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3 08:33:5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18、雷雨

  授课时间:

  20xx.3.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雷雨》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本文以精练的文字,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情景。并通过图文结合展现出夏天雷雨的不同特点,启示我们应该多注意身边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文思考。2.讨论交流法:出示字词,通过集体交流讨论识记生字。3.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图文结合、找找画画等,弄清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并找出描写雷雨前的景物。4.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雷雨前景物的变化,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学法

  朗读法、图文结合法、边读边想法、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等4个生字,会写“垂”这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体会“垂”这个词的妙处以及“垂”这个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田字格。

  课前谈话

  出示“雨”字,问学生:看到这个“雨”字,你会想到什么雨?生:暴风雨、小雨、中雨、大雨、雨加雪、春雨、阵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

  2.说说雷雨。(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生答。)

  过渡: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直接入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8分钟)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2.学习字词。

  (1)考考你:

  这几个句子,你会读吗?自由读、齐读。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几个词语,你会读吗?齐读。

  垂下来 乱摆

  压下来 彩虹 (生字带拼音)

  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课文中有几个生字宝宝,我们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压 乱 垂 虹

  (3)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组词读。

  【这样做旨在: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情,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境中识记,组词运用,从而达成识字目标。】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结合插图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找出来。

  (1)课文哪几段写的是雷雨中?哪几段写的是雷雨后?(板书)

  (2)开头几段写的是雷雨前。

  过渡: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雨前的景象的呢?请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并用笔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通过默读,边读边想,图文对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是写雷雨中,哪些是写雷雨后。落实教学目标2。】

  四、学习“雷雨前”。(用时: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雷雨前天空的景象是如此的可怕,那大自然中的其它事物又是怎样的呢?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你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怎样?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要下雨了,其他小动物在干什么呢?(鱼儿、燕子……)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谁会说“越____越_____”

  3.小结这部分内容。

  4.减词对比读。

  师:乌云压下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生: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师:一只蜘蛛逃走了。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闪电亮,雷声响。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5.提示引导读(红字重读)。

  师:雷雨前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大风的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接下来描写的是闪电和雷声。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对比读。

  师: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掉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蜘蛛从网上跑下来,逃走了。

  生: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7.我会用“垂”说话。

  一只蜘蛛从网上( )垂下来,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

  【通过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文读句,使学生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指导写“垂”这个字。(用时:5分钟)

  1.“读”字观察。

  2.示范指导。

  3.学生练写。

  4.评价。

  【通过观察、交流、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六、小结下课。(用时:2分钟)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雷雨前的景象。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请大家课后熟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可以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

  《雷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播放戏剧片断、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

  教学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曾有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他给沉闷的中国剧坛带来了强烈的震动,,他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那部戏剧就是他的处女作《雷雨》。

  二、《雷雨》简介、人物关系: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梗概一: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周误以为她已死。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人物关系:《雷雨》人物关系表:

  繁漪周朴园侍萍鲁贵

  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

  三、预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并概述全文情节、拟小标题。

  ①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第一部分:相认梅、周狭路相逢。(家庭内部冲突)昔日情人意外重逢

  第二部分:冲突鲁、周针锋相对。(社会阶级斗争)父子成仇亲人难认

  ②戏剧结构要集中,冲突要强烈,同时还受到舞台、时间地点的局限,本剧是怎么解决这样的矛盾的,选段部分情节设计巧妙在哪里?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史,又用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四、分析戏剧语言:(重点)

  语言、人物与戏剧冲突是构成一个剧本的三要素。其中,语言是剧本的基础,是第一要素。(投影:“话剧语言”)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性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

  “在戏剧中,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语言,戏剧人物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黑格尔《美学》(投影)

  黑格尔显然要告诉我们:对一个剧本而言,语言是剧本的第一要素。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等于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戏剧语言的特点主要是: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并进一步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①周、鲁两人相认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偶遇———试探———相认

  注意分析的不同前提:偶遇——周认为鲁侍萍已经死了

  试探——周认为鲁侍萍活着但不知道是不是眼前的这个人

  相认——周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鲁侍萍

  提示:偶遇部分抓“哦”这个台词来分析周朴园语言的潜台词,体会周的心理。

  试探部分抓长短句式比较分析

  相认部分抓“那句话最冷酷”来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和学生的阅读首先来体会台词的个性化——话到人到;动作化——言为心声;潜台词——言外之意这样三个特点,然后在学生对台词中人物心理的体会中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②延伸:学生可以采用相同的办法欣赏鲁侍萍的台词:比如“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比如:对鲁侍萍台词中多次提到的“你们”的分析等等。分析舞台说明。

  五:人物、主题探究:

  结合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怀念”和三十年后的相认后的“理性“解决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意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的'关系)

  分析一:

  周朴园是一个相当矛盾的人。他年轻时到外国留过学,因此可能还有点浪漫,所以他会或者说敢于同侍女相爱。他与侍萍曾应该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仅从这一点上看,周朴园就可能会对侍萍怀念。因为感情这种东西是很古怪的,失去了的才会觉得它可贵我们自己不也是如此吗?何况他失去的是一个曾经爱恋过的、有血有肉的、美丽柔顺的女子呢?

