出猜测。

  1、师:那么,热水降温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2、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1)温度会一点一点下降(即温度会均匀下降)

  (2)温度下降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即温度下降没有规律)

  (3)温度下降会先快后慢

  (4)温度下降会先慢后快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学生的四种猜想。)

  3、师:热水变凉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水降温的奥秘。

  【设计意图】

  预测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揭示了探究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其作出猜测,可以让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内容作一定的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预判能力。

  三、探究热水降温的规律。

  1、师: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做实验)实验应该怎样来做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学生汇报。回答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补充,通过交流,明确试验步骤:

  A:准备一杯热水。

  B:将温度计放入水中。

  C:每隔一定的时间观察水温,并记录下来。

  3、提问:同学们需要哪些材料呢?

  指名学生回答,通过交流,明确:需要一杯热水,温度计,秒表,记录单、方座支架。

  4、师:在实验之前,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讨论,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明确注意事项:

  A:在测量时温度计始终不能从水中取出来。

  B:在测量时小组里面要注意分工合作。

  C:记录时间、观察度数一定要非常准确。

  D: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热水烫伤。.

  5、分发实验材料,学生分小组开展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面对这样一个研究内容,学生们会显得非常兴奋,会想要迫不及待地开展实验。省教研员卢新祁老师说过:科学课要安静一点,再安静一点。因为过于兴奋往往是科学探究的“敌人”,科学探究更加需要冷静观察和思考。在此,我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让他们思考:你准备怎样探究?分哪几个步骤?需要哪些材料?探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了解探究方案,明确方法,最后才开展探究实验,这样就能够保证探究活动更加合理,更加有效。

  四、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提问:哪一组同学愿意上台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吗?

  指名一到三组学生代表上台汇报实验数据。

  2、提问:其他小组有不一样的情况吗?

  3、提问:现在,同学们觉得在热水降温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呢?

  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为了更好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数据绘制成一张曲线图,看老师首先来画一下。

  教师示范,绘制曲线图。

  4、学生分小组绘制曲线图,并粘贴到黑板上,教师巡视指导。

  5、师:从曲线图当中,你们觉得热水降温有什么规律?

  指名学生回答,可请其他同学补充,明确:热水降温的时候,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设计意图】

  学生们很喜欢科学课,因为可以做很多实验,但其实,实验后的分析和思考更加重要。科学探究要动手,但更加要动脑。如果没有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而只有热热闹闹的探究活动,这样的科学课是不全面的。在此,我提供了两种方法:统计表和曲线图,让学生仔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形成最后的结论。

  五、课堂小结,拓展研究。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课内交流: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科学;我们研究了热水变凉的现象,发现热水变凉是有规律的;我们的猜想需要数据来验证它们的准确性。

  2、谈话:刚才老师给一位同学到了一杯水,他不敢喝,那么现在这杯水能不能喝了?(可以喝了)

  (请一位同学喝这一杯水)

  3、提问:这杯水的温度是否还会下降呢?水温到最后到底会下降到多少度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猜测。

  师: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下一次我们再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他们已经从日常从不注意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科学道理。但最后我又抛出了这一个问题:热水的温度到最后会变成多少度?学生的兴趣马上又被激发出来了,这样就为下次的探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科学。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语言项目为Can I have some ...,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课文对话是通过一张菜单而展开的。单词rice, fish, beef, noodles在本册前面学字母书写时已经出现过,要求学生在能听说的基础上对单词进行认读。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适合四年级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食物、饮料的单词: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以及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喜好(I like....)本节课重在让学生主动思维,积极参与,大胆尝试,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从说单词到说句子并过渡到说段,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一个个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

  教学目标

  1.识知目标: 能读,写,说: rice, noodles, fish, beef, soup, vegetable.

  2.知识目标:掌握句型:Can I have some …,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ave some …,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

  单词: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读单词vegetable。,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

  一、引言导趣,激发情感

  孩子们,第六单元的那一个个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故事拨动了我们爱的心弦,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是谁献出了骨髓,挽救了他的生命?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有谁给他关心与安慰?)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感人的画面。

  二、看图想象,激活画面

  1、指导看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人?

