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2 08:01:28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教师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反思合集15篇

教师教学反思1

  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一点红、绿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1.选材活动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弥足了我们自己对萝卜知识的认识。

  2.活动的核心价值: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打破一贯的思维定势,认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表皮的颜色和里面的颜色是一样的,“一点红”和“心灵美”也应该是一样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出乎意料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惊喜,会带给他们认知上的冲击。

  亮点(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1.选材妙。

  取材方便,萝卜品种丰富,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是很好的科学素材。而本次活动的点落在不同品种的萝卜表皮和果肉是不是一样的来展开探索,设计很巧妙。也是很经典的一个活动。

  2。记录纸的使用。

  对小班幼儿记录纸的使用是有争议的。但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猜想、贴小图片。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幼儿不同的想法,从这点来说,记录纸的使用是有它的价值的。所有,关键是怎么设计怎么操作。用得好就是可行的,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3。环节设置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延伸到幼儿的健康饮食,特别能体现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价值点。

  4。幼儿科学活动的常规建立较好,如在最后操作环节,让幼儿用2种颜色贴萝卜的颜色,幼儿操作的意识很强。

  教学建议及更进

  1。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教师还应该更放一些,不止是牵着幼儿走。在表达对萝卜的.外形认知上,用语言来激起幼儿更多的更积极的表达。如在让幼儿猜想一点红、绿萝卜切开时会是什么颜色时,教师应要以自己的情绪、惊奇的语言来影响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引人入胜,调起幼儿的胃口,以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在记录纸操作上,第一次对白萝卜的果肉颜色的认知时,用了过多的时间,反而误导了幼儿的认知,也不利于感受之后发现“一点红”和“心灵美”内外不一样的现象的惊喜。

  3。切萝卜的时候,准备一块砧板,放在砧板上切,很方便,也很卫生,而且让幼儿感受到“刀是不能随便乱切的”道理。

教师教学反思2

  学校星期三通知星期五要进行课改微格课展示,可是星期四要参加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占用一天,并且两项都必须参加,那只有自己多努力了。周四晚上自己一直努力准备到凌晨四点,还辗转反侧,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是倦意不容我再继续,只好休息。到了早上六点闹钟把自己叫醒,匆匆收拾材料去学校。

  本以为应该进行顺利,可是发现在讲课时在多媒体操作上出现了一个小故障,把本来就比较淡定的的我也紧张得额头渗出了汗珠,连正确的.内容也讲错了。

  最后在小结的时候,校长诚恳地提出了三点建议:

  1、详略不得当,学生可自主回答的可以不讲;

  2、课堂无激情,语调单一;

  3、习题部分学校在小慧家的南面讲成了北面。

  自己另外也总结了几点:

  1、教学环节没有设置好,课堂目标没有突出强调,巩固达标及测查不明确;

  2、对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有的行云流水,有的运筹帷幄,有的提纲挈领,有的字字珠玑,真是八仙过海,想想自己,要在多备课、多实践、多请教,才能使自己的授课技能有所提高,当然,更主要的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下大力气,将各方面赶上去。

教师教学反思3

  最近,我发现班里的小眼镜多起来了,这让我感到很痛心,虽然平时在写字的时候,我一再要求坐姿,但不多久同学们就坚持不住了,各种各样的姿势都来了:同学们有斜放着本子,歪着脑袋写的;有胸口紧紧贴着桌子,几乎是趴着写的;有的同学握笔时手离笔尖太近,自己眼睛看不到笔尖,不得不歪着头写……这与“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的要求相距甚远。全班60个同学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姿势是不正确的。虽然老师经常苦口婆心地讲: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还能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道理同学们也懂了不少,但能坚持正确姿势的却很少。其他班级的情况也是这样。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写字教学的重视不够。

  我们学校每周没有一节写字课,老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却因人而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写字教学投入的时间、精力少。

  二、教学要求不严,学生写字习惯差。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不够。在写字教学中要求不严,学生书写时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等现象很普遍。

