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6 18:56:10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课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设计15篇

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

  2、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愉快热闹、充满朝气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二、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小放牛》

  1、导入:谈话(从前课歌曲入)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初听录音乐曲: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A、听第一段音乐: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B、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话可再听一边)

  C、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复听全曲: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二)欣赏《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2、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再用竖笛吹一吹)

  3、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后学生回答)

  4、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题低?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三)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题材形式风格

  《小放牛》

  《牧歌》

课堂教学设计2

  一、 说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失败怕什么》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的第四课。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姐妹:顺利往往伴随着挫折而来,成功常常在失败中诞生。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本堂课可以说是一堂心理辅导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面对失败要不灰心不气馁,勇敢地面对,保持乐观的情绪;面对失败更要分析原因,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因此,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以及整个教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的内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

  2、能力目标: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

  3、情感目标: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定为:

  重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难点: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二、 说学情分析

  为了突破重点,讲清疑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社会生活主线不断扩大,其内心世界不断丰富,主题人格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要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知道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取的教法与学法如下:

  1、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法。

  (3)谈话法。

  其中,讨论法和谈话法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说学法:

  本节课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动态活动较多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3—5分钟)

  回忆我们幼儿学步时的情景,我们是怎样学会走路的,从而引起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

  (二)、激励探究(10—12分钟)

  1、一起参与活动“我们一起试一试”,看看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再交流一下活动后彼此的心情。

  2、把课本翻到18页,一起看看爱迪生是怎样面对失败的,讨论给我们什么启示。

  3、再看看课本19页上的评议箱:考试失败之后怎么办,一起讨论。

  4、体验园里列举了三种情况,那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失败的事情是什么,写下来。

  (三)体验内化(13—15分钟)

  1、开小班会,进行讨论,再看卧薪尝胆的勾践、勇把挫折当动力的凡尔纳、经历挫折,更加发愤的贝利、以乐观打败挫折的牛顿等人的故事。

  2、完成练习,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四)延展践行(6—8分钟)

  1、我们一起写一写,创写座右铭。

  2、我们一起看一看,讨论《隐形的翅膀》的歌词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相对比较简单,清晰明了,一眼就能抓住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也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设计3

  教学分析

  《衣料的吸水性》一课是《我们的衣服》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同,主动动手收集布料、资料和实验材料,会与人合作和交流;通过实验验证衣料的吸水性与衣料的材质、厚薄、软硬等因素有关;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探究,认识到猜测和假想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裁缝店看到过各种不同的衣料,有直观的认识,但他们对如何分辨衣料,能否说出三种以上衣料的特点,没有作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有效点拨。

  前一课《认识衣服面料》学习后,学生能分辨各种衣料,了解其特点,还能通过用手摸、用放大镜观察、在火上烧等方法探究衣料的特性,这为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思考更深层次的衣料特征奠定了基础。

  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尽量多地查找一些有关衣料特点的资料,也可以给学生介绍关于本课知识的书籍、杂志等,让他们认真阅读和分析。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仅要加强科学习惯的养成教育,还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三年级学生贪玩,爱玩玩具,且对新衣服很感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先谈谈自己有多少新衣服,春节添新衣服了没有,这些衣服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等问题,让学生进入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自然进入主题。

  2.引导学生学会做科学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且能对衣料的色泽、结实程度、穿着的舒适程度、保暖情况、透气状况等做好详实记载。

  3.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他们初步学会一些做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好组长和记录员,让每个小组分别坐在实验桌周围,动手准备实验材料,仔细看书,进行观察。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筛选后,让学生分组细致观察、讨论,确定可以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衣料的吸水性不一样。

  2.初步了解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3.能够设计实验并合理选择工具,比较各种衣料的吸水性能。

  4.能实事求是地采集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5.认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不断发明新材料,体会到科学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透明的杯子一个(纸质、塑料均可);海绵一块;为每组学生准备同样大小的不同衣料一套;盛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滴管、镊子各一个。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衣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想看吗?

  2.教师表演魔术,让学生观看,尽量不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秘密。

  3.提问:杯子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可能有学生猜测是海绵吸水了,教师予以肯定。)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衣料吸水性的科学知识。

  设计意图:先做学生喜爱的海绵吸水的`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兴奋状态进入主题,会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各种衣料的色泽和软硬程度,找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

  二、观察和认识教材中展示的两幅弄湿衣服的图片

  1.让学生用一句话描述两幅图片。

  先让学生反复对照观察图片,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进行交流,确定比较理想的答案。然后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如“不同衣料的吸水性怎么样?”“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什么衣料的吸水性最强?”等。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手头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对所穿衣服的认识和自己在裁缝店观察到的情况,初步认识一两种衣料的颜色、厚薄等,掌握一些观察和认识衣料的技巧。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想办法研究衣料的吸水性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下面通过实验探究衣料的吸水性奠定基础。

  2.讨论实验方法。

  (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衣料的吸水性呢?