  周朴园既然敢于同侍萍相爱,为什么最后却“忽然不要她了”呢?这就要从周朴园的阶级本质来说了,任何一个阶级,在阶级社会里,他们的任何一种情感都必须服从本阶级的利益,离开了现实的利害关系来奢谈感情,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因此,周朴园“忽然不要”侍萍,不管他是迫于压力,还是出于自愿,因为周朴园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而他同侍萍相爱却是后来的事,他们曾经相爱正同他们后来分手一样是真实的,

  周朴园与繁漪的婚姻不幸福却是肯定的。从这一点来说,周朴园在同鲁侍萍分手后的岁月里为寻找自己感情的寄托(即使这一点很自私),他也可能对侍萍产生怀念的感情。人,常常是不能克制自己的,尤其是一种情感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亦如此。为了自己,他最后抛弃了侍萍,但对一一个曾经倾心相爱的女子起码的顾念和内疚之情总还是有的。后来他又听说侍萍抱着出生才三天的儿子投水自杀了,在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他相信或者说不如说希望侍萍是为自己而死的,因此,对于一个死人,一个为自己而死去的美丽的女子,他怀着那样一种永志不忘的追忆、顾念之情总还是有的,合情合理的。尽管这或许更应该称之为一种自我蒙蔽、自我陶醉,但却总还是有的,不能说它从未有过。于是为了让自己常常能感受到侍萍在时的那样一种淡淡的温馨,屋里的家具都还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而周朴园自己也要穿三十年前的旧衬衣和旧雨衣,而他最后的表白“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总是留着为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凉,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这样的言语,无可否认其中的虚假和夸大,但同样也无可否认其中的依恋和怀念,起码的情感还是存在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侍萍被感动也就毫不奇怪了。但是他后来又忽然翻脸、不认帐,“冷笑”、“(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要多少钱吧!”、“(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这一系列动作和表现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因为这也是我们早已料到的。相反的,如果周朴园知道面前这个“像貌老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的女人”就是侍萍时,马上跪下来请求她留下,向她忏悔,向她倾诉思念之苦,表示他们一定要破镜重圆,更不能使人相信,让人接受,因为我们眼前的周朴园已不再是与侍萍相爱时的周朴园,三十年的生活磨练使他的一切都变了,他比从前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名誉、地位的重要,他要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周公馆的“平静”,更不愿意在儿子的面前戳穿自己三十年来的谎言,使一切大白于天下,在一份过时的爱情与现实的名利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也只能说明他的资产阶级本质,而并不能否认他的情感。

  分析二:

  (一)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固然是一个自私,冷酷,狠毒,狡诈,老奸巨滑的资本家。他身上有虚伪的一面,但他的虚伪更多的不是表现在对待侍萍怀念的真假上,而是表现在他对侍萍有真情实意而没有结婚这一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他虚伪倒不如说他软弱。他对鲁侍萍有真情实意,表现在:

  1、30年如一日怀念侍萍。

  (1)赶走侍萍的30年中,他虽然结过两次婚,但始终怀念侍萍,并一直把侍萍当作正式嫁到周家的人看待。

  (2)每年4月18日都为她做生日。

  (3)30年来无论搬到那里都带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并一直按照她过去喜欢的样式摆设。

  (4)因生周萍着凉,侍萍爱关窗户,于是30年来即使是闷热的夏天,周朴园也不允许开窗户。

  (5)常向周萍谈及他的母亲。

  (6)儿子名为萍,是为了纪念侍萍。

  (7)听到陌生的“鲁妈”有无锡口音便打听“梅小姐”的下落。

  (8)客厅时时摆放着侍萍的大照片。

  这些生活细节把周朴园对侍萍的真情实意外化出来。

  2、周朴园和繁猗、周萍、周冲关系不太好,也是因为侍萍。因为他心里只有侍萍,所以和后来两个妻子关系不好。

  3、周朴园是一个一心扑在事业上的实业家,而非一贯玩弄女性的浪荡公子。

  (二)、没有真情实意

  周朴园采用血腥和罪恶的手段,拥有了财富、身份、地位。他刻意把自己标榜成一个“仁厚”“善良”的“好人物”,一个“正直”“有教养”的谦谦君子。其实,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的伪君子。