  师: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胜似亲人)

  2、理解题目

  师:“胜”的意思是……(胜于、超过)“胜似亲人”就是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3、理解图意

  (1)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正在干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老奶奶正搂抱、抚摸着小姑娘)

  (2)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请仔细观察画面,好好想一想?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她。)

  (3)事情可能发生在什么时候?(可能,也可能……)

  (4)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洗衣过程

  (课件出示:想一想,小姑娘是怎样帮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4、指名反馈

  (师相机追问:小姑娘一拿起衣服就洗吗?小姑娘正在洗着衣服,我们又仿佛可以听见传来……(声音);我们又仿佛可以看见小姑娘脸上……;同时,小姑娘洗衣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提出要求,试写片段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想得很具体。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让每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在这里一一交流,那么赶紧把它写下来吧,下面请拿出作文草稿,写一写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的过程,当然,在写之前,请先看看屏幕上的写作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①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写清楚。

  ②选用“词句宝库”里的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声音和心理活动等写具体。

  词句宝库:

  动作描写: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捶打 刷 漂拧

  声音描写:哗哗哗嚓嚓嚓唰唰唰

  心理活动:呀,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

  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纪轻,有的是力气。

  细节描写: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

  溪水溅湿了小姑娘的布鞋

  师:看清楚了,那就赶快动笔吧,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6、试写片段讲评

  A、出示一生作品

  师:赶快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写了些什么!(投影展示)

  (师引导学生注意起因、经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有没有写清楚。)

  生评,提修改建议,师评。

  B、展示另一生作品

  师:再来看一看这位同学的成果!(投影展示)

  生评,师评,共同修改。

  7、过渡

  师:当小姑娘洗好衣服,回到院中将满满一篓衣服被单晾好时,老奶奶回来了,老奶奶见到眼前的这一切又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

  请你再次看图搂抱情景

  8、你能否用上词句宝库里的好词好句,把接下来发生的事说具体呢?

  动作描写:

  小姑娘:晾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

  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

  搂在怀里轻轻地抚摸着爱抚地拍拍

  满是皱纹的脸紧紧地贴着小姑娘的白嫩红润的脸蛋。

  神态描写: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

  小姑娘的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老奶奶:眼角有些湿润了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语言描写:

  小姑娘:您说哪里去了,帮您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以后,我还要

  帮您做更多的事呢!

  老奶奶: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

  女儿还亲哪!我该怎么谢你呢?

  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图前想象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指名反馈。

  师: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指名反馈。

  师:嗯,小姑娘对于老奶奶来说,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老师觉得可以把这些内容放在我们习作的最前面,也就是刚刚写的片段的前面,作为故事的起因。板书: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图后想象

  师:是的,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指名反馈。

  师:说的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习作的后面,作为故事的结尾。

  板书:结尾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点睛之笔供你选: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

  这可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多少令人感动的一幕呀!

  多么感人,多么美好的画面呀!

  板书:点明中心。

  3、取题

  师:这么感人的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胜似亲人”来做题目,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取什么题目?(《感恩》《亲如一家》)

  四、整合结构,开始习作

  1、师:现在,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写这个故事的完整结构:

  作文提纲:

  1、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

  2、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情节写具体)

  洗衣过程 搂抱情景

  3、结尾,点明中心。

  2、师:根据以上的写作提纲,老师让你们回去把这篇故事完成好,有信心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的教材从内容看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科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有的是综合单元也有专门的单元,大多数还是一个整合的单元,如《冷与热》单元就是一个整合性强的单元。从探究过程技能看其中第一次出现了假设和搜集证据的单元。

  本册教材将继续以活动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教学,共分5个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和分类》。在教材中,呈现了大量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知识概念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升华,价值观的取向等全部融入在活动中。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二单元《冷和热》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进行探究,让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感受身边的科学,品尝成功的喜悦,发现科学的真谛。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是以声音这种物理现象是一种能的表现形式为主题,引领学生对声音展开研究,涉及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乐音与噪音。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饮食状况和社会的食品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衡量自己的营养行为,去思考吃什么和怎么吃,用吃的学问指导自己健康饮食,注意消化器官的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科学排序作为整理证据(资料、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和所有其他过程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单元一样,第一课注重在学生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基础上来认识排序,通过观察、动手与合作,初步学习同时给多个物体的两个或多个特征排序,并得到初步的然而是专项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2、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4、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5、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四、教学思路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作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而“用教材教”则是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教案,走近学生,蹲下去倾听学生,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的好坏不是看教案写得怎么样,而是看课上具体的细节,只有从细节当中才会看出教者是不是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是不是真正地实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3、把握活动的取舍,深入进行探究