  (学生看书预习、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书中的两幅实验仪器图片,让他们动脑筋思考怎样做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图片看书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对不懂的地方做好重难点标记,在小组内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如何做好教材中的两个实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法,为学生进入下一步做实验的环节做好铺垫。

  三、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准备:实验前,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实验材料摆放好,让组长负责,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

  2.教师进一步点拨:为什么不用清水,而用红墨水做实验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红墨水做实验,便于观察,容易发现衣料的吸水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做科学实验不仅要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按照程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3.简述实验的基本步骤。

  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很重要,学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其中的内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入做实验的正确的轨道,或者,给学生做一些提示性指导。比如:如果没有滴管,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呢?用滴管吸多少红水比较合适?往布料上滴多少红水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说:可以用注射器代替滴管;可以用一次性塑料杯子取代烧杯。)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走弯路,抓住要点,提高效率。

  4.比较两个实验研究的异同点,做好记录。

  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只有深入思考、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衣料吸水的特点。两个实验的相同点是研究衣料的吸水情况是怎样的;不同点有两个:一是用滴管吸少量的红水,往衣料上各滴两滴红水,看各种衣料的吸水情况;另一个是用镊子将大小相同的衣料放入装有相同红水的烧杯中,待衣料完全沉入水中后,观察烧杯中红水的下降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实验现象的好习惯,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指导学生对观察过程和有关结果做好详实记录。

  四、探究影响衣料吸水性的因素

  1.提问:实验中我们选取的衣料的大小、厚薄、软硬程度一样吗?

  (学生可能会说:几种衣料的大小是一样的;这几种衣料的厚薄我们用手不好摸出,能否用尺子量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态度,促进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2.讨论: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说:与衣料的厚薄、粗糙程度有关;与材质、软硬程度、松紧程度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学生对衣料的吸水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否了解衣料的吸水性与哪些因素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明确。

  3.提问:棉布、丝绸、亚麻、化纤、毛料和毛皮,按照衣料的吸水性强弱排序,应该怎么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各种衣料的吸水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提问:(出示阅读小资料“高吸水性材料”)你还知道哪些吸水性强的材料呢?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上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阔认识视野。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单元承上启下的一课,学生掌握好本课有关衣料吸水性的知识,可以为以后几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课探究的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太浅,经验也不丰富,有关衣料吸水性的科学知识知道甚少。为此,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思路展开教学。

  一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使学生“卷入”探究主题。

  二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真相。三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依赖所观察到的表面现象,要想使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得让他们在对比中思考,在探究中发现,在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发现衣料吸水的奥秘。

  三是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归纳问题的好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做科学探究,必须要有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来不得半点虚假。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与同学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学会处理矛盾,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课堂教学设计4

  一.复习旧知

  有一群词语宝宝听说江老师今天又要带小朋友认识古代的的一位帝王,也想来做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先和这些小客人打声招呼吧!

  男女生比赛读。及时评价!

  古代 百姓 大旱 喝水 挑水

  蚂蚁 洞底 挖土 按照 取水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你们真是一群热心的小主人,那下面我们一起把今天的主角请出来吧!小手伸出来,板书课题,跟江老师一起读课题!

  2.指名说:读了课题,你知道凿井什么意思吗?(凿地挖水井)

  3.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尧帝凿井》吧!小朋友自己先小声读读一这篇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相信读了这篇课文后答案一定会出现在你们的心中。

  4.指名回答.(尧帝带百姓凿井挖水井)

  三.学习课文,体会尧帝对百姓的关心。

  (一)1.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班的同学不仅爱动脑筋,回答问题积极,课文还读得特别好!不信,我们就找一个女生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这段讲了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师评价.(表扬为主)

  3.指名反馈.(尧是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4.是呀,他是一位关心百姓生活的好帝王!孩子们,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靠的就是一个好的帝王,这样一个心里装这百姓生活的帝王老百姓怎么能不喜欢他呢?让我们带着对他喜爱的语气再来读读D1吧!

  指名读(老师听到了你们很喜欢尧这位好帝王)

  (齐读)

  这样好的帝王真是百姓的福气,再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1.师:这样的一个好帝王,受到了老百姓们的喜爱,他和百姓们一起快乐地生活,可是有一次发生了一件令他非常发愁的事情,甚至连走路都在想办法。听老师读D2,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尧帝为什么事那么着急呢?

  2.指名回答。(天下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老百姓吃水很困难)

  3.大旱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指名解释词语。

  4.同学们,一个国家连续几年都没下雨了,小河也没有水,地里也长不出庄稼,树木也都枯了,百姓为了喝一口水都要跑到很远的大河里去挑,花很长的时间,生活多么艰苦呀!作为一个关心老百姓的.好帝王,他心里能不着急吗?你能读出尧帝心中的那份焦急吗?注意要把“只好”两个字重读,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老百姓面对生活的这种无奈的心情.

  指名读D2。(评价,你真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帝王!谁比他更爱国爱民?老师听出你心中的那份着急了。)

  (三)1.这一天呀,尧帝又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忽然看见了什么?这时,他想到了什么?

  下面我们请三个小朋友来读一读D3.4,小朋友边听边思考这些问题。评价。

  2.小朋友看到D3.想一想这一天,尧帝又在路上低头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忽然看见了什么?指名反馈。(蚂蚁)

  看到蚂蚁他想到了什么?(出示句子)

  蚂蚁生活需要什么?(水)出示句子,“?”重点讲解,读出问得意思。

  这么旱的天,蚂蚁想活下来,它的洞底一定会有什么?

  同学们,谁敢尝试一下读读这句话?(老师觉得你这个帝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你能教教大家读读这句话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段话吧。

  3.尧帝发现了水源的位置后又是怎么做的呢?那个聪明的小朋友也来挑战一下这个问题。(找百姓来挖)(恭喜你挑战成功)

  4.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土有变化吗?说完整的一句话。

  (挖到一人多深的时侯,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湿漉漉的说明什么?(已经快见到水了)

  你能用“已经”说一句话吗?指名回答。

  5.尧帝带领着百姓们继续挖井,结果怎么样呢?挖到水了吗?从那个句子看出来的?(挖了一会,果然挖出水来了。)

  “果然”是什么意思?(确实,真的)

  你能用“果然”说句话吗?