  三、教学模式简单,写字教学枯燥。

  大多数老师认为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上,学生写字好坏与成绩、升学无关,于是忽略写字教学。教师对此教学环节缺乏精心的`设计,经常是教师满堂讲或学生满堂练,教学效果差。

  我认为改变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写字教学,学校要设置独立的写字课程

  建议学校开设写字课,教师交给学生习字方法。开展每天20分钟天天练制度,校内10分钟,校外10分钟。“天天练”不求写字的数量,只求写字的质量。

  二、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从练字中找到乐趣,自己喜欢上练字,教师就要花心思改革写字课。如经常讲些书法家练字的故事调节枯燥的练字过程,想办法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慢慢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

  三、展示写字训练成果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或粘贴板报的形式展示同学们的写字训练成果,学校还可以组织优秀作业评比,学生书法表演赛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发展自己的特长。更激发习字的兴趣。

  让我们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感受汉字之美,传承和弘扬这独具魅力的汉字艺术吧!

教师教学反思4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前我查了很多资料,设计了多种教学环节。“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重视激发学习、创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针对这一新课程理念,我设计了“激趣、探索、想象、创作”这几个教学环节。

  片断一:激趣导入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学生在一进教室时就收到了老师送给他们的小礼物——太阳,激发了学生对太阳的喜爱之情,向他们提供丰富的创作源泉,从而激起了学习兴趣。

  片段二:探索太阳

  “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参与、活动和主动探究的机会。具体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天文资料,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享受学习的快乐,增加学生对太阳的了解。

  然后用提出问题考考大家的方法,课件展示既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视觉,又增加了学生间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带动着同学们不断探索交流有关太阳的知识

  片段三:想象太阳

  请学生欣赏老师心目中的太阳是怎样的?以此引入制作方法的学习。接着我们从四方面入手,自由地想象属于自己的太阳:一、太阳的光芒。太阳的光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式、火焰式等等。二、太阳的眼睛。三、太阳的鼻子。四、太阳的嘴巴。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儿童是富于幻想的,但成人往往对此嗤之以鼻,说他们瞎想,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自己心目中的太阳,自由地想象太阳的'外形、太阳的光芒、太阳的颜色,我耐心地倾听,充分地肯定。

  片断四:创作太阳

  这一环节的作业要求是:“自由地想象并用泥塑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

  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不失为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是建立在学生具有学习的潜力,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和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上的。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体验、思考、判断、发现、讨论、搜集、尝试等活动完成学习目标。课堂上我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学习乐园。

  一节课下来,有收获也有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探究,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课的无穷乐趣。

教师教学反思5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1、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

  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我认为教师教学反思可参考的内容有:

  1.自我经历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3.与同事交流

  ●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 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

  我觉得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比较糟糕的地方是??;

  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 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

  4.文献资料

  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我们能够对许多实践中感到疑惑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够对存在与现象背后的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能够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学决策。阅读数学教学理论可以开阔我们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不在总是局限在经验的小天地,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有哪些与特定的教学情境有关、哪些更带有普遍的意义,从而对这些行为有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的从事教学反思活动并对反思得到的结论更加有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阅读教学理论,可以使我们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从更深刻的层面反思题目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的职业需要专门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反思。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教学反思的对象和机会就在每一个教师的身边。

教师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坐落在山谷里的美丽的水山村的描写,抒发了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比喻贴切,首尾呼应。作者以问句开篇,用一个“山环水绕”就勾勒出了小山村的总体特点。第二自然段具体写小山村的特点:群山环抱,不容易发现,坐落在深深的山谷里;第三四五自然段描写了走近小山村听到的声音:鸡鸣、犬吠、歌声、铃声,走进小山村看到的景物:石林、层楼、牛羊、清泉。有动有静,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最后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本节课时,重在指导朗读,充分创设情境示范引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指导或课前布置体验性、鉴赏性作业(山村一游、电视散文欣赏等)

  品味好词佳句、背诵优美语句及质疑有机结合,落实教学目标。给学生仔细的示范指导,更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按“读、悟、赏”的顺序层层推进。