  翻开科学教材,发现里面每一课的活动都挺多,如果每一节课都要把教材上的活动都加以实施,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教材里的活动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教学的思路,有的甚至是两三个活动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不要求每个活动都做,在实际教学中要具体对待,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倒不如抓住一个重点活动做深、做透。

  4、课内外结合,把课后研究落实到实处

  课堂一开始往往是提出好多问题,然后师生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研究,至于其它的,往往都是“课后研究研究”,至于真正地研究了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课后研究看得和课上一样重要,因为那是学生更加自主的表现,更是他们能力发展,良好科学品质形成的大好时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课后研究的兴趣,关注他们课后研究的状况,提供及时的帮助,定期开展一些交流研讨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并同学生的评价挂钩,真正地把课后研究落到实处。

  5、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欣赏自然界中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态,体会听力障碍者的困难,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等。

  五、教学进度(略)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6

  活动背景:

  俗话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双眼看世界,围绕“眼睛”的有关知识,班级开展了《奇妙的双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视觉错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地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机地将探究性活动和实效性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双眼视觉原理和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受揭示视觉错觉的奥秘。

  3、认识到“定性思维”不一定正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生活中的视错觉,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渗透全面辨证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观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错觉图形的奥秘。

  难点:自主设计错觉图形。

  实施方案: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要开展好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彩笔。

  适用年级:四年级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玩游戏“五彩缤纷”

  上课之前,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五彩缤纷”,请看大屏幕:看着列表,说出颜色,而不是字。谁想做第一个小勇士?(你最先举手,机会送给你)

  现在其他的同学就是小评委啦,只要他出错了,游戏就结束了,听清楚了吗?

  那就开始吧!(横着说)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呢,你们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充满奥秘的奇妙旅程就要开始了。

  (一)、激趣导入

  1、活动一:“眼花缭乱”

  师:看着同学们的小眼睛瞪着这么闪亮,杨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啦!来,让我们一起进入“眼花缭乱”这个小游戏中。睁大你们的双眼,可不要眨眼睛哟!

  小球在哪个椰子壳里?恩,咱们同学的眼力还真不错!

  看同学们玩的这么高兴,再来一轮,要不要?杨老师真是佩服大家的眼力!

  玩了这个游戏,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这个游戏很有趣。

  生:这个游戏需要我们盯住小球看。

  生:一眨眼睛,小球就不见了。

  师:对,这个游戏确实需要眼睛专注地看。

  师:但是,盯住事物专注地看,就一定能看清楚事物的真相吗?

  2、看视频:《爬坡的小球》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小球向上爬坡的神奇现象都十分感兴趣,不时发出“咦”“啊”“嗯”“真奇怪”的声音。】

  师:看来,咱们同学都非常有想法!接下来,杨老师要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爬坡的小球》。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不能说说你们的猜想?

  师:1、恩,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你很会思考,我欣赏你的思考能力。

  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我真佩服你。

  师:同学们的猜想都非常有创造性,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小球从低处往高处运动,杨老师告诉你,这几个小球呀,可没借助任何外力!对呀,这就违反了那个被苹果砸到脑袋的大科学家——牛顿的地心引力的原理,事实上到底是怎样的呢?

  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就一点一点的来探究我们这双奇妙的双眼。

  (二)、探索研究

  1、活动二:“笔尖对对碰”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实验的名字叫做“笔尖对对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默读实验要求。(一定要认真读,老师相信四年级的学生一定能读懂实验要求)。

  杨老师想提醒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数一数你实验了几次,笔尖碰在一起几次?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生游戏过程中,师再次强调游戏要求。】

  好,同学们,停下来吧!我来采访采访咱们同学!

  这位同学,刚刚你试了几次?笔尖碰在一起几次?闭上一只眼睛,笔尖相碰容易吗?那你能把你的实验结果完整的说出来吗?

  谁还能像刚才这位同学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完整的说出来?好,这位女生!