  想象一下,当尧帝看到水,百姓看到水的那一刻,大家会有一种什么表现出呢?(高兴的具体表现,生随机发挥,适时点拨)

  你能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第4自然段吗?(男女生比一比)

  看谁干旱后见到水最为之兴奋?

  选代表来评评自己读得好吗?为什么?(好!加笑脸)

  (四)1.尧帝带领百姓们挖井取水,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再次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齐读)

  指名反馈。(好,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2.是呀!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3.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尧为什么能找到水源?

  (尧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能从蚂蚁身上得到了启发。)

  4.他从蚂蚁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尧看到蚂蚁,想到蚂蚁在大旱天能活下来,它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于是,他叫百姓沿着蚂蚁的洞挖下去,终于挖到水。)

  5.你能来夸夸尧这个帝王吗?(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认真思考)我们也要做个......

  四.指导写字。

  1.听到你们的夸张,尧帝很高兴,开心地说:“谢谢孩子们!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们一件礼物,想要吗?”大家看,这是什么礼物呀?

  (生字宝宝:)

  2.板书字音。跟读。

  3.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家吧!指名学生说笔顺,师板书。

  4.它是什么结构的字?

  5.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加一加,减一减,组词......)

  6.强调一下组词。

  7.师带生描红,生独立临写。投影评价。

  五.课后拓展。

  课后让爸爸妈妈帮你查查资料,还有哪些动物给予人类帮助与启发?

  板书设计:

  27.尧帝凿井

  (关心百姓)

  从蚂蚁身上得到启发

  遇大旱—————————————————喝到水

  凿井取水

  (着急) (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 (高兴)

课堂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生活中的负数》单元第一课时《温度》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教学过程:

  组织课前互动:

  同学们,张老师第一次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学生介绍)

  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看来我们班级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了。老师好希望和大家一起上这节数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好,那我们上课吧。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刚才那么多同学介绍了自己,说了自己的`优点,你知道张老师的优点是什么吗?告诉你,张老师的天气预报播的最好,特像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你相信吗?不信啊?那我就播一段你听听,但是请你边听边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是那知道的方式,将新闻中的数据记录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那张纸上,看谁的记录方式最简单、最清楚……(播新闻,播音员:20xx年11月2日部分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昆明15℃,海口21℃,长沙5℃,西安0℃,天津—2℃,长春—8℃,哈尔滨—15℃。今天的天气预报就为您播报到这。学生记录)

  张老师播的怎么样?天气预报天天播,看来温度很重要,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感受引入正负号的必要性,自主合作探究总结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

  请同学们把你记录数据的方法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选出你们小组认为最合理、最简单、最清楚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汇报)

  选出“+、-”的方法,你们想的真好,和数学家想的一样。

  (二)会读温度,及温度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怎样读这些温度吗?(学生会就学生说)

  (1)“℃”这个符号,我们读作“摄氏度”

  (2)通常用+5℃表示零上5℃。用-2℃表示零下2℃

  (3)师:每组桌面上都有一张图片,谁愿意也学学“天气预报”播音员,来播一下天气预报?(指名一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仔细听,你能从播报的温度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边听边思考,汇报)

  (三)会使用温度计表示生活中的温度

  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来测量温度呢?——(温度计)

  (1)认识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学生拿出温度计,每小组一个)从温度计上你知道些什么,又观察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0刻度线是红色标出的;

  2、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一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

  3、 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

  4、一个小格表示一度。

  5、有一个℃的符号)

课堂教学设计6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学生)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

  ;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生特征 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或删去。

  5.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此栏共有9项内容: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8.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 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 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如:

  一、× × × × × × × 1.× × × × × (1)× × × ×①×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9.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10.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设计依据、教学结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资源)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既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表格形式叙述。如果课堂教学设计只是为自己的教学使用,不准备和别人交流,可以不填写此栏,只保留流程图即可。

  11.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他们的发展。

  12.形成性检测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

  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检测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3.评价量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此栏可根据需要确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将此栏删去。

  14.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检测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15.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

课堂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第八课》。

  三、初度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预习的生字和生词(出示课件,生开火车读) 侵略 英勇 失败 信心 磨房 蜘蛛 灰心 终于 感动 动员 抵抗 成功

  多音字 : 几 磨

  学生读熟之后:读课文的情况“看来词语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再让我们来检查一下。

  2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5)(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帮他们找一找错误。(一起纠正错误)

  3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课件),再读读课文,能不能简单的讲述一下课文内容?

  (1) 先联系讲

  (2) 再指名讲 (2-3人)

  四、精读课文

  1、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用心记住,一会让你们起来说说、

  (讲蜘蛛结网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谁能起来像老师这样讲一讲?

  其实故事就在我们要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赶快打开书,自己来看一看,读一读、

  (生讲1—2人)

  2、你们想对这只蜘蛛说什么呢?

  理解得很好,想不想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蛛的赞美?

  (生:练习读课文)找同学起来读,多读,体会,以读促解。

  3、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真觉得这是一直只了不起的蜘蛛!

  4、蜘蛛结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可我们一般不会在意,更不会有所启发,而对于布鲁斯王子来说就不一样了,他是多么有心的一个啊!