教师教学反思7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4、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教师教学反思8

  本次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我以各种颜色为活动线索,增加计算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学习计算《变成一样多》。并运用各种有颜色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我首先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进行游戏活动,运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由实物到数字,一步步对数量进行感知。接下来就是介绍操作规则、讨论操作法。教师出示红色圆形和黄色圆形,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使它们变得一样多。重点介绍了“添加”的方法,请几个幼儿示范,并集体验证。有部分幼儿接受能力不强,所以并没有说明“去一”的'方法来变成一样多,等以后课余活动中再传输。目标达成度来看,最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按老师先前讲解示范过的“添一”法来解决问题的。但是由于我讲解不全面的关系。活动过程中一些细节的东西都体现了出来。数学常规的规范,如操作完后教师对其小结“什么颜色的苹果和什么颜色的蔬菜”。常规的强调,如将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整个活动给了幼儿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孩子对数数—比较、—添或减,这样一个过程清晰明了,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化,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小组操作中幼儿独立性还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教师教学反思9

  在这次微格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深刻地认识到当一位语文老师的辛苦,也让我明白了,一位好的老师是在不断地练习中锻炼出来的。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的学会怎么当一位好的语文老师。

  下面我就对自己这次微格教学进行一下反思。

  1、选题

  起初我不知道该选什么样的文章来讲,因为不知道自己适合讲什么样的题材,所以纠结了好久,最后决定讲初中九年级的课文《孔乙己》,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也是我曾经学的文章中记忆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所以,选好题目以后就开始写教学设计,因为讲课的时间很短,差不多就15到20分钟,根据学长们的建议,我们只需要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一个重点讲就行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就选择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阐述,以孔乙己在文中几处脸色的变化这一视角展开,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根据要讲的内容做好了相应的PPT,在做PPT的时候也注重了老师的要求,对于PPT的背景,颜色,字体等都有一些在意。这一个步骤花了我四五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又在不断的修改,所以,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课堂上的十几分钟内容,课下是需要花很多的精力来完成的。只有充分地做好准备,课堂才能比较顺利的完成。

  2、试讲

  做好了一切以后,自己对着电脑试讲了几遍,然后我们小组在正式录微格之前,大家也准备试讲一次。这次的试讲,我特别的紧张,上去后就飞快地一阵说,思路也有点混乱,没有互动,说话也不怎么清晰,搞的我心跳加速,莫名的紧张。虽然准备的内容没有讲完,但是准备要将的东西刚好。讲完后,同学们最大的建议就是我讲话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候都听不清我在讲些什么,还有就是跟学生没有互动交流,因为紧张教态也有些不自然,总之,我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平时,没有怎么注意,上了真正的讲台才知道自己原来有这么多缺点。这样也好,才有进步的空间,老师说缺点越多越好,我觉得很有道理。所以,这次的试讲我心里也有了底,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为下次真正的讲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讲课

  这次的讲课,我收获很大,最大的成就就是,不再那么紧张,语速也非常适合了,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看到自己的进步是多么令人激动啊。但是,缺点仍然还有很多。根据同学们以及学长们的批评建议,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缺点,首先教态上:个别普通话不标准,一些口头禅比较多,如然后,那么之类的语言,肢体语言不丰富,神态眼神透出紧张和不自信。其次教学内容上:每一个问题之间的过渡缺乏合理的引导,过渡不自然或者说跨度较大,讲课的节奏过快,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老师自己预设好的',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互动较少,虽然也有点同学回答问题,但是没有对回答的内容加以引导和延伸,有些结论的得出有些突兀,可能学生自己是找不出的。还有板书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加强,还有ppt上的有些东西可以不需要,以后会注意。这些建议都是对我十分有用的,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希望下一次的微格教学会做的更好。

  总体来说,我对自己的这次微格讲课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努力了,而且也收获了,虽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会慢慢改正。哦,忘记说了,在看完自己的教学录像后,觉得好别扭,对于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些缺点都是我需要慢慢改正的。以后会努力,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好的语文老师。