  生:游戏5次,笔尖相碰1次,闭上一只眼,笔尖相碰不容易。

  生:游戏4次,笔尖相碰1次,闭上一只眼,笔尖相碰不容易。

  师:看来闭上一只眼睛,笔尖相碰啊,不容易!那怎样能让游戏变得容易呢?

  生:睁开双眼做一做,不就行了吗?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那大家睁开双眼试一试吧!

  师:看来这一次,同学们轻而易举的就将笔尖碰到一起了!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两只眼睛比一只眼睛判断物体要准确些。

  师:说的不错!让我们听听小博士是怎样说的。

  学生小博士:人的眼睛可以接收和传递大量的信息,一只眼睛看到的是一张二维的照片,两只眼睛就更神奇了,它可以使你判明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和前后远近的关系,形成立体视觉。

  师:原来,双眼看到的事物比单眼看到事物要准确,要真实,要清楚,……不过有时我们看到的事物真的眼见为实吗?

  2、活动三:出示视觉错觉图片分析。

  师:现在,就请睁大你福尔摩斯般的双眼看看下面的图片。

  出示视觉错觉图片分析。

  (1)图1:中间的两条竖线,谁更长些?

  师:仔细观察图中的两条竖线,第一眼看上去,哪一条长些?

  生:右边的那条线段长些。

  师:我们可要用事实说话,请大家拿出这张纸,用你的直尺量一量吧!

  【孩子们很认真的在测量两条线段,“一样长”“一样长”的声音此起彼伏。】

  恩,看来啊,什么事,我们都要亲手试一试才知道!我们接着往下看!

  (2)图2:中间两个橙色圆,哪个大些?

  师:仔细观察图中的两个橙色圆,第一眼看上去,哪个圆大?

  生:右边的那个圆大些。

  师:事实是这样的吗?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候。

  生:咦!一样大!

  生:一样大!真的一样大!真有趣!

  师:是啊,这两幅图可真有意思!是什么让本来一样的两个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呢?谁来说说第一幅图。

  (你是不是想说,第一条线段的箭头是往里收缩的,这样他就显得短一些;第二条线段的箭头是向外拉伸的,这样他就显得长一些。)

  你说的很详细,请坐。

  生:那第二幅图呢,谁想来说一说?

  (第一个圆和周围的小圆相比较,他就显得大一些,第二个圆和周围的大圆相比较,他就显得小一些)

  同学们,你们说的真好!其实,这是一种视觉错觉现象。(板书:视觉错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秘“视觉错觉”。那什么是视觉错觉呢?

  我们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视错觉——就是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生活经验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师:视觉错觉,让我们看物体的长短、大小、弯直……都产生了变化,造成视觉错觉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将刚才看到的两幅图片定义为“参照物干扰”所造成的视觉错觉。

  3、揭秘视频《爬坡的小球》

  师:其实,我们刚刚看的'视频《爬坡的小球》也是一种视觉错觉,那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揭秘的时刻到啦!请同学们看。

  播放视频。

  多神奇啊,只要换一个角度,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就像一位哲人所说的,我们肉眼看到的世界不一定是真实的世界。这爬坡的小球,就是在特定视角下看到的视角错觉。

  板书:特定视角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造成视觉错觉的原因有参照物干扰和特定视角,那现在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啦!(一屏练习)

  (哎呀,咱们同学太棒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会活学活用了)

  4、活动四:观察实践体验视觉错觉

  造成视觉错觉的现象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同学们看,这些图片是受什么因素干扰而造成的视觉错觉呢?

  (有点难度吧,没关系。这个是空间透视干扰所造成的视觉错觉)

  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片,这是母狼卢帕的两个儿子雷克斯和费多,看了他们俩,你有什么想说的,他们俩一样吗?哪不一样?

  事实上啊,他们俩可是双胞胎呢,去掉背景色,你看,……是啊,他们俩是一样的!

  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视觉错觉呢?你来说说……

  恩,我们把这一种定义为“色彩干扰”

  板书:空间透视干扰色彩干扰……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了造成视觉错觉的原因有(指黑板),其实,造成视觉错觉的原因还有很多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去研究。

  (三)、创意实践

  活动五:《错觉创意空间》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创作空间吧!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上面有两组一样的图片,你能不能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让这两幅图片看起来不一样呢?