  5、他:(课件)

  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6、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感动”?

  (生读第5小节)

  (1)我没有看出布鲁斯的感动,也没有听出他的信心,谁能把布鲁斯的感动读的更到位?

  (2)我想看看布鲁斯在喊的时候是个什么表情?什么动作?

  (生演)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后受到启发,决心也要干第八次。但他在没有看到蜘蛛结网前,是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生自读1,2自然段)

  8你明白了什么?

  9从哪里看出他的英勇?

  “唉声叹气”什么意思?

  他失去了信心

  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两者有什么区别?意思发生了什么变化?“几乎”说明了什么?

  10、布鲁斯七战七败,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到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了启发――――生读:“我也要干第八次!”

  11、他是怎样做的?成功了吗?

  (1)自由读第5自然段

  (2)指名读

  12、假如你现在就是布鲁斯,现在要来动员你的人民和军队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你会怎么样动员他们呢?他们与你一样,也是一连失败了7次,也几乎失去了信心,你该怎样说服他们,激励他们呢?

  开头可以这样写:亲爱的同胞们或亲爱的父老乡亲们、、、、、、

  谁愿意来发布?

  被打动了的'同学请举手欢呼,没有被打动的就不出声音。

  13、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成功的原因。

  14、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总结全文:

  在人生得到道路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失败是暂时的挫折也是难免的,只要我们留有那份信心,鼓足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愿你们都做生活的强者!

  板书: 信心 蜘蛛结网 信心

  教学后的思考:

  [片段一]

  师: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终于结成了一张网,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生各自演,指名学生演)

  师:(问表演的学生)布鲁斯王子,你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我看到蜘蛛结了断,断了结,最后终于结成了一张网,我非常感动。

  (其余学生补充)

  生:虽然网总是被风吹破,但蜘蛛并不灰心。我从蜘蛛身上学到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生:小小的蜘蛛都能结第八次网,难道我不能干第八次吗?

  生:我想,我要马上招集军队,动员人民反抗,带领军队进行第八次抵抗!

  ……

  [片段二

  师:请你想象一下,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生讨论)

  师:现在,你面对的是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全班同学),把他们动员起来吧!

  生:(痛心疾首地)我们的祖国正在遭受着外国的侵略,我们的人民很痛苦(师建议:可以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救救他们吧!

  生:蜘蛛给了我很大启发,只要坚持到底,胜利就一定会属于我们的!

  生:(振臂高呼)士兵们!同胞们!拿起你们的武器,把侵略者赶出去吧!

  (台下的“士兵们”热烈鼓掌、高呼)

  [反思]

  以上片段截取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次》一课的课堂教学。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具体可感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第一个片段是让学生抓住“语言”进行角色体验。言为心声,语言是从人物心里流淌出来的,当布鲁斯王子喊出“我也要干第八次!”时,让学生与人物同呼息、共命运,设身处地融入角色,说说心里在想什么?

  第二个片段是让学生抓住“空白”进行角色体验。有时为了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课文往往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些空白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的好材料。课文的最后一段边是如此,让学生想象布鲁斯王子是怎样动员那些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来参加第八次抵抗。

  学生进入了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的情境,学生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我觉得,这样做是符合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的。

课堂教学设计8

  一、 设计思路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13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设计课,了解字体的书写方法、标题编排、版面编排以及其重要性。也为第五单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设计与编排打下必要的基础。“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艺术源于生活”。因此,本单元主要使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的细节,了解板报的特点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三、 学情分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可能结合实际,有的方矢。本次教学设计针对的是某农村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地处偏僻,因此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弱,对报纸与板报的设计了解甚少,但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且求知欲强。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设计课,对于本节课存在陌生感。并且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仍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都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板报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字体设计、版面编排的基础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字体的设计与版面编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板报。

  六、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探究研讨法、多媒体辅助法

  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教师:展示一张常见的报纸,提问:报纸设计包含哪些内容?你认为在编排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板报设计包含的内容: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

  板书:板书设计

  (二) 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写美术字时应注意什么?如何进行刊头设计?标题编排怎样才能做得漂亮?结合课本的范

  例,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隶书体:平整美观,活泼大方,蚕头燕尾。楷体:从字势看,隶书是向外扩散的,而楷书则是向内集中的。宋体:与楷书笔形相似,结构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籍,成为一种规范的印刷体,横细竖粗。黑体:粗壮醒目、简洁明快。总体看,黑体所有笔画粗细均等。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各种字体的书写方法。

  学生练习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学生思考:如果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三) 布置作业,尝试设计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色

  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课堂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3.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

  2.学会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它的有趣。下面这些场景或细节,你是否注意过呢?

  课件出示:

  1.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

  2.爸爸每天到家后第一件事做什么?

  3.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在哪里?

  4.你哪个朋友的名字比较有特点?

  5.你的同学进教室时,开门、关门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6.你的语文老师最喜欢穿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衣服?

  (师指名作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简要点评)

  师:由此看来,有不少同学对生活观察得还不够细致。进入中学阶段,老师希望大家都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

  刚才给大家的几个小测试来自教材P17的知识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大家可以打开教材阅读这页的知识短文,总结这个知识短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预设

  (1)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

  (2)写作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话说好了,写作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3)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积累,勤于思考。

  (4)应该写有趣的、有意义的或印象深刻的事情、人、物。

  (5)写作还能训练人的思维。

  师小结:这也就是说,我们要热爱生活,因为写作的源泉就是生活;我们还要热爱写作,因为写作是很重要的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用几个小问题测试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是为了警示学生观察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短文,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并明确写作与生活的关系。

  二、热爱生活,积累素材

  师:有的同学,提到作文就头痛,望着题目就发蒙,主要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有的同学,总有写不完的新鲜事,生动有趣的文章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我想,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一双慧眼,是否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否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并从中选择贴切的素材,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的作文素材是通过什么方式积累来的?