教师教学反思10

  上课开始,我先让一学生诵读全词,其余学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然后让学生结合注释再读,最后再齐读,尽量读出节奏、韵律、语调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全词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学生多能说出作者写的是一个妇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说的不准确。在此我没有立即给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个悬念,激起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接着进入全词的分析环节。词的上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引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进行引导,因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2、首句中的`三个“深”字该如何理解?学生多能答出两重意思,一是无重数的帘幕,二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第三点是堆雾的层层杨柳。这一点学生答不出,可能是没有切身体会吧。然后我作了一个总结: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词的下片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何理解?学生回答的仅是作者在写“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深层含义则不懂,其实这个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2、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这个问题难度较大,于是我补充了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含义的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教师教学反思11

  这是出成绩见效果的一学期,也是师生拼搏的苦战的一学期。在上好新课的基础上,稳定和鼓励学生,依据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了艰苦的强化训练,分别进行了两次摸底考和三次模拟考,从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默写、阅读、写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训练,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从这几次摸考的成绩中能够看出扎实基本功,有目的的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当然,从成绩中也看出,在普九背景下的教学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绩总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现试作如下反思:

  (一)、联系教材,研究课标。

  在《20xx年命题指导》中强调“语文试题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贴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景,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就明确了试题要严格遵循《课程标准》来命题,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集中测试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规定:语文素养的考查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考查又涉及到学生知识与本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自然试题中会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题目不会难,但会很灵活,会有多层次的考查。如测试语文积累与运用中,既有测试记忆,也有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有测试其运用本事等。另外经过研究《课程标准》就明确了复习的范围。如50篇诗文以及14部课外读物,而这些都在课文中出现过,联系教材,只需作好重点资料的巩固就行。

  (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根本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本事,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资料。所以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所以,“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教学之外,我们是这样做的:

  1、应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文》、《读者》等优秀报刊。.这些报刊杂志每一期都有优美的文章、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除让学生广泛阅读外,每星期还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以上报刊杂志,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因为在短时间进行很多的名著泛读是不切合实际的。到初三时,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教师只启发和点拨即可。

  2、抄写、背诵。每星期布置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能够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名篇佳句全不放过,因为“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礼貌的办法”(黎锦熙)。

  3、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资料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可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论格物知致精神》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使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的.燃烧。

  4、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忙学生构成乐写的习惯。初一开始到初三坚持每一天写日记,每周写美文点评,每学期自编自写两到三本书.

  如果能经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本事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必须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应是明显的

  (三)、提高学生应试本事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应针对中考具体情景,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本事。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所以,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如学生做完20xx年各省市中考试卷后,要求他们自我分析和总结,写一篇20xx年中考语文命题预测,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综合权威预测,给同学作一些分析、评点。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四)、更新观念,抓好复习,提高成绩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教师功夫花的不少,本事却不见提高.所以我认为无论在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应当是目前初三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五)、大刀阔斧,对各知识块进行定性、定量。

  《20xx年命题指导》中提出“重视挖掘客观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功能,发挥主观题考查学生探究本事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因而可对整份试题定性,即主观题占80%—90%。一份试题一般是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构成的,而对于每块知识就要大刀阔斧的定量,以便精讲精练。“积累与运用”这一知识块中,只需抓好优秀诗文的默写,其它的音、字名著以及口语交际,是靠平时的积累,无需多练。在“阅读”块中,侧重于课外文章的分析训练。在古文的阅读中,课内古文侧重于“四记一讽一表一战”(《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曹刿论战》)的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中则要着重在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本事、对信息的筛选本事、对文章资料的深入探究本事以及读书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上。阅读的文章要选取那些思想性、人文性、时代性并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来训练。在“写作”块中,半命题和话题或材料作文是常规题型,所以审题的训练是最重要的。但也要明确“淡化文体”的要求,并不是可写“四不像”的文章,因而训练中要先分文体,明确各种文体的要求后,在固定时间内灵活运用各种文体,集中训练几次。