  在你创作之前,杨老师要提两个小要求:

  错觉创意设计要求:

  1、使画面上的相同事物呈现错觉效果。

  2、有创意、速度快,画面美观。

  这张纸就藏在你的信封里,赶紧开始创作吧!(强调,让你的作品明显一些)

  好,同学们,停下来吧!咱们来展示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好,这位同学,请你上来为我们讲解一下,告诉我们,你画的什么,运用了什么干扰因素,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评价:你真是一个有创意的孩子;你的表述非常的清楚;你的作品太有意思啦!

  谁还想上来展示展示你的作品?

  你的作品太有意思啦!我们大家都被你的作品吸引住了,逗得哈哈大笑

  ……

  师:同学们,你喜欢哪幅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你是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很会赞美别人,我很欣赏你。

  小结: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在你们的脑海中埋藏着无限的宝藏,因为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我们的创作就到此为止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创造出更精彩的作品!

  (四)、小结拓展

  1、师总结:同学们,视觉错觉可以给我们带来精美的视觉享受,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将视觉错觉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你们看……这是惊险刺激的立体电影,视觉冲击的广告……震惊吧,好玩吧……这些啊,都是利用视觉错觉的原理制作的。

  当然,视觉错觉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例如在交通运输中,如果驾驶员精力不集中,造成错觉,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所以,我们要防止因错觉而造成认识上的错误,更好地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说到这里,杨老师想到一首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事物真面目,只缘奇妙在其中。”

  同学们,

  奇妙的眼睛还有许多的奥秘,例如主眼、视觉盲点等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探究。

  板书:

  奇妙的双眼

  ——视觉错觉

  参照物干扰

  特定视角

  空间透视

  色彩干扰

  ……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4、积累对联。

  5、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2、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2、积累对联。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重难点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课件出示)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例如,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

  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课件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静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向

  1、读《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要求:(课件出示)

  2、根据要求,按什么顺序介绍最好?重点是什么?

  (1)介绍是什么。

  (2)怎样介绍。重点: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3)怎样形成的。

  (4)自己的感受。

  3、组织小组内交流。巡回指导,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1)学生个人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把重点内容自己小声练说。(2)组内轮流叙述,相互补充、指点,推荐最好的。

  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指名试说,教师点评。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然后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如,景物的特点说清楚了没有?说的内容是否给大家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1)根据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试说(2)提出问题或补充。

  四、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五、作业:(课件出示)

  把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亲朋分享。板书设计

  讲清奇特之处

  口语交际

  说明怎样形成有序、抓奇特之处、具体形象

  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顺序、抓特点观察景物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

  我们学习了这一组课文,《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课件出示:课题)

  二、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

  2、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公园(校园的)一角。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日出、月色、都市夜景。

  三、例文赏析(课件出示)

  四、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1、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2、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3、要写好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课件出示)。

  五、学生作文,把自己想好的内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突出景观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五、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

  六、作业:(课件出示)

  课外修改习作,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板书设计

  用方位、时间等顺序仔细观察

  自然景观

  描述的'“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准确、形象的语言逼真的描摹多种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作文讲评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难点: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课件出示)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⑴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

  ⑵积累对联。

  ⑶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教学时间: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课件出示)“日积月累”。

  1、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课件出示)自由读,指名读。

  2、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3、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4、背诵诗句。

  5、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6、抄写诗句。

  7、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⑴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

  ⑵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⑶师生小结。⑷再读。

  2、练习:

  ⑴生自由读:

  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⑵师生再读。

  ⑶小结:(课件出示)

  3、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

  四、课后总结。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认识到要准确表达某个物体的位置要约定数的标准,感受到用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2、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以及类似的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难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提示确定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所动物学校。

  二、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1、感受约定方向的必要性。

  媒体出示一排动物在做操。

  谈话:看,有一排小动物在做操呢!在这些小动物中老师比较喜欢第2个动物,你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吗?

  追问:老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呀,怎么成了两个啦?要确定老师喜欢的小动物到底是哪个还要说清楚什么?

  (板书:第几个 约定数的方法)

  问:在这些小动物里,老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从左往右数排在第2个,你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吗?现在大家意见统一了。

  2、感受用“两个第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媒体出示四排小动物在做操。

  谈话:听说我们小朋友来了,做操的小动物又多了几排,在这些小动物中,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从左往右数排在第2个,你知道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个吗?