  (生发言后,师归纳)

  预设

  留心观察生活,多读多记,摘抄,有灵感时随身记……

  课件出示:

  (1)留心细心,观察生活。

  (2)用心思考,感悟生活。

  (3)广泛阅读,丰富生活。

  (4)多记多写,美化生活。

  ……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李贺“锦囊”的故事、梅尧臣“诗袋”的故事及陶宗仪“瓦罐”的故事,让我们看看这些名人大家是怎样积累素材的呢?

  课件出示:

  锦

  囊

  唐代诗人李贺,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带上仆人、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到处漫游。

  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即景吟诗,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就这样从早到晚坚持积累生活素材,勤奋地进行诗歌创作。

  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才使得他的诗篇千年传诵。

  诗

  袋

  宋代著名的诗人梅尧臣,凡外出游玩或访亲会友时,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号称“诗袋”的布袋。看到什么新鲜的事或美丽的风景,有时成句,有时成诗,立即用笔在纸上记下,把它投入袋中。长此以往,梅尧臣的诗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瓦

  罐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他积累资料的办法既不是“锦囊”和“诗袋”,也不是现代的“卡片箱”,而是一只奇妙的“瓦罐”。

  他曾在松江隐居过,那时,他一边参加农业劳动,一边利用休息时间在树荫下捋摘树叶,记录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然后将这些树叶放入家中的瓦罐里。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十年竟积累下十几大罐。后来,他就用这些积累的资料写成了一部共有三十卷的巨著《南村辍耕录》。

  师小结:同学们,中学时代是人生路途中一个新的时期,我们的情感在丰富,心智在成熟,认知能力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丰富多彩的生活,既简单又复杂,既平凡又伟大!家庭让我们感受亲情的温馨与美好,校园让我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烦恼,而社会生活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磨砺自己的舞台。让我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让我们热爱写作,在写作中提升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吧。

  【设计意图】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涓涓不息。此环节的交流与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打通生活与作文素材的通道,认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三、写作指导

  1.技巧归纳

  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最近,你留心观察生活了吗?你发现你周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了吗?

  (生讨论后回答)

  预设

  (1)植物大多都出现了落叶现象,一些植物的叶子由绿色变成了黄色;

  (2)桂花飘香,菊花争艳,一串红、鸡冠花等花儿也开放了;

  (3)果园和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4)天气转凉,空气变干燥,气温冷热交替频繁;

  (5)白天逐渐变短;

  ……

  师:现在已经步入秋天了,这是一个多彩的季节,秋高气爽,黄叶翻飞,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番多彩的景致。你能把这些变化写下来吗?写作之前,我们先回顾本单元课文里的写景精彩片段,总结概括写景的技巧。

  课件出示:

  写景的技巧

  1.抓住景物特点。如《济南的冬天》就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来写。观察家乡九月份的气候和景物特点,可以从景物本身的色、状、形、味等方面来描写,也可以从自己的感受(如穿戴)等方面来描写。

  2.合理选择写作手法。在具体描写中,还应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并抓住事物的特点,恰当地运用词语,贴切地采用修辞手法及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具体描绘出事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合理安排写作顺序。按一定次序写景状物,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如《春》中“春花图”按照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写花,《济南的冬天》中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写山,《雨的四季》按照四季变化的时间顺序写不同季节雨的不同特点。

  1.范文展示

  课件出示:

  秋天的花

  秋天是花的季节。你瞧,尽管许多花都凋谢了,但月季花仍然在露出笑脸,耐寒傲霜的菊花才刚刚开放。菊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富贵高雅,也没有玫瑰那么芬芳,但是它是秋天的象征。瞧,那黄的赛金、白的如雪、粉的似霞的菊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开着,有的像扁盘,有的像无数条龙在空中飞舞,还有的一下子开放出千千万万朵小菊花,好似满天的星星降落于地面。它总是以自己纯洁、朴实的高尚品质装点着秋天这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来了

  秋天来啦,枫树戴上红色的手套,菊花姑娘穿上五彩的裙子,银杏扇着风,正等着迎接丰收的到来。秋天来啦,大雁排成“人”字往南飞,它扇动翅膀,好像在和大家告别。秋天来啦,大树写了秋天的信找秋风姐姐帮忙寄信,寄给松鼠,松鼠看了,赶快准备好松果过冬;寄给小燕子,燕子看了,赶快把窝用草盖得严严实实的,准备过冬;寄给小蛇,小蛇看了,赶快回洞冬眠;寄给小鱼,小鱼看了,马上游向热带取暖;寄给小朋友,小朋友看了,马上跑回家,穿上毛衣,跑到花园里面玩耍。秋天来啦,葡萄挂满了枝藤,红的、紫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苹果一个个咧开嘴笑,正等着让人去采摘呢;玉米戴上金灿灿的帽子,告诉大家收获的季节到了。

  初

  秋

  俗话说:一叶知秋。

  早晨,门前的老槐树上,几片枯黄的树叶被风吹落,在空中旋转飘舞,打了几个滚儿,缓缓落地。

  奶奶说:“天气转凉,快立秋了吧!”我翻开了日历,发现今天正是立秋。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是那么的干净,我想这就是秋天的样子吧。

  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的风,还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原野上的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样娇嫩,夏天那么翠绿,草尖上泛起了一片片淡黄;牧童悠闲地赶着牛群在放牧。田野里秋实累累,生机盎然:沉甸甸的棉桃压弯了枝头,好像一个个铜铃铛;火红的高粱低下了头,好像在向我敬礼;成熟了的水稻也怀揣着丰收的喜悦;就连田埂上的狗尾巴草也着实垂下了脑袋;芝麻却追着花儿直往上蹿。我不禁感叹,秋天真美!