  1、不可否认,他对侍萍确实付出过真情。但当他面对家族的压力和前程的诱惑时,他放弃了感情。这说明,他并不非常看重这份感情。

  2、一个人对失去的总觉得珍贵,倍感怀念。侍萍已死去,不会对他的前途构成威胁。而侍萍的死又和他有关系,内心的愧疚和赎罪的想法让他怀念侍萍。但他并不是怀念侍萍的悲剧,而是把怀念侍萍当作回味温情浪漫故事和用来点缀、美化自己的装饰品(向别人显示自己重感情,有情有义)。

  3、对侍萍的怀念是以侍萍已死为前提的,如果侍萍还活着,他不一定会怀念她,甚至可能时时防着她。因为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向侍萍忏悔,而是想到侍萍可能影响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立即翻脸不认人。由此可见,他的所谓“怀念”是虚假的,完全是为了标榜自己。

  (三)、30年前真心喜欢,后来的回忆是虚伪的

  1、“人之初,性本善”。三十年前的周朴园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他对侍萍一见钟情。可是由于双方地位差别悬殊,他们不可能在一起。

  2、30年后的周朴园是留学回来开工厂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不能告诉别人周萍的母亲是他家的佣人,他必须美化侍萍的身份。为了让别人相信,他必须假戏真做,所以才有几十年的“怀念”前妻。

  ②“雷雨“标题的意义和主题的探讨。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痛苦不幸的播种者。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的。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有关知识

  2、通过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3、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立足剧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作品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雷雨》。

  二、作者简介源: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戏剧知识再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四、《雷雨》故事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五、互动探究

  1、把握戏剧冲突

  解说:戏剧冲突主要指剧中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是戏剧的灵魂,那么,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哪些人?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学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几位同学对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的表演吧,有请他们(掌声响起)

  明确:对学生的表演作出评价,鼓励并指正。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试讲,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环节比较紧凑,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目标,通过动作与朗读、表演、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雷雨》中矛盾冲突。本堂课也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关注力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环节虽完整,却不能够与学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3、学生讨论的环节较少,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留的时间也比较少。

  通过本次授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许多不足,在今后一定踏实钻研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自身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 篇5

  一、课件引入,初步感知

  1、课件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了解。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想办法识记。

  2、同桌互助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玩游戏“采蘑菇”,全班交流识字:你认识了什么字?是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引导学习独立识记有困难的字,共同来采摘“蘑菇”。

  4、读读、想想、画画。全班交流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前,哪些自然段写雷雨中,哪些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

  5、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句的现象。

  三、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自读、指名读、仿读、小组读),让学生感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乌云很厚很低,一丝风也没有;接着刮起大风,树枝乱摆,蜘蛛逃走;接着又电闪雷鸣。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2、再次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或课件,引导观察,细读感悟雷雨中的天气变化: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渐渐变小。先按自然段读,体会句中的意思,再连起来读出雨中的变化。说说雷雨中的景象。

  3、展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或课件,引导想象:这时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觉?练习读出雷雨后清新、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四、趣味练习,引导积累运用

  1、“小猴学样”。黑沉沉绿油油红艳艳

  2、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越……越……

  五、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雷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

  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

  5.教时:一教时

  【重难点简析】

  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板书】

  雷雨

  【投影】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 ——钱理群

  《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田本相

  《雷雨》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写板书)

  (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打开幻灯2,展示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

  戏剧主要靠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本篇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几组矛盾?分别是谁与谁的冲突?(板书矛盾)如果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矛盾,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就是情人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就是父子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我们会把文本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打开幻灯片3,展示第一个教学板块)

  二、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一)周朴园的房间

  1.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让你写一个邂逅三十年未见的恋人的戏,你会把他们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

  如果是写一位父亲会见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戏呢?请说明理由。(你选择的地点很温馨)

  我们看作家曹禺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哪里?(板书:卧室,客厅)

  2.他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在卧室,(打开幻灯4,展示周朴园的卧室)这个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展示幻灯4上的第一个问题)

  家具还是以前的旧家具,摆放着一张侍萍的旧照片,房间还保留着侍萍因为生周萍而关窗的习惯,这个房间不准下人进来。(展示幻灯4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鲁侍萍走进这个房间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举动说明这个卧室和三十年前梅侍萍的卧室一模一样。(展示幻灯4的概括语句。)

  3.周朴园为什么要布置一个这样的房间呢?(怀念鲁侍萍)

  教师引导:说明这个场景就有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卧室”是私人空间,不想让外人进来,它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4.作者为什么要让鲁侍萍走进一个这样的房间呢?(让她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和周朴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三十年前的这个房间是周朴园和梅侍萍的卧室,这里承载着他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当这个场景重新出现在鲁侍萍的面前,会让他们很自然地回想到过去。那这个场景就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们来总结一下:(展示周朴园)作者设计这个场景的作用是,能清晰地展现周朴园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很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展开。这个场景的选择独具匠心。

  快速浏览文本【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好,你先下去吧!】一部分,看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周朴园?