  追问: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呀,怎么成了四个啦?现在要确定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到底是哪个还要说清楚什么呀?(板书:第几排)

  3、理解“第几排第几个”。

  谈话:前面我们说过要让大家都明白要按照统一的顺序来数,这儿的第几排第几个是按怎样的顺序数的呢?咱们来听一听。

  媒体播放并出示小猴、小熊的说话。

  提问:第几排怎么数的?

  学生数后教师说明:对于这些小动物来说,这是前面,这是后面,第几排就是从前往后数的。我们再跟着电脑老师一起来数一数。(学生数,媒体分别演示各排)

  提问:小猴在第1排的第1个,小熊在第2排的第3个,第几个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数的呢?

  4、学用“第几排第几个”。

  (1)提问:在这些小动物里,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排在第4排第2个,你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吗?

  提问:第2排第4个又是谁呢?这只小猪排在第几排第几个呢?(第3排第2个的猪)

  (2)谈话: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哪个?你能说出它的位置吗?自己悄悄地说一说。

  学生在屏幕上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请下面学生说出这个小动物的位置。(谁愿意到上面来指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让下面小朋友说出它的位置。)

  学生说出最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其他学生猜是哪个动物。(现在咱们要变个法子来找,请到的小朋友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不能说出小动物的名称,让下面小朋友猜是哪个小动物。)

  还有好多小朋友想玩这个游戏,这样吧,咱们同桌活动,听清要求,可以象这两位一样,一位小朋友在书上指出喜欢的小动物,请同桌小朋友说出小动物的位置,也可以一位小朋友说出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在第几排第几个,另外一位小朋友找到这只小动物。注意同桌两位小朋友一位先说,另一位找,然后再换一换,这位小朋友先说,另一位小朋友找。同桌活动。

  反思小结。(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第1幅图。

  谈话:接下来我们去小动物的宿舍参观。小猴最性急了,它向我们介绍“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第几层是按什么顺序数的?第几号又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提问:那熊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提问:青蛙住在第1层第1号,你能找到它的宿舍吗?兔子住在第4层第3号,谁已经找到它的宿舍了?

  谈话:刚才我们用第几层第几号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宿舍。(板书:第几层第几号)

  2、“想想做做”第1题第2幅图。

  谈话:再去参观一下动物学校的图书馆吧,这是动物学校图书馆里的一个书柜。(媒体出示书柜图)

  提问:这里是用第几层第几本来确定书的位置的,(板书:第几层第几本)这里的第几层是按什么顺序数的?第几本是按什么顺序数的呢?自己悄悄地数一遍。

  提问:看着这个书柜,你还想给大家介绍什么?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谈话:刚才我们参观了动物学校,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小动物做操时的位置,用第几层第几号确定小动物宿舍的位置,用第几层第几本确定书柜里书的位置。其实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老师先来举个例子。

  1、“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像现在,就可以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你们的位置,你们从哪边开始是第1组呀?请第1组的所有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很快数数自己在第几组,请第3组的所有小朋友起立,请第6组的所有小朋友向老师挥挥手。第几个我们从前往后数,(指第1组的第1个学生)那他就是第1组的第1个。你是第几组第几个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刚才是老师举的例子,下面你们来说说吧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师:大家举的例子真多,有位小朋友说到去剧院看电影时需要确定位置,咱们就来参观一下剧院吧!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看,这是幕布,这就是剧场的前面,观察一下,这个剧场里第几排是按什么顺序确定的?第几号是按什么顺序确定的?如果让你设计这个剧院的票,你觉得票上至少要写清楚什么才能让观众又快又准的找到座位呢?

  来看看,果然象我们大家所说的票上写着几排几号,你们能帮这三位小朋友找到座位吗,找到后请在图上用铅笔圈出来。

  交流时选取学生作业展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的?

  师:这样的剧场里我们可以先找到排,再找第几号。

  谈话:这也是一个剧场,这是舞台,这就是剧场的前面,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剧场座位的排列跟刚才那个剧场有什么不同?

  提问:请帮者3位小朋友找到座位并用铅笔圈出来。

  选取学生作业展示,提问:这样的剧场里怎样找座位比较方便呢?