  3.写作实践

  学生现场完成写作实践一的片段写作。

  4.教师点评

  师检查并点评学生的习作。

  点评标准:(1)特征突出;(2)层次清晰;(3)描写细致;(4)语言优美。

  师小结:生活就像五彩的'万花筒,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把生活中自己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有了“源头活水”,我们的写作必定越来越轻松,越来越享受。

  【设计意图】在谈话交流中搜集整理素材,从课文、范文中学习写作技巧,在具体点评要求里明确写作方向,只为一层层搭设台阶,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观察生活,热爱写作。

  四、学以致用

  师:这个秋天对大家来说是新鲜的,认识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融入了新的集体。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见闻、感受、想法令你印象深刻,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生自由交流)同学们的见闻、感受和想法的确很丰富,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说。例如,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话题:

  课件出示:

  参考话题

  1.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2.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

  3.我的新同桌真幽默

  4.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生选择一个话题互相讨论并讲述,教师点评)

  提示:可从人、事、景、情、理五个方面简要评议。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那么,让我们根据刚才在写作实践一中学到的方法、经验,课下完成写作实践二,把你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中三道写作实践里最容易写的一道题,因为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安排为课后写作训练。为预防选择素材的面撒得太广,造成重点不突出,此环节设计了必要的限定与帮助,用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积极参与作文实践。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教材P18写作实践二。

  要求:(1)明确写作中心;(2)写出真情实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析读例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之美。

  2.学习写记人叙事的文章,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

  师:上节课课后,我让大家写写进入初中后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这节课,我们首先一起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诊断,方法如下:

  课件出示:

  诊断方法

  1.是否有错别字、语病或标点符号误用?

  2.作文是否扣住了“新”字?中心是否明确?

  3.材料是否典型,是否有真情实感?

  4.条理是否清晰?

  5.语言是否流畅?表述是否精确?

  1.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的诊断结果和写作体会。

  2.小组推荐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由同学互评或教师点评。

  二、例文析读

  1.回顾经历,积累素材

  师:从第一个写作实践中,我们明白,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从第二个写作实践中,我们明白,深情凝望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敏锐地捕捉生活中动情的瞬间也可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身上还自带着一个个素材大宝库,你们发现了吗?(明确:我们丰富多彩的记忆)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的“小引”中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鲁迅先生从自己记忆的宝库中撷取了十个篇章联珠缀玉,写成了著名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请大家也从自己记忆的宝库里寻找一件让你最难忘的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自身,回忆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悟被自己忽视的真情,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赏析例文

  师: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有位小作者以“手”为线索,为我们串起了两代人的幸福回忆。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作文《奶奶的手》。

  课件出示:

  奶奶的手

  记得小时候,曾经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故事。忽然,我发现,自己的手是又红又圆,奶奶的手却是又瘦又皱。天真的我,禁不住问出声来。

  奶奶笑了,没有回答。晚上,爸爸对我说——

  以前家里很穷,一大家子的生活只靠奶奶一个人打理,但奶奶凭着那双热爱劳动的手,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奶奶在园子里种了许多的菜。松土、施肥、浇水都要奶奶一人操办。肥料需要到几里外的县城去买,水也要到村外的河里去打,但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来,那双手都沾着厚厚一层泥。

  每逢秋天,园子里的果实都成熟了,这也是爸爸和叔叔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终于可以吃上一顿好的饭菜了。放学归来的他们,还没到家,就闻到一阵饭菜的香味。奶奶做的饭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她那双勤劳的手总能把普通的饭菜做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日月如梭,在那个贫穷却又最真最切的年代,在奶奶的劳作中,爸爸和弟兄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他们长大了,一个个相继离开了家。

  离家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会用那双已不再细腻的手,连夜缝制一床又松软又舒适的棉被。可以想象,那床一针一线,用一个母亲的爱缝制出的棉被,一定很舒适,一定有种“家”的味道。那时,也许奶奶在抱着棉被泣不成声,也许奶奶会笑着抚摩棉被,但她一定是幸福的。

  奶奶老了,本该尽享天伦之乐,可一个个孙子孙女的出生,使她再一次忙碌起来。我是奶奶看大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身上穿的是奶奶为我缝制的小花袄,脚上穿的是奶奶缝的老虎鞋,顶着奶奶扎的羊角辫,快活地奔跑在奶奶的园子里。

  奶奶就是用那双劳动的手,托起她的子女,把他们托出这穷乡僻壤,托向美好的未来。

  那晚之后,直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奶奶的手是神奇的,就是那双劳动的手,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爱,无法割舍的情。每当回想起奶奶那双劳动了一生的手,我就感到,这一双手一直在身后托着我,很轻很柔……

  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习作撷取的是谁的回忆?