  (好,你说,按座位依次回答,词语不能重复。)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虚伪的……)

  你们觉得哪三个词是不能少的?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那就拿笔把我们思考的成果记下来。)

  (二)周朴园的客厅

  1.我们再来看,作家把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客厅)

  现在我们就在周朴园的客厅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会见。)

  2.他们是以父子的身份见面的吗?(不是,是以资本家和工人的身份来谈的)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从这一部分中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冷酷无情、圆滑世故、贪婪凶残的周朴园)(幻灯片)

  3.客厅和卧室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客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社交场所,他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外部形象。)

  教师总结:与他人会见场所的不同会展现出他性格的不同方面。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卧室的相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与鲁大海在客厅的相见,展现的就是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社会形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完整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同时,好的场景可以很自然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虽是精心设计,却让我们感觉不漏痕迹。曹禺这一点上,独具匠心。

  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场景的选择不可小视,戏剧的语言更不敢怠慢。戏剧与小说不同的地方是它靠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语言的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雷雨》潜台词很多,语句内涵丰富,对话十分精彩。你们最想品读的是哪一部分?

  品味舞台说明:

  1.“歉疚”的`周朴园(从舞台说明的角度上讲)

  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部分的语言非常丰富,我们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大家推荐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好演员)

  教师创设情境:周朴园现在要向鲁妈打听三十年前梅侍萍的情况。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意见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吗?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回想往事,陈述语气)

  周朴园三十年前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有点失望】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揭穿谎言】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

  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先说结果,再展开原因】

  周朴园(苦痛)哦!【说到自己的伤疤,十分苦痛,心生歉疚】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为什么不要我了,你心里

  清楚】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是你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你就是那个罪魁

  祸首,你就是那个绝情的人。】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侍萍最严厉地指责,他十分心虚】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鲁侍萍的“歉疚”?

  (两处舞台说明)

  2.(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品味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1.紧张的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什么?她就在这?此地?

  我们来读读这些语句,感受一下周朴园的紧张。

  教师创设背景:当鲁侍萍说到,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学生读:你姓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当鲁侍萍说到她没有死,儿子也活着的时候?

  周朴园说:你是谁?(言外之意是,你不会是侍萍吧,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在知道鲁侍萍活着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非常紧张?是无法面对还是什么?

  (害怕梅侍萍来找他。)

  梅侍萍没身份没地位,他怕什么?

  (怕梅侍萍来这里纠缠,让繁漪知道她原来的妻子还在,怕她来认周萍,影响到他

  现在的家庭;害怕侍萍利用这一层关系来敲诈。)

  教师小结:卧室这个场景,让他们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怀念侍萍,对往事心生愧疚,知道侍萍还活着会危及他的家庭、名誉和财产的紧张的周朴园,理解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2.严厉的周朴园

  重点研读的语段:(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思考:周、鲁相认理应抱头痛哭,周朴园为什么突然变脸?

  不敢相信眼前的鲁侍萍就是先前的梅侍萍,接着就会想,她来这干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她是受人指使前来敲诈的。从哪个地方读出来了?

  (指使,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狡诈凶残的周朴园(人物语言)

  贪婪凶残:

  ①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

  ②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③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3.绝情的周朴园

  回忆往事的周朴园听到梅侍萍还活着的时候,就非常紧张,害怕侍萍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和家庭,而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心理的害怕就更别提了,他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很想用钱来结束这场恩怨,想赶快打发鲁侍萍一家走。你从哪看出了他的这些心思?

  ①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③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④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⑤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语言)

  (三)教师作最后总结:

  戏剧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地方就是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的潜台词语很多,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心理,舞台说明很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不仅要了解场景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更要学会从潜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把握人物形象。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文质兼备,才符合君子的要求;《雷雨》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戏剧中中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它让我们永远品味不尽。

  (四)布置作业:(4分钟)(幻灯14)

  1.课外阅读《雷雨》全剧。

  2.设计一个亲密朋友邂逅的小剧,请选择三个不同的场景来展开。

  3.比较两个相似的舞台说明蕴含的不同含义?

  18页的舞台说明(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21页的舞台说明(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教学反思:

  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定了《雷雨》作为自己讲课的篇目。《雷雨》是经典话剧,也讲过三遍,感觉比较熟悉。但是就是这种熟悉,这种经典,给自己讲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大家都讲过,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这个课就让人感觉很一般,创新难度很大;二是这部话剧潜台词太丰富,没有一定的阅历,有些地方读得不透彻,难以解读到位;三是篇幅长,可讲的点太多,很难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带点创新意味的思路。所以,这次备课让我感觉难度很大。

  教案写了三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次定在赏析语言,分析形象上,感觉太传统,毫无新意,被推翻;第二次从情节设计、场景选择等角度来解读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觉为了创新而丢掉了话剧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从场景选择的匠心处来分析,有新意,品读语言感受形象,又体现了话剧的特点,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终的教案。而这时已经是周三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熟悉稿子的时间很短,好在没有因为这个乱了阵脚,认真准备,认真参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水平。