  (六)、善于取舍,精选精练。

  进入复习阶段,各种资料和试题会很快堆满案头,都拿来用,拿给学生练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只会把师生拖入让人疲倦的题海中不能自拔,使了很大的力气,收效却甚微。所以,我们要在所选定的命题方向和范围的基础上,斟酌各种资料,勇于取舍,把贴合要求的题目筛选出来,组合为各训练块,在我们复习巩固好教材上该知识块的要点后,及时训练,强化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把各知识块中最具《课标》精神的题目,组合、编制成侧重点各不一样的三四份试题,如在现代文阅读中,一份侧重于说明文和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那么另一份就要侧重于议论文与记叙性美文的阅读考查,像这样地进行有目标的精练。在各知识块的定量后,要列出考查的明细表,依据明细表,师生共同设计题目进行训练,这是经过师生的交流合作,帮忙学生从更高更理性的角度去把握所学知识。

  (七)、考试方法、技巧以及考试心理的指导。

  虽然复习工作会在紧张有序中完成,但中考毕竟是人生的一次大转折,是一锤定音的考试,会碰到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对考试方法、技巧的指导是每次训练中的必修课,如阅读方法:“一步初读,二步纲要(文首文尾,中心段、各段中心句),三步析题,四步删(删出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信息,精思相关信息)”。又如答题技巧:“抓关键,细明辨,分点展现简又明”。再如考场上的作文技巧:把已有的一些经历体验与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据题目的要求巧妙变通,灵活运用。对于考试心理的指导,则是考前的适当休息放松与适度紧张结合;考中认真作答,先易后难,勿漏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考完后必须仔细检查;每场考试结束后,要尽快对下一科做准备,别把思维滞留在上一科目中。在整场考试中教师要异常做好普九背景下少部分学生的心理工作,他们常常怀着“反正我是考不起,是父母要我来考的”消极心理,在考场上就会随意而为,明是考得出来的却不考,更有甚者是在考场上睡觉,我应当做好这类考生的思想心理纠正工作。

  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我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理解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完美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完美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我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

  当然,在普九背景下,后进生的不良思想、习惯以及不良学习态度,对想学好的同学的负面影响总是难以战胜,致使教师用了很多的精力的时间,收效却甚微,许多问题是教师讲过训练过的,到了考场上却做不出来,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当然,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师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即将走入教师行业的新手。日常的教学反思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专业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回忆、思考、评价,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教学的实践中体会到,微格教学和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微格教学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反思是微格教学活动中分析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

  微格教学已经落幕,在各种技能反复训练中我还是有不少收获的。我是一名师范生,在本科阶段就已经接触过微格教学,对此也不是很陌生。大学期间我们是八人一组,一个学期结束,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实质性的进步,这是我在大学毕业后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对比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寻找自己停滞不前的原因。在这两个阶段,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这个学期的微格教学,在微格教学之后我自己有个教学反思,在随即的课堂上陈老师和罗老师也对我们进行评课,使我们对自己的负责的那一框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现归纳为:

  1、集中整合使用材料

  记得我讲锻炼交往能力这一框时,我每讲一个知识点,就用一个材料去论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节课下来,我就是一直在讲材料,且讲的材料又没有讲透,导致落实知识点时是蜻蜓点水,给学生造成云里雾里的错觉。其实有些材料可以贯穿使用,一个材料我们可以用来讲解好几个知识点,甚至可以用来讲一节课,这样讲的话会更加深入透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微格教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我们在课堂一定要把材料讲清讲透,在讲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又要这样做。适当的时候,要拓展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2、重点讲解关键知识点

  微格教学的的时间是10到15分钟,我们要合理分配好,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我们对知识点的讲解要分配好时间,不要机械的平均的分配,要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切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关键的知识点和学生易理解错误的地方要舍得花时间去讲述,切忌一笔带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总结的方法是,在站上讲台之前,一定要写一份详案,一定要熟读教材,认真做好备课的工作,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方便我们在开展教学进程时,知道哪里该详讲,哪里该略讲。