  预设爸爸和“我”,两代人的回忆。

  (2)本文有哪些优秀之处可供借鉴?

  预设

  ①小作者用含情的目光凝视奶奶的“手”,并以此为线索,串起两代人的幸福回忆,让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②小作者选材视野开阔,既有爸爸的回忆,又有自己的感受,文章内容丰富。③文章素材丰富,如奶奶做让人回味无穷的饭菜,奶奶连夜缝制松软舒适的棉被,奶奶用双手为孙辈创造幸福童年。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文章通过两代人的回忆,写出了小作者珍贵的人生感悟,表达出了一种时代变迁、亲情不变的厚重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一来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进一步明确写作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二来用例文引路,唤醒学生潜意识里的写作欲望和灵感。

  三、实战演练

  1.明确题干要求

  师:阅读教材P18的写作实践三,读读题干和“提示”,然后集中讨论一下,你是如何理解这个写作实践暗含的要求的。

  预设

  (1)这个题目可以简单概括为成长中的事件,范围比较宽广,类似于经常碰到的《难忘的一件事》一类的作文题。

  (2)一定要注意“成长”这个关键词,在描述这个事件时,一定要写出自己人生体悟的变化。

  (3)要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使“我”成长的事来写,在文末还应升华主题,写出自己在经历这件事后得到的人生启示。

  2.补充写作提示

  师:为了帮助大家完成好这次习作,老师在教材的基础上,还另外补充了三条“提示”。

  课件出示:

  提示:

  1.选材要小。选取生活中的一两个片段来刻画人物、表达感情。从小事入手,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见大,突出“难忘”“印象深刻”。

  2.叙事要详略得当。叙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把最能体现事件意义、最能展示人物形象的言行、心理描写得真实而详细。同时,要讲究剪裁,选取典型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中心思想,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3.写好感人的细节。选择展示的细节必须真实,要有生活实感,这就要靠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3.课后完成写作实践三

  结束语:宋朝大诗人陆游说,写诗“工夫在诗外”,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积累生活素材,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同学们,希望你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拿起手中的笔,搜寻过往的时光,记录令人感动的瞬间,写下喜怒哀乐,道出所思所想,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写下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看似容易,实则有难度的习作训练。在上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在此要让学生搜寻一些特殊的记忆印象。设计里的分析题目暗含的要求及补充的写作提示,可以带领学生有效地突破写作障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此次的写作实践是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次写作课,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留心身边发生的事,勤于思考,并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在初中写作之旅的初始阶段克服写作的“畏难”心理,本设计基于教材上的三道写作实践题目,从观察感受自然、摄取生活瞬间和选取提炼素材三个角度设计写作训练。第一次片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习得方法,热爱写作;第二次自由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凝视生活瞬间,思考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自信心;第三次全文写作旨在帮助学生提升理解、筛选和提炼有意义、有启发性的生活素材的能力,抒写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三次训练,循序渐进。由于设置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课堂整体推进较为轻松;在一个个写作训练环节中,采用不同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能力攀升的台阶,指导性强。

  【范文赏析】

  妈妈,您听我说

  亲爱的妈妈:

  住校的我和在家的您又一周没见了。您说过,要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不要念家。可每天晚上,寝室一熄灯,我就会想起您,眼泪便悄然无声地淌下……

  您每天晚上都会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抱着我和我说笑;我一困,您就让我躺进香香的被窝,哄着让我快快睡觉,那时的我是多么幸福呀!……不过您放心吧,我不会影响学习,相反,每次想您,只会让我的学习更有劲头。真的。

  妈妈,我很爱您。您说我就是您在黑暗中时突闪出的明星,闪动了您的动力和能量,让您更有力量生活。这样说的话,您就像那春天中细密的春雨,滋养了我的心灵,润湿了我的眼睛,使我用更明亮的眼睛去注意生活中的细节,用更美好的心灵去感受自然世界。您是我学习和向上的动力,是我奋发前进的源泉啊!

  都是您的精心呵护和培养,才使得我成为一个富有情趣、敏锐开朗的孩子。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您在月下给我讲故事的情景。您坐在阳台上,我侧躺在您的怀中。星空下,我吮着拇指,静静地听您讲故事。月亮,弯弯的,夜,那么的恬静。您讲的故事总是那么的精彩有趣,我听得如痴如醉:荷花精灵牵着我的手和我跳舞,萤火虫串成的项链戴在我的胸前,闪着蓝莹莹的光;滚着南瓜的小兔子正唱着歌;小猪看见狼,仓皇地躲到砖垒的房屋里;兔子和乌龟比赛跑步;狐狸在狮子面前假威风……

  如今,您的手上裂口横纵,皱纹错杂在您的头鬓两端。您的头发因为爸爸的几次生病而迅速花白,白丝中镶了多少您所付出的心血。您苦涩的酸痛,也同样深刻在我的心中,无法磨灭。时间悠悠而过,它洗刷不走您对我的恩、我的情。您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多少,操劳了多少呀!您平时的待人接物,也教会了我多少做人的道理啊!

  秋尽冬来,天转凉了。您要记得添衣服,注意保暖啊!您的贴心小棉袄不在您身边提醒您,您也要注意休息啊!

  千丝万缕表不完我心中的爱——我的母亲!