  这次备课、讲课的过程虽然让人饱受煎熬,但让我收获很大。

  一是从选课的角度来说,越是经典,越难讲,越是讲课的点多,越难讲,从选课上我有了一点经验。以前讲《湘夫人》时,也没选课的经验,就感觉这首诗歌讲的故事很感人,就选了。没想到正是这个大家都避开的篇目,让我开垦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读出了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是我的成功之处。所以,选课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能将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样新的口味,那技艺就高一筹了。

  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当班主任当的吧,现在总害怕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于是会反复言说,这样不仅使得自己的语言听起来不简练,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后上课,要求在前,说过了之后就不再讲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再来回答。语文课堂的语言应力求优美、有文采,让学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一点也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读的书少,见到的优秀课例不多。这次讲课前我翻阅了语文的很多杂志,特别是《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感觉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动人心,在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热爱语文的人在这片田地里默默耕耘,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虽然平时的工作很累,也有诸多抱怨,我相信语文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上面的优秀课例也很多,如果我们平时多加参考,多思多想,我们的观念不仅会得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大的改进。

  第四是外出讲课的经验不多,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少。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还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课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预期讲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虽然还有种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比赛的环节我都认真准备了,虽历经磨难,但收获颇丰。这就是这一次参赛的感受和得到的经验教训。

  《雷雨》教学设计 篇8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

  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

  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

  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

  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

  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导写字

  1、出示:彩虹、蝉、蜘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特点。

  2、出示“逃、越”,自己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异同。

  再看老师写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出示:沉、压,看看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出示: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4、跟老师一起写“垂”字:注意看它的笔顺和笔画有什么变化?

  5、请大家观察一下,剩下的几个字该怎样写才能写好看呢?

  6、下面,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临写两遍,然后再在写字本上临写两遍。 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一个是走之旁,一个是走字旁。

  都是半包围结构,“逃”先写里边的部件,“越”先写走字旁。

  沉右边不要写成宝盖,压不写成广字旁,不要漏写最后一点。

  熟字换偏旁。

  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缩短很多。《雷雨》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多有趣的地方(浙教版教案两篇及练习)再见了,北京!教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教案识字8 教学设计26“红领巾”真好《蜜蜂引路》导学案《瀑布》说课稿《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练习书写。

  作业

  1、让我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书吧。

  2、我们看看82页下面的学习伙伴在说什么,谁读一读他的话?

  3、你们也想写观察日记吗?那我们也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吧。写好了大家交流交流。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雷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教学设计 篇10

  妙析教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

  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

  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

  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出示:雷雨 乌云 闪电 雷声 窗户 房子)

  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

  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第1~3自然段)

  雷雨中(第4~6自然段)

  雷雨后(第7、8自然段)

  雷 乌 黑 压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

  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师板书)

  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

  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生读)

  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师板书:闷)

  (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

  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齐读)

  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齐读)

  (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

  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学生评价)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

  (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

  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

  (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

  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

  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

  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

  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

  (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

  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

  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

  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

  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

  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

  雷雨

  雷雨前:闷

  雷雨中:大

  雷雨后:美

  垂 户 迎 扑

  九、教学感悟

  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此外,我围绕“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对比的方法,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 篇11

  一、导入:

  师:杜甫写过一首诗赞美春天的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天老师也要带小朋友们去看一场雨,这场雨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可不大一样。(PPT出示雷雨的动画小视频)

  师:听,这就是——雷雨。(学习“雷”字,出示字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雷”上半部分是雨字头和天气有关,下半部分的“田”可不是“田地”,它就像滚滚的车轮,因为我们的祖先听到“轰隆隆”的响声以为是无数的战车从空中驶过,非常的响。)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雨”字做部首,“横折钩”变成“横钩”,齐读课题(雷雨)。

  二、初读:

  1.师:这场雷雨有没有下下来,这又是一场怎样的雨呢?(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请八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八个自然段,相机正音。

  三、精读

  1.雨中

  师:这场雨真的下起来了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

  ①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师:这雨下得还挺有节奏的呢!)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两个逗号告诉我们这三个表示雨声音的字在读起来要有一点停顿,要有一点点拖音。让我们一起来读——

  师:还有哪里告诉我们雨在下?

  ②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你们觉得下的这场雨大不大?为什么?(指生交流遮挡住了视线)

  师:谁能够通过朗读来告诉我们,这场雨真的很大?

  (读得最重的一个字是都,往后的声音越来越小来表示看不清。)

  师:当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就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句话——

  师:我们来到窗子边向外望去,发现下起不一样雨的时候会看到不一样的景致。若下起了一场毛毛雨,往窗外望去,你能看到什么呢?(指生回答)

  师:雨变大啦!下起了一场暴雨!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

  师:还有哪里告诉我们在下雨?