  3、PPT的字要少且大

  制作课件时,不要在一张幻灯片里放很多的字,一定要简单,而不要盲目追求花哨。对于概念性的文字,我们要懂得突出强调,我们可以用红色来展示不同,对于大段的材料,我们要懂得取舍,懂得突出,帮它减点肥,这样我们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达到课件美观的效果。

  4、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时间

  上课容易跑偏快成我的一大特色了,上课期间总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跑远,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在前面的花费的时间较长,为了完成原先计划的教学内容,后面的知识点我压缩时间来讲,这样做法很不好,直接的后果是我在讲解知识点时蜻蜓点水,不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教材,上课也会上的不生动,同时也降低学生上政治课的兴趣。在上锻炼交往能力这一框时,设计的一些环节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因为同班同学的配合,并没有很明显的突显出来,后来和同学老师一起观察自己的教学视频,发现问题百出,尤其是并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最后的讲解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时间,导致未能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整个微格教学过程使我明白微格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是用摄像机拍摄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然后通过在回放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微格教学,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可以看到在讲课中重点,难点处理是否得当,教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畅,情感是否亲切;而且通过反复观看录像,进行自我反思,能够找出自己在教学技能与教学内容方面的很多问题,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虽然目前同学们在教学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但相信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大家的教学技能都有所提高。

  微格教学是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训练的一种培训方法。微格训练将帮助我们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课堂中的失误,并使我们尽快的建立信心。微格教学这门课很有意义,是我们实践和成长的见证。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实践性更强,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这对我们掌握教学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微格教学结束了,但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针对我的弱项进行训练,抓住每一次讲课的机会来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为自己能构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老师而不屑的努力。

教师教学反思13

  新的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忙碌中有所收获,疲惫中充满幸福!现将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一、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尽量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用美的声音感染他们、用美的音乐喂养他们、用美的语言同化他们,让美的情感陶冶他们,让美无处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

  1、想要感染学生,首先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课堂的语言要求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

  2、参考教学大纲,补充课外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内涵的音乐与课堂教学内容所挂构,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查阅资料背景,了解音乐创作及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

  二、变化教学方法,引发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确,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不太容易的,无论那件事,无论那门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毫无新意再好的内容也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根据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剧导入,一边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一边播放其中的音乐片断,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回忆》中我抛出了“谁家养猫了?你能模仿一下猫咪的叫声吗?”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导入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课堂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如欣赏课,在让学生反复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在两遍音乐以后,学生立即就会失去耐性。这时就需要老师动点脑筋,我会利用音乐中的要素,比如:相同的旋律,当同学们听到后举手示意;听到慢的旋律用手划出相应的动作,听到快的旋律就用身体进行律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有事做,这样才会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如教唱课,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再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一遍一遍的教学,要使他们有自学的能力,故教师利用旋律跟唱法,教师示范法,学生模仿法,小组练习法,个人演唱法等,这些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兴趣增加,课堂效果增加。

  自己深知在教学的道路上学习是永无至境的,故如何将每一堂音乐上到最好这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教师教学反思14

  画平行线和垂线是本章教学的难点,这节课是一节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但学生们的操作总是很不好把握。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运用学习工具练习画垂线与平行线,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2、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作图的能力。本节课我抓住平行线与垂线的特征,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

  首先,在复习中让学生找平行线与垂线,使学生头脑中再现出平行线与垂线的表象。并直接引入课题本节课要学习垂线与平行线的画法,明确学习目的。其次,课堂上让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画出平行线与垂线。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汇报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在练习的设计上,按照教学目标来设计。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的熟练程度,使用好手中的三角尺和直尺,提高作图能力。