  【赏析】这篇文章写得自然、大方。小作者十分注意观察生活,带着真实的情感回忆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欢乐时光,进而用抒情的语调、优美的语句抒写对妈妈的想念和感激之情,处处彰显一个小姑娘的细腻和动情。平淡的语句直接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课堂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三、教学难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1)提示学生把“小”字突出读来。可给予相应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可给予相应评价: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逐段指名朗读。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三)指导朗读,感悟体验。、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回答。)

  1、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2、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山上”加重语气读)

  3、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生读,加上动作。)

  4、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5、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生答。)

  6、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

  (5)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7、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1)指名读。

  (2)谁摸过你的头?

  (3)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5)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6)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师给予具体评价,如: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8、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3)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4)小松树还会想什么?是谁把它托起来的?(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5)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四)总结

  多媒体出示课件中的“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

课堂教学设计12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养成一定书写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四、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4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

  1海上日出2课时2暴风雨2课时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课时诗词诵读江南春1课时语文乐园(一)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61页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去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是描述路线的关键。

  3.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描述往返路线时距离不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4.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图。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往返路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装有不同“宝贝”的四个盒子。

  2. 学生准备: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视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平面图上的方向和现实中的`方向。

  3.导入新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课件出示笑笑从家到图书馆行走的路线示意图。

  引导:怎样说清楚笑笑要走的路线?淘气、机灵狗、笑笑给出了怎样的提示?

  学生反馈,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先看朝哪个方向走,每一段走多远,在哪里转弯。

  (2)启发:从教材的提示上看,要描述行走的路线,必须抓住哪几个要素?

  板书:

  笑笑笑向 (方向)走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3)学生动手画路线图,边画边在小组内模仿例句说一说。

  (4)小结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先画一画,再找出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

  2.探究、比较、描述往返路线。

  (1)指一指。

  指名学生在课件上指一指笑笑从图书馆回家怎么走。

  (2)说一说。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笑笑从图书馆回家的路线。

  (3)比一比。

  指名学生分别说一说往返路线,引导学生比较方向、距离、转弯的地方三个要素哪些没变?哪些变了?是如何变化的?

  (4)小结:描述返程路线时,距离没变,方向相反,转弯地方的次序也反了。

  三、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填空。(引导时适时板书八个方向。)

  2.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仿照第1题填空的形式,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反馈汇报。其中科技馆到光明路、商场到天文馆、幸福路到动物园的方向需要重点指导。

  3.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辨认教室内方向,并描述简单的路线。)

  游戏:快乐寻宝

  1. 课件出示并明确游戏规则。

  2. 师生参与游戏。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2.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62页“练一练”第4题。

  3.肯定学生课堂表现,歌曲《加油歌》鼓励学生。

  板书设计:

  五、方向与位置

  1.去图书馆

  笑笑笑向 (方向)走 米(距离)到(转弯地方)。 返程路线相反 不变 次序反了

课堂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提!”(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课堂教学设计15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彩池》,小学语文《五彩池 》教学设计。我们学校许多教师都没去过五彩池,我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五彩池的广告语,为了写好广告语,我们必须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同学们有兴趣完成这个任务吗?现在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去看看五彩池。

  1、播放五彩池录像或课件(也可用挂图、投影),出示精美的图像,配上优美抒情式的音乐,老师以课文第二、三两段的内容作解说。

  2、讨论观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或感受(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

  二、朗读体会,观赏五彩池

  引言: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就得认真学习课文。我们先自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读、画画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的特点。

  (1)交流学习所得

  从“各种不同颜色”“光辉”“宝石”“闪耀”等词语体会五彩池的美。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想象它所描写的美景。

  从“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 等词语体会五彩池数量众多。[老师随机补充,藏龙山有大大小小的五彩池4000个。]

  从“大的……”“小的……”,体会水池大小、深浅不一。

  从四个“有像”,体会五彩池形状各异。

  (2)讨论这段话中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水池还有像什么的?”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可以配乐想象)

  (3)小结。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我们一时也说不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五彩池 》教学设计》。自愿试读,齐读,启发学生读出美感,读出赞美之情。

  三、欣赏五彩池水的美丽与神奇

  1、先自学,后讨论。五彩池的水为什么会令人更惊奇?重点感悟水色变化的美丽与神奇。

  从第一句领会五彩池的美丽。水源相同,各个池水颜色却不同。

  从第二句话中“上层、下层、右丰边、右半边”的不同颜色,体会五彩池池水的变化多端。

  从第三话句“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体会五彩池水的神奇:看起来,水色丰富多变;舀起来,“什么颜色也没有”。

  2、想想为什么课题叫《五彩池》?

  因为色彩五颜六色,变化多端,所以叫《五彩池》。

  3、朗读训练。可范读,自己练读,自愿报名读,配乐听读,齐读。尤其要读好转折语气“却”“可是”。要指导学生读出惊奇的心情、神奇的感觉。

  四、探究原因,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1、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

  3、启发汇报(老师报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画演示。)

  4、看着板画,介绍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1)同桌介绍

  (2)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当导游员,给大家介绍。

  5、小结:欣赏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又听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五、回应开头,写广告词

  引言:学习到这儿,大家一定了解了五彩池的特点,现在能写出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吗?

  1、学生动笔写广告语

  2、汇报交流广告语,师生评价。

  [要求:简练、明确、鲜明、易记、准确]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等介绍祖国山河的课外读物,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附:板书设计

  数量众多 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

  五彩池

  (美丽、神奇)

  颜色多样 变化多端

【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设计08-25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04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04-25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03-17

学生课堂教学设计04-06

白鹭的课堂教学设计范文03-30

课堂教学设计(15篇)01-26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03-20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