  ③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把小朋友们找到的三句话连在一起,老师发现这描写的就是正在下雨的情景。默读利于思考,不出声地读,想一想:这场雨发生变化了吗?又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关键词:“越下越大”说明雨从小到大;“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说明这场雨由大又变小了。(小→大→小)

  越……越……渐渐地师:抓住关键词让我们发现了雨的变化。

  越……越……师:让我们看到了雨势的变化。

  师:谁能借助板书说一说,这场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越背越准,越背越流利)指两生,齐背。

  2.雨前

  师:文中用“越……越……”来形容雨势的变化,还写出了什么的变化?

  (闪电和雷声的变化)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如果声音一直这么响,老师听不出变化,应该是从低到高,再读——

  这样的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景物的`变化。

  师:伴随着电闪雷鸣的雨,我们就知道这场雨是一场——(雷雨)。

  师:如果4——6自然段写的是雨中,那么课文的1——3自然段写的就是——雨前,7——8自然段写的就是——雨后。

  师:在下雷雨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很多提示(出示学习要求)

  活动:雷雨欲来

  (1)默读第1—3自然段,注意不动唇、不出声,圈一圈作者写了哪些景物,你能够按照顺序把他们找全吗;

  (2)四人小组,选择一种景物,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这种景物在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贴景物)按照顺序往下找才能保证你找得全面不遗漏。

  A.乌云(文本: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随文识字“乌、黑、压”,体会“压”的运用之妙

  师:乌就是一种颜色——黑,当我们形容一个东西很黑的时候,还可以把“乌”和“黑”连在一起用,叫——乌黑。比如你见过乌黑的什么?(头发,眼珠子,煤炭等等)当这个东西特别黑的时候,还可以把这个词语连说两遍——乌黑乌黑。这是黑的古文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底下有两团火→四点底,三根出烟管冒出黑色的烟雾,中间的一根出烟管最长)。这乌云不仅仅是“黑”,而且还是——“黑沉沉”。

  师:老师这里有瓶水,我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比一比哪一瓶比较沉?为什么?(因为里面装满了水。)雷雨前的乌云为什么也是黑沉沉的呢?因为乌云里布满了雨水,而且重重地往下——压。那老师的这片乌云应该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放教具)

  (出示乌云压顶的图片)抬头看看,厚厚的乌云重重的朝我们的头顶压下来,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带着感受读一读吗?(指导朗读)

  B.树上的叶子蝉

  (蝉另一个名字叫做“知了”,可是下雨前“一声不吭”,当蝉不再唱歌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下雷雨了)

  C.大风(文本:雷雨前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指生读(指导朗读,这阵风说来就来)此时你走在吹着大风的街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D.蜘蛛(文本: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体会“垂”的用法。(压下来垂下来)师:谁来读读这两组词?(指生回答)

  师:请你做做这两个动作。(压:用力往下按,特别有力量;垂:物体的一头往下掉,轻轻的)再读一读。

  师:老师奖励你们全体玩一个填词游戏,敢不敢?注意,第一看准图片,第二你们说的和老师说的要变成一首儿歌。什么什么压下来?什么什么垂下来?

  师: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呢?(起风了想要快点逃走)

  ②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引导学生谈一谈感受(沉闷、不安、害怕),带着感受读1—3自然段,指生评价。

  同样是雨前的景物,作者也描写出了变化,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③借助板书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并背诵第一至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垂:平撇——等宽写短横——垂露竖——长横——第一笔横起笔处写短竖内收——第一笔横收笔处写短竖内收——横稍长——横平行

  乌:高起笔写短撇——横折钩折内收——竖折折钩折内收——长横

  黑:竖在竖中线上,第八笔比第七笔长,四点底均匀排布,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

  压:土的下横长于上横也要长于厂字头的横,点要压在长横上。

  《雷雨》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要点:

  1.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剧本台词的基本技巧

  3.了解剧情,理解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戏剧主题

  4.能尝试评价周朴园、侍萍、繁漪等人物形象

  教学安排:

  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进入戏剧单元,了解戏剧(剧本)的基本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对照《雷雨》(选场)简析戏剧与小说两种文学样式的主要异同。例:

  1.相同点:

  ①小说主要通过作者的正面描述直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表现生活和主题;戏剧则是以人物对话(角色对白)的形式展开剧情。(台词)

  ②戏剧(剧本)除台词外,人物的动作、神情、衣着服饰、身份经历、舞台布景等相对较少,且用小字集中介绍或用括号文字在台词中插入;而小说则是完全融于文中,难于分离。

  ③小说(主要指长篇小说)常常有广阔的背景和较长的时间跨度;戏剧则缩天地为一隅,变古今为一瞬,使空间、时间高度集中。

  ④剧本的创作有明确的目的性——利于舞台演出;小说则需要通过改编,才能搬上舞台或银幕。

  2.相同点:

  ①都是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矛盾,表现重大的生活及社会主题。

  ②小说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戏剧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都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参与。

  二、进入本课,板书课题:雷雨(曹禺)。介绍相关作家作品知识。

  【参考资料】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曹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曹禺和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起,均被后人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三、分析剧中人物关系

  1.结合剧本选场,教师引导学生初步理清人物关系

  周朴园(矿主,资本家) 鲁侍萍(鲁贵之妻,曾经为周朴园生过两个儿子)

  周萍(鲁侍萍长子,周家大少爷) 鲁大海(周朴园、鲁侍萍之少子,工人代表)

  周冲(繁漪之子,周家二少爷) 鲁四凤(鲁贵、鲁侍萍之女,在周家作使女)

  繁漪(周冲的'母亲,周朴园续娶之妻) 鲁贵(鲁侍萍现任丈夫,在周公馆当男仆)

  2.教师结合全剧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梗概及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

  一、对白。以周朴园、鲁侍萍台词为主要对白内容。

  1.抽男、女生五组,扮演角色对白。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舞台说明和语境理解角色的语气、语调,学会较为准确地把握情感。教师在朗读和理解上作必要的点拨。

  第一组:开头至“我姓鲁”。(鲁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的正面接触)

  第二组:“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至“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回忆三十年前的事,艺术处理剧本中的时间跨度,并有力推动剧情发展。)

  第三组:“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至“我姓鲁,老爷”。(回忆中的生活,一明一暗的心理攻防,二人的关系愈来愈明显)

  第四组:“侍萍,侍萍,对了”至“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一个急于星火,一个镇定自若。)

  第五组:“她现在老了,嫁给一个下等人”至“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关系明朗,从记忆走进现实。剧情中的高潮之一)

  2.男女生集中对白。男生读周朴园,女生读鲁侍萍。

  从“你来干什么”至“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二、作业。进一步熟悉本部分台词,理解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一:鲁侍萍被繁漪所召进入周公馆,感受到了这屋子里熟悉的环境氛围,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也明白了繁漪召她前来的意图。她决定带着女儿四凤离开周公馆。

  思考以下几句台词的潜台词:

  1.可是我(低声)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鲁贵)

  2.我也是一直不愿意她出来服侍人。(鲁侍萍)

  3.以后不会再见周家的人了。(鲁侍萍)

  4.有你这样的母亲教育她,这一定比待在这儿好的。

  二、听话剧《雷雨》录音剪辑二:课文选场部分。感受明星演员们对台词情感的把握。

  第四课时

  一、探究:

  1.鲁侍萍一开始是要带着四凤急于离开周家,并发誓再也不到周家来;可当与周朴园再见面时,她为什么又那么希望自己被周朴园认出来,甚至最后是自报身份?

  2.当周朴园知道面前所站的就是日思夜念的梅侍萍时,他却一反常态,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你认为这符合生活的真实吗?

  3.这部剧本在整体上是一段情缘、两个家庭、三大斗争,它是纯粹的爱情悲剧,还是表现了一定社会主题?

  答案:有较强的社会主题,反映历史变革时期极深层的阶段矛盾和新旧思想的冲突。

  三大斗争:

  夫妻之斗(等级、门第的封建思想观念)

  父子之斗(资本家和工人阶段之间的斗争)

  兄弟之斗(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作者为什么要用“雷雨”作标题,这个标题有没有别的含义?

  从自然的雷雨到社会的斗争。

  5.你认为周朴园对鲁侍萍有没有真感情?

  【参考资料】:

  资料一: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周蘩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阿,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周蘩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周蘩漪 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周蘩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周蘩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周蘩漪 天哪!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鲁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周蘩漪 (笑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以上选自第四幕。

  资料二:《序幕》中的相关内容。(略)

  二、曹禺《雷雨》中的瑕疵

  1.关于周萍、鲁大海、鲁贵的年龄问题

  2.周朴园第一个太太的缺少必要的交代

  谅解的理由:本部剧作完成于曹禺学生时代,是处女作和成名作,时年仅23岁。

  《雷雨》教学设计 篇13

  一、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按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方面,知识与能力。在掌握戏剧人物鉴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读经典文本,分析任务形象,提高学生协作探究能力。

  第二方面,过程与方法。通过生生协作探究和师生平等对话,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及其悲剧根源。

  第三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的正确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协作探究周扑园、鲁侍萍的性格及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辨证、全面的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 学法引导: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整合式、问题式、小组活动式、呈现式、课堂工作式、反思评估式和教学模式。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借鉴上述教学模式)我采取以激情法、创设情境发、小组讨论法和分角色朗读法,达到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愉悦情感的目的。