  可能是第一节课学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对方法的掌握不熟,部分差生甚至还不懂,因此我准备在接下来用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练习和个别的纠正辅导,攻破画平行线这个难点。一次早自习的突然发现,学生们的画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次早自习,因为要背的知识已经都过关了,所以我想到了练习画图。我在黑板上画了四组画平行线和垂线的题目,点人上去作图。考虑到画平行线和垂线都要用到两块三角板,所以我有了个新主意,每个题目安排两名学生上去,一个画,另一个帮忙,两个人拿着三角板在上面一阵比划,很快的就画好了。不仅可以帮助不熟的同学更好掌握绘图的方法,还能让他们之间互相帮助,学校的效果很快的就升了起来。

  通过这一组的表现,其他的同学们都很踊跃的举手想要上黑板作图,并且还有很多的同学愿意去接受帮助别人绘图的助手,和绘图的同学一起来完成我的任务,气氛很热烈。存在的不足之处:1.当学生画完垂线以后对学生的检查有些欠缺,我采用同桌互相检验的方法,看其作的直线是否与已知直线成90°角,但是学生还是缺乏科学的态度,有的角度不是刚好90°,而是有偏差,但是汇报是就说同桌画对了,因此课上缺乏更细致的反馈。2.学生画平行线时,发现一部分学生没能按照一把直尺和一把三角尺作平行线的方法,而是看到已知的平行线,不管三七二十一,三角尺一放,用自己目测的方法,笔一挥,搞定。画出来的平行线貌似与已知直线平行,但用科学的方法检验发现,其实不然,根本就不平行。

  画平行线一课的教学反思

  画平行线一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用平移法画平行线的方法和步骤。理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对于平行线的`理解,学生只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让学生画平行线,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用小棒摆出平行线或者用直尺画出两条看似平行的平行线,而不相交的实质是“两条直线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学生并没有直观感受。教材是通过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动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在画平行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让学生主动提出“移”的方法之后,提示学生重点解决怎样移才不容易移歪的问题,通过看书学生发现可以用一把直尺作为“依靠”,让学生看书自学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汇报交流,教师再作适度、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有效地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理解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学生们还总结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一放,二靠,三移,四画这对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法还是必要的。但是在从学生练习中发现掌握的情况也不是很好,特别当已知直线换了方向,尺在学生的手中要转好几次,才好不容易放对了位置,有的学生放了三角板,直尺又不知道该放哪儿了。书上介绍的方法,说实话用起来确实很麻烦,特别是如果在操作中稍微有点移动,画出来的平行线就会有误差,麻烦很多,但无疑是最适用的方法,这一点只能让学生自己体会,体会画的每一个细节,在练习体会熟练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也感到很不理解,特别是用尺子移来移去,实在太麻烦,而且学生在以后也不容易记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画平行线的教学只能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他们也只能是机械的模仿,也就是简单的完成操作工的活动,但是如果把握住了学生的认识起点、学习起点,平行线的画法就不在是模仿了,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画。

教师教学反思15

  教学解方程共5个例题,以前的教法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新教材使用的方法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应该说这种方法不用怎样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数,方程两边依然相等。而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学生由于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混乱容易出错。于是和其他老师讨论了一下,确定先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最后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讲解一遍。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可是跟设想的不一样,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教学时,有些地方学生还是不好理解,我分析了一下,觉得存在这样的问题。

  1、如32-_________=45,6÷_________=3这样的方程,_________在里面,学生不好理解为什么方程两边同时加_________或同时乘_________,我和学生又从天平开始,讲解,如果两边同时减32,或同时除以6,依然算不出_________,我们如果同时加_________或同时乘_________,然后变成a+_________=b或a_________=b的形式,再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解方程就可以了,可是依然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起来。

  2、书写问题,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方程时,书写比较繁琐,学生在比较之后,还是觉得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题时,书写简单一些。

  所以,鉴于存在的问题,应该让两种方法同时并存,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解方程的方法。

【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反思06-15

教师教学反思04-12

教师的教学反思01-20

有关教师教学反思10-18

美术教师教学反思08-17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09-09

英语教师教学反思09-08

《长城》教师教学反思11-09

生物教师的教学反思05-03

大班教师教学反思01-08