  3、出示火车票、飞机票,师生一起说说如何找位置。

  4、教师介绍汽车上“确定位置听歌曲”。

  谈话:刚才咱们讨论的是你们举的例子,老师再来举个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汽车的CD机里可以同时放多张碟片,看,在这辆车的CD机里可以同时放8张碟片,这么多的碟片,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喜欢听的歌曲呢?别急,你只要记住你最喜欢听的歌曲是第几张碟片的第几首歌曲,用设定键调到相应的位置就能听到你喜欢的歌曲了。比如老师最喜欢的歌曲是第8张碟片的第1首歌曲,就只要用设定键调到第8张碟片第1首歌曲,就马上能听到这首歌曲了。(结合媒体播放介绍)

  五、总结延伸。

  1、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确定位置,你又掌握了什么新本领呢?

  六、涂色游戏。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看,这是一张方格图。(媒体出示)

  说明游戏规则。

  开始游戏。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9

  一、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和“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与同伴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会电脑的神奇,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并巩固认读字和新词:数据、轻松、悦耳、仓库、储存、示范、烹调、烹饪、预约、综合、判断、提供、防盗。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出最佳读书员。

  二、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的哪些设施?那里的电脑有什么样的功能?它们又是怎样工作的?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填写表格,理清课文的结构。

  1、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电脑住宅的示意图。

  三、合作交流,相互质疑、释疑

  2、结合示意图,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电脑住宅中最感兴趣的'地方。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要做到语言准确,条理清楚。

  3、组织同学们以“电脑住宅小主人”的身份向“参观的游客”介绍电脑住宅的设置、功能和它神奇的地方。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四、发挥想象,深化感悟

  以“如果我是个建筑设计师,我想这样设计电脑住宅”为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交流。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美国的第一幢电子化住宅》和《中国智能化住宅的发展》等相关文章,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的探索与追求。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

  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1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六、板书设计

  设置

  / \

  人类 电脑

  \ /

  舒适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的重点: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 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板书:

  猫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情感: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的英语课,本年级共有学生50人,年龄在9--11岁之间,他们身心健康、活泼可爱、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大多数的同学对英语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因材施教,搞好优生优培和困难生的辅导和转化工作,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主要从学习一些文具、动物、交通工具、服装等词汇和句型,还要学习数字一到一百。

  三、教学目的任务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6、养成响亮清晰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培养语感。

  7、能在完成某个任务(如涂色,小制作)的过程中学会相关的词句,并且培养动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四、教材重点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五、主要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充分调动每个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4、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5.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比、学、赶、帮”活动。多种竞赛形式,检验学生英语掌握情况。

  6、根据各班小组竞赛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个英语学习小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老师指导的方式,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背单词的任务。

  7、教授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时,适时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扬长避短、汲取其他国家比较进步的思想,加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8、跟家长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共同配合。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 Unit 1

  第二周 Unit 2

  第三周 Exercise 1~2

  第四周 Unit 3

  第五周 Unit 4

  第六周 National Days

  第七周 Unit 4

  第八周 Unit 5

  第九周 Exercise 4~5

  第十周 Mid-term Examination

  第十一周Unit 6

  第十二周Unit 7

  第十三周Exercise 6~7

  第十四周Unit 8

  第十五周Unit 9

  第十六周Exercise 8~9

  第十七周Unit 10

  第十八周Exercise 1~5

  第十九周Exercise 6~10

  第二十周Review Unit

  第二十一周 Final Examination

  随着社会对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教师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必将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教学课余,我计划不断进取和自我更新,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能接受高质量的教学而努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 浑hún 豚 tún 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 丰足

  足

  景好 满足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的概念很多,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归纳,在知识的梳理、规律的寻找、正误的判断中,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内容,并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理成一个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既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又能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背条条框框,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帮助记忆理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直尺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几种角?哪几种图形?