  四、 教学过程:

  根据课程标准对构件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程序如下:

  首先导入新课:做到以教师激情学生情,引发情感共鸣。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走进一幕人生大悲剧,在这里,我们将看到下层妇女被奴役的悲剧,上层妇女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得不到正常爱情的悲剧,青春幻梦破灭的悲剧,以及劳动者改造失败的悲剧,这一切的悲剧都爆发在一个雷雨之夜,茅盾曾诗曰“当年海上惊雷雨”,这就是著名的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中国话剧史上的一个响雷——《雷雨》。

  环节一“考考你”:《雷雨》里八个人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能够考查学生上一个课时的学习情况,而且通过对整个剧情的把握,激发学生对两个关键人物周扑园、鲁侍萍的探究兴趣。

  环节二与剧中人物“面对面”——走近人物周朴园、鲁侍萍。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影视、幻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为此我通过播放一段话剧表演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可以从艺术家的表演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对分角色朗读有一定导向作用。

  环节三面对面之“七嘴八舌”:协作探究人物性格及情感。

  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戏剧,在分析人物形象之前交代戏剧任务鉴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法可循,掌握“会学”的技巧。

  根据新课程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合作意思。在学生发表见解时与其进行平等对话,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踊跃发表有个性的观点。

  与周朴园这个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相比,鲁侍萍比较容易把握,所以在分析鲁侍萍的形象之后,再探究周扑园丰富的人性,最后通过对“周朴园是悲剧的制造者还是受害者”的讨论来揭示《雷雨》悲剧的根源。这样由浅入深,让学生有梯度的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环节四是“我是主角”:

  通过分角色朗读剧本的精彩片段,使学生亲身感受人物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

  为了扩展学生对戏剧人物的鉴赏,提供几个戏剧形象,课后自由选读,写下感受,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从而养成“乐学”的态度。

  最后一个环节“戏如人生”——我的人生我主唱

  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我认为虽然《雷雨》是一幕悲剧,但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悲叹之中,而是要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对作品中任务悲剧人生的思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培养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抗击挫折的能力,所以我让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说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充满信心的去战胜未来人生路上的雷雨。

  综上所述,这是我在新课改形式下的一次小小尝试,希望能够创设出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局面,使学生养成乐学的态度,掌握会学的技巧,形成自学的能力。从而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雷雨》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理念:

  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扼杀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上,引领学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

  教学设计特色

  在生活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放机、磁带。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激趣,激情导入(2’

  1、出示谜面:

  ① 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② 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 充分朗读,概述课文(15’)

  1、下面请大家听录音,看看下雷雨时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2、下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朗读课文,看看他和我们刚才听到的谁读得更好!同时请同学们为自然段编序号。

  3、接着,我们再请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分组赛读雷雨前、中、后各自的景色。

  三、 创设情境,运用实践。(20’)

  1、下面请大家想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里写了哪些景物及自然现象?请读读课文,用“——”画出来。请个别同学回答,并板书。

  2、创设说话情境:出示投影片(雷雨图)

  ① 引读:哗—,—,雨—,雨——,往窗外望去——,——,都看清了。

  ② 质疑: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雷雨吗?能用几句话向大家简单地说说当时的情景吗?下面我们请大家试试看。然后教师归纳:

  夏天,天气又闷又热,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树儿被刮得东倒西歪,哗 哗 哗 ,倾盆大雨庞然下起来了。不一会儿,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空气清新,舒服极了。

  ③ 出示句子:雨越下越大。房子,树枝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让学生领会:“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可出示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出示投影片:①我长高了。②四周安静下来。③运动员们加快了速度。④我懂得了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3、雨停了,大地间又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图):

  ① 引读:雨_____了,太阳_______了。一条_____挂在______。蝉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

  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终于停了。______的太阳公公又出现在

  _____。一条_____的彩虹____挂在____的天空。蝉______叫着,好像在感谢这场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来了,为这雨后的美丽景色增添了无限生趣,人们呼吸着这______的空气,听着这______的声音,心里____极了。

  四、 感情诵读,设计练习(3’)

  1、根据板书,齐背课文。

  2、你们认为课文学到这里,还应该做哪些练习?可让学生运用朗读、背诵,绘画,唱歌,跳舞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师:我们可以通过唱歌或者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唱歌”吧。当然

  我们还可以得用课余时间去研究雷雨形成的科学原理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等等。(可查阅资料,询问老师解决)。

  附板书设计:

  雷 雨

  雷雨前: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雷雨中:下雨 雨大 雨小 树 房子

  雷雨后: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雷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02-01

雷雨教学设计03-29

《雷雨》优秀教学设计04-14

关于《雷雨》教学设计02-05

关于《雷雨》教学设计03-24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10

小语《雷雨》教学设计09-14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18

《雷雨》教学设计14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