  (生交流汇报)

  同学们对有关角、图形、直线、垂线等知识很感兴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为了更好地梳理这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二、三、五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三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请你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写出知识网络。

  1.小组汇报交流。

  2.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

  师:你们认为这三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生小组合作交流)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复习角的度量。

  (1)课件出示:①在下面的图形中,(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

  ②以下面的点为端点,先画出3条不同方向的射线,再想一想,还可以画几条射线?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 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 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C、“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1)大家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在写这一天下奇观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 ),潮来了。

  (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1、生闭目听老师范读第2、3小节,听文字,想画面。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B、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终于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情不自禁地喊起来。)怎么喊?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 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 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 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文和观赏,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为我国璀璨的的古代艺术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在词语中正确认读多音字“佛”;结合课文或图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朗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趣揭题

  1、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还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轻古典音乐) (长城图片)这是什么地方?(点击出示: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故宫图片)你从电视上看到过吗?(点击出示:北京故宫) (兵马俑图片)去过吗?

  我来告诉你,这是(点击出示:秦始皇兵马俑) (莫高窟图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点击:莫高窟,注音)一起读。它在甘肃省的敦煌市。(点击出示:敦煌,注音)一起读。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板书课题)齐读。

  2、这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请看大屏幕。(播放录象) 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那儿看一看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其实,课文的语言描述更加优美,让我们先读为快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想老师和同学请教。 检查: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了吗? pú sà pí pá (fó) 菩 萨 琵 琶 千佛洞 huī gé xián 金碧辉煌 亭台楼阁 拨动琴弦 (课件出示)

  A、指名读第一行,多音字:佛。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师:莫高窟里面有3000余尊佛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千佛洞”。 指出前两个读轻声。师领读

  B、指名读第二行。

  C、 (去掉拼音)没有了拼音的帮忙,谁会读? 女生领读第二行,男生领读第三行。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1、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再读课文,读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相互学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谁能把自己最喜欢的那段读给大家听?[我刚才看见你在下面读的时候非常有感情,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谁是咱们班的朗读高手?你来读读你最喜欢的那段。] [随机卡片蹲、尊、洞窟、拔、拨] [你真象个播音员。他太紧张了,漏下了一个字。有流利,有正确,了不起。]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课件出示)敦煌莫高窟 。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击出示句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齐读。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怎样的地方才能叫“宝库”?[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2、为什么它能获得这样的称赞呢?自己读读第一节,(课件出示第一节)读着读着,有些词语就自己蹦出来了,告诉我们就应该称它为宝库。[可以把你想到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

  3、谁已经找到原因了?

  A、 “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板书)

  B、 “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板书)

  C、 “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给“余”找个近义词(多)。“尊”在这里是量词。(板书)

  师:我们XX小学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到800人,莫高窟的塑像跟我们4个XX小学的人数差不多,塑像可真(多)呀!

  D、 “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板书)45000多平方米有多大呢?大家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大概可以画100平方米【板书演算45000÷100=450】足足可以画450个大教室呀!

  师小结(指板书):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这样悠久,保存下来的塑像和壁画这样多,怪不得称它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4、作为中国人,你觉得怎么样?(骄傲)能不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A、 自由读。[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谁能比他读得好?]

  B、老师和你们合作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 [过渡:接下来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板书:塑像 壁画)大家快速找一找,找出概括写塑像和壁画的两句中心句,用——划出来。指名回答。用一个词形容?

  (板书:精美 艳丽多姿)]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亲近莫高窟,去看看莫高窟的彩塑像:

  (课件出示第二节)你对哪句话最感兴趣?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

  师:原来大大小小的塑像都是艺术品呀!其实,塑像还神态各异呢!书上没有写,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介绍呢。

  2、(出示)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让学生回答后上台板书,记忆库积累)齐读词。

  师:敦煌莫高窟的塑像不仅大小不一,而且神态各异,造型逼真,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

  (再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精美”一词你读得特别好,刚才我们读到的每一尊塑像都很精美,你已经感悟到了。谁还能再来读?你突出了“每一尊”,这里有两个“每一尊”,说明无论哪一尊都是艺术品。听你的朗读,我就知道你有多喜欢这些精美的塑像了。]

  3、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 播放配乐课件)。

  4、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老师读了这段话,看了这些画面,真想说一句:祖先真了不起。)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有时间的话写下来]

  六、作业自选厅

  1、上网领略敦煌美景

  2、把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塑像介绍给家人听。

  3、搜集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03-10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03-08

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03-02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4篇03-11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5篇03-10

小学上册体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08-03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4-15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05